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我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以便今后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理论支撑,达到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为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同时,也为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签和参考。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兴起的教育主力军,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50%[1],其办学宗旨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作为河池学院计算机专业老牌专业,如何保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服务桂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即插即用”的计算机人才,是我们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使命。同时,2017年国家出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以便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是针对河池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希望对兄弟院校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1基于当前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专业是河池学院规模最大的一个计算机专业,也是广西自治区的特色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与我院一直以来重视校企合作是息息相关,但随着我院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停的暴露出来,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校企合作的合力还没形成

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及企业等多方面的问题。当前,地方政府对自己在校企合作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的意识,还认识不到位,相应的法律法规、合作政策等方面还急需健全;学校对加强深度校企合作的意识不够强,还没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合作机制急需丰富完善,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深度校企合作的要求,学校服务地方和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利益是所有企业的驱动力,而校企合作的经济效益收益周期较长,这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并且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加强。

1.2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虽然国家在政策方面出台了相应的加强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并明确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并大力提倡和鼓励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展开深度校企合作,但依旧没有构建较详细、可操作性及权威的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操作规范,这造成政府、学校及企业等在权、利及责三方面所承担的角色界限不清,使得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1.3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已有的合作企业大部分是企业自荐过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宣讲来打动学生到公司进行培训或者工作,追求的是短期利益,对于如何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热情不高;同时,学校对于合作的企业也没有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使得一些合作企业根本不具备进行深度合作的基础;现有的校企合作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引导和约束机制的健全。上述原因导致已有的合作企业更换较频繁。

1.4校企合作缺乏互利互惠机制

当前软件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大部分还处于浅层层面,这是受没健全的互利互惠保障机制所影响。在目前,企业只考虑在合作过程中自己获得的利益有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没考虑学校在这合作过程人才培养质量有没有达到提升;而对于学校而言,也只顾及到自己的学生实习、就业、师资等问题有没有得到缓解,并没有考虑到有没有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员工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服务。这导致合作双方的互利互惠无法实现,也无法继续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1.5缺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

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基,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是日新月异,且企业是这种变化的主导者和响应者,所以如何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和如何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是软件工程专业必须解决的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但是,当前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比较陈旧,更新频率比较低,甚至几年才更新一次,并且在制定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低。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跟市场需求脱节。

1.6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深度校企合作的需求

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内容还是重理论和轻实践,同时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及时的更新。这就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无法得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无法实现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人才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1.7缺少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资源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载体。而以实践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绝大部教师是从高校到高校,教师缺乏相应行业的工程背景,所以以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推进。

1.8缺少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当前,教学质量的监控途径主要通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同行之间的听课制度。教学质量的评估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堂教学只是教学质量的一部分。为此,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方式非常单一,无法对教学质量做到很好的监控。

1.9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深度校企合作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水平高低是校企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且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因此,如何建设好师资队伍非常关键。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行业背景非常缺,而企业的有些技术人员虽然工程背景非常丰富,但其理论基础还有待提升。鉴于此,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关键,关系到校企合作的可延续性和深度性。

2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做好深度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

做好深度校企合作,必须要有国家在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政策机制,确定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学校、企业及行业各自所承担的角色(权力、义务和责任),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从微观方面制定详细的、可执行的指引政策。只有这样,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1)地方政府层面在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作为主导者,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强校企合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意识。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校企合作政策。例如:优惠的税收政策、引进企业中高级人才的激励措施及扶持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等等。可以说,在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既是主导者,也是受益者。(2)学校层面在合作中,学校要发挥自己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的作用,是合作的直接执行者和受益者,要意识到校企合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要制定校企合作的一系列文件。如校企实训实习平台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制定等等方面的文件。在这些文件中要明确各自应承担的义务、权力和责任等等。除了要制定合作的政策性文件外,学校要改变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动局面,学校应用主动出击,积极寻找能够合作的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去,才能看到广阔的天地。

2.2构建互利互赢的保障体系

在校企合作中,只有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和利益,才能使得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和长远。即双方合作目标的共同实现是合作能够继续的重要基石。企业方面: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收益要有所体现,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支持和人才的输入等等;学校方面:能够获得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平台的构建等方面提供帮助;政府方面:政府要做好在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协调作用,使合作双方在利益方面获得政策的有效保障。

2.3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

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企业又是市场需求变化的晴雨表。学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要让企业深度参与进来,在制定过程中,尽量请规模和类型不同的合作企业参与制定,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能贴近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频率,应该每年都要召集企业和其他知名高校来进行讨论和修改,只有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既有理论深度,也能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2.4共同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到来,以及MOOC(慕课)、PBL(基于问题学习)[3]和FC(翻转课堂)[4]等新兴教学方法的涌现,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的要求。为此,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必须构建适合当代要求的教学平台和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资源。学校层面:教师构建MOOC平台[5,6],包括课件的制作、题库的建设、视频的录制等等,教师(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上课时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等);企业层面:负责课程的项目案例的建设;校企层面:共同协商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考核的设计等等,同时,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如“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学校教师负责上理论课,而企业教学负责实践教学,即采用一门课双师的教学模式,并且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可采用双导师制,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2.5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石。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使问题最小化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设计这个评价体系时,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制定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文件;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一线教学的教师、企业教师及学生构成);构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量化指标体系;收集毕业生毕业质量的反馈制度;建立多渠道、长效实时及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质量效果的信息收集机制。

2.6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众多高校都意识到,高校实力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许多高校提出人才强校的战略。这说明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地位。同样,师资队伍建设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我们必须采用以下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每年选派一些实力较好的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帮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企业每年也派出一些理论基础还有待加强的员工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学历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学习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为今后作为企业教师做铺垫。这样一来,也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开展更深层的合作。

2.7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了更好的促进紧密合作和共同成长,校企可以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对企业运到的技术难题,校企两方可以共同探索和攻关,同时也可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以提升各自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

3结语

为了更好地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保障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就业更有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做好铺垫,也为其他兄弟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改革提供参考和借签。

参考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EB/OL].[2013-11].

[2]苏百荣,范青.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2):75-79.

[3]张献忠.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8,31(3):88-91.

[4]刘欢,张爽,高俊锋.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22-23.

[5]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9-33.

[6]徐晓飞,傅育熙,李廉,等.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6-10.

作者:肖辉辉 段艳明 单位:河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