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画教案范例

小班画教案

小班画教案范文1

【关键词】安全教育工作;安全委员干部;新媒体应用

1.高校班级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班级安全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班级安全的问题浮出水面,很多教育不能有效的应对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1.1教育内容重知识轻能力。高校安全教育就是想要从学校、班级和老师的角度去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帮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我国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只是依靠在班级中张贴或者印发安全教育的宣传册,从理论层面去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少能够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安全问题。我国很多高校在响应教委安全教育问题时,只是在班级中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的宣讲,并没有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身边真正的典型案例相结合,所以纯理论的安全教育没有说服力,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1.2教育方式重形式轻效果。班级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从形式上进行创新,大部分学生认为安全问题和自身没有紧密的联系,导致最后安全教育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育方式重形式轻效果还体现在很多辅导员只是一味的改变安全教育班会形式,但是无法避免灌输教育的模式。很多班级在进行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时,为了表示出良好的教育效果,会委派相关的人员进行会议记录,留存教育开展的痕迹,但大多数的活动仅仅会注重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生无法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点,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1.3安全教育方式没有创新。现在很多班级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形式缺乏相关的多样性和新颖性,辅导员还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教,这样不能和现在学生的思想进行融合。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所以不能发现学生最真实的安全问题,导致最终安全教育没有效果。1.4安全教育方式没有和新时代相互结合。随着我国现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学生都在使用新媒体进行交流,但是辅导员没有及时跟上时展的潮流,只是单纯的进行传统方式的安全教育,导致传播的广度、及时性、实效性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导致安全教育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1.5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足。我国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认识不足,对于安全认识有侥幸心理。很多高校会定期对于学生安全问题展开调查,防止出现安全问题,但学生往往不以为然,认为安全问题和自己没有关系,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学生不能积极的配合班级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甚至还会妨碍安全工作的进行。高校学生社会经验短缺,对于事物是非判断能力不足,往往遇到安全问题之后不能及时解决,最终出现严重的问题。

2.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路径展开

2.1安全教育重视效果。现在很多高校班级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辅导员只是单纯的重视安全教育的形式,不重视效果,导致很多活动都没有实际意义。安全教育在班级中的开展不仅要考虑到学生需要的表达形式,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内容,确保最后安全教育能够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安全教育要达到效果就需要辅导员能够在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安全问题,不只是理论的灌输,还需要考虑到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安全教育达到最佳效果。2.2班级中设立安全委员。由于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是安全教育又是高校班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每个班级都需要设立安全委员对于学生进行管理。而且对于高校班级管理来说,加强安全意识是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因素。现在学生财务安全、信息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安全问题等事件频发,对于高校班级的安全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情况下都需要高校班级设置安全委员对班级进行管理,密切关注学生之间的动态,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进行矫正。2.3提高新媒体应用的认识。当前的安全教育多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着重于强调理论性的知识。在现在的班级安全教育中,辅导员应该将数字化和信息化引入进来,加强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施教者对于新媒体应用的认识。学校还需要鼓励辅导员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尝试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使用新方式,确保最后安全教育的不断改进,最终能够促进教育方式的改善。2.4借助新媒体技术来提升安全教育的学生参与度。新媒体的多样化能够为高校班级安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辅导员可以尝试和学生在新媒体上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辅导员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去了解现在学生都是通过什么新媒体软件进行交流,加强和学生之间用新媒体的交流,在交流中增加安全教育的效果。老师还需要通过新媒体增加各种安全交流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班级安全教育现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辅导员仍然使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存在很多显著的弊端。现在辅导员一直在寻找班级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辅导员可以借助多媒体去进行高校班级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自身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鼓励大家更多的将新媒体融入到班级安全教育中,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孔祥,王磊.全覆盖理论下的高校学生安全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3):9-12.

[2]刘亚宁.关于高校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6):209-209.

小班画教案范文2

【关键词】公共画室;通识教育;艺术教育;艺术的启示

就高等院校而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述,而通识模式的实验吸引着众多大学的目光,也是不可忽视的趋势。与此同时,美育的缺失又是一个事实,在院校的日常教学中,难免陷入到尴尬的迷茫之中。厘清专业院校、综合院校的专业教育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自然能够廓清一个基本思路,但关键仍需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实现转化。作为实验专区,2014年建立的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在文、史、哲、艺的课程框架下,逐步形成一个大致教学模型,并逐渐走向深入。历经5年实践,新雅书院的教学实验显现出其独特的探索性质。以艺术教育为例,既有经典理论的阅读和直面技能的实践课程,也有立足于艺术思维的启发式设置。比如“艺术的启示”课程,自书院成立以来,便将其纳入了艺术类选修课程。

一、艺术的启示

尽管归属于艺术类型,但与侧重概论式或强调技能实践的相关课程不同,“艺术的启示”并不在于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衡量,而意在艺术世界的思想探讨。因而,即便对于以明确标准和意义取向为目标的高水平学生来说,一旦变更视角,难免陷入到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正如课程的名目一样,其重点恰恰在于重新建构一个艺术世界,并显现出分属于不同个体的独特存在,以此作为启示,而并非简单获得一个知识与概念的升级。显而易见,掌握知识是一方面,但如何运用知识,乃至于创造知识则是另一方面。对此,“艺术的启示”课程试图在藉由恢复个体想象力的基础上,获得各自开创性的密码。自2014年建立新雅课堂以来,“艺术的启示”便揭开了一场属于艺术世界的雅集,令每一个选择课程的个体登上各自的舞台。在融合艺术和教育两个因素之后,“艺术的启示”课程基本建立了完整的结构:一个是艺术内部的图画演绎;另一个是教育的现代特征。前者呈现艺术世界的古今中外,后者在借鉴欧美大学的教学情境下,引入并强化小班讨论与写作的环节。由此,课程贯通了讲授、讨论、写作和实践的有效衔接。大致而言,讲授属于传统方法,讨论与写作是通识模式的主要特色,实践体验则突出了艺术课程的特殊性所在。2014年至2017年,新雅书院的学生通过选课系统,分别进入为期8周(共计16次课)的“艺术的启示”课堂。其中,2014年至2016年是选修,2017年则作为必修课程。课程的实施主要分为课堂内外两个部分,8周教学期间,除2至3次走入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主要在课堂或画室空间的三个环节中完成。首先是讲授环节。此环节主要在于通过具体艺术的历史、观念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既有西方古典走向现代的关键转折带来的历史变化及其启示,也有中国绘画对此进行的回应和革新。也就是说,在对古今中外的经典解读之中,深刻理解和认识当下。其次是小班讨论和写作环节。讨论和写作均建立在两个层面:一个是经典的命题,另一个是当下的热点。因而,恰当的主题选择既与课程脉络相连,也与个体的体验关联。即以艺术为媒介,贯通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之间的规律性及可能性认识,同时,个体以此语境介入思考。最后是艺术实践的体验。正所谓“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1]。因艺术的特殊性,往往有诸多的感受与思考需要在实践的情境中展开,使学生既可以获得具体媒介的体验,也由此触及个人与世界对话的精神之旅。一方面尝试通过素描、水彩、水粉、丙烯、水墨、版画、剪纸等不同的媒介体验和语言方式,使个体得以捕捉微妙而敏感的感受;另一方面,图像世界链接了人与自然、社会的通道,在一笔一划的探寻过程中,获得表征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图画。

二、作为实践场的公共画室

从课程过程来看,无经验者试图努力获得一个确定的认知,而对艺术充满浓厚兴趣的人来说,则信心满满。这里固然有局限于学科制度的因素,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上两者是否就天然合乎艺术教育的设想,或者说,因不同程度的体验必然带来对于艺术认知的差异。事实并非如此。某种意义上说,这既与专业背景无关,也与技术能力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与之相反,闪光之处往往出现在无意流露的潜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但凡涉及艺术历史和理论的知识,个体似乎难以显现,而一旦置身艺术实践环节,便更像是一场属于每一个个体的盛宴。在“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2]的自我与世界对话的图绘博弈中,主体得以在此确立,并作为艺术世界的主角,各自寻求一种自我超越。当进入“艺术的启示”课堂时,个体的意义便开始突显。不容忽视的关键在于,传统的课堂被类似“公共画室”的空间所替代,使个体本身获得一种释放,即便混杂了紧张、兴奋与茫然。尽管依旧是闭合的空间,但每一刻都在消解经验的束缚,让个体试着放松地步入开放的艺术世界。而此时的画室空间,实质成为承载情绪的一个躯壳,并随着理论讲授、主题讨论以及艺术实践的节奏展开,填充属于个体的艺术体验,以此累积探索的碎片,汇聚成艺术独特的光亮。在连续几届新雅课程的教学中,不乏综合素养极佳者,但更多的是不同个体在不同环节各自体现出的特殊才能,逐一被激发或放大。若说讲授环节在于静听经典,那么,讨论和写作环节则是引发思考、探究艺术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在讨论和写作中,自觉对应经典问题和实践体验的梳理;另一方面,又将理性的思考与实践体验结合,做进一步判断或感受,并转化为一种敏锐的表达方式。当所有的情绪以艺术之名投射在艺术实践环节时,这个画室已然超越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演绎为思想的场域,也完善了公共画室的雏形。而以此课堂为节点,营造的是每一个个体的知识汲取与真理探索。换言之,公共画室以具体空间为经度,以个体痕迹为维度,共同编织出一张由艺术启示生发的知识网络。

三、从学堂到旷野

常规时间段的教学历程固然已经完成。然而,从“艺术的启示”课程给予的观点看,艺术之旅并没有终结,反而是一个开始,并伴随着个体自觉的美育序幕。也意味着,有形的公共画室逐渐演绎为无形的画室,从学堂步入旷野之地。以艺术课程之名构筑的公共画室,既容纳历史、文化与现实的线索,也引领个体思索的痕迹。这不仅关乎艺术教育下的成长,也必然遭遇诸多问题,但恰恰是问题的发生,才能生发出知识的碰撞,熔铸为一条探究问题之域的解决之道。“艺术的启示”课程之目的,便在于让每一个个体获得形塑自我性情的方法,并建立属于个人体验之上的精神世界,而不限于历史或现实的描述。某种程度上,此公共画室只是一般的封闭空间,尽管富于想象的氛围,却仍然需要我们为此保有对于经典知识的尊崇与敬仰。学堂之上的严肃学问,从来不是僵硬的。画室之内的空间敞开的不仅有群体的智慧,也有个体的自觉。知识的汲取只是这个空间的一部分,也并非目的,而对于真理的探索,乃至于形成信仰,才是艺术世界带来的另一个启示。由此,作为一个短暂时间片段内诞生的萌芽,艺术空间便不再固定,也就是说,它始终处于流淌与变化之中,直至无形的公共画室开始逐步清晰。当然,只有诉诸于个体内心隐含的自我对话,并以艺术的体验和审慎的定义为依托,才足以称之为无形的画室。在无形空间的逐步显现中,“艺术的启示”课堂绝然不会结束,反而在迈向旷野之时,画室空间的形态更为多元而立体,既有宏阔的视野,也敏感于从微观的角度去认知世界。从封闭的课堂到无形的画室,正是“艺术的启示”课程试图揭示的教学宗旨,而不是教案之上的衡量。毕竟,学科、教育和专业等背景不同的个体,在渐次展开的艺术之旅中,无法通由可视的图画加以评价,那样有失公允。因而,无形的画室分属两个形态: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可视空间;一种是属于个体内心的精神世界。而公共画室期待激发的正是后一种[3]。“得道有先后”,艺术眷顾之下的个体自觉,最终构建了一个个无形的画室,由此汇聚,铸就无形的公共画室的闪光之时。只有脱离束缚的温床,在旷野之中的想象与驰骋,以及迁想妙得的思索中,才足以迸发创造的力量。毋庸置疑,公共画室扮演了成长和蜕变的孵化场角色。空间中的经典讲授、主题讨论与写作、艺术实践,在环环相扣的逻辑中,不断印证共性和个性、感性和理性的关联,并出入于先辈学术、图画经典和思想脉络的围栏之下,以此观照现实世界,目的在于通达个体的精神世界。

四、结语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通识专区,在强调经典意识的同时,也在于引导教育面向古今中西的传统,试图形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讲授的环节已非单一的形态,甚至于明确转向更注重小班讨论的理念,而这里的讨论与写作,意在从广泛的阅读和持续的实践中获得立场与阐明观点。在此基础上,“艺术的启示”课程强化实践的环节,并以此提升个体体验的可贵性。一方面,这种艺术体验无法替代;另一方面,艺术实践的环节,既是与世界对话,也是自我私语的过程,而想象和创造,往往由此体验的缝隙中生成。作为文化核心素养课程的一种补充,或者说大学教育的一种实验,通识模式的艺术教育有其深化的空间。“艺术的启示”课程所带来的启示,提醒我们在艺术的浸润下,本应形塑的是一个缤纷的世界。有别于宽泛素质教育或文化素养课程模式,通识教育模式的立足点在于:与其装点富丽堂皇的花盆和景观,不如在自然的泥土上茁壮成长,于千姿百态之中各自显现其绚丽的灿烂。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甘阳.文明•国家•大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小班画教案范文3

摘要:在现代中国教育中,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这也是美术教育新的机遇。美术教育要想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有新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本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对中职美术教育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美术教育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美术艺术

1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市场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目前,很多美术艺术作品的价值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天价成交的艺术作品已经冲乱了人们对美术绘画的审美能力。美术价值观的缺失和美术文化标准的混乱,对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美术上的成功多半是获得金钱,而对于用艺术来表现自己的真实生活和自我艺术价值却陷入了迷茫。现阶段,我国的中职美术教育还是采用以前的美术教育和教学方法,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都没有什么变化,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绘画技术过于重视,而忽视了美术理论教学。在美术课上,教师片面重视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训,把学生的美术理论和美术修养等方面都忽略了。艺术从开始一直到发展到今天,主要是记录和认知客观事物,如岩画是记录人们的狩猎过程的,埃及的艺术是对人们生活的描写和来世的祈祷。科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艺术也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通过手工技巧来体现,满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再现客观事物的需要。中职艺术教育重视美术技巧的培养是合理的,但是发展到今天,美术教育的绘画技术技巧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判断能力。这些才是当今中职美术教育应该重视的。对艺术精神的深刻把握才是检验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标准,技术上的翻新已经过时了。当今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重视技术向重视美术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变。从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职美术教育模式需要改变,需要回到美术教育的本身,注重理论和技巧相结合。这些是中职美术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中职美术教育改革分析

无论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从艺术发展角度来看,中职美术教育的改革是必要的。对于美术教育的责任,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多种实践类课程,引进文化和审美理论课程,注重对学生艺术创造价值的培养。中职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基地,在美术教学体系上,要重视对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和批判鉴别的能力,从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发挥出美术艺术的创造力,这是我们中职美术教学的责任。在中职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渗透美术理论,不能只重视美术技巧的培养,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将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结合到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新型的美术教学体系。中职美术教育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美的教育重点在于感知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审美形态教育,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形态、结构的鉴别和欣赏,对客观事物形态的认知和把握。培养学生的美感教育,重点是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情操,包括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模式构建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美术课程的组合优化,其次是美术教育的加强。美术课程的优化组合要把相关联的课程组合在一起,提高中职美术教学的效率。加强教育性,培养美术课学科带头人,把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发挥出来,让教师担当科研重任,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在中职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上,要增加现代主义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现代美术教学是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观念。现代美术艺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了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学生可以通过对现代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现代艺术的本质,更好地学习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展开自己的想象,从多角度去认识现代艺术的核心价值。现代艺术的本质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3中职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中职美术教育改革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革。中职美术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巨大的工程,它涉及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多方面。中职美术教育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以市场发展为指导方向,调整美术专业课程。在调整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做好对市场的调研工作,了解我国美术艺术人才在各产业中的结构和数量,对未来美术人才的需求做好分析,对中职院校美术专业课设置做好调整,以中职美术教育艺术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变化为目的。在美术教学结构上,要建立一套新的美术教学体系,适应市场和社会多层次的发展。根据人才需要,在课程结构和学科建设上设置一些新兴、综合的交叉学科,适当调整美术专业课程的结构和方向,在教学领域中多增加一些职业技能。专业课的建设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要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多对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产业和单位,了解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从各个行业的设计思想、工具使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设置美术课程,改变以往只重视美术技能培养的状况,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将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到一起。

在专业课程建设上,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模式,而应该多重视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美术专业课的建设上,不仅要考虑到理论课和实践课建设,还要让学生多学习美术软件设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中职学生除了要掌握坚实的美术设计功底外,还要学会使用美术辅助软件,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要对一些传统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平面构成设计和美术图案课两门课在教学内容上比较相似,可以考虑把两门课合为一门课,这样在课程教学上可以取长补短,避免专业细分。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美术设计理念,结合我国美术课程教学的实际,多开设一些具有民族精神又符合美术技术发展需要的美术专业课程。要按照以人才培养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学为本的观念,美术教育的视角要从单一教育转向注重市场导向。要注重教学实践,从知识的积累转向知识的创新,改变原有的只注重单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要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美术人才。

4结语

中职美术教育的核心是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调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迎接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给中职美术教育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美术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进行美术专业调整,创新美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红梅.现代中国画教育与传统中国画教育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2]孙威.当代绘画的功利性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7(03).

作者简介:平飞飞(1989―),女,内蒙古赤峰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

第二篇:中职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刍议

摘要:剖析了当前中职学校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并针对现状阐述了个人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学习兴趣;思想观念

中职美术教育大纲要求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设计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进一步学习及日后工作打好基础。现在的中职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下面本人就此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中职美术的教学现状

1.学生方面

中职生大都是以较低的分数进入学校的,整体水平较差。虽然他们在小学、初中时也有美术课程,但几乎都没有认真地学习。面对中考的压力,美术课时大都被其他学科所占用,个别对画画感兴趣的学生也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来画,没有比较系统专业的指导,即使有老师指导,往往也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故从一开始就没能学到扎实的有关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的美术基础本身就差,加上现在的学生各方面条件都相对比较优越,行为懒散,只想着好吃好玩,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在他们进入中职学校以后,懒散的行为习惯及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特别的改观,对于美术课仍然没有太多的关注和重视,再加上美术课上需要学生根据画种的不同需要去配备相应的纸笔等用具,一个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也没吸引力的科目,学生又怎么会花钱费力地为此进行“深度投资”?

2.学校方面

从学校来讲,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认为中职学生关键是学好专业技能课程,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就是一名标准合格的中职毕业生。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一定程度上使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在中职学校处于一种渐渐缺失的状态。

美术课开设课时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需要,而且学校没有配制专门的画室,一些美术相关专用设备也不齐全,使美术课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美术专业与其他如语文、数学这些科目的学习相比,它的教育特点更倾向于小班化、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但现在的职业学校因为教育经费紧张,相关美术方面的硬件设施配备有限,不能完全以美术教育规律的特殊性进行教学活动,也使学生无法享有一些学习上的特殊需求。

3.教育教学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美术职业传统美术教育理念,计划性、终结性、专一性教育理念亟须进一步完善改进,美术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创新。那种单一的让学生看着学、模仿着老师来画的教学方法需要融入一些更加鲜活、多样的模式。有的教师也比较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较多的理论知识,而忽视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原来就懒于动手动脑的学生更加懒于思考和实践。教师对美术作业的要求或是评价标准不明确、不具体,“感觉还行”“感觉不好”等这样一些含糊的教学评价语言使学生即使遇到了问题也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同时,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陈旧还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长期以来开设的是纯绘画和传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沿袭着专业美术学院的纯艺术绘画形式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比较薄弱,这种不能及时与社会需求及发展变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解决对策

1.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我们要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喜好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像以往一样,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进行强制学习或机械灌输。我们可以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美术学习、欣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实用价值和乐趣所在。带领学生欣赏绘画、装饰物的动手制作、设计、创作活动等,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生活中的美术,在学习中就能以理论带动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摸清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提高美术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

2.明确定位,转变思想观念

职业美术教学,一方面要为社会培养初级的专业化的美术技工,另一方面又要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后备人才。它还要拓展到美术的普遍原理、规律、法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体系的初步教育。职业美术教学无疑承担着职业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我们应立足学科本位,明确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课余活动,如校内美术作品画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荣誉感;或是开展课外美术兴趣班,就画画技能等进行强化学习;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写生,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视野。

3.教学与评价方式多样化,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美术水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教材进行整合,有效利用教学时间,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专业,同时也需要灵活变化,专业是使学习更深入、更清晰,灵活是使学习更生动、更丰富。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打分评价法、投票评价法、比较评价法等等,在评价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学生间的作品对比,帮助学生找到差距,认识到不足,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斯斯.中职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2]李世菊.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与高校美术学[J].美术大观,2010(01).

第三篇:中职师范美术教育构想

摘要:中职师范美术教育,应面对现实,了解学情,找准培养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教学设计、评价和反思,有相当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精选课程,运用科学的教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毕业生今后所从事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目标技能;课程设计;专业技能

众所周知,随着世纪之交的教育格局调整,中师教育从辉煌逐步走向彷徨,美术教育也日益边缘化。无论是生源、教学目标,还是教材及培养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五年制中职师范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后,都将走上特岗教师或各级小学、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岗位,所以,有必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求实创新精神,能为人师表;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胜任小学美术和艺术课程教学;能承担美术活动课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并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富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情感丰富,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计划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口语、语文、英语、音乐、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书法、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国写意画、中国工笔画、儿童画创作、简笔画、小学美术教学法、艺术概论、中外美术简史等。

在上述课程中,应体现出专业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元素。应围绕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其中,专业基础课、儿童画创作、简笔画、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手工制作、小学美术教学法等课程能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应当着重研究、落实并见成效。

由于生源的变化,五年制师范生既不同于高校扩招前的三年制师范生,又不同于现阶段师范院校的美术学科的学生。他(她)们的文化课起点普遍较低,分数线一般每年都在中考成绩的300分左右。美术专业课水平多数学生基本从零开始。所以首先要了解学生,从内心里接纳学生,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美术专业一年级的课程为素描几何形体、简笔画和美术基础知识,使他们初步懂得造型的方法和绘画的乐趣。万事开头难,老师应精选教材,研究教法,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素描以抓住结构、比例为主,简笔画重在用线,感悟线条的美感。二年级学习素描静物,色彩及简笔动物、人物,中国美术鉴赏常识等,注重造型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三年级学习石膏人像、白描花卉、图案的制作、色彩静物及外国美术鉴赏常识等。四年级主修素描人像、工笔鸟类、平面设计、色彩风景及艺术概论等。五年级主要学习油画、美术课件的制作、工笔人物、儿童画及小学美术教育理论、教学法等。

三、专业技能

1.能欣赏,会鉴别

著名画家潘天寿说:“学艺之道,首在鉴别。”学美术首先要眼高,懂得造型的规律和美学辩证法,将美术学习提高到文化的高度。运用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欣赏什么是和谐、优美、意境、神韵等。在绘画实践中明了比例、结构、色彩、调子的高下之别。如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充满着神秘莫测和人文主义的光辉。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给人一种力量之美,大气磅礴,充满生机和活力。欣赏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可体会到画家笔底涌动的色彩,表现大自然光色奇妙的变化。面对齐白石透明的河虾、徐悲鸿奔腾的骏马,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能写美术字,会画简笔画

在当今读图和键盘时代,汉字的书写功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退化。去年央视科教频道的“全国汉字书写大赛”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美术字将汉字和美术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巧性,是未来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人人会写,且有相当的书写水平。实际上,写美术字要比写毛笔字容易。只要有一定的素描功底,写好美术字就不是十分困难,但要写出相当高的水平却另当别论。简笔画造型较简,容易入门,学生较感兴趣。学好简笔画能为今后的儿童画辅导打下基础。简笔画重在用线,要求学生画出均匀、有力、流畅的线,结合有趣的形象,画得既快又生动。

3.能出黑板报,会设计制作

黑板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编排黑板报是师范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它涉及构图、文章内容、书写、图案、美术字及色彩等综合知识技能。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指导学生编排校园生活题材和青年成长题材的黑板报,要求内容健康,主题突出统一,版面美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设计制作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制作一个小动物、一个人物、一个建筑物,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力戒浮躁和马虎。设计制作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材以廉价、易得和环保为宜。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变废为宝。

4.能教学设计,会评价反思

学会教学设计,又称会写教案,是毕业生参加招聘考试的需要,也是教师未来从业的需要。首先必须告诉学生教案的结构。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时及教学过程等。教学目标应包括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节课应有一个重、难点,有时重难点是重合的。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可切分为导入、活动(老师和学生)、评价、小结、反思等几个部分。导入应新颖,可多样化。而活动部分又是重点,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学写教案者不易把握,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才能抓住关键。如教小学生画树、花、鱼等动植物,可进行关爱自然及环保教育的渗透,又如教《我的妈妈》《今天我值日》等美术课,可进行亲情关爱和热爱劳动的教育。

评价即对学生的作业、作品进行评述和鉴别。以鼓励为主,但要真诚,实事求是。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盲目吹捧,应恰到好处。评价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师评、生评、学生互评等。

反思即教师或执教者对所授课的得与失进行的自我小结。一节课有成功的亮点,也有不足的败笔,可理解为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教学水平越高,其反思和小结的水平就越高。这正如高考生的自我估分,成绩越好的考生,估分越准确。

教学设计可先仿写,再由学生设计,循序渐进。尽量写他们熟悉的课题。如《美丽的大森林》《海底世界》《大公鸡》等。

教育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中师美术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在路上,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丁永生.从“人文”视角浅谈中职美术教学的构想.学苑教育,2011(14).

第四篇:探讨适应未来的中职美术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融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美术知识背景,中职院校在教育方面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革新,针对中职院校的相关现状,适应新时期的就业形势,教师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每一个中职院校都应该制订出适合自己本学校的相关策略,进而优化中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美术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塑造自己美术涵养的同时,更加完善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市场创新能力心理

在当代职业学校教育中,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必须与职业学校实际情况、与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相互结合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培养职校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以及美术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在具有立业、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那么,未来职业学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应要如何去正确地把握呢?就此,我想谈谈几点想法:

一、适应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美术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紧密的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该专业以从事艺术设计的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各相应行业培养设计师和设计制作人员。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外装饰、广告专业、印刷业及各种商业宣传、社会宣传以及部分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专业需要。学生应首先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以适应企业现代特性,并为将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其次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艺术设计,并达到相关行业中级技工以上的技能要求,同时做到一专多能。然后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或转产对职工的要求。

二、职业学校美术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社会总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着,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根据本校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就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学会学习,让他们能够感到学习美术没有负担,而成为了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对于一些学习美术兴趣不大的学生,可先从学校里的环境布置、广告宣传到出黑板报、班级小报等方面的美化工作入手。

三、多重性的能力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运用、综合技能操作,合作、沟通、心理等职业素质才能在市场人才争夺中得到企业认可,都应该和市场需求接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除了巩固理论知识,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着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上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班级作业展示大赛、各种大型活动场景布置以及书画作品制作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运用和综合技能操作。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培养,注意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邀请专家和已毕业学生作为兼职教师,介绍广告设计,室内装饰岗位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训。

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美术是素质教育之翼。美术课程改革是推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遵循美术教学规律,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提高职专生的综合素质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主体,美术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王书颖关于中专美术欣赏课教学浅探.2009,(12)。

[2]邓玉湘创新中专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4)。

小班画教案范文4

一、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考克兰•史密斯和利特尔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区分为“关于实践的知识”和“改进实践的知识”,即教师真正用以改进其实践的知识和理论。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这两种知识的发展。对于前者,教师可以在学习共同体提供的有效环境中通过讨论与反思以探究学习者的表现;对于后者,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个论坛,教师们可以通过这个论坛“审议”来自外部的可用于改进实践的知识,并根据具体情况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可以说,学习共同体为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来源和适宜的环境。不同的幼儿园教师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教师的知识基础必然存在差异。而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使教师的长处或所学由“私人财产”变成“共同财产”。个人知识由此得以放大。当然,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不只是“知识提供者”,还可以成为“知识索取者”。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库,吸纳了每个成员的知识和智慧,可以为所有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不过,这个资源库不会自动使教师获得学习,教师想在学习共同体中获得成长必须加强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并能适时正确地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教师应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自身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观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也可以使教育实践从传统意义上的私人空间进入公共空间,不同教师间会逐渐发展出共同的语言和愿景,他们相互沟通并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对教育实践的共同理解和期望又会反过来促使共同体成员协同工作,形成对幼儿成长负责的集体责任感,并自觉遵守共同体的专业技术规范,不断更新自身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变革持续发展。

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共同体组织架构

(一)领域学习共同体

领域学习共同体涵盖五大学科(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在教师的群体中,有着一大批对美术教育钟情的工作者,她们的美术素养比较高,拥有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功底,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时乐于在美术领域中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特色天空。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开辟了一个艺术领域学习共同体,她们共同收集了与其相关的理论、实践方面知识,不定期地发给教师一些理论指导和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定期开展现场观摩、知识讲座、园本教研活动等。如:围绕游戏主题,共同体组织成员准备了废报纸、双面胶、剪刀等,要求以大、中、小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制作区角玩具竞赛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比比哪组制作的玩具最新颖、最好玩,大家将作品用悬挂、粘贴、平躺或站立等形式展现,活动结束后由专家“大评委”进行评议打分并点评。又如观摩研讨活动“美术活动课教师要不要提供范画?”“如何利用绘本开展美术活动、线条画欣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教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反思实践、自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了教师们的合作与分享,提高了教师们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程游戏化学习共同体

在大力提倡课程游戏化的今天,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提出了新的建议。据此,幼儿园成立了课程游戏化学习共同体,研究探索课程游戏化的教育实践模式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游戏学习共同体通过“各年龄班幼儿的自主管理”“班级幼儿自主用餐情况”“区域环境的设置”等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并现场展示,各班将生活、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三)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

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专业精神及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并在其愿景的召唤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助于教师专业学习、成长的自主、有效、适合的网络研修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有效利用园内硬件资源,同时结合实际需求,采用架构设计,搭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平台,涵盖行事公告栏、网络教研、教师博客、教育先导、交流互动等多层次、多纬度的设计版块,通过网络平台海量的存储空间和快速的搜索方式,探索了教育叙事、教师博客、网络教研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途径,让园内的教师能够自我审视日常教育实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互动、从独立学习走向协作学习,进而走向了“以学为基点”的教育范式,增强了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拓展了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

(四)理课学习共同体

理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理课学习共同体以理课为载体,主备教师按要求认真填写《备课预案表》,将《备课预案表》复印后分发给大家作为理课研讨时的材料,辅备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全面熟悉教材,对活动内容以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写好教案,特别要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作具体的分析和记录,以便理课时讨论解决。如:中班科学活动“小脚的朋友”和小班社会活动“打电话”,以小组为单位,主备教师先将自己的预备案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小组研讨,提出不足和建议,现场各抒己见,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交流、合作与研究的学术氛围,实现了教师交互式教学和进行教法研讨的新型备课模式。从各年级组的备课中可以看出:大家备课时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了幼儿的“学”,更多地为幼儿的“学”而预设:预设幼儿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出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该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大家的思维在激烈地碰撞,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拓展了大家的思路。

(五)写作学习共同体

在写作活动开始之际,创建有效的写作共同体。首先幼儿园先建立“读书人博客”,每月确定一个人晒自己的书单或者摘录书中最喜爱的句子或者发一点有内涵的图片、文字,让其他教师围观,然后其他教师跟帖,三言两语,各自写书评、读后感,以文会友。在写作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围绕共同的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反思、对话、协作与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一种具有独特文化的写作氛围和动态的情境结构,启发教师收集这些可利用的写作题材进行撰写。

三、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内容

(一)开展培训,提升理论素养

定期培训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源泉和动力,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理论学习,不断加大老师的培训力度,将理论学习贯穿始终。首先,组织所有共同体成员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共同体成员们学习研讨,保证方法的正确性。其次,推荐一些教育教学书籍供教师阅读,每月上交一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第三,经常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让教师与大家、名师对话,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的学习为共同体成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每月一问,实现智慧碰撞

每月,每个共同体将活动开展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提炼为全园教学研究的主题,发动全园教师的力量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或研讨。如每组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进行教育写作”“如何开展中班幼儿建构游戏”“健康教育中如何开展幼儿的创意体能活动”等,通过“每月一问”的活动,引领各共同体提升教研水平,也为全体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研讨的平台。

(三)展示交流,实现异质共享

每学期,由各共同体轮流牵头,向全园所有教师展示一次教研活动流程,活动前组内成员积极研讨制定各种活动方案、反复模拟活动现场、研究最佳策略和途径,同时邀请县专家和其他姊妹园园长进行点评,全园教师参加研讨,通过问题分析、案例研讨、现场诊断等,扎实推进教师的研究能力、评价能力。在展示活动时,其他共同体成员一起观察、分析、评议,最后每位教师写一份观后感。通过观摩一次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该专题涉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由模糊逐渐到清晰,由浅层逐渐到深层。在这个演示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收获了同行的经验和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大家感到,一位优秀教师的后盾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一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后盾还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网上论坛,实现互助无边界

在园部统一指导下,健立健全教研网络,除了幼儿园有全体教职工的微信、QQ群,各共同体还建立了专门的QQ群、微信学习研讨群、博客等,共同体成员利用互助共同体板块,跟帖讨论,对于一些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讨,让互助共同体成员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提出疑问,共同学习,畅所欲言。各共同体也可以利用网站传达最新幼儿教育信息,交流心得、活动展示、资源共享。在这个平台上,她们可以随时、随地、坦诚地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工作中的,乃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能时不时地从他人的经验、美文中得到启示、甚至是灵魂上的升华。通过建立网络沟通平台,让互助没有边界,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

(五)专业引领,提升共同体教研实效

“专业引领”是每个学习共同体教研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也是园本教研向纵深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对“专业引领”进行了新的解读,“专业引领”并不一定是“专家引领”,“专业”可以来自书本、理论工作者,也可以来自教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知识。因此在共同体教研中我们邀请一部分来自教学一线,熟知教师们困惑,并且身体力行寻求解决之道的老师,请他们围绕活动主题,作专业引领,这样更贴切教师们的日常教学,使广大教师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我们也针对某个共同体的“亮点”和“病点”进行分析讨论,提炼可以推广的成功做法,制定解决“病态”的有效处方。此外,我们还根据共同体里教师个人特点、特长,通过自由申报、项目认领的方式,担任学习共同体项目首席,成立项目研究工作室。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参与其中,为着“共同的意愿”,“心甘情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技能培训工作室。在活动中,面对有着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教师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

(六)竞赛考核,展示共同体教研实绩

小班画教案范文5

幼儿的探索行为孕育着创造的萌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探索行为去掌握周围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软硬、冷热、活动性等各种性质,获得了新的个体经验和技能。同时,也毫不含糊地说,探索是幼儿学习科学乃至其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通过探索性行为,幼儿将获得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发展。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便对幼儿的探索行为进行了指导,其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同时也指出指导要点就是“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然而,由于这个指导纲要处于试行阶段,对于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怎样创造条件,对于幼儿不同的探索性行为教师应该怎样去分辨并进行指导就没有详细的说明。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笔者将深入探讨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表现方式以及教师怎样指导,进一步充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不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将为幼儿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点滴经验和建议。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研究

目前在国外幼儿探索性行为研究中,早期的心理学家将行为主义学派思想应用于研究中,因此他们的研究便主要侧重于引发机体探索性行为的动机,而达尔文学派则认为:探索性行为更多的是由生物体本身的适应所引起的;美国生态学理论中也提到:儿童探索是学习生存的生物适应行为,是种系基因的倾向性引导婴儿很早就冒险离开父母亲,去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吉布森(Gibson.E.J.,1988)研究中主要趋向于分析婴儿的探索性行为与知觉之间的关系问题,其研究认为:新生儿具有先天的内在探索外界的好奇心,其可通过各种方法或者途径去探索周围环境并主动积极的获取信息资源。可知度(affordance)成了婴儿探索性行为的动力,并提出促进婴儿探索性行为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全方位的观察”。可以看出吉布森强调儿童通过知觉的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农尼利和莱蒙德(Nunnally.J.C.Lemond.J.C.,1973)提出了孩子对陌生刺激的探索过程:刚开始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视觉研究—对物体的身体操作和控制—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娱乐性探索性行为出现(当陌生刺激变得熟悉时)—寻找更多的能引发探索性行为的刺激。无论幼儿在何时碰到陌生的刺激都会重复这个过程。

(二)国内有关研究

国内对幼儿探索性行为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非常零散,更多注重的是实际性操作。目前,上海市六所二期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幼儿园,如芷江中路幼儿园等开展了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幼儿园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上海市青浦区晨星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材料提供与幼儿探索性行为—提供材料,增强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探索性行为的研究》,实验得出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探索性行为的材料具有以下特点:形似性、隐秘性、宽广选择的可能性、有操作障碍、新奇性、有物理变化;南京师范大学“田野课程”提出了“培养自主,鼓励探索”,主张幼儿是在进入、深入现场和情景中探索知识,建构知识的。

三、概念界定

幼儿探索性行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从事实际的探索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思索和操作,他们探索到的决不仅仅是表层的知识,而是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并能将探索到的这种方法和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认知和品德结构中去,成为他人格中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澄清“探索性行为”的定义,并对“探索”与“探索”的关系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3~岁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出现探索性行为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观察研究,以期获得第一手的实证性资料,对其作初步的描述性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本文重点探索了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点:

1、面向每一位学生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开发其潜力,让所有学生能够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应体现学科的实用性,而且让学生在探索行为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梳理我国目前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索行为研究实践现状,并将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与之进行有效的相结,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创造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在探索中不断的升华。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书本知识(教学内容),还应该利用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来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探索生活奥秘”——生活启情,图画生情,音乐抒情,语言燃情,想象悟情,以此达到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科学教育保持较高的兴趣。

3、强化探索性

在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分享活动,培养幼儿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培养幼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幼儿在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下,围绕探索主题,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处理口,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加工处理信息,学习了恰当利用信息的能力。

4、倡导实用性

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过程”将越来越繁琐,更需要幼儿充分发挥其探索意识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开展“以境促学”——媒体促学,故事促学,角色促学,以此来引导幼儿积极的开展探索行为,让科学教育不再枯燥、无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及解决学习难题的能力。

5、营造趣味性

兴趣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内驱力。为此,作为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科学教育探索行为研究,其通过设计形式多样教学模式,力求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下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在兴趣驱使下的问题探索与创新的过程。

6、适时反思探索性学习活动

当前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探索,但无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的现象。在家长、幼儿园和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催促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匆忙成长的儿童也就成为压力下的儿童。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对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认识不够到位,同时双主关系摆得不到位,没有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幼儿对探索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对探索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知识,同时,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选择***市******幼儿园作为研究场所,该幼儿园是事业单位所属的中型幼儿园,在教学设施和软环境方面都处于中上等水平,以科研兴园为管理理念,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级职称,幼儿园本身很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能很好地领会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内涵与特点,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

(二)研究方法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搜集、查阅文献资料,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确保研究取得实效。

1.调查分析法。对***市几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其中访谈内容如下:对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认识;探索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体验的探索性学习活动的价值在何处;探索性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反应;现存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弊端;用什么方法可以改进教师在探索性学习活动中如何指导幼儿?等等。重点探讨幼儿园探索性学习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了解他们对探索性学习活动的教师角色及指导策略的理解。

2.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注重搜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就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现状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理念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和研究。

3.案例分析法。以****幼儿园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教学活动为研究案例,在此基础上总结探索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全部案例都来自教师的科学教学教案,其中有值得倡导的内容,也有通过反面教材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内容,使论文更具实用性。幼儿园教师的第一手教学资料为本研究提供鲜活的佐证,教师的各项原始资料包括教师的教案、活动档案、活动结果分析等都是本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验教学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认真分析提炼,总结得出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与创设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规律,试图找出一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步骤

(一)探索阶段(主要工作)

1、课题准备。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一起讨论课题研究背景,提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研究中情境创设困惑,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低落等问题,确定可以研究方向。

2、研究前的准备。所以课题组成员总结以前的失败经历,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法,确定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这个突破口,研究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发探索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制定设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立项并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实验教师写出学期计划,制定阶段性目标。然后课题组根据讨论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细化”、“实化”的修改。

(二)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确定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研究中的内容点,实施“以境引情、以境促学、以境启思”的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探索行为。

2、每一个课题实验老师每学期要上四到六节实验汇报课,课前要提交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后要汇报教学总结。

3、组织课题组教师写研究论文和优秀学生习作发表。

4、阶段小结,安排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三)结题阶段(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组实验老师的课题观摩课,课后组织老师讨论,对课题研究如何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

2、总结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各研究老师的研究材料。总编成课题研究成果集。

3、申请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验收,做好结题工作。

七、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本课题的成员均从事幼儿实践教学研究多年,对于幼儿科学教育探索行为研究理论与实践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修养、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在市区各类论文、案例评比中都多次获奖。学校已从20**年全面实施新课改工程,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可以从研究时间、研究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的顺利有效开展。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不断投入与优化,为本课题的实施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小班画教案范文6

当前对外汉语火热的发展态势,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从业人员素质、教学媒介载体、教学方式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依托于互联网数字化传播的新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电脑、手机、移动电视等多种终端成为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交互体验的理想渠道;终端衍生出来的聊天软件、微博平台、论坛空间等新介质成为教学情景设置、资料汇集的最佳工具。同时,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源,都在新媒体时代得以整合。其综合运用、因势利导将有利于拓展对外汉语教育的传播途径,革新对外汉语教育的推广理念。对外汉语教学通常也被称为第二语言教学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其教学对象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其听、说、读、写的全面运用能力。目前我国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教学观念传统保守、教学工具落后陈旧、教学形式单调无趣等弊病,无法达到信息时代课程革新的要求。早在1999年,时任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就提出“要重视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把对外汉语教学纳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教学的轨道”。目前对外汉语教师与外国学生在生活中都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但将这些新媒体与汉语学习结合起来的却并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高校和国外孔子学院汉语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网络相关学习资源非常稀缺,互动交流学习不多。这表明新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加以重视,制定措施并付诸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教师教授汉语的成效与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促使对外汉语课程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转化,从而全面提升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成效。

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的三大优势

1.新媒体延伸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教师缺乏、学生分散、汉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4 000多万外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在学习中文,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只有4万多人,师生比例接近1∶1000。[2]国家汉办曾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华文学习人数将达到1亿。从目前最新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数字已经超越预期。对外汉语教学常常是小班授课,如果按照师生比例1∶20来估算,全世界需要的汉语教师将超过500万名。但现实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小范围授课机制的需求,很难帮助学生实现汉语的熟练学习。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难题,其实可以通过引入新媒体予以解决。相对于传统媒体,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移动信息设备、数字化终端以及信息载体平台等新媒体,具有全天候的优势,传播自由开放,不受时间与地点的局限。汉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得需要的最新资料与交际素材。同时,新媒体在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的推广,使得即时互动教学成为现实。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在空间、地域方面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跨区域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在教师教案准备、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方面都有着极强的优势。学习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者联网设备,在学习平台和信息交流工具上向教师咨询、问疑、分析案例等,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种借助新媒体的学习,是一种集音响图画、即时交流、信息分享于一体的交互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激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思维。与此同时,新媒体应用背景下的对外汉语课堂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跨区域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在教师教案准备、师生互动交流方面均具有极强的优势。学生能按自己所需甄选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情景,教师则由教学主导者变成辅导者,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将呆板的书面文字教学转化为多样丰富的媒体运用和资源辅助性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寻求汉语学习资源和机会的潜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积累丰富的新媒体应用教学经验,革新学习内容、创新方法,开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对外汉语新教材。

2.新媒体强化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情景性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或者模拟真实交流情景。使用传统媒体的对外汉语教学很难达成这一诉求,因此教学效果欠佳。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极大促进了语言学习的交际互动性。例如,在新媒体终端上运用最多的网络聊天软件,正逐渐取代传统通讯设备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远程交际媒介。Msn、Gmail、Skype、QQ等,早己成为前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交际工具。新媒体终端上应用的这些软件,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支持多国语言,既可以一对一的互动文字交流,也可以多人同时群体交流,极强地模拟了真实交际情景。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文字交流,还能进行语音、视频交流,从而实现跨区域的即时互动,完成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除此之外,数字报刊、数字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和其他手持终端等新媒体,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可构建极强的真实交际情景,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表达技能,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先文后语、过分强调声调等误区,为学习者带来最贴近中国社会文化的学习材料,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其优越性有四:1)能提升信息获取量。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交际的过程中,文字交流多于语言交流,有效地提升了交际信息获取的精准性与复杂性,达到较好的交流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2)能有效改善言语交际训练。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适当监督,将言语交际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实现言语训练的放权,变言语教学为口语训练。3)能合理引导交际心理。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进行交流,允许延迟表达,能有效地降低面对面交流不畅带来的心理焦灼感,为言语训练提供更为宽松的交际环境。同时,网络交流的匿名性质最大程度降低了交际陌生化带来的疏远感,从而帮助汉语学习者提高使用汉语表达的信心。4)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交流,能保存文档,为随后的言语矫正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和参照物,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合理开展。对于来自各国的汉语学习者而言,要形成汉语表达关联,反复模仿和训练必不可少。通过运用新媒体终端上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聊天软件等,则比较容易实现这一要求。相对于传统体现主流价值观的教学训练平台,新媒体互联网平台的文化属性更强。文化与语言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言语信息中常常包含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密码,人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只能在文化语境中才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美国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社会组织”。[3]言语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文化介入的过程,通过言语交流的过程进而达到文化的认知。互联网交流中的语言素材鲜活,贴近真实交际情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当前社会生活的面貌,为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最准确的言语表达模式。这样的言语交际训练,能使互联网环境中的言语表达依托文化背景,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总体说来,中国式的文化习惯、言说背景与西方国家区别还是比较大。新媒体终端上的聊天软件和传播平台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文化氛围,帮助汉语学习者快速进入文化情景,从而学会汉语的准确表达。#p#分页标题#e#

3.新媒体保证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时代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以信息量大、快捷、实时性为主要特征,能有效保证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脑、手机等信息接收终端,是新媒体时代广大受众接受信息的主要介质。2009年,国务院总理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首次将手机纳入了文化产业的领域,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突破10亿,这些都充分地证明了新媒体在当前信息时代中传播文化的重要性。就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新媒体的运用实效而言,新媒体打破了传统书面知识的线性结构,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图、文、声、像并茂、即时传递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能促使学生发挥全身的感官体验,保持精力集中,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与传统的简单言语、文字的课堂教学相比,新媒体的介入为教与学的双方提供了更加鲜活的交际素材和话题,更贴近真实的交际环境,能有效提升汉语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新媒体保证对外汉语教学与时俱进最明显的实证,就是汉语学习者对网络新词汇的学习。由于是语言教学,如何保证教学内容中语言素材的鲜活性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但遗憾的是,汉语教学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反应相对冷淡以致严重滞后,这在教育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科书的编写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都有所体现。”[4]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盛,中国网民已经接近5亿。应运而生的网络新词汇与中国当前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了解中国舆情、民情、社情、国情的窗口,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这些网络新词具备新潮时尚、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特征,其数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影响力之强令人侧目。对外汉语教师帮助汉语学习者利用新媒体学习网络新词,不仅能让学生获取鲜活的实用性语言,提高交流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中国文化动态,强化语言附带的文化属性认知,从而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焕发新活力。汉语学习者也能通过学习网络词汇,保证学到的汉语的新鲜度,解决课堂所学与生活实用之间脱节的问题。

小班画教案范文7

一、百色市农村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问题

(一)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历史普遍较短

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市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历史方面,有50%的幼儿园开展不足一年。由此可见,一半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历史较短,其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的设施、环境以及教学等尚未完善。

(二)教师国学素养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53%的幼儿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为一般,可见,百色市农村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普遍较低。如果幼儿教师没有足够的国学知识储备,那么教师在向幼儿传授国学知识时,就有可能向学生传授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国学知识,这既会误导幼儿对国学的认知,也达不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作用。

(三)教学形式死板

调查结果显示,诵读法是目前百色市农村幼儿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幼儿记住书上的内容,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是没有目的的识记。这不仅不能让幼儿理解其内容,还会让幼儿对国学失去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达不到国学教育的目的。

(四)教材选用不当

幼儿年龄小,对国学的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国学教育难以实施。国学经典中一些字句的意思对幼儿来说难以理解,而小班、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差,幼儿的年龄发展阶段制约其认知发展。国学属于幼儿不熟悉的事物,要想认识它的本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随着幼儿知识经验与语言能力的增长,特别是内部语言的发展,幼儿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思维相对减少,抽象概括思维就开始逐步增加。大班后期幼儿开始进行一些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是他们的思维的自觉性还是很差的,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百色市农村幼儿园普遍采用《三字经》《大学》《千字文》《百家姓》等国学启蒙教材,少部分会选用《中庸》《幼学琼林》,极少部分选择《文字求蒙》及亿童教材。不难发现,教材选用没有很好地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材以文字为主,色彩丰富的图画较少,这对于刚识字的幼儿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五)国学启蒙教育未得到充分重视

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些幼儿园已经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有44%的园领导不重视国学启蒙教育,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常作为延展活动,国学知识学习被看成幼儿的隐性需求,实施国学启蒙教育为一周一次,无法满足幼儿对国学启蒙教育的需求。

二、解决农村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问题策略

(一)多向办学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学习

首先,幼儿园可以向办园资历深且有办园特色的国学幼儿园学习,向对方寻求国学启蒙教学经验,组织本园的教师参观其上课、开展活动、园本课程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创建适合本园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其次,各国学幼儿园还可以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各国学幼儿园开展教师技能大赛,这既能丰富本园教师的教学知识,又能加强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最后,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与合作园、友好园进行交流探讨,加强合作。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绝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是进行良好国学教育的前提,只有自身拥有了较高的国学教育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把国学启蒙知识讲得通透、讲得生动,才有利于本园国学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作为幼儿国学教育的实施者,首先,我们应该多阅读幼儿园国学教育方面的书籍,阅读各种国学经典作品,学习传统艺术,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通过幼儿园的国学教育培训或者参加演讲、外出交流学习等来提高自身的国学专业水平。再次,多观摩优秀的教学视频,及时做好笔记,取长补短。最后,通过网络多与网上国学教育名家或者同行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彼此成长。

(三)转变国学启蒙教育教学方式

诵读法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使幼儿缺乏学习的动力。在短时间内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久了,幼儿会对国学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教师要对此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幼儿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变换多种形式朗读,可以领读、跟读、指读、接龙读、小组比赛读、拍手读、唱读、配乐读等,像做游戏一样,使传统的诵读变得活泼生动。国学启蒙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国学启蒙教育不仅局限于诵读法,还有表演、游戏、情境、故事、体验、熏染等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随机应变,不能一味地按照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若幼儿对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则要灵活地转变教学方法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融入游戏、音乐、表演等方法,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四)提高幼儿园国学教材的科学性

国学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应该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落脚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这种学习需求不仅指智力方面,还包括行为习惯、性格养成、兴趣培养等非智力方面。教师应结合学校及幼儿的特点,选择某一方面国学启蒙教育内容进行研究,开发相关园本教材及课程,并以之为突破口,与其他领域融会贯通。

(五)幼儿园领导要重视国学启蒙教育

首先,幼儿园应多关注一些普惠性政策文件,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当地政府部门应颁布一些普惠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资助政策,为这些幼儿园解决燃眉之急,为这些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幼儿园提供有利的教学培训、教学辅导,加大各幼儿园的合作交流。其次,幼儿园可向社会公益平台寻求帮助。最后,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

(六)强化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发展

将家长与幼儿园紧密联系在一起,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合作。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其孩子的关心,进而了解到家长对本园所开展的国学启蒙教育的了解程度与支持度。其次,通过家访结果整合社会资源,在园举办有关国学教育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的国学内容,并能及时配合幼儿园完成一些国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通过亲子活动拉近幼儿园、幼儿及家长的距离,使家长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园达成共识,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之后幼儿园可利用传统节日或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开展亲子活动。再次,教师应利用家长宣传栏、家长交流群等与家长密切联系,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做到幼儿园与家长教育理念相一致。

三、结语

小班画教案范文8

一、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故及民生中的热点问题实施“三生教育”

如在进行“甲烷”内容的教学时,以本镇一农户因进入久未开启且装有半窖已腐烂的红薯的地窖拣一只母鸡而导致父亲、母亲、儿子、儿媳四人相继死亡的惨剧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又如:在进行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教学时,就新装修的住房中甲醛超标及如何减少甲醛的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在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教学中就三鹿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以及苏丹红的相关问题进行教学探究。通过这些事例,使课本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在生动的生活事例中得以形象化、直观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进而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锻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树立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增强生活自理、自救能力。

二、利用社会重大事件渗透“三生教育”

当今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如煤矿矿井的瓦斯爆炸、一些大型商场及超市发生火灾、化工厂及加油站发生爆炸事故等导致多人伤亡,其实质都和所学化学知识有关。因此在进行“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燃烧与爆炸”的教学时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并教会学生在处于空气中含有较多量可燃性气体、液体、粉尘的环境中如何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置身火灾现场时怎样灭火、如何逃生。在燃料及其使用过程中,就“西气东输”中应注意事项等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三生教育,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助化学探究活动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媲比的作用。然而在实验教学中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如“氢气的燃烧及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虽很明显,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爆;硫粉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都会产生SO2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燃烧的条件探究中白磷和红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应如何减少和消除;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操作,并意识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一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有毒的尾气如CO增加处理装置,防止污染环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我保护能力。

四、借助社会热点问题实施“三生教育”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也带来了许多诸如环境等的社会问题。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渗透安全和生命教育。

如利用学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禁毒和法制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有关及预防知识的介绍:常见的种类(鸦片俗称大烟、海洛因俗称白粉、大麻、杜冷丁、可卡因)、常见新型的种类(冰毒;摇头丸、、咖啡因、三唑仑)、吸毒对身心的危害(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危害人体的机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目前,日趋严重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的家庭,还常常会扰乱社会治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还会摧毁人的意志。希望同学们要积极宣传的危害,自觉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作斗争,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拒绝!最后让学生知道如何防止吸毒(接受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乐,寻求刺激;不听信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等兴奋剂;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决不再吸第二次)。

在进行“燃料及其应用”、“有机合成材料”等内容的教学时,结合“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组织指导学生借助网络、校图书室查找有关资料并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再在课堂上交流:面对低碳生活、科学发展,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在我们生活中如何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白色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及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进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内容的教学时组织指导学生到市场对一些小食品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其成分、含量、生产日期及新鲜程度等。让学生知道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如何正确饮食及合理搭配食物、不能食用霉变食物、尽量少食用油炸食品、不要挑食和偏食。知道人体中各元素的生理作用、如何合理摄入几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何科学地食用碘盐等。在进行“酒精”等内容的教学时,让学生了解酒精及甲醇的的用途、对人体的影响。结合因饮酒而导致的车祸、暴力事件及1998年1月23日山西省朔州市发生特大假酒中毒致死数十人案、2004年12月5日云南元江假酒中毒致5人死亡案、2004年5月11日广州易祖启等4人因制售假酒造成14人甲醇中毒身亡10人重伤15人轻伤16人轻微伤案的事例等教育学生:青少年不要饮酒、成年人驾车不饮酒(饮酒不驾车)、严禁用工业酒精制售假酒。

实践证明:尽量利用学科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联系生活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以此强化“三生教育”对学生体会三生教育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朱应辉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中学

(二)

一、“三生教育”的基本涵义和根本任务

“三生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最终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教育事业。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没有生命,何来的生存和生活?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人类生命的诞生、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是人类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自然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充分认识到生命的艰辛和来之不易,从而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存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及提高生存能力,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各种生存危机以摆脱生存困境,能够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生存挫折,培养生存能力,形成能够积极、合法地立足于社会的能力。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认知生活常识、社会常识以及具体实践生活的过程。时下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主客观的原因,生活能力相对较弱,通过生活教育,让学生懂得生活由若干方面组成,它既包括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生活、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只有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才能提高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及生活习惯,理解生活的真谛,理性对待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当然也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没有生命,何来的生存和生活。正如古罗马的寓言所说的那样:“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生命!”。“三生教育”中,生存教育是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是我们改造自然和改造自我的必然选择。生活教育是“三生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标,它指明了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道路,履行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生命、生存、生活贯穿于人的一生,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二、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探索“三生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

不管是生命、生存,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人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因此,“三生教育”始终强调实践性原则,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生命、生存、生活的展示与发展必须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同样,生命价值、生存与生活的能力的提升也必须通过人的体验、感悟和实践来实现。“三生教育”若失去实践的结合就体现不出生命力,因此“三生教育”应立足于实践,将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厦门大学在学生中开展的爬树训练,本质上就是生存教育。然而,从当下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高举科学主义大旗与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理念常常缺乏一种与实践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情况下,大力推行“三生教育”无疑是一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真正关注人本身发展的教育。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一个有机体,人的发展也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全面发展。无论生命、生存,还是生活,都需要人参与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在三生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从2010年开始,利用学科资源,尝试把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三生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的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刚踏入校门的新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以此作为新生入学的学前教育内容,同时也作为“三生教育”的实践教育及实践活动,为刚踏进“象牙塔”的大学生开展了“三生教育”的第一课-生命教育。这种类型的活动,学生反响较大,尤其是许多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离开家,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许多陌生的同学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学习,这样的教育是必须和必要的。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85.7%的人觉得“三生教育”的开展应该理论与实践结合,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和精神抽象。87.6%的同学认为把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三生教育”实践基地,是一种新的“三生教育”的实践教育模式,它能真正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生命来之不易,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尚待生命必然成为“三生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因为没有生命,什么都是浮云。

三、以学科为平台,加强“三生教育”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是“三生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但如果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善于创新,那么实践教育的效果将会显得苍白而无力。“三生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学科知识,因此“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也应多样化,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开展“三生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例如,可以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开展“三生教育”的实践教学和活动;可以从生存教育的角度或生活教育的角度来开展“三生教育”的实践教学和活动。我们通过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三生教育”的实践教育基地,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开展“三生教育”的实践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达到“感悟于心、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状态,以此促进学生能够做到“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三生教育”作为一种离不开实践的教育形式,其教学活动应该始终立足于人的身心发展和生命发生、发展、终结的自然规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立足于实践,任何教育理念都来自于实践,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发展。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三生教育”的实践基地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通过实践教育,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命是生活和生存的前提,没有生命,哪来的生存和生活?难怪乎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有的同学在留言中感叹说:"生命之伟大,是因为它来之不易,却又容易逝去,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视和不尊重,比起生命,没有任何可以压倒我们"!我们把“三生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从而增强他们践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自觉,把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融入到了三生教育中。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的那样:“大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教会学生做事!”近几年高校内轻视生命的事件屡屡发生,因此高校“三生教育”中最应首先加强的就是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责任教育。

四、结语

生命来自之不易,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命和善待生命。每个大学生都应知道遵循其生命的规律和原则,引导大学生尊重和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并担负起生命的责任。此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有过帮助的所有人,尤其是我们的父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报于社会,这就要求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命和生活态度,增加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是和谐的校园,才能避免轻视生命的现象再发生,三生教育的目标才能在校园里真正体现。

作者:杜赵康 施伟娟 杨开明 单位:大理学院

(三)

一、利用好家长开放日使“三生教育”达到家园目标一致

为了确保“三生教育”能得以更好地实施,在家长开放日之前,幼儿园应将“三生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向家长交代清楚,让家长能充分了解如何合理地观察、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应在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鼓励,而不是将其他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这样只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家长只有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二、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进行主题活动

在各个不同的家庭,孩子们的家长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他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在“三生教育”中,教师应邀请家长加入教学过程之中。如在幼儿园所开展的一些生存技能教学活动中,可以聘请从事消防队员的家长对孩子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聘请从事警察职业的家长对孩子开展自我保护教育。通过这些“老师”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能很好地扩展孩子们的视野,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五利用好家长和学校,不断提高育儿水平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将家长、学校作为“三生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教师要组织专家进行讲座,让家长能更好地认识“三生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教师应结合家长的实际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三生教育”的各种问题。另外,家长也应和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不断了解“三生教育”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进行“三生教育”相关的竞赛活动、亲子交流等活动,来推动家长对“三生教育”知识的巩固,不断增强家长的“三生教育”水平。六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交流会在家长——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不难发展,有很多家长都拥有很好的教育经验,对于其他家长来说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因此,在进行“三生教育”的活动过程之中,幼儿园应努力为家长构建一个相互交流教育经验的平台。并且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让那些经验教训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宝贵财富。另外,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让家长能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强育儿水平。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使用到的“三生教育”的办法也可以反馈到幼儿园与教师共同探讨,从而形成“三生教育”的合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不断努力,更好地教育孩子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生活,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作者:杨艳云 单位:云南省马关县幼儿园

(四)

一、运用课文资源,教育学生掌握生存知识,重视生存环境

生存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具体,生存教育中提到的“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等同于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价值观、环境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反映环境教育的课文有许多,如反映人类对战胜自然充满信心与向往的《青山不老》,反映人类借助自然环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映人类对自然热爱之情的《草原》,反映人类对自然贡献的《燕子专列》,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认识的《只有一个地球》,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赞赏的《花钟》《秋天的雨》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感受自然,逐步形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运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

直面挫折是生存教育内容中的一个生存技能。常言道:“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因而,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直面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教师可生动地讲述名人爱迪生、开普勒及诺贝尔的成功事迹,教导学生学习他们不因遇到困难、挫折就丧失信心、精神,而是在逆境中凭着顽强、坚毅的品格认真钻研,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三、运用课文资源,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生活目标

语文教材本来就是以生活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大多数课文都是反映生活教育的文章。所以,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应把生活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如在讲授《穷人》时,可让学生了解外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总的来说,语文教材中有关生活教育的主题很多,在语文课堂渗透生活教育,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把语文技能和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在语文课中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享受幸福的生活。总之,只有在“三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下,更新观念,创新教法,才能引领学生善待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肖瑾瑜 单位:江西吉安峡江县水边中心小学

(五)

一、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1.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三生教育内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著作的语句,然后导入打字系统,让学生在练习打字的过程中输入这些优秀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反映的一些关于成长、生命的思考。在网络“搜索引擎”的实践练习中,可以出具一些搜索的主题,如“活着”图片搜索,教育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而且属于所有关心你的人,珍爱生命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在“自然灾害”的搜索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要防患于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在讲述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它的概念和实质,还要让他们认识到编制计算机病毒程序和入侵他人网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要让学生建立起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专题网站制作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保护动物网站的制作中提升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爱动物和自然的思想。制作网站的主题可设为“珍爱生命,拒绝”,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的意识,才能切实保护自己,不被危害。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三生教育。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素质在各个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途径和保证。在电子小报兴趣小组中,可以以“校园文明”“心理健康”等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比赛,学生设计完后,利用投影、橱窗公开展示作品,使全校师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绿色、文明、健康、卫生的重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在AdobePhotoshop兴趣小组中,可以结合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制作贺卡,通过电子邮件给教师、父母送去节日的祝福。在活动中,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体验了感恩,知道了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3.教师在“言传身教”中渗透三生教育。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即学生具有模仿、接近、趋向教师的自然倾向。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用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信息技术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活感悟告诉学生,网络是虚幻的,不要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服务我们,不要让网络控制我们。

二、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三生”教育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造就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促成了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要的潜在人才。

作者:周静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六)

一、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等单一压力时,知道如何缓解,但一旦面临一系列连锁压力时,则不知如何缓解,只能按部就班地消极应付。“三生教育”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生命教育可帮助学生深层次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实施生存教育可帮助学生丰富生存知识,强化生存意志,提高其生存适应能力;实施生活教育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生观。大学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主力军,因此,要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生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路径选择

“三生教育”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以提升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能力。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构建“三生教育”体系。“三生教育”要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开展,以使学生安全、健康、幸福地发展为目标,确立育人的核心价值理念,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使教育实践活动在各方面都渗透对生命的尊重,真正做到关心学生成长,关爱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生活,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结合。高校教师是育人的核心力量,要保证“三生教育”科学系统地实施,就必须以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为后盾。专业课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尊重生命,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在课下以乐观的心态积极生活,在实践中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感召力。我校就曾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赵传宇回母校做报告。通过演讲、座谈会等形式,能让师生从道德模范身上汲取力量,感受其正能量。制定系统的学生培养计划,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第一,选用专门教材,可选用《生命•生存•生活》教材,把“三生教育”的相关知识融合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生存技能和生活方式,如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自救以及救人,有哪些紧急的护理措施等,以引导大学生掌握生存技能,进而使其关注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

学校可以通过科研立项,加强大学生“三生教育”的相关研究,组织师生用实际生活中碰到和处理的典型事件编写“三生教育”案例,进而选编成教材,以逐步完善“三生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营造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围,在多课程教学中渗透“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三生教育”理念。可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式,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讲授有关青春期的心理适应技巧,情绪控制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等。可通过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挫折教育等,让“三生教育”在广大高校学生中实体化、具体化。如组织学生观看和讨论长江大学“10.24”英雄集体等典型的大学生优秀道德模范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学习“人链”精神的内涵实质,鼓励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争做民族精英和祖国栋梁,珍爱生命,稳步前行,在坚守与执着中追求崇高的道德情操。第三,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以主题班会为“三生教育”的平台,是实施“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一定的求生技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活动,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消防栓、救生衣等,并针对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举行各种逃生演习;还可组织“梦想,正能量”、“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与人合作,促进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在加强“三生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进他们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如举办名家讲坛,邀请知名学者、杰出校友与学生现场交流;开展“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的谈心活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利用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金秋艺术季等。通过参与和亲自组织这些活动,学生能充分体味到高雅艺术以及团队协作等带来的快乐,树立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学校在加强“三生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其生命意识。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组织“社团文化节”、“社团风采展”等活动,宣传环保、禁毒等相关知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助一”长期结对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活动;还可结合所学专业,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并开展相关的职业素质培训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学会生存,开心生活。

三、结语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密不可分。高校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实现现代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通过“三生教育”,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

作者:任倩 单位: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学生事务部

(七)

一、“自我规约”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一般经过示范活动后,幼儿对班级规约已熟悉,但大部份幼儿要在教师提醒下才能遵守,为了让“三生教育”活动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幼儿能自觉实践自我规约,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分组讨论制定出规约再实施。由于制定规约方法的改变,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幼儿用自我规约的模式,发展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规约得到巩固和加强,提高了“三生教育”的常效性。

3.提高幼儿守规约的自觉性“自我规约”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能力发挥的空间更大了,自觉性也受到了激发,幼儿有了要做得更好的意识,幼儿守规约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比以往教师的说教更有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教师应该找出促进个人发展的“关键点”,如果找到了这个“关键点”,并以此引导他们进门槛,那么转变就会容易得多了。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幼儿的心灵。”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再经过教师的“放大”,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如有个小朋友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弱,平时守规则的时候少,但他非常好强,自从开展自我规约以来,他居然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对于他的进步教师及时作了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像他学习,他的小脸露出了自豪的微笑,守规约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二、如何实现“自我规约”

1.熟悉“自我规约”的模式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玩的形式之一,游戏能激起幼儿自我规约的兴趣,并能让他们尽快了解规约。开展游戏活动时,一般都是教师先说游戏规则,再让幼儿开始游戏。为了让幼儿熟悉并了解自我规约,我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规约。如选择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滑滑梯”,让幼儿在滑滑梯时自我规约。我是这样开展活动的:首先,设计一张表格,表格的最上面写“滑滑梯的自我规约”,再把表分成“三栏”即幼儿姓名、语言记录、图谱记录。教师负责组织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滑滑梯的要求,并自主提出相应的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根据幼儿所说规约,把幼儿姓名及所说的规约记录在图表上,并用简笔画画出相应的图谱,形象、逼真的图谱既能帮助幼儿记忆,又能激发幼儿对自我规约的兴趣。幼儿看图谱就能熟悉滑滑梯的自我规约,加深了幼儿的印象,提高了规约效果。以后再组织幼儿玩滑滑梯时,幼儿就能自我规约,不违反规约。这样,幼儿对自我规约的模式也越来越熟悉,为幼儿的自我规约活动打下了基础。

2.值日生“自我规约”模式

实行值日生自我规约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指派值日生参加管理活动,在活动中对于违规的幼儿,值日生可让他重新排队,在此过程中,值日生的职责在幼儿中有着明显的管理作用。多数幼儿能在值日生的提醒下实行自我规约,幼儿也比较配合值日生。孩子们对当值日生非常积极,议论纷纷“:哪天该我当值日生了,我就可以管小朋友了”。从孩子们的话语中可看出,孩子对当值日生有强烈的欲望,希望自己也来管其他小朋友。有一个小朋友,是出名的调皮大王,常规非常差,教师的话他不听,上课时总是自言自语,下课时又爱打小朋友,教师用了许多方法都不见效,虽然发现他有一点进步,便及时表扬他,可他也只能乖两分钟。自从开展值日生“自我规约”以来,发现他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非常喜欢管小朋友,而小朋友们也听他的话,他从中找到了自信,在其他小朋友当值日生时,他也尽量配合,值日生自我规约让他有了转变。在值日生的活动中自我规约提高了幼儿互相管理的能力,幼儿间的互相管理比教师管理效果要好,幼儿守规则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激发“自我规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幼儿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参与。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铺垫,幼儿对自我规约已有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大胆放手,引导幼儿对各种行为提出要求,让幼儿自我规约,使之形成良好常规。如值日生的自我规约中,我把孩子的照片贴在一本台历上,幼儿每天轮流当值日生时由教师点名提醒,在熟知规约后幼儿每天放学时都会到台前来看看自己明天是不是值日生,如果是值日生,第二天幼儿便会提早来到幼儿园,站在教室门口和教师一起主动迎接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并向他们问好。同时,幼儿还会互相提醒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约。值日生的自我规约活动,不但增强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使幼儿养成了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4.培养“自我规约”的能力

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园,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幼儿园,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新学期开学时,组织家长学习,让家长了解本学期“三生教育”的目标和自我规约的含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让家长对自我规约有所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节约用水、交通安全、我的小树朋友、有礼貌的好宝宝等,了解幼儿在家如何自我规约。

5.巩固“自我规约”的成效

“三生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把正确的生活态度教给孩子,这比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更能够让他们一生受用。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孩子,才能一辈子幸福快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和富有,但是即使孩子不如期望中的那么成功,只要孩子正直善良,一生平安,幸福健康,家长也就心满意足了。可见,“三生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样重要,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平等的共育关系,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三生教育”中自我规约的内容及方法,让家长配合教师做好自我规约的工作,同时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专栏、问卷调查、家长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将“自我规约”延伸到家庭中,使“自我规约”的成效得以巩固。

作者:俸丽霞 单位:临沧市临翔区中心幼儿园

(八)

一、研究意义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集中教育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教育、家园合作等途径,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三生教育”师资队伍。

4.要把“三生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与教学研究过程统一起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采用三段两反思的形式,开展磨课活动,打磨优质课,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竞赛,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推进课题研究。“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是幼儿教育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基本要求,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保护幼儿生命,提高幼儿生活质量,让幼儿获得健康的体魄,不仅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幼儿将来更好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研究步骤

1.第一步重点研究在“三生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策略。(1)对小班幼儿进行实验前期测查,调查摸底,把握现状。以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材为操作平台,拓展教材内容。先制定“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总目标”,再制定“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培养目标,并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进行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精心打磨,收集整理成《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园本教案》。(2)对小班幼儿进行实验检测,并分析统计数据,研究总结在“三生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策略,并写出小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

2.第二步重点研究在“三生教育”中培养中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策略。(1)对中班幼儿进行实验前期测查:调查摸底,把握现状。对中班的60名幼儿通过观察和家长问卷进行《幼儿自我保护》的前测。了解中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进行研究前摸底统计,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2)结合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材及中班幼儿年龄特点,重点研究“中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目标建构和选择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并进行活动设计,组织实施,整理分析研究案例,调整修改方案,精心打磨出《中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园本教案》。(3)对中班幼儿进行实验后测,并分析统计数据,研究总结在“三生教育”中培养中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策略,并总结出中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进行中期交流。

3.第三步重点研究在“三生教育”中培养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策略。(1)对大班幼儿进行实验前期测查。(2)结合幼儿园“三生教育”教材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重点研究大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目标建构及选择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并进行活动设计,组织实施,整理分析研究案例,调整修改方案,精心打磨整理出《大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园本教案》。(3)对大班幼儿进行实验后测,并分析统计数据,研究总结在“三生教育”中培养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策略,并总结出大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积极撰写专题论文。

三、具体措施

1.通过开展“三生教育”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武警反恐中队、防震演练、防爆演练、我会过马路、安全乘车)、家园社区活动(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交警进校园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红十字会进幼儿园的自救安全知识培训、制作安全宣传海报的系列亲子活动)等等,丰富了幼儿和家长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初步懂得热爱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我园按照素质强、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切实加强实施“三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把实施“三生教育”的师资培训纳入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三生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准确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意义、价值、目标、任务;了解幼儿园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目标、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对“三生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实施“三生教育”的能力。与此同时在“三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目前我园已经培养出多位“三生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承担重任的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三生教育”教师团队。

3.研发出一套具有我园特点的“三生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园本系列教材。我园在“三生教育”实施中,坚持开放性原则,不断拓展“三生教育”隐性内容和显性内容,在“三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园根据幼儿的实际和兴趣,贴近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结合身边的教学资源,结合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生成新的“三生教育”活动。目前,我园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为目的的“三生教育”园本教材系列丛书已初步成形,小班选择了《保护好我的身体很重要》等主题活动;中班选择了《奇妙的身体》《交通规则保护我》《我健康我快乐》《勇敢宝贝》等主题活动;大班选择了《我长大了》《呵护自己呵护健康》《交通安全》《生活中的电》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地开展我们期望能够帮助幼儿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幼儿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4.全面整合资源,形成“三生教育”整体合力。我园在全面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充分整合和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首先,充分利用好幼儿园的资源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认真开展好“三生教育”。其次,把三生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家庭,通过举行家长培训、家园专栏、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实现家园共育。另外,我园还把“三生教育”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当中,积极整合身边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好“三生教育”,如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军营等等。通过全面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扎实推进“三生教育”。

5.把“三生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与教学研究过程统一起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采用三段两反思的形式,开展磨课活动,打磨优质课,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竞赛,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推进课题研究。

作者:刘如玉 单位:临沧市临翔区幼儿园

(九)

一、济村中心学校留守学生现状调查

1.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存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缺乏。一方面,由于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文化、知识、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素养导致其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如身心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大多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甚至厌学、逃学,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也不利于他们学习掌握生存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家教的缺失,放学后处于失管状态,没有机会参与有意义的生活和劳动体验,因此不利于他们掌握生存技能。

2.生活观扭曲,生活技能差,幸福感低下。一方面,留守学生的父母因在外务工,所以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管理往往采取的是“物质+放任”的方式,这样导致孩子极易形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生活观,助长了他们好吃懒做、不求上进、迷恋网络游戏等陋习的形成。甚至产生了“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另一方面,由于远离父母,放学后放任自流,因而几乎没有机会参与由父母主导下的生活体验,难以习得生活技能,也难以提高其幸福感。

二、开展“三生教育”是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

三生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人生教育行为,尽可能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从而培养出具有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全面发展的人。

1.生命教育的内涵:通过教育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和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特征。

2.生存教育的内涵:一方面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保持基本生命延续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出人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不断迈向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3.生活教育的内涵: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并在实践生活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幸福美好。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

(二)实施农村留守学生“三生教育”的紧迫性:

2012年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城区垃圾箱内发现5名儿童尸体,这5名孩子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他们均是来自同一个家庭的留守儿童。据警方分析,由于天气寒冷,于是他们躲进垃圾箱内烤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这是多么惨痛的事故,要是他们掌握了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常识,这样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越来越优越,然而,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管理,以及隔代培养人的溺爱,导致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娇生惯养。承受批评、压力和挫折的心理能力低下,遇事缺乏沟通能力及正确解决的判断处理能力,往往在情绪冲动下,做出不理智的言行,甚至因承受不住压力而自杀。他们缺乏基本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活常识,加强对他们的“三生教育”刻不容缓。

(三)实施农村留守学生“三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实施农村留守学生“三生教育”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风格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1.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作为留守学生“三生教育”的主渠道作用。⑴强化课堂教学。一方面组织力量编写“三生教育”校本教材,并列入课表,每周上一节课。另一方面,加强对全校老师的“三生教育”知识培训,使教师能在各科课程中充分挖掘有关“三生教育”的显性和隐性内容,并加以渗透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突出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只通过课堂教学开展“三生教育”是不够的。为了实现“三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激发生命活力、发展生存能力、增长生活智慧,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感受“三生教育”;二是开展了到革命纪念馆、客家文化馆等地的参观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三生教育”;三是开展了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五保户”家的服务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心;四是班主任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参加种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三生教育”。注重文化育人。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如同丰沛的夏雨滋养着人们的精神。学校实施留守学生“三生教育”一定要注重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层次,努力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⑷积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由于留守学生大多缺乏亲情的关爱,因此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首先,安排富有爱心的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经常找他们谈心,逢年过节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其次,进一步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辅导老师的培训工作,加强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第三,不断完善“三房五室”(洗衣房、开水房、洗澡房、心理咨询室、卫生室、活动室、亲情室、阅览室)的建设,使学校成为他们温馨的家园。

2.努力创设科学的家教环境,进一步提高家庭作为留守学生“三生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实施留守学生“三生教育”的基础。但是,就如何提高家庭的家教意识和能力方面,学校要给予积极主动的帮助和引导,并加强对家长和代养人的培训。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信箱、家长热线、家校联系卡以及举办流动家长学校等方式,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尤其要注重加强对代养人的家庭教育水平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3.努力优化、净化社会环境,大力发挥社会教育作为开展留守学生“三生教育”的依托作用。社会教育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其对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学校与乡政府计生、司法、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合成立了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其次,全面协调,大力协助乡政府及村委搞好乡村少年宫、农家书屋、娱乐园等设施建设,并引导留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第三,积极组织和发挥“六老”(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担任留守学生的义务辅导员、义务家长、义务联络员等。第四,联合乡政府相关部门及派出所经常深入营业性“三厅两室”开展督察工作,进一步优化和净化留守学生的校外成长环境。据统计,开展“三生教育”活动以来,留守学生的违纪率下降了约80%,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当然,我校针对留守学生的“三生教育”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还仅是开始,今后还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作者:巫升根 单位:福建省宁化县济村中心学校

(十)

一、辅导员在“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优势

1、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

高校选聘辅导员主要考虑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尤其欢迎那些有学生干部或社团活动经历的应聘者,因此,辅导员基本都具有相当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另外,当前很多高校开始试行“双师型”以及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过硬、能力较强、优势突出的辅导员队伍.鼓励辅导员通过学习和考试,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学习,获得诸如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资格或等级考试证书,突出了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方面的专业优势.无论是思想政治方面的诉求,还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甚至是专业学习上的困难,再或者生活方面的困惑,学生都可以从辅导员那里得到相对专业的帮助.

2、生理优势

高校选聘辅导员多面向刚刚毕业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对自己的同龄人敞开心扉,他们相信年轻的辅导员能够了解自己的所想所感.另外,刚毕业的辅导员们,能够从自己在大学学习的得失出发,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能从自己的就业故事中找到与学生之间的相似点,建议学生如何抉择;能从刚刚经历过的就业浮沉中,提炼出社会对当前毕业生的新的要求,告诫学生对生涯规划或就业准备进行及时调整.当然,辅导员的年龄并非越小越好,事实上,年龄较大的辅导员或许缺少开朗热情的外在表现,但内在的成熟和积淀更容易结出经验与智慧的果实,更能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困惑给出经验性的指导和解答.

3、实践优势

高校选聘辅导员时,尤其倾向于那些具有学生干部经历或社团活动经验的应聘者.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应聘者能够更快的进入辅导员角色,并在校园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服务,给予指导.“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更是需要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感恩教育”专题中,若辅导员能通过观看感恩公益广告、举办“感谢卡”书写邮寄活动、号召学生放假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实践活动,能将学生对父母亲朋、对生命存在的感恩具体化、表象化,从而引导学生思索、体会,逐步实现对社会和他人的反哺,并最终完善自我、升华人格.有经验的辅导员总是能找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来完成教育意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并为下一次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

1、课堂教学

(1)“三生教育”课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三生教育”课,其中相当一部分授课教师由辅导员担任.由辅导员担任“三生教育”课的任课老师,主要从辅导员的专业出身、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三生教育”课更为强调教授内容和目的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意义,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有的放矢”.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紧密接触,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面临的困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问题和困难进行强调和解释.如针对当前大学生冷漠、浪费、叛逆等情况,加强感恩教育,开展实践活动等.

(2)其他课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隔离于其他学科单独存在的,学科之间可能存在渗透、交叉、迁移等情况.所以,在其他课程的教授中实现“三生教育”的教育意图和目的是可以实现的.除“三生教育”课外,承担了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生命、生活、生存的知识和观念.如有的老师提出应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等.

2、日常教育管理

日常接触是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工作的点点滴滴都体现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奖助评优、生活服务、宿舍走访———辅导员对于生命的感悟、生存的体会、生活的经验都能通过工作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学生的交流得以体现.

3、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由学校统一组织,由教师指导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三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升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三生教育”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1)主题讨论

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针对生命、生活、生存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学习和讨论,各抒己见.同时,可以配合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习效果.如开展感恩主题讨论时,可以播放感恩类型的公益广告、短片或MTV等,带领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2)竞赛评比

通过组织比赛,一方面为有才能的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通过比赛促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能通过争先评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云南省教育厅曾经举办多次的“三生教育”书画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

(3)参观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生平展览、当地经济社会取得成果展示、人物事迹汇报等,通过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他人在面对生命、生活、生存问题时的抉择和心路历程,从而有所感悟.其他如组建社团、组织讲座讲坛、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实习实训等都是学生通过实践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不仅可以利用活动本身实现“三生教育”的意图,更可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跟踪服务和教育引导.

4、社会实践

除了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自由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公益等活动中实现教育目的.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前辅导员所做的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包括学生在参加过程中与辅导员的交流互动,甚至学生在实践结束后辅导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中.

三、辅导员在“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三生教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系统学、信息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更科学的完成教学任务.

2、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因此,辅导员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念,首先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才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三生教育”不是以“让人感动”为目的的“催泪教育课”,而是通过各种道具、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等相关材料的综合呈现来教育学生“感悟生命、体会生活、学会生存”.在这个意义上,丰富多彩的、经过优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又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4、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