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诉讼法律管理及风险防范探析

企业诉讼法律管理及风险防范探析

摘要: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是企业提高自身经营能力、水平的手段,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诉讼法律管理不当的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文章分析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法律风险;企业;风险防范

法治社会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对法律常识有所学习,企业管理中也是这样。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要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不断在企业管理中渗透法律风险,让企业员工对法律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打好基础。所以说研究企业的诉讼法律管理及风险防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投资风险。1.违反授权性法律规范面临的风险(1)企业类型不同而承担的投资风险。企业的类型不同,法律规定承担责任的形式也不同。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而言,投资人对投资不具有所有权,因此投资人只是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2)竞业禁止的法律风险。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等要比一般的股东更加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其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及经营管理现状,因此公司的高管、董事要承担对公司更多的忠实义务,避免其利用自己在身份上的优势来损害公司利益,追求个人利益。(3)投资人企业资产转让的风险。投资人在企业中投入资产后,当将财产转让给他人时,要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进行,否则会面临法律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要职人员、领导在任期内,不能将自己投入企业的资产进行转让。另外,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投资人转让财产时要得到其他投资人的同意,且这些投资人具有优先购买的权利。2.合同风险(1)合同成立前的风险。缔约过失是比较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缔约过失主要体现在:没有调查对方的委托授权范围、商誉、主体资质、授权合法性及有效性等,由于合同主体不适合而引起合同效力受到影响或者签订无效;没有调查对方的履约能力;没有完善合同签订程序、谈判工作等。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书面合同的签订,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对书面合同重视不足的线下问题,轻信对方的口头承诺,这种现象造成诉讼时存在各执其词的问题,没有依据来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2)交易主体与法律规定不符合。常见的问题包括签订合同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人超越权限或者没有权限、表见带来的合同风险等。(3)合同条款及内容带来的风险。合同条款中没有将约定以及交易实质反映出来时,此时可能就会带来风险,例如条款中不够明确而不能明确反映交易实质时,这将造成合同履行时出现问题。合同中文本用语不够严谨带来风险,例如没有区分“订金”与“定金”。(4)经办人员不了解法律法规带来的风险。当前许多法律法规内容存在冲突、交叉的情况,合同操办人员没有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效力等级时,此时可能会出现合同订立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当操办人员没有把握法律法规时就可能出现合同效力受到影响,还可能“上了对方的套”。(5)履行合同的问题。履行合同时没有进行动态管理而带来风险。合同执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延期、签证、变更、补充以及折价等情况,当合同执行人员没有保留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证据、保留不完善时,此时就可能会出现纠纷发生时陷入不利局面的情况。3.劳动管理的法律风险(1)招聘违法的风险。一些企业招聘工作人员时存在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等情况,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要限期退还本人并按照规定给予处罚。(2)劳动合同侵权的风险。订立合同时可能存在风险。当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用人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通常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要么就是劳动合同中条款不明确,对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工作地点及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约定不明确,有时还存在自行延长试用期、试用期间不交社保、降低试用期工资等情况。劳务派遣用工没有履行义务会带来法律风险。劳务派遣当前非常常见,这一用工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自主性,在替代性、辅助性以及临时性用工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也能减少企业用人成本。但是劳务派遣中也有一定风险,主要集中在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规章制度协调、工作岗位的界定、被派遣员工损害用工单位合法权益、工资支付问题、派遣员工的退回问题等。违法裁员的风险。裁员是企业并购、业务调整的重要措施,这一做法在企业的业绩不佳时能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法律风险是不能忽视的。当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进行非法裁员,或者裁员过程不合法可带来潜在风险。滥用保密条款、竞业限制而带来的风险。肆意扩大竞业限制人员范围,一些企业为了避免员工流失,也为了降低员工工资,与所有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这种做法造成竞业限制范围被扩大,因为这些条款并不针对没有涉密的员工。除此之外还有延长竞业限制时间、扩大竞业限制范围、敬业限制没有约定补偿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可能存在风险。常见的包括解除劳动时没有支付经济赔偿、对一些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劳动者解除合同前没有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4.知识产权风险侵犯知识产权带来的风险中常见的包括主体转让瑕疵、客体存在瑕疵以及支付费用等带来的风险。侵犯商标权而带来风险是现实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商标有了一定知名度之后,很多跟风者都会模仿、复制这个企业的商标,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侵犯商业秘密权而带来的风险,商业秘密指的是能为权利人带来利益、不被公众知晓、具有实用性且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技术信息。当前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可能引起一些风险:研发阶段技术泄露、申请专利时商业秘密泄露、缔约过程中商业秘密泄露、人员流动时商业秘密泄露、恶意窃取商业秘密引起泄露、诉讼过程中二度泄露等。5.产品质量带来风险常见的原因包括产品瑕疵、产品缺陷、没有履行售后服务等带来风险。

二、企业诉讼法律风险原因

(一)法律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缺乏法律知识,例如不了解法律知识、合同成立时间、加班时工资倍数等;运用法律内外有别,热衷于维护自身的利益,不重视保护员工利益;对待法律上存在主义色彩,严于待人,宽于律己。

(二)制度缺陷。包括规章制度不符合实际、忽视规章制度的实际效果、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等。

(三)企业恶意竞争例如2011年腾讯与360的“3Q大战”,后者声称前者窥视用户隐私,前者要求用户卸载360软件,否则QQ不能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例如“康师傅”、“康帅博”,“雪碧”、“雷碧”,这些假冒商标与他人的知名商品混淆,让消费者误认为购买了知名商品。利用广告虚假宣传,让人们对商品质量、用途、性能、生产者、产期、有效期限等产生误解。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主要是为了:争夺行业龙头地位、打破竞争僵局、设立垄断性行业标准。

(四)国家政策与法律调整。国家政策、法律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一些改变,尤其是经济发展下需求、社会环境都产生较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国家政策、法律也会不断完善,这些都会对企业带来影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用人法律风险明显增加,此时企业就必须调整其制度,以免遭受法律制裁。

(五)国际环境影响。常见的包括反倾销调查、非关税壁垒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等,这些都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挑战。

三、风险防范对策

(一)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促使其自觉守法、用法。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制度相结合,结合员工所在岗位进行法律培训,从而防范风险。

(二)完善经营管理相关制度。1.慎重投资投资者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到法律规定,以免投资违法而引起纠纷,投资时要依据法律进行,从而为企业的投资建立保障。投资者投资之前,要充分了解法律关于投资的法律规定,从而尽可能降低风险。2.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检查合同内容。签订合同时要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查,审查合同是否公平、合法、安全,对合同的质量、数量、标的、地点、方式、履行期限、价款、报酬、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进行终点审查。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及时发现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对合同进行动态、实时的管理。3.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依法制定企业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确保规章制度合法、有效。企业要对劳动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企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与工会、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协商,这样才能兼顾获得利益与保护劳动者利益。4.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第一,建立专门管理知识产权的机构,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合理应用公司知识产权,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制定有效、合理的知识产权规划及发展目标。第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整理、搜集以及运用。高度重视收集、整理、分析本行业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信息,加强对公司各部门工作人员关于知识产权运用的监督、交流,从而预防侵犯知识产权,为员工掌握发展方向提供参考。5.健全产品及质量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以及工艺技术标准,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建立产品质量服务管理体系,从而控制企业面临的风险,动员基础工作人员全面参与、融合到质量风险的防范中。

(三)防范非贸易关税壁垒。大力革新技术,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制定、完善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技术规范。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四、结语

企业要高度重视法律风险对自身带来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隐患,建立风险方法机制,采取规避措施以及防范措施,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适应新形势。

作者:李奎光 单位: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法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