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谈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实现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对策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1]。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是园林绿化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城市园林绿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土地资源的稀缺是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8%提高到4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6m2提高到16.5m2。北京市“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截至202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6.7m2。可见,随着首都战略地位的进一步突出,城市土地资源用于城市绿化的空间会越来越稀缺,绿地面积增长幅度会趋于减缓。因此,实现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提高绿地综合效益,是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必然选择。水资源短缺是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北京是特大型缺水城市,节约用水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多年来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节水优先、量水发展逐步得到落实,2019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到11.78m3、7.07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47,用水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水资源短缺仍将是北京市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进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建设节约型园林,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必然要求[2]。

1.2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属性及功能定位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蔡奇书记在谈到推动首都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时,明确提出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是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城市园林绿地作为首都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展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窗口,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支撑。因此,实现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是做好四个服务,实现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

1.3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更高要求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空间数量上有了大幅度增长。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全市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已经达到87%,按照“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到2025年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0%,到2035年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5%。显然未来5~15年城市绿地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单纯靠绿色空间增长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绿地环境质量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如绿地的文化特色、绿地的服务功能、绿地的环保及安全性能等。因此,向存量要增量,实现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绿地综合效益,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2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

探究原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问题。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通过规划设计改造调整,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认识到现实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对绿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研不充分,导致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和植物配置与环境不匹配;二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对园林绿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缺乏系统的考虑,导致重复建设或管理不可持续;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弱化,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依然存在绿色空间分布不均衡、人性化设计弱化等现象,如老龄群体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3]、儿童群体对娱乐设施的需求以及游客对绿地文化特色的需求等等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考虑,环保和安全性能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城市园林绿地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依然存在

一是重视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等指标的完成,对绿地的生态空间结构合理性、植物配置适宜性、资源利用效率等缺乏有效考核;二是重视景观效果,对土壤状况、灌溉设施的节水性能、绿地附属设施的环保性能、安全性能、舒适性能、绿化废弃物的处置合理性等缺少有效的考核;三是重视即成效果,对绿地景观的成长性及管理的可持续性考虑不充分。城市园林绿地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随着季节的更替、时间的延续,城市园林绿地会呈现不同的景观风貌。过分追求建成初期的效果,忽视了绿地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成长阶段的景观特性及生态习性,有可能会给后续的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及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如种植密度过大、草坪面积过大带来景观单调和管理负荷重等。

2.3城市园林绿化粗放管理现象仍然存在

2.3.1管理标准不健全。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推出了几十个园林绿化地方标准,但距离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需要还远远不够。一是不同类型绿地设计规范还不健全,在生物安全、绿色环保及人性化设计方面标准还需进一步健全;二是针对不同植物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护管理技术,新优植物的培育、繁殖、养护技术规范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针对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监测及效益评估标准还不完善等。

2.3.2现有标准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且缺乏对实施效果的可持续监测。一是在养护管理方面,与颁布的《城市绿地土壤施肥技术规程》《城镇绿地养护管理规范》《绿地节水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还有差距,针对不同绿地条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生长阶段水肥修剪等管理措施有效性还需探究。二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节水设施以及再生水应用与《节约型林地、绿地建设规程》《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要求还有差距,应用不同的灌溉方式、不同的水源对土壤及地被的影响还需要有效评估,特别是应用再生水对土壤及植物生长状况监测需加强。三是城市园林绿地绿化覆盖物应用与《节约型林地、绿地建设规程》《绿地节水技术规范》等标准中关于绿化覆盖物使用要兼顾功能和景观效果的要求还有差距。绿化覆盖物应用与景观协调性、功能发挥还需有效评估。四是城市绿地档案资料管理与《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规程》中关于资料管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2.4城市园林绿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城市园林绿地生物信息系统不完善;二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信息系统不完善;三是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四是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监测信息系统不完善;五是城市园林绿地科普文化宣传信息系统不完善。

2.5城市园林绿地维护智能化应用水平较低

一是园林绿地监测设施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低,土、水、肥、pH值等指标智能监测应用不普遍;二是园林养护设施智能化应用水平低,肥水、修剪等仍以人工为主,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备应用少;三是园林绿地预报预警设施智能化水平低,对病虫害、干旱、健康指数等方面预测预报的智能设备应用不普及;四是园林绿地科普设施智能化应用水平低,当前设置宣传牌、扫二维码或发放宣传材料等仍然是园林绿地科普的主要形式,而人机互动的智能科普应用还不广泛。

2.6城市园林绿化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管理者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二是技能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大师及高级技能人才匮乏;三是劳务队伍规范化程度低。

2.7城市园林绿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作用需要进一步突出

特别是在传播生态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引领健康生活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

3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对策及建议

3.1转变观念,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园林绿化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切实转变观念。一是强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唯物主义发展观,树立基于事实决策理念,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短期效益的思想;二是强化系统思维,树立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摆脱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思想,确保园林绿化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受控;三是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除单纯把绿化工作当作完成生产任务的思想,确保园林绿化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强化基于风险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风险防范贯穿于园林绿化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实现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3.2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高质发展

一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人才保障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更加开放的格局,进一步激发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创造活;二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建设,在方案设计、资金保障、政策扶持、治理责任及使用等方面,形成政府、社会团体、社区、民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三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标准体系建设,形成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监测等多维度的标准体系;四是加强园林绿化数据信息化建设,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生物信息、建设信息、养护管理信息、环境监测信息、科普文化信息等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五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宣传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媒体、企事业单位、社区在政策、技术、管理、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体系。

3.3加快创新发展,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技术创新,包括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植物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病虫害无污染防治技术创新、节水技术创新;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土壤治理技术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创新,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技术创新等。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包括组织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创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创新、监测评价机制创新等等。三是文化创新,包括公园生态文化创新、公共绿地生态文化创新、社区生态文化创新等等。

3.4加快法治建设,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园林绿化在规划、建设、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立法建设;二是加强现有法规、条例的宣传贯彻;三是加快执法检查队伍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大力培养任用既有专业技术背景又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复合型干部,包括科研管理、工程管理、生产管理方面的领军人才;二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技能人才工作室、开展技能人才培训、举办竞赛等途径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三是加强劳务队伍建设,在劳务人员合同管理、岗位培训,绩效评价等方面进一步规范。

3.6扩大交流合作

通过开展国内、国外、行业内外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交流合作,不断激发创新动力,探索发展途径,分享发展成果。

4结语

新时代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更要深入理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思想上始终把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在行动上坚持问题导向,不折不扣地落实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在规划、建设、科研、生产、管理等领域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努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张育新 单位:天坛公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