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共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新农村公共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一、宝山村新农村公共管理的经验

宝山村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初步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宝山村运用公共管理理念建设新农村,其管理经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始至终坚持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公共信息资源是从社会中产生的包括由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掌握的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它是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完全或部分的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信息资源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应当向社会公开,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宝山村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时,改革的春风就吹遍了宝山村.然而宝山村到底怎么改革?是包产到户还是走集体致富的道路?“从全国全省的情况看,‘包产到户’或‘包产到组’无疑是正确的,是一次重大突破,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然而宝山村的具体情况却不同,深处大山、积肥开荒、改土造田,这一切依赖的都是集体力量而不是单家独户的苦干,”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贾正方同志就与村民一起在牛圈沟的响水岩窝里召开了村委扩大会,对此展开了大讨论,并最终达成了“暂缓包产到户,先利用集体力量修路、修电站、办企业”的共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在随后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宝山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其中明确规定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规则、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和议事原则.章程规定会议应由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对提交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表决结果;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党政干部与普通民众之间在文化科技、经济信息等各方面展开了积极深入的互通有无,从技术的传帮带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后续技能的培训上,确保了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也有效地促进了宝山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

2、始终如一重视公共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宝山村人发展经济独具慧眼,他们深深懂得:致富要靠科学技术和人才,公共管理人才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是构建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因此村党委一直非常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并积极引进人才.村党委“成立于1995年3月,全村现有党员110人,下属10个党支部”,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用“两个凡是、三个什么、四比四查、七不准、九不忘、六爱、四进家”来严格要求和规范干部队伍建设,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头,打造出一支致力于发展和建设好宝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队伍.在人才引进方面,“为了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宝山实行‘招、聘、请、引、送’的人才方案,每年向大专院校招聘毕业学生20多名”,并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加大对企业人才的管理和开发.“宝山村还把‘富而重教’放在了首要位置,把有前途的青年送出去到大专院校学习培训,凡考上大学中专的青年村民,都给予奖励,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年青人不得录用、不得在重要岗位担任职务.现在宝山村每年用于教育科研和素质培训的经费达30多万元”,一方面用于提高村民的文化教育素质,加大对下一代的人力资本投入,从学前班到初中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对考上高中者予以奖励,每年村里出资送有发展前途的职工进大学深造;另一方面实施借梯子上楼,借脑袋发财的发展战略,从成都、西安、武汉等大城市聘请部分工程师和经济师作为经济技术顾问,为宝山村提供信息、进行技术咨询和授课培训.随着公共人才资源的积极开发和人才措施的有效实施,宝山的产业门类不断增多,劳动专业化程度也得到提高,一大批土生土长的村民已成为种植业、林业、水电业、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行家里手.一个边远的高山村,通过学习实践,产生了如此多的高素质人才,让外地专家十分感动,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干,正是靠着这些人才和全村人民,宝山村的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产值成倍增长,从搞原料到办加工企业,再到高科技企业,宝山村实现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双丰收.

3、科学开发促进公共管理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美丽的大宝山,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于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宝山村始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题功能定位,坚持党委领导的方针,科学合理地利用自己现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加强了对农业的投入,“从1985年以来总共拿出100余万资金以工补农,同时还积极推广了农业多种经营和‘三化’,即良种化、地膜化、改制化”,规模栽种了中药材银杏、黄莲等.另外,村上每年都要从积累中拿出10万左右资金,免费为农民购买化肥、地膜、种子等,完善了农业的服务体系.不仅如此,宝山村民还在党委的领导下翻山越岭、踏遍每条河沟,反复论证调查,摸清了宝山村的“宝矿”.宝山村合理的利用了这些宝矿,大力发展了集体企业和户办、户联办企业,“1978年建成了村上第一个企业———马松岭铜矿.1980年7月建成第一座水电站.随即宝山村又建起了滑石粉厂、龙槽电站.1989年,他们甚至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村级水电站———桂花树电站,同年并入国家电网.”十五大以后又开始到阿坝州汶川县投资1.2亿元、到理县投资4亿元、茂县投资6亿分别建设了西河、中河、龙竹园、黑石江等水电站,这些电站建成后并入国家电网参加西电东送工程,为建设祖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宝山村也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旅游业,“着力打造由‘宝山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旅’、‘太阳湾风景区’和‘宝山温泉之旅’三个部分组成的‘宝山之旅’品牌”.

4、公平合理地推行社会公共福利的全面覆盖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社会保障正是服务民生的具体内容.中央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社会保障正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社会保障正是这样一种生活的具体标志.”宝山村党委秉承这样的宗旨,对村民实行了13项福利待遇,为村民办实事谋实利,实现村民零负担.具体福利包括:“每年为村民每亩地补助50公斤化肥,46元薄膜;子女读书从学前班到初中学费全部报销;老年人每月领取25元到65元的茶水费;1980年以前参加宝山村集体事业建设的,实行退休,退休后每月可领取退休费;村民用电补助0.30元/度;按月实行医疗补贴,生病住院按比例报销;五保户每月给30斤大米,60~150元钱,吃穿包干,燃烧包干;残疾人每月给予100元生活费;农业税、各类提留一切由集体出资,对村民全免;独生子女保险每月补助10元,至14岁.”迄今为止,宝山村没有贫困户,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新面貌,全村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宝山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四川省‘小康示范先进村’、‘红旗村级组织’等”.

二、建设当代新农村的启示

1、加强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是重要力量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行村民自治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村民参与公共管理是村民的权利,也是村民的义务,乡镇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群体是村民,检验评价其管理效能的群体是村民,公共管理权力的监督方也是村民.因此,地方党政领导首先应以开放、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和认识村民参与的重要作用,鼓励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督促村干部重视村民参与,使村民代表大会以及村务公开制度正常运转起来,从而为村民的有序参与提供制度保证.其次,村干部应重视村民教育,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民主参与的权力意识教育、自由与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树立公民意识和公民资格观念,引导村民逐渐形成与社会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公民参与精神.最后,基层政府应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使民主知识和民主技能在民主实践活动中得以应用和实践,成为农民的生活体验和习惯.在新农村建设中,宝山村既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发挥了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证明了村民参与公共管理是成功经验.

2、尊重知识和人才是新农村公共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知识和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的资源.宝山村培养了新型农民,造就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人才队伍,并加快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优秀人才.“在当今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以人才和科技兴村,这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以班子队伍带村,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是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严格的管理队伍,需要的是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和踏实肯干的党员干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优势,大力培养掌握实用技术的科技服务者,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升农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组织保障.在普通劳动群众队伍的建设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使大家树立以劳动为荣,对知识孜孜以求、以知识带动社会进步,尊重和爱护人才,加强创新育才机制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还应积极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作用,使之与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通过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来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进而拓展其增值空间,这样既可壮大集体经济,又能加快农民的脱贫致富.

3、“村企一体化”的集体经济是重要途径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边远的农村,因自然资源有限,且村民文化水平较低,能力大小也不同,单家独户式的小农生产最终是不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因此,村党委应该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村情的发展政策,适度发展规模经济和集体经济,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农村分散的资金,保证农村资源的共享性,发挥综合优势,还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让村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宝山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得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宝山村确定的“以农业为基础、水电为龙头、旅游为重点、建工建材为两翼”的发展思路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村企一体化”,管理团队成功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成功之处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4、社会公共福利全覆盖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发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同时,发展必须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激发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代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村民的支持与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理应由村民共享.而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首先,党委应从维护村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全村村民的收入实现较大幅度的实际增长,使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其次,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想民所想,思民所思.与此同时,应让村民公平合理地享受到公共资源,过上各得其所的幸福生活.最后,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农村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这个原则,坚持把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建设统筹起来谋划,把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联系起来推动,把农村社会管理与村民工作结合起来实施,全面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本村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宝山村对村民实行的13项福利待遇和所走的社会管理创新道路不仅使村民共享了发展成果,实现了共同富裕,也使宝山新农村建设的继续发展得到了保障.总之,在宝山新农村建设中,以老党支部书记贾正方、现任党委书记贾卿为带头人的共产党人,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一种共产党人舍我其谁,干部群众抱团奋进、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的坚定信念,带领村民走了一条以工促农、产村相融、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路.在当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良好的公共管理对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和改善民生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应坚持走政府领导、社会协同、村民参与自治的发展道路,政府作为建设的推动者,在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应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机制,激发乡村社会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让农民真正地“动”起来,实现农村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唯有如此,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突破.

作者:张敏敏 甘敏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