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范例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范文1

本文以10kV电缆的变配电工程电缆施工技术为例,进行了施工技术分析,介绍了电缆敷设方法,分析电缆施工过程中所需注意问题,以提升变配电工程电缆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变配电工程;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近些年来,10kV电缆在城市配网供电方式中逐渐显露头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城市以及乡村供电的重担,但是运行的超负荷导致了10KV配电线路开始出现多种不同的故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正常的居民生活,因此,10KV配电工程电缆施工技术,电缆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供电网络的可靠性,与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电力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断提升变配电电缆施工技术,做好电缆敷设施工工作,为电缆施工质量提供保障。10KV配电工程电缆的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且耗时的工程,当前10KV配电工程电缆施工中依旧存在着很多还未完全克服的技术问题,因此分析10KV配电工程电缆施工的注意事项,近而在整体上严控电缆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0KV配电工程电缆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所以本文就从基本电缆施工的实施全程中,分析施工技术,提出电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为变配电工程电缆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1电缆敷设的技术要求

1.1直埋式电缆敷设方法

直埋式电缆敷设方法是指将管道直接埋设于土壤中的电缆敷设方式,选择直埋敷设的依据有选择的路径是否需要经常性开挖,地段是否较为复杂,电缆是否会受到腐蚀等,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则不宜采用直埋式电缆敷设方法。直埋敷设施工要保证电缆沟清洁度、深度以及宽度,要结合设计图与现场实际环境,明确电缆走向以及路径,测量电缆长度,在进行敷设工作之前,首先,打扫电缆沟,确使电缆沟内无杂物,最好在电缆沟底部铺上厚度约为100mm的细沙或软土,以保证电缆施工的质量,根据线段在电缆沟内安置滚轮,直线段处滑轮放在同一直线上,转角滑轮置于线段弯曲处,电缆盘的架设过程中,主要采用架空电缆盘,采用专门线盘支架,同时确保电缆盘已安装紧急制动装置,一定要慎重选择线盘支架并安装安全防护用具。在电缆敷设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下方牵引方式将电缆引入沟内,不能从上方牵引,将其安置到电缆沟里面,处理完后回填电缆缆沟,必须达到一定深度,将土质逐层夯实。

1.2电缆沟敷设方式

电缆沟内敷设电缆常可于沟内安置滚轮,安装好后,将电缆放置在电缆沟底或支架上,且电缆上要捆扎记载线路名称的铭牌,以便于更好的区分路线,如有特殊绝缘要求,应加一层塑料衬垫,电缆沟内金属支架、金属护套及铠装层等装备,除要求特殊绝缘外,应全部采用接地装置,10kV电缆最宜采用并排敷设方法。确定电缆沟的宽度以深度时,要考虑电缆数量,电缆沟深度不小于0?8m,沟底平直,电缆沟的上面宽度要放大200mm,要有足够空间保证人员施工,电缆沟两侧要错开安装间距小于1m的角铁支架,并进行接地,完工后,要进行填土,电缆每隔50m或拐弯处要设立标识桩。

1.3桥架敷设方法

电缆井架、中支架及桥架等都应进行接地,电缆桥架的转弯半径不可小于电缆桥架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值,一般垂直电缆沿墙、柱敷设,且在每层间同时安装防火隔板。在进行电缆敷设施工之前,配电技术人员要严格检查电缆敷设的主要路径及走向,要检查电缆桥架是否存在问题,保证敷设安全性。敷设时要将截面面积大的电源干线留长一点,截面面积小并且长度较短的电缆应当做好有关的标志牌,避免交叉弄混。在敷设电缆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敷设电缆的开头亦或结尾加以交叉,利于后面的维修和替换电缆。电缆敷设完工后一定要进行有关的固定工作,对于横向敷设的电缆,应当稳定其的开头、结尾与转弯的地方,每隔5到10米处固定;倾斜敷设时,于桥架上每隔2米处固定电缆,还应放置密实的耐火板。

1.4地下管道电缆敷设方式

电缆敷设以前,应当运用地老鼠对敷设管道的通畅水平加以严格检测,确定是否存有石屑等物品,应当马上清理干净,防止在放置电缆的过程中给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作业过程中,在每个检查井均应组织好有关的专业人员统一指挥。由于地下区域的施工环境通常土质不均匀而且受压较大,需要注意电缆的耐腐蚀性以及抗压能力,最好选取电缆穿钢管敷设

1.5隧道电缆敷设方式

电缆隧道指的是电缆数目众多,能够提供装设和巡视全封闭情形的电缆构筑物。电缆隧道中应当装设排水照明设备,能够运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树枝状是目前通常采用的隧道中敷设电缆的主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电缆接头的数目会显著增多,因此在现实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接头的密封性,来保证电缆稳定的运行。

2变配电网电缆敷设中的注意事项

2.1合理选取和准备施工材料

准备电缆施工的材料时,电缆的施工清单必不可少,对于电缆的型号、横截面积等基本情况要仔细查看并记录,要依据电缆施工具体情况和环境进行准备,以便于作业实施。在进入作业现场前,电缆和其附件一定要在储存的仓库中加以科学的管护,仓库要保持干燥且维持在适当的温度,保障电缆接头部位受潮,不可置于太阳下暴晒,避免电缆发生损坏,影响施工质量。

2.2做好相关的电缆施工检查

在10KV配电工程电缆施工时要对电缆设备的基本型号、规格参数及绝缘状况等进行严格的检查测验,电缆路径设计及原理设计等要严格的遵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佳的改进,确保电缆设备的数量及质量符合要求;要定期根据编号核对电缆的详细信息,例如电缆特性、电缆支架、电缆铺设路径等,查看与设计规范要求是否吻合,保证用于10KV配电工程施工电缆的完整性。

2.3电缆保护套的质量问题

电缆保护套的质量会影响电缆安全,缆外护套具有机械防护及防水密封作用,且能长期保护对地绝缘,避免金属屏蔽护套接地形成环流电流电,电缆施工中使用缺陷保护套,会埋下隐患,使空气及水分侵入,加速腐蚀金属护套或屏蔽层,影响电缆绝缘性。随着高压单芯电缆在电缆施工中的普及,电缆外护套存在的故障越来越多,确保电缆外护套完整性及密封性对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电缆保护套,保障电缆安全,在电缆外护套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安装方法,保正电缆保护套的质量。

2.4重视电力电缆的防潮工作

电缆体系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是保证电力持续供应的关键,如果潮气、水汽或者水分,经由电缆头或外保护层进入到绝缘层,就极有可能纵向渗透每层,危及电力系统安全,电缆运输、储存、施工中的敷设和安装及后期试验的各环中确保电缆端部密封极度良好,敷设时尽量避免外力作用,敷设结束时予以检测,如有受潮部位,及时处理。

2.5避免电缆机械性损伤

因电缆外径较大,对转弯半径要求也较高,不易操作起,施工过程中,如果存在较大的转弯角度,可能会使导体内部受到不易察觉的机械损伤,即便是检测其回路电阻亦或进行泄漏测验,也很难找出问题所在,可是运行过程中如果损坏处温度过高,电缆绝缘性能降低,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电缆作业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防止电缆受到扭力,拐弯亦或预留电缆的时候,一定要让电缆呈现出自然弯曲形态,如此能够防止造成内部机械损坏。

2.6防止大电流电力电缆导致的涡流故障

现实电力电缆在作业过程中,运用钢支架亦或架空、钢质保护管架设,这样电缆四周可形成一组闭合电路,都会导致涡流的产生,在电缆钢绞线与卡子结合的位置使用绝缘层隔离,可禁止涡流现象。因此,在电力电缆施工时,必须不能使电缆周围形成闭合同路,严防涡流问题出现,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诉,电力企业要深入认识电缆施工,做好敷设准备工作,高度重视电缆施工质量,提高变配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含量,依据工程施工具体情况决定如何开展施工,利用专业技术措施有力管控与提高电缆施工品质,减小事故的产生概率,推动整个电力项目作业的顺畅进行,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作者:许思邈 单位:四川省送变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电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电子电工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以传统电工技术为基础,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形成的电子电工技术具有智能化特点,可以根据电力系统不同需求及时调节用电幅度,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良好供电条件。同时,电子电工技术对于电力系统平稳运行起到基础性调整作用,对于未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摸索未来健康经济结构、实现产业方向转变等宏观经济发展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

1.1集成化

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整合涉及电子电工应用的相关电力仪器,对传统工业中以逻辑控制器为技术核心的一级设备,以及将数学运算模型为应用核心的二级设备,在常规电力系统无法起到有效缓存应用类型问题,使用集成化方式进行高效解决。其应用方向为:使用二级缓存容纳一级处理器,从而实现高度集成;将器件作为单位进行并联,实现电压集成;仅有单元器件的基片独立使用[1]。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电工技术对于器件实际安装方式是使用分开安装,但目前电子电工技术则利用集成器件完成基片安装。

1.2高频化

电子电工技术拥有集成化特点,同时其作业效率较高,呈现高频化运作。较为典型代表当属通过调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极开关速度,借助其拥有较强系统承受能力,在变频器或调速电路应用较为广泛。而且,也可以为电子器件运行建设良好作业环境,推动其高效运行。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则是电力企业实现技术革新的重要研究手段。对于我国实现电力资源高质量生产、低损耗运输具有较强研究意义。

1.3全控化

电子电工技术的全控化集中在借助半控型普通晶闸管,实现器件自动关断,提升电力设备运营自主判断能力,提高系统适应性。尤其是针对器件自动关断,对于电气设备应用是一项巨大突破内容,也是电子电工技术全控化重要应用条件。电子电工技术成功解决传统电子器件复杂电路问题,将系统大幅度简化,并将其全控化特点与电力系统进行整合,有效提升电力设备运行质量,提高使用效率。

1.4高效化

借助电子电工技术高效化优势,可以有效减少器件应用时可能发生严重损坏问题,也可以有效促进电力设备提升当前应用效率,典型案例当属利用电阻降压方式,提升电子器件使用效率,从而降低电流在电阻上额外损耗。借助电子电工技术的全控化、集成化两种特点,实现其高效化,提升器件闭合开启速率,有效降低因频繁开关产生器件损坏,进而推动电力系统高速运转,从现象上则是表现工作与运行效率有大幅度改善[2]。而且高效运行也是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最实际需求,所以无论是电子电工技术,还是其他实用型技术,都要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高效为主要研究方向,从而提升电力生产质量与效率。

2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作用

改进电子电工技术,使其在应用层面产生优化,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并让其安全性获得实质性保障,对于用电合理规范。而且,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电力系统中,可以对常规电子电工技术有效改进,完成电力系统运营全流程实时监控,从而稳定电力指标,使其在标准进行上下浮动,从而降低过多电力资源消耗,高效利用电力资源,避免造成严重资源浪费[3]。也在另一个层面强力推动机电一体化快速发展,从而有效提升电力资源生产质量,推动应用水平进一步发展。整合机械技术与电子电工技术的机电一体化,对于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可以有效满足。无论是电子电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还是电力系统研究方向,都将以高度集成形式存在。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电力资源,现有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无论是行业转型还是人们需求,电子电工技术都会在改进中对现有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从而稳定国民经济,实现经济结构健康转型。信息技术在发展中实现创新电子电工技术,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提供优良条件,两者共同进步,进而全方位推动电力系统快速运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支出,节约财力消耗,进而推动电子电工技术朝实用化方向稳定前进。同时,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与电力系统,对于电力系统摸索未来可行性方案也具有较强意义,可以利用电子电工技术为建设基础,整合其他例如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为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工业生产提供研究方向。

3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发电过程

作为精密但庞大的应用性系统,电力系统在运营过程涉及多种设备,可以电子电工技术应用层面大幅度提升设备应用效果,主要集中在静止励磁与变频调速两种技术。大型电厂运用多使用静止励磁设备维持生产,但是在电子电工技术逐渐成为工业发展主要研究方向的当下,静止励磁已经稍显落后,无法有效满足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实际需求,所以静止励磁进行技术革新已经是大势所趋[4]。静止电磁可以划分为发电调节与主电路两条支路,并结合放大器、整流电路等多种应用型设备维持电力供应。因为其性能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所以综合性价比较高,大型电厂运营仍以静止励磁技术为主,而电子电工技术只是部分取代,全面代替仍需要一段时间综合审视。而且应用静止励磁技术,可以实现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去掉励磁机,有效提升运行机制高效协调;影响水力发电系统发电功率是水头压力不稳定,以及流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在稳定水头压力的同时,提升过水流量,从而全面提升发电效率。变频调速技术对于降低风水机泵能量消耗具有较强效果,尤其是目前发电厂风水机在系统运行具有较强能源消耗特点,所以变频调速技术具有较强实用性。同样,风电发电需要较高风速驱动扇叶运行,所以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建设风力发电,造成一定局限性。而利用电子电工技术的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有效调节风力发电系统运行状态,从而将转子运行速度与其自转速度保持相同频率,以稳定输出电流方式提升系统运行效率,进而全方位提升电力系统实用性。通过调节电力系统运营高压低压转换效率,实现机泵变频调速,从而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消耗,进而提升工作效率[5]。但是考虑到当前电子电工技术的变频应用并不成熟,仍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应用研究。而在清洁能源研究方面,我国在太阳能系统应用理论研究较为成熟,但是使用电子电工构建大型设备集成化管理,仍需要一段时间摸索。

3.2输电环节

作为电力系统应用重要环节,输电环节也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内容,主要集中在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减少不利因素产生负面影响等[6]。目前,电工电子技术集中在输电环节直流与交流输电技术方面。直流输电技术使用较为安全,具有较强稳定性,而且操作简单,没有额外作业门槛,尤其是对于跨越多个地区的大规模输电电网,应用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输电网电路过大,造成额外能源损耗问题。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各类复杂地形地貌并不影响输电质量,这也是长途输电广泛应用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电力资源需求影响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已经逐渐接近瓶颈,需要由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助推器,对其进行技术革新,从而改善当前技术应用无法进一步突破实际问题;而交流输电技术主要优势则集中在可以使用柔性交流方式进行输电,其原理与弹性补偿类似,具有较强灵活性,是在原有交流系统升级优化,获得新型输电技术。交流输电技术在控制电力系统发电效率、稳定输电系统电压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效控制电力资源运输能源消耗,从而实现稳定输电。电工电子技术目前在直流输电系统方面也有相应规划,即将其从单一直流输电改造为混合直流输电。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关注柔性直流换流站运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混合直流应用质量是否可以支撑电力系统高效运营。所以,柔性直流换流站需要拥有可以针对直流架空线路出现故障,可以及时重启相关功能。目前使用换流器增强换流站综合性能,或者增设相应设备,使其获得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研究学界主要方向为后者。借助全桥模块拥有负电平输出性能,所以将全桥与半桥模块根据实际电力系统需求进行按比例使用,对于直流输电系统稳定供电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3.3配电环节

配电系统主要负责稳定电力系统,实现安全用电,从而提升电力生产质量。电工电子技术可以对配电系统优点进一步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性能指标,全面推动高质量电力生产,避免出现多种不利于电力系统运营安全隐患,从而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运营。为稳定电力系统生产,会使用变压器进行电压调控,但是其不仅占据较大空间,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7]。而且变压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配电系统供电产生负面效果,无法实现稳定供电目的。电工电子技术从实际问题出发,对该为进行有效改善,从而对以往配电系统存在缺点进行改进,通过对电力运行进行转换,对配电系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实时监控,从根本上提高输电质量,有效提升配电系统提供电力能源质量,进而推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同时,电工电子技术也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针对配电设备运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处理方案,进而对配电设备当前运行进行实时诊断,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通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理,避免对电力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对配电设备及系统产生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分析数据内容与未来发展趋势,深层次挖掘数据潜在内容,提升数据收集价值,寻找电力系统产生剧烈波动原因,总结经验,为提升电力生产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3.4节能降损

为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损耗,电工电子技术使用对原有电动机进行更换,使用变负荷电动机对其运行进行调速,或者对无功损耗进行全面掌控,对于电力系统运营具有较强节能降损效果。借助降低电动机能量损耗,可以有效控制电力系统能源消耗,目前多使用电工电子技术对变负荷电动机运行速度进行调节,在能源损耗控制方面具有较强效果。在一些风力或水力发电,广泛使用电工电子技术调节变负荷电动机,例如风力发电与水力发电,从本质上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提高适用性,在无极调速方面也有较强意义[8]。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损耗,但是需要前期投入较大应用成本,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严重污染,所以仍需要对变负荷电动机开展进一步研究;而使用电工电子技术可以实现高效无功补偿,降低电力系统应用损耗。因为电力系统在进行运行时,部分电能会直接产生消耗,将其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有功功率,而无功功率则是电气设备持续做功必要条件,即电能发生转换,但是其本质并不是消耗,可以实现电能产生周期性转换。例如将磁场建立在电磁元件中,从而实现存储部分电能。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对于无功补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将电容器组并联,并将其安装在高低压配电线路,实现集中补偿;将补偿电容器并联,将其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一侧的分组补偿;仅将电容器并联后,将其安装在独立电动机位置的就地补偿。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无功补偿设备,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消耗功率,在提升功率因数的同时,对系统进行电力运输潜力进一步挖掘。但是在使用电工电子技术对无功补偿应用容量进行确定时,需要注意电力系统如果自身荷载较小,要尽可能降低过量补偿可能性,避免因使用无功补偿,造成电力系统线路损耗发生不正常上升,难以有效提升实际应用经济效率的。而且在功率因数不断提升,反而会让无功补偿出现边际效应,即进一步提升降低损耗效果,需要投入额外成本,所以仅需要将功率因数控制在0.95即可满足无功补偿需求。

结语

电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导地线

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新基建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国家持续加快电网建设步伐,输变电工程是其中之一。线路施工在输变电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线路施工技术应用效率直接关乎输变电工程的总体效益。因此,探究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项目

一输变电工程占地面积3252m2,征地面积4212m2。工程终期电缆出线32回,本期13回,线路部分长11.56km。工程工期为120日历天。工程所在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田,地形较为开阔,进出线阻碍较少,且位于负荷中心。工程地下无矿藏资源,日常饮水较便捷,环境影响较小。

2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技术

2.1基础处理

在工程基础软弱地层较厚时,常规浅埋基础无法满足地基强度、变形要求,可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处理基础。基坑开挖是施工基面处理首要环节,技术人员应根据前期基础处理设计方案,结合放边坡情况有序开挖,确保基面开挖后无积水、杂质,且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在基面开挖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保护方向桩,再次测量方向桩位置,确保方向桩处于规范允许范围内。以施工基面或中心桩自然地面标高为基准,开挖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偏差应在+100mm左右,对于部分超深基础,则加铺石灌浆。人工挖孔时,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每开挖一段浇筑一节100~150mm厚的护壁混凝土,第一节护壁超出地面150~200mm,上节与下节之间搭接50mm及以上。在到达设计桩孔位置后,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双面焊接方式,结合设计方案,制作钢筋笼。钢筋笼制作完毕后,技术人员可以将钢筋笼吊放到桩孔,自高处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后养护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在利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方式进行基础硬化处理后,技术人员可以依据《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检测,确认质量无误后,进行基础拆模,准备铁塔架立施工。

2.2立塔

根据输变电工程地形起伏小的特点,技术人员可采用内拉线内悬浮抱杆分解法组立铁塔。

2.2.1安装塔腿

根据输变电工程地脚螺栓式基础特点,技术人员应事先在地面组立铁塔腿,为抱杆固定提供依据。根据工程地形平坦特点,可以选择半边塔腿整体组立方法。

2.2.2提升抱杆

在塔腿安装完毕后,技术人员可以借助塔腿进行内拉抱杆竖立操作。竖立操作时,由攀根绳控制抱杆根,促使抱杆缓慢转移到塔身内侧。在抱杆竖立角度达到与地面呈80°时,固定攀根绳,收紧塔腿上方抱杆拉线,完成抱杆立正。在抱杆立正后,于塔腿主材位置固定抱杆拉线。同时,借助抱杆腰环、套绳进行抱杆调正作业。调正抱杆后,技术人员可以将抱杆牵引绳拆除,补充安装塔腿开口面的辅助材料,并进行塔腿位置承托系统、上拉线的固定。在抱杆起立后,技术人员可以借助方向绳、牵引绳,起吊主材。在主材达到设计位置后,调整拉线连接的手扳葫芦,促使抱杆呈倾斜姿态。此时,继续调整手扳葫芦,直到悬浮的主材与搭建位置相接近。最后,借助拉线控制处于起吊状态的主材,确定主材到达安装位置后,经螺栓锁定,螺栓沿着水平方向由内向外(或者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的顺序穿入。在这个基础上,借助原有起吊索具,完成抱杆提升作业。作业期间,以四方拉线方式控制起吊过程抱杆垂直度,确保抱杆顶的铅垂线与塔材就位点无限接近,且抱杆、铅垂线夹角小于5°。

2.2.3吊装塔材

在抱杆提升完毕后,技术人员可以在地面组装塔材与导线横担、避雷线横担。地面组装完毕后,直接借助抱杆吊装到安装位置。在吊装塔材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匀速收紧攀根绳,松弛控制绳,并由专人看护塔材着地一端,确保塔材与已组装塔段无接触,且塔材与塔身之间相距0.3~0.5m。在塔材上端与已组装塔段处于同一水平线时,技术人员应全面关注构件起吊情况,直到塔材下端到达甚至超过已组建塔段上端。此时,停止牵引,在塔上作业者的指挥下缓慢松弛攀根绳。同时,将塔材对准已组建塔段,缓慢松弛牵引绳至塔材主材到达安装位置。并手动拉斜材,调整塔材位置,先穿尖扳手,再连接螺栓。螺栓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向受电侧穿入(或横线路方向由内向外穿入),个别螺栓安装难度较大时,可以适当变更穿入方向。全程落实先到位塔材先安装,后到位塔材后安装的原则,直到全部塔材安装完毕。全部塔材安装完毕后,依据先两端后中间的顺序,依据8000N的扭矩值紧固全部接头螺栓,螺栓孔径为17.5mm,轧制边距为21mm,端距为25mm,切角边距为23mm。全部接头螺栓紧固完毕后,松弛起吊绳、吊点绳,完成斜材的补充安装。最后,逐一松弛攀根绳、控制绳、补强木,拆除抱杆承托绳,再将抱杆顶部缓慢下降到铁塔顶面下,进行铁塔顶部水平材的安装。同样的方法,进行另外一侧塔材的吊装。在全部铁塔组立完毕且相邻节点之间主材弯曲小于1/800时,技术人员可以对塔材材料利用情况、螺栓紧固情况进行检查,确定其均与合格标准相符后,进入张力架线工序。

2.3接地施工

在基坑开挖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沿等高线开挖接地沟,接地沟深度为0.6m,宽度为0.4m,同一个水平面上两个相邻接地沟之间距离大于等于5m。在接地沟基础拆模后,清除接地沟内枯萎杂草、树枝等杂物,回填符合要求的土体(如黄土),回填深度为0.2m,回填后夯实。基坑与接地沟回填后,清理现场多余杂质,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接地施工。接地施工应由持有焊接证的人员操作,接地钢筋连接方法为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接地钢筋直径的6倍。在对焊接部分进行防腐处理后,沿等高线,依据先装低压后装高压、先装下层后装上层、先装近侧后装远侧的顺序,敷设接地体并焊好接点,控制水平面上两个相邻接地体的距离大于等于5m。接地引下线位于铁塔腿上,经普通螺栓连接,且接地引下线连接板各安装1个犁片。在接地体连接完毕后,技术人员可以将引下线、杆塔断开,测量并确定接地电阻(季节系数与测量后数值相乘的结果)不大于允许的工频电阻值,完成质量验证。

2.4张力架线

张力架线是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常用技术,需要借助张力计、牵引机等专业牵引设备,赋予架空导线一定张力,促使架空导线与地面、跨越物保持一定距离,配套紧固、张挂电力线路并安装附件。

2.4.1布置场地

在张力架线前期,依据交通运输便捷、两侧具有锚线场地、地形平坦宽阔、满足设备物资堆放要求、导地线允许接头档的原则,选择适宜的张力架线场地。在张力架线场地内,依据导线分裂数,选择7轮(或5轮)放线滑车。若为大转角的耐张塔,则选择双滑车。确定滑车类型后,直接将放线滑车与其他牵张设备运输到场地,在线路中心线位置布置主牵引机、主张力机,控制大小牵引机与张力机顺着线路出口方向、临近铁塔放线滑车仰角小于等于15°,俯角小于等于5°,且放线区段放线滑轮数量少于20个,转向滑轮角度小于等于30°,线路长度小于8km。根据现场小牵引机、张力机现场布置图,提前确定交叉跨越措施,适当缩短重要跨越时放线区段长度,关停既有电力线路及相关设备,为导引绳展放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2.4.2展放导引绳

在牵引设备布置完毕后,根据所牵引的牵引大绳、最大牵引力,选定φ15或φ22的导引绳。选定导引绳后,技术人员应选择每个基杆塔适宜位置,用等长法观测弧垂。等长法又可称为平行四边形法,需要技术人员先从观测档两端杆塔的导引绳悬挂点向下分别测量一个弧垂,并绑扎1个水平标志板作为弧垂板。进而调整导引绳促使其最低点、2个弧垂板连线相切(导引绳、两侧弧垂板3点连接成1条直线),此时,导引绳弧垂为所要求的弧垂值。根据弧垂观测结果,调整一根子导绳的尺度。并根据尺度调整情况进行其他子导绳尺度的调整。在子导绳尺度全部调整完毕后,分段展放导引绳,控制进出线仰角小于等于25°,在水平偏角小于等于7°。第一段导引绳利用直升机或飞艇、动力伞沿线路方向展放到横担顶部,人工放入对应的放线滑车内,由第一段导引绳牵引第二段导引绳完成展放,相邻导引绳之间利用抗弯连接器连接。确定紧线尺度达到标准要求后,准备开展导线画印标识及断线压接作业。

2.4.3连接导地线

导引绳展放完毕后,技术人员可以复核地锚埋设情况与现场导地线接续管位置、导地线跳槽位置以及其他工器具连接情况。确认无误后,利用液压压接方法,先连接横担一侧一相导线的一半子导线,再连接横担另一侧导线,同时借助挂线工具收紧,逐一完成各段导地线连接。在压接操作时,技术人员应严格依据洗管、画印、割线、涂抹电力脂、套管、压接的顺序进行操作。在洗管操作时,技术人员应以线段处理为重点,确保钢芯完整性与压接管内外的洁净度。确定无误后,根据要求画印。画印需要选择导线悬垂绝缘子串挂线孔中心位置,借助悬挂垂球法,促使垂球、任意一子导线相对正并画印记,在距离大号侧印记面向塔身方向适宜距离包裹黑胶布,同时进行地面临锚、过轮临锚(将子导线分别锚固在地锚桩上),确保锚线时紧线操作塔上印记保持一定。在确定画印准确且标识清晰的前提下,技术人员应根据工艺要求整齐割线,配合防松股措施,为下一道工序操作做好准备。在割线后,用汽油清洗耐张线夹、接续管、导地线,清洗长度大于等于导地线管长的1.5倍。清除导地线及套管表面氧化膜后,均匀涂抹电力脂。在电力脂涂抹完毕后,校正压接管,利用0#砂纸打磨压接管毛刺,并进行压接管尺寸核对,确认无误后,检查液压钳体、顶盖接触口,及时挑出存在裂纹的液压钳体。在全部工作确认无误后,依据80kN的压接压力进行操作。在与紧线操作塔毗邻的前一基塔位置安装线夹后进行反向临锚,规避全部子导线受力失衡。压接操作后,技术人员应检查导地线尺寸,确定3个对边距有且仅有1个达到最大数值,反之,则更换钢膜重新压接。

2.4.4附件安装

在压接操作完毕后,技术人员可以在确认操作质量无误的基础上,安装洁净度与标准要求相符的间隔棒、绝缘子、跳线等,并确保附件安装期间接头盒内无潮气、进水现象。一般需要经机械牵引逐根安装带跳线绝缘子串,配合人力拽拉,确保跳线弧垂与杆塔各个构件最小距离与标准要求相符,且跳线间隔棒与跳线束呈90°。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输变电工程中,常用的线路施工技术为接地技术、架线技术、地基处理技术。施工技术人员应根据输变电工程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应用相关技术。预先分析线路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预先制定解决方案,确保线路施工作业顺利开展,为输变电工程总体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少晨.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施工控制[J].无线互联科技,2022(01):34-35.

[2]叶明豪.浅谈220kV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J].农村电气化,2020(10):76-76.

[3]褚鹏.导地线施工技术在输变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1(03):66-67.

电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工科课程特别是电工类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电工类课程就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对电工类课程改革深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电工类基础课的结构,才能够为我国的新时代经济建设带来充足的人才储备,对于我国的现代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在机电类专业和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习中,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并且其学习对于学生之后的核心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程技术类职业就业和工作状况。在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其特点主要有:(1)该课程主要是基础课程,在当前的科技快速发展中,机电设备也都不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利用电是设备能源,并且微电路成为重要的控制核心。在以后学生进行相关职业岗位就业时,不但要能够充分掌握数学和机械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电类知识,这也是他们职业的需要和需要。(2)在该课程中,课程主要包含两门,分别是《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前者课程中主要对基础电路知识的学习,后者主要是一些经典模拟电路,并且包含经典数字电路的有效设计,其中,《电工技术基础》是前修课程,之后进行《电子技术》的学习。在这两个基础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学习,并且学时比较紧张,因此需要针对两门课程做出适当的优化和统筹安排,并且保证在内容教学上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突出重点。(3)在实际中,电的学习是十分抽象的,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苦难,因此,需要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效仿企业项目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指的是在一件事情中,需要自己动手去完成,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在做这件事件事前,我们需要掌握事情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在“做”过程中,能够感悟到新的方法和体会,在“做”之后,需要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总结,这就是“学”的过程,在进行“学”和“做”时,我们需要从别人的地方得到知识,然后将自己做的体会再告知别人,这个过程是“教”,这三个过程构成事情中的三个方面。该理论最早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来的。“做”是“教”和“学”基础和前提,并且“教”为“学”、“做”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学”是“做”和“教”过程产生的结果以及收获,之后,“学”给“做”和“教”提供反馈,将整个过程进行升华,并且构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将“教”“学”“做”视为一体,并且实现连接和结合,并非三个独立体存在的。在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学”“做”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多数都是书本中的,并不是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来的,并且学生常常不知为何而学,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实际的实践脱节严重,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表达,形成了教学的尴尬局面。在利用知识进行问题处理过程中,学生又常常是不知道如何解决,从而陷入实践的困境。也就是在教学改革中,需要转变“教”“学”“做”三个相互独立的现象,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从“做”来,“教”从“学”来,“做”中有“教”,三者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不管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是电工技术课程教学,都需要将教学做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清楚岗位的需求,明白自己要学的内容,知道学什么,然后以“做”为“教”,将学时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化内容的转化,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在电路制作过程中,可以将制作经典电路作为项目,并且在项目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充分结合起来,这样能够防止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践产生脱节,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之后能够接着利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课堂上进行经典电路的制作,并且巩固所学的理论基础。在“做”中“教”,在电路制作中,针对遇到的理论问题,教师可以给予解答,并且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做”中“学”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且能够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做好资料的搜集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代入到下一个过程的学习中去,实现良性循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这就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担负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能,并且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出了大量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在这个教学背景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在当前,我国更是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充分把握机会,不断更新和改革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学校的基础实践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质量,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厚军.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7):252.

[2]汤莉莉,黄启俊.面向应用技术能力培养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6):124-125+193.

电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金属矿区;电工电子;改革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于金属矿生产领域的各种需求在持续增加,如若要满足该种需求,就需要有不仅可以熟练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而且还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即金属矿区优秀人才。要想培养这一类型专业的优秀人才,需要学习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这一教程可以生动的将电类的各方面基础知识经过模拟分析与电子元器件等统统展示出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牢牢掌握好相关的原理,进而在工作与生产中熟练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金属矿区开采中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学现况

首先,理论与实训教学实践比例安排缺乏合理性。由于遭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对金属矿区开采中,电子电工技术学时少,可是课程内容信息量较大,如此就规定教师需要在短时间里面不仅要做好这一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同时还需要在实训教学中充分采用该课程有关知识,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工作任务量。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方面的知识,造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所以根本无法做好练习任务,未能将理论与实训课时时间合理安排。其次,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因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实际上就是拿一个文凭,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

2金属矿区开采中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改革的内容

现如今,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课程在部分专业中,如矿物加工、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等之中均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可是,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课程在正式教学的时候较为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忽视了实践方面的训练,对学生专业背景与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的关注力度还有待增强。实验课程教学目标与背景均会受到课程内容与时间的限制,并且,实验分数占据总分数的比例较少,部分课程实验分数在平时成绩中已经明确好了,在之后就不会开展专门的实验考试。为培养专业的工科优秀人才,并且按照采矿领域的安全生产是由金属矿区类型的专业服务的状况,确保基础专业教学质量,将增加对实验课程教学的关注力度,开展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课程创新与改革。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改革需要达到的标准一般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注重基础概念,增强经典理念知识;②牢牢掌握重要器件特点,模拟电路展开实践操控;③了解大规模器件输入与输出特性,对矿区控制系统接口电路运用熟练掌握好;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验课时;⑤转变教学模式,单独设立电子与电工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

3金属矿区开采中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改革的对策

(1)更新教学内容,将教材建设作为基础。经过对新的教材的采用,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真实反映出来。伴随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并且教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实验教学大纲也展开了修正与更新,让课程理论与实验课程相融合,健全了实验教材内容,调节了基础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验以及虚拟实践等教材,让电工实验教材可以变得更为高效且合理。(2)健全与丰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校需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将矿区安全与生产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目标。如此一来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采矿安全生产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不管是从建设时期还是管理时期均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专业特长,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提升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正式工作与生产过程中,社会需要很多熟练掌握好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专业型人才,并且,这部分专业型人才还必须要熟练运用煤炭生产技术,有很强的技术生产能力。在现实生产与工作之中,对部分安全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同时具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处理好这部分安全问题,且还可以有效处理好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为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培养这类型的技术型人才,就需要健全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技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3)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学内容。进一步健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在开展多媒体正式教学的时候,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融,让其为教学效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类课程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与电工技术课程持续转变,并且还加大了课程信息量。为可以充分适应发展变化,在开展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教学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让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有关的图形声音和文字相融,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到该课程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将煤炭安全生产电子设施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认识电子电工专业知识,进而使学生对这一专业充满学习的信心。借助启发式教学,控制讲课的效果。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一切学习过程的关键内容均为学与教。在学习活动之中,学生作为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对象,经过课程仔细讲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是,教学目的不仅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之中正确引导学生爱上专业学习,对电子电工技术专业充满学习的热情,在学习时,教师与学生均是知识的渴求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与分析,一同成长与进步。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融合实例与亲身体验,借助各种教学形式代替填鸭式教学,带领学生从浅入深进入到专业知识的海洋,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进入到教学情景之中,进而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4结语

电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要点;问题分析;解决办法

机电工程的安装与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机电工程安装过程包括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等。对机电设备进行合理高效的安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效果,由此看来,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的效益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高质量的安装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使其更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丰富建筑的功能完整性,提高实用性。对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完善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国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1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的近况与效益

1.1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的近况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很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开始使用机电设备,逐渐的机电设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相关企业将积极学习国外的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现阶段的安装技术体系进行了改善和创新,效果十分显著,机电工程的整体工作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机电工程投入使用的时间比较晚,经验不足,创新能力弱,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并解决,在实践中完善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体系。对于机电工程施工来说,机电工程安装是基础,安装技术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后施工的完整性。安装施工技术的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情况,对安装技术进行改善,提高机电工程施工的质量,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1.2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的效益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机电设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项目所带来的收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行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机电工程安装技术体系,它在各大工程项目中均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机电工程安装技术的工作质量相对来说较高,在安装技术中融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精准度,减少后期发生问题的概率;其次,运用合理高效的机电安装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在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对工作人员产生伤害,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

2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

2.1安装施工技术层面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使用良好的机电设备、采用高质量的施工技术成为了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如果建筑单位内部不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不能够完善创新自身的安装施工水平,不能够建造一个高品质住宅的话,可能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但是由于我国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不长,起点比较低,人员技术层面不过关,建筑单位的管理松懈,建筑的质量不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在人员技术层面上,很多工作人员工作过于安逸,没有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学习上,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没有学习新型技术的主动性,比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也会随之更新,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如果一味的停滞不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零件误放、型号错误等情况,这都会给施工能够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创新上,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的技术工作,工作中不懂得变通,完全按照传统技术进行应用,遇到问题时,没有主动解决的意识。

2.2造价工程

造价工程即在工程项目中对预算进行控制,在很多建筑单位中,单位的工作人员往往更加看重与自身能否获得经济效益,并不看重项目预算的作用,将其归于一种形式化的状态,这就会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预算与实际需要的资金相差很多的情况,单位就需要添加施工成本。

2.3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指的是在建筑单位中有些工作人员在采购设备材料时,偷奸耍滑,不按照采购标准购买材料,选用质量低的材料,在整理采购方案时,工作人员一定是谨慎的思考、对施工数据的计算、以及对该材料的使用效果进行过严格的筛选,才选用的某些施工材料,如果擅自改变,这将会严重影响建筑的质量以及用户的体验感。可能会产生室内空气不流通、光照面积达不到标准温度不均匀等情况。

2.4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差

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的工作质量与后期的施工任务是息息相关的,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工程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安装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都不过关。有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安装标准工作,按照自身理解进行安装,这就会导致机电设备的安装不精确,此外,不规范的安装行为还有可能会造成机电设备零器件的损坏,影响机电设备的工作效果。

3提高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质量的解决策略

3.1对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完善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机电工程施工中加入一些现代科技元素有助于机电安装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机电工程的工作效率,现在智能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在机电工程中合理的加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紧跟当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建立机电工程智能化、人性化服务。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机电工程中去,能够促进机电工程的发展,提高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

3.2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

施工合同指的是在开展工作前,建筑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二者之间利益、责任以及义务的说明。在进行施工前,对施工合同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明确自身所要承担的义务以及责任,保障自身利益,合同指定时一定要严谨,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制定,使合同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此来保障机电工程的整体工作效益。

3.3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是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基础,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则是影响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原因。施工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安装技术,并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实行奖惩制度,既能够促进工作人员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还能能够在专业培训的过程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施工单位中,形成一个监管小组,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小组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施工人员工作过程中的错误,建立一个奖惩制度,错误率5%以下的施工人员,进行奖励;对于错误率10%以上的施工人员进行处罚,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机电安装的工作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电设备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机电设备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机电安装工作体系,但是由于我国机电工程发展比较晚,起点低,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发现,并及时解决,最后再进行整理,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机电工程安装施工中去,融合现代技术,逐渐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提高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的工作质量,促进机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继续推进我国经济化、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灿勇.浅谈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27-28,37.

[2]黄子宴.浅谈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要点[J].智能城市,2016,209:218,245-246.

[3]祝清泉.浅谈机电安装施工管理[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2.

电工技术范文7

1、机械设备的安装

机械设备的安装是机电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建筑工程项目的机电工程机械设备安装主要可以分为通用机械设备安装、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和专用机械设备安装。在这三种机械设备的安装中,必须首先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标准来检验机械设备的质量,配对机电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等。其次,确认机械设备质量合格,数量、型号、规格等正确之后,就要进行机械设备的定位。在机械设备的安装位置放线进行初期检查,评价机械设备的性能,然后就可以开始安装过程了。再次,机械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就应将机械设备拆卸下来并清洗,尤其是在需要防锈的地方要进行深度清洗,确保其清洁度,并根据要求涂抹上质量合格的润滑油,保护好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保证机电工程的质量。

2、电气系统安装

电气系统的安装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程,因此,首先必须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考核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以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来保证工程质量。电气系统的安装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内容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为了保证质量,首先应分解电气系统安装工程,将其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有一个负责人对其施工过程全权领导、监督和负责。其次,安装过程。安装中要做好电缆的防火工作,将电缆与火源彻底区分开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还要保证电缆的质量,如果电缆的质量不合格的话,那么就极有可能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停电停产事故,甚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电气系统安装过程中最为复杂的是电缆的预埋,由于电缆的型号、规格非常多,易混淆,预埋得又非常密集,所以必须在预埋之前再三核对电缆的型号和规格,统一整理和划分,避免出现电缆的混乱和叠加,避免出现电缆温度无法散发的情况,保证电缆功能的顺利发挥。在电气系统安装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设计变更的情况。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发现与设计图纸不一致情况时,应按照相关流程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由有关部门经过讨论、审核之后相应变更设计方案。为控制电气系统安装的质量,应做好一些细节工作,比如说:安装母线和桥架时应采用专用的支架,且要保证支架的稳固和牢靠。再比如说:电气管和水管的安装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在0.2m以上,且电气管要在水管的上面。

3、弱电系统安装

弱电系统安装是机电工程施工重点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照明系统、用电的安全和稳定。没有一个建筑工程可以缺少弱电系统的安装,而弱电系统的安装同时又是非常之复杂的,内容非常多,要求非常严格。比如说:电梯的安装,在电梯门的安装中,各层门地坎和开门刀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在5mm-8mm之间,轿厢地坎与开门的滚轴之间的间隙也必须在5mm-8mm之间。当整栋建筑建完之后,就可以开始弱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安装了,也就是弱电系统的中央主机和末端设备的安装。在这个核心部分的安装中,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整栋建筑供电系统出现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好质量。由于安装的步骤非常多,因此,必须从设备的定位开始,到软件的输入再到与连通线路的校线等都要一步步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安装完成之后,就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比如说:要对数据的科技网络系统、电话交换机系统进行调试。做好调试是确保弱电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必须采用精确的工具、仪器,提高调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使其严格按照调试步骤和标准来进行系统的调试,保证弱电系统质量。

4、工程验收

机电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功能、安全和舒适性。在当前形势下,建筑行业从业者都应重视机电工程,并认真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便在工程施工中做好施工技术的综合管理,做好机电工程质量控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每进行完一个环节的施工,就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当检查不合格时,应尽快停止目前的施工,开展补建工程,直到这一环节的工程质量合格之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同时,在施工中还应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各种数据的记录,以确保竣工验收的顺利进行。

二、结束语

电工技术范文8

“功率因数的提高”这一项目是该课程体现实际工作任务的最典型的一个项目。功率因数是指电路实际输出的有功功率与电路占用电源功率的比,它是供用电系统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3]83而提高功率因数,可以使电源设备发出的功率接近额定功率,减少输电线路的损失,提高输电效率。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兴趣,找出常用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从中还能锻炼学生电工仪表的使用能力,分析并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能力,相应地工程计算能力,从各方面都较好的体现了《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的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目标关注学生的技能进步,社会能力目标关注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4]93

(一)知识目标

1.能分析出功率因数高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2.能找出提高系统功率因数的方法(感性电路为主)3.能会计算相应的参数4.能根据电路原理图熟练地连接电路5.会使用功率表、交流电流表进行相应的测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初步分析的能力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完善工作计划的能力3.培养较好的逻辑性、合理的科学思维的方法4.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三)社会能力分析

1.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工合作,信息交换的能力2.锻炼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条件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上课班级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三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由于以前中专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相对较好。通过前续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熟悉交流电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三种负载的伏安关系及功率因数的基本概念。但是还不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在学习态度方面,他们逻辑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同时他们自我约束力还不够,必须有老师进行辅助与指导,加以监督,适当进行鼓励式赏识教育,否则不一定能按时完成任务。

2.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本项目的重点是找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在讲授过程中,以常用的日光灯电路为例,进行实际电路的连接,并不断地连接相应的元件进行试探,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最终找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2)教学难点本项目的难点是分析负载为什么会出现功率因数低的情况,会出现什么危害。引导学生通过常用的三种形式的负载的功率因数计算进行对比,得到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低的结论。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本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根据工业企业变配电所维修电工岗位所具有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为重点,按六步法组织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层层递进,依据学生获取过程性知识是否完整,设置了4个任务。课程的引入采用了案例法,通过某工厂因为负载功率因数低,要被供电局罚电费的实例,引出为什么会功率因数低和功率因数低的危害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找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的任务。后面的设计思路是: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得到结论的同时,教师帮助确定结论的正确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任务,直到第四个任务完成,所有的与功率因数相关的知识点全部引入。最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有没有真正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在检查评价阶段可以体现。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

在本单元的设计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的引入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再例如操作法,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的方式。比如实施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实训条件有限,不能一一模拟工厂车间中的感性负载,便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性负载日光灯为例,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在电路中或串联或并联电路元件(如电感、电阻、电容),通过用功率表测量功率因数,找到提高日光灯这种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的方法,也就找到了提高其他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设计简单电路,并熟练地连接电路的能力,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的能力,使用交流电工仪表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从排除故障,到调试电路成功,得出正确结论,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简单电路排除故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