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绩效研究

供应链金融绩效研究

摘要:

以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当前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可以区分为金融导向和供应链导向两种视角,在此基础上,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界定也存在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发现,在金融和供应链导向下学者对绩效的衡量都比较片面,而在整合视角下,通过可得性、融资成本、融资周期和融资量四个维度来衡量则是更加合理的做法,也更适用于实证研究。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金融导向;供应链导向;供应链金融绩效

一、引言

针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依托于供应链架构和真实交易背景的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我国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2003年率先推出“1+N”供应链融资,主要以焦点企业为基础拓展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胡跃飞,2007)。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突破了银行范围,逐渐形成由焦点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模式(宋华和陈思洁,2016)。根据研究机构统计和预测,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Timme等(2000)提出,当供应链上的参与方和为供应链中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链外主体通过建立协作来实现供应链目标,并且考虑到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进程、全部资产和主体,这时就称作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具有一些独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的融资方式。第一,供应链金融中包含了更广泛的参与主体。供应链金融包含两个以上的“机构参与者”,宏观层面包括从供应商直到最终客户的所有产业或企业主体、链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或政府;微观层面包括所有参与运营活动的部门,如采购、生产、分销和物流部门等(Hofmann,2005)。这些主体保持着法律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但共享关系资源、能力和信息,并共同承担风险。第二,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机制灵活,并具有多种业务形态。供应链金融更注重对交易、关系等"软信息"的考察,焦点企业信誉的外化和扩散能够有效克服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的劣势。除了传统的银行所能提供的普通贷款、贴息贷款、票据融资等,供应链金融还可以通过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此外还包括战略关系融资(宋华,2015)。前三种业务形态已经被部分商业银行、物流机构和供应链焦点企业广泛采用,最后一种是由少数焦点企业所开展的新兴的业务形态。第三,供应链金融具备供应链管理基因,并作用于供应链整体。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合作、物流和金融的交集,需要参与主体对组织之间的金融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从而共同创造价值。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在于真正理解内在的物流中的因果关系,并考虑其对金融的影响,因而企业必须要分析供应链系统和流程,将运营方面的驱动因素和更高层的金融指标相联系(Gomm,2010)。

二、不同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研究

在对供应链金融内涵明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完整的供应链金融兼具供应链管理特征和金融功能(Hof-mann,2005)。已有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视角,即“金融导向”(Finance-oriented)视角和“供应链导向”(Supplychain-oriented)视角(Gelsominoetal.,2016;Ca-niatoetal.,2016)。1.金融导向。在金融导向下,供应链金融是银行或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行为,主题是一系列创新性的短期金融解决方案,侧重对金融工具和融资条款的设计,注重对金融属性的讨论,资金提供方是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构成部分。金融导向的重点是各环节中产生的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和基于其产生的融资本身,Lamoureux和Evans(2011)认为,贸易过程中那些能够激发出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活动值得关注,这些活动包括对订单的确认、运输活动以及支付活动。More和Basu(2013)将供应链金融划分为运输前融资方案、运输中融资方案以及运输后方案三种。这种观点正是我国多数银行在实践中的做法,即按照应收和应付账款产生的节点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分类。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由资金的支付和接收错位产生了资金缺口,银行针对各环节产生的应收和应付账款进行质押、担保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2.供应链导向。在供应链导向下,学者从供应链资金流动问题展开研究,将营运资金管理框架在供应链情境下进行扩充,强调供应链成员企业彼此通过合作实现对现金周期(C2Ccycle)的管理(Randall&FarrisII,2009),银行的角色重要性则被淡化了。因此,供应链导向下的研究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研究,着重考虑融资的目的,强调资金流和企业协调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供应链金融通过资金和财务交易的协调,可以为产品供应链上贸易伙伴之间的产品和服务流提供支持(Blackman,Holland&Westcot,2013)。供应链金融通过将全球价值链中的客户、供应链和金融机构以及技术提供者联系起来改善全球价值链中各个部分的资金流,可以提高全球价值链的合作、效率和促进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Lamoureux&Evans,2011)。这两种研究导向都会讨论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营运资金的优化和管理,但供应链导向下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特定手段实现供应链资金流的优化,最终实现供应链管理目的;而金融导向的研究只对融资产品本身金融属性进行讨论。基于金融导向来研究供应链金融,脱离了管理研究的范式和供应链情境,一般也是短期导向的(Gel-sominoetal.,2016;Caniatoetal.,2016)。因此,我们更应该理解供应链金融如何从产业供应链当中发展演变而来,以及回归到供应链管理本身来考察供应链金融当中所涉及的具体的模式、流程、金融手段等,以及所实现的融资绩效。

三、供应链金融的绩效

供应链金融能够带来整体状况的改善,财务方面包括降低企业或供应链财务成本、提高企业及全链条产品周转率、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和绩效等,非财务方面包括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增强供应链成员关系等。在目前的研究中,学者将供应链金融所实现的这些间接改善作为其本身的绩效体现。这种做法不太恰当,供应链金融与其带来的间接绩效不应被混淆,特别是在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实证研究时,只有确定了融资绩效的内涵,才能挖掘出各因素之间真正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研究视角之下,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理解有很大区别,本文根据不同导向对现有研究中的供应链金融绩效进行了整理。1.金融导向下的供应链金融绩效。在金融导向下,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外部债务融资,可以按照统一的计算规则将其绩效与外部股权融资、内部融资的绩效进行衡量和对比。这种统一的计算规则就是“投入产出比”(魏开文,2001),主要是将供应链金融活动中中小企业资金的取得成本与使用收益相比,得到的比值就是融资工具的效率,即供应链金融绩效。闫英和王超峰(2007)以物流金融为切入点,分析了物流保理融资的绩效,其中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清偿能力是五个主要的评价因素。李占雷、吕伟伟和牛箫童(2014)专门测量了供应链企业在对不同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进行决策时要考虑的融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即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信用成本(核心企业担保代偿成本)和时间成本(收到融资时间长短)三个方面。薛梦婷、程克群和孟令杰(2016)针对供应链中小企业的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采用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期限、资金利用率、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融资机制规范度六个方面来进行融资效率的衡量。金融导向下,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是将对供应链金融的绩效抽象成一个比率。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供应链金融活动发生的前提是供应链情境,而且中小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不规范也导致对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方面数据的获取存在难度。2.供应链导向下的供应链金融绩效。在供应链导向下,供应链金融活动是供应链中焦点企业为了优化企业营运资金开展的融资实践。链上中小企业受到资金限制,导致生产和库存等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影响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于是企业和学者开始尝试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问题。与供应链中资金流最相关的指标是供应链运营资金,即现金循环周期(CashtoCashCycle,C2CCycle)。营运资金周期模型是衡量企业的资金流如何在不减少企业利益的情况下维持供应链整体运行,是将供应链中采购、生产和营销活动中涉及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库存的周转都折算成为以天数为单位的指标。这种衡量方式可以体现供应链中资金流动情况,因此成为衡量不同环节或整体供应链金融绩效的手段。以营运资金作为衡量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做法在国外早期研究中较为常见,AberbeenGroup(2008)在报告中指出,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绩效指标为平均现金周期、上一年现金周期相对改进量、应付账款天数、应收账款天数。Randall和FarrisII(2009)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供应链中企业金融实践在供应链层面的拓展,即企业之间共同对现金周期管理、现金流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管理,优化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现金周期情况。Blackman,Holland和Westcott(2013)将供应链金融的绩效区分为运营/操作、质量以及战略三个方面,主要也都和供需企业之间的支付活动有关,运营/操作方面的绩效包括支付额的减少、支付周期中的提前期、供需企业结算日期的变化情况等。韦桂丽,王耀球和薛工(2009)在研究物流金融时,提出可以用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来作为宏观物流金融绩效的衡量指标,这是用产品的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除以流动资金平均余额得到的。尽管供应链导向更加重视供应链金融运行的供应链情境,加入了对供应链不同环节下资金形态的考虑,但仍然仅以时间作为主要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指标。这种衡量方式同样比较单一,不足以反映出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真正内涵。3.整合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绩效。在前两种导向外,还存在着第三种整合性的供应链金融绩效衡量方式。在整合视角之下,学者认为供应链金融不仅是供应链企业的一项财务活动,更是一种资源,应该从“获得”和“分配”等方向去评价这种资源。因此,在选择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指标时,不仅要反映出资金资源的获得成本(难度),还要体现金融资源为企业和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样的衡量往往从多角度进行,学者所提出的维度也相对全面,主要以可得性和价值性对供应链金融活动的稳定性和未来潜力进行刻画。Tagoe,Nyarko和Anuwa-Amarh(2005)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时提供了一个综合框架,包括资金的可获得性(Ac-cess)、融资期(Duration)、成本(Cost)和融资充足程度(Ad-equacy),这四个维度能够从多方面反映企业获得资金的本身和对资金利用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学者Gomm(2010)将经济价值增值模型纳入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提出消费市场中的时间、成本和质量对应资本市场中的未来、风险以及市场导向,因而供应链管理所提高的金融价值也可以从三个方向来衡量,即时间(Duration)、量(Volume)和成本(Cost)。Song等(2016)综合了以上两篇文献,在研究中将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质量以资金可得性、利率、量和贷款时间四个维度来测量。宋华、王岚和史晓盟(2014)将Gomm提出的模型转化为资本融资率、业务融资周期率和成本盈利指数三个维度,并通过案例研究证实了原先EVA三维度的适用性。杨毅和候雁(2015)认为,应该对中小企业融资绩效进行多维度评价,并在研究中基于融资难度、资金成本、时间效率和企业可采用替代融资方案的程度等四个维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绩效进行了考量。事实上,供应链金融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够真正理解供应链内在的因果关系,将运营层面的驱动因素与更高层的金融指标相联系。因此,考虑到供应链金融活动的风险性和未来性,结合供应链金融资源的可得性与价值性,应该将供应链金融绩效落在可得性、成本(费率)、时间(周期)和量(额度)四个维度上。这四个指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见图1)。在供应链金融实践中,融资费率是资金获得和使用的代价,这种代价的确立,是考虑各种影响供应链运营以及风险控制的直接结果,供应链越是稳定、持续,参与各方关系良好,融资费率越低,从而实现融资周期缩短和频率的加快,单笔融资量变小但总量变大,融资的可获得性也更高。融资周期是被融资者可以利用的时间跨度,融资机构为了防止在长时间内供应链运营波动而出现资金无法回收的情况,从而在不影响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资金被占压,融资可得性可能也较低。融资额度对应着中小企业需要相应创造的价值额度,融资过大的情况下违约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一旦供应链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产生延迟阻滞,会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和收益,因而风险高的情况下融资额度不会太高,融资可得性同样不会太高。

四、结论与展望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主题,目前关于该主题的研究主要有金融导向和供应链管理导向两种视角。如果只局限于对金融属性的讨论,将会使文章过于技术性而缺乏应用性。因此,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囿于传统的金融逻辑,应该回归到供应链的情境中来。在此基础上,金融与供应链整合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绩效主要采用可得性、成本、时间和量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也相互作用和影响。未来在供应链金融主题下的实证研究可以参考这样的维度体系,从而较为全面地测量供应链金融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杨璇 宋华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