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及对策

地质勘探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及对策

摘要:全面预算做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已经被很多大中型企业广泛运用,地勘单位将全面预算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先分析地质勘探单位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再浅谈地勘单位目前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困惑,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勘单位;全面预算;困惑;措施

一、地质勘探单位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实现地勘单位的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地勘单位近几年的战略规划及其当年的经营目标可以通过全面预算更进一步地细分为各责任主体的责任目标和行动方案。通过这一细分,地勘单位管理层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发展提出看法,为实现单位目标提出建议。

(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地勘单位优化资源配置。由于单位的资源有限且稀缺,管理者必须经过慎重权衡可以调配的资源,决定不同责任主体或部门或项目部可以使用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管理者通过预算可以针对战略目标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

(三)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地勘单位加强内控和降低风险。全面预算是对单位全部业务及管理流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控的有效工具。通过分析预算和执行情况的差异,可以迅速发现出现的问题关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加强单位内控,降低单位的风险。

二、地勘单位目前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不完善。目前地勘单位,大多以局为中心,下设若干队或专业公司,规模一般不大,管理人员也有限,所以很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有些事业单位也没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机构。即使有些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专业公司,虽然在公司章程里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也配备了人员,但人员基本都是上级单位安排的,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职能机构和人员并没有参与管理。日常管理工作基本都是各队长或经理层在负责。只有重大决策才会由各队或各专业公司报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后再实施。

(二)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很多地勘单位现在也在大力宣传和推动全面预算这项工作,有些单位在预算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关于全面预算方面的制度却相对较少,有些单位甚至没有。有些单位虽然有一些制度,但在实际处理工作问题时,往往为了方便快捷或嫌麻烦不按制度要求的程序去做,使得最后预算的效果很难达到。没有制度的保障或执行制度不严,全面预算管理就只能是一种时髦的提法,并无实质的作用。

(三)缺乏提高预算管理效率的信息系统。地勘单位没有配备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而全面预算管理又要求全业务、全员、全过程管理,事前要预算、事中要控制和跟踪分析、事后要绩效考核和评价。这就需要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要有充分的信息共享。但地勘单位项目在全国分布较广且大多地处偏远的山区,工作任务多时,单位大部分员工分散在全国各地。由于缺乏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管理人员在完成预算管理工作时势必会有很多的困惑。

(四)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认识不够、重视度不够。地勘单位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是一套先进的工作方法,做好全面预算工作,更容易实现单位年度经营目标和近期战略规划。有些领导只关心预算的结果,不太重视预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向上级单位报下一年的经营目标或近几年的战略规划时,仅仅是依据领导的决策粗略地估算一下就进行上报,使得预算数据缺乏依据。缺乏依据的预算目标很容易造成目标无法实现。另外,地勘单位的负责人大多都是技术人员出身,在他们心中找项目、干项目才是最重要的,认为对全业务、全过程预算数据进行编制、控制、分析、考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往往只重视项目预算,不重视其他方面的预算,造成项目成本虽然降低了,其他方面的费用却增加了。地勘单位很多员工也有一种误区,认为预算工作就是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

(五)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简单、随意。地勘单位的预算一般有项目预算和单位总体财务指标预算。项目预算一般由技术人员或财务人员编制。单位总体经济指标预算一般是由财务人员负责,其他人员很少参与或无权参与。技术人员如果对项目工作手段或施工流程缺乏经验,编制出的预算经常会出现和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如预算中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小,实际工作中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预算中却没有体现。有时项目预算只是为做而做,只要评审通得过就行,使得预算脱离实际。对于单位总体经济指标的预算,上级单位下达任务时往往只是通知上报一个结果,对于过程不做要求,通知到上报的时间也较短。下级单位一般就指定财务人员进行编报。由于缺少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的沟通,编制方法也不确定,财务人员往往根据前几年的数据进行简单估计,推算出一个大概数据就进行上报,整个过程显得简单随意。

(六)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过程控制。大部分地勘单位偏重于预算的结果,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关注较少。比如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往往只注重了年初经营考核指标的预算和核定以及年终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很少对下级单位平时的预算执行情况时行跟踪和监控,全面预算的监管不够到位,导致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或者对预算即时进行调整。最终造成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相差较大的问题,导致预算执行力较弱。

(七)预算考核机制缺失或流于形式。大部分地勘单位都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考核部门。一般预算考核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进行管理。而上述两个部门对预算的考核往往也只是停留在对预算结果进行简单总结评价。有些上级单位有对下级单位经济指标和负责人完成预算的结果进行考核,但下级单位对部门或个人绩效考核不够重视,既未创建明确化的考核目标,也未确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有些虽然有考核办法,但实施起来不合理,最终弃之不用,考核流于形式。员工个人绩效与单位战略发展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导致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三、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健全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并配备专业人员。地勘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的管理组织架构,配备相应人员,严格划分各自的职责权限。组织体系至少应包括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决策机构为股东大会、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经理层。各决策机构职责权限应严格进行划分。工作机构应设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执行机构为单位内部各责任主体。股东大会应负责单位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的审批。董事应负责单位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的制订。预算管理委员应负责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核、控制、调整、分析、考评等工作。经理层应负责全面预算的组织和执行,处理日常事项。有些事业单位如无法按公司法来设置上述管理组织架构的,至少应参照上述框架结构来设置类似的职能机构并划分职责和权限。

(二)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的相关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也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的基础环境之一,是管理的保障措施和依据。地勘单位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控制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应包括: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授权控制制度;预算执行监督与分析制度;预算考核制度。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目前市场上已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推出。该系统可以实现预算方案的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控制和分析以及对异常情况的预警和监控。地勘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购买或量身订做。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地勘单位要做好全面预算工作,必须要加强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的了解和认识。要加强宣传,让所有人员都认识到全面预算是一项对所有业务范围、所有工作流程都要进行覆盖和跟踪的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管理工作,它也是推动实现单位年度经营目标、近期战略计划、远期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不是某个部门某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全员参与。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调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尽职尽责,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加强对预算的监督控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降低成本、降低生产消耗成为日常自觉行为。

(五)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流程和方法。预算编制是一个需要多方面考虑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多部门参与,也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地勘单位应加强人员培训,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的方式、流程和方法。方式上通常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流程上应包含下达预算编制指导意见、上报预算草案、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下达执行。方法上,地勘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目标及发展规划,改变过去的“基数+增长”的编制方法,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采用综合的方法来编制年度预算,来确定适合自己的预算编制方法。

(六)对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过程控制。地勘单位应定期将实际业绩与预算进行对比,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为企业管理层制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进行预算调整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七)健立健全科学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地勘单位应建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预算考核机构,制订预算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目标,确定合理透明的奖惩机制。及时对各预算执行机构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奖励。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结果进行分析、考核、评价,根据评价严格实施奖惩,将员工个人业绩与单位的发展有效地结合,既激励员工积极性,又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地勘行业部门预算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8(09):100+102.

[2]郑晓燕.地质勘探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4):41-42.

[3]唐佳.地勘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9):13-15.

作者:李梅 单位: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地质测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