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验室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

高校实验室既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是决定实验室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实验室管理策略。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管理;缺陷;管理策略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随着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在应用型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了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开始转向理论够用,重在实践操作和知识水平的创新应用上来。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普遍落后,尤其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缺乏良好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实验室管理策略。实验室的管理不仅在教学科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学校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转型的形势下,多数普通地方高校对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新的要求的认识不到位,或管理机制不健全,或管理工作职能过于分散,导致建设规划不明确、实验室硬件资源配置与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不协调、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的薄弱环节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高,这些现象也反映了教育体制仍需改进,教育的理念仍需转变等问题。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教学改革,逐渐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建设更加完善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设施。

1存在问题

1.1仪器购置重复严重,缺乏统筹规划与资源共享

在以往,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仅仅是依据理论教学的需求或者作为科学理论的验证和推导而建立和购置仪器,学校各二级学院和科研所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购置,没有做到从学校层面,甚至从区域层面的统筹规划,这样便会导致很多高校的实验仪器购置重复严重,加之学校内部各二级部门之间实验室管理技术落后,信息资源不能做到有效沟通,从而影响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另外高校之间在实验室购置上缺乏合作与统筹规划,相邻的高校之间在实验室仪器的购置上也缺乏应有的沟通和统筹协调,尤其是相邻工科院校之间缺乏协调而造成实验仪器的购置重复,同时相邻高校之间又缺乏应有的实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实验室的建设缺少全局意识,管理分散,这样一来出现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配置。又因为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仪器的管理维修制度不全,仪器设备维修困难,也造成了仪器设备共享的障碍。

1.2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学校发展不匹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室使用率,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认识上的缺陷,使得高校实验室一直处于依附和配角的地位,并带来了许多短期内很难克服的实际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缺乏专职的实验室管理教师,很多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没有专业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在实验室管理上缺乏统筹观念和全局意识,管理理念过于落后,不能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

1.3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较少,无法与学校转型发展相适应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由于缺乏与企业合作,实验室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仅仅依靠国家有限的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大多数高校的转型升级,尤其是针对地方普通师范院校转型升级为应用综合性大学而言,将面临着要压缩传统的基础教育专业招生,新增部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学院,这就会使得原来的一部分实验设备被淘汰,针对新设学院的专业教学要求又要购置大量的实验仪器,这就会使得原本经费不足的地方院校很难实现与教学科研相适应的实验室仪器匹配。另外部分高校由于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得实验室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这也是造成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能与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管理策略

2.1加强实验室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高校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会影响到高校实验课程的质量和实验科研水平。针对我国目前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内容、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对实验室教师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鼓励教师投身到企业实践中去,通过企业的学习和实践锻炼来提升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很好的服务于实验室管理和教学。(3)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实验室管理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在工作中,实行“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合理交叉流动”的管理机制,努力培育一批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青年骨干教师。(4)加强区域高校之间相互交流的管理策略,每年选派部分实验室管理教师到部分兄弟高校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尤其是选择去实验室资源配备完善的综合性高校学习、调研,并结合自己学校所处的地域、院校性质、人才培养模式等因素来完善和强化自己的实验室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2.2实现专业实验室的新、专、深、实,避免实验室管理与社会实际脱节

新是指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力求体现学科的前沿性,不能为了节约经费而采购陈旧的实验仪器设备;专是要求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体现专业性,不能包罗万象、后勤大妈式的管理;深是指实验室的建设要能够尽量解决专业邻域的深层次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更要能满足专业科研实验需求;实是指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做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与企业的结合,使得高校实验室科研活动能够解决企业和实践难题,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

2.3统筹规划,加强实验室岗位管理

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实验室管理教师,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实验室在岗人员的进修培养,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管理技能,改善实验室管理教师的职称结构,鼓励教授、博士研究生承担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真正做到专业理论与科学实验相结合。

2.4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努力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维修制度等。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添置制度、专家评论制、保管和调配的制度、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管理制度。一方面,现存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却是部分院系的仪器设备使用率很低、未能发挥其效益,不能完全发挥其自身使用功能。所以,高校有必要组织人力督促检查各院系执行各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情况,不断加大对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的调控力度,在学院与学院、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尽可能的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活用现有资产。更重要的是,需要推行仪器设备使用预约登记制度,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心中有数、教学科研人员使用有序,并且实验班级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应有的功能。

2.5实验室的管理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高校实验室管理教师的思想观念应符合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实验室的管理思维和策略上更要体现专业理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实验室的管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管理技能和管理策略的创新尤为重要。

作者:张晓飞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设备处

主要参考文献

[1]和彦苓.实验室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3.

[2]胡征.现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14:133.

[3]夏松,张金隆.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5):97-101.

[4]谢焕瑛,张健.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5(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