中医药工作要点范例6篇

中医药工作要点

中医药工作要点范文1

2019年县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解放思想,谋划大局,聚力传承创新,突出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助推健康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

1、突出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引领中医药工作,创新思维。挖掘潜力开拓中医药新项目、新优势、新领域。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制约监督和拒腐防变教育,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成果,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增强使命担当意识,着力建设忠诚、廉洁的干部队伍。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能力本领。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形成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1、坚持依法发展中医药。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审核、上报工作,严格审核程序和报名资格核实,确保此项工作规范、严谨、着实。抓好中医诊所备案管理。

2、推进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做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度监测。推进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三、纵深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

1、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区域中医医联体。持续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中医药特色家庭医生个性化服务包。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引导优质中医资源下沉、患者有序就医,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

2、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中医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中医医院制定章程。严格按照国家公立中医院绩效考评要求。

3、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中医院广泛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探索中医药收付费方式,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

四、完善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

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继续抓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指导我县中医医院对照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加强建设。推进中医药融入“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推动中医医院远程会诊。加强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管理。

2、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开展示范中医馆建设工作。同时与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相结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关于做好2019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强日常指导督促和检查,不断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切实做好创建成果,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

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开展中医医院评价考核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组建我县中医专业医疗质控小组,强化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开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专项督导检查。加强中医药应急队伍建设,积极参与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灾害事故等卫生应急工作。继续推进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

4、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开展培训督导。

五、严格人员准入管理

加强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管理。开展中医学术确有专长人员准入申报,完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的审核、准入、注册、监管制度。

六、全力抓好扶贫工作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深化对口帮扶,建立完善对口帮扶关系,加强中医药健康扶贫工作培训。

七、加快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1、贯彻落实中医药科技创新制度。以国家各部委、省级中医药科技规划和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中医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与服务能力。

2、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实施中药质量提升工程,规范中药煎药室管理,培养中药煎药人才,组织选手参与全省中药知识技能大赛。

八、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张宏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九、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

1、强化监督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深入排查中医药领域的风险隐患,着力防范化解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系统风险。

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实施中医药文化普及传播行动,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组织好中医中药中国行各项活动,做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药质量提升工程、脱贫攻坚等年度重点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大以中国中医药报为主要载体的宣传力度。

中医药工作要点范文2

一、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的内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后,我省结合省情提出了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问题,用较低的费用维护城乡居民健康,走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甘肃医改之路。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中医药的全面发展,在控制单病种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方面成效显著,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国家医改办和中医药局的充分肯定,省卫生厅先后几次在全国中医药相关会议和全国医改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去年4月,王国强副部长亲临全省中医药进基层现场会指导工作,指出甘肃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中医药参与医改在全国独具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和甘肃省一道,把这种经验作为深化医改的有益探索,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去年9月,国家中医药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关于支持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41号),明确提出要把甘肃作为全国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进行建设。一会儿,省政府将和国家中医药局签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

《协议》是建设试点示范省的纲领性文件,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医药的主要工作,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4个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并对尚未达标县级中医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到20__年底,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疾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二是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累计建成22个个部级、100个省级、200个市级和300个县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为乡村和社区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每市州建成3个以上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6个以上的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三是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由国家投入专项经费,支持甘肃举办“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大力开展西学中医活动和五级师承教育。四是积极开发甘肃中医药优势资源。国家在甘肃开展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进一步研究敦煌医学和甘肃民间方药,支持定西等地区开展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生态园建设,扶持陇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五是打造甘肃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4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4个左右中医药生态旅游区,创排3部以上中医药文艺作品。六是加强民族医药和对外交流。立项建设民族地区中藏医医院,支持甘肃制药企业开展中成药欧盟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在国外建立中医药服务平台。这些都是试点示范省建设的核心内容,各级卫生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

二、争先创优,推进试点示范省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今年6月,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创建活动,印发了《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方案》,对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要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覆盖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市州、县市区中医医院基础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和现代医学设备。支持1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设置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县级以上综合医院门诊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设置不少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床。建立西医临床科室中医药业务考核评价机制和工作促进激励机制。第二,要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基层。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导并扶持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服务。第三,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做好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加强各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药人员配备,合理补充基层中医药人员。不断强化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第四,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市级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以上评审。建设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调剂符合条件的中药院内制剂在全省统一使用。鼓励乡村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第五,要加强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在卫生监督所成立中医监督科。大力开展中医

“治未病”工作,科学制定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推动中医药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第六,要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甘发〔〕8号),开展地产中药材资源调查,积极开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和加工研究。支持有关企业和机构开发院内中药制剂,研发中医诊疗新设备和中药新药、保健产品。建设中医药生态旅游区和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这些都是创建中医药先进示范市县的基本要求,必须做实做细。按照省政府建设先进示范市县方案的要求,最近,省卫生厅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做好工作。今天的会议之后,省卫生厅将按方案要求,开始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申报工作,希望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汇报、多沟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各地可以根据当地中医药的工作基础、近年发展情况与建设标准进行对照自评,若达到标准,可直接申请评审。若达不到要求和标准,市县要按方案要求制订规划积极创建。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合格者,将以省政府名义命名并给予经费补助。

三、突出重点,统筹做好全年其他中医药工作

在积极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创建活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今年的重点中医药工作。

一是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是近一个时期指导全省中医药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认真贯彻落实。部分市州已经出台了当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希望没有出台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积极争取尽快出台。要抓好省政府实施意见中一些刚性扶持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中医管理机构,设立发展中医专项经费,财政补偿向中医机构倾斜,使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达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并适时合理调整中医诊疗服务收费标准。

二是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运用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疾病工作的通知》。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医保部门,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要落实好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额报销政策。要依托当地医学院校建立市级培训基地,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达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有5名中医执业医师,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至少有1名中医全科医师。

三是要开展好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卫生厅、财政厅、人社厅《关于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日常监管,严格量化考核,确保教育质量。各地要继续办好“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班,择优推荐一批优秀学员参加省上“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培养一批高级中医药人才。

四是继续认真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7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行中医医院管理年督导,各市州要指导中医医院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尤其是要抓好中医护理和中医治未病工作,保证管理年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以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狠抓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56个。今年,省卫生厅将修订《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标准》,将重点专科建设范围扩大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并建立动态准入与退出机制。5月份,省卫生厅已对原有和建设期满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进行了考核,合格者重新命名,不达标予以撤销。

五是是要不断提升中医药科研水平。要抓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二、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实施好近两年立项的甘肃省重点中医药科研课题。做好今年中医药科研课题申报、审核和立项工作。认真实施《甘肃省扩大艾滋病中医药治疗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的新途径。

中医药工作要点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为载体,推进中医药知识宣传和普及,创新宣传形式,重视中医药科普队伍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促进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加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维护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知识和科普文化需求。

(二)推动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队伍建设,树立长效宣传普及工作意识,拓展宣传普及渠道,不断提高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能力。

(三)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普遍认识与认同,宣传中医药方针政策和发展成果,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四)利用中医药法令颁布日开展宣传。由县中医院牵头组织有名望的中医药师,利用每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条例》颁布纪念日上街开展宣传,促进群众对国家中医药法令政策的了解。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中医药法令政策的知晓率。

三、主要内容

(一)设立中医药科普宣传服务日。将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医药科普宣传服务日”,县中医院在服务日定期举办中医药义诊咨询、健康宣传活动;开展中医药科普图文展,展示中医药的悠久历史、特色优势;开设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专栏以及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等。全县各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实际开展相应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二)创建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专题网页。县中医院和县人民医院要运用互联网优势开展宣传,在本院网站上增添专题网页,增加相关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内容,扩大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群获取中医药文化知识。

(三)组建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在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医队伍中选拔一批中医底蕴丰厚、口头表达能力强、热心于中医药科普宣传的中医药优秀人才,组建一支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并选送上级进行系统培训,使之成为我县中医药科普宣传骨干力量。

(四)开展中医药“三进”工作。根据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中医药“三进”工作。重点做好县中医院城西社区、玉岩镇中心卫生院二个中医药“三进”试点单位工作,落实试点工作任务,争取在年内通过市级“三进”试点验收。各医疗单位要以卫生支农为依托,开展中医药送下乡活动,同时,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中心中医药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中医科、中药房,为城乡社区人群提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宣传工作,做到每个季度有一次中医药义诊、有一个中医药讲座,让农村、社区的居民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

(五)深入宣传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努力指导和带领乡镇卫生院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有效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作出努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是独具特色的医学宝库,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卫生资源。通过宣传,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抓好工作落实。

(二)突出特点。各单位要注重加强中医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工作环境、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开展内容实用、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同时,要注重把宣传中医药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宣传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就结合起来,把传播中医药文化与宣传中医药特色优势、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结合起来,把为基层群众送医送药与加强基层中医队伍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科学内涵和文化精髓的认知水平,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中医药工作要点范文4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务实高效,开得很紧凑、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确立了建设中医药强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省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构建和谐**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是发掘和发展岭南中医医药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把发展中医药、建设中医药强省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对我省中医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家表示,在振兴中医药事业和产上,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二是增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是我国中医药大省,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根深叶茂。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迅猛,科研和生产有较强基础,市场十分广阔,具有加快事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的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创新不足、现代化水平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我省中医药的持续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十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倍努力,集全省之力,走建设中医药强省之路,才能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明确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制造和流通产业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创新体系、中医药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打造名院名科、名药名厂、名店名城、名医名校和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合作、弘扬岭南医药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围绕这一总体思路,提出2010年,要实现全省中医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较完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中医药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中医药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一批制造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药企业的目标;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成为中医药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这些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完全切合我省的实际,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四是制订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政策措施。会议讨论通过的三个文件,从医疗、产业、科研、教育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的重要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会上,大家对这三个重要文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都提得很好,会后要认真整理,合理的意见尽可能吸纳,其他意见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通过实践不断丰富、总结和提升,适时采纳和运用。这三个文件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下发执行。只要我们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中医药强省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五是总结交流了发展中医药的经验做法。各有关单位在会上介绍的经验和做法,都是各自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这些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抓好省委、省政府决定的落实,全力以赴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各项工作。具体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建设中医药强省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大家回去以后,要组织认真学习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大意义。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对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是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医医疗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发展,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注重预防和治本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中医药对很多常见病效果好,它以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以及简、便、廉、验的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对我们目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我省中医药历史传统悠久,群众基础好,普遍比较信中医、用中药,乘势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医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必将造福全省人民。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大做强中药制造业和中医服务业,将会有力地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是我省抢抓发展机遇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国家把以中医药为主的天然药物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中医药产业正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快中医药等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现代化,不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洋中药已兵临城下,我们处于不进则退的局面。我省中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素有“岭南出好药”的美誉,一批中药制造企业在全国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拥有在国内领先的技术,中医药将成为我省**时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对调整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大力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中医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一批大品种名中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医药企业。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发挥优势而不是丢掉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发扬中医药文化,也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正如张德江书记所指出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的辩证思维和养生之道,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思想,也反映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先进理念。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自成一格,底蕴深厚,形成了我国重要医学流派之一。挖掘、保护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促进形成鲜明岭南特色的中药文化,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是我省振兴祖国传统医学,弘扬中华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省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强省建设,不断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和抢抓机遇意识,形成推动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抓完善规划和配套政策。统筹全局、科学规划是高起点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对建设中医药强省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纲要》和《规划》形成了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的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工作措施,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指出了途径。但由于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具体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次会议、几个文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建设中医药强省要按照张德江书记反复强调的做到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超前规划。全省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发展改革、卫生、财政、经贸、科技、教育、外经贸、质监、中医药、药监等职能部门,要按照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和这三个文件总的指导原则,结合实际,进一步抓好具体规划与配套政策的完善与细化。一方面,要把推进中医药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在制订地区规划、行业规划中切实把加快中医药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本地区发展中医事业和壮大中药产业的思路,编制本地区发展中医药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又要注意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把振兴中医药放在工作大局中去研究和谋划,注意发挥优势,合理定位定方向,防止一哄而起。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加快制订具体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尽快形成完整的发展中医药政策体系。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对过去有关文件规定和政策措施进行必要的清理,凡是与这次会议精神及即将下发的《决定》、《纲要》、《规划》精神不相符的要作出修改和完善。

第三,抓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张德江书记强调,要实现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必须着力促进观念转变、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中药制造业做强做大、促进中药现代物流业的壮大、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自主创新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促进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展。这八个促进,完全符合我省中医发展的实际,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是我省今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工作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围绕这八个促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取得重大进展,以点带面推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是促进中医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要认真整合现有医疗服务资源,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医院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努力建设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支持优质中医院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整合中小医院,发挥以强带弱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在扶持市级中医院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水平,使县级中医院成为农村中医三级网络医、教、研的龙头。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扩大服务领域,使中医服务延伸到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等领域。开展社区中医医疗保健和服务,努力建设一批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与此同时,要十分重视中医专科的建设,重点把省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拥有的大批部级、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成为临床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以部级重点专科为龙头,省级重点专科为骨干的全省各地区中医专科协作网。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扶持发展一批市、县级重点专科,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群。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要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开设具有特色的中医专科。要做好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及民间验方、单方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工作,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二是推进中药产业化。要促进中药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加强中药的产业化建设。要采取措施扶持发展广药集团等一批已形成相当规模、具有较强实力、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药制药企业,努力打造规模领先、技术领先、人才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药制造企业航空母舰。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我省王老吉、黄振龙等传统中药名牌的影响力,扩大开发生产中药产品,打造知名品牌。要努力建设中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引导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等地区发展成为我省中药产业的集群区。此外,还要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种植业。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研开发。增强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加强中医药研发。要力争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研发力量,开展以治疗性中医品种剂型改革为重点的科研开发工作,大力开发中药新剂型及其新型辅料,提高中药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大品种的产业化开发。推动企业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和名优大品种中药二次开发及技术创新。重点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创新平台、科研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大力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中医药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创办重要科技成果孵化基地。鼓励企业按照产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经费用于研发,促进产、学、研、中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加快省中医研究院的建设,加强与国家中医研究院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和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制定**中药优势品种的药品标准在标准制定层面上引领中医药的发展潮流,抢占中医药发展制高点。

四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中医药强省,人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等各类医药学院的学术优势,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聘请全国名老中医,扩大名医带徒。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培训一批专业基础扎实、临床水平较高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加快培育一批优秀中青年名医。与此同时,要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尽快启动县级中医院骨干工程,着力培养县市中医院中医骨干人才。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新型的赤脚医生。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

五是拓展中医药发展空间。要切实加强中医药的国际国内合作,拓展我省中医药发展空间。扩大中医药领域的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向我省中医药的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鼓励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中医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中医医疗机构。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开拓中医保健和医疗对外服务。要充分利用港澳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港澳合作开发中药新品种。充分利用兄弟省区市特别是泛珠三角兄弟省区市的中药材资源、市场,合作开发生产中药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四,抓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中医药的重要保障。一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省里已成立了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各地也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强大合力。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开绿灯。二要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消除一切束缚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合理引导各方面资源投向中医药。要逐步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同时又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满意医疗服务的价格机制。三要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但是建设中医药强省,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建立以科研院所、中医院、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医药科研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海外侨胞捐赠筹资回和单位、个人通过各种途径筹资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四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规范中药市场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实施和完善源头打击、终端监管的中药市场监督和打假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产品。要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目前已具相当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材市场要切实强化管理,扩大影响,进一步发挥集散作用。完善执业药师和驻店药师制度,发挥药师队伍对中药的质量监督作用。加快中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消除阻碍中医药发展的市场壁垒。五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要加大对中医药疗效和诊疗方式的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使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要加强中医药的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博览会等方式把岭南中医药推向世界,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对岭南传统医药文献的研究,对民间医籍、单方、验方和诊疗技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高,加大实践探索力度,丰富理论内涵。加快整理出版岭南历史中医药文献、现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药学术成果和中医药科普读物。加快中医药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公共基地,并向省内外青少年、公众开放,开展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公共服务,营造浓厚的岭南中医药文化氛围。

中医药工作要点范文5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特色医学科学,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以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为主线,以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继承与科学创新,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着力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和可及性。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医中药并重、突出中医特色,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统一,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三)主要目标。从年起,集中力量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城乡覆盖面,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全面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工作,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大力提高中医药创新能力;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进一步繁荣中医药文化;健全管理体制,形成以市级临床研究、教学和中西医结合基地为龙头,标准化县级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基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功能齐全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强市战略目标。

二、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一)大力推进中医院标准化建设

1、充分发挥中医学院和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学科优势及辐射作用,以三原县中医院为基础组建市中医院,加快规划、选址、建设工作。按照国家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五年内市中医院达到省内先进中医院标准,成为我市中医医疗技术指导和基层人才培养中心。

2、按照国家《中医院建设指导意见》,推进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及发改、财政、卫生、食药监、科技、人社等相关部门要以项目引导、专科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乾县、泾阳、彬县等县级中医院建设中医药区域副中心,在全市形成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中心,东有泾阳三原、西有彬县乾县,一体两翼、共同发展的中医院格局。

(二)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相关部门要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药房规范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村卫生室应有1名中医或兼会中西医的乡村医生。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县级中医院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优势,开展中医药诊疗技术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加强对乡村医务人员中医药培训及业务指导,实现县乡两级双向转诊。

(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相关部门要在新增中医医疗资源中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要扶持基层符合条件的中医师带徒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实行中医师带徒从医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准入规范和标准。要对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三、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一)实施“三名”战略,走名医带名科、名科促名院的中医特色发展之路

要培养一批名医,完善名老中医评选制度,开展市级名老中医评选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优化继承人队伍结构。要建成一批市级中医名科,加快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步伐,形成中医药优势明显的专科群。市级中医院建成3-5个特色优势专科,县级中医院建成1—2个特色优势专科。5年内,全市要建成部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5个、乡村中医特色专科(专病)15个。要创办一批名院,以创建示范中医医院工作为抓手,在抓好三原县中医院省级示范中医院建设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中医院开展示范建设,建成一批社会广泛认同、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知名中医院。

(二)加强中医药研究

1、以市中医院、县级中医院为基础,以重点学科建设和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依托,搭建现代化的临床教学平台,开展临床教学路径和学科研究。

2、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加强中医药科研攻关,力争在常见多发病、地方病、重大疑难疾病等方面有新的研究突破。要加强与中药企业交流合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增强技术辐射能力,引领全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

3、实施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总结并推广临床教学、师承培训经验,有效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实施市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在全市各中医院中选择3家,每所中医院选择2—3个优势病种,以提高诊疗水平为核心,建立相应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开展临床研究,着力推进优势学科、专科建设,促进全市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三)强化中西医结合工作

要充分发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走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路子,推进全市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和推广、提升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能力,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的中西医结合专科名院。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床位数的5%,促进全市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提高。

(四)提升中医药服务管理水平

1、卫生、食药监部门要加强各级中医院诊疗、出入院、用药、临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规范管理,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

2、卫生部门要促进中医药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加大重大疾病预防、亚健康干预、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扩大“治未病”试点范围,探索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服务模式。各县级中医医疗机构要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配备专业人员,逐步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完善机构准入和人员技能鉴定制度,规范中医药预防保健行业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在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鼓励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

3、食药监、科技部门要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监管。强化对中医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应用特色中药制剂,院内制剂按有关规定在对口支援单位之间调剂使用。

4、卫生、人社部门要建立以中医药临床实践水平为核心,以德、能、绩、识为主要指标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体系,并作为中医药类职称晋升和各项评优的重要评价依据。完善基层中医药人员资格准入、职称评聘和相关保障制度,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将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启动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

5、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辖内中医管理机构建设,健全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强化中医药基层管理职责。巩固和加强中医药专业学会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健全中医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要创建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全市二级甲等以上的中医院均要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和医生工作站。

四、加快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一)加强中医药传承

实施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建设项目,开展中医药古籍和民间医籍的普查登记工作,建立全市中医药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系统整理历代秦地医家医案,研究总结前人学术思想、技术方法、诊疗经验。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研究室,系统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支持名老中医著书立说、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制定中药相关制药技术规范和标准,挖掘、整理、利用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

(二)促进中医药创新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力争建设省级重点中医药学科1个。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治疗标准和疗效评价研究,加快研制中医特色诊疗仪器、设备,加强中医药机构及其他科研机构的联合攻关,加大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研究力度,推进中医原创思维、中药方剂和针灸经络基础的研究。鼓励创制中药新药、开发院内特色中药制剂,研究中药炮制工艺,并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在课题立项时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在申报数量、资助经费、成果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在中医药专业职称评审、科研成果评定、技术鉴定方面,实行专家同行评议制度。

(三)发展现代中药产业

1、积极保护开发中药资源,设立中草药资源保护区,建设市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建立资源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工作,选育优质高产中药材新品系和新品种,开发优质中药材。

2、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建设,建立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创建知名中药品牌。

3、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优势,出台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部级重点中药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企业,加大对中药行业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

(四)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

各县市区政府要把中医药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发展平台,结合旅游开发和文化发展,打造我市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品牌。要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展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编制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据库,确定一批市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推进中医药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普遍认同,营造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大中医人员在援外医疗队中的比重。

五、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

(一)强化中医药师承与继续教育。深入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执行国家师承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政策,扩大继承人选拔范围,培养一批基层优秀继承人,构建后备人才梯队,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无学历人员、西医人员通过师承和集中培训学习中医。建设一批中医药技能实训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和农村人才培训基地,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实行中医药继续教育规范化管理。

(二)大力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实施面向基层的中医药人才招聘计划和农村免费培养定向人才计划,招聘20名中医执业医师,培养50名中医药定向生。为每个县中医院培养3-5名临床技术骨干,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培养1—2名临床技术实用人才,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鼓励各县乡医疗机构打破现有管理体制,以人事、同工同酬为核心,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招聘和储备中医药人才。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经过长期生活实践检验的特色医学科学。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组成,更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健康的德政,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给予中医药事业应有的重视,将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挖掘,大力扶持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市卫生局要编制我市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财政、食药监、科技、人社等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形成整体合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卫生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焦点和重点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共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工作要点范文6

中医与京剧、书法、武术并称“四大国粹”,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作为基层中医医院可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推动中医药的业务不断发展,巩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果,掀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热潮,以利提升中医药业务技术水平,开创中医药工作新的局面,同时造福社会。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工作的基础和动力,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子簿、基础差、起步晚,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一些难点和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组织保障,政策引领,明确重点,统筹兼顾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医院须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挂帅,由专人具体负责,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评审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具体计划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继往进展慢、内容少、投入低、特色差、措施弱等情况,强调“三个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三个重点是”:培育医院核心、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四个坚持”是:一是坚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二是坚持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努力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现状、人员、资金、设备、程序、范围、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四是坚持紧紧围绕医院业务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水平的提高。

2 多措并举,扩大宣传,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从实践来看,中医药文化建设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关系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与支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更应当从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高度,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中医医院可以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下,扩大宣传,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以中医药政策、理论、技术、演变、特色、成果等为内容,院内采取图板、视频、讲座、带教、参观、自学、培训等形式,院外采取城乡义诊、电视专题、知识竞赛、对口支援、理论培训、技术推广、发送资料等形式,丰富内容,形式多样,长期宣教,力求实效。

3 充分做好三项工作,努力夺取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