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教育论文范例

电力教育论文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1

1.1培训中心的相关运作不够规范

从我国各省份来看,基本上都很重视电力教育培训,比如:某些省市的电力教育培训中心拥有十分庞大的规模,培训大楼的外观气势逼人,相关培训设施不但齐全,而且先进,甚至其相关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做得十分到位,胜过大学的基础设施条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电力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运作还不够规范:①从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和培训效果来看,却不符合其华丽的外观,比如: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本应在实践的操作场地予以完成的技能培训项目,却只局限于教室内部操作;②平时培训时,学员缺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直到最后考核时才能全部到齐。另外,培训过程不规范现象的经常发生,除了培训中心的管理不当外,还与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息息相关。

1.2培训方式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相冲突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时,生产一线员工培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电力教育培训方式与企业生产的矛盾相冲突。一般来说,电力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定编定岗,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其难度较大。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都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如果接受培训时,这些学员就必须离开则本岗位,即需要脱离生产线来参加培训,时间约一周左右,可见,电力教育培训和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不仅如此,在培训过程中,有的电力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安排培训任务,并要求生产一线相关员工必须参加,由此导致一线技术人员短缺,同时也不可以能随便安排人员顶岗,这种矛盾也很突出,严重影响了电力教育培训的成效。

1.3师资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在电力教育培训中,培训师的师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力教育培训的质量,而当前电力教育培训师的师资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一名优秀的培训师而言,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现有的培训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都满足不了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①缺乏相关的专职培训师;②现有教育培训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电力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十分重要。

2完善电力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法

2.1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电力企业发展中,需要要紧密结合“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根据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科学地分析教育培训项目,以便增强培训的目标性。一般来说,需要分析电力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实际现状,认真地找出他们之间的差距,从而合理地确定培训需求。另外,经过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开发员工的那些知识技能,努力做到工作现场需要什么,培训内容就是什么,以便使培训具有针对性,从根本上满足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

2.2创新电力教育培训模式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创新电力教育培训模式。①为了解决电力人员学习与工作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改为电力教育培训方式,结合生产计划和人力资源特征,进行就地培训,相关培训师也要深入现场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一线人员的工学矛盾。②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按照职工人员进行划分,包括技术职工培训、新职工培训、管理职工培训等等,要求针对不同的培训类别,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生产技能类职工时,最好在实际操作场所或让学员亲手操作;培训管理类职工时,可以采取仿真法、模拟法、向导法、案例分析法等培训模式。

2.3提升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提升培训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强化电力培训师资在电力前沿方面的知识,并不断培训其新技能,主要由于电力职工培训质量取决于培训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因此,在培训之前,电力教育培训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参与更多的系统化训练,最大限度地掌握电力行业的前沿信息和最新动态,从根本上提高其培训手段、培训方法、培训技巧等等。此外,专业性强是电力行业培训师的基本要求,师资人才需要在系统内部挖掘熟悉电力业务的、具备专业经验且了解各个现场生产的电力从业人员,同时要有技巧地训练授课方法,从而提升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3电力教育培训发展的未来趋势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完善电力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关注电力教育培训发展的未来趋势,以便更实际适应电力行业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进而打造优质的电力教育培训新模式。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具有一定的技术特殊性,其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培养员工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①要把员工培训和提高业绩进行有机结合,将电力教育培训方案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培训的功能;②培训结束以后,要能体现收入差距、岗位晋级的不同,这样有利于激励企业员工自觉能动性,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技术上逐步提升,努力创建最优秀的省电力培训中心;③由于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逐步形成,电力企业培训的重点需要放在职工队伍的素质方面,提升整体职工队伍的工作能力,响应国网公司“大培训”的最新要求,为实现坚强的智能电网奠定基础。

3.1培训系统建设

各个电力教育培训中心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培训观念,只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才是科学的电力教育培训管理体系。首先要审视整个培训流程,在培训过程管理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达到动态新型管理运作模式,比如:操作要规范标准,职责要清晰明确,设备设施要健全,评价要科学合理,考核要公平、公正等等。

3.2培训基地建设

作为面向未来的电力教育培训中心,需要大力建设培训基地。在培训理念和培训管理模式方面,需要有所突破,同时还要加强考核基地建设,齐全硬件设施,并要应用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在培训项目方面,需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包含电力主要工种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系统、现场模拟仿真系统等现代技术,贴近现场实际运作,从而解决目前电力教育培训的供学矛盾。

3.3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①需要促使普通教师向培训师转变,技能培训师向“双师型”的骨干教师转变,不但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而且要能查找各种电力故障的原因,同时在教案编写、课程设计方面要有独特见解,从而打造一支优势互补、专兼结合、学科交融型的高素质电力培训师资队伍。②开展电力培训工作时,需要重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要切实提高员工的绩效,长远目标是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同时电力企业还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找准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利于电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培训体系。

4结束语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2

(一)改变观念、健全组织

要把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首先要改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对女职工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女职工工作组织机构,配备思想素质高、热爱女职工工作的人员负责女职工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抓好工作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采取适当的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作,使女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要提高女工干部自身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光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人能够信服你,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劝勉和建议,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

这就对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了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妇女工作和本企业的政策,还要学习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演讲口才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三)抓住重点,讲究方法

要做好女员工的思想工作,还要适应改革形势,针对女职工思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讲求方式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正面灌输与多方引导相结合,寓教于理,寓教于帮,寓教于情,寓教于乐,注意解决她们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努力调动和保护好女员工的积极性

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女员工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女工工作要调整思路,以提高女员工素质为主线,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使工会女职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调动女员工积极性,首先要落实在保护好女员工积极性的

工作上。

(一)深入宣传贯彻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举行女员工权益法律知识竞赛,做到宣传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二)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反映女员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三)在企业签订集体合同中,保证女工的合法权益、特殊利益进人条款内容,维护女工的合法利益。

(四)从措施上重视女职工“四期”保护,定期组织进行女职工妇科普查,监督检查女职工各项保护规定的执行情况,采取聘请专家、举办《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保健知识》等专题讲座,对企业广大女职工进行劳动保护教育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赛、女职工劳动保护知识竞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层次、全方面对女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险的发展,增强女职工组织的凝聚力。

调动女员工积极性,还要努力提高女员工整体素质。新形势下,女员工素质提高工作要着眼于引导,立足于教育和提高,为女员工转变观念,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创造条件。从爱岗敬业人手,广泛开展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克服安于现状的惰性,增加竞争意识,组织岗位练兵,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多层次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女职工业务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激励广大女职工岗位成才、岗位奉献。

三、尽力维护困难女员工群体的权益

工会女工委要紧紧围绕女员工做工作,特别是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倾听她们的呼声,及时反映她们的意愿,真心实意地关心她们的疾苦,为她们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帮扶工作,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好生活、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困难。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3

一、服务产品的特性

服务产品的构成成分和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具有差异性,很难统一。表现在:提供同样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在不同服务企业之间有差异;提供同一服务活动,不同服务提供者之间有差异;同一服务提供者在不同时间内服务质量也有差异。酒店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对于后两方面的差异性体现更为突出。(四)服务产品不可储存服务产品无法储存,服务和效益只有消费者有需求时才会生产,而没被接受和消费的服务产品,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不会给购买者带来效用,但会给供应者造成损失。比如酒店的客房和餐位淡季失去售出机会,面对成本输出、正常运转的酒店而言就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服务产品特性导致的管理问题

服务产品区别于实物产品的四个特性已得到企业的普遍确认,但许多企业对这些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并未加以深入思考。可以说,这些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恰恰就是服务企业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一)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

无形性导致服务产品从技术角度而言缺乏可探查性、可体验性以及可靠性,消费者难以进行像实物产品那样的接触、检验和试用。具体说来,第一,让消费者感觉难以区分不同服务产品,即消费者很难将分属于两个组织或个人的同一种服务产品区分开来。第二,使消费者感到购买服务产品面临着很多风险。第三,对服务产品的无形体验使消费者无法检验其可靠性,借助口碑比较和判断服务产品的优劣是最常见的方式,口碑成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服务产品的差异性使得服务质量的标准化确立有难度

服务产品的差异性连同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同步性,使得服务质量概念抽象和难以表述,也使服务质量规范化、标准化体系难以建立。体现在:首先,让消费者感觉服务质量缺乏标准化。由于时间、地点和服务供应人员不同,消费者对同一服务产品的体验也不相同。酒店的前台接待员服务内容大体上是相似的,但是,消费者常常可以感受到不同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有不同。其次,在不同服务服务地点的品牌标准一致性出现问题。对于酒店集团而言,保持不同地区同一个酒店品牌服务产品标准一致性是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因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酒店员工的个性和态度,以致保持各个酒店服务水准的一致性非常困难。

(三)服务产品同步性导致服务提供者具有多重身份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还导致服务产品营销也同步。前台员工在为顾客提供建议和帮助过程中,既是在提供服务产品,同时也是在营销该服务产品。酒店餐厅员工在提供点菜服务的时候,他所提供的菜品信息在此时此地为消费者所接受,与此同时,菜品的营销宣传活动也在进行之中。服务产品的营销重点是从确保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转向确保以恰当的方式生产和供应服务产品,这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服务过程,也是员工个人及酒店形象营销过程的统一。可见,服务的提供者在消费者面前的服务、营销行为的综合表现将会影响到消费者是否再次惠顾酒店的决定。这一点与实物产品的传统生产和营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服务产品生产、营销和消费的同时进行意味着服务提供者同时也是营销人员,服务提供者应同时具备良好的服务、销售与营销能力和个人素养。

(四)服务产品不可储存性导致服务供需难以平衡

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并非是无法提供服务产品,而是无法在消费者需要的时候提供及时的服务产品,即无法储存服务产品以便将来有消费需求的时候再销售。换句话说,服务产品供应量完全取决于需求。但酒店恰恰是服务需求波动性大与企业供应量弹性小矛盾凸显的行业之一。这对酒店管理者而言是个棘手的问题。

三、本土酒店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经济结构仍处在“二、一、三”阶段,制造业发展较为成熟,现代服务业则起步晚,发展缓慢,本土酒店作为服务型企业,其经营管理模式却受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影响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对“酒店业是服务业”确信不疑,但对酒店服务产品属性的认识趋于表面化,对酒店服务产品特征及其影响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酒店经营管理者更多是将酒店定位于住宿与餐饮服务的销售商,沿用的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的经营销售实物产品的管理模式。具体体现在:第一、竞争策略侧重传统的酒店产品特色产品设计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有形要素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比如片面追求饭店空间“大”,装修材料“贵”,但很少从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角度设计设施和服务。如此的产品特色一方面很容易被模仿复制,一方面给消费者造成“与人不便”的华而不实、费而不惠、缺乏文化的印象,难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因而缺乏竞争力。第二、服务质量管理控制存在缺陷我国服务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不但起步晚,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是受制造业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酒店业也不例外,质量评价和控制多是基于服务规范和流程要素来进行,缺失因人员特性等归因下的服务质量的管理控制。第三、酒店培训存在较多问题鉴于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服务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销售与营销技能,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酒店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受制造业职能部门分工意识的影响和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不少本土酒店管理层一方面认为运营、营销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属于各司其职的不同部门,另一方面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消耗,因而培训模式问题较多。表现在:培训资金投入少;培训师多为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经营管理能力强的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多限于培训有关住宿产品和餐饮技能方面的知识技能,硬性灌输服务意识,对于员工营销能力、洞察力、情商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及服务意识内化的培训却很少;培训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缺乏培训评估环节。第四、员工是被忽视的群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虽已被本土酒店认可,但在员工管理中缺乏柔性管理。受传统文化影响,本土酒店对员工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得比较重,强调社会人格,强调员工个人对组织群体的义务和贡献,忽视员工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侧重于通过薪酬留住员工。结果效果并不明显,员工依然缺乏工作热情,缺乏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而频繁离职。第五、缺乏有效的需求控制与管理由于服务产品本身的的难以储存性和酒店需求波动性大,导致酒店服务需求和生产供应能力之间不匹配。本土酒店缺乏多样化的有效需求控制和管理技术和手段,常见的是:旺季提价淡季降价,而价格制定随意性的大,未形成来自于成本分析、财务预期的严格的定价机制和价格制度;旺季通过雇用临时工、租用附加设施提高供应能力;淡季时通过暂时解雇员工、安排员工休假等方式降低供应能力。这些简单直接的方法不足以维持高效益。

四、本土酒店管理模式优化

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会使众多的本土酒店发展走入困境。为此,在对酒店服务产品特征及其产生的影响加以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此为突破点,遵从为顾客提供服务以满足其需求的服务管理原则,优化酒店管理模式。

(一)竞争战略着眼于为顾客提供体验的酒店服务产品组合

酒店业就其本质而言是服务型产业,酒店主要提供住宿、餐饮和娱乐服务组合产品。而且是在诸如酒店建筑、客房、餐厅等有形产品伴随下获得的活动、益处和互动组合。从消费者角度看,酒店的服务产品其实是一种综合体验,而且是酒店顾客在与服务人员、其他客人、酒店环境、服务过程接触和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服务套餐。为此,设计产品时应基于消费者的价值观,本着舒适度、方便度和文化度三位一体的理念,提供住宿、餐饮、娱乐核心服务产品和附加服务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完美的服务体验。

(二)建立以顾客的质量观为导向的酒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服务是酒店员工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特定时空内产生的行为或活动,是发生在酒店顾客和员工之间的各种人际互动关系,服务质量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体验后的基于感知价值和期望价值差距的主观感受。因此对酒店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必须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的期望所指和影响期望的变量,顾客对服务产品质量的看法,这些方面汇集在一起就是顾客的服务质量观。酒店管理者确定顾客质量观并以此为导向,准确掌握影响服务质量的资源和活动因素及影响的方式等全方位信息,就能有效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三)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酒店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是酒店持续竞争的重要保证。本土酒店还处于成长阶段,迫切需要优秀的人才,而培训是酒店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酒店和个人双重收益的投资。作为本土酒店的高层管理者,应摈弃传统的狭隘的意识,确立酒店培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基点,构建集培训资金到位、师资专业、内容科学、手段多样、评估及时的酒店培训体系。

(四)确立员工的内部顾客角色定位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顾客分为内部顾客即全体员工和外部顾客即企业终端客人。在服务企业尤其像在酒店这样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树立内部顾客理念尤为必要,这是由于酒店服务活动特性决定的。酒店服务都是跨职能跨部门合作才能完成,所有员工都要协同互助。比如厨师既接受库房管理员准备好的食材,又烹饪菜肴,餐厅服务员既接受厨师烹饪好的菜肴,又为外部客人端送菜肴,在协同工作中每个员工既是上一员工服务的接受者又是下一员工服务提供者,全体员工形成酒店相互支持的内部服务群体,餐厅服务员为顾客端送菜肴的外部服务就是内部服务延伸的结果。如果没有内部员工的服务传递,酒店将无法为外部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和期望的品质服务。基于上述原因,无论前台员工还是后台员工首先应成为酒店的内部顾客,而且是首要顾客。酒店要将员工视为“准顾客”,让他们体验在酒店内部的服务、支持和关怀,享受与管理者希望给予外部顾客的相似的待遇。当员工作为内部顾客而满意后,酒店内部营销也就获得成功,员工积极开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延伸为成功的外部营销,让顾客接受认可酒店产品,酒店利润增长得以实现。为此,酒店应深入了解员工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集完善的员工培训、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员工服务授权一体的“内部顾客”式的员工管理模式。

(五)建立供需相互适应的需求管理和控制体系

由于服务的不可储存性、需求波动性大,导致酒店消费旺季、旺季服务质量和收益不稳定。因此建立需求与供应生产能力匹配的需求管理和控制体系,是酒店保证服务质量和收益最大化、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酒店应该通过观察、预测、分析、划分等步骤识别服务需求模式;在最大供应能力和最优供应能力之间做出正确评估和选择;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分别采取调节需求和应对需求的策略以及适应于需求的生产供应服务的策略;树立收益管理的理念,在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和积累的基础上,开发建设计算机收益管理系统。

作者:李培英张超旋单位:云南昆明学院旅游学院

(二)

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一)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了划分,共两大方面:1.基本知识能力素质:基本知识与基本素质能力理论能力部分的培养主要通过“两课”教学、体育、计算机、英语、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学进行;2.专业知识能力素质:①旅游与酒店企业基层管理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等课程进行;②现场导游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进行;③酒店服务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酒店管理与服务课程进行;④社会沟通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沟通、礼仪、形体训练等课程进行。⑤相关领域活动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文艺、茶艺、音乐欣赏等课程学习进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

1.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课程,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2.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断趋于成熟、完善,不断趋向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编写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训指导书

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和实训指导书。教学基本要求的编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以教学计划为基本依据,以近年出版的高职高专统编教材为蓝本,以知识模块为结构,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修订完成。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包括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和部分选修课,实训教学指导书包括所有集中实践项目,为专业教学、实践的进行和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所编写的教学大纲也要随着教学计划的修订和专业的发展不断修改,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专业教材建设方面

根据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鼓励自编教材或者参编教材,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选用的教材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加强工作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旅游与酒店业市场的需求,要选用教育部批准,具有国家导游资格的认证教材,这样与学生导游资格考试所使用的教材同步,也可以使学生全面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四、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4

(一)基于价值观的实践困境,面临培养具有科学人文主义素养的电力专业教师新诉求

面对价值无涉的电力科学本质观的实践困境,电力学界的专家、学者、教师培训专家等提出“培养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素养的电力学界优秀教师”的要求。他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只有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电力学界教师才能具有更高的电力科学教育视野,才能有能力将电力科学教育教学与道德、伦理及精神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基于教学侧重点的变化,面临培养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兼具的电力专业教师

基于电力专业教学特点,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应通过基于团队合作的教学诊断以提升电力高等学院的教学领导力和发展力。在电力类高等学院中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业务,也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而学院的教学领导力是影响学院效能的重要因素,也往往成为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的分水岭。而这种分水岭性质的质量生存意识,取决于电力专业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完美契合。

(三)基于教学理念的深化,面临培养既掌握电力技术探究方法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电力专业教师的新诉求

对电力专业教师的培养而言,为满足教学理念深化的需求,必须同时具备独立科学探究能力与实践操作水平能力,这是时代赋予电力高等学院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基于电力教学新理念的深化,采用项目化活动组方式改善电力专业课教师掌握电力技术的探究方法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团训、素质拓展等对其责任感、团队、心理素质等进行重点培养;还可以通过跟其他的项目组交流学习来提高电力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工作技巧、领导力等。(四)基于课程内容组织观念的转变,面临培养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兼备的电力专业教师的新诉求在电力专业教师培养过程中,应围绕核心概念组织课程,以克服“广而不深”的弊端,促进课程的深入、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知识的迁移及实际问题的解决等。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对电力专业教师而言,综合与高深专业知识兼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现阶段我国电力高等学院专业教师培养的新途径

(一)侧重电力专业教师人文主义科学本质观的养成

理性的科学本质观是实现电力学界科学教育目的、培养公民良好的电力科学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电力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大众的行业,电力专业教师应具备为民服务的科学本质观,帮助学生在面对基本问题时能更清晰地做出科学决断,并能促进学生对传统科学主旨有明确而有深度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建设电力文明国家。因此,侧重对职前电力专业教师科学信念和态度的培养,帮助他们在职前阶段形成符合我国科学社会发展观需要的人文主义科学本质观,是新时期我国电力高等学院教师培养的新特征之一。

(二)侧重对电力专业教师教学态度和信念的培养

作为一种隐性机制,电力专业教师教学的态度与信念在班级实践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指导教师在班级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好的教师会不断扩展自己的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也会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学总结来科学规划与引导自己的专业教学,并最终基于学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与其建构稳固的教与学关系,共同成为“电力学习社区”中与时俱进的成员,而这一切的根基需要电力专业教师具有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持久的教学自觉自信。实践证明,教师良好的师德和对电力专业执着而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生而言就犹如磁石般引领他们走向电力事业前沿。因此,电力学院领导层和指导专家团队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干预手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电力学界专业教师的核心理念培养目标,使电力专业教师在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电力科学教学态度及信念,形成自身宽阔的电力知识教学视野是现阶段我国电力学院教师培养的新特征之一。

(三)侧重电力专业教师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电力专业教师在班级系统中的作用是掌握并利用电力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技术工具,营造科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实中由于电力专业教师在职前专业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电力行业实战操作技术与工作经历,从而缺失了对学生指导的真实案例和从业示范作用。如果在电力专业课教学中,能够通过使用支撑材料、电力实验及富有创造性的电力学习环境来培养职前教师的电力科学探究能力和水平,或者通过开设电力科学模拟实验室课程的方式来培养独立专业课教师,并提高他们的从业信仰,促进其电力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效对接,依然成为我国电力高等学院教师培养的新特征之一。

(四)注重电力发展前沿高深理论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培养

综观我国电力高等学院教师培养的变化,已经从最初的单一高深专业知识发展到现在的电力综合学科教学知识。在电力专业知识教学中,应让师生均具有能力和水平结合学习环境,满足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实践中培养电力专业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已成为目前我国电力高等学院教师培养的又一个特征。

三、我国电力高等学院教师培养未来发展走势

(一)培养理念将从“标准”保障走向合作文化保障,形成电力科学价值判断力

时代文明的科学进步与高度密集化发展需要强大、稳定、安全、无污染、可持续的电力支持及供应保障。因此,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龙头——电力高等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就应走在时代前列,创新动力教育教学理念,从标准保障走向世界电力合作文化保障,用文化电力促进电力文化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用文化电力促进电力文化的高度文明创新发展,并围绕电力行业核心概念展开,在人与社会关系的广阔框架下,形成电力科学的超前价值判断力,以文化电力、科学电力、创新电力的大电力文化视野创新电力专业教师的培养新蓝图。

(二)培养电力专业课教师掌握“电力生成性知识”

电力生成性知识是指融汇于电力科学的、拥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即电力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接受正规、系统的电力科学知识培养,还要接受电力学科教学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接受生成性知识的理解与传授的教育,并在传承本土化电力学科知识的同时,继承和发扬电力业界内的前沿科学,运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行为并生成学生的内化行动,服务于国家、社会的电力行业健康科学发展。

(三)电力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应尝试更多地利用非正规教育机构资源

非正规教育机构包括电力博物馆、发电厂、水电站、核电站、电力网络教学交流平台、电力QQ群及其他类似的平台。相关资料表明,电力职前教师是非正规电力教育机构资源的最大受益者,因为非正规电力教育机构为教师教育机构扩展电力教育资源提供了场所,为电力职前教师树立正确的电力教育教学信念奠定了基础,并对未来电力专业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四)参与电力专业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者身份更加多元丰富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5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习目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就端正,就能自觉刻苦地完成学习任务。脱离实际的理论说教,空洞的思想灌输,是应当坚决摈弃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领域,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对学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巡回辅导时,解决学员学习的疑难,帮助学员放下思想上各种各样的包袱,鼓励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正面教育为主,采取疏导方针。成人教育学生有一定的是非观,有较强的自尊心。我们做工作时要把自己摆在和学员平等的地位,沟通思想,以理服人。三是和成人教育学生的任职单位相联系,共同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站点要经常将学员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通报学员任职单位,要求他们协助工作,同时还要配合任职单位解决学员的一些实际困难。教学站点也要了解学员在任职单位的工作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严格管理制度,使那些学习动机不纯、不遵守学习纪律的人受到一定的约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定的组织措施。教学站点管理人员、班主任要负责,其他辅导教师也要负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还要发挥成人教育学员的积极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

二、教学辅导管理

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教学辅导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帮助成人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应用两种关系。

绝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工作、学习双肩挑,工学矛盾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处理不好,既影响工作,成人教育学习任务也不能完成。要使成人教育学生认识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互相促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用脱节从根本上违背了函授教育的宗旨。成人教育学生要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参加学习,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了上述两种关系,成人教育就会极大地受到社会的支持。

2.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就是帮助学员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就学习方法而言,要指导成人教育学生处理好面授与自学的关系和怎样搞好自学的问题。面授在教学内容上为学员提纲挈领,在教学方法上为自学铺路搭桥。学员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能力;整理知识,储存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反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员做到:(1)面授时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上课前后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弄懂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广泛吸取各种新的信息。(2)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对比,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面建立起知识的网络。(3)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3.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

在学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平时自学小组。自学小组要求活动计划落实,防止流于形式。辅导教师要加强对自学小组活动指导。

4.加强对成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教学站点要督促成人教育学生按时参加面授,按时点击学习,完成自学任务和平时作业,严肃认真地参加各门课程的考试(考查),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三、学籍管理

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以主办院校为主,教学站点配合管理。主办院校负责学生的入学、考试及成绩登记和毕业管理,其他均可由教学站点负责。这样,既发挥了教学站点的作用,又减轻了主办院校的压力。

1.学籍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及时全面地掌握每个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成人教育的信息储存,这对于探讨成人教育管理规律,实现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籍管理的依据是主办院校制订的《成人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和《学生守则》。

教学站点在执行《条例》和《守则》时,要掌握分寸,宽严适度。过严,不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会使人感到门坎太高,约束太紧,可望而不可及。过宽,又不能保证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3.学籍管理的内容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6

电子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以案卷为单位。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相同的本质:都是文件存在的一种方式、都具有物理实态的特征、都是形成者真实活动的记录,有参考利用价值,需要存档备查。但相比之下电子档案在记录方式上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即电子档案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库与网络系统,其信息存储量大大高于过去的各种信息介质。而且便于存放、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可以实现共享且不受地域的限制。

二、成人教育电子学籍档案管理的作用

首先,计算机内存容量满足大,可以满足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而导致的学籍档案数量迅速增加的需要。一台配备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就可以存储历年历届学生的学籍档案,这样就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各级学生学籍档案的日常管理。同时电子档案管理通常情况下实行专人管理,档案的保密性强,工作效率高。其次,由于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具有搜索和查询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输入查询条件仅需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调取任何一个考生的信息。如果是传统的纸质方式进行查询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找到,为管理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减少了档案管理的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再次,利用计算机中某些软件,可以对相关学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学生加深对自身的了解、高校提高管理水平、用人单位找到更合适的员工和制定合理的用人计划提供方便。

三、目前成人教育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成人电子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一部分成教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籍管理工作认识模糊,思想上只把成教当成普教的附属品;还有少数分管成教工作的校领导和工作人员仅将它看成创收的渠道。这种思想导致许多软件和硬件的配备都不能满足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按岗配备专门人才及档案管理混乱等。

2、成人电子档案管理仍然存在手段落后和模式陈旧现象。

虽然目前很多成人教育都采用了电子档案管理方法,但实践中还有许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电子档案管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手工操作,没有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没有配备专门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有一些学校的学籍管理的常规性工作虽然也一部分使用了计算机,但也仅仅是采用单机操作,计算机的价值只是打印的工具而已。这些手段明显落后于形势,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从而必然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3、电子档案管理存在忽视学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的现象。

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成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把握工作中的准确性和原则性。随着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不断升级,要求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参加系统培训。但是实践中,许多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的现状,学籍管理人员存在着综合素质偏低、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高校只有紧紧围绕当前时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彻底摒弃陈旧和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引进到学籍电子档案管理领域,才能有效地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4、成人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着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一些难题

如学籍管理密钥升级过于繁复、网上黑客与病毒的客观存在。而且电子档案管理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是无形的东西,装载在某种介质上,并且必须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懂”得其组成规则的工具才能看得到它,没有传统档案的直观性等等。可以说,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原始性的技术难题很多,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籍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当然,电子档案当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四、成人教育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需要引进一套规范、标准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

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是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比较有实力的高校也可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开发管理软件。软件公司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虽然设计的原理遵循了国家档案实体分类法的规定,能够基本适应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需要,但是这类软件更适用于文书档案的管理。将其用于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比较牵强。而部分学校自行开发的软件由于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设计,所以比较适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但自行开发的软件分类标准却欠规范。两种类型都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实践中购买软件的高校可以在引进软件时与软件公司进行约定,要求开发人员根据本校实际,在原有通用软件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而有条件自行开发软件的高校,可以在基于本校工作实际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实体分类法的规定制定分类标准,使其在适应自身学籍档案管理需要的同时,更加标准和规范。

2.配备专职的成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首先,先进的学籍管理软件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能熟练操作使用这些管理软件的专职管理队伍才能实现发挥作用。要保障成人学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不仅要大力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管理能力,尤其要管理人员具有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施的能力。所以配备专职的成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至关重要。其次由于信息技术是不断更新的,所以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管理意识和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本职工作服务。

3.成人电子学籍档案管理需要建立网络互联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

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不仅部门自身需要查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在需要时对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查阅纸质档案的时间?这就需要建立网络互联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实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相关管理模块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对接。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调用学籍档案中的信息。

4.成人电子学籍档案管理要注意学籍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7

订单培养教育模式是高职高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有效培养、特色培养人才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这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为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期间,学校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建设发展。高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以促建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企业培养出不管是在酒店管理理论能力上,还是在酒店管理实际运用能力上都很优秀的学员,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从业素质。为打造这样一支良好的教师团队,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转变目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现状,采取转岗培训、专兼结合或挂职锻炼等手段加快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企业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学校间的练联系,与学校共同组建一支集综合素质强和校企协作程度深的师资团队。

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教育模式下教学团队的构建

(一)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为适应企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高职学校要坚持引进优秀教学人才和管理人才,打造一支与订单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团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提升教学团队职称层次,为此需引进专业高职称人才为领头羊,解决年轻教师经验不足问题;第二,提升教学团队国际化水平,可聘请具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外语口语教学;第三,提高教学团队教学实践能力,要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聘请具有丰富的一线企业经验人才为兼职教师,教授学生酒店实操技能;第四,提升教学水平,巩固基础教学,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等高学历人才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第五,加强学校教学与市场衔接的紧密性,邀请订单培养合作企业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入学校教学团队,加深对酒店发展的认识;第六,完善教学团队的发展,定期聘请酒店管理专业权威人士开展讲座,弥补实际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二)培养“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双讲师制”教学形式。具体方式是:第一,课程理论知识的教、授可由高职高校专任教师负责,而学生的实践指导和考核则由合作企业负责;第二,校企合作让专兼职教师教授同一门课程,但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场所可以由学校转换成企业内部;第三,由学校专任教师对学生讲解服务理论知识,而企业兼职教师则负责训练学生岗位实践操作流程;第四,当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负责某次课程教学时,具体的课程章节内容由学校专任教师来讲解,而企业教师则和学生进行行业经验交流。高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构建一支符合订单培养模式的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其一,提高教师业务和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一线实践,累积其实践经验;其二,关于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课程,高校可聘请合作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兼职老师和高校专职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建设和改革课程,同时兼职教师还可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其三,有计划地安排各专业教师脱岗到酒店具体岗位就职,使其对合作企业用人特点有直观感受,明白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求,为企业解决实际需求。

(三)委派专业教师到实地企业挂职锻炼

高职高校委派专业教师到合作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在谋合作共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高校专业教师以不转学校人事关系、不占酒店人事编制、不收酒店薪资报酬的形式在酒店接受职位锻炼,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如在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酒店某部门的某一线岗位的特定工作由高校专业教师以酒店员工身份来从事,其同样对酒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亲身实践的挂职锻炼有助于专业教师直接获得各岗位的实际操作经验。对酒店行业具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以后要教授酒店一线实操课程的专业教师更应接受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实际需要专业教师暂停学校教学任务,转岗到酒店接受为期半年左右的进修。使专业教师能够更专心的投入到实践当中去,为以后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提升整体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高校在订单培养模式下,培养出酒店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结语

电力教育论文范文8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05、2006级七年制研究生为教学查房对象,以传统的临床带教查房方法即主治医师负责、住院医师分管,带领实习医师以问诊、体检、诊断、处理、查房的常规流程进行实习为对照组;之后以同一主治医师按照典型案例教学查房方法进行实习为实验组。教师在病房选定教学查房的典型病例后,针对所选病例确定研究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预先向实习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要点,让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病例的病史特点、检查结果等,实习学生充分利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图书馆的期刊、杂志、电子阅览室等资源对学习要点做好教学查房前的准备。教学查房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着重对有关典型案例的各学习要点进行分析讨论,每位学生均提出有关疾病诊断、处理、治疗及相关医学新进展的意见,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阐述本小组的最终意见,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者提出质疑,甚至提出辩论,所有参与教学查房的实习学生均需积极发言,展开广泛讨论。

在实习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分析、讨论基础上,带教老师再对典型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全面总结概括,便于实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并重点对实习学生的分析讨论做出点评,如分析思路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结论是否准确?处理是否规范?使实习学生掌握分析、处理和解决临床疾病的思路和方法[6]。每次典型案例教学查房结束后,向每位参与教学查房的七年制研究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分,以评定结果为“良”以上的学生人数作为统计指标,对典型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及看法做出评价,了解典型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当场回收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口头表达交流能力、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创新能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临床思维能力、处理临床患者的信心等方面,典型案例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儿科七年制研究生是医学院校儿科系学生中的佼佼者,与五年制学生相比,他们的优势在于医学基础知识较扎实,英语水平较好,学习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但对于刚进入病房的七年制研究生而言,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还完全是抽象的,概念式的,零散的,难以与临床实践中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往往感到有些茫然。因此,如何将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与真实案例结合,提高儿科七年制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效率是儿科临床教育的重要任务。此外,儿科临床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单纯传授临床医学知识,如何提高七年制研究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儿科七年制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更成为当前七年制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这就要求儿科临床教育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临床教学方法[8]。

引入典型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将医学基础理论与实际病例相结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9]。以“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为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是由于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胎粪吸入发生肺部病变所引起,为新生儿期特有的呼吸道疾病,是引起初生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过期产儿及足月儿,偶可发生在早产儿。胎粪本来是在肠道内,黏稠似柏油样,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宫内不容易排出胎粪,那么胎粪污染羊水的机制是什么?羊水胎粪污染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胎儿吸入胎粪后造成多脏器损伤的机制是什么?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表现有哪些?轻型、中型、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特异性胸部X线检查结果有哪些改变?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一般治疗、辅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如何预防羊水胎粪污染及吸入?教学查房前预先向实习学生交代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每位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利用各种资源对上述学习要点做好充分准备,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再进行全体课堂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