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业财融合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涉及企业各个环节,统领企业管理全局,当前业财融合是企业管理的热点,由于油气田企业资产数量庞大、地点分布广,导致管理较差,因此对于油气田企业而言,业财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油气田企业为例,探究其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阐述其施行业财融合的意义,并结合当前管理现状,提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见。

[关键词]业财融合;固定资产;油气田企业

0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想改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落实业财融合。目前,财务管理只是在业务对接完成之后进行核算、监督,并未起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作用,而业财融合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1油气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概述

油气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缺陷,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油田企业规模较大,涉及面广,所以资产存量多、种类多、分布广,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第二,部分企业领导缺乏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及时;财务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重金购买的仪器却疏忽管理;固定资产台账与实物不符,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配置不合理,出现人员、资金浪费现象。

1.1固定资产的分布特点

油气田企业业务面广,下属子公司较多,分布在全国各地,比如有跨县区的、跨省市的,也有在海外的。由于各个下属公司地理位置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业务不同,因此其固定资产摆放位置、所处环境差异较大,比如室内、室外、野外、沙漠等。油气田固定资产的特点可以总结为:点多、面广、战线长。

1.2固定资产的种类

由于地域、社会环境不同,油气田企业设立了不同的子公司对接业务,为方便职工生活起居,油气田企业子公司还创办了学校、医院、社区。不同类型的子公司对接业务不同,复杂程度也不同,导致固定资产种类呈现多样化。以固定资产属性为依据可划分为6类:油气资产、房屋等建筑物、油气集输设备、运输设备、机器、其他设备。

1.3固定资产采购

油气田企业固定资产采购程序较复杂,首先,审批固定资产构建计划,这一部分由计划部门负责;其次,购进固定资产,这一部分由设备、基建、集输等相关部门负责;最后,固定资产验收,这一部分由财务、设备、基建、集输等部门共同负责。当前油气田企业采取上述方式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即逐层审批及分配,所有项目都必须严格依据此流程进行。

1.4固定资产的管理

油气田企业依据“分级管理、集中监督”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分级管理即在油气田企业内部,上级部门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固定资产所属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油气田企业进行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企业只有合规、合理地进行业务活动,才能保证财务信息准确无误,只有财务信息准确无误,才能确保业务部门效益、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业财融合即业务、财务相互融合,业务、财务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较复杂,从立项开始,一直到固定资产报废,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都会参与。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负责信息核算、监督,业务部门负责业务活动,各司其职,缺一不可。所以,业财融合必须贯穿于固定资产管理整个流程。

2.1提升企业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中,在创建项目通知下达、立项、建设等阶段,业务部门“参与感极强”,而财务部门参与感较弱,只进行账面监控、核算,导致部门之间交流不够,使双方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核算依据有差异,当某一工作完成时,业务部门默认结束,而财务部门账务处理工作并未结果,因此,双方必须充分、及时地交流相关信息,使业务部门工作完整、财务部门账面信息准确,保证账实相符。

2.2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财务工作对油气田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使财务信息与资产同步、真实、准确。资产核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会因为管理角度不同、资产种类不同而不同,这其中涉及的资产单元繁多,除各单元的单价、数量外,在不同项目与资产中的投资至关重要,管理不当会造成资产信息失真。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和业务部门进行充分交流,实现业财融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2.3保证资产账实相符

财务部门具有核算、协调固定资产的职责,必须做到资产、财务账面完全一致,业务部门必须与财务部门充分交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保证固定资产始终与账面一致。只有业务部门落实固定资产的查验工作,主动、积极地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才能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到业财融合,任何一个单独部门都无法保证资产账实完全相符。

2.4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节较多,若想实现所有环节的正常运行,必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并加大所有环节的风险防范力度,实现业财高度融合。从财务部门角度讲,必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严格管理、有效监督,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对业务部门有所了解,实现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相互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也能保证业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顺利进行,减小固定资产的损失。

3油气田企业业财融合难以实施的原因

3.1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目标差异化

油气田企业有自己的总定位、总目标,各个部门又将企业的总目标进行分解。例如,业务部门的目标是完成企业下达的指标,涉及油田勘探的数量、质量、钻井数量等,而这些环节需要多少资金的投入、资产原值、折旧数值、维护费用等不在业务部门的考虑范围内,但财务部门恰恰要考虑这些,他们必须对资产原值、折旧数值、资金投入、维护费用做出精确的计划,保证资金正常运转。两个部门的目标有差异,关注点也不同,导致不能顺利进行业财融合。

3.2业务部门不能获得实质性利益

油气田企业必须明确业财融合的目的,即提高财务管理价值。必须意识到业财融合的直接成果由财务部门获得,业务部门并不能获得实质性利益。业财融合对业务部门的促进作用有限,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又看不到工作成效,导致该部门积极性不高,阻碍业财融合。

3.3缺乏业财融合支撑系统

油气田企业运行过程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均有各自的支撑系统,业务部门虽然会为财务部门提供运营数据,但数据透明性、认可性较低,两个部门的数据无法完全对应,因此企业需建设业财融合支撑系统,使数据统一化。

4促进油气田企业业财融合的建议

4.1加强油气田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

油气田企业如果想提高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沟通效率,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的网络协同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的业务线条、财务线条公开透明化,使双方互相了解,确保内部交流良好对接。网络协同机制为油气田企业的业财融合奠定了基础,企业内部还可成立跨部门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分享业务、财务信息,共同解决协同问题,在机制上做到业财融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4.2为各部门设置业财融合指标

由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目标存在差异,且业务部门并不能获得实质性利益,导致业财融合存在困难。油气田企业必须考虑这点,为各部门设置业财融合指标,并把该指标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从而提高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促使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推动业财融合发展。

4.3联合信息技术部门,搭建一体化平台

首先,由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是独立的,他们自身的信息完整,但信息没有得到有效融合。在油气田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以油气田勘探为例,财务部门有资产管理系统,业务部门有资源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是分割的,各自工作效率比较低,数据资源无法得以充分利用。所以必须对两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体性,使固定资产盘点、调拨高效率进行。其次,上述过程以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为基础,由信息技术部门对信息系统做出相应调整,希望实现业财融合。但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多且杂,对信息系统进行优化、修补只能使部分数据实现共享,实现部分意义上的业财融合。所以,油气田企业不能只考虑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必须将资产管理的所有环节都考虑在内,包括计划下达、立项等环节,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财融合。这个信息平台包含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各个信息系统,比如计划管理系统、物流系统、财务报账系统、采购系统、工程建设系统和企业办公自动化(OA)系统,通过梳理资产管理的所有环节,使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实现融合互通,使数据信息得以充分利用,保证油气田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使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均能监督业财信息。

4.4运用物联网新技术

油气田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应将物联网新技术引入企业内部,应用于固定资产的盘点、调拨、报废等全过程。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可以提高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率,也能使业务部门更高效率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油气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将该固定资产进行标签电子化,充分实现业财融合,提高账实相符率。

4.5业务与财务双向学习

建立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内部培训体系,做到业务、财务双向学习。加强精准培训,即互相学习业务知识,充分了解对方部门的业务,做到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对方的工作流程,并以“旁观者”的身份提出适当建议,促进业财融合。

5结语

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在提升油气田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油气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诸多缺陷,从加强油气田企业内部沟通机制、搭建一体化交流平台、制定业财融合的详细指标、促进业务财务相互学习、综合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5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业绩融合为切入点,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紧密融合,协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全面掌控企业的实际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密密.基于业财融合的医院财务管理探究[J].当代会计,2018(11):20-21.

[2]王秀芬,周玉松.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4):53-54.

作者:袁晓雪 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