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德育教育范例

小班德育教育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引导者,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在进行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时,要能够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对此,班主任要重视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要想让学生规范行为,教师先要使其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对此,班主任可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主题课堂班会活动,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进行讲解。其中主要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在这五大类之下,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细节,比如:要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收放整齐;要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等。对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班主任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加以重视,及时制止,并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肩负起班主任的责任,其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促使学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班级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还要重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班干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班主任只有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公约,比如:①不准无故旷课,有事需要提前请假,并经由班主任批准。②不准迟到、早退,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如有违反,将负责本班级的卫生清洁工作(一周)。③不准上课随意插话、睡觉或做出任何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果被任课老师批评,那么当天将由该学生负责擦黑板任务。④不准打架、说脏话,如有违反,请家长到校面谈等等。无论是课堂纪律规范情况、轮流值日制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要细致规划,并设定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同时,班主任还可组织学生共同实施“一日班长”制度,班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一天班长,按照班级公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日班长”要进行记录。这样的班级管理方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规范同学行为,优化班级风气,能够使学生更能体会班主任的心情,并理解班主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德育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感到亲切,并愿意相信自己的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跟随其引导,参与各项德育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对此,班主任要注重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威严,并从心底敬重老师。[2]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人格、性格和爱好,并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以学习成绩论高下,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使其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尊和自信。其次,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并能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进行交流,班主任要把学生视为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要用温暖、阳光和爱心去浇灌,精心培育,认真栽培。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注和温暖,他们就会逐渐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并愿意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和德育活动中来。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班主任需要日积月累,并不断吸取经验,完善相关教学活动。因此,班主任需要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并发挥自己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德育管理工作,面对广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促使小学德育发挥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2

(一)小班教学是实现大学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公平化的必然要求

大班教学,教师往往一言堂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独角戏,学生在课堂教学等教育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大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缺失。大学教育民主化要求师生法律地位平等,确立大学教育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保证学生人人都能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教育公平化要求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机会均等,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适合本人个性特点的教育,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智基础,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学教育要做到有教无类,更重要的是要实施因材施教。大班人多教师少,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化蜕变成为教育同质化,教育民主化要求缤纷多彩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同质化教育。在西方国家,大学培养的杰出人才多,与其实行小班教学是分不开的,因为小班教学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在小班教学条件下,人人参与,人人学特长,学生自主为人为学,才是大学教育民主化和公平化的真谛。大学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中心、教师服务的思想,实现扩招求数量向个性教育求质量的转变,推行小班教学。

(二)小班化教学,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必然要求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一些大班教学连起码的课堂纪律都维持不了,难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较低,难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些大班教学,老师连学生的名字都不知道,更谈不上交流了。小班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频繁,教师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及时调整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关爱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成为政治坚定、理想远大、诚实守信、廉洁清正、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班教学有利于帮助大学矫正心理问题。小班教学,教师有更多机会和学生谈心,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交友择业、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根据每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确定相应的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一对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小班化教学,是以育人为本实施品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毒奶粉、瘦肉精、楼歪歪、无人搀扶跌倒的老人,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对重塑社会道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班教学,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有效教学形式和途径。大班教学,人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爱少,彼此间感情冷漠,真诚、互助、友爱等优良品德难以形成。小班教学,加强课堂管理和纪律约束,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从课堂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小班教学,有利于及时发现化解矛盾,密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同学之间亲密无间,师生之间情感融洽,优良的品德得到褒扬,卑劣的人品被摒弃,真、善、美、真诚、互助、友爱等优良品德得以深入人心。大学生的品德培养是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的,人品高尚的老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大班教学会淡化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小班教学,教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心灵,经常交流感情并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班教学,教师为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德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小班化教学,教师更能把握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四)小班化教学,便于教学改革,有效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小班教学,使教师便于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小班教学,教师教授新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推行教学改革,更易被学生接受,并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及时纠偏行正,取得教改成功。小班教学,班小人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多,教师的引导效率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律自强,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创新创造。小班化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这种无差别化的关注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公平心态。小班教学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参与互动、激发兴趣,能大大促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小班化教学可以使老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不足之处,针对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不同禀赋不同个性不同进阶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个性化教学,涵养其钻研精神,夯实其专业知识基础,丰富其基础理论,提高专业技能,锻炼其创新能力,培养高精尖的杰出专业人才。

二、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小班教学

(一)淡化教育产业化观念,大众化招生,小班化教学,细节化培养教育产业化推动了大众化招生,大众化招生让普通民众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强调大学教育为GDP服务,将教育看成人才制造业而规模化生产大学生,班级大产量大,大班教学就成了大学的常态。但大班教学看似大学生接受相同教学,实际上让人才培养落入了同质化和平庸化,大学教育的问题在与忽视了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人才培养是软件工程,是脑袋工程,是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开拓过程。学生的毅志、禀赋、基础、悟性、习惯、接受能力、成长速度等本身因素和成长过程的很多细节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而大班教学往往无视这些细节。教育的目标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人才,本着培养精英的理念,推行小班教学甚至一对一教学,尊重个性,差别化教学,因材施教,注重细节,精耕细作,教学过程实现转型升级,由粗放型教学转为集约化、精细化教学,强调细节化培养、细节化发展、细节化成长。大学教学坚持大众化招生,精英化培养,才能培养合格人才和杰出人才。#p#分页标题#e#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3

道德判断就是对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的判断,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具体化。小学生和成人一样,对许多社会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运用自己的道德认识进行判断,从而做出行为决策,其道德判断行为具有典型的亲社会性。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社会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与交往更多的是同伴交往,学生在与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中能从成人设定和控制的、被动接受的外部规则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融入同伴群体的生活情景中,促进学生产生道德判断提升的内在需要。小学生同伴交往的核心是处理学校同伴之间的关系,它最深刻、最根本的体现是社会道德的行为准则。其行为准则必定要遵循该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及其社会规范,也就是要遵循学校的行为规范、校风、校纪等学校道德规范。掌握这些规范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融入集体。而学生在融入集体的社会需求下,能更自觉、有效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互动中构建自我的道德判断。

(一)直接和坦率的同伴反馈,有利于对道德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喜好反应较为直接。对积极行为,同伴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对消极行为,同伴则做出否定、厌恶和拒绝的反应。如学校开展文明对手赛,当你对同学做出友好、礼貌的行为时,会得到同学及对手的认可,学生就判断自己行为是对的。而如果你做出不文明、粗暴的行为,将会被同伴否定甚至排斥等,学生就很容易判断其行为是错误的。

(二)及时的同伴反应,有利于对道德行为做出调整

德育教育具有及时性,道德的构建在离其道德行为发生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因此,当学生根据对方的反馈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后,如果都依靠教师或成人进行指导教育,将无法保证教育的时效性,从而降低教育效果。我们必须重视同伴交往对道德的及时反馈,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如学校在文明对手赛中,运用文明光荣榜和文明巡查员等手段,建立学生对道德行为进行即时反馈的平台,引导学生形成对文明或不文明行为做出判断,并及时反馈给同伴的习惯。进而激发其积极改正错误行为,以得到同伴的认可,激发他们为了融入集体,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提升其道德判断能力。

(三)具有针对性的同伴反应,有利于提升道德判断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学生道德判断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同伴的道德判断,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判断。”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有较强的道德向上意识,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当学生与道德判断水平高于自己的同伴相处时,就会受到正面目标、榜样的激励,自主提升道德判断能力。同时,由于在同伴交往过程的耳闻目睹,与同伴道德判断的策略进行对比,进而产生道德元认知的矛盾。这种矛盾促使学生对自己原有的道德情感价值观产生质疑,并从同伴策略中得到启迪,进而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的道德区辨力与判断力。同时,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形成新的判断能力,促进个体道德认识的自我建构。如学校开展文明对手赛,就是利用同伴的示范作用,利用对同伴高阶道德的追求,形成你追我赶、互相督促的氛围,使学生自觉构建、提升道德的判断能力。

二、同伴交往改变道德的他律模式,促进道德自律

马克思曾经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现代道德教育家布尔认为,儿童在8~12岁这一阶段,道德主要受外因与内因两方面影响,形成儿童德育构建的他律与自律两种模式。道德他律相对于道德自律,是指个体受所在群体及社会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它是屈从于外部压力或受外界影响,而不是出于内在需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处于他律阶段,道德是被动接受,外界因素缺乏、失效甚至低效时,道德主体可能表现出不道德行为来。常规德育教育中,学生处于完全的他塑地位,被动地等待和接受锻铸与型塑,道德教育收效甚微,导致出现大量的道德问题。然而,外因的道德他律并非毫无用途,合适的道德他律甚至是形成道德自律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就拿小学生而言,同伴的拒绝、首肯、榜样等对其道德建构起着极大作用,这种同伴间的态度、看法或评价等外因,是学生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变的一个主要介体,是影响儿童道德自律建构的主要外在动力,远比成人对道德建构的影响更有效更直接。

道德自律则是个体在对自身行为、态度的道德判断下,进行自我调控的道德自我构建过程。即个体通过自省的方式对其行为、态度等进行道德判断,审定其对于自身道德观或社会准则的符合与否,并随之产生道德情感伴随而来的道德行为、态度调整等自我道德构建的过程。而此道德自律是学生与同伴交往中,受到同伴的首肯和群体认可等外因的道德他律影响,将自我道德认知和行为与同伴的态度与行为比较,认识到与同伴的区别,并对此进行对比与反思,继而在大量变化的例证理解下对道德进行重新自我构建。同时,也只有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走出成人为他们构建的所谓“权威”堡垒,并在同伴中得到尊重、互助,协同发展主观评判能力。利用同伴交往开展主动需求的德育活动,发展自律道德,促使学生的他塑地位被转换为主动的自塑地位。犹如学校开展文明礼仪的同伴互评、小组互助、班级自主管理等活动一样,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管理、自主评价的良好自主交流空间和文化氛围,让学生从教师、学校的他律逐渐转变为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道德自律,提升德育活动有效性,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

三、同伴交往解脱道德的自我中心,践行道德行为

自我中心是一种严重影响人际交往和道德构建的心理障碍,其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解释世界。这种心理现象常见于1~5岁的幼儿,是该年龄段出现的正常现象。然而在6~11小学生中则会成为其融入社会和道德构建的严重心理障碍。因此,要学生在道德判断与认知后形成自我的道德行为,必须解脱道德的自我中心。皮亚杰、科尔伯格认为,“同伴讨论和争论,是促使儿童从道德实在论和自我中心解脱出来的必要条件,同伴关系也是儿童品德形成的主要因素。”日本教育家山下俊郎在《独生子女》一书中指出“:儿童的同伴交往,开始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放出来,了解个体与同伴的异同,培养道德品质,不是社会和非同龄人的灌输,而是在其交往、游戏、实践等活动中构建的。”而且学生在群体或同伴交往过程中,同伴们更容易认同、接受与品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相符的行为;同时同伴们更会排斥、拒绝与品德规范和社会准则不符合的行为。因此,为了更好与同伴交流进而融入群体,个体要发自内需而自觉反思厘正自己道德行为与态度,以便更为符合交往原则和群体准则。

但是,不少家长、甚至教师对学生同伴间的交往,要么不重视、要么认为是贪玩、要么害怕学坏,限制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更为加重了学生道德的自我为中心,结果导致学生道德构建更为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同伴交往能促进孩子德育品质的形成。要充分利用如“文明对手赛”、“礼仪我能行”、“文明小伙伴”等同伴群体和交往这种非常有益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群体中得到尊重和满足,促进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摆脱“自我中心”,促使学生融入群体中。学生为得到群体认可而出自内心对道德发展的追求,会有力促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不断修正、践行道德行为,提升道德品质。

四、总结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意识到小学阶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展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班主任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是和学生最为紧密的人,是教授知识和促进学生思想情感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班主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处在一个萌芽阶段,还不能准确地辨别好坏,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导致的,或者有一些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问题行为。班主任要注意区分学生行为的不同,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适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防止因对于个别同学缺少关注而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同时,班主任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作为基础,能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密切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及时了解问题,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性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班级环境。同时,学生又有向师性,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去模仿,而本身没有太多的分辨能力,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班主任教师注意良好的班级环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逐渐行成健康的心理。

1.与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创设良好空间。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外部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活跃的思维,多动的身体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表现,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能够通过对于不同学生的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学生内心变化。犯错是学生发展必经的过程,班主任要意识到学生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行为养成的反复性和长期性,要能够容忍学生的错误,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与学生一起构建起适合学生的学习空间。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建立需要沟通作为桥梁,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语言的使用并不十分娴熟,同时,对于如何与他人交往会有一些迷惑。同时,现阶段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可能导致一些孩子不能够很好地同别的学生交流,出现被孤立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学会与同学交往、沟通、分享,将课堂变成合作的课堂,有爱的集体。这样对于良好的班集体的构建,也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们形成友好交往的习惯,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正向的心理品质形成。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集体良好的心理环境。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此,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班主任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多的正面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进而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以便进行自我教育,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指明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变的过程,学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全面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丽.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0.

[2]朱耿秀.试论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30.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5

选文、编排、注疏、点评和印刷是“文选型”语文教科书编撰的基本工作,而选文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教育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教材编审和发行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多种版本,每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彰显出自身的个性。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还是按选文为主体编制的,是典型的“文选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全国语文教材的杰出代表,其选文的增加与删减总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因此,在专家和学者的反复斟酌之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颇具教育意义和深厚的情感,希望学生阅读选文,促进个体和谐发展,进而达到与他人、自然、社会和谐的目的。通过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至六年级共12册课本中(除去选读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内容外)的353篇必读课文的主题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培养个人与他人和谐关系的课文有66篇,占课文总数的18.7%;涉及赞美自然,鼓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文有109篇,占课文总数的30.88%;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民族、祖国、世界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的课文有75篇,占课文总数的21.25%;对学生进行个体行为规范教育的课文有103篇,占课文总数的29.18%。从选文的主题分布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使用的选文除了要满足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要承担的传授语言文字、文学素养等基本知识技能的需求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方面的内容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主要出发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也体现了这一点,其选文的主题多是针对教会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人事物关系展开的。因此,语文课文选文的德育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德育因素及侧重点

1.选文德育因素和内容

依据选文的主题,可以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分为关系到个体建设的德育、关系到生活所在集体和谐的德育、关系到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发展的德育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各有其丰富的内容,通过选文灵动的文字或直接或间接传达的德育信号。德育在个人层次上主要要求人格的优化以及个人品质的提高;群体层次则涉及与亲人、师长和朋友的关系,从爱自己的家人做起,延伸到关心生活中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他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层次将个人道德品质推及整个社会群体,是道德品质进一步升华的体现。可以看出,通过选文所表现出的德育提倡逐渐渗透、层层递进,这也符合中国传统人伦教育的推己及人的理念。

2.选文德育因素各层次内容的侧重点

(1)在个体层次上突出个人素养建设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德育虽然重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但是个人素养建设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则是德育的更高要求,语文教材的选文必须在陶冶学生情感的同时起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不乏表现儿童日常生活乐趣的文章。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选文《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在描绘孩子们生活剪影的同时表现出儿童纯净的内心世界。同样选入五年级下册的第二组课文,无论是《古诗词三首》中所选的三首古韵的诗词,还是《儿童诗两首》所选的现代的儿童诗,都体现出五光十色的童年;《冬阳•童年•骆驼队》刻画出的冬阳骆驼、《祖父的园子》表现的热闹与惬意、《童年的发现》彰显的大胆探索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出儿童的游戏天性、儿童生活的愉悦和乐趣。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的童真童趣,通过阅读他人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学生可以对比审视自己的日常言行、习惯、情感,对不正确之处进行纠正,从而提高个人素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共有77篇文章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对宇宙浩瀚的惊叹、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动植物和谐生长的赞美。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编排的第一组课文共四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四篇课文虽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是所要体现的主题都是表达对大自然雄奇美好的赞美之情。同时,共有49篇选文是体现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优秀成果。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组选文的四篇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赞扬大自然美丽景致的同时兼顾表达了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歌颂之情。反复出现的题材,或描绘令人心醉的景物或颂扬宏伟壮丽的历史文化建筑或表现人类对神奇宇宙的不懈追求,这些文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情景、表达出希望和友爱,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健康的心灵和性情、美化其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2)在群体层次上表现亲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奉献。

亲情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一个重点,这与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讲求“至亲至孝”有很大关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表现亲情的选文有15篇,这些选文有的表达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有的表达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选文《地震中的父子》《慈母情怀》以及六年级上册的《怀念母亲》,这类课文体现父爱母爱的伟大,也让学生换位思考自己的父母,达到让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的教育目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与周围人群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是这一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突出关爱和奉献这一主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选文《给予树》和三年级下册的《她是我的朋友》,都以围绕给予周围人关爱,奉献他人不图回报为中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掌握有效的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

(3)在社会国家及世界的层次上重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我国语文教材编撰的灵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表现民族和国家的文章一直是语文教材选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共选入61篇文章,表达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刻情感,这些文章有的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有的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榜样形象,有的直接抒发真切的爱国情感。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的《我多想去看看》,这篇选文是一首简单的儿童诗,表现出母子两代人希望能去首都看升国旗的共同心愿。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自然,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纯朴的且令人感动的爱国之情。同样,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选入的四篇课文《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都围绕首都北京展开。《欢庆》以短诗的形式,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北京》一文介绍了我国的首都北京,让学生对祖国的首都肃然起敬,心生向往;《我们成功了》描述的是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喜悦,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跃然纸上;最后一篇课文《看雪》讲的是台北的孩子希望能到祖国首都北京看雪的故事。本组课文以《看雪》收尾,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语文教材选文在情感的编排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极具道德教化的意义。

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德育因素呈现的方式及特点

1.选文德育因素呈现的基本方式

一般来说,关于语文教材选文对文学篇章的界定,选取的是广义的文学意义,也就是说除了论说性质的文本外,将多种形式的文学体裁都归入文学范畴,其中包括儿童诗歌、古诗、寓言、故事、童话、小说、散文、书信、日记等。多种文学体裁选入语文教材,不仅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系统的文体意识,提高其文学素养,还能通过阅读多种文体和文学表达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升华其价值观。各个层次的德育因素一般不会采用对学生直接说教的方式来呈现。隽永的字里所体现的深刻的德育内涵,需要学生挖掘和体会,对学生形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由于选文文本的题材和体裁具有多样性,因此隐含在选文之中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多种呈现方式。综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总体来说所选文章德育因素呈现的基本方式有通过直接抒情呈现、通过叙事后直接说理呈现、通过形象化的事物呈现、通过典型人物塑造呈现和通过人物话语呈现五种。

2.选文德育因素呈现方式的特点

(1)直接说教和间接呈现相结合,以间接呈现为主。

通过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自然不同于直接对学生进行说教性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语文教材在选文时,大多是选择间接呈现德育因素的文学作品。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353篇选文中,采用间接呈现德育内容的课文有296篇,占全部选文篇数的83.85%,而以直接说教的方式呈现德育因素的选文仅有57篇,占全部选文篇数的16.15%。在全部57篇通过直接说教呈现德育因素的选文中,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呈现的有29篇,采用叙事后直接说理的有28篇。间接呈现出德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一年级上册的选文《雪孩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塑造的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舍己为人的形象。这是一篇典型的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文章,故事直到最后都没有直接对雪孩子进行赞美,而是说雪孩子变成了一片白云,将雪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升华,这一点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动。这类间接呈现德育因素的篇章,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仔细体会。当然,这类间接呈现德育因素的文章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中还有很多,如一年级下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为了避免直接说教,选文会用对话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德育内容间接呈现出来。《胖乎乎的小手》这篇选文就是通过记叙一家人对话的方式,间接教导学生要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出自己对家人的感激和爱。同样,选入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掌声》在文章的最后记叙了英子的来信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文章没有用直接说教的方式教育学生要与他人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是通过英子的感受间接转述呈现这个道理,寓德育因素于人物话语之中。当然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选文在教材中也是存在的,只是数量上不如间接呈现多。例如,一年级下册的选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直接通过文章记叙老区人民对的感恩之心,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还有一部分选文会在文章的结尾直接向学生讲明文中的深刻含义,以起到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例如,四年级上册的选文《秦兵马俑》在文章最后就写道:“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结尾的一句话起到概括主题的作用,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正反人物形象对比,肯定正面积极形象。

小学阶段语文课文选文多以记叙故事为主,记叙故事自然离不开人物影响的塑造。选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对比,烘托出正面形象的伟大,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选文就是将没有种出花的雄日与其他种出花的孩子进行对比,在众多孩子的烘托下,雄日的这种诚实的品格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尊严》这篇选文也将年轻的哈默的行为与其他的难民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更加表现出哈默追求个人尊严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在语文教材选文中,也有很多塑造英雄形象的选文,例如,《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选文,这些都是纯粹塑造正面形象的文章,通过积极肯定这些榜样人物,直接给学生注入正能量,让学生直接从正面形象身上体会到他们的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

(3)低年级阶段主理,高年级阶段主情。

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9岁以下的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他们有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更多的是服从。10~12岁处于习俗水平,这一时期人的道德发展具有维护社会权威和秩序的定向。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一年级至三年级选文多倾向于让学生明白道德事理,四年级至六年级选文侧重于表达道德情感。例如,三年级下册选文《太阳是大家的》,通过一首小诗的形式,向学生直接说明太阳是我们地球上每个人的,要热爱地球、热爱自然。在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山雨》,通过选文字里行间表现的强烈情感,表达对自然的赞美,让学生建立起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道德情感。

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可能阻碍德育的因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编排精炼有序,整个教材选文体系囊括古今中外、学科内外,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选文来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广袤的自然风光、不同民族的习惯。但是,以时展和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视角来审视,所选文本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仍存在着可以改进之处。

1.部分选文时代感不强,学生难以体会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表现当今科技发展文章并不鲜见,这类文章或表现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或体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学习这类文章,特别是展现我国新技术发明的文章,学生会体会到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这类文章的德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在教材中呈现出的往往是“过时”的技术,这些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科学技术,很难让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学生感到神奇,很难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仅在全篇最后对新世纪做了简单的展望,如今历史的车轮早已进入21世纪,这篇文章明显缺乏时代感。同样,在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课文《新型玻璃》,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中所介绍的一些玻璃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算不上是“新”。表现科学技术发展的文章入选教科书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今后投身奉献科学技术产生最初的憧憬,而选文里所描述的这些似乎有些“旧”的科技,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共鸣感和使命感自然会降低,德育意义也会随之减弱。

2.部分选文成人化印记较重,与儿童发展阶段不符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小学英语;运用策略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面临较大的应试教育压力,将教学关注点放在语法讲解上,为关注学生的语境训练与口语训练,导致英语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教育部门提出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当学生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的英语要求下,难以对课程学习产生积极性。小班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点的基础上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小学英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班化教学综述

小班化教学的定义实际上是从小班教学形式上进行限定的,当前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的人数限定是不高于25人,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不超过25人的班级是能够让讲学质量得以最优化发挥的人数,其不仅能够让教师充分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中培养学习积极性,更能够让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掌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贯彻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是我国极力推崇的教学模式[1]。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小学英语课堂中融入小班化这一发展概念,更要切实地提高小班化的人数要求。英语学习与其他课程不同,其不仅讲究理论,还更加注重实践性,师生之间必须通过良好的英语沟通才能够打破“哑巴”英语,让小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此,必须对25人的小班化教学人数上限进一步进行减少,进而确保每一堂英语课都能让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通过应用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争取使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提高,这便让教师的教学压力不断增大。小班课的学生较少,教师的课堂设计压力便会明显减轻,这从某种程度上还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小班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英语小班化教学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

小班化教学能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而言,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师对每位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容易忽略部分学生的口语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小班化教学人数相对科学,能使教师在实现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提升英语课程教学效率。譬如在“现在进行时”的讲解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何为“现在进行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性格特点或者校园活动,包括学生在图书馆看书、不同学生踢足球、游泳比赛等图片,用英语让学生思考“Whatdoeshedoing”,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知识点进行回答,包括“Theyareswimming/playingsoccer/readingbooks”等,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动词后需要添加“ing”,让学生加深对进行时语法的印象。有趣的课堂交流活动能使学生积极投入英语课程学习中,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对于传统英语课程而言,较多的学生人数导致师生在交流中难以得到良好沟通,不利于调动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当良好的互动模式未创设时,会导致师生之间的感情慢慢疏远,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其今后语言素养的培养。小班化教学理念有效改善了这些问题,直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通常情况下,小班化教学人数、时长分别为:25人、40分钟,当教师创设有序的教学时间与教学任务后,能够确保每位学生有足够时长,提高发言率,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友谊。

(二)优化强化“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应用

小班化英语课堂学生较少,便于教师及时掌握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今后的课程中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分组分层”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对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整合模式,来给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小组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接收到的教学任务也有差异性,有利于确保每位学生提升英语成绩。通常情况下,由于小班化课堂的学生学习能力与性格特征有区别,教师可以给班级小组分为不同类型,旨在促进小班化课堂的高素养整合,从而促进不同类别的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比如,在讲解吃饭相关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通过分层机制的落实将三类学生进行交叉分到一个小组中去,并让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通过该模式能使各阶段的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提升英语素养,在优等学生的帮助下提升中等水平学生的发展。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心灵相对脆弱,教师的鼓励与关怀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在小班化课程中的分层教学,其人数远远低于传统大班课程教学,有利于教师运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各位同学,从而促进学生在英语课程上提升主动性与兴趣度。

(三)课堂作业的设计侧重“因材施教”

英语科目中运用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英语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当小班化课程人数相对较少时,教师的英语作业布置能够发挥优势,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对应的作业。对于传统的课程而言,教师面对较多的人数时,往往被迫采取“统一化”的作业布置策略,导致某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课程节奏,过高的难度系数容易增强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利用课程时间与课余时间掌握更多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通过科学性的作业布置策略来引导学生接收难度系数相符的作业题目,确保科学合理的课堂作业充分发挥其优势。譬如,在课程“ing”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提前预估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基础性例词,同时让学生根据变化的单词来完成作业。对于某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注重培育其英语思维能力,鼓励这部分学生思考“+ing”分别对应的词态包括哪些,同时在作业中体现一系列解释内容,从而确保学生综合掌握英语词汇运用技巧。

参考文献:

[1]谢海霞.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2(10):98.

[2]刘小溪.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1):62.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措施;建议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认识

德育教育在内涵上有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之分。广义理解即为对公民在思想教育、道德感化以及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教育。狭义理解为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德育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科学化和多样化。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当不断调整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1]。

(二)我国德育教育现状

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育史上是最长,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保护者和引路人,也是学校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的中坚力量。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下德育教育愈发重要的今天,作为班主任更应当承担起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2]。我国自古是文化大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传统方法。但正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当代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出现了不同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意识上有所缺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其次,只重教书,忽视德育。当代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学校在对于优秀生源的竞争中相互“厮杀”,为了提高升学率,使学生接受更加优秀的教育,从而提升本校知名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了“应试教育”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最后,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往往是结合书面的道理和大而空的抽象化思维进行讲解。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与书本中所教的不尽相同,甚至还有重大出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作者曾经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并试图让他们举例说明生活中那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先进例子。但是部分孩子提出,现在的人都是拿钱才做事,并没有那么多无私奉献的故事。这使我很震惊。从课堂到实际生活,孩子所看到的是那些自私自利的画面,而未曾注意到无私奉献的身影。因此,班主任应当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才会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切实的提升,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我国也实施了一些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但是,对相关措施的具体落实不到位,部分小学班主任对待相关工作只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相关措施的具体功效。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保障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措施切实执行。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措施及建议

(一)在班级管理中强化德育教育

1.选好得力班委,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干部是学生中的核心力量,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于班级干部的选拔上,班主任应当严格把关,选出表现优秀、同学信得过、群众基础好的学生作为主要班级干部,并根据班委职务的不同合理安排岗位,使得班级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能力的最大化。通过提升班级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班级干部积极向上、严于律己、公正无私、团结同学的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2.尊重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

小学生处在兴趣培养和个性养成的初级阶段,其思维是最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因此,班主任应当理解并尊重每一名同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优良个性,不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个性。对于学生的正当兴趣及爱好,班主任应给与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挥自身兴趣爱好,激发自身潜能,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3.细化班级制度,培养自律意识

在妥善制定各项班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班主任应当着眼于引导学生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切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1.将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对于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启蒙性、基础性的,作为班主任,在教授自己所任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从内容简单、通俗易懂的知识出发,将对班级同学的德育教育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相结合[4]。以作者所教的语文为例,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将教材内容现实化、细节化,逐渐融入思想道德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会渐渐接收到德育教育的熏陶,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2.将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出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往往会带着强烈的情感因素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情感并巧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中,可以运用游戏、唱歌、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团队合作。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适当的技能,引导学生独立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同时,得到自我人格的完善及升华。

三、结语

加强德育教育,完善德育教育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为祖国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现阶段,随着新的教学方法的逐渐兴起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也越发多样,在这个趋势下,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总结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小班德育教育范文8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持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上有效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的教学思维,在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其学习成绩的同时,进一步针对中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促使中学生身心实现健康成长,提升其全面素质。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育方法,通过奖励策略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更有效的体现。据此,下文重点分析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等相关内容。

1.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是学生们思想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形成基本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中学德育教育也成为班主任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教育过程中广泛提倡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所以德育教育应该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加着重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使躯体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格,有重要的健全完善作用,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中学生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这也决定了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班主任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榜样和表率作用。

2.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具体的德育工作推进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对应的奖励策略,具体体现在:首先,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配备相对完整而系统的奖励政策,在具体的德育工作推进时,没有方向和纲领,往往影响到德育工作效率。其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完整详实的记录,针对相关方面的操作措施和奖励办法也没有相对应的长效机制,严重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最后,在实践中即使有比较详细的奖励措施,然而措施相对来说比较狭窄,适用范围部分有限。

3.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措施

3.1进一步转变观念,营造出更理想的德育氛围。在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针对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更灵活有效的实施,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或者批评等相关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以此为前提,班主任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内在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更恰当的激励策略。在具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创设出更和谐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和谐融洽,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

3.2实施能够触动学生的激励策略,从小事着手,树立道德意识。班主任要在奖励措施方面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层面受到触动,这样的奖励策略才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可以通过日常小事来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培养出更高尚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的在生活和学习中遵守德育要求。例如,在举行中学生特别在意的活动的时候,例如,运动会,升国旗等活动,教师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奖励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层面生出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有效表现自身的聪明才智和重要贡献,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可以在家长会的时候,针对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口头和物质奖励,使学生能够在家长面前有充分的被认可感,让家长也形成联动机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能够让学生有更大动力去进行相关方面的德育操作,使其道德水准进一步提升。

3.3有效实施自律计划,使其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初期,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学会自律,拥有更好的道德素养。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可以把奖励制度当做最有效的具备指导意义的自律培养策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各项管理工作中,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学生能够体育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班主任可以有效利用班会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进行投票,对于票数最高的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奖励,然后评选出德育十佳学生,通过这样的鼓励策略使学生具备更显著的自律能力和道德能力,使他们的道德意识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是学生们最关键的阶段之一,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本形成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德育观念,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道德素养和全面素质方面都有根本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