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范例6篇

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1

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2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意义

生态文明、绿色GDP等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早在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的提出出现在英国政府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低碳经济的思想主要强调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制定与创新,不断推动提高诸如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以此推动社会经济逐步向“高能效、低能耗”等低碳排放的模式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板及对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分析

1.环境和资源问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与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破坏范围的日益扩大和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深,环境问题受限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适应任务艰巨。相关研究保守估计,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高达GDP的7%―20%。

2.我国人口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和较低的生产力,很多人仍然为衣食所困扰,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为此,发展社会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紧要任务。在面临诸多问题之下,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路途艰辛。

3.现代科学技术

我国面临的最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薄弱,技术实施成本较高。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面临很多困难,而这部分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仅相当于我国同期GDP的1.5%―2.5%。另外,我国原创性技术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这些障碍都可能令中国无法实现这些绿色技术的全部潜力。

4.我国经济贸易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快速时期,重化工工业化特征尤其明显,主要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比,形势依然严峻。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二三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节能减排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贸易方面我国在2008年以前也一直以碳排放量较高的产品为主,后经国家经济控制出口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详见图1)

在中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粗略例举城市白领为例,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高达2610吨。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目前,世界各地正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从《京都议定书》到英国的《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1.政府的角度出发,推进发展低碳经济

成功建立低碳经济则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刻不容缓。因此,实现低碳化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市场规则。

(1)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推行供给侧改革,淘汰采购过程中质量低劣、不安全、不环保、有污染的产品。

(2)从源头到消费实施“绿色供应链”。政府加大财政资助力度,促使企业走低碳化的道路上,转变旧的经营思想、模式,确保从产品的生产到消费高质量、环保、安全、低碳。

(3)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开发。通过改造、革新,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营造“节能减排”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市场氛围。通过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拓宽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推动低碳升级,无碳替代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领域。

(4)增强科技原创动力。着眼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升创新型技术价值链和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中国梦”实现的原创动力,一方面,要整合国内市场既有的循环替代技术,加速新型低碳技术专利成果的转化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开创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2.从企业运营过程中,低碳经济的经验借鉴

“低碳经济”对商品流通环节的要求主要反映其企业和行业的特征。在商品流通渠道管理上,要求以低碳标准衡量渠道管理的效率。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采用太阳能或低能耗制冷(制热)设备,采用太阳能、冷热水回收、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等等。要求废弃传统的、落后的仓储与养护技术,彻底实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

3.从消费者方面,借“低碳消费”大力拉动“低碳经济”

(1)低碳消费意识建立。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消费购买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商业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其承担着“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任这对于转变消费观念,向市场传递低碳的理念,建立“低碳”价值观和新的消费观尤为重要,对于消费者来说,转变消费观念,不仅关注产品质量、价格更关注商家生产产品期间低碳、环保、健康、安全的生产过程。对于便捷消费来说,一次性塑料袋、纸巾、瓶装水、一次性餐具在不经意间浪费巨大的能源。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披露,全国每年减少10%的塑料包装袋,可节省1.2万吨标准煤。减排3l万多吨二氧化碳。随着商品多样化,竞争市场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是上帝,顾客的消费观念将引领商业发展形势,要求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

(2)不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化。以“低碳经济”的消费概念,重新整理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提倡商品的“无包装”和“简单包装”,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大众化消费的“简约之风”。对消费者来说,更关注环保、健康、安全,追求“货真价实”的简易包装和装修。对于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生产顺应时展,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的、绿色环保的、低碳的产品。以此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创建知名“低碳品牌”

对于市场主体来说,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低碳消费”已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消费者所追捧。最近,波士顿咨询(BCG)的专家对21800位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称:“消费降级”风暴来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寻找降级替代品――“便宜货”来满足消费需求。依据此项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宅生活”“宅节俭”的社会新时尚下。企业在形象宣传上,应积极创建“低碳品牌”,广泛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积极与媒体、协会或学界探讨、关注“低碳经济”问题。因此,对商业企业来说,实施商品低碳化品牌,将成为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中,企业生存发展最主要的竞争点。

5.国际先进技术融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技术与还有一定距离,我国应重视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而在同发达国际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的同时,我国也要始终保持警觉,避免低碳技术转让中存在漫天要价的问题。当然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将在今后的经济生产中获得不可估量的经济环境持久效益。

三、小结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推行“低碳经济”和经济发展并不是相矛盾的,而且是坚韧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需要通过借鉴各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学习其精华,积极因地适宜地融入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建立起权威性的低碳商业标准。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之间密切合作,为本国商业企业规划出属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赢取主动。

参考文献:

[1]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6(5).

[2]李丽平.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9(6).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4]王克群.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经济,2009(11).

[5]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

[6]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7]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2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何谓低碳经济呢?目前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2010)在《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陈诗一(2012)在《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中指出:“低碳经济为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既考虑发展又考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综合上述概念界定,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影响下,所实施的一种低污染、低能耗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策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在各方面始终积极作出不断的努力。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树立低碳理念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要树立低碳理念,低碳理念的树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条件。笔者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无法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效的对低碳理念进行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更多的低碳知识,最终树立低碳理念。唯有人民群众普遍树立低碳理念之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建立低碳理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诸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电、节气,要积极的购买低碳产品等。各地在建筑设计方面也应该积极提倡进行节能建设,通过安装节能控制装备等方式实施建筑节能等。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不适于发展低碳经济。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持续下去,必须要尽快调整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可以说,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必须要积极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应大力发展那些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在具体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应积极鼓励人们投资低碳产业,对于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应积极引入节能和污染处理设备,尽可能的降低传统工作生产方式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拥有一个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所实施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粗放型、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尽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含量的提高有效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均得以有效的证明。在未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有效的运用于生产当中,以科技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完善制度以及政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以及政策。例如,尽快与世界接轨,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制度。对于那些超出碳排放标准的企业必须要予以严厉的处罚,而对于那些严格控制碳排放的企业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企业,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也需要予以一定的照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免税或减税政策。通过相关制度及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3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造成的损失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等。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因此,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4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赢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性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经济”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该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承受能力,使社会经济体系向低碳经济转型。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1 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在更广泛的层次上推进低碳经济,我们要加大力度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将农林剩余物循环利用作为饲料、肥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外要利用好农村、牧场拥有广阔地域的优势,加快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改善农民牧民的卫生状况,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2 推进节能减排鼓励循环经济。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工业,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无疑有着切实的意义。大型工业企业是耗能大户,很多国有大型企业都由国家直接或间接调控,在配合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同时,大力提升这些企业的生产力技术水平。淘汰落后生产模式,逐渐形成节约资源的低碳发展模式,这将具有重要意义并便于政府监督。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方式不转变,低碳经济的美好憧憬就难以实现,目前中国的经济模式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消耗来推进,这在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环境,故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成为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性方针。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问题;建议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和能源枯竭问题日益加剧,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走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之路,“高消耗、高污染、高増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使得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当前以煤炭、石油等高碳排放能源为主要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带来温室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能源的消耗及碳排放量的增长,与十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新目标是相违背的。随着经济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必将成为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矛盾的新经济增长极。低碳经济正是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及措施,有效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是在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大背景下展开的。

二、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多年以来的产业格局主要是以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资源消耗型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不仅使得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也加重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愈加受到社会关注的雾霾,使得环境治理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服务”京津冀共同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任。为此,要转变河北省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主动作为,努力探索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目前河北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产业依然是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及到应该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作为全国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快速发展经济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做了诸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节能减排问题仍然任重道远,表面看,河北省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06.1亿元,相对2014年增长了6.8%,但能源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从1985年4548.9万吨标煤增长到2013年的31170.4万吨标煤,总量增长了5.85倍,年平均增长7.12%。并且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煤炭占能源消比重最大且一直高达90%左右,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费比重相对很低。同时,河北省的碳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长,1985年2013年,碳排放量从3310.99万吨增加到22301.8万吨,增加了近5.7倍,碳排放量比重占全国总量的8%左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也在同步增加,并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河北省居前者较多。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河北省发展之重。为此,河北省需要加快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低碳经济,以生态文明引领河北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支撑力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模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对策建议

1.长远规划,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河北发展实际,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立足长远,从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建立低碳产业体系、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低碳社会等多个角度谋划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发展规划的长远性、政策的前瞻性,密切关注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加强动态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措施,确保经济、能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河北省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河北永续发展。”不仅如此,更要加强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顶层设计,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应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作,在节能减排环保投资方面,要向难度最大的河北省倾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各地区的低碳发展规划要与部级规划相匹配,要明确各地区各时期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目标;要构建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不同时期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任务;要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配套制度,保障规划的有利实施;要加强区域合作,吸取其他国家以及地区的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统筹协调、分步进行、大胆创新。

2.加快转型,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河北省资源丰富,而当前也主要依靠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传统耗能型产业如钢铁、电力等为支柱产业,产业的附加值较低,也大都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要实现低碳发展必然需要对现有的高能耗、高排放型企业进行转型。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促进钢铁、电力、化工、能源开采、制造等行业设备的改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传统优势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加强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新技术,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积极实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产业,在生产、零库存和互联网营销等方面优化传统产业,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环节向营销、研发及先进的核心技术环节逼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优化的同步。要以现有产业为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提高产业的科技研发和低碳市场开发能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探索索低碳环保的产业转移模式。河北省过去简单机械的无条件地承接来自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不但加重了河北省的碳排放压力,也对京津冀的整体生态治理毫无益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有效的产业对接与融合已成为共同发展的关键,京津冀要以低碳经济为共同发展取向,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内涵集约发展的新模式。积极谋划低能耗的高附加值、高科技新产吕,加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和转型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低效益落后产业,以生态承载能力、大气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应重点考虑产业转移的低碳效应,加强三地产业对接与融合,构建与完善低碳产业链,坚持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区域产业体系向低碳化、高端化转型。

3.调整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大对绿色能源的使用。强化燃煤治理,积极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气化河北等重点工程,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普及与应用,鼓励太阳能供热系统改造,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吸引民间资本,推动建立专业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成果的转化,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推动交易,强化碳金融市场体系

应积推进建设京津冀区域碳交易体系,在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区域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对接京津两地碳交易所再纳入河北,扩大碳交易的规模。加快河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尽快启动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引导发展碳金融项目咨询、项目评估审计、技术研发、碳信用评级等碳金融中介服务。利用承德、张家口等地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交易。积极构建包括碳基金、碳证券、碳保险、绿色信贷等多层次的碳金融体系。适度开发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提高碳金融市场吸引力,鼓励投资者购买碳金融产品,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政策倾斜,更广泛的吸引各界尤其鼓励一些大中企业开展碳交易,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有效结合,提高碳交易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在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方面投入,造林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森林的固碳效果,把森林碳汇放到与工业减排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我省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碳汇林业发展,加大对生态保护区的碳汇补偿力度。深化区域性碳汇林业的资源调查,建立完善全省碳汇林业的资源信息库。对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估,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在完善政府财政合理补贴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

5.积极倡导,加强低碳社会建设

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塑造全社会范围内的低碳舆论氛围,通过案例引导等形式,倡导公民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消费观念。加强低碳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加强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鼓励新型能源如太阳能的使用。积极引导低排放或零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例如轻质柴油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建立完善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建设覆盖全省范围内的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加强道路疏通,鼓励公众更多选择公共交通,为缓解交通拥挤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实行错时上下班和弹性工作机制。

6.强化激励,促进低碳技术发展

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主线,加强对深化产能和技术合作的利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支持为后盾,人才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低碳技术的发展。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改造,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支持企业推进原材料工业生态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化、品牌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作者:董耀武 吴强 单位:贵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DalyHE.BeyondGrowth:TheEconomic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M].Boston:BeaconPress,1996.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5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题。那么’”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那么我们的低碳经济的现状是什么呢?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的低碳经济我们要与无碳经济加以区别。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能不不能实现低碳经济就是更加关注的议题,我们首先算一笔账: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二氧化碳1.14千克,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汽车的一台发动机燃烧一升燃料小大气释放二氧化碳2.5千克,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四十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此,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在中国,农户从人口往少说也有6亿吧,他们每天做饭,他们冬日里的取暖多数使用煤炭或者是煤炭的加工品来满足,他们每年粗放式的排放属于高碳生活,他们的碳排放量并不会比城市人口排放量少。低碳生活几乎涵盖所有产业,“低碳主义族”成为了引领时代的主题,在中国只能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体现在:

一是倡导广大人民生活的节能减排;

二是倡导尽量使用低碳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绿色电力,新技术新能源汽车;

三是“生态碳汇”建设,如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等。在倡导的同时政府应该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媒体舆论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更重要的是要体贴关心弱势群体的地毯意识和生活方式。面对着“生活消费之上”的理念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把资源和利益在协调再分配,积极的倡导我们整个国民的低碳生活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如何从生产到消费到做到低碳经济呢?

节约资源。这时低碳经济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做到低碳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的生产是我们长远而坚定的目标。

低碳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运输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低碳运输指的是以节约资源,减少排放量,使用清洁能源为特征的运输。其主要途径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制迂回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

低碳仓储。低碳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及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布局过于松散,也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运率。

低碳包装。低碳包装是指的是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为目的的包装方式。主要途径有: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材料,提高材质的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低碳消费前面已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影响我们低碳生活或低碳经济的进程有哪些呢?

思想认识障碍

社会低碳生活理念相当淡薄,低碳生活的思想还没有确立,低碳生活的行动更是悠悠无期。据中投顾问的《2009-2012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把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国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加之企业片面的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其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的社会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各级政府的实施力度和效果也是相对较低;而且中国还处于发展的高速期,不合理不合格的经济企业比比皆是,假想如果严格按照国标运营,大有可能三分之二的企业将会被迫关门,那么中国的经济将会一落千丈。一句话耍得好“有发展必有污染,要发展但要低污染”。

基础实施的障碍

刚刚起步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较大的改观,和我们提出的低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相比,那是远远不够的。再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的进程。

技术障碍

我国的低碳运行制度的实施管理和技术手段还相当落后。先进的低碳技术开发还相当滞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化相当于普遍。人才的障碍也可以归结为技术障碍。

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我们低碳经济进程的关键。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6

1.1县域产业结构偏高碳

一方面,县域农业属于“高碳农业”。现代农业是以使用化石能源为主,而化肥和农药都会造成高能耗、高污染;加上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以碳排放量较高的天然气、石油、电力的商品能源为主。另一方面,县域工业的发展也是一种非低碳模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县域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受到资金限制,较多采用传统生产技术,而非清洁技术;另一方面由于GDP仍是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考核下,地方政府往往为了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盲目招商引资,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1.2低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50条政策措施,江西省也提出建立低碳发展生态实验区。但对于如何在县域层面上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则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这不利于调动县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节能降碳的积极性。县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法可依,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低碳经济在县域的健康发展。

1.3资金到位困难

发展和应用低碳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而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大瓶颈,资金限制导致县域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大大减少,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便只能以环境换取经济的增长。县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到位困难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从财政的方面看,尽管自从赣州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县财政的资金调度由省财政直接划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县级财政状况得到了好转,但是,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制约,一些贫困重点县的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从金融机构方面看,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投放于大城市、大企业或重点项目,而县域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资信状况差,抵押担保难,达不到银行放款条件;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扶持县域经济中也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2.赣州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加大低碳宣传力度

首先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节能减排的观念,然后贯彻到各级各部门中,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在群众中普及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引导城乡居民进行生产、生活和消费时积极贯彻低碳理念,履行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2.2科学制定低碳发展规划

首先,县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把“低碳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制定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管理办法,建立低碳统计、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可操作性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案,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例如,赣州上犹县在发展中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先后关闭了2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拒绝了100多个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项目,大力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其次,县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县域低碳经济,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例如,瑞金作为闻名中外的红色旅游城市,东与福建省长汀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较好的区位资源,可以与于都、会昌乃至闽粤交界地区形成合作,把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赣州市或红三角经济区红色与生态相结合的“大统一”旅游开发模式。

2.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发展生态工业。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力争实现工业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生态化,提升绿色低碳项目落户承载力。其次,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大力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的碳含量,充分合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促进循环利用,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最后,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投入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业直接就业1人可带动社会新增5个就业机会,近年来,我省红色旅游业发展迅猛,赣州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生态王国的美誉,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为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奠定了基础。可以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树立“红色旅游”品牌,全面促进县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容量和承载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从交通方式、住宿餐饮、预约制、配套景点、旅游项目等方面,减轻对旅游地生态环境压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4加大对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赣州县域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财政困难。要改善赣州县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问题,一方面,各县要立足自身的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创新县域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县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争取低碳经济开发项目的立项;另一方面,金融部门应提高银行信贷对县域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及其他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信贷资源在低碳产业上的比重。

2.5发展和引进低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