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论文范例

供应商论文

供应商论文范文1

为保障供应商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哈电机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和流程明确供应商绩效管理模式和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公司层面设立供应商管理委员会,负责供应商管理政策的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以及对供应商的准入、升降级和退出进行审批。供应商管理委员会下设供应商管理办公室和供应商评审办公室。供应商管理办公室是综合管理机构,常设机构为企业管理发展部,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年度供应商需求计划、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供应商名录归口管理,并协调供应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供应商评审办公室是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相应类别合格供应商准入、升降级及退出的评审,并向供应商管理办公室提交评审结果。供应商评审专家数据库由哈电机各职能部门的技术专家组成,人员规模将近200人,评审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随机抽取。

二、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哈电机按照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类别分为原材料、设备、加工制造、工程项目、运输、集成配套和其他七大类,每类可划分若干产品类别,按照类别进行管理。对于同类别的供应商,借鉴卡拉杰克矩阵分类法,根据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及与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的关联程度,将合格供应商划分为战略供应商、优先供应商、普通供应商、专有产品供应商。另外,对于满足合格供应商条件,但仍在准入考核期(两年)内,或者基本满足合格供应商条件,但需要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列为临时供应商。哈电机根据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采购政策,激励供应商提升自身水平。一是战略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加强与战略供应商经常性的沟通与技术交流,获取关键资源,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加强合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战略供应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常进行有关成本、计划、质量等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参与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相互提供行业发展动态和产品升级换代信息;哈电机对配合其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进行了一定的专项投入的战略供应商提供优先供货权;战略供应商中对哈电机有突出贡献的,通过加大订单的方式进行激励;对战略供应商,可通过各种媒体为其进行宣传,获取广告效应。二是优先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加强与优先供应商的沟通与交流,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其供货份额;对于绩效评价优秀的优先供应商,通过加大订单的方式进行激励;对优先供应商,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其获取广告效应;对绩效评价优秀、符合哈电机战略发展需求的优先供应商可升级为战略供应商;对绩效评价不达标的优先供应商降级为普通供应商。三是普通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加强与普通供应商的沟通与交流,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有资格获取供货份额;对绩效评价优秀符合哈电机发展需求的普通供应商,升级为优先供应商;对绩效评价不达标的普通供应商降级为临时供应商。四是专有产品供应商的管理策略:按照合格供应商进行管理,对其定期进行绩效评价。加大与专有产品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共同探索深化合作方式,确保专有产品供应商提供优质、高效、价格合理的专有产品和服务。五是临时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增进与临时供应商的沟通,帮助指导其改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对绩效评价达到普通供应商条件的临时供应商,可升级为普通供应商。

三、实施供应商动态绩效评价

1.综合绩效评价维度设置

要合理评价供应商的绩效,评价维度的设置非常重要。哈电机在评价维度选择上,参考美国学者Dickson与Weber对供应商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供应商类别和专业特性,确定了供应商绩效评价的五个维度:质量水平、价格水平、交货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质量水平:依据供应商在哈电机的历史业绩、供应商认证结论和供货质量等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水平评价;生产过程中和交付后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检验部根据每月的不合格品处置单等,对I、II类物资的收货质量进行评价;仓储部负责III类物资收货质量问题等评价,将评价信息反馈到质量检验部。价格水平:企业管理发展部依据供应商订货合同和标准价格,进行价格水平评价。交货水平:生产部依据供应商交货准时度和交货数量准确性,组织实行交货水平评价。技术水平:技术部门依据供应商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后续研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技术问题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实行技术水平评价。服务水平:使用单位依据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相应管理部门,实行服务水平评价。

2.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层次目标决策模型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工具,哈电机以层次目标决策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以概括为“五个维度十二项指标”,每个评价维度下设若干评价指标,分别为历史质量、质量体系保证能力、交检质量、实物质量、价格稳定性、价格调整、时间准时度、数量准确度、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后续研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客户回复时间长短及容易联络程度、具体服务事项等。

3.供应商绩效评价方法及结果应用

对不同产品类别的供应商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维度和权重,通过对各维度评价次数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系数求和,得出不同产品类别供应商的绩效评价值,具体计算公式略。供应商管理办公室按年对供应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得分情况,按照类别将供应商分为A、B、C、D、E五档,详见表。年度评价达C档以上(包含C档)的供应商纳入下一年度的合格供方名录;年度评价B档以上的供应商可结合市场供应情况、哈电机自身战略发展需要等方面,择优升级为优先供应商或战略供应商;年度评价D档的供应商予以警告;年度评价E档的供应商降级。

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哈电机积极推进供应商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化手段,建立网上招标采购平台和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从供应商准入、招标采购、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退出等方面,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1.网上招标采购平台

哈电机于2010年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了网上招标采购平台,改变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招标管理模式,实现采购过程从招标立项到评标定标的全程管理与监控。对众多供应商从价格、质量、交货、服务和技术等五个维度进行整体打分和综合评价,对供应商按照产品类别进行分类自动排名。自2010年以来,对网上招标系统进行三期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招标工作的效率,在优化供应商队伍、降低采购成本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益。哈电机招标工作采取计划指导、统一协调、分类组织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统一的年度招标计划,有序开展招标工作。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管理体系,保证招标制度和程序得以落实,在招标工作具体操作上,哈电机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投标单位。采购外包部门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项目招标文件,确定具体的招标要求,通过网上招标系统进行提交。哈电机在进行招标文件编制时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多环节控制,确保每项招标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实行网上招标是哈电机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也是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通过网上招标工作的实施,增加了招标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不仅能够保证招标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预防腐败和遏制可能的人为违规因素干扰,节约采购资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使大量准确数据的统计更加便捷,为供应商综合绩效评价和信息共享提供了依据。

2.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

为进一步提高供应商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实现供应商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哈电机配合ERP一期工程,对现有供应商管理进行了整合,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评审、供应商综合评价、信息反馈等环节均纳入计算机系统,同时充分利用网上招标采购平台的成果数据,开发了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是动态的存优去劣的系统,通过综合评价可以从几个维度全面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绩效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帮助供应商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水平。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融合供应商准入评审、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升降级和退出等功能,实现对众多供应商的价格水平、质量水平、交货水平、服务水平、技术水平五个维度的整体打分和综合评价,并对供应商按照产品类别进行自动排名,为采购部门以及项目管理部门迅速地掌握市场供应信息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通道。该系统的开发摒弃了以往各职能部门以手工方式分散评价和打分,实现供应商价格水平在招标或核准单制定过程中的自动打分方式,杜绝了主观打分现象,把采购部、成套办、控制事业部、热加工事业部、项目管理部、质量保证部、技术管理部、六大分厂等部门提供的各供应商的分数汇总在一起,得出五个维度的综合分数,并最终评出等级,实现了以手工打分计算方式向信息化的转变。

五、与供应商共同促进技术进步

1.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

供应商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召开供应商绩效年度评审会议,根据评价结果,编制供应商绩效评价报告,并及时反馈到供应商,帮助供应商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哈电机坚持开展第二方质量审核,协助供应商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供应商与哈电机“同质化”。

2.对供应商进行技术培训

对于一些需要应用新技术的外购件,为使供应商能迅速掌握供货产品的技术特点及生产难点,哈电机采购外包部门积极组建培训团队,对供应商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培训团队成员包括哈电机设计部、工艺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团队根据产品特点,确定技术培训及技术交底关键点,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对供应商进行系统培训。供应商在接受培训过程后,根据自身人员、设备、技术、质保等情况,按照培训团队要求提出完成产品生产及保证产品质量的应对措施。为确保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得到落实,哈电机对供应商实施生产过程巡检。通过巡检,直接针对供应商从原材料、复验、生产过程、检验试验等进行审核,发现不符合项,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及时验证。

3.供应商提出技术改进的处理

哈电机针对供应商提出产品技术改进,专门建立了通畅、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供应商在承揽配套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若发现产品设计或产品工艺可进一步优化改进或设计图纸、加工方法存在瑕疵等问题,可通过填写《HEC分包产品技术改进信息传递表》,向哈电机提出技术改进申请。哈电机技术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进行技术评定,充分考虑更改后产品性能指标对配套件总体性能、寿命、法律法规要求等的影响。若供应商提出的改进方案可行,则以《技术更改通知单》形式在哈电机内部各职能部门传递。

4.与关键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

供应商论文范文2

以前的翻译往往过分追求词汇、形式翻译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原文作者语气风格和原文整体意境的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理解不了原文作者的情感表达。功能对等理论这种灵活的翻译方式更加符合商务英语翻译的要求,使交易双方更加明了对方的意图,有利于促进商贸活动的成功进行。

2、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不同,由于其应用的场合多为国际贸易交流中,因此对其翻译要求较为严格。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体现在词汇专业性强,句式简洁、公式化,语篇体裁结构严格等三方面。

2.1词汇专业性强

国际商务涉及到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其中包含大量的商务用语。这些商务用语有的是根据多年国际商务活动翻译实践确定下的专一翻译,不能随意改变;有的是普通应用词汇,但要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进行语义变化翻译;还有的是特定名称的缩略词。由此可见,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英语词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2句式简洁、公式化

国际商务活动追求工作效率,所以在实际使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句式的简洁性,要用简短的语句简洁明了的传达信息,切记避免使用迷糊性的语句。此外,商务英语使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使用已经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受到认可的公式化的固定语句和套句,这些语句的使用更能体现译者的专业性。

2.3语篇体裁结构严格

商务英语会涉及到商务合同、商务信函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每一种体裁的商务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格式。严格的体裁结构能避免给商贸活动交易双方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具有严谨逻辑性的商务文件更符合国际商务领域严肃性的要求。

3、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结合上文对商务英语翻译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在实际使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传达信息。准确传达信息的关键是准确传达交易双方的“意”,然后再强调“形”的准确性,这与功能对等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是合理的。基于功能对等角度的商务英语翻译一般采取直接转化翻译和归纳总结翻译两种方法,下文将对这两种方法做具体的介绍。

3.1直接转化翻译

使用直接转化翻译的前提是原语与目的语的句式、结构、语义以及风格均相同或者相差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直接转化翻译不会与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相违背,既能确保翻译的信息与原信息意义、风格对等,又能保证翻译的信息与原信息形式对等。

3.2归纳总结翻译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原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直接转化翻译可能会导致语义表达不正确或者信息传递有误。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翻译不能通过简单的直接转化完成,需要依照忠实原文主旨、正确理解专业术语、符合目的语的语言风格等三条原则对翻译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翻译。首先,翻译要忠实原文主旨。由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可知,商务英语翻译要求翻译的简洁性、严谨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商务英语时应准确的传达原语的主旨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交易双方利益的信息,避免因为翻译不当导致国际商贸活动双方产生误会。对于复杂句式的翻译也应以把握主旨信息翻译为中心,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使用习惯将句式进行分解,以短句形式翻译。其次,翻译时要正确理解专业术语。商务英语的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想采用归纳总结的翻译方式,就要掌握大量专业英语词汇。在正确理解专业词汇的基础上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可以避免因术语翻译错误给交易双方带来损失。最后,翻译的风格还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风格。国际商务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礼貌性,无论什么情况下交易双方都应使用礼貌用语,语气要温和。

4、总结

供应商论文范文3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立足于教学实践,坚持把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运用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最新的国内外的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改革创新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符合理论源于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再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一般规律,具有有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进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磨炼,培养学生形成工商管理学科须具备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为进一步改革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实施基于应用能力导向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所应具备的条件

(一)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是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与关键因素。通常而言,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水平和能力,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最终对于专业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要构建并顺利实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握现代教育规律,而且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把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可以说,实施实践教学,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前提和基础。

(二)配置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

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基于应用能力导向的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建设工商管理实验室,依托如ERP实验室、市场营销软件演练室、人力资源模拟沙盘实验室等,能够使专业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深入,同时也可以转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居于主体地位的主要讲解者,变为设计、指导学习活动的导演,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操作,发现、理解、掌握知识的求知者。

(三)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提高实际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可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建立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不但能够丰富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管理工作的实际,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大有裨益。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有必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全面的学生。

(四)构建有效科学的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机制

基于应用能力导向的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其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而不是只通过卷面考试来获得理论知识,因此就需要客观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成果。鉴于此,必须要对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以期末考试成绩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进行改革,科学构建起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一定要体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成果;第二,适应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能力开发项目,并采取有效的评定成绩的方式来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学校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学校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要给予专业课教师自主选择课程教学的地点、手段和方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专业教学改革的空间,支持鼓励他们立足于课程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同时,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制定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从而鼓励引导专业教师自觉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基于应用能力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一)建立导师团队

学校要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导师,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科学精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导师对于学生而言,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要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并及时与辅导员交流沟通,加以有效解决。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合作企业中的富有经验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充实到导师团队中,作为学生的兼职实践导师,对于学生在企业的调查与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二)丰富专业教学环节

在课内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教师选择典型的工商管理案例,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案例鼓励引导他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二要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这一总体目标,精心选择专业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三要依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课堂上可以利用沙盘进行训练,市场营销课堂上可以利用相关的营销软件展开演练,战略管理课堂上可以选择利用商道软件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可以综合分析课上所学的管理知识,如营销、财务、生产、战略、人力资源等,从而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综合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四要根据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即虽然把全部经济与管理的核心课程都囊括其中,但是自身专业特长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可以考虑在学生前两年完成所有管理学课程和一部分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再自主地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兴趣选择如经济、会计等方向的课程进行选修。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观看教学录像

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入校起,就坚持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企业及管理的录像,从而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热爱企业,从企业的成功经验中感悟工商管理理论。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确定调查的目标,制定调查计划,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工商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然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解决实际的工商管理问题;在专业实习方面,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商企业管理活动中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举办关于工商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讲座

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企业家、企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员等,来学校开办专题讲座,介绍经营管理中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

4.组织学生编写工商管理案例或者发表专业论文

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程,以及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查询的有关资料,以及通过暑寒假进行的社会调查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在大三阶段撰写2篇工商管理案例,并在正规刊物上发表1篇专业论文。

5.组织学生撰写好毕业论文

供应商论文范文4

[关键词]供应链;商贸物流管理;管理研究

0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影响,供应链环境下的商贸物流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供应链的出现,将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联系起来,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便于企业模块化经营。但是,供应链物流管理当前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企业不信任供应链物流管理,不敢加入供应链中。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没有建设一套完整的管理规定,对于员工职能、行业制度缺少相应要求,导致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比较混乱。面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的特点给出了几点建议。

1商贸物流的内涵

商贸物流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进行的物流过程。商贸物流对于企业来说十分关键,企业每天经过商贸物流进行交易的货物量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如果商贸物流与企业之间出现合作危机,企业就无法实现商品正常流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一方面,商贸物流可以为企业物流提供保障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企业稳定的商贸业务带来稳定的商贸物流服务需求,促进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环境下的商贸物流对现今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供应链以其独有的快速反映市场需求信息的能力受到企业青睐,而商贸物流则为企业解决了物流难的问题,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2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的特点

2.1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

在传统物流中,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不能把客户需求及时传递给企业,企业对市场上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不到位,造成企业整体运营能力下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商贸物流,受供应链的特性影响,信息传递会更加迅速、精准,使企业能够对市场上的波动及时做出反应,迅速做出调整。

2.2信息利用率高

由于没有与共享有关的需求资源,传统物流链中的每家企业只关心自身利益情况,导致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而在供应链环境下,各家企业的利益被串联起来,这就要求企业从系统角度考虑,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网络,保证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3降低运营成本

企业通过利用供应链环境下的商贸物流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支出。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供应链环境中的一大特点,企业在快速发展时,常常会出现企业物流跟不上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物流普遍存在物流信息有限、物流服务不专业的现象。在供应链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可以很好地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传递,使物流系统及时掌握物流消息;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选择将物流外包给供应链中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他们有更专业的物流服务,可以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2.4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利用供应链环境下的第三方商贸物流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部分进行外包,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对与不了解的物流服务省下大量人力、物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企业核心发展中;另一方面可以做到行业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在专业领域的发展。

2.5风险共同承担

在供应链环境下,通过供需关系使一条链上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利用战略联盟的优势资源,大大加快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再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降低由于技术改革和市场需求变化所造成的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增强企业的敏感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企业开放新产品时难免会有失败的可能,在以往的模式中,企业需要独自承担全部损失,而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用外包策略,将企业风险分摊给其他企业,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失败带来的巨大损失。

3供应链环境面临的问题

3.1企业不信任合作伙伴

核心业务是企业的命脉,任何一家企业都会严格保护自己的核心业务。企业核心业务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有的企业甚至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等过程采取保密措施,以保证企业核心业务不泄露。但是,一旦进入供应链环境,企业进行商贸物流时选择与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会不可避免地向其他公司公开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资料。因此,核心企业在选择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时存在保密资料可能泄露的问题,这与当前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行业规定有关。

3.2企业受制于人

在企业加入供应链环境下的商贸物流之后,会将一些不属于自己核心的业务进行外包,交给一些专业机构进行操作,这样企业势必会失去一些控制权,特别是在与其他企业加深合作之后,会造成大量外包业务。这些业务虽然不是核心业务,但一旦大量外包就会导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失去一部分控制能力。且随着在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合作程度地深入,对于企业的威胁就会越大,因此,企业对于合作程度均持有一定限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导致供应链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4供应链环境下的商贸物流管理方法

4.1完善供应商管理机构

在完整的供应链中,商贸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企业要在众多供应商中找到能力强、质量有保障、愿意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从而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一方面,一个稳定的供应商是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平稳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构可以保证企业及时对市场波动做出反应。

4.2建立联合库存模式

在供应链环境管理中,联合库存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联合库存管理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库存系统,详细来说,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一个合理分布的库存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有完整的联合库存控制系统。联合库存模式强调以企业为核心,如果中心点太多,会导致精力、资源分散,影响今后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因此,一个供应链系统中只能存在一个中心,其他所有的企业集团都要自觉服从这个中心,为中心提供良好的服务。联合供应链库存模式必须按照这种模式去管理,科学规划库存分布点,让企业方便、有效地建设库存点,保证成本最低。一旦进入联合库存模式,供应商一般不会建立自家储物点,会将自己的产品直接运到企业中去,大大减少了整个供应链中的储存成本。

4.3建立商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能否及时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企业间的信息传输交流,成为决定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供应链环境下,各公司将自己的信息集中到一个信息公共平台上,通过这个平台,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便企业及时根据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查询产品相关信息,使他们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实现了信息及时收集、传递,企业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4.4完善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规定

由于供应环境下商贸物流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暂时还没有完善的物流管理规定,导致企业不能完全信任供应环境下的商贸物流。因此,在今后发展中,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体系是企业的重要任务。首先,一套完善的供应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规定可以有效保证商贸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在供应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规定中可以整合现有商贸物流流程,优化调整供应环境下商贸物流的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加快供应环境下商贸物流的速度;最后,对于工作人员,供应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规定也应该明确行业规范,严格规定从业人员的选拔制度,保证整个行业有序、快速发展。

4.5完善供应链设备、基础设施建设

在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的发展中,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比如自动化的设备、完善的交通运网等。虽然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的大力发展,商贸物流设施相对于以往有较大提升,但是与现在经济发展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政府提高重视程度,在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的发展中给予帮助和支持,并给商贸物流提供基础设施使用便利。此外,还要加快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加快机械化进程,实现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的飞速发展。

4.6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每一个行业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起步晚,这方面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与商贸物流企业合作,制订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大力从社会上招聘专业技能熟练、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不断壮大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的人才队伍。

5结语

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我国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起步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但是,只要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商贸物流的工作人员坚持党的领导,发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就一定可以让我国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惠毅.供应链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

[2]吴琼.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8).

[3]胡晓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30).

[4]刘会娟.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的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8(12).

[5]李珍.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探析[J].物流科技,2015(1).

供应商论文范文5

商业银行进行的风险管理最为主要的是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的,并通过其他的诸如人力资源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各种资源允许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样就能够将所承担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得到管理,从而能够达到风险及收益间的平衡。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内容上来看主要有风险的识别和评价以及控制,其中的风险识别是基础,主要是对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然后对这些风险的性质等进行合理化的归类并找出原因。再者就是对识别的风险加以评价,主要就是在风险的度量层面,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加以详细的分析,然后判断采取的控制措施。最后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在控制的方法上主要有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转移和风险的预防、风险规避。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及成因分析

2.1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在金融服务上进行了创新尝试,但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业务发展上存在着一些风险问题,从总体来看,国内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发展中的阶段性欠缺的弥补已经非常迫切。在这些风险问题上体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上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动产担保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得到有效健全。由于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将存款和应收账款等作为重要的担保物的信贷形式,所以在法律上的不完善就会对商业银行的项目开展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这样就会带来诸多风险。其次就是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实际的发展上较为滞后,并且在操作平台上也没有得到有效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业务的交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能在珍视贸易的背景可视度上得到有效加强,所以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介入就能起到保障成本的作用。但在实际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系统化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比较欠缺,所以在融资环节的额外割裂成本就较为巨大,这样就不会实现供应链中的资金信息流有效对接,从而带来风险问题的发生。再者就是金融监管结构理念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转变,由于监督部门的创新供应链金融监管思路对银行的业务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所以金融监管的结构理念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在实际当中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这也是管理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就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自身不能对供应链的所有企业进行实施独立调查与有效的分析,还有就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

2.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分析

针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识别非常重要,这能够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风险的有效管理打下基础。风险识别要能够从多个层面进行,首先在法律风险的识别上,主要就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所以造成了法律执行力及可操作性不强,最终造成动产担保物权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当中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另外就是动产担保物权法律制度实现的不完善。而在操作风险的识别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授信调查以及融资审批和出账授信后的管理层面,由于操作人员的关系造成了风险发生。另外还有信用风险识别以及市场风险识别。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实施

3.1构建商业银行优势目标定位管理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状况,并和当地的政府相结合,借助政府力量将地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能够对核心的企业选择加以详细考虑,针对这一方面要能够有明确的要求,在准入体系上进行有效的建立。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要得到有效明确,在供应链的成员方面要享受核心企业所提供的排他性特殊优惠政策,并对其成员设定奖惩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供应链成员在工作当中能够将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2加强供应链金融法律的环境建设

对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要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这样才能在安全性上得到有效保障。要将相关的法律进行有效完善。在具体的法律完善措施上主要是将动产担保物权内容的可操作性进行加强,并设立专门动产担保物权法,从而进一步的将动产担保物的范围加以拓宽,将以往的动产抵押限制进行打破。还有就是要能够确立以及明晰动产担保优先权的规则,对动产抵押的等级机构进行明确,从而避免出现不同等级部门及同一部门不同地区机构现象发生。最后就是要进行构建动产担保物权的执行制度,将司法能力和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将金融及信息技术的环境进行改善优化,从而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3.3商业银行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

风险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体系的构建较为重要,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加强。首先就是对核心的企业选择要慎重,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其销售的规模以及行业类型。由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关联比较紧密,就能够通过信用捆绑技术将其得到有机的捆绑,从而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就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还有就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准入评级体系的设置要分别设置,根据孰低原则对授信人评级结果及额度限额进行明确。再者就是讲第三方仓储监管得以积极引入,要使仓储监管具有经营资格以及监管方要有比较完善的商品检验及检测技术,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3.4加强风险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从微观层面来看,对商业银行金融供应链风险的管理还要能够从子系统的完善上进行强化。这一环节主要就是对商业银行的数据服务体系加以构建,从而深度的挖掘金融交易对手、金融需求及信用资源。这样能够和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融合,能够对客户的交易与否进行明确的判断。不仅如此,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上也要能够有效进行,主要是和工商及税务等部门间的合作,将客户的信息及交易数据合理化的共享,借此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库完整度。在此过程中也要和电商平台相互的合作,充分将数据优势最大化体现出来,从而创造多种机构合作的金融生态圈。

4、结语

供应商论文范文6

一、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一)利用债务重组的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不但可以减轻自身的财务负担,而且那些可能盈利不足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营业外的收入,使企业摆脱繁重的财务负担,甚至扭亏为盈,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资产的盈余管理不容小觑,有的时候甚至会挽救一个公司的发展命运。

(二)利用金融工具的分类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在盈余管理中,可以通过这项规定利用金融工具分类的方式来为企业的利益服务。例如企业在购入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或者债券的时候,就可以将之划分为交易性的金融资产或者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但是,企业将之划分为何种金融资产,则具有非常大的随意性。这些划分方式,与企业资产的多寡相互联系,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资产和收益经营情况采取对自己有利的划分方式,来实现公司的盈余管理。

(三)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进行盈余管理

新时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中,也可以通过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来进行。这是因为在公允价值的模式下,投资性房产是不计算折旧和摊销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利用并不多,但这种方式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与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来计算到利润表中,可以很快的提升企业的业绩。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将资产负债表投资性房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账面上的一些数字,来作为利润的数字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如果增值,那么企业也就会获得这方面的利润。同时,对于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成本的企业,在物价提高的情况下,转入价值的成本就会变的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利润还是会增加的。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盈余管理在我国滥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盈余管理通过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可选择性,选择更有利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盈余管理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好的利益,但是,盈余管理的滥用,却是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公司的更高利益,采用技术手段在会计信息披露上使报表的数据看上去更好、对自身更有利,导致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全面性和充分性。

(二)盈余管理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有着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的作用。在公司的管理上,管理部门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的经营和盈利情况,如果盈余管理出现不真实或者虚假情况,则容易导致投资者的错误决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源的配置由于盈余管理而产生错误,这样,那些真正盈利的公司就难以得到更多的资源,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被降低了。

(三)对企业长远利益的不利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和实现利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对企业的发展则是不利的。这主要是由于盈余管理的滥用会造成投资者对企业收益的错误判断,这样,企业的市场价值会逐渐的下降。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公司的产权制度和监控机制

完善公司的产权制度,有助于对监控者监控能力的加强。国有股票的持有和减少,有助于加强股票在市场的流通比例,这样广大的投资者才能在更大程度范围内对上市公司的盈余问题进行关注,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加大对企业经营的关注,通过内部股东身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完善董事会制度,使董事会在对公司判断的时候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这样才能起到对公司经营和管理的监督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企业外部监控的方式来加强企业的盈余管理,对公司的经理人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企业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上市公司更规范、更有效的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完善盈余管理。

(二)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监控

公允价值计量的监控需要对评估机构加大监管工作。由于在资产评估的过程中,市场的自由发展并不能对资产的公正性提供保障,所以需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控。市场需要进行监管工作,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中需要政府通过自身力量的发挥,增强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监管,达到对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监控。在对监管机构的监管中,不仅要保证监管质量和监管的水平,还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此外,监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对相应的评估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来促进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在新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较多方面的内容,很多内容都需要会计人员自己去人为判断和评估,如商业实质的判定、研发阶段的区分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可以运行的空间就更大了。因此,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确保所披露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那些人为判断的内容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和合理正常的运算,都需要通过披露来进行检验。所以,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投资者从披露的信息中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此外,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减轻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情况。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和英国,都建立了相应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系统,有的国家还建立了电子化的信息披露系统,使投资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更多更及时的了解自己所关注的内容,从而判断和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

(四)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和道德素质

新时期会计人员的行为和道德对于会计工作的影响非常大,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诚信意识是改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新会计准则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多内容都需要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能力和道德来进行判断。如公允价值的引入中,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估。而我国的市场发展并不成熟,公允价值的引入也是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状是,我国的会计人员在整体素质上呈现一种层次不齐的状态,而且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此外,我国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的不足,也影响到会计判断中估算技术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要保证公允价值的公正性是很难的。所以,会计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会计工作中秉持诚信心态,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断完善。

作者:宋世坤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动因及方法

(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

1.配股动机

我国的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发行股票还有借款和配股等多种方式,其中,通过配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是股权融资成本最低的,大多数企业都会采用配股的方式来进行筹资。但是我国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6%以上”。因此,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达到配股的资格,就需要保持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6%以上,为了增加利润,上市公司就有了通过进行盈余管理来增加收益的动机。

2.利润平滑动机

上市公司需要投资者进行投资,而投资者进行投资必然要通过分析该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一个企业的盈利情况良好,这对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当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里获得大量的利润时,为了使投资者感觉企业的盈利情况是稳定的,上市公司往往会将这段时间里的大量利润延伸至以后各期,来进行利润的平滑,可以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达到,因此具有了利润平滑的动机。

3.防止亏损动机

新时期,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并且成本低,利用这些资金,上市公司可以开展经营活动,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但是,我国的《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时,其公司的股票将被特别处理,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时,其公司的股票将被暂停交易。所以,净利润是否为负值,对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上市公司往往会采用增加或不减少收益的减值政策,用来减少对会计利润的负面影响。

4.扭亏动机

前文提到,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两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面临退市的危险。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往往是因为主营业务收入低,而主营业务收入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增加。为了使上市公司的账面净利润能够保持正增长的态势,公司往往会通过增加费用、损失等方面,来确认和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从而使企业的净资产在账面上保持了正增长,因此,企业也就有了扭亏的动机。

(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

1.亏损公司大量计提减值准备

我国规定,只有连续亏损三年上市公司才会面临退市的风险,但对一般亏损的公司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出现一般亏损的公司,并且预计以后也不能出现盈利,上市公司往往会在当年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将一般亏损变成巨额亏损,将以前年度的亏损全部处理掉,增加了未来的收益,同时避免了连续亏损和面临退市的风险。

2.大量转回资产减值准备

当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平均值略低于6%时,上市公司又需要进行配股来筹集资金,企业就会通过转回以前的资产减值准备来保持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我国规定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6%以上”。如果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只是略有亏损,但是并没有达到巨额亏损的状态,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的资格,并且制造出扭亏为盈的假象,避免出现连续亏损和退市的风险,上市公司会大量转回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准备,释放以前储存的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就成为了企业有利的手段。

3.微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新时期上市公司的利润处在亏损的边缘,即净资产收益率略高于6%时,企业就会尽量的减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甚至是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这种方法,管理当局保住了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也造成了费用的低估和资产的高估,使得企业的利润被虚增。

二、资产减值政策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资产减值政策对盈余管理的抑制

资产减值政策的实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资产减值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真正实现的利润,把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资产排除,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企业利用虚增资产来虚增利润的现象。促进了企业的规范发展也严格规范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资产减值政策对企业的资产减值转回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项规定的出台,使得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虚增利润的弹性空间大大缩减,有力地回击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同时,给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虚增利润敲响了警钟,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转回平滑利润并扭亏为盈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一致,资产减值政策新加入了“资产组”、“资产组组合”等新概念,解决了单项资产减值难以确认的问题。资产减值政策规定:“对于单项资产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应当以其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的金额,并进行测试。”这项规定更加详细地规定了对于单项资产减值的处理问题,大大抑制了企业利用单项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极大地缩减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也使得资产减值政策更加的合理和规范。

(二)资产减值政策下盈余管理存在的空间

资产减值政策的实施确实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平滑利润,并进行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实务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又使得企业找到了新的盈余管理的方式,为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新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

1.判断减值现象缺乏可操作性

资产减值政策的规定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资产减值的确认,企业可以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两个方面加以确认,但是,政策所规定的标准都是定性的,并不能包含所有的减值现象,而且操作性不强,减值现象的确认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经验判断,没有定量的标准。而从理论定义上说,减值现象的判断的标准综合了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内部经营管理、法律、市场还有技术等各个方面,涉及到的资料是很难被取得的,所以执行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上市公司仍然可以利用自身的资产减值来平滑利润,从而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2.估计资产减值的可回收金额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资产减值政策规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的确定采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这两种方式中的最高者,如果企业这两种方式都适用,那么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效益等情况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方式。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方式的确认也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隐患依然存在。

3.公允价值的确认难以公允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下,还不能够充分地进行资产评估,公允价值也是难以确定的,同行业中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也难以确定。而且,资产减值政策也没有具体规定处置费用的问题,企业管理层仍然可以凭借主观判断来确定处置费用。

4.难以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资产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相关,而最关键的是确定折现率。折现率在很大程度上对现值的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折现率低那么现值就会高,折现率高现值就会低。但是不同的会计人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也给企业留下了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三、资产减值政策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

虽然目前的资产减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平滑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规范。我国目前的资产减值政策对于减值现象的确认,资产减值可回收金额的确认,公允价值的确认还有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确认等还没有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这些现象和金额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主观性太大。同时,资产减值政策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但并没有规定短期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企业仍然可以利用短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达到趋同和一致,同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的资产减值政策。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机制,加强市场评估,使得在合理有序的市场机制下,可以对商品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可以进行有效的资产评估,从而使得资产减值的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得到较准确的确认,做到有据可依。

(二)加强对减值准备披露的监管力度

资产减值政策赋予了企业充分合理的会计选择权,但同时证券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企业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监管力度,监督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资产减值信息披露,并强制实行,使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加细化,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越详细,对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越有利。虽然目前我国的资产减值政策已经要求企业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资产减值政策的要求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特别是在企业改变会计方法和原则的时候,更需要企业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等相关信息。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强制性实行,还应当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作用。

(三)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专业评估

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的确认时,主要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特别是一些计量难度较大的资产进行计量时,不能有一个公允的计提。因此,我们仅仅加强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提的监督是不够的,还应当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建立先进的资产评估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的资产评估水平,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产的公允性,使得资产能够可靠计量,就需要我们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让市场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公允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仅仅要看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更要关注的是这个企业获得利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否合理,才能真正判断出这个企业真实的营运情况。

(四)及时发现灰色地带并加以规范

新时期我国资产减值政策的制定是有滞后性的,相关准则的制定并实施总是落后于上市公司的行为。例如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实施了很长时间,我国才不得不制定了资产减值准则来约束其行为。由此看出,我们还应当加强动态系统的灵敏度,来检测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经营行为,以免出现政策的制定落后于问题的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

(五)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供应商论文范文7

CDIO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突出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务英语课程模块划分为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进阶、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实务四门课程。商务英语入门重在培养基本商务口语表达能力,理解、掌握基本的商务英语表达方式,并可以灵活运用,自如应对各种简单的商务对话和办公室日常商务英语交流;打好商务英语听力基础,能听懂基本的商务对话;掌握基本的翻译信息和理论基础,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能够处理简单的商务文本翻译。商务英语进阶在于加强商务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进行专业性更强的商务英语场景对话,如市场营销英语、商务谈判英语等;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严格、全面的商务英语听力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听力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听力技巧,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熟知商务英语翻译基础知识,加深商务英语文化底蕴,能够处理商务环境下,日常事务中的一般难度翻译任务。商务英语沟通侧重将英语能力运用于实际商务沟通中,注重商务英语思维的训练,商务文化的渗透,培养在实际商务环境下的运用英语协调解决具体个例的能力,比如客户沟通、客户关系维护、询盘、议价、投诉等方面。掌握流畅、得体的商务信函表达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明确、清晰的文件。商务英语实务在教学中引进大量的仿真商务实训,授课过程中采用经典案例教学﹑情景对话演示、角色扮演、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公司经营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和课程实战性。鼓励学生参加BEC中高级考试、托业和博思考试,考取商务英语相关资格证书。商务英语教学各个阶段的课程体系均包括公司全真模拟、国际商贸模拟、公司办公系统模拟、谈判会展模拟多个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CDIO项目教学的优势。

二、分层次实践能力要求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引入CDIO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工程型的、团队精神极强的综合型商务类英语人才。因为学生水平各不相同,为了能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所以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上也要体现出层次化。一般要求:熟悉日常商务相关的英文表达,能听懂商务领域的简单会话,能读懂介绍商务方向的简单英文文章,能够用英文进行办公室日常商务交流,能完成简单的商务英语沟通任务,基本具备协调解决问题的英语口头能力,掌握基本的商务信函格式和表达方式。较高要求:能借助词典读懂有一定专业性的商务英文文章。能进行商务英语各细分专业领域的对话,如市场营销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商务谈判英语等;能听懂BBC、VOA、CNN中短篇财经新闻听力视频材料;进行一般难度短篇商务文本翻译。能完成较复杂的商务英语沟通任务,具备较强的协调解决问题的英语口头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商务信函写作。更高要求:能够用英文流利进行商务沟通。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经贸类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经贸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听懂英语财经评论和财经纪录片,可以进行一般难度中长篇商务文本翻译。能熟练完成全英文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公司经营,模拟商务管理等实战课堂任务,用英语组织配合协调小组成员,可以灵活运用英语,独立分析评析全英文案例,具备较强独立思考,运用英语解决商务实务的能力,并考取商务英语相关证书。上面谈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可以划分成一般、较高更高级别。学院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生实际水平划分为A、B、C三个班级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等方式,可以让教学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三、评估为主的项目教学模式

CDIO在“做中学”的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各个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英语语言处理商务项目,还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课堂的主角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没有使用空间的语言,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不能长久。学生在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寻求语言和项目的契合点,想方设法使用现有的语言知识,或是求助老师同学,或是借助现代科技网络的力量,主动地学习商务的鲜活语言。教师要明确在CDIO课堂中自己角色的变化。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内容循循善诱的传授者,而CDIO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环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传统课堂中老师是案例分析的解释者,拥有话语的最高决定权,而CDIO课堂中教师是商务模拟活动中的监控者和协助者;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一切疑难突发问题的终结者,是学生的救命稻草,而在CDIO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任务的布置者和情景互动的参与者。CDIO课程评估也打破以往的考核传统,重在评估项目参与情况,50%到60%的分值来源于课堂和课外小组和个人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以形成性评估为主,鼓励学生加强平时的训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商务模拟实训,参加小组协作,参与公司实习等实践活动。

四、结语

供应商论文范文8

1.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专注于传统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实践的指导。

所以,及时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但是,在其就业时也会显现出实践能力差,学习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能与时代接轨,就业压力增大。

2.实习困难重重,逐渐趋于形式。

由于学生的假期时间短和社会资源稀少,难以接受大批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因此,毕业实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这一缺点。

3.毕业生的就业面积广,但是专业对口不多。

从毕业生的去向调查报告显示,只有少数部分的学生从事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与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对口,大部分的学生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这就是工伤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积广,而专业对口的少。

4.对师资的要求高,符合要求的教师少。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知识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知识没有实践,或者只有实践没有知识都是不行的,二者缺一不可。这对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只是素养的要求都非常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符合这一要求的老师并不对。无法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能够使工商管理人才在各种环境中应变自如。全国各地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水平,圣元水平,教学水平,以及各种综合性素质和资源配置,设定出,符合本身学院水平的工商管理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是一个培养方案制定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是核心。课程设置是关键,培养规格是要求。我们的办学宗旨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我们要通过追踪调查,深入用人单位,调查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并由此来设定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规格。为了避免规格学校盲目的太高人才培养的标准,要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培养在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我们培养人才的定位应该是:高等。人才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应该懂得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方面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能够与时俱进,以科技发展同步。为了确保综合性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很好的适应,应该对贡山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层次培养和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确定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主要是培养全方位的专业综合性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要采用“一体双翼”的方法。一体双翼就是有广泛额基础知识素养和较强的基本技能素养。二者为双翼。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一下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综合型应用人才的总体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发展能力、交流、协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三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这三种能力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基础,只有学好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获得提升。学会了专业技术,下一方面就是应用的能力,在实践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更要学会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到升华。

2.建立“两平台、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两平台、多方面就是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期按照大类招生共同培养。让学生共同举杯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构建学科课程和公共课程两个平台。后期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进行分专业培养,将大专业根据专业属性,分为各个小专业。专业性增强。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而缺乏实践素质的问题解决了缴款基础与针对性强的矛盾,学制短和灵活性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学生的素质与就业的需求脱节的矛盾。这样学生就有了多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更过的专业型人才。

3.实现经济管理基层应用人才的目标。

这就要求各个高校放弃运用传统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提高知识的专业性。所教授的理论应该与时代接轨。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降低学生出校园的就业压力。在学习内容方面应该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一大助力,要把专业知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也不忘专业技能额培养,在实践中不断融合和进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并,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核心是必然途径。

在这方面,各个高校还相对薄弱,却方相关方面的指导。因此校企结合的优势就在于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而在企业方面,可以利用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让学生在真正地学习实践环境中成长,从而满足新形势下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5.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当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积极的督促学生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劳工协议,为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是采用“用人实验试点”的方法,让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员友根果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几率。需求决定市场,如果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需求就不能很好地胜任这个岗位,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6.学校应当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素质,专业知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根本。

首先应当牢固掌握。其次,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在人际交流,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方面应当着重培养,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进而更快的适应岗位。全方面培养学生素质,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额适应社会,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不断创新,提升自己。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