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模式下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

科研模式下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

摘要: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科学领域的规模,使得一项科研项目开展时,参与组织较多,且涉及多项专业,因而对虚拟团队知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通过对相关概念的介绍,进而阐述了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在该系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系统总体与具体功能角度出发,对其展开了设计与实现,使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科研模式;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

0引言

作为现代科研项目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不仅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开展情况,而且还影响到科研人员以及整个团队的竞争力与创造力。因此,对联合科研模式下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科研项目更好地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1概念介绍

1.1知识管理概述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想要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必须要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对于高素质的人才来说,则应掌握大量理论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这一背景下,逐渐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知识管理。在一个组织机构当中,构建出相应的量化与质化知识系统,并通过相应的手段,对知识进行获取、创造、风险、存储、应用等,使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1]。简单来说,就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以及知识应用规划与管理的活动。

1.2知识管理系统概述

针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很多企业均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出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其完成整个知识管理活动。相对于传统方式管理方法来说,知识管理系统具有更多的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传统管理方式时,主要将内容记录到纸张上,通过对纸张的保管,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管理效率较低,且管理质量较差,纸张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损坏。而采用知识管理系统之后,则会将信息记录到计算机网络中,防止纸张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因而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2]。以往阶段,寻找并应用某个知识信息时,需要从庞大的资料中慢慢寻找,将会耗费大量时间。而采用该系统后,只需要录入关键词,即可从庞大的数据库内,直接寻找出相关的信息,使得知识的应用更加方便。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修改、增加或删除知识信息,也非常的方便[3]。

2需求分析

对联合科研模式下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应用时,需要其完成以下几项工作:将项目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如项目具体安排,项目开展所需要的人员,项目的统计和评估等,以确保相关人员需要使用项目信息时,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收集相应的参考资料,存储完成的实验报告,论文与成果的展示,整个项目活动的评论等[4]。检测登录人员的信息,展示用户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与成果,对好友进行管理,赋予其他人员相应的权限等。能够在系统内,即时与他人进行交流,向他人或接收他人的短消息,合理的安排日程,以及发送、接收、删除邮件等。

3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

3.1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特点

对于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来说,主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应用Web2.0技术。在该管理系统内,包括很多具体的功能,如知识资源的存储,链接信息的在虚拟团队中的共享等,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则需要以Web技术为支持,通过这一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达到这些功能需求,而且还有效降低系统的研发成本[5]。二是注重知识信息的安全管理。该系统使用时,不仅拉近各方面参与人员之间的距离,加强信息共享力度,而且更重要的是针对整个虚拟团队的要求,结合现有知识信息资源具体情况,科学对其进行整合,形成知识服务模块,使这些知识信息资源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三是以知识应用为重点。根据实际的需要,能够从该系统当中,及时准确检索出相应信息,为科研项目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知识信息支持[6]。

3.2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针对上述需求,利用Web2.0等技术,对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总体进行了设计,其中,共由4个功能模块构成:项目管理模块,主要用于项目各方面信息的管理,包括项目的规划,项目团队建设,项目社区构建,项目的整体统计、评估;文档管理。对项目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献资料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参考资料管理,实验报告的存储,论文及成果的展示,所有文献资料的评论等;人员管理,主要对项目参与人员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的检测,个人主页信息的、修改与删除,好友的删除与管理,他人权限的管理;通讯工具,主要对信息交流进行管理,包括项目进行中与他人的交流,短消息的与接收,日程安排与邮件管理等,具体如图1所示。

3.3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3.3.1项目管理模块

在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当中,项目管理模块非常关键,该模块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开展效果。在该模块当中,虚拟团队规划出科研项目方案之后,准确将相关信息录入进去,有效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同时,还应针对项目研究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团队,并利用各个团队的信息,构建出项目社区,为项目的有序进行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需要对项目内容、团队与社区进行统计、评估,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有利于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3.3.2文档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项目更好地开展,而且还为项目完成效果的检验提供帮助。所以,对虚拟团队知识系统设计时,应设计出文档管理模块:通过可向项目所需文献资料的管理,能够准确了解科研项目的理论知识,确保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存储科研项目的实验报告,可以使虚拟团队当中的各个成员对整个实验过程更加了解,提升整个项目的参与程度;得到相应成果,并撰写出课题论文后,可以将研究成果直观表现出来,有利于整个科研项目的应用;最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评论,总结出整个科研项目的优势与缺陷,为下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3.3.3人员管理模块在人员管理模块当中,用户登录该系统时,会自动对其身份进行检测,若其未获得登录授权,系统则禁止其进入,反之,则许可其进入。用户根据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在个人主页上,发表、修改或删除相关信息,以使好友对科研项目的现状具有一定了解;用户可以删除、添加或修改好友信息,以提升相关信息的参与效果。用户针对实际需求,赋予好友及他人浏览或进入的权限,以禁止部分人员进入到个人主页,防止一些隐秘信息的泄露。

3.3.4通讯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各个虚拟团队针对项目的开展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其他成员,有利于各个成员之间的协调,确保整个项目有序进行。其他成员休息时间内,可以利用短消息功能,向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其进入到工作状态后,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这些信息,为后续研究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各成员的具体情况,结合整个科研项目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科研项目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同时,得到预期研究目标。此外,虚拟团队成员还应相应邮件,并及时将无用邮件进行清理,避免非关联的邮件对本次研究项目造成影响。

4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

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开发时,主要采用了B/S框架,由Drupal开源软件完成的,其中,开发工具为XAMPP,数据库为PostgreSQL[7]。在科研项目研究之前,用户先要注册账号,并申请认证,成为虚拟团队的成员,同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赋予其相应的权限,其中,对于公开项目来说,所有成员均可以浏览,但无法随意修改与删除;对于保护项目来说,所有人员只能浏览项目的基本信息,而具体内容只有团队成员可以观看;对于隐秘项目来说,一般成员无法浏览到任何信息,自由项目管理人员要求,并成为该项目的成员后,才可观看。人员进入到系统后,能够生产相应的身份,如项目负责人、管理人与基层人员等。不论是哪种身份的成员,均具有相应的个人主页,其可以自主填写姓名、年龄等信息,且在基本信息的下方,列出进行中研究项目以及以往完成的项目。在通讯模块当中,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一个是Messaging技术,主要完成站内信息的交流,另一个是Mimemail技术,完成邮件的发放与接收[8]。项目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项目主页的操作,填写名称、主要内容等相关信息,并罗列出参与成员。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逐渐体现出更大的作用,有效对知识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为了确保科研项目更好地进行,应针对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需求,从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文档管理以及通讯管理等角度出发,开发出一款性能良好的虚拟团队知识管理系统,以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刘丹,秦施嘉.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与OA网办公平台的协同发展[J].名医,2019,15(4):71.

[2]孟宪海,项凌燕,施旭阳.创新档案高效管理夯实智慧院所建设基石——浅议智慧院所环境下如何创新档案管理模式[J].机电兵船档案,2019,13(4):5-8.

[3]付蓉.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7,04(32):13-15.

[4]程孝良,蒋欣?.以科研管理模式改革推动协同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7):57.

[5]陈婧.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团队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8(30):93.

[6]杨丰瑞,杜奎,姜赖赢.基于ESSH框架的高校科研团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7,18(4):64.

[7]黄聚义,孙中华,齐阳.基于GJB9001C科研院所知识管理思路的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6(11):42.

[8]杨哲.基于开放获取的联合机构知识库构建研究——以许昌地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4):138-140.

作者:陶秀杰 周育忠 韦嵘晖 张自锋 杨宇亮 单位: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