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服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管理服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管理服务论文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成为了重要资产,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高校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应积极引用大数据这个崭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数据挖掘和提取,提高高校的科研数据储备、学术创新、综合水平能力,创新科研数据的管理服务,为促进高校的课题研究和科研效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大数据的特点

目前,大数据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是需要通过新的处理技术对其内容进行挖掘、管理和采用的数据集合。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资源和分析能力,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和技术。[1]根据大数据的特点,我们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规模大。大数据的数据储存规模十分庞大,是众多大规模科学实验、计算和结论等长时间搜集、分析和统计的数据信息集合,大小远超传统数据库集和数据化结构。

2.种类多。大数据的类型多样化,除了能够用传统的数字形式或统一结构表现的结构化数据以外,数据格式还包括文本、音频、图片、影像等非结构化,以及资源库、云图书馆、程序、邮件等半结构化数据。

3.速度快。大数据根据数据流频率不断更新而快速增长,要求处理数据的速度也要实时快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以便及时掌控数据流,有效利用数据提取所需知识而产生价值。

4.价值密度低。大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涵盖量非常少。如何从海量的数据挖掘中,有效提取数据中有效的价值信息是重点。另外,大数据的利用密度低,在超长的数据查询进度中,需求的数据长度可能只要很小一段。

5.线上应用高。大数据资源丰富,线上搜索、查询、分析、统计等方面高效便捷,与传统借助图书馆资料、中外文献等查看方式相比,更加及时准确。因此,可以看出,大数据是通过线上各类大型数据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数据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是创建数据管理和快速服务的重要基础。

二、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内涵

科研数据也称科学数据、科技数据和研究数据等,是研究过程中能以数字形式储存在计算机上,也能是非数据形式的任何数据,如实验数据、文本、图像、音频资料等。科研数据涵盖所有的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过程数据以及结果数据,通过对科研数据地充分获取、存档、分析和处理等辅助材料,是高校科研活动项目(如实验、调研、探测、建模等)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2]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是一种以科研数据为资源管理的信息服务形式,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管理(高校一般是以图书馆现有的资源进行管理),为研究者提供科研数据的查找、引用、整理、分析、存储等服务,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学术问题,是在科研活动中利用科研数据开展资源管理、数据再利用的研究服务。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是以用户(老师、学生、社会人员等)需求为重点。从高校科研数据的获取方式来看,一般是科研活动过程中的观测(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观测等)、运算(硬件和软件的计算等)、实验(化学和社会实验等)和记录(访问和使用记录等)数据。科研经费的来源(政府指定的科研、单位的科研、校内课题的科研、自主选题的科研等项目)决定了科研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权限(数据的公开性受研究内容和条件限制)。高校科研数据相对于国家和社会研究的科学数据来说属于小规模数据,而且由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自不同的院系,所研究的学科课题也各式各样,容易产生复杂且多样的众多数据。同时,高校的科研课题由于受教学时间和经费的影响而出现了虎头虎尾的情况,因而难以得到完整的科研数据。[3]因此,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有效进行,对高校科研活动的顺利发展和社会服务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大数据对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创新的作用

(一)大数据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在高校科研过程中,数据的搜集、分析和整理等是整个工作中最为繁琐的过程,研究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阻碍了科研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大数据能对大量全面的科研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对所需的科研数据可以进行智能化获取和分析服务,有效节省了科研工作的时间,工作效率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极大地满足了科研所需,推进了科研资源的再利用,使科研成果得到迅速转化。[4]

(二)大数据有利于提高科研课题的准确性。科研选题和材料申报是高校进行科研的主要内容。如何精准地选择好的内容是科研工作成功的必要条件。由于高校选题范围的局限性,其限制了科研人员的思维,不能有效地对社会的需求问题进行探究,造成申报内容不符合发生环境的情况。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数据为高校科研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通过对科研数据资源的有效分析,准确整理出关联内容,使科研工作更加准确和具有可信度,根据科研人员自己的实时性需求,借助相关的科研成果,从中总结和分析,查漏补缺,进而确保了科研选题和材料申报更加合理严谨,促进了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大数据有利于提高高校学术监督效果。大数据的到来不断提高了高校的科研数据存储量和科研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高校学生学术监督的效果。论文是论文提交发表的重要环节。利用大数据的大量化和准确性来进行相关学术的数据,避免了学术论文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学术监督效果。[5]

(四)有利于提升科学研究的创新度。当前,从科研体制现状分析得知,纵向科研课题都是由各级各类科研主管部门的选题,但是大多时候存在数据缺乏、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容易造成选题重复。首先是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研究简单且重复,特别是省级以下的科研主管部门的选题之间容易造成重复。其次是同一科研主管部门不同年度的选题之间重复。最后是某一科研主管部门的选题与其他部门往年研究选题重复等。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共享各主管部门研究生报数据的功能,各个部门研究之间分别建立、开展研究工作的数据库,很好地避开选题重复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研究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投入,有利于科研课题的不断创新,确保每一次科研工作的开展都是创新的。

(五)有利于研究资料的获取和成果转化。高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研究成果的判断过于注重结果,对成果研究过程中的付出并不重视。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完整的数据库,将科研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数据进行共享,有利于不同项目组之间相互借鉴和参考,更加节约时间,便捷信息采集,及时解决类似问题。另外,通过大数据还能有效、便捷地了解到政府部门、企事业部门和单位的公众需求,建立更加有效的衔接制度,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共享。

四、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现状

(一)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落后。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目前还停留在数据收集的层面,数据的来源和规范无法得到有力保证,管理服务功能主要以基本的教学计划、成绩、项目、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查询、录入等服务为主。系统管理只有简单的排序和统计功能,科研人员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科研的数据信息,数据的储存过于表面,严重影响了科研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科研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整合缺乏有效挖掘。

(二)高校科研数据缺乏深度挖掘和分析。高校科研工作需要将所有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需要利用科研数据来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找到有效的价值信息,来确定科研的方向和目标。高校科研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没有被挖掘,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局限于以前的工作经验,对数据无法有效再利用,造成无法为科研管理起到决策性的指导作用,科研数据也难以转化为可用的成果。

(三)高校科研数据共享功能欠缺。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协同程度低。高校各部门、各机构的统计分析各自为战,且各个部门运行不同的管理系统,无法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信息和资源无法相互连通,缺乏共享功能,造成数据不能及时更新,难以满足科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对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资源的需求,阻碍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创新途径

(一)提高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理念。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工作得到了巨大发展,科研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需得到相应的提升。由于长期受以往高校科研管理方式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数据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中过于被动,没有深刻意识到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对科研工作数据转化和指导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需要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理念和服务意识,激发科研管理人员全面提升自身素质。1.要加大科研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数据管理技能培训,树立科研管理人员大数据创新思维,提高科研管理人员数据采集、分析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数据转换为可利用的共享信息,为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精确服务。2.要强化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服务意识。科研管理人员应突破传统的服务观念,主动为科研工作需要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创新工作方法,寻找新的思路,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前做好准备。3.引进专业的科研管理人才。专业科研管理人才的引进能极大程度地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创新离不开数据采集分析。为避免各部门各机构科研数据信息的各自为政,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互通,保证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具有大量丰富的价值性,高校应整合各类科研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科研数据共享信息系统,确保数据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严格控制学术监督体系,促进科研数据的及时准确性。这将有助于课题立项、研究内容、成果转化等数据管理,集科研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和处理服务为一体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共享信息系统的建立。高校要通过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让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查漏补缺,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6]

(三)构建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机制。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机制应安排专人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科研管理者要利用大数据思维,通过革新科研绩效考核机制,综合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对学术的格式进行记录,对符合条件的科研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再将信息与科研人员进行核对。这样既减少了科研人员的录入工作,也减少了科研管理人员复核统计的工作量。在考核评定中,高校要结合质量水平、数量评定等方面综合考虑,使考核结果更具有全面性,促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水平能不断提升。

(四)利用大数据强化科研资源。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目的是为科研工作者服务,应利用大数据丰富科研资源,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使高校学术研究的选题更加突出,提高研究效率,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组建科研团队,为科研人员指出正确的方向,对项目、人员、经费等提供精准的指标,使科研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结束语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2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英国高校;管理服务育人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服务。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校提供的管理服务直接相关。[1]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21世纪的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2]

一、“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服务育人模式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根据查阅中国知网、Pro Quest、EBSCOhost、JSTOR等学术平台上的相关资料,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又叫作“以学生为本”,英文是“Student-centered”“Learner-centered” “Student-focused”或“Student-oriented”。国外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的研究发轫于 20 世纪 70 年代,盛行于 80 年代,90 年代被引进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开始于中小学教育后延伸到高等教育[3][4],其中,以教学领域研究为主,关注管理服务领域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刘献君(2012 年)[5]从为什么提出、怎样理解和如何实现三个角度探讨了本科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谭书敏(2007 年)[6]介绍了美国高校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经验,阐述了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启示。吴平珍(2016 年)[7]研究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思想来源,论证了高校学生管理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的意义并提出了实践路径。汪明义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是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战燕(2013 年)[8]研究了“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功能的实现路径。另有部分学者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及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Michelle  Morgan ( 米歇尔•摩根,2012 年 ) [9]研究了英国高校学生服务近三十年的演变历史,分析了变化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Jeffrey Cornelius-White (杰弗里•科尼利厄斯-怀特)[10]对 1948 年—2004 年间的 119 项有关研究作了元分析,证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成绩是有效的,并在结论中呼吁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致力于增加“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综合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育人模式是指在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把学生更好的学习结果和满意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与学生直接相关的管理服务,在我国通常包括:教务、思政、团学、奖惩助贷、就业、心理、住宿、图书、医疗和信息技术等 ;在英国通常包括:住宿、就业、娱乐(酒吧)、学生会、学习支持、照顾孩子、牧师服务、残疾支持、语言支持、财务建议、零售服务 (如咖啡店、书店、超市等)、注册和登记、体育和娱乐、健康和咨询、对国际学生的建议和处理学生投诉等。[11]

二、英国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服务育人模式的主要设计

在英国高校中较少谈及学生管理,更多使用服务(Service)或支持 (Support) 的说法,其内涵大致与我国的管理与服务提法对应。英国高校学生服务体系重视围绕学生更好的学习结果和满意度来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负责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的学生服务部(StudentService)。以雷丁大学为例,该校约有 2 万名学生,学生服务部工作人员有 280 名。该部门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职责包括教务、心理、就业、住宿、奖助贷、信息系统管理等,同时有专门服务于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团队、提供学术支持的团队、促进学生成功和参与的团体以及为国际学生提供咨询的团队,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2.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学生会。英国高校的学生会参与学校管理,在校学生均为会员。学生会主席是全职工作人员,从刚毕业的学生中聘用。学生会除了组织各类学术文体活动、维护学生权益外,还经营餐厅、超市、酒吧、咖啡厅、幼儿园等校园服务设施,工作人员面向学生招聘,应聘的学生可由此获得兼职报酬。

3.提供精细化学习服务的图书馆。在英国大学里,图书馆承担了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的职能。以雷丁大学为例,图书馆有专门的学科管理员团队、读者服务团队和著作论文支持团队。学科管理员每人管理一门学科,负责收集该学科的学习资源,按照杂志、书籍、百科全书、统计资料、常用学术数据库以及相关国家部门、组织、行业协会等类别整理后在网上发布,方便学生查阅。图书馆还为学生提供学术写作、参考文献、时间管理、数学学习、学术诚信和著作论文发表等方面的服务。

4.配备了较为人性化的硬件设施。校园在设计时考虑了各类学生的需求,如为了便于残疾学生出行,路边很少有马路牙子、各楼均安装了电梯并设有专用通道。图书馆内安排了各种功能区,有方便讨论的圆桌区、安了台灯的阅读区、配备电脑的协作区、适合社交的咖啡厅等。教室的设计也是各式各样,大教室还会在四面都装上电子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学生宿舍也有多种选择,如是否带独立卫生间、是否含三餐、在校内还是校外等。

三、英国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服务育人模式的特点

1. 围绕“学生更好的学习结果和满意度”形成制度闭环。四年前,英国政府开始推行“卓越教学和学生成果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and  Student Outcomes  Framework,简称 TEF)对大学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满意度是三项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在 TEF 中的排名将会直接影响招生和收入,因此大学都非常重视。学校通过调研了解学生需求,以此为依据调整管理服务育人体系,以期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和满意度,从而获得更高排名,吸引更好生源,增加学校收入。

2. 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英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不同国籍、种族、民族、信仰以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共处一个校园。面对来源多样、复杂的学生,学校按照一视同仁、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支持与服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服务。各级各类学生,只要完成注册,即可享受在校生的各项服务。政府还要求大学开展促进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工作,雷丁大学成立了相关部门,防止歧视,确保所有学生被包容和接纳。

3. 追求专业与合作。英国现代学生服务始于 20世纪中期[1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服务人员分工较为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一般都具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还会参加有关培训。行业协会为校际交流与研究搭建平台,如全国性的学生事务组织 AMOSSHE,负责联合各高校的学生服务部门,通过组织会议、开展研究、举办讲座、分享政策等方式,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

4. 权责边界较为清晰。英国高校为学生提供服务,但是不对学生的人身、心理和财产的安全负责,如果存在安全隐患,他们仅给学生必要的提醒,学生需要对自己负责,出了问题按照法律法规处理。例如 :如果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学校需要为他们提供咨询,必要时转介到医疗机构,但如果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学校无须负责;学校会为学生搭建交友、租房等信息平台,但是如果后续产生安全问题,学校不承担责任,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英国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服务育人模式的形成原因

1. 历史与传统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实践是在英国教育摆脱宗教控制后,随着教育世俗化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以人为本”观念的具体化。四年前的 TEF 改革,通过评价导向促使大学进一步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设计。

2. 现行教育制度的要求。六年前,英国进行了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学费标准。在英国高校,学生被看作是消费者,受消费者相关法律保护。学生交了高昂的学费,必然要求高校提供等价的教学和服务。高校也需要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满意度来吸引更多生源。

3. 顺应时代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学生、国际学生、残疾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有全日制、非全日制 ;有长期学习、短期学习;有现场学习、还有远程学习,这些都使得学生群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大学需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五、英国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服务育人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应当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服务育人理念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倾听学生意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时候“以学生为中心”还被简单理解为“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导致学生提出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被满足,从而引发另外一种声音:什么事都听学生的,我们的工作还怎么干?什么事都帮学生考虑,他们还怎么实现自我成长?英国“以学生更好的学习结果和满意度为中心”的理念既照顾了学生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合理的要求,有些做法可以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应该加强研究,探索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育人理念。

2.可以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切入点。当前,各高校都在推进各项改革,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该成为改革关注的重点。如果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审视我们现有的一些制度,可能会有需要调整之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3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服务有两大基本职能:一是服务师生,二是规范管理。科研管理系统的规划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对科研项目和成果中的过程管理和经费管理要精细化,科研统计和绩效实现全面信息化,为科研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一手信息,构建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的服务平台,提升了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

科研管理服务;面向服务;科研绩效评价

我校的校园网建设自1997年开始启动,到目前为止,累计投入达1000余万元。校园主干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办公楼宇,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等均可方便的使用校园网络。为方便学校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自2010年我校又引进了集成的信息门户系统,目前OA办公、科研、人事、财务系统等都已经和信息门户完成对接。近些年,我校科研规模和水平不断壮大,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经费管理的数量都在不断上升,成果转化等产业化的工作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电话、会议通知等方式效率低下,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反馈滞后,无法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相适应。基于上述情况,我校于2011年引入了北京易普拉格公司的科研管理系统,分为科技版和社科版,分别管理我校的理工类和人文类科研管理,目前系统运营状况良好,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应用目标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引入应该本着服务科研、方便教师、精细管理、加强监督的理念,构建的对象面向广大的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涵盖教师科研相关的项目信息、人员信息、经费收入与支出、论文论著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对项目进度、成果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管,方便科研和管理服务人员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动态信息,提高管理水平,支撑决策分析。

二系统规划

科研管理系统一般是实行分块分层管理,所谓分块管理,是指科研处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定期维护更新系统的内容,分层管理是指系统里面的人员是层级化管理,普通老师只能查看自己的项目和科研成果,院级管理机构可以查看本学院的科研情况,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校领导掌握全校的科研情况。如果有的部门或者老师想了解别的学院的科研情况,可以申请管理员角色,只读查看别的老师的科研详情。这样既保证了老师个人信息不泄露,在必要的时候又起到信息交流的功能。顺着这种思路,确定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如下。

三功能管理

(一)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模块是科研数据的基础模块,也是老师们平时查看、录入的模块,业务模块包含九个栏目:科研办公是指平时科研处的通知消息,以及老师常用的下载文件,方便老师查询资料;科研队伍是指全体科研教师的队伍,里面包含了各个老师的基本资料,科研概况;科研平台是我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纵向横向项目是指老师承担的各级各类项目,内容涵盖老师课题的分类、方向、预算、支出等明细,方便日常管理;论文论著是我校老师发表的各种级别类型的论文、论著,同样里面包含了论文论著的发表时间、刊物、级别等详细信息;科研获奖是指我校获得的各种省部级、国家级奖励;学术交流栏目涵盖了我校老师举办或者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业务模块的基础数据库还和校内的其它系统例如: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研究生、教务等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方便其它部门从科研管理部门获取科研数据,为学校决策提供统一、规范化管理。

(二)奖励考核管理

奖励考核模块主要用于老师科研的奖励和考核,这个模块老师不直接录入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是从业务模块的数据库里面读取,然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根据学校政策制定这个模块的奖惩细则,这样,系统就能根据老师业务模块的数据自动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和奖励详情。既方便老师们核对自己的科研工作量,也方便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

(三)统计决策管理

统计决策主要用于生成平时科研的各种统计报表,同样,这个模块老师也不是直接录入数据,数据都是从业务模块的数据库读取。这个模块今后可以和教育部的年底科技统计实现数据对接,也可以导出各种统计报表,实现真正的科研管理信息化、规范化。

四展望

高校做为社会发展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实现科研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化,有助于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为科研资源的共享和科研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目前多数高校也都刚刚引入了科研管理系统,由于学科、地域等的差异,实际使用的反馈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如何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效率最大化,最大程度地服务师生,促进产学研转化,都是进一步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唐福涛 张晓斌 张志鑫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科技处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英杰.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江苏:江苏科技信息,2013.(18):37-39.

[2]朱晓丹.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10-114.

[3]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管理,2015(01):107-112.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内部控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要求,为深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此外,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出要求,通过制定制度、理顺流程、分析风险、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加强监督,形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放”不意味着“放任”,“管”不应该是“管死”,在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科研服务”的模式,搭建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因此,将“互联网+”思维方式和会计领域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科研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科研管理系统很难与校内其他部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高校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不同系统开发商不同,使用的数据字典也不尽相同,导致系统兼容性和数据共享程度低,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主要依赖于人工传递,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管理。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从校内其他系统中导入所需的科研人员及经费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在职称评定、博硕导评审、研究生招生指标等工作中均涉及科研成果数据,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材料并填写各类不同的表格,管理人员也要多次审核科研数据,效率较低。

1.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某些模块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科研成果采集仍沿用老一套的“录入-审核制”,费时费力低效率,教师缺乏录入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并且数据不及时,管理人员无法使用这些数据;知识产权未对接国家局数据库,不能及时提醒缴费,管理服务滞后;尚未与学校本科生、研究生人员库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数据统计难;教研信息未纳入数据库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数据分离,老师呼声高;尚未与档案管理系统连通,电子科研文档孤立,不利于历史数据的归档查询。

1.3科研管理系统重数据量,轻数据展示,缺乏辅助决策功能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对数据统计结果通常以Excel表格形式展示,形式比较单一,数据量较多时展示效果不直观。此外,科研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对数据的使用只是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缺乏对数据内在信息的挖掘和分析,难以服务于学科交叉、优势学科遴选等学校重要决策工作,无法给科研管理人员和校内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1]。

2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助推高校数字化,便利化校园建设

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管理系统不仅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校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数字化校园系统,有利于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2]。

2.2促进科研财务信息公开化,助力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及时梳理各类经济活动、整合内部控制流程,将内部控制的权力制衡与科学决策的统一性固化在信息化系统之内,将各项内部控制标准落地落实,有效约束各项经济业务,抑制违背内部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2.3提升科研管理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

不断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跟踪服务,解决过去无法处理的巨大数据统计分析问题,实现科研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科研经费到账认领周期。强化业务审核,将原纯手工纸质申请审批等线下办事流程搬到网上,各部门、各经办人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处理过程实时反馈到互联网,科研人员可以随时监控业务处理进程,保证办事流程公开透明,有利于加强高校机关作风效能建设[3]。

2.4实现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协同工作,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上线,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同一系统上分工操作,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规范了业务流程,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科研项目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我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3.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

为了实现科研财务跨部门数据共享,采用与财务系统相同的供货商,针对科研管理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系统开发,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设计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科研办公管理、科研队伍管理、平台中心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3.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3.2.1科研办公管理

(1)个人工作主页:显示登录人员待办事宜及科研成果等个人相关信息,并可根据显示内容直接进入相关信息办理界面。(2)科研办公:通过新闻公告,消息管理,内部公文管理实现科研办公文档及通知的管理。主要包含科研办公相关文档及通知的、审批、查询、分类归档、上传、下载等功能。

3.2.2队伍管理

(1)科研队伍管理:对科研活动相关人员及组织结构进行管理。主要包含人员管理及组织结构管理,支持本校人员、外校人员、学生、专家等人员信息的管理;支持院系单位、管理单位、其他单位的管理。(2)平台中心管理:包含研究机构、科研团队、协同中心管理。

3.2.3项目管理

(1)纵向项目管理:根据纵向项目的管理特点,通过不同角色划分不同的管理模块,涵盖纵向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管理等过程管理及相关过程中的人员、文档、经费管理。主要功能模块有项目概览、项目列表浏览、项目立项、预算变更、合同变更、绩效发放、项目导入、项目文档等。管理过程中针对纵向项目与财务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实现科研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核算的紧密衔接,达到科研管理与财务经费管理的全面对接。(2)横向项目管理:根据横向项目的管理特点,通过不同角色划分不同的管理模块,以合同为主线实现横向项目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模块有项目概览、项目立项、合同变更、项目文档管理、合同导入等。管理过程中针对横向项目与财务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实现科研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核算的紧密衔接,达到科研管理与财务经费管理的全面对接。

3.2.4项目经费管理

与学校现用的财务系统紧密关联,通过系统间的数据及业务流程关联,实现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主要分为科研预算管理、以及科研到款管理、科研项目与财务经费的关联管理等模块。通过与财务系统相关数据与流程的平滑对接,实现了科研立项、预算申报、到款认领、科研提成及科研票据的跨部门管理,提升了原有科研经费管理的手段,大大提高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3.2.5科研成果管理

(1)科研成果管理:对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及成果认定统一管理。主要按照学术论文、著作、成果获奖等对成果认领、认定审核管理并统计分析。学术论文管理主要通过机器人实时从CNKI、SCIE、WebofScience、EngineeringVillage等数据库抓取我校署名的科研论文,并自动关联JCR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直接向论文作者本人推送论文信息,由作者登录系统后认领并完善信息,减少老师的录入工作量及管理人员的审核工作量。(2)知识产权管理:根据用户角色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权限对科研过程中专利成果、著作权的认定及管理。(3)学术活动管理:根据用户角色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权限对主办会议、学术讲座及参加会议情况进行管理。

3.2.6科研统计管理

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科研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支持主管领导部门要求的数据上报格式,生成相关报表;支持学校的多种科研统计口径,生成相关报表信息;支持从财务系统直接获取经费执行情况,实现相关资金情况报表数据的准确生成。

3.2.7数字化校园接口

科研系统通过与学校数字化校园进行对接,实现科研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科研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系统每天同步教职工、学生基本信息,以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准确。

4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以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为手段,基于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实现科研项目从合同审核立项、经费到账认领、财务开票申请、指标下拨、预算录入、预算变更等科研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学术论文、成果获奖、知识产权等业务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以期达到数据传输管理“无纸化”、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过程“透明化”、科研财务处理“智能化”,努力实现让科研人员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贾?,徐奕卓,李磊.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8(3):69-70.

[2]杨双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信息化创新与构建[J].财会学习,2017(11):197-198.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录取人数逐年增多,仅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每年录取近6000余名学生。学校下设的各院系也越来越多,且各院系间由于学科方向和专业规划不同差异很大。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学校统一管理,但由于院系较多,学校统一管理覆盖面过大,很难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因此近些年各高校纷纷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管理效果和工作效率。从发展趋势看,实现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符合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通过校院两级管理,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的转变,与传统的学校统一管理相比,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将承担比过去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同时在管理运作上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校级层面已开始陆续探索利用教务管理系统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并构建了校级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校级层面从排课、选课、排考、成绩登录和查询等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由于校级教学管理服务平台面向的对象为整个学校,且各个二级学院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异,使得在使用统一的校级管理平台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不同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差别较大,所以需要建设符合专业实际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食品学院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各大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人数也随之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任务布置的层级不断增加,使得教学管理服务系统成为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以及加强学生、教师与教务员沟通的关键环节。教学信息处理的无纸化、网络化成为了实现学校、学院教学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教学的直接执行单位和管理单位,其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再是传统模式,需要全面创新,提高教学管理手段和教学运行效率。教学管理手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好坏,教学运行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避免大量的重复劳动,实现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网络化的对象与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对象在性质与类型上是一致的,但学院直接面对教师与学生,因而又具有其自身特点。基于食品学院的现状,我们构建了食品学院二级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教学信息模块;学科建设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考试管理模块。1.教学信息模块。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现有教师50余名,三个本科专业约800名学生。学院虽然规模较小,但专职从事一线教学管理基础工作仅有1人,事情较为琐碎工作量繁重。为减轻工作负担,促进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构建了教学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教学通知与动态、查看,以及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这一功能有效地减少了教务管理员的工作负担。2.学科建设模块。学科发展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便于专业发展,学院构建了基于专业的学科建设模块。模块中包含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任课教师介绍。介绍了各任课老师的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专业、所教授课程及主要科研成果等。方便学生了解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也记录了教师每年的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便于管理和考核。第二部分为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里面包含了全部课程的教学资源,将传统的教学材料网络化,教师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资料上传到教学服务平台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的有效查询与合理配置。同时,以网页形式通过网络实现对外交流,方便学生及时掌握和了解课程及专业信息,下载有关资料,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第三部分为学科发展模块。主要介绍学科前沿领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3.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在食品学院的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构建学院二级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中,我们专门设置了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包括课内教学实践、课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个模块。课内教学实践模块按不同课程给出了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按专业给出了具体要求和参考的实习报告形式;毕业论文整合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各种需提交材料的具体要求和参考模版,并提供优秀论文供下载。通过整合各实践教学模块,可使老师与学生更好地查看实践内容和具体要求,并便于管理。4.网上答疑模块。传统的课程答疑往往由课程老师自行安排,往往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如期末考试前期,受学时限制,固定辅导答疑的时间短效率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中加入了网上答疑模块。在该模块中学生可通过填写表单的形式,随时提交各种问题。各任课老师或其他老师均可回答问题,并可对学生问的比较多的典型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以提高教学效果。5.考试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考试信息的查询和考试报名等与考试有关的信息。考试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提供各种与之相关的信息查询,包括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监考老师等,便于老师和同学查询。考试报名模块整合了各类考试的报名通知和报名网站,如补考、提前考试、期末考试、结业换毕业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并链接了信息平台的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方便学生查询考试成绩。

三、二级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实践效果

1.教学管理效果分析。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摆脱了繁杂的教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向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为两者的沟通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从而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管理。随着学生数量增多,从以前通知信息时打电话到现在学生通过完善的网络建设,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准确信息。2.教师信息管理分析。通过对教师信息库的充分管理,老师将大部分课程课件、讲义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开放,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方便了解课程信息,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3.学生信息管理分析。学生通过利用网络服务平台更加方便地与老师进行学术交流、互动,在其选课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在考试查询中,学生再也不会因为忘记时间而错过报考机会和考试时间,这既方便了学生也减轻了教务员负担。

四、总结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通知、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考试管理等各方面。构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必须要参考校级层面教学信息平台构建的相关经验,在遵循教学管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完成相应的模块构建。高校只有在推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好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平台,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过程,使其更高效有序运行,才能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夏婷.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研究[J].西部大开发旬刊,2011,(2):109-109.

[2]朱磊.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网络化的研究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12):104-106.

[3]刘楠.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服务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8):181.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6

知识管理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国内外高校、企业、图书馆和科研等各个领域,影响着这些行业的人才培养、资产配置、高新技术和产学研等的发展。从广义上讲,知识管理是指对与知识相关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产和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1]。图书馆是知识管理的主体,体现在知识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建立、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创新、团队协作能力和技术发展等诸多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管理体系。MdAnwarulIslam为学术图书馆(KMSIL)创建了知识管理框架,对来自39个国家的107名图书馆员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认识程度进行了调查,强调了知识管理对学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性[2]。杨溢等对知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资源、服务、知识和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知识管理服务创新能力框架,强调了知识与服务融合的重要性[3]。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构建了知识管理的学科知识平台,开展知识整理、挖掘和主题搜索的知识管理服务模式,为师生提供学科评估和增值服务[4]。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深化和泛化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新挑战。例如特色数据库建设、创客空间、智库管理、图书采购决策、隐性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等。虽然知识管理应用逐步泛在化,但仍然有学者指出知识管理并未系统地应用于图书馆,其效果缺乏定量研究,缺乏系统性及可视化,其技术标准化研究仍有待发展[5]。笔者对国内外的中国知网和读秀Ebsco数据库中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和综合比较,试图把握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界的发展特征与研究趋势,以期有助于提高其研究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和读秀学术搜索中的Ebsco外文数据库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以“主题=知识管理and图书馆”和“主题=knowl⁃edgemanagementandlibrary”为检索词进行高级检索,以确保其精确性。对2004—2018年10月国内外的相关文章数量、研究热点和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对2015—2018年10月国内外相关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以期探索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国内外期刊文献对比研究,揭示其研究数量和内容进展,并对相关文献的数量与主题、载文期刊、词频统计、共现图谱等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国内外知识管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借用CiteSpace、Bibexcel和Pejak等软件工具,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可视化共现。

3国内外期刊及发文量统计对比

学术论文的数量和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总体情况。根据对CNKI(3664篇)和读秀Ebsco-Library,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Abstracts(3680篇)的检索结果绘制出2004—2018年期间国内外期刊年代与数量分布的折线图。

3.1快速发展阶段(2004—2008年)

此阶段,国内外发文量迅速增长。国内的研究成果数量远高于国外,文献量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尽管有小幅波动,但该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2008年国内外发文量达到峰值。这个时期的相关研究主题主要是图书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服务、知识创新、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模式系统和应用等。

3.2成熟发展阶段(2009—2018年)

2009—2018年国内外的发文量都有所下降。从2013年开始,国外发文量保持稳定增加,到2016年又有所下降;而国内发文量处于下降状态。这并非意味着知识管理将要退出图书馆领域,而是反映了知识管理研究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期待着新的进展与突破。2009—2014年的研究主题集中在知识管理模式、规划、建设、机制、实践和知识服务、管理系统等。2015—2018年,更多的研究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些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框架应用案例和成效进行审查和验证,分析知识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对其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力求突破发展。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几乎每个部门都相应地开展了相关知识管理工作,包括信息技术、参考咨询、采购、流通、服务等,这被认为是图书馆创新功能的主要挑战。国内外相关研究主题转向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学术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创新、馆员、知识服务、隐性知识和信息技术等。不同阶段研究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国内外知识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规律。国内外的研究主题与热点在同一阶段的内容基本一致,这从整体上反映出知识管理研究特点与发展趋势。

4国内外载文期刊及分布的对比

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布拉德福定律,对文献分散规律进行了经验定律,即按照科技期刊所载的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以递减的顺序排列之后,把这些期刊分为专门面对该学科3个区域,即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并且3个区域文章数量相等,其数量形成1∶n∶n2(n约为5.0,为布拉德福常数)的关系[6]。两个数据库各收录的期刊论文数量为3664篇和3680篇,载文期刊种类超过100多种,根据布拉德福定律的3个区域表划分标准,各个区所占检索文献数量相等,比例各为总数的1/3,国内文章核心区为3664/3≈1221篇,国外期刊核心区为3680/3≈1226篇。依据表1所统计出来CNKI载文数量排前11种的期刊文献总量为1158,即为“核心区”期刊,第12-15种期刊为“相关区”;Ebsco载文数量排前15种的期刊文献总量为847,均属是“核心区”。表1中国内CNKI的15种期刊都为图情类期刊,有核心期刊《现代情报》《图书情报工作》等9种,占总量的60%,发文数量870篇,占总发文量的58%。国内外载文期刊及发文量的对比说明,“知识管理”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图情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国内外的核心和权威期刊,对该类文章的接受度较高。

5国内外期刊论文高频关键词分布统计与共现分析

5.1关键词词频统计

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布统计,有助于发现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主题词=知识管理and图书馆”和“KnowledgeManagementandLibrary”,分别对CNKI和读秀Ebsco-Library,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Abstracts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该段时间内,CNKI的检索论文数量是415篇,Ebsco的检索论文为592篇,有小部分论文没有提供关键词。用Bibexcel软件提取关键词,进行数据清洗(主要指将同义词、近义词进行合并,例如“知识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合并为“创新”,“li⁃brarian、librarianship、subjectlibrarian”合并为“li⁃brarian”等),再对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得出表2的中英文高词频关键词各15个,大于等于12频次的关键词和大于等于8频次的关键词。中英文词频最高都是“知识管理”,表明本体研究在国内外图书馆研究领域中都是占第一位。CNKI数据集中词频较高的有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创新、图书馆管理、知识服务等;情报学、数字图书馆、馆员、隐性知识、实践和战略等研究次之。通过关键词频率的高低可以辨识国内外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主题的异同性。国内外研究主题大体相同,但国内比较侧重本体与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创新、图书馆管理和馆员等关系的研究;国外侧重本体与馆员、学术图书馆、图书馆、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等关系的研究,特别重视馆员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2关键词词频共现图谱分析

用Pajek对关键词进行共词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得出图2和图3,其网络布局中的节点就是关键词,节点的颜色深浅、大小表示其程度的大小;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的共现关系,线条的粗细,颜色的深浅,表示共现关系强弱和关联性。通过图2可以显示,图书馆与知识管理共现频次较高,关联性较强的关键词有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战略、馆员。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和关系较弱。与知识管理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和相关研究归纳如下:①图书馆。标识词有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学术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是主体,其自身的管理与建设是知识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整个共现图谱和学术领域的研究基础。②馆员。标识词有馆员、librarian、train⁃ing。“馆员”一词的研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图3显示librarian与知识管理的共现程度最高最强。表明馆员是图书馆建设、服务和知识管理的主体,是有效开展知识管理的支柱。③创新。标识词有创新、innovation。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知识管理与创新的共现频率极高,仅次于图书馆研究。④信息技术。标识词有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science、可视化研究、共词分析、聚类分析。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的发展,是知识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⑤信息管理和服务。标识词有in⁃form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literacy、knowl⁃edgesharing和知识服务。信息管理和知识服务是有效开展知识管理的目标。

6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热点与趋势分析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涵盖了业务中的主体、技术、管理、客体和应用等的全过程。该领域的研究正处于从局部研究向整体研究的发展过程,由点到面的研究逐步深入和细化,这是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6.1优化馆员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管理发展

龚蛟腾早在2008年提出,图书馆实现馆员从文献信息管理员到知识馆员的角色转变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7]。图书馆人才培养的重点:一是项目管理技能和知识的提升;二是数据管理、知识管理和服务技能的增长[8]。面对知识管理带来的新挑战,馆员优化转型的重点是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知识,提升知识管理实践能力,构建团队协作能力,加强沟通技巧和项目管理技能。

6.2加强知识管理,增值知识服务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前者有效地提高了后者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后者推动了前者的创新与发展。知识管理是复合图书馆环境下资源挖掘和整合的服务项目,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础上构建的智慧化、动态化知识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增值服务的体现[9],能满足读者专深化的需求,增强图书馆读者的服务体验和综合效益。

6.3馆员与用户协同发展,打破知识管理创新瓶颈

读者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用户参与机制,是创新知识管理提升服务效能的基础。知识管理是管理理念、服务内容和资源利用的开放与创新,是内部开放和外部开放创新[10]。内部开放创新主要是指图书馆内部知识、资源、技术、管理、服务的综合开发与有效利用;外部开放创新是指以外部专家和读者为创新伙伴,强调对其技术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构建知识管理平台,汇聚专家、馆员和读者的智慧,促进协同发展,是提升创新凝聚力,打破知识管理发展瓶颈的重要环节。

6.4提高知识管理的泛在性与链接性,促进全域性发展

图书馆各部门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在富媒体环境下,知识管理战略框架已经覆盖到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流通管理、知识空间、知识服务、参考咨询等模块[11]。知识管理已经逐步发展深化、细化到图书馆各个管理部门。链接性与泛在化管理,要求图书馆必须重视知识管理中的专业人才配备、技术支持、制度保障等,构成一个全域化的知识管理体系[12],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服务水平。

6.5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提高知识管理技术战略

人工智能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工智能和人机互动技术的发展成为处理海量信息资源和数据的核心技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技术及标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欧阳智等认为,人工智能支持了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的发展,可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发生实质性的改变[13]。实现知识管理技术智能化,有利于科学、合理地配置知识资源,促进人机协作机制的发展[14]。通过智能问答、智能推荐,最大程度地定位读者信息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知识服务。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创新服务;措施

创新是引领新时展的第一动力,按照国家教育部就创业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应大力开发“双创”新动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提供就创业工作信息服务时,普遍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理念与服务水平不到位等问题。笔者现结合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创业管理工作实践,以“以人为本、实践取向、彰显特色、终身发展”为指导思想,对就创业档案信息的创新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制度不健全,重视度不高

一是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对于就创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没有成文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许多工作人员仍然沿用老办法、老经验处理问题。由于观念老旧、热情不高、思想保守、工作满于现状,使就业创业档案管理工作止步不前。二是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均由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兼任,老师们常常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就创业工作活动本身,忽略了后期档案的收集汇总和反馈跟踪过程,无法形成连续完整的档案信息。三是由于就创业档案管理工作居于“幕后”,相对枯燥,与教学、科研工作相比,不易做出成绩、获得褒奖,因此,出现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对此项工作重视不足,在管理机制建设上往往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就创业档案工作的作用发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2.专业人才匮乏,创新力不足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创业档案应包括毕业生在校期间档案、就业时档案、就业后档案三大模块。毕业生在校期间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资料、就创业意向、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与个人成绩等内容。就业时档案应包括:毕业生简历、推荐表、协议书、报到证等一系列就业材料。毕业后档案则应定期对毕业生就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形成档案资料。因此,毕业生就创业档案管理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日制、系统连贯性的管理。由于许多辅导员老师身兼多职,本身就有多种工作在身,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很难再进行完整的档案工作体系建立与创新的研究。同时,更多追求的高就业率,而忽略了建立系统档案的重要性。许多老师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与专门的培训,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创新的动力与能力都明显不足,无法形成连贯的、系统性的档案工作。

3.信息化建设欠缺,经费投入不足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就创业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将大大提升服务工作效率,其便捷性、及时性、系统性是传统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目前,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才刚刚起步,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已建立起管理系统模式,但还存在模块缺失、内容不全、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由于领导重视不足、经费投入有限等,导致就创业档案管理系统陈旧、僵化,信息化建设发展停滞不前。

二、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管理服务系统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信息管理服务是新时代需要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资讯“海量式”增长,就创业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不断更新扩展,相应的档案资料也随之急剧增长,就创业部门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冲击时,只有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不断改革创新,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传播平台,实现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服务工作的高效性、开放性、便捷性及互动性。

2.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信息管理服务是激发该工作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设计内容繁多,延续时间较长。从纵向时间坐标来看,其贯穿了学生从在校期间至毕业后数年之间的数年时间。从横向内容上来看,应包括:(1)各类国家级就创业工作政策文件、会议报告等档案。(2)省级、市级、校级等各类就创业活动资料档案。如:“创青春”、互联网+、淮海职教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比赛的音频、照片、获奖证书等相关材料。(3)就创业课程建设档案。教师课件、ppt、备课情况、教师论文、经典课程等。(4)就业日常管理档案。包括:就业率的统计与追踪、供需见面会资料、毕业生就业材料等内容。(5)就业后续跟踪。包括: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走访情况反馈、优秀毕业生及知名校友风采等内容。如此庞大的工程,只有通过创新改革就创业档案管理服务系统,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加工处理,传入到网络平台或云端,实现众多模块的智能拼接与资源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工作与服务的内在动力,提高就创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3.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信息管理服务是推进各大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创新性改变就创业档案工作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价值功能,更好的为学校各项发展和中心工作提供服务。一是服务学校宣传与招生工作。在上级领导莅临我校时,就创业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提供近3年的就创业活动照片、音频及获奖资料等,同时协助宣传统战部完成“就创业优秀校友风采栏”的布置,充分展示了我校毕业生的风采。在招生宣传中,就创业档案材料也为学校增添了特色亮点。二是服务督导迎评及升本大计。省就创业指导中心每年对高校就创业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项工作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校在2016-2018年度督导工作中,就创业中心通过提供条例清晰、数据详实的毕业生就业一览表、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就创业奖项及满意度调查报告等档案资料,全面细致的向督导组展示了我校就创业实绩。我校的就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就创业特色课程、毕业生走访、困难生帮扶等工作均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三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学校一直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就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就创业档案管理服务系统,将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确保信息安全性的情况下,毕业生通过查阅、咨询、预约,更有针对性的了解用人单位,提升就业的成功率。

三、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就创业档案管理制度

由校领导牵头,将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档案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校重点工程,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模块清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只有学校从上到下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将这项工作顺利完成。高等职业学校就创业工作档案覆盖面广,设计内容多,档案整理工作历时较长。对毕业生来讲,是其就创业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与凭证;对用人单位来讲,是了解学生的重要平台;对学校而言,则体现了办学的综合能力。鉴于就创业档案的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可按时间坐标与内容坐标,纵横两条线并进构造就创业档案管理服务系统。从时间坐标上看,可按照学生入校前、在校期间、就业期间、离校后跟踪反馈四大模块划分。从内容坐标上看,可分为就创业市场建设、就创业指导、就创业帮扶、日常管理四大模块。由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安排、划分权限,各院系部、校辅导员、就创业课程教师等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共同完善各自模块建设。同时,各院校应建立就创业档案管理专项经费制度,促进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2.建立专业就创业管理队伍,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就创业档案管理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得以发展的保障。首先,要提高就创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其及时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旧观念,认真对待每一份档案资料、每一个数据信息,切实增强责任心与事业心。其次,增强就创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使从业人员熟练、规范的进行档案工作管理。可以通过组织就创业档案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活动比赛等活动,分批次、有计划的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队伍。

3.依托多媒体手段,实现就创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就创业档案许多内容涉及手工、纸质的一手材料,只有将这些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首先,购置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文字传输转化器、扫描仪等设备,将材料数字化后传入网络或云端,进行长久保存,实现合理使用与妥善保管的目的。其次,依托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信、企业微信等渠道,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同时,可以在就创业指导中心开设查询电脑,在充分确保数据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基础上,学生可通过用户名、密码、验证码,进行自主查询。用人单位及教师,也可通过各自的平台入口,在线获取有针对性的信息,充分发挥就创业档案库的优势,提高利用率,提升档案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4.增强服务意识,打造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模式

为更好的提升就创业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在创新性信息化管理中,可开辟特色化服务功能。(1)就创业档案统计与查询功能。方便学生查阅档案内容、去向等信息,提供档案数量统计与分类汇总服务,为学校迎评检查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及开发作用。(2)就创业档案信息传播功能。在就创业档案信息化后,学校可通过信息、案例分享、政策推送、知识普及等模块,实现信息的一站式推广服务。(3)在线咨询功能。为我校毕业生搭建在线解疑答惑的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困难,提供专业性指导与帮助。大量的就创业典型案例,可为就创业指导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素材。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平台,建立起更便捷更直接的联系渠道。(4)就创业案例多媒体功能。生动形象、更具有说服力的就创业案例可以激发教师与学生更大的热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最大程度上丰富就创业档案内容,让就创业案例真正活起来,为学校的迎评、宣传等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5)就创业科研服务。就创业档案信息化,既可以为就创业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和基础知识,也可以为学术研究、论文课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支撑材料。(6)开发按需服务的功能。特殊群体特殊关注。每位毕业生的能力、特长、性格皆有不同,所面对的就创业情况也不相同。面对每年近2000人的庞大毕业生数,需要开发“按需服务”的功能,有针对性的为毕业生提供帮助。如:贫困生、身体残疾、就业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在校期间建档管理、后期跟踪帮扶的原则,对特殊群体提供专门性的就业指导和帮扶政策,切实践行“不让一个毕业生掉队”的工作宗旨。这些特殊学生的就创业档案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娟.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建设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2013(3).

[2]戈妍妍.小议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向导,2011(33).

[3]庄琪,李海榕.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1).

[4]牛芙蓉.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5,25:266.

管理服务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科研管理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从2009年转型发展,2014年正式成立科技处,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卫计委等项目百余项,获“全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文试图分析科研服务做法及目前取得的成绩,探索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与建设,以此能够为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增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分析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科研管理现状

高校多年的发展历程已使普通高等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相对完善,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若完全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方式,显然是不能完全匹配的。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科研管理理念陈旧、体制落后,[1]科研定位存在偏差,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建立。[2]管理目标认识模糊且投入不够、科技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科技成果与市场严重脱离,[3]未能很好建立人本化科研管理机制[4]等等。我院从2009年由江苏职工医科大学与江苏省中医学校、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卫生人才培训中心五家单位合并转型而来,具有普通高职院校发展的典型特征。转型之后,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一直依托教研督导室,直到2013年,学院发文正式成立科技处。此时,对于科研工作的管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科研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并且和与日俱增的科研项目数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我院科研成果数量以及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数日渐增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科研管理制度方法上看,规章制度不健全,与各系部沟通反馈渠道不顺畅,多头管理明显,分工不明确;从科研项目申报与过程管理上看,没有建立科研系统管理平台,依然利用人工和电子表格相结合的方式,科技处在项目申报时更多起着“材料投递二传手”角色,技术含量低;从科研成果转化上看,“重立项,轻管理,轻转化”的问题在高校,尤其是一般高职院校屡见不鲜,我院也应是重点思考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地方经济,进一步带动学生就业。较大的科研管理压力迫使学院亟需探寻一条规范化的科研管理服务模式的道路,只有不断更新科研管理理念,转变科研管理服务方式,方能更好解决当前存在问题,同时也为我院科研工作稳扎根基,扩大学院影响力而奠定基础。

2提升科研管理对策分析

阻碍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向服务主导型科研管理转型尚未完成,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科研资源不能有效管理和利用。尤其在服务主导型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科研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了解科研人员在科研进行中遇到的问题,来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更细节化、人性化的修改。[5]为切实解决存在现实问题,学院提出N+1科研服务模式。所谓“N+1”科研管理服务模式,是指服务形式呈现多元化,而科研管理目的具有唯一性,即切实提升科研管理效率。科研管理目的,主要是围绕科研项目而开展、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同时提高竞争力,这也是科研管理工作核心所在,即目的的唯一性。服务本身贯彻的是一种为人的理念,服务形式易于呈现出多元的态势,即服务形式多元化。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理顺科研管理制度,更好地为教工服务,我们推出了多效举措:首先建章立制,制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制定科技手册,内容涵盖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等四个大模块,做到教师人手一册,对于科研工作的疑问,方便可查;明确各二级学院分管科研的院长及科研秘书,与各系部之间联系更为畅通便捷;在尚无科研管理系统的情况下,调研多家单位,为了科研经费能够用之得当,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创建了科研经费使用卡,确保经费报销记录清晰,双保险有据可查;为规范诚信学术氛围及挖掘专利需要,制定论文审核备案表。每年度组织开展院级科研项目申报,一来可以为申报高级别项目打下研究基础,二来可以将工作中的工作当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项目化,鼓励全院教师参与科研的背景下,重点培育优秀青年教师投身科研;与此同时,与附属医院加强紧密合作,院级科研项目面向医院招标,医院申报积极性亦十分高涨,增加教科研协作;服务区域地方经济,依托健康科技产业园,与学院所在浦口区政府合作紧密,多项具有区域特色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当中。

3取得成绩

一直以来,高职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围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同专业建设、经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研究十分重要,学院也设有专门的高教研究所负责教学研究工作。但与此同时,不能因其固有的人才培养使命而过于标签化,在国家级大项目上的攻关,我们也会结合自身行业科研优势,尝试新突破。事实证明,这不仅没有耽误“主业”,反而会成为学院发展的重大新亮点。科研管理服务可以有很多模式,但归根结底,其宗旨不是干预,而是导向;顺应学科、人才发展的方向,为其搭建桥梁、扫清障碍,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应用型人才也需要素质培养,专业性人才可能也会从事不同的方向,学院的主体——师生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思路、有实力,才可能实现科研新的突破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专业实力的竞争,更是顺应发展综合实力的竞争,这才是真正的核心软实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此同时,科研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低层次的服务,更要向高层次科研管理转变,正如有些学者所言,要构建一流高职院,就要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提升科研管理人员英语水平、法律知识,如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等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知识保障。[6]经过近两年不断地开拓创新,学院科研项目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与飞跃——接连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等。学院科技处曾在2014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上获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底申报江苏省教科研系统先进集体评选活动中,获“全省普通高校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科技处编辑部《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入选第八届江苏省科技期刊金马奖。一次次成绩的取得,正是对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肯定与认可。除此之外,科技处牵头学院健康科技产业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实现创新与突破。

4前景展望

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成绩,但同时存在问题;已有科研项目多,但转化成果少;科研成果多,标志性成果少;如何加大成果转化率及具有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将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作为科研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形成标志性科研成果[7]尤为重要,学院正逐步搭建科研团队,努力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使影响力走出去,与市场对接更为紧密;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发明专利,思考实现转化,凝练研究方向,形成具有学院特色标志性科研成果,增强学院科技核心竞争力,将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萌.提升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的科研管理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6):573.

[2]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9-11.

[3]何添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8(1):57-58.

[4]邹丽阳.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J].职业与教育,2014(8):29-30.

[5]杨威,尚海茹,甘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与效率提升[J].工业经济论坛,2017.4(1):112-113.

[6]张小兰,韩薇,吴咏梅,刘华翔.“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浅谈[J],科技风,2017(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