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探索

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探索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对北京地区开展个人线上信贷业务的38家金融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梳理当前金融机构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的主要做法,分析当前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引入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创新破解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难题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电子授权;北京

一、研究背景

(一)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线上信贷业务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个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消费升级、政策支持和金融科技共同推动下,金融机构线上受理信贷业务成为发展趋势。我们对辖内72家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调研,发现有38家机构开展了个人线上贷款业务,占比达54%。而且随着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型,近期多家信托公司表示有意愿并准备开展个人线上信贷业务。

(二)现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缺乏统一的标准

与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和《征信业管理条例》。这3部法律法规对线上身份认证和电子授权等内容仅进行了原则性的概述,难以有效指导实际业务操作。随着金融机构线上业务纠纷案件的逐渐增多,2018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经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等或者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的电子数据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还没有对具体的业务及技术标准进行明确。

(三)个人线上信贷业务的司法纠纷迅猛增长

随着金融机构线上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有关线上信贷业务的司法纠纷也大幅增加。据两家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中国金融电子认证中心(CFCA)和天威诚信)反映,2017年以来,因处理线上信贷业务司法纠纷而为金融机构出具的数字证书验签报告量呈井喷式增长态势。2019年上半年两家机构出具的验签报告量达42080份,是2016年至2018年累计量的近3倍(见表1)。

(四)规范线上征信合规业务成为当前各方的迫切需求

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机构都高度关注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防范和业务合规的考虑,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明确线上征信合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对金融机构进行执法检查、受理信息主体征信投诉时,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很难判定金融机构的业务是否合规。因此,探索出一套既能保证线上征信业务合规性、又能满足机构业务发展需求的解决方案,成为当前各方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金融机构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的主要做法

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的核心是要确保征信查询电子授权的真实有效,即在确保客户身份真实性的基础上,签署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抗抵赖的授权协议,并做好整个过程的电子证据采集和固化工作,出现纠纷时能够充分追溯业务发生过程和结果。我们对辖内开展个人线上信贷业务的38家金融机构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全面梳理。

(一)身份认证方面

目前,金融机构个人线上信贷业务的身份认证手段主要有身份证联网核查、银行卡四要素认证、电信运营商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网银数字证书认证、手机号短信回填验证等6种。38家金融机构中,有6家采用2~3种简单的认证手段,不能完全保证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值得关注的是,在身份认证后,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未引入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给客户签发数字证书。

(二)征信查询授权方面

金融机构通常做法是,由客户在线阅读电子版征信授权协议并勾选“同意”,系统自动生成客户征信查询授权协议。该协议没有安全、可靠、有效的电子签名,电子授权的有效性难以判断。

(三)证据保全方面

目前,金融机构普遍缺乏证据保全的意识,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没有通过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对相关电子数据进行保全。而且多数机构不知道什么是证据保全,只有发生异议或者投诉时,金融机构才意识到证据保全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一)难以有效认证客户身份

法律没有明确线上身份认证的技术标准,因此很难断定金融机构应采取6种手段中哪几种组合,才能保证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当然,还有一些金融机构身份验证手段过于简单,根本无法准确识别客户身份。以上身份识别措施仍然存在造假和欺诈的空间,难以有效识别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出现借款人借用或盗用他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进行征信查询进而冒名获取贷款的现象[2]。

(二)征信查询授权协议的有效性难以判定

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客户签署线上征信查询授权协议的方式,要么没有采用电子签名,要么采用的电子签名不符合《电子签名法》第13条中关于电子签名可靠性的规定。比如:不能保证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和专控性,或不能保证电子签名和查询授权协议的内容未被篡改。以上两种情形均难以保证线上授权行为的有效性。

(三)业务发生争议时举证难

现有的模式下,多数金融机构只能提供系统日志等电子证据,一旦客户提起异议或者投诉,即使金融机构线上的征信查询授权是真实的,而由于系统日志具有利益相关的因素、且无法保证未被篡改过,难以作为有效的证据被采信。

(四)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均面临较大风险

一方面,金融机构面临业务违规风险,个别金融机构已因身份认证手段过于简单、征信授权有效性不足,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进行执法检查和处理征信投诉时,面临缺乏判定标准的问题。此外,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具有涉众多、批量化的特点,容易引发群体性投诉事件。一旦客户认为银行过度“查询、收集及记录本人信息,对本人造成侵权,则易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纠纷”[3]。

四、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的实践探索

从2017年开始,我营业管理部就高度关注线上信贷业务的征信合规问题,逐步形成出一套系统完整、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一)引入专业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

引入专业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把电子认证服务嵌入身份认证、征信授权和证据保全流程中,确保相关电子证据的真实有效。这里所指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是获得工信部《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的机构。根据《电子签名法》第16条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参与的解决方案

在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的解决方案(见图2)中,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主要职责是签发数字证书和保全业务证据。一是由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共同论证采用哪些认证手段来识别客户身份。在身份认证完成后,由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为客户签发数字证书,客户使用数字证书在《征信授权协议》上进行电子签名,同时加盖可信时间戳。二是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对业务流程及其结果进行证据固化,将客户在身份认证、授权协议签署过程所产生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电子证据同步到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存证平台进行证据保全。如果出现业务纠纷,由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为金融机构出具《数字签名验签报告》和《电子证据保全报告》,作为证据材料提交给司法机构和监管部门。

(三)解决方案的应用成效

解决方案重点攻克了线上信贷业务电子证据举证难的问题,不仅解决了金融机构的线上征信合规难题,更为金融机构线上信贷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一方面,方案得到了金融机构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实施。截至目前,已有1家金融机构已经正式上线,8家金融机构正在对接实施中。另一方面,相关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根据方案,积极与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对接,同时加强与司法机构的沟通协作。此外,随着电子认证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认证产品的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对于引入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所产生的成本费用,金融机构均表示能够承受。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经过上面的分析论证以及实践探索,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引入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创新破解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难题。线上信贷业务是新兴业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拉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线上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特别关注个人线上信贷业务征信合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尤其是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后的征信授权问题。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线上信贷业务的征信合规指导,通过引入专业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为客户签发数字证书,全流程保全业务数据,确保线上征信查询授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宋立志.征信电子授权法律效力分析及监管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16(6):67-69.

[2]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互联网信贷征信授权合规性研究:基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视角[J].征信,2019(2):25-28.

[3]庄庆,于琳娜.基于征信管理视角下的互联网信贷问题探析:以徐州市互联网信贷业务调查为例[J].征信,2018(9):51-54.

作者:阚胜国 冯巍威 王秋香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