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财务风险分析

农民合作社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自然资源、国家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合作社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合作社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化解和防范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其能够更好地持续健康地经营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环境影响;危机防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规模普遍较小,但其在乡村振兴、吸纳农村劳动就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动力和中坚力量。合作社除了经营管理等内在的因素外,还受到外部的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市场竞争和金融融资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合作社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

一、外部环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影响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一般小微企业共同的特征,也有农业行业特有的特点,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的生存环境对其财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及其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收益低且不稳定,自然资源禀赋优劣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生产收益弹性很大。现阶段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病虫灾害不断。灾害性天气常常是突发和无法准确预知的,如洪涝、干旱、风灾等。而大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制于资金限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严重滞后,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很多时候大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毁坏往往是致命的。灾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会影响产品质量,使产量严重降低甚至绝收,产品品质达不到商品要求,无法销售。这都会增加生产的风险,造成效益下降甚至无收入。

(二)国家政策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影响,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政府的鼓励扶持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农业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和扶持的产业,目前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力度很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也很多,但需要扶持的农业主体数量庞大,最终能够获得政策支持的大多是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盈利能力强的合作社。大多数难以享受到资金扶持,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享受过项目性资金扶持政策,可享受的仅限于一些普惠性政策,受益不明显。有时政策没有连续性,如有的政策今年有,明年可能就没有了,这使得部分合作社为获得资金扶持,盲目上项目扩大投入,跟风上,导致缺乏整体性长远规划,等到没有政策了要么亏损,要么放弃,给合作社财务造成极大的风险,更甚者破产倒闭。

(三)市场竞争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市场供求关系、产业政策等的影响,也受到区域、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下,农产品价格逐步接近市场化,近段时期农产品整体普遍过剩,价格也将弱势下行为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由于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市场信息不对称,没有市场话语权。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其经营活动必然受到市场的深刻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链上的最底端,在市场面前,几乎没有定价权,利润往往被市场压榨,经常面临亏损,风险无可避免。

(四)融资金融环境。近年来,得益于国家财政扶持政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需求,农民专业合作蓬勃发展,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始终困扰着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自身发展不规范、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农业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对合作社融资形成明显制约。其融资具有不同生产阶段对资金需求不均衡,时间紧、频率高、金额小的特点,相对成熟的大型企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承担更高的风险,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积极性不高。农业行业本身的长回报周期、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等不利因素更让农业企业融资雪上加霜。合作社从事的种植养殖业一般很难提供成本资料,会计核算难以规范,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合作社自有资金有限,财务风险致使其缺少有效的抵押和信誉,金融机构多持怀疑眼光看农业行业融资,客观上也给融资带来制约。通常只能靠内部融资或者进行民间借贷解决资金不足,这大大增加了利息负担和经营风险,现实中有很多合作社因民间借贷无法及时偿还而走到破产边缘。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促进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当前,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土壤改良,补上历史欠账,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合作社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引进利用,结合本身实际,依靠大专院校和农技推广机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经过农业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生产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减少不利自然环境条件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科学防灾减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农业节能技术、生态功能,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降低风险。

(二)打造品牌,壮大规模,培育核心竞争力。产品核心竞争力外在表现为产品品牌竞争力。进行产品创新,制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品牌运营能力,通过媒体宣传、参加农产品推介活动等形式,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打造知名品牌。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农业,打造、延伸产业链,鼓励有条件开展一体化经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延伸产业领域的基础上拓展服务功能,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水平和垂直融合。将资本、技术以及各种资源要素实现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康养休闲、旅游观光等有机整合在一起,促进产业链条延伸,降低经营风险。在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常态下,要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销售,把线上销售、物流配送和现代农业充分结合起来,发展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电子商务新业态。合作社要根据自身优势,有选择性的进行产业链延伸。在旅游资源富集区域,可优先发展休闲农业;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可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探索实现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合作,使之成为一个利益整体,壮大规模,增强市场话语权,共同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

(三)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融资多元化。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文件要求,规范合作社内部运作和制度建设,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公开、盈利分配等制度规定,按照法律法规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形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规模,增进投资方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互了解,是合作社走出融资难困境,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第一步。合作社要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发展权益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鼓励社员将盈余分配所得资金继续投入合作社,探索推行“投资股”,引入资本合作,吸收社会资金,让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增强软硬实力,扩大商业信用融资。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创建产品品牌,壮大合作社规模,规范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加强财务信用建设等方式手段,为扩大商业融资、提高融资能力创造条件。

(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借助政策。“风口”发展壮大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下,农产品直销市场正迎来新的“风口”,农产品直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合作社要抓住机遇,积极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点、在电商平台开设直销网店。目前各项农业补贴扶助资金逐年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涉农项目的重要承担主体,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合作社要充分关注和利用好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农业贴息贷款、农业项目补贴、农业担保公司担保等各级财政资金和惠农政策的帮助。充分利用农业政策性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借助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顺势而为,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复杂,合作社要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化解不利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化危为机,乘势而上,确保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作者:高信岩 庄坤 单位: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局 青岛市即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