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级财务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级财务管理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应用

引言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高教函〔2018〕8号),该通知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加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人类测量、记录和分析世界的渴望(维克多,2013)。大数据技术与高校课程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刘利,2019)。与此对应,高级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也亟须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大数据环境下高级财务管理教学现状

(一)教材种类繁多,知识体系缺乏统一性。目前出版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众多,如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重点介绍并购、企业集团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问题,截至2020年1月,该教材已出版至第四版。东北财经大学刘淑莲等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主要研究财务估价模型、信息不对称与冲突、资本市场融资、公司战略与价值创造、并购、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此外,网络中还有一系列慕课资源,由此可见,目前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结构体系安排等方面缺乏统一性,这不利于本科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该门课程(洪爱梅,2017)。

(二)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具有持续性的教学活动秩序(周平根,2019)。目前,对高级财务管理教学的研究集中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和合作互助等。关于翻转课堂方面,王铮(2019)提出,高级财务管理教学采用专题模块的案例式教学,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主动性。关于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方面,袁玲(2017)提出,高级财务管理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更强调学生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师案例授课,课后学生完成驱动任务,实现每个模块知识点的学习。关于任务驱动和合作互助方面,洪爱梅(2017)提出,以“任务驱动+合作互助”的教学模式融入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中。现行的教学模式同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但教师和学生之间数量的不对等性,容易产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容易对学生掌控力不足,而学生则更容易迷失在大量的数据中。因而,大数据环境下迫切需要改革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三)考核模式不合理。目前“高级财务管理”考核采用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大多设定为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使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的学生存在高分的可能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掌握,更加体现不出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四)学生主动性缺乏许多本科生学习“高级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仅仅为了取得学分,顺利毕业,没有意识到“高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必备的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性。在传统观念的导向下,许多本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中往往缺乏平时主动学习。在大数据背景下,“高级财务管理”有大量的线上和线下资源,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所有的软硬件资源、线上和线下资源都是一种浪费。

(五)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脱节。高级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大数据技术下,财务管理活动和以往相比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记账等日常工作可以被机器人取代,会计人员的职能重心由记录转向管理。在这种背景下,高级财务管理目前的教学模式已严重落后于现实的财务管理活动。

(六)大数据技术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不足。关于大数据对财务管理信息建设方面,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仍不足。目前,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各个阶段,教师很少利用大数据技术,很多学校没有专业实验室进行模拟仿真案例操作,可见,大数据技术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显得应用不足。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大数据环境下,打破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藩篱,丰富高级财务管理教材资源。目前,许多学生看纸质书的时间可能少于看手机的时间。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可以按照专题形式,确定知识体系,提供数本教学参考用书,充分利用各类慕课、微课等资源。大数据背景下,打破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藩篱,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知识体系,进行传统教学资源与线上教学资源的充分结合,从而实现线上和线下资源互动。2020年年初,由于肺炎疫情影响,各地高校纷纷进行网络教学,运用雨课堂、对分易、中国大学MOOC、钉钉和QQ直播等手段,对线上教学进行充分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大数据环境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讨论—论文写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的变化。高级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应用“理论讲解—案例讨论—论文写作”方式。第一阶段,理论讲解阶段,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线下传统教学资源以及线上与线下资源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最新的案例引入知识点,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查询线上线下各类资源,教师再进行知识点深入讲解,继而,让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第二阶段,案例讨论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对分课堂,运用校企合作资源,让学生模拟现实财务管理活动。在以大数据为依托,充分运用5G技术,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进行线上仿真模拟财务管理活动,充分实现线上仿真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互动,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实时互动,实现多元融合,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中进行创新研究。第三阶段,在理论讲解和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如果有新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把新的思想文字化,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同时,论文写作能进一步加深对高级财务管理知识点的认知。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考核方式多样化。“高级财务管理”考核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小组讨论、研究报告、公开论文等方式结合。具体而言,平时考核占20%,灵活考核30%,期末考核50%。平时考核中出勤和上课表现可以利用“雨课堂”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灵活考核主要是根据案例讨论中表现、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期末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卷面期末考试成绩。(四)培养学生主动性大数据环境下,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新的信息,知识也快速更新,树立学生终生学习的观点,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课前,学生充分利用各类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预习;课中,学生深度参与案例讨论和模拟仿真实验等,课后,复习,制作PPT,进行学生论文写作。学生主动性贯彻“高级财务管理”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加强校企合作。目前,我校和许多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校企合作,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数次校外实践课,加深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加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耦合机制,进一步培养应用型人才。

(六)建立仿真实验室,加深大数据技术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在校级层面建立仿真实验室,利用大数据技术,让学生进行模拟仿真财务管理活动,使高级财务管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可视化、可操作化、可动态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点认知。同时,加强数据安全性管理,建立数据库安全保障机制。

三、结语

“高级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学科,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融入“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各个阶段,充分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各类教学资源,打破线上和线下教育藩篱;采用“理论讲解—案例讨论—论文写作”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多样化,加大学生平时考核,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进行校企合作和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加深理论和实践的耦合性,培养创新性、实践性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爱梅.“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1):24–26.

[2]刘利.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教学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12):96–99.

[3]王铮,陈久会.翻转课堂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经济,2019(12):124.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级中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高级中学资产内部控制现状

1.高级中学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级中学的资产管理概念并不强,大多数高级中学都缺乏容易操作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因为高级中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不完善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级中学的资金使用管理不严格,高级中学某些项目对资金的使用过于随意。其次,资产内部控制的使用范围也很不明确,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很容易出现坏账,有些高级中学在年底的时候会出现推迟资金结算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单位的财务状况不明、资金跨年度使用的情况出现。最后,一些高级中学出现专项资金不专用的问题,严重损害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

2.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高级中学管理层没有接受过系统管理相关知识,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十分狭隘,认为高级中学的内部控制只包括会计控制、成本控制和资产的安全控制等,没有认识到高级中学的内部控制在高级中学采购、生产、销售及日常管理等环节中应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财务管理程度比较低的高级中学而言,可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管理部门检查才制定了内控制度与流程,在具体执行时以管理者意愿为主,并未完全遵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停留在表面。

3.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到位

不少高级中学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是隶属于财务部门,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同时高级中学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财务收支审计,而对于高级中学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效率评价评价比较欠缺。因为发展速度太过于迅速,一些高级中学还没有对内部管理形成足够的认识,对内部管理不够关注。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高级中学在内部控制中很少能够发挥内部控制的优势。另外,高级中学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视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工作。

二、高级中学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一些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限

一些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限,是我国高级中学财务预算系统的一大问题。高级中学的财务管理人员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培训,对于资产内部控制的专业技能不强,专业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高级中学的财务人才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虽然有些单位会引进高素质的财务人才,但整体人员的专业技能情况变化不大。有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是专业的,而且因为高级中学对于培训不太重视,财务人员也无法及时更新财务知识。

2.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些高级中学对于高级中学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不重视,在资产登记方面不够规范,因此经常遭受资产的意外损失和资产使用中损失,造成资产的损失和浪费。一些高级中学对于购买资产的态度太随意。虽然某些资产购买在预算批准时是合格的,但实际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已经无须继续购买。一些高级中学仍按原计划购买,无论事实情况是否需要,这就造成资产浪费。其次,存在未记录的现象。有些高级中学尚未完善物资存货系统。有些单位很久都没有进行过资产的盘存和清算,也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进行登记,这就容易形成资产的负债和表外资产。

3.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受多种因素影响,高级中学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较大,这种情况产生的最大原因就是管理观念的落后。高级中学在工作的时候,往往强调单位的具体工作目标,注意力大多放在了教学上,而对资产内部控制过于忽视,既忽视了财务员工素质的提升,也忽视了团队建设,这往往会对高级中学的资产内部控制产生负面的影响。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忽视资产内部控制,是多数高级中学的共病。而有些单位还未深刻认识到资产内部控制对高级中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对于资产内部控制的热情不高。虽然高级中学的预算方法已实施多年,但许多单位难以将预算分解为各部门实施。此外,高级中学往往缺乏对于财务管理预算的长期计划,无法准确计算每个部分的支出需求,这实际上是预算编制不够准确的原因。

三、高级中学资产内部控制的发展途径

1.更新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

在高级中学资产内部控制发展的过程中,资产内部控制的理念是起主导作用的。高级中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员工为核心,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将人才建设当作高级中学加强资产内部控制的根本途径。更新资产内部控制观念,明确资产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同时要做好其他体系建设的规划。而各部门员工也应该加强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共同支持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监督高级中学资产内部控制工作。

2.完善高级中学奖惩制度

激励机制是组织单位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激励机制能够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多劳多得对员工来说十分公平,可以很好地促进高级中学发展。而因为高级中学性质,并没有很高的盈利要求,所以很少有高级中学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而且大多数高级中学是由国家拨款,由人事部统一审批,是较为平均的工资分配方式。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与薪资情况分离,这就导致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的大小与工资的多少没有联系。这种分配制度导致财务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的下降,既打击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又降低了财务人员对高级中学工作的责任心。科学的奖惩制度是私立高级中学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而公立高级中学可以借鉴其中的科学合理成分,完善公立高级中学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可以有效提升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也能促进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完善的奖惩制度能够很好保证高级中学资产内部控制的公平公正,也能减少员工在工作时的矛盾,增强员工对单位的认同感。

3.完善高级中学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改善,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了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评价体系、财务法案治理体系、会计责任制等。这样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当前高级中学财政资金使用纳入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情况下,资产内部控制应改变观念,完善高级中学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提升其使用效率。应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资产内部控制经验,听取合理的资产内部控制建议和意见,以此提升高级中学内控体系的可操作性。

4.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高级中学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因此有必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单身财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他们的资产内部控制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积极学习资产内部控制的知识。其次,高级中学应该培养一批更专业的内控人才和财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级中学必须致力于完善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并积极查找找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漏洞,及时纠正资产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优化现有的资产内控制度,提升资产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转变资产内部控制的理念,这样才有利于我国高级中学资产内部控制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莹.内部控制在义务教育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当中的应用.财会学习,2018(21).

2.马吉骁.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Y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江苏大学,2017.

3.申兵.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财会学习,2018(20).

4.杨荻.高等学校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着力点.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5.方艺.高等学校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探究.新财经(理论版),2011(12).

6.卢燕华.内部控制在中职学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9).

7.张兆许.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流程再造.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2).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3

一、研究背景

(一)美国的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在美国,财务管理课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财学原理(有人称初级财务管理);二是公司理财(有人称中级财务管理);三是金融理论与公司财务理论。理财学原理教材与公司理财教材经过几十年的不断补充和修订,现在已经相当成熟。所谓的中级理财学的名称大致为《公司理财》(CorporateFinance)、《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FinancialManagement:TheoryandPractice)或者《中级财务管理》(IntermediateFinancialManage-ment)。初级财务管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区别也非常明显。初级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立旨在向理财学专业的学生介绍现代财务的一些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财基本方法和理财基本技术。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注重概念的深入分析,比如对资本成本概念、现金流量概念等所进行的深入分析、注重方法的适用性分析,比如NPV、IRR等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各自适用于何种情况、注重系统理论的引介,比如有效市场理论、OPM、APM、无套利分析等等,注重文献性,在介绍有关财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介绍有关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的学者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惟有经过了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学生们才算是开始接触到现财学的学术内核部分,为日后理财学的学习奠定一个深厚的基础。但是,美国的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大体相同,只是中级财务管理比初级财务管理内容深、难度大、理论性更强更复杂。美国的实践教学中,一般地,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基础,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公司理财。可见,美国的初级和中级财务管理在内容上和层级上并不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二者内容不可避免地有所重复且教学中确实不易划分。

(二)我国的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我们先谈谈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或核心课的设置情况。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设置了财务管理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投资管理、财务分析和资产评估课程。南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设置了公司理财、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项目投资管理财务分析课程。广西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设置了初级财务管理学、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预算学、财务会计学、财务控制学、财务分析学和高级财务管理学课程。2007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着处理好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三个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各相关教材之间内容分工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提出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成本管理、金融市场学、内部控制课程、会计学。可见,不管学校是否区分初级、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其主干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有的内容在主干课里,有的内容在选修课里,基本上主要内容都能够照顾到。我们来研究初级、中级财务管理内容的划分问题。为什么当初财务管理专业会有划分初、中级财务管理内容的要求呢?1998年教育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时参考了部分专家的建议,专家认为,一是应该像会计专业一样区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但是,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有很大的区别,且会计专业是相当成熟的专业,不是新兴的财务管理专业可以类比的,将来随着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也许可以弄出个初、中、高级财务管理来;二是美国财务管理课程虽然叫财务管理原理、公司理财、金融理论与公司财务理论,殊不知,美国的财务管理原理、公司理财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且内容重复很大,只是难易有别。以下我们谈谈初级、中级财务管理的实践情况。

1.划分初级、中级财务管理院校的情况。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财政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了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其基本上是采用自己编写的财务管理系列教材,初级财务管理比较简单,介绍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是,很多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若干年来没有区分初、中级财务管理,有的即便是名义上分,实质上也没有分,即用一本教材,分两个学期讲。正因为有难度,所以,实质上区分初、中级财务管理的院校不多。

2.实质上不划分初、中级财务管理院校的情况。中山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讲两个学期,他们用的是原版的美国教材,一本书讲两个学期,第一学期用英文课件,汉语讲解,第二学期用英文课件,英文讲解。老师能讲,学生能听懂。南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只讲一个学期,相关内容用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学、项目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等做补充。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同样只讲一个学期,其理由是刻意区分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没有必要。

3.河北经贸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河北经贸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及其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名义上分成两门课,但实质上不分,还是一门课。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成立于1998年,在课程设置上,按照教育部划分初、中级财务管理的建议,主要借鉴了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建立之初,虽然名义上按照教育部的提法分成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两门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从内容上区分初、中级,讲的是一本书,只是授课时分成两个学期来讲。针对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财务管理教研室于2000年申报了河北省教育厅“新形势下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研究”课题,该课题主要是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改革方案,并于2003年8月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三等奖。但是,这也未解决初级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质性划分问题。(2)初级财务管理重新选择了《财务管理学基础》一书,进入实质性划分阶段。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做法,选择一本《财务管理学基础》,而中级财务管理教材没有变。为了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中级财务管理的前四章不讲,这样就进入了一个初中级财务管理实质性划分的阶段。后来,随着财务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淘汰了原来的中级财务管理课本,换了宋献中等人编著的《财务管理学基础》,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初级财务管理内容庞杂,和实际结合不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二是中级财务管理教材陈旧的问题。受当时的条件、环境所限,现在看来,我们当时选用的中级财务管理确实跟不上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需要。#p#分页标题#e#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学学术内容残缺目前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中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专门化的财务管理学学术内容残缺,不完整。比如,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了解现代财务理论的基本结构,对基本财务概念领会不深;不了解资本预算编制的具体细节和具体技术,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项目绩效的评估方法,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不掌握重要的财务估价思想和技术,更不清楚公司兼并、重组与破产所涉及财务问题的处理等等。强化财务管理学专业教育,首先应当保持在财务管理学学术内容方面是完整的、科学的和先进的,这是财务管理学教育水平的下限。可惜的是,在部分院校里,我们目前连这个下限都很难达到。

(二)初级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重复初级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都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哪些初级讲,哪些适合在中级讲,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难题之一。因为,财务管理学不像会计学那样成熟、统一,大家都达成了共识,也正因为这样,财务管理学的学科发展也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

(三)选修课越设越多、导致主干课内容压缩根据实践的需要,我们陆续开设了预算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企业绩效管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集团财务管理、金融资产管理等课程。实践证明,这些课程,虽然适应了目前企业实际的需要,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即课程设置太细,越来越背离目前教育部倡导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实践的要求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学习是毕生的事情,不能一劳永逸,因此,我们也不可能穷尽教育内容。指导思想的错误使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导致主干课内容压缩,学生和老师负担越来越重。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历史不过短短的10年,财务管理学科的蓬勃发展与课程设置与内容建设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的对照。针对上述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的难点在于主干课程内容体系的确定、划分,课时的分配,初中级财务管理内容的划分、规范。

三、财务管理专业初级、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涵盖内容的基本原则涵盖内容的基本原则应该围绕明确学生培养目标来进行。研究学生培养目标,明确塑造本科财务管理人才类型,据此界定财务管理应涵盖的基本内容。1.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通晓专业技术基础上的综合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学科中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操作技能且综合性很强的管理业务。要求财务管理人才既有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又能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能够把握市场和企业资源配置的机制,驾驭企业资本运营的能力,面对市场变化和复杂的财务现象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分析,能够把握财务管理和资金运动各环节及各个主、客体之间的内外联系,进行组织协调的能力。2.涵盖内容的基本原则应围绕明确学生培养目标来进行。与上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的基本原则应该侧重于澄清财务管理核心基本原理,以及各理论模块之间的横向影响和纵向继承,尽量避免内容的庞杂以及深浅的失度。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体系划分与整合就是要将公司财务的系统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在理论层面上,不但要阐释相对稳定和沉淀的理论成就,还要介绍基础理论方面最新的成果与进展;在实践层面上,坚持理论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箱,强化实用理财技术的介绍,提高财务管理理论的现实感和解释力。规范地界定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如何建设一个科学、先进、合理、可行的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体系,满足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决策能力、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系统地反映现代财务管理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方式并便于教学的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二)基本内容涵盖的范围对财务管理应涵盖的内容,分层研究应纳入教学内容的知识板块,搭建本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架构,该架构沿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横向主要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技能;纵向主要研究对如何将财务管理知识按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进度从浅到深进行传授,知识前后如何继承。最后将研究结构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先进、合理、可行的财务管理专业内容体系。我们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确定基本内容涵盖的范围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和技能,公司理财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到资本市场、投资管理、价值评估各个领域。财务管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金融经济学课程组、管理学课程组、会计学课程组与理财学课程组。金融经济学课程组、管理学课程组与会计学课程组的教学为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学术教育平台,为深入进行财务管理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课程体系的三个等级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课程是财务管理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具体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课程,即基础类课程。包括初级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课程。第二等级课程,即中级类课程。包括中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项目投资管理、财务分析和经营风险管理课程、成本管理课程。第三等级课程,即高级类课程。包括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开设高级类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更高级更为鲜活的理财问题,比如公司兼并重组问题等,传授给学生如何将财务理论科学地运用于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程序。

(四)财务管理专业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界定初级财务管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之间有联系,但区别也非常明显。初级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立旨在向理财学专业的学生介绍现代财务的一些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财技术。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注重概念的深入分析,比如对资本成本概念、现金流量概念等所进行的深入分析、注重方法的适用性分析,比如NPV、IRR等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各自适用于何种情况、注重系统理论的引介,比如有效市场理论、OPM、APM、无套利分析等等、注重文献性,在介绍有关财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介绍有关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的学者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惟有经过了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学生们才算是开始接触到现财学的学术内核部分,为日后理财学的学习奠定一个深厚的基础。因此,认为中级财务管理是理财学专业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毫不过分。#p#分页标题#e#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4

目前,广东培正学院开出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主要还是照搬会计专业的模拟实训,分为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和财务管理案例教程两个部分,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属于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财务管理案例教程也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重复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从目前上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本采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用不大,而且在《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中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所以在这一门课当中仍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就没有突出其实践性的目的。

二是教学形式比较陈旧、老套,仍然是为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在上课的时候,首先由老师把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相关的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由于学生都已经学过《财务管理》等相关的课程,所以学生往往对这种教学模式兴趣不大。

三是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实训报告,没有达到考核的目标。

四是实训的案例大多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相应的资料,导致部分学生直接抄袭网上资料,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五是《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目前的教学大纲虽然也列出实训内容的七大模块,但只是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没有突出财务管理实践性的特征,而且主要的试验工具是计算器,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份。根据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工作中经常使用Excel,并且感到Excel的相关知识不够。比如,问卷中问到毕业生一天工作中使用Excel的时间大致多长?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100%的财务毕业生在工作中都会使用到Excel,28%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37%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3-6小时,26%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1~3小时。由此可见,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问卷还问到毕业生目前Excel的水平级次。3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Excel水平还是入门级,52%的毕业生处在初级水平,只有14%的毕业生处在中高级水平。由此可见,在校期间就加强学生Excel在财务工作中训练非常重要。问卷还问到毕业生觉得Excel对于财务工作的帮助有多大?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的毕业生都认为Excel对于财务工作有所帮助,76%的毕业生认为Excel对于财务工作的帮助非常大。很多毕业生都普遍反映在工作中需要从用友、金蝶等ERP系统中取数,而取出来的数据是非常多的,通过需要用到Excel进行汇总整理和财务分析。由此可见,一方面,学生在毕业后从事财务工作需要大量用到Excel,往往由于缺乏Excel的相关操作知识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学校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又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和工作以后的工作需求脱节了,亟需对《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二、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体系设计

(一)主要目标

针对目前《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Excel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按照“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思路,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Excel等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环节,去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通过《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达到如下目标:一是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基于Excel的财务决策管理等方法,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等主要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课程体系设计时,首先结合《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基于Excel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优化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和财务综合分析等各个教学模块。然后,通过模拟典型企业的财务决策等问题,逐步地给出相应的和现实仿真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可以运用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不同模块,连贯地、持续地及系统地解决相应问题。从具体内容来讲,首先是让学生熟悉实验企业的所在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一些基础数据。之后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学习和操作:(1)基于Excel的企业筹资决策,解决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的选择,资本成本的计算等筹资决策问题;(2)基于Excel的企业投资决策,运用Excel等工具计算净现值、内部报酬率的等投资决策指标,学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解决企业综合等决策问题;(3)基于Excel的营运资金优化管理,熟悉和掌握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模型等;(4)基于Excel的利润的分配管理,掌握利润的分配流程和各种股利分配政策等;(5)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掌握财务预算的过程,熟悉销售预算、资金预算和资本预算,编制预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6)基于Excel的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等;(7)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和国际投资决策,掌握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价和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等。总之,《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借助于Excel的工具,把Excel等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假设一个模拟的企业,给出相应的模拟数据,去解决这个模拟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操作为主,指导老师辅导为辅。指导老师需要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监督学生要独立完成各个模块的实验。

三、结论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5

1.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联系较为紧密,其专业定位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偏重于会计学的会计处理能力培养;另一种则是偏重于金融学投融资能力的培养。两种定位都严重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也失去了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专业设置的意义。专业定位不明,专业的特色教育就无从谈起,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将成为无本之木。

2.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目前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是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取舍。形成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大致上有三大块:会计学方面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加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加管理会计);财务学方面核心课程: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加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金融学方面核心课程: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投资学等。显然,这种课程结构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但并未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特色。

3.人才实践和后续教育不健全

我国目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教育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认证体系。与专业定位偏重会计学或金融学相对应,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要么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资格,或者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要么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相应获取一级和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财务分析师和财务规划师在实践中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企业长期来形成的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传统思维一直得以延续。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长远发展。

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熟悉财务理论和实务,能在工商、金融、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和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筹资、投资、资本营运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金融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

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专业核心课程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体现了各专业的教学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等。显然,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反映了三个专业之间的确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但从这三个专业核心课程总体设置上看,恰恰能够体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

从各校实际看,尽管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环节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两大部分,但在具体内容和方式上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一般侧重于案例分析,逐渐成熟起来的ERP沙盘仿真实验可使学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通过ERP管理软件在仿真环境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和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则以会计核算业务为主,会计模拟实验一般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操作两个部分。而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模拟操作主要针对证券投资和银行业务两大领域。三个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通常都根据毕业生未来工作去向,采用顶岗实习的做法。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对口实习岗位比较容易安排,而财务管理专业因可能涉及到的企业商业机密问题,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

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明晰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水平的根本性要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与模式。赵德武教授认为,社会需求是财务管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因此,应把新时期理财环境下社会对财务人员技能结构的需求和期望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方式获取的结果显示,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技能需求主要反映在综合管理型、决策型以及创新型三个方面(如下图)。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当体现这一人才能力的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在本科财务管理教材和教学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通常是按照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来设置,分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其优点是知识层次性强,便于财务人员自学提高水平;缺点是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的划分比较困难,使得各高校在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不同层次的内容在衔接上显得比较混乱。如何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内容科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是科学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按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培养对象分层次设置,教材编写非常注重案例与实证分析,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在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并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用于课堂教学。显然,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各高校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以便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中仍然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导向与重学术、轻社会服务的不良倾向。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关键是加强校企合作。具体途径主要有:一是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合作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考察与实践学习;二是教授以企业顾问身份,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财务专题调研和讲学;三是聘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讲课或举办专题讲座。

(四)创新教学方法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级中学;财务分析;应用分析

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级中学除需关注校园资产的具体使用,加强科研工作,梳理人才培养支撑外,还需兼具以人才培养基地为职责的教书育人使命,所以,其在社会责任与经济业绩等方面较易出现顾此失彼的不平衡发展境遇。尤其是国家在持续关注高级中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后,其经费利用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是财务分析的主要议题,故对此进行分析评价具有深刻现实意义。[1]

一、高级中学财务分析相关概述

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中,分析方法的地位不言而喻。一般而言,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动态分析、层次分析等多种类型。实际运用时,高级中学常通过比较、比率等分析方法对各财年经费收支结构比对分析,以便对标相同办学规模的机构或自身的内部纵向对比,进而分析指标差异,探寻影响因素,进而判断财务实际状况,着重加强特殊部分与关键指标的整体动态分析,将经济变量置于时间序列之中,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把握整体优化原则,并以定性与定量双重视角,打造高级中学财务建设的全面细化及时效与效益性管理。[2]

二、高级中学财务分析现存问题

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即是对各类业务、财务数据的整理与加工,并结合实际理解与认识,透过表象看到实质,进而得出支撑决策者战略的有用信息。但具体而言,高级中学财务分析确有如下问题,值得相关管理者多加重视。

(一)财务战略导向仍需调整

目前,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工作仍以简单的数据加总和比例堆叠为工作表征,而如此进行仅能表达出财务数据的量化职能。同时单纯从财务层面意识表示收入金额、支出情况、预算执行进度与效率等数据而缺少对各项财务分析子项的影响因素全盘考量,仅能发挥冰冷数字的字面涵义,不能实现对高级中学现阶段经济行为各项实质内涵的深入挖掘,也不能从业务财务融合视角出发,打造财务分析监督指导力,所以,这种单纯重“量”而忽视“质”的分析必然导致其财务分析工作缺乏前瞻与指引性。在各大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体系建设中,相关人员需以本校内部财务信息收集整理为依据展开微观分析,同时兼顾与同业优秀者各项指标的横向对比。但目前,尚有部分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观与校园整体的战略发展匹配度不高,仅单纯遵照财报数据说明对各期间不同收支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可这样的操作缺乏的是与相同办学规模或相近办学特色校园相关指标的增减变动、数据累计和幅度区间等视域的对比分析。因此,单从自身财务数据表层研究会缺失对其战略定位、财务状况、教学变化、政策走向等的支撑力,从而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宏观支撑。

(二)全面预算管理尚待加强

高级中学待各阶段各项经济业务结束后,会定期对其实施结果进行事后分析,但事后分析的成效反馈不高,分析过程及实质内容流于形式,已然严重制约到高级中学财务分析向高质量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高级中学的师资力量、生源情况各有不同,同时国家在新政府政策深入践行后,更加强调全面预算管理等会计职能的综合体现,由此激发财务分析的向前延伸。所以在新形势下,高级中学更要注重事前与事中分析,避免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与进行之中的弊端显现。如若不然,则会随着高级中学办学体制的改革深化,出现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且发展特色不鲜明的发展态势。[3]

(三)风险管理理念亟需落地

诚然,高级中学为非营利性质的组织,所以其财务分析的效益占比比重不高。但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师生占比仍是衡量学校办学宗旨和战略发展的综合指标,所以,对于仍处于教育行业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大高级中学而言,其办学风险、发展机遇、投入与效益占比仍如影随行。因此,各大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之力仅停留在关键性的确定因素对比分析之上,很难及时发现潜藏着的不同风险隐患。故各大高级中学应厘清形势,应时而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并着重加强财务风险分析能力,才能有效降低校管委会的重大决策失误事件发生概率。

(四)成本管控执行更需细化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稳步实施中,强化双基核算管理视角的全面运用,各高级中学财务分析的实际运行中常依赖预算效力控制各部门业务的活动开展,从而助力各部门既定目标的实现与可利用资源提升带来崭新思路。其中,成本管理成为关键指标,以成本管理为基调,一则可以打破传统“大收大支”时代的执行理念,二来迎合国家注重高级中学内涵式发展的契机。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高级中学轻视成本分析问题,无法有效归集和分配教学等资源的各种耗费,也无法根本实现成本精细化管控的有效衔接。同时,各大高级中学仍兼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效益指标责任制等目标,然而实际成本管控不力,公用资源消耗计量不准,最终都会导致高级中学成本核算缺乏真实性,进而滋生教育资源无端占用或长期闲置等乱象。

三、提升高级中学财务分析的优化思路

近年来,高级中学财务分析体系构建应从成长能力、财务风险、预算管理、费用管理等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分析应用中更需注重财务发展潜力和能力建设,在收支平衡、量入为出、严禁超支的理念下,不碰触“负债经营”和“赤字预算”红线;在加强财务运行绩效分析应用下,凸显高级中学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本质任务,最终适应高级中学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

(一)以流程优化再造为统领,实现财务分析转型

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不应再沿用传统分析思路,而应以业务财务融合为理念,以战略支撑为基调。而流程建设是实现高级中学业务财务融合的骨架,亦是保障财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的根本统领。若高级中学的流程管控愈加顺畅,则其业务组织将会更为高效,反之则会导致业务组织开展得障碍重重。因此,加强流程的优化再造,财务分析才能融入到校园经济事项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高级中学的业务财务对接与难点管控。具体的流程管理可细化为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等常见方式。对繁杂冗余或人为拉长的流程,可适当取消;对业务雷同或相近的事项,可充分讨论合并施行的可能;对业务流程中的受阻节点,需剖析根源,摒弃无用环节,对剩余流程重新排序,从而提升财务管控与业务管理的流程效率。同时,借助校管理层定期或不定期的摸底检查,促进各业务与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实施,提高财务管控透明度,继而夯实高级中学财务分析职能的应用根基。

(二)以绩效管理为推动,实现财务分析应用成果落实

高级中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标尺”机制成效显著,但还需借助绩效管理这把“戒尺”,将组织框架、业务运行加以规制,为组织共同目标的绩效考核管理保驾护航。同时,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能力提升要以正确目标导向为基,按照学校属性,追求组织绩效中的公益性与社会性价值观管理。所以,财务分析维度不仅要从财务视角进行绩效管控,还需注重内部流程、学习成长与家长满意等持续发展指标分析,进而从长远发展出发,建立关键绩效分析指标,提高分析评价的精准对接与信息反馈的沟通机制,全方位反映财务分析结果应用。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财务分析应用成果的严肃性,高级中学还应用绩效考核方式来激励岗位人员与校园管理的优化升级,实现财务分析贯穿力的有效提升,以此促进高级中学管理效力的升级管理。

(三)以全面成本管理为主线,实现财务分析的渗透力

由于高级中学从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所以具有明显公益属性特征。但这并不是忽视成本管理的根本原因,恰恰相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以后,国家财政部从制度层面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双核算基础管理,这也就深度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在推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方面的决心,以打破传统“大收大支”时代的风险意识淡薄、成本管控乏力的阻碍。自此以后,各大高级中学更需深度宣贯全面成本管理意识,提升学校同业核心竞争力,以业财融合为主线,将学校运行全部成本按属性据实列支、备案审核、标准管控、集中管理,从而从财务核算视角对高级中学成本进行全流程管控,同时确保事先有审批、事中有管控、事后有分析,以此落实高级中学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管控,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管控与分析的实用性,最终凸显成本分析的决策支撑。

四、结语

面对新发展机遇,高级中学的财务分析既要满足转型要求,又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因此以此为基,对财务风险分析动态评估,对评估应用绩效刚性考核,提升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从而支撑高级中学管理层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孟俐.新时代高级中学业财融合视角下管理会计转型路径探析[J].会计师,2020(7).

[2]沙劲竹,陈文莎.高级中学财务分析指标应用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0(4).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7

(一)不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雷同

从现在各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模式上看,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借鉴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第四次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法律、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商务贸易服务等行业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咨询、财务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选择了高级专门人才,表述笼统,特色不突出。如西京学院的培养目标为“财务管理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在企业、金融、证券、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领域或工作岗位,从事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实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仰恩大学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在工商、金融、涉外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工作,并能用英语直接进行交际的高级专门人才”;安徽新华学院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各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应对复杂环境的灵活变动能力,专业目标雷同,定位无特色。

(二)课程体系设置与会计学、金融学雷同

通过调查全国13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雷同。在这三个专业16门专业必修课程中,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有14门课程一致,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有11门课程一致,这还不包括教育部规定的必须公共基础课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仅有: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与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其他专业雷同,人才培养模式无特色。

(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弱化

财务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而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仍然采取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弱化,流于形式。

1.缺少校外实践环节。

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财务管理专业很难联系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即使少数民办高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因为企业的融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与分配管理等经济活动程序复杂、责任重大,学生在实习中无法胜任,学生的实习内容也仅仅是看凭证和账簿,做些简单账务处理。

2.校内实践环节缺乏。

多数民办高校仍采取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理论课时所占比重较高,缺少实践课时。即使部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比重安排较合理,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实践课程都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只是学到有关会计核算的实践内容。

(四)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滞后

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较短,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处在发展的阶段,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还满足不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缺乏双师型教师。

民办高校的办学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应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合理配备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其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很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进入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了解的少,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教学任务较重,疲于应付日常教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线,很难参加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职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偏轻,兼职教师队伍基本上是老年教师,年龄偏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以老年、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偏少,整体结构呈“两头大、中间小”,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学科研梯队。“两头大、中间小”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不利于教师相互交流,新老更替不衔接。其次,青年教师工作量较大,任务重,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最后,缺少中年骨干教师,很难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

(五)缺少适合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选用的教材偏重理论知识,教材选用参照公办高校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没有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满足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证书”制度,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市场上也缺乏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导致教师上课时,按照教材讲解的理论知识非常专业,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没有考虑到民办高校生源的质量。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民办高校应该在教育部制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打造有鲜明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安徽新华学院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积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根据学院的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紧密结合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核算、资金管理能力,有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具体分为四方面:投资理财、纳税筹划、资产评估、信用管理方向。

(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这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单位进行财务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人才;金融学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的人才。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应该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服务,这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结构情况见表2。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税法、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学、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等。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也有不少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共享,但是这三个专业的课程各有特色,不是简单的雷同,共享的一些课程只是为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各民办高校都应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因为财务管理可能涉及到企业的相关财务秘密,属于企业高层次管理岗位,很难让实习生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因此,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能学到会计核算的过程,难以接触到实际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校内的实习来弥补,具体方式有:案例教学法和ERP沙盘模拟实验。这两种方式如果能很好的得到实施的话,能够达到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效果。丰富的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接触到各行业各类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扮演财务管理角色对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可以相互间进行讨论,取长补短。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锻炼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能综合运用自身的知识,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同时,大量丰富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汲取教训,避免将来工作中重蹈覆辙,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到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服务。各民办高校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不能简单的把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课程安排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创建仿真的企业氛围,将实物沙盘和ERP软件全面结合运用,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运用ERP软件对仿真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ERP软件将仿真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融为一体,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企业财务与经济业务的一体化,实现企业资金、人才、物流和信息的有效配置。整个实验是从财务方面透视企业的运营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四)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民办高校迫切需求“双师型”教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保障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民办高校应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每年可选派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选派教师去进修学习,聘请高素质高层次的实践人才为教师开讲座或者授课,也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2.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或者挂职锻炼,积累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应规范相应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期的良性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到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兼职,这样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打造“双师型”教师。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民办高校应拓宽专业教师的引进渠道,可以从有关学校引进“双师型”教师,同时更应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际经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根据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可以多与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联系,加大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联系力度,引入优秀人才。同时,也可以聘请这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自己的中年骨干教师。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两头大、中间小”,缺乏中年骨干教师。伴随着各民办高校成长的这批教师,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要加以重任。同时,在引进兼职教师的时候,可以多引入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中年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有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中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民办高校的教材建设

民办高校的教材选用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选用时务必由一线教学老师自选,并组织专家审核,避免选用侧重于理论研究的教材。针对目前市场上适合民办高校的教材比较少的情况,各民办高校要加大与出版社的联系力度,搭建教师与出版社之间的桥梁,搜集关于应用型教材的信息,积极组织自己的教师编写教材,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与学生打交道,所以更能了解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的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结论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改革构想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校设立的时间较短,因此所积累的建设经验有限。目前新形势下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现状堪忧,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不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所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就必须要认清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让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高校教改的新形势下,其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却并不明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是综合性能力强的人才。但是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突出,没有自身的特点,且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很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培养培养的目标是“应会”、“应知”,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对其他相关知识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应变能力差。

(二)教学内容滞后,课程体系不确定

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会涉及到一些会计知识和金融知识,导致了各大高校之间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财务会计,有的侧重金融投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独立的、系统的标准。其次还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搬照抄西方财务的内容和方法,并没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导致很多知识应用性不强。

(三)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等有一些内容上的相似,很多学校在设计课程时会把几个专业的课程内容重复到一起。如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相互重叠交叉。这种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优化。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的增多,学生自学时间减少,重复出现的内容会减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例如应当采用学时制,有的学校虽然采取学分制,但实际上就是学时制的翻版。教学模式仍然是“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很少得到应用。其次,教学设备也比较落后,大多数教师都采取板书,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方法应用有限。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深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改革的策略,成为了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热点话题。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改革构想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高校教育特点以及新形势下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立为:培养知识面宽,财务管理理论功底扎实,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并注重素质全面提高的综合型的、能够在工商、金融企业、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个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特点:1、提倡素质教育;2、在就业导向上兼顾工作、教学和科研;3、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注重培养高级专业的人才。

(二)设计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合理地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狭义的主干课程。根据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构成及特征,对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设计。可以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并且结合财务管理的理论、实践等进行设计。可以设计如下: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中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和项目评估。这样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兼顾了理论知识,也涉及到实践部分。按照中级到高级逐渐训练学生的技能,加深知识,让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知识,符合了“从一般到具体,从基本到特殊”的原理。

(三)调整学科内容,避免重复交叉现象出现

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有自己的独特点,侧重点。可以从资金的规划和控制入手,对学科内容进行调整。学科内容可以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和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围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来作调整。对投资部分内容可以具体调整为短期资金投放和运用,长期资金的投放和运用等。研究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内容的特点,完善其内容,避免与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的相关内容重复交叉。可以设置包括经营预算、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以寻找出新型的、适合其专业教学的方法,改变被动的格局。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具体应用“问答式”、“讨论式”和“倒拉式”等来实现教学。2、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展示,或者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两个问题,对财务管理具体业务作出调查,并客观描述,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3、实践性教学:积极开展校内财务管理相关的实践课,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础,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三、结语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只有直面问题,分析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完善发展策略,才能推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综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皓,张立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构想[J]. 品牌月刊,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