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内部控制制度在公立医院管理方面的层层深入,从内控角度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也成为公立医院思考的方向及行动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内部控制理论,提出相应的管理模式及实现路径,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提供参考,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立医院;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公立医院的必要任务。由于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力军,是全国人民健康长寿的守护者。因此,医院资产管理水平高低充分体现了我国医院综合诊治服务能力水平及管理水平。资产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取决于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约成本,达到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公立医院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

一、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规范、完整、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是零星的、碎片化的。各家医院资产管理还没有达到信息化、标准化、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方法相对落后,仍然处于以传统习惯、历史经验为主的模式,管理手段比较单一。我们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但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资产,不但造成资产管理质量不高及管理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的情况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及损失。

(二)管理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存在科室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财务部认为是后勤保障部的工作,后勤保障部认为是使用科室的责任,容易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资产闲置、丢失的情况发生。目前虽然大部分医院建立了固定资产账目,配备了专职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也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要求不高,专职管理人员少,多数是兼职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是兼职人员,资产管理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弹性,一般不会有人急着催要材料,常常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资产方面的工作。资产管理过程中,专业设备维修人员更是稀少、紧缺,医院内部职工通常只能检测一下设备是否可以通电这样简单的操作,复杂的情况就要请厂家或者维保公司上门服务,少则24小时以内,多则72小时以内,严重影响医院业务的开展。

(三)重采购轻管理

固定资产从采购申请到入库出库登记,再到日常运行,最后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采购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固定资产管理还有非常多内容和工作需要关注。实际工作中,领导比较重视采购申请、论证、到主管局、财政局审批、采购招标、验收。设备使用后的档案管理、维修维保、使用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却很少投入较多的精力。导致设备使用率低、各科室资源共享协调不到位、重复投资等情况发生。

(四)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是需要我们从医院的实际发展现状来进行的,这就需要制定健全并且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约束,把相关义务或者权利落实到每个管理岗位上,每个岗位都是资产管理中的一颗螺丝丁,各司其职,让每颗螺丝丁都发挥自己的能量,从而提升资产管理效率,确保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使资产效益最大化。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制定有效、完善的监督问责体系,保证资产管理落实到位、执行力度到位,防范风险于未然。

(五)绩效考评不充分

医院制定绩效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向临床一线岗位、风险岗位、关键岗位、技术骨干倾斜。财务、行政、后勤等职能科室基本没有定性或者定量的考核指标,导致职能科室人员做多做少一个样,思想上产生工作只要过得去,不追求完美的理念存在。

二、内部控制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作用

(一)促进医院对流动资金的管理

医院每天的业务都会产生大量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血液,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源泉。流动资金监管不力就会导致医院资金链断裂,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日常运转困难的局面。医院的流动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就诊患者直接交付的现金或者通过微信、信用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产生的现金、医保卡上支付的金额及医保统筹金;二是财政补助资金。对医院而言,既要监控好收费人员收取的现金,还要加强与医保、财政的对接,保证医保资金、财政资金的及时拨付。按照财经制度的规定,要求收费员每天把收到的现金及时存入医院基本账户,同时每天盘点现金金额,做到日清月结。财务部收入稽核人员要求第二天核对第一天收取的现金到账情况与财务报表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及时查明原因,确保流动资金安全。通过建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使流动资金能够得到及时、全方位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力。

(二)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中比例最大的部分,是医院运转的坚强后盾。做好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对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较为严格,医院要制定符合国家政策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流程,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采购。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及详细盘点流程,按照固定资产编码,对医疗设备、电脑、打印机等资产进行逐一盘点、核实,确保固定资产实物与财务账面一致,如有偏差,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清洁、定期保养工作,达到固定资产延年益寿的目标。

(三)加强医院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无形资产对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显现。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很容易被忽略,通过内控制度的要求,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无形资产的使用状况,软件该升级的升级,该维护的维护,充分发挥其价值,争取为医院创造更加丰富的利润。医院无形资产管理必须重视入账价值管理、投资管理、摊销管理、运用管理等环节。

三、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及实现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分清责任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把资产管理好的必要手段和措施。公立医院中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使资产保值、增值,保证资产的安全和使资产效益最大化。现实的资产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较多,在管理目标明确后,资产管理工作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和人员安排。大部分医院还存在资产管理是财务部门工作的观念,没有认识到财务部门的职责是核算和监督,导致各部门之间配合不紧密、资产管理不到位。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资产建议实行财务部、后勤保障部和使用科室三级管理。财务部职责: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登记总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向财政部门上报固定资产各类报表;完成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的审批工作;监督固定资产是否闲置浪费、清洁保养维护是否到位、清查盘点是否全面等日常工作。后勤保障部职责:登记固定资产名称、型号、维修维保等明细信息;以招标文件参数要求为依据,结合科室的使用情况,落实固定资产是否满足招标要求,组织设备验收;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使用科室职责:对本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设置备查台账进行登记管理,同时负有保管、清洁的责任。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产日常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建立从采购申请、立项论证、资产购置、验收入库、出库、付款、日常保养、维修更新、处置报废、日常使用情况等全生命周期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使用科室在信息系统中填报申请表,采购科组织立项论证、论证通过,上报院务会讨论等等流程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每一关键环节都在系统中留下痕迹,相互把关,避免出现极少数人认为需要购置就采购,采购后基本没用,浪费资金的情况产生。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的智能化管理,保证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和安全。根据调研,每家医院心电监护仪购置数量较多,但是使用率普遍低于80%。各科室可以把本科室不常用的、闲置的资产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公示出来,让有需求的科室调用,让其他科室分摊折旧,达到节约资源、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共盈效果。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院的固定资产数量、种类及使用状况清晰地展现在院领导、财务部、后勤保障部、使用科室、审计等管理人员面前,从而保证资产管理的清晰和安全。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资产管理的其中一个环节或者多个环节进行全面审计或者专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报告,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整改,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四)引入绩效考核和内部竞争机制

在开展公立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和内部竞争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淘汰不上进、做事懒散的人,从而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充分体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根据不同岗位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高低、承担的风险高低、工作量的大小等情况确定不同的分配档次并制定考核标准,让职工真正体会到做多做少完全不一样,只有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享受到更好的待遇,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四、结语

以内部控制为抓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引入绩效考核及内部竞争机制,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使用效率,增加资产内在价值,促使资产保值、增值,为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公立医院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洁.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探析[J].财会通讯,2019,(4):116-120.

[2]魏星.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论坛,2019,(35):278.

作者:尹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