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问题

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市场的发展日趋多元化,这也加大了各类风险来源的可能性,然而在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却明显滞后于互联网市场的发展速度。具体表现在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学科知识,难以应对当前互联网市场复杂的风险因素。因此,开展关于互联网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探索基于互联网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问题,为高等院校相关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教育

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互联网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升级。根据中国大数据网统计,截止2017年12月我国已有超过7.72亿网民,并且这一数据在持续的刷新,互联网产业的业务范围和业务功能性都得到显著的拓展。互联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等新兴业务形式的进一步完善。例如,2017年互联网金融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财富通以20.3%居于其次。除此之外,国内各大互联网机构也纷纷推出相关服务,并且都在进行创新和研发,力求在服务功能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充值等便利性功能吸引更多网络用户加入到互联网支付平台业务中。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为迅速、未来发展空间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产业之一,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产业将不断创造新的经济神话[1]。

2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情况

2.1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互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国外差别巨大,因此很多国外的互联网产业风险理论并不能够完全适应于国内互联网产业实际需求。目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互联网风险也随之增加。随着互联网运作模式的不断发展,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意识到强化风险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引起互联网产业全员的高度重视。而互联网风险管理效率的保障离不开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也是制约互联网风险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内,人才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以Android类应用程序开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供求为例,据调查国内相关人才缺口将达到百万人。而我国现阶段相关人才的培养现状远远不能达到市场发展的需求。很多涉及互联网风险管理的企业,都面临着人才供不应求的困境。高校尤其是开展移动互联网相关专业的学校,加强相关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势在必行[2]。

2.2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各个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使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院校的人才教育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多所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相关专业,在互联网新技术、互联网新知识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的设置率较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从我国教育部《高等院校专业目录(2016版)》中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来看,关于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的设置率较少,很多学校都将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纳入到互联网技术开发专业内,互联网风险管理课程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此外,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定位相对粗广,基本上都是互联网技术的通用型人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设计上也更注重基础技能的培训,缺乏对专业核心知识素养的培养,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互联网风险管理教育培养的支持条件不健全。外部支持条件的配置对互联网风险管理教育培养工作的发展而言是基本条件,是至关重要的,缺乏这些最基本条件来讨论互联网风险管理教育培养问题是不切实际与毫无意义的。第三,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经验缺乏是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改善教师人才的水平是提升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最关键部分。当前教师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熟悉互联网风险管理技术的教师较少。虽然近年来国内还是比较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每年都会有数万名教师参加专业的教学培训,开展的学术会议也不在少数。但实际情况反映,却只有少部分教师是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相关技术;上课的次数较多,在学校已经有大量教学工作和任务,无法让教师充分发挥其擅长的专业技能,将其教导给学生;有些年纪较大的教师本身就对互联网风险管理不了解,更无法确保教学效率。由此看出,教师因素与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发展至关重要,引进专业人才是头等要事。

3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策略

3.1明确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开发互联网风险管理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互联网风险管理产业发展的趋势,设置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办学模式,由高校牵头、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参与,注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的融合性和同步性,如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取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课外教师的模式,增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实战能力。

3.2完善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支持条件

高等院校应逐步完善外部支持条件,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人才教育培养环境。高等院校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采取合理措施,加强教学支持环境建设,给互联网风险管理教育培养的发展提高坚固的基础和条件。另外学校的经费投入和经费的分配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开展互联网风险管理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是获得良好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对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具有重大关系。此外,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互联网风险管理知识竞赛,或者与互联网风险管理相关的一些娱乐活动,例如互联网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问答、技术发展交流会等,来引起学生对互联网风险管理发展的关注,让学生自己去喜欢且有意识地参与进来。

3.3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提高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效率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效率[3]。因此,高等院校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在开展教师教学培训的时候能够明确分工,又能互相配合。同时各个学校可以互相监管,相互评估,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培训部门的压力,加大对语文教学信息化培训效果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让各个学校之间相互竞争,积极主动的开展教学实践竞赛。此外,还需要各个部门做好管理工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来推进教师专业培训的发展步伐。此外,应建立教师教学素养考核制度,将教师教学技术应用技能水平、工作任务量、现代教学技术应用难易程度、教学质量贡献水平等建立定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每位接受考核的教师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考核,提升教师探索和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的积极性。

4结束语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专业化人才建设步伐的加速。目前我国急需大量的互联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每年人才的需求量都呈现倍数增长态势,而探索基于互联网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必须要加强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与产业需求的融合发展,建立务实高效、简易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战略。

参考文献:

[1]吴红斌,吴峰.基于内容分析的企业大学定位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8(24),29-31.

[2]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7,34(10),20-22.

[3]刘建平,刘宏泉,张珂伟.中小型企业与高职院校合办企业大学的可行性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42(4),32-34.

作者:夏海静 单位:衡水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