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属性与治理模式

公共管理属性与治理模式

摘要:

地方政府是国家进行公共管理的代表,对公共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管理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对于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本文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属性进行分析,对治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政府更好的进行公共管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属性与治理

前言:

我国政府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对公众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地方政府在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本地的资源进行详细的考虑,要对自身所管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性有所掌握,并对其决策管理行为进行充分的规范,最大限度减少偏差。地方政府与社会力量形成有力结合,对公共管理进行相应的监督检查,保证其政治程序与制度规定的一致性、可行性和高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众对于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政府的核心能力、优化其治理模式。

一、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属性

地方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够很好的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资源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让公共事务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品质生活的享受。地方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对公共管理的属性有所了解,通过对属性的了解加强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从而对公共事物进行更好的管理。

1.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所具有的工具理性

所谓的工具性指的是借助实践确认工具的用途,借助工具获得相应的利益。工具性是为了让使用者通过最为精确的计算,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来说,其工具理性则是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提高公共事业的服务水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经验和能力。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工具理性注重的是效率和效益,对于相关的美感、价值、道德则较少关注。地方政府对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工具性,其需要对公共事务进行统筹和安排,在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寻求最佳的效率提高手段和事业发展方式。因此,从一个方面来说,公共管理具有功利性。公共管理的工具理想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形态方面,一个是精神形态方面,两者的结合促成政府公共管理的目的和目的。

2.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所具有的价值理性

如果说工具性让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具有客观性,推动了公共管理的发展,让公共管理进行效率的提升。那么公共管理的价值理性则让管理更加具有人性化,让公共管理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展现其价值和意义所在。公共管理的价值理性将伦理政治、道德理想以及相关的人文性质内容进行了汇总,让其达到全面的体现。价值理性更加偏向于感性,其所追求的是美好的精神层次,其通过对真理的追求,让社会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以此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人们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处,让社会沿着既定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的价值理性让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做到符合人民的利益,坚持从人民的角度开展工作,使事务的管理更加满足人民的需要,将真、善、美进行传播。从这一方面来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更加具有意义性,更加具有价值性,其为社会谋福利,为公众谋福祉。

二、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

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事务的管理质量,能够让地方政府切实投入到公众的生活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切实高效的服务和质量。构建新型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运用新型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应当成为地方政府探索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

1.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模式是一种“集合”的工作状态,其将一切有利的资源进行整合和统筹,把一切相关领域的成果,一切方面的积极效应进行总领,将其汇总称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让其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功效,促进社会事务的管理向着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首先将当前管理中存在的消极情况进行了解,对其进行分化,较少消极效应给公共事务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公共治理应当从全局考虑,从整体性出发,对人类合作共生进行统筹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和信任的整合机制,通过合作和信任机制对地方资源进行整合,将资源切实纳入到公共管理中。第三,政府要加强管理模式思想的转变,通过对当前管辖区域所进行的调查,以及对社会大环境所进行的了解,了解当前社会需要、人民的需要,从而制定符合当前社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2.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

当前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进行多样化的管理,建立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不同的管理需求。

(1)服务型管理模式。

当前社会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公共管理模式也遂致发生转变。社会向着服务型社会转变,管理模式也同样应当向着服务型社会予以变化。政府在进行服务型管理模式创建的时候,应当加强社会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服务价值意识培养的机构化、实体化。当前制度下,地方政府注重服务型管理模式的建立,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让政府机构的工作从民众考虑,在工作中建立服务型公共管理方式,能够让民众从政府的工作中享受到更多、更具实用性的内容,拉近政府公共事务与民众的关系,让民众对于政府的工作更加支持和拥护。

(2)宏观型管理模式。

宏观型的管理模式,其构建体现了政府系统化、体系化、规范化的工作模式,其能够让政府的公共管理更加具有条理性,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让工作内容清楚、明晰。宏观型公共管理模式可以应用于市场建设中,所谓的宏观型公共管理并不是单纯的管理,其首先应当给予公共管理自身一定的自由度,让市场通过自身的调节和发展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其自身不能进行很好平衡的时候,由政府进行宏观性质的调控和管理。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此处所起到的作用是调节的作用,其首先进行的应当是“权力下放”只有权力获得自由,才能对权力进行更好管控。

(3)治理型管理模式。

治理型管理模式体现了国家管理模式方式的“强硬”一面,其主要针对的是地方不法行为或者不规范行为。加强对不法或者不规范行为的治理,能够起到净化地方社会,激进治理型公共管理能够解决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够将事情的解决时间予以有效缩短,属于“快刀斩乱麻”的管理方式。运用治理性管理模式要坚持进行整体思考和整体设计,避免因为手段的激进而造成管理的失误。

结语:

地方政府做好公共管理能够很好的促进地方的稳定和快速发展,进而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国家政策和制度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发挥,优化管理服务,给民众带来一片美好生活的沃土。

作者:王桂春 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曾维和.协作性公共管理: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9-55.

[2]陈伟松,许欢科.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困境、趋势和路径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50-56.

[3]崔晶.区域地方政府跨界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2,02:91-97.

[4]李文钊,蔡长昆.政治制度结构、社会资本与公共治理制度选择[J].管理世界,2012,08:43-54.

[5]王玉波.社会转型期城市土地公共治理政策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4,03: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