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思考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思考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物流被认为是提高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被专家学者称为继资源和人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尤其是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主要方式。

一、物流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现状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实现持久健康的发展,企业必须从各方面提高收入,以增加利润来源,同时削减成本,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出。而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来源,在我国制造企业中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模糊,物流管理经验缺乏。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现状包括以下几点:

(一)物流成本费用被埋没。根据物流成本冰山理论,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这仅占实际物流成本的一小部分,而更多是在企业内部消耗的。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成本更难以核算,比如环保成本,这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缺乏环保意识或相应措施不到位,给环境带来损害而发生的必要付出,该成本由于缺乏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或难以界定成本的责任部门,不便于在会计账户中明确反映,所以隐藏在企业内部难以表现,给物流成本的界定和管理造成了困难。

(二)企业当前缺乏健全的物流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目前使用的会计制度当中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科目,许多制造型企业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成本费用分摊到企业跟成本费用相关的会计账户中,把物流活动产生的相关成本分别统计在制造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销售成本和非主营业务费用成本核算科目中,如此一来,无法将物流成本发生的过程和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不利于成本的降低。

(三)企业不太重视对物流成本的管理。目前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缺乏重视,仍有部分企业缺乏有效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没有将物流成本管理看作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来源,造成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监管不利,监管的责任部门职责划分待完善。

(四)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大多数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乏合理布局,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导致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协调困难,物流效率较低。

(五)缺乏物流成本管理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熟知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并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在综合企业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为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与管理设计合理的方法,选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对成本进行预算与管理方案的决策,为降低企业物流管理成本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环境制造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成本与收入分析。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整条链上的收入完全来源于终端客户,而成本则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之间进行分摊。由会计恒等式可知,若想获得更高利润,一方面要不断激发顾客的购买能力,从而获得额外收入,这对制造企业的需求预测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此时制造企业需要与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把握顾客需求的最新动向,最大程度降低因需求信息不同步导致的牛鞭效应;同时制造企业还要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时、适量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二)企业物流成本结构。与企业生产相关的物流成本主要分为和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保管与储存相关的库存成本以及与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运输相关的成本。对于涉及到库存成本的部分,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首先要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决定是自建仓库还是租用仓库,如自建仓库,那么与仓储相关的成本费用理应归属于本企业成本账户。这部分成本除了自建仓库前期的固定成本外,还有日常运营费用、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产品风险成本和产品保险成本等。运输成本,一般是由从事运输工作的相关人员工资、运输工具动力燃料费用、运输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电费和管理费用等部分构成,其中占比相对来说较大的包括车辆燃料费用、车辆修理费等。这些费用可以按照成本性态分为两类,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进行具体物流作业的时候,企业还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方式产生的运输费用相差较大,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公路运输除按派车数量计费外,还可根据线路以及运输区域的不同计算相关运输成本;铁路运输中可以根据货物种类以及不同的运输形式进行成本的计算;水路运输按照港口所在位置,分为内河运输和沿海运输,或按不同航线计算不同船舶种类的成本。制造企业根据上下游企业的地理位置以及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的性质特点,选择最经济适用的运输方式。

(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成本管理的优势。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制造企业的权益。由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维护信息数据,在采购谈判过程中能够做出折扣让步,提供合适的产品价格。通过信息系统,供应链各企业成为利益共享的合租伙伴,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交易流程更简便,产品销售更便捷,如此产品销量扩大,库存适时降低,缓解了各方的库存压力,有利于企业库存成本控制。同时,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有利于上游企业及时订货生产,降低缺货的风险,从而降低缺货成本,保证的交货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企业可根据下游企业的销售数据获取一手资料,有利于根据客户的需求动向研发新产品,缩短新产品投入上市的时间,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现代科技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更加紧密。在这个阶段,供应链管理依靠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各节点企业提供一个共享数据的平台,企业之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状态,成为同甘共苦的利益共同体。供应商通过参与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环境,了解下游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环境,为制造商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实现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的共享。

三、物流成本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物流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企业的全部人员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降低物流相关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可通过两方面加强工作人员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一方面从整体角度出发,将物流成本管理的知识落实到每个员工自身工作当中,结合相关内容应用于日常工作,尤其对从事物流相关功能工作的员工重点培养,将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落实到位,以强化物流成本控制的认识,有效保证制造企业以科学合理的理念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另一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着手,站在供应商和客户的角度,了解影响供应商和客户满意度的因素,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合伙伴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二)完善物流成本核算指标体系。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方式方法是首先完善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企业与物流活动有关费用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来控制成本。完善核算体系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规范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方式。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达成统一的战略,保持生产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也要统一物流成本核算的方式方法。如果核算的方法不同,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摊与合并,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也不利于企业长期的成长和发展。其次,需要界定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构成。只有明确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构成,才能对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划清物流成本管理的界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后期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建立管理机制与具体实施策略。

(三)建立系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机制。科学、系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量化管理。建立系统化的物流成本管理机制分为两步:首先,需要优化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模式。从供应链视角来看,企业物流物流成本管理模式的合理规划是最基础的一步,只有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划,才能确定成本管理的具体思路,为实现物流成本管理的统一化奠定基础。接着再利用规划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优化,可考虑加入自负盈亏的形式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激励企业各部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有效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保障物流活动每个环节的一致性。然后,需要建立系统的成本管控机制。

四、结束语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与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制造型企业寻求利润的主要方式是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在当前竞争已经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一大环境下,制造企业作为核心企业,要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提高财务部门物流成本管理效率,建立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考虑供应链物流成本核算机制的统一,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绩效,推动企业向纵深发展。

引用出处

[1]颜瑾.浅谈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的成本管理.商讯,2019(27):100~101.

[2]张聪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61~62.

[3]叶林虎.中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管理创新,2019:80~81.

作者:张圆 单位:新疆职业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