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论文

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论文

一、新资产减值准则产生的积极影响

1.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定期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判断。按照准则中这一规定,企业在对外报送各期报表时应按照准则规定对已存在明确减值迹象的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上市公司在中期报表时不计减值,待至资产负债表日时,一次性计提巨额减值。此项举措,可以有利于投资或潜在投资者充分了解到该上市公司各个时间段的经营状况。

2.进一步完善了披露要求

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原则、计提的原因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描述,此项措施不使资产减值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空间扩大,而且也减少了依托于主观、需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会计估计,有利于减少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新资产减值准则产生的消极影响

1.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

我国虽然已明确声明禁止企业秘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对利润进行操控,但是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及企业价值最大化,仍然不顾法律准则的规定。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不可转回的政策正是为了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因此如果光从遏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角度看,此项准则尚可理解,但如果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准则规定的此类做法就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了。

2.可收回金额的难以可靠估计

新准则规定,如有证据表明资产确实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对企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可收回金额。但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一,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处置费用后净额确认都难以可靠估计,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我国会计准则虽然已经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计量方式做了谨慎规定,国际上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一些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但毕竟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时间较短,其理论概念还不太具体,目前仍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第二,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认上不能准确计量。尽管新会计准则对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其的确定基础是主要是依靠已获批准的预测数据报告和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以后年份稳定增长率,但财务预测的数据自身就只是一个估计值,存在主观性。

3.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实施异常困难

目前,在我国准则中引入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资产组”的概念,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在我国现有阶段下实施、完善资产组是相当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管理水平尚未满足实施“资产组”的条件,实施资产组首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没有惯例对其长期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编制,并且相关的管理者、会计人员对其的预算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目前在我国很难实施“资产组”;二是由于我国相关的准则中没有对资产组做出明确地的划分标准,因而不同的资产组划分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很可能随意通过调节资产组的大小来操纵利润,以满足企业自身财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4.商誉减值测试困难

商誉的减值测试的可操作性较难,这主要是其要结合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同步进行。对企业资产组的具体认定,商誉究竟分配给过小的资产组亦或是过大的资产组都没有明确的确认标准,只能通过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主观估计进行计量,但过小和过大将会直接影响到商誉减值测试的结果,进而会对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产生影响。由于准则中规定并不明确,财会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也没有具体判断标准,这会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减值测试标准的不确定性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5.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前身是国有企业。在企业股权结构中,国有企业的控股权处于公司的统治地位,这种现象被称为“一股独大”。而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极其普遍的,而对于一些极其分散的社会小股东,其极少在企业决策中参与决策,无法对制约上市公司的行为,从而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权由原国有企业股东进行控制。同时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会成员之一,因此监事会无法对于以总经理为代表的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会起到制约作用。由于上述两方面,会产生管理层操纵盈余的行为,大大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大了投资者的决策风险。

作者:高静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