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班级管理行动策略

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班级管理行动策略

小班化教育是时展的产物,随着一个个试点学校的设立,渐渐发现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很有成效。一时间,全国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小班化教育的热潮。

一、小班化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和推广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那么何为小班化教育呢?董蓓菲教授指出: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额较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秉承实践教育过程公平的宗旨,探索在求异、宽容、充分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教学氛围中,塑造丰富的师生角色,建立起民主、平等、公正的交往方式和习惯。笔者所在的南京市金陵小学正是一所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小班化教育在这些年来的实践中它的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才能

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小班化教学是迎合了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学者从学生智力发展的角度,结合加德纳(H.Cardller)的多元智力的理论,认为大班教学侧重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很难兼顾其他智力的培养;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多方面智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我校所提倡的“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正是对小班化教育这一特点的诠释。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如:足球、游泳、空竹、陶泥等,极大地尊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学校还组建了各式各样的精品社团,小班化的教学让孩子们不仅培养了兴趣还发挥了才能,学校昆曲社团还曾多次代表学校赴美参加学术交流。

2.促进资源平均分配,促进教育公平

小班化教育直观上最大的特点是班级人数较少,班级规模缩小后,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也就相应变得更多,那么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与班级中的每一位孩子沟通交流,课堂上获得的教师的关注度也就更高。使得原先在大班教学中,可能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学生和问题,在小班中能够较为容易被发现。近年来,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也不胜枚举,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迎合了新时代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大部分教师了解到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看到了在教学上的研究成果,但是往往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具体的行动策略却还有些茫然。那么在小班化教育的模式下,作为班主任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优化班级管理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二、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于学生而言,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不强,没有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只是形式上的一分子。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班级事务就是班主任或者是相关班级干部的事情,而并非是自己的事情。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需要班集体成员出力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可以参与其中。其二,于教师而言,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虽然班级规模缩小,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班级组织形式的变化而适当改变自己的方法和行为,往往会重蹈一些在大班班级管理中问题的覆辙。

三、优化班级管理具体行动策略

1.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教师要学会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更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更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层次进行教育,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如:在课堂上,教师在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互动,尽量顾及到参与课堂的每一位学生。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为其搭建不同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2.加强师生交流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非课堂时间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便是,每天都要和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至少说上一句除课堂以外的话。教师首先应当摒弃教诲式、命令式等话语方式,采用平等、和谐信任的沟通方式。言语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沟通也是一门艺术,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

3.建立班级责任制

让每一位学生都做班级的小主人,班级的事务不再是教师和个别班干的事情,细化班级事务并将其分配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职务,努力为班级服务。笔者所在学校,许多班级都是采用的这种“我是班级小主人”的班务分配形式。班主任们还别出心裁地给每一项职务起了好听的名字。例如:节能小天使、绿化小卫士、雏鹰小警察、护眼小使者、小小金话筒等。此举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4.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它具有无形的影响力,能够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在全班征集班名创作班徽、确立一个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共同拟定班级规范等。学生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将自己和班级联系在一起,也会逐渐形成班级荣誉感和使命感。笔者之前任教的班级,从确定彩虹班名,到设计班徽,再到班级布置,每一项都是全班同学一起参与的。大家搜集各种彩虹元素装扮教室,这样的活动使得班级学生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逐渐形成了班级凝聚力。

5.改变传统座位编排

一直以来我们班级座位的安排都是两两同桌面向黑板规整排列的,故称之为“秧田式”。但是小班化模式下,班级人数较少,教室空间较大,对于班级座位的安排,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学生的主观意愿,改变传统的“秧田式”为“小组式”。这种“小组式”座位编排便于每一位学生从自己的座位上走向课堂参与活动,也极大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具体座位安排上,可以改变教师为学生安排座位的惯例,将选择权适当放给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选择班级座位。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一些不太看好的座位组合,却也能在这种积极性的正确引导下发挥出能有出其不意的奇效。二十年来,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一直不断深入,其高远的价值定位都让人们越发认为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教育需求的发展。但是前行的这一路会有茫然、也会有质疑,可是挑战和机遇也是并存的。教师就得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真正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将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发扬光大。

作者:杜仁迪 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