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

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

[摘要]阐述了“互联网+”思维以及对高校图书馆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策略,提出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新服务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图书馆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如果继续一成不变,依然沿用陈旧的服务模式,实体图书馆就可能会消失。因此,加强对“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边缘化”情况严重

1.资源边缘化。由于利益驱动关系,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对图书馆投入不够,资金相当紧张。受经费限制,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差强人意。其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仅能维持基本的业务需要。再次,图书馆空间严重不足,仅仅作为藏书、借阅书籍的一个场所,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阅读边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使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数字化阅读成为大部分读者的首选,传统阅读正在式微,读者对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越来越少,到图书馆的时间也越来越少。3.人才边缘化。高校图书馆的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学校职工家属或退休人员,在学历职称等方面良莠不齐。有些工作人员年龄较大,思想固化,缺乏活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馆员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图书馆专业、网络专业等相关专业人才较少,缺乏高素质人才。

(二)数字化及管理体制建设缓慢

数字化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将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信息传输光缆化、支持网络多元化,具有internet、cernet等国内外重要网络的快捷接口,可以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还不够成熟,还存在着多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资金不足,硬件条件较差。由于高校图书馆经费较紧张,且分配不合理,侧重购买纸质图书,电子资源、电子设备的资金相对较少。构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资金不足,硬件不到位,制约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二是管理体制落后。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依然沿用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落后,没有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三是软件支撑不给力。专业对口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软件支撑,但因为历史遗留因素,高校图书馆里面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都不是图书馆类专业或网络类、计算机类专业,缺少技术支撑。

(三)馆员服务能力不强

1.服务理念落后。高校图书馆仍以图书处理为主要任务,以书籍为服务对象,以“书”为本而不是“读者第一”“以读者为本”。有些图书馆缺乏积极融入“互联网+”的意识,对“互联网+”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抱持观望态度,没能树立起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工作的理念。2.服务模式单一。一是服务对象单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类型单一,一般都是本校师生员工,且以主动入馆的读者为服务对象,二是服务方式单一。主要的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图书借还、参考咨询等,被动地等待读者上门后再提供服务,与读者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不能及时获知读者需求,服务无“个性化”,未能针对个体提供区别化的服务,如没有从读者的查阅历史、借阅历史的数据进行读者行为习惯数据的深度挖掘,没有向读者提供合适的书籍推送。

二、“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主动转变服务理念

1.更新跨界融合理念。传统图书馆跨界交际的范围比较窄,只是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与资源共享。而在“互联网+”时代,“跨界”指的是在互联网平台上跨越行业、领域、学科等边界;“融合”指的是通过资源共享、数据重用、流程重构、信息直通、平台共建等进行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高校图书馆要通过“跨界融合”,主动与各行各业的资源提供者合作,在跨界融合中真正实现共享共赢。2.更新创新发展理念。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图书馆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只会使图书馆的生存日益艰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图书馆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要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在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使图书馆的服务更上一层楼,从而促进图书馆在新的时代得到跨越式的发展。3.更新以书为本理念。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当下,“以书为本”的观念已经明显过时,并严重制约图书馆在新时代新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互联网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最根本的就是从“人”出发,对人的需求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读者为中心,以工作人员为中心,从而将“读者第一”“用户第一”的观念落到实处。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应制定长期的规划,对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分配预算,逐步增加自身的软硬件资源,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图书馆还要进军“未来图书馆”“新型图书馆”,而不是仅仅把原来的图书馆做大做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主席多娜•席德尔曾经说过,未来的图书馆将不仅是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还将是休闲中心和交流中心[1]。一座新型图书馆,将不再是一个仅仅提供藏书的地方,其所需包含的功能空间丰富多元,与从前单一的藏书空间大不相同,它更像是一个能将读者与知识、体验、创新力联系起来的积极、活跃的场所,能为读者带来全新的学习和文化体验。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用先进技术推进数字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加快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将大大改变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的存储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浏览等,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领域。高校图书馆应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将传统形态转变为数字化形态,从文献资源、管理方式以及服务方式等多方面积极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四)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和核心,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现代化图书馆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图书馆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馆员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还需要利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平台将图书馆的资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2]。

〔参考文献〕

[1]刘燕.“互联网+”思维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创新科技,2016,(12).

[2]刘静静.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求知导刊,2016,(08).

作者:林奕君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