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总结范例

大学新生总结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适应性转换;学术性转换;课程建设

自清华大学于2003年首次在中国开设新生研讨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设了该课程,本校也于2013年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然而,随着课程建设逐步深入,学生的反馈并不是特别满意,在诸多问题中,新生研讨课究竟应该讲述哪些内容,是学生反馈的首要问题。

一、通信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

新生研讨课的理念源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直接起源于一份报告———《彻底变革大学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该报告由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报告中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出十条建议,其中首要的两条就是:确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基于问题设计新生第一年的学习[1]。报告认为,现有的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改革,应该开设专门为新生设置的研讨班,并要求所有新生参加。从起源可知,在研究性大学,设置新生研讨课目的是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完成学术性转换。基于此思想,本校通信工程专业确定新生研讨课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是:不拘泥于以教材为依托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本专业,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和交叉学科,同时强调,要追踪学术前沿,关注专业学科的引导和前沿问题的探讨。教学内容的选定基于以上指导原则进行。通信工程2015级新生研讨课共16学时,分8讲进行,课程安排从表中题目可以看出,内容安排符合追踪前沿以及关注交叉学科等要求,符合引导大学一年级新生完成学术性转换的基本理念。

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总结

本校通信工程专业按照表1安排教学,执行后,收到的反馈却不甚理想。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缺乏对学生适应性转换的引导。学生经过艰苦努力,从中学升入大学,这是学生重要的人生阶段转换。在阶段转换时刻,总是会面临适应性问题。首先是要适应教学方式的差异。高中阶段的教学以点滴灌输为主,开课很慢,讲述细致,训练充分。大学更强调自主学习,授课量大,引导性讲解多。结果导致大学一年级新生总是抱怨教师讲课进度太快,不面面俱到讲解,跟不上节奏。其次是要适应管理方式的差异。中学阶段学生被老师和家长无盲区地监管,总有人在监督和催促着学习。大学阶段没有这么严密的监管,更多强调自我管理。大学一年级新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观管理差异。当然还有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差异需要适应。对适应性转换引导不够,很容易导致学生进入“忙、茫、盲”的状态,无所适从。其实,在新生研讨课的起源地美国,新生研讨课分为两种类型,分别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完成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其中适应性转换主要应用于普通大学,而学术性转换则主要应用于研究型大学[2]。实践证明,强调学术转换的同时,对适应性转换的引导还是很有必要的。2.缺乏对本专业和行业认知的引导。表中安排的内容对本专业情况的讲解和引导不够,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降低,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不强。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专业的发展历程、课程安排、就业和考研、专业积淀等问题,也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本行业的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情况,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3.授课方式需要改进。新生研讨课,顾名思义,应该以研讨为主。可是在开课过程中,由于惯性使然,往往讲解较多,研讨被严重弱化。另外,由于是多个教师上课,个别教师把本课程当作前沿知识讲座,大一新生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导致听不懂。在该表中,适应性引导、专业认知、学校资源认知、行业认知以及学术前沿引导都分别占了一定比例,又以学术引导为主。另外,只是注意内容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授课方式,切实加强研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文对本校通信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开设情况进行了总结,期望所总结的经验为其他高校的同类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9.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2

建筑工程学院自2006年建院以来,成立了助理班主任制度,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助理班主任在新生队伍中,起到关键积极作用。这支队伍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在协助新生成长、增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效率、加强学院管理和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助理班主任;思想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积极标杆作用

建筑工程学院自2006年以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中,就实施让二年级学生干部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10年来,成效显著。实行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是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是构建和完善学生自律自教的机制之一。由于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具有身份、年龄、成长经历上的许多相似性,因而更容易与新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实践证明,实行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一方面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了一年级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担任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的学生骨干提供了一个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平台,使他们通过有目的有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

一、工作的目标与思路

加强一年级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新生入学处于迷茫、困惑时期),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培养优良学风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助理班主任的锻炼,也能培养锻炼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中发(2004)16号文件颁发以后,我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结合实际,在2007年拟定了《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管理规定》,对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的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同年,把兼职助理班主任作为社会实践课程,在评优考核中,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兼职助理班主任。具体做法如下:

1、选拔和聘用,在每学年新生入学前,就把招聘助理班主任的信息通过?班级群、飞信群和微信群广发出去,让有意愿的二年级学生进行报名,再通过一定比例筛选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干部担任一年级学生助理班主任(可跨专业进行)。收集好相关报名资料后,由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们对选拔的人员进行审核和公示,然后予以聘用。一年任期结束,对工作表现合格者,颁发聘书,优秀者给予争颁发奖励。

2、培训,对学生助理班主任进行上岗培训和任期培训。为了提高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迎新工作,支建明书记让我们开设了岗前培训,并亲自授课,内容有:“新生的教育与管理艺术”、“助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助理班任工作艺术与技巧”、“新生常见面心理问题与辅导方法”、“与学生谈话的原则和技巧”等等,通过这些简短的培训和言传身教,学生助理班主任都均能顺利上岗,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日常管理,助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由新生年级辅导员负责,队伍的日常管理由二年级辅导员负责。我们要求助理班主任每二周进行提交一次工作情况汇报,并召开一次“交流分享”会议,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建立了助理班主任群和专用邮箱,及时工作信息,并开通微信和学院微博,进行在线上的工作交流与指导。

4、考核,辅导员们对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期间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为(模拟现场管理,新生班级学风、课堂到课率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辅导员评分、学生自评、各班主任和所带一年级新生(随机筛选给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分)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占30%、20%、30%和20%。所考核出来的最终成绩是评优的依据,也是“助理班主任”等选修获取学分的依据。

5、评优,根据考核成绩,进行“优秀助理班主任”、“优秀助理班主任工作积极分子”的评选。在任期结束总结会上,对所有的获奖者进行隆重的表彰。这此有效的激励,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助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助理班主任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几年来,我们将助理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和工作案例汇编起来,打印成小册子,既是对助理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总结,也作为下一届筛选竞选助理班主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助理班主任制度的工作成效

学生助理班主任在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生军训时,协助班主任和辅导员们抓好新生军训,协助班主任、辅导员抓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助班主任、辅导员抓好学风建设。在新生入学时期,助理班主任以“特殊身份”使他们的大学经历和体验,言传身教更容易为新生所接受和借鉴。而作为品学兼优的师兄师姐们,在帮助新生了解专业情况和就业实习情况,建立专业思想以及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在实际工作操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往往要面对几十名乃至上百名学生,工作无法面面俱到。而助理班主任是每个班级一个,他们能更迅速、及时和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反映情况,配合开展各项工作,拾遗补漏,与班主任和辅导员们的教育管理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助理班主任制度的落实和实行,锻炼了一支“能好打仗”,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负责、工作作风深入细致、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学生骨干队伍,他们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了解新生情况,在突发事件中能快速反应,及时贯彻学院精神,收集和反馈学生意见,成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队伍的新力量!新血液!

作者:廖小敏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EII模拟教学模式

新生儿科分为无陪护或者限制陪护人数的病房,相较于其他有陪护的科室而言,新生儿科护理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较大。临床实习是护生过渡及角色转换为临床护士的重要阶段,并且实习水平对临床工作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创新并改进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评估—识别—干预(Evaluation-Identification-Intervention,EII)教学模式是结合高仿真模拟病人、逼真临床模拟场景与临床综合病例演练的教学模式[1-2],在新生儿科具体为借助新生儿模型,选择新生儿肺炎等病例,按照评估—识别—干预的步骤进行护理教学,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的92名护生。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护生分组,46名护生入选对照组,46名护生入选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年龄为20-23(21.66±1.13)岁,46名女性,大专39名,本科7名。实验组年龄为21-24(22.07±1.01)岁,46名女性,大专40名,本科6名。比较两组护生基线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科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共同制定护生的实纲。带教老师在护生实习的期间,根据大纲的要求,组织护生进行新生儿科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学过程以带教老师讲授和护生听课为主。带教老师每周进行1次集体授课,护生在课堂中进行听课与观摩学习。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将护生分为4个小组,1名带教老师扮演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家长,并负责新生儿模型的模拟操作;另外1名带教老师进行新生儿肺炎护理的课程讲授,必要时扮演新生儿科医生。(1)评估:第1组护生接诊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带教老师不给出患儿的完整病史,护生通过病史询问和护理体检,获取完整的病史信息。如护生评估不全,则扮演家长的带教老师,适时引导护生完成护理评估单的填写。(2)识别:带教老师给出患儿的完整病史,负责课程讲授的带教老师,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护生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3)干预:第2组护生给出护理措施并实施。带教老师观察护生操作,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高热护理、执行医嘱、家长的健康教育等。带教老师根据护生操作的正确性,对患儿病情有无恶化或者好转,进行目标预测并确定措施。护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护理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判断是否发生并发症,优化护理方案。负责授课的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引导护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护理方案和正确实施护理。第3组护生进行病情评估,对患儿实施护理,判断患儿病情。小组内其余护生进行判断和反思。第4组护生给出护理措施并实施。扮演新生儿科医生的带教老师,引导护生进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护理方案、实施正确护理。护生进行互评和反思,扮演新生儿科医生的带教老师进行总结,优化护理方案。

(三)观察指标。进行出科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由新生儿科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共同出题,内容以新生儿科基本知识为主,百分制。操作技能考核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评价护生对各类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共4个项目,总分100分。

(四)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评分比较P<0.05(见附表)。

三、讨论

新生儿科是医院中治疗新生命的科室,护士需更加细心、耐心与有责任心。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起到提高护生实习水平,促进科室护理质量提升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生儿科护生为对象,分别采取了传统教学和EII模拟教学,对其临床护理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知识总分、操作技能4个项目的评分与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与相关报道[3]一致。说明,相较于新生儿科传统的教学方法,EII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更好。传统教学是以带教老师为主导,对新生儿科的护理知识,按照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的顺序,进行系统和完整的讲授。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便于护生理解,但护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稍显不足。而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繁杂,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EII模拟教学利用新生儿模型,高度还原了新生儿科护士的工作过程与场所。教学过程中,由带教老师根据新生儿科病例给出任务,并按照评估、识别、干预的步骤,逐步推进教学过程。一方面可及时引导护生学会查找、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新生儿科护理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以护生作为教学的主要角色,引导其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思考中促进行动,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进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总之,EII模拟教学可提高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对护生过渡或转变为新生儿护士角色具有较大益处,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英.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128-129.

[2]宋彩萍,何静,褚玲玲,等.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方法在新护士第1年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8):1032-1037.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4

 

新生教育模式是在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用以促成新生教育过程组织和实施的典型化范式,为高校新生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是,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1高校新生教育模式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高校新生教育存在教育周期短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单调等问题,[1]新生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和理论性[2]。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遵循新生教育的“目的性、主体性、系统性”三大原则[3],表现为:(1)就目的性原则而言,大部分高校只是粗略地制定了新生教育的目的,但目的是有方向性、层次性和超越性的,明确的目的始终是新生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指向。(2)就主体性原则而言,新生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大一新生,但传统新生教育模式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教育方式,几乎都不能超越“刺激-强化”的被动接受方式。(3)就系统性原则而言,新生教育处于高校教育的整体中,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教育过程,但高校新生教育基本上没有用系统论的思维和方法来制定新生教育策略。   2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新生教育模式面临上述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对新生教育内涵理解的错位。新生教育,就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过渡,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性教育,[4]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5]随着新生教育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了入学适应的五因素结构,即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的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6]从不同维度考察新生教育。也有学者指出,新生教育是一个包括适应教育、目标教育、通识教育、情感心理教育,具有持续性、层次性的系统工程,[8]进一步拓展了新生教育的内涵。   第二,对新生教育背景变化的忽视。目前,大学新生已经迈向“90后”,其身心个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90后”新生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发达的电子网络设备、完善的补助奖励机制等环境中。其次,性格特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90后”新生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受到多方面的教育,甚至具有突出的才艺,对社会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缺乏挫折经历,心理素质偏低。再次,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普遍所呈现的“浮躁”、“功利”、“空虚”在他们身上得到明显体现,集中反映为缺乏理想信仰。此外“,90后”自我意识强烈,其金钱观、交友观、集体观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3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创新的策略   新生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借鉴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理论创新,并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成新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即需要促成新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一方面要建立充分体现新生意志的民主机制。邀请相关研究人员、分管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尤其是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另一方面要建立促进新生发展的服务机制。关注新生的个性特点及各方面的需要,培养新生独立的学习生活能力。   第二,构建“生态化”的新生教育模式。所谓“生态化”,就是“全面地、系统地、开放地思考新生教育”[5],将新生教育置于多元的、动态的发展模式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9],倡导转变“刺激-强化”的被动教育方式。杨新宇根据系统性原则,阐释高校新生教育的6种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活动教育模式、环境陶冶模式、榜样示范模式、角色扮演模式和问卷调查模式。[3]基于此,高校新生教育应该在动态过程中倡导多元的开放的教育模式,尤其应该提倡体验式教育。   第三,完善新生教育评价体系。美国新生教育以严谨的学术为基础,制定了18个可行评估目标和16个新生教育项目,[5]为我国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借鉴。完善评价体系应注重内容、方式和成效三方面的创新。   (1)从评价内容来看,这是多元的评价体系。新生教育应该包括适应教育、目标教育、通识教育、情感心理教育等。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10]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应该包括“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三大领域”[10]。这些心理学理论为新生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2)从评价方式来看,这是持续的评价体系。高校新生教育以维持一年左右为宜,新生教育模式的评价机制应该是一个长效机制。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评价包括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0],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新生教育的评估与检测应当同样贯穿于新生教育的始终,维系并推动新生的成长。   (3)从实效性来看,这是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估体系的建构需要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父母评价、教师评价和学业成绩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也需要参考国外评价体系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推动质量评估与检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组建评估与检测机构,及时反馈并有效督促新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不断地调适与发展,将评估与检测落到实处。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想教育;高效管理;沟通交流

一、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对大学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能够应对时展所带来的新型挑战,价值观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应当是积极向上、充满理想、艰苦奋斗、勇敢拼搏并具有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但是在面临经济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会受到西方市场经济所宣扬的金钱至上理念的影响,对新一代的青年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当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需要从大学教育入手,创新管理模式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将其培养成为一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并具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的当代优秀大学生。

(二)高校管理的需求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了扩招,高等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高校管理人员还较为缺乏,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并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但是新入学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个性特征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的管理教师进行新生教育,创新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来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构建更加完善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

二、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一)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做好新生管理工作

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与以往不同,大学生成为高等院校中管理工作的主体,要针对大学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构建一个辅导员与新生培育交流的平台,例如辅导员之间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针对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拟定解决措施,结合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在每个月度、季度中让新生辅导员开展工作论坛和工作培训会,以此来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通过与新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新生的想法和面临的问题,总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新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除此以外,还需要构建一个新生个人能力的锻炼平台,大学生与中学生不同,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展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工作,尽可能涵盖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和组织,促进自我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大学教育管理中来。

(二)发展德育教育

许多高等院校较为重视专业学科的建设,将发展重点放在学术研究上,进行大学教育管理时会忽略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心理状况,辅导员需要与学生经常互动、沟通,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困难、有没有消极不良的心理情绪等,出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以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高校在建设专业学科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套德育教育机制,通过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和正确的思想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深入学生宿舍内部,拓宽沟通和交流的渠道,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成为一名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当代大学生。

(三)进行就业培训和就业导航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每年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就业上遇到了问题,所以高校需要通过大学教育管理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脚踏实地,不做好高骛远之徒,开展社会实践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树立一种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四)完善新生管理机制

当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时,在陌生环境下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新生辅导员需要及时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并创新大学教育管理模式,以往很多院校会使用学分制作为新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机制,创新改革这一制度,使用导师制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地挖掘了个人学习能力的潜力,全面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以外,还要完善自我管理机制,让学生干部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管理能力,要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帮助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功能,辅导员要挖掘出优秀学生人才,培养新生干部,用个人优势来做好大学教育管理。

三、结语

在当代社会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良好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培养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骨干人才,所以高等院校要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与发展活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能力较强和具备较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魏魏.浅谈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40.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三全育人;新生;心理健康

一、研究背景

我国教育部2011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提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而在2018年《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因此,通过新生心理普查,了解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包括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方式、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倾向等[1],并将普查结果进行梳理,协同思政教育,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研究基础

我校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后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研究,我们进行认真的分析,现以2018年的心理普查数据为例,探究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应参加心理普查对象是2018级本专科学生共4101人,采用scl-90量表和UPI量表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UPI筛选出来一类和二类关注学生名单,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以考虑筛选阳性。结合UPI筛选出来的两类关注名单,由心理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对筛选出来学生(共计390人)进行回访。并对这部分学生回访数据进行整理,将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家庭问题、新生适应问题、生理相关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自我相关问题、健康行为问题、疑似心理障碍、确诊精神障碍以及其他问题,并根据关注等级,将心理问题学生分为一类、二类和无须关注,对关注学生进行跟踪、关注、咨询等。

三、新生心理适应育人新模式

(一)“校、院、园、班”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所有教职工共同参与,校心理中心定期开展交流、学习与培训。学生的心理成长受到学校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构建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支持系统。[2]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心理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的处理,每周定期交流,每学期组织学习、培训,并与医院相关部门建立合作,便于需要就医同学及时诊治与治疗;另一方面,学校利用育人考核,以学工教师为主体、全体教职工为主力军,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心态。学院辅导员积极关注,根据所带学生特点,开设二级心理辅导站。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性别、专业不同而有差异[3],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女生的关注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文科、艺术类学生的关注人数多于理工科。因此,各个专业学院辅导员根据总结所带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情况,例如:健管学院根据女生多的特点,开展“恋爱与性”心理调适讲座;信息科技学院为定期走访、了解家庭经济困难、中西部生源学生的适应情况。园区辅导员定期走访,了解关注学生生活、健康状况。宿舍环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两者呈正相关,这表明宿舍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宿舍环境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越高。[4]学校依托园区化育人模式,园区教师从宿舍文化、宿舍环境、宿舍人际三个方面对新生心理健康适应进行调适,如:增加园区活动室,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园区文化活动,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组织朋辈心理团体活动沙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级心理委员同辈辅导,每月汇报班级同学心理动向。班级心理委员生活在学生之中,能及时了解同学的情绪状态与行为表现。一方面有相似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使班级心理委员更容易与同学产生共鸣,得到同学的认可与接纳,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年龄身份悬殊而导致的疏离感,避免因此而产生的阻抗心理。[5]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心理中心每个月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班级心理委员每月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信息表”,心理中心专职心理教师,根据心理委员报送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新生心理适应提供相关指导。同时,心理委员通过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心理沙龙、朋辈督导等活动,不断提高个人心理专业知识能力,加强对班级危机的敏锐度,通过同辈辅导、同辈谈心等方式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二)“考、分、假、季”全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考试节点,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老师对学业问题学生积极关注。对于大一新生,因为学习方式的变化会在学习上产生适应性问题。根据关注学生问题分类,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在重要考试节点前后对这部分同学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帮扶。专业分流期间,各级教师对生涯规划问题积极引导。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一学年下半学期,专业学院组织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分流选择。这是学生在大学里第一次面临的自我选择,各级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向合理选择专业,激发学习动机。通过专业分流的规划指导与分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学会初步的自我探索,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学生假期回家期间,辅导员对家庭问题学生积极关注。在心理健康回访过程中,了解部分关注同学的心理冲突主要来源于原生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对于这些同学,积极开展家校联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对于就医服药的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应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季节交替时节,班主任、辅导员对关注学生回访了解。在季节交替前后,往往会导致同学们情绪波动较大。在4~5月,部分同学的躯体反应症状较为明显,如:焦虑、失眠等;在12月左右,行为较为懒散,情绪较为低落,容易失去对生活的积极性。在这段期间,学工教师、任课老师以及其他教职工,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生活学习习惯,对于问题学生,早干预、多帮扶。

(三)“教、践、咨、防”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讲授,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根据大一新生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各类团体活动课程,如人际关系团体辅导课,通过团辅活动课程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心理调适,学习人际沟通、压力管理以及自我管理等技能。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环境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2]根据新生心理特点,学校开展清新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创建和谐、美丽、干净的寝室环境,使同学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快乐,获得身心的愉悦。大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如:有氧瑜伽、心理书籍读书沙龙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信,理解面对冲突,积极自我成长。积极开展各类咨询服务,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较多的是面向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即较多地停留在障碍性咨询方面上,偏重防治性服务。[6]本学期,心理中心教师根据“00”后新生特点,在坚持防治性服务咨询的同时,积极开展发展性咨询服务。同时,创办微信平台咨询预约等服务,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主动将学生“请进来”,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积极构建预防干预机制,减少心理危机事件。根据新生入学适应情况、新生心理普查数据,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氛围三个等级:正常心理、轻度失调心理、病态心理。[7]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普查中一类关注的学生(部分病态心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监测,完善干预机制,对需要就医服药同学及时送诊,并和家里保持联系;对于普查中二类关注学生(部分轻度失调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关注,完善预警机制,引导其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感受生命、生活的美好,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联系心理中心;对于普查中无须关注学生(正常心理),积极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理性、平和的生活态度,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建青,王东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的理性思考[J].应用心理学,2009,15(1).

[2]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116-118.

[3]耿艳,李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述评——江苏师范大学新生心理普测数据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6):134-136.

[4]张晨青.宿舍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638(12):97-98.

[5]姚小燕.高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59-61.

[6]林贵福,吴文哲.谈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J].龙岩学院学报,2000(2):111-115.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7

【关键词】叙事医学;新生儿;医学人文;人文教育;共情;人文关怀

叙事医学的提出,为医学模式转变提供了全新、有效的实践工具。医务人员在传统医学模式下,主要偏重于对患者疾病的救治,患者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往往被忽视。叙事医学是人文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体现了叙事思想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医生要在诊疗过程中学会倾听患者的故事,强调患者在诊疗活动中的核心地位[1]。叙事医学包含患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等多个要素,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2-3]。此外,叙事医学也为患者提供了了解医学和医生工作的渠道,有助于医患互通,减少医患矛盾[4]。

1叙事医学的研究进展

希波克拉底被尊为“医学之父”,两千多年前提出: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1700多年前我国西晋哲学家杨泉提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由此可见,两千年来中西方在医患关系方面达成了惊人的共识:医学的人文性与科学性两者缺一不可[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在1992年已将文学叙事纳入医学教育;丽塔•卡蓉,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拥有文学博士学位的内科医生,2001年提出了叙事医学理论并逐渐系统化,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很快将其融入医学教育;伦敦国王学院在2010年将“医学人文主题和技能”设置为必修课程[4]。2011年以后,国外医学领域继续关注叙事医学,并把叙事医学普遍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中。在临床领域中医务人员熟悉并使用的“平行病历”,是叙事医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多家国际知名杂志社《美国医学会期刊》等设有医生进行反思性写作的专栏。卡蓉在其著作中指出与患者有效沟通,将患者的痛苦、感受写下来,形成平行病历,临床医生最后进行反思性写作,达到与患者共情的目的,从而进入患者内心,真正了解其需求,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之间的不信任[4]。人文学科可以触及传统生物医学无法到达的领域,医学文学作品详细及深入刻画了患者的疾病痛苦、医护人员的工作及生活,医护及患者的相处等内容,能够让医务人员产生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在工作中进行反思,对于认同职业价值,体悟生命本质,调整自己的临床实践行为有重要影响[5]。叙事医学已在国外医学界得到了较好发展,在国外,叙事医学研究涉及医疗决策、叙事关怀、伦理、培养医学生的叙事能力等诸多领域,这些基础研究推动了叙事医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叙事医学的概念引入到我国比发达国家要晚20年左右,2011年杨晓霖[4]发表了西方叙事医学相关的论文,在国内首次引进叙事医学的概念,之后国内才开始关注叙事医学。目前我国对叙事医学的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局限,对叙事医学的研究仅限于对其概念的阐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推进叙事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初步阶段,在适合国情的叙事医学教育体系及临床应用体系架构等方面的研究做的较少[6]。目前我国叙事医学研究开始在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教育、临终关怀等方面开始逐步应用[7-9],中国老年医学会急诊分会在2018年成立了叙事医学专委会,创办《叙事医学》杂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开始纳入叙事医学。在叙事医学教育方面,国内北京大学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要求八年制医学生撰写人文病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1]等医院有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开始尝试书写和探索平行病历。但是几乎没有医院将叙事医学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普及,几乎所有的年轻医生根本不了解叙事医学,更不用提将叙事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人文精神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理应受到重视,应该通过实践的方式传承下去,但从医学基础及医学临床课程再到临床见习及实习,均很少涉及[12]。

2叙事医学在新生儿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应用

大学新生总结范文8

在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语音学习至关重要。英语语音教学必须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得到重视。与传统英语语音教学相比,新疆地区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的英语语音能力还受到生源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特点,英语语音课程教学更要突出以下几点:1.语音教学系统化;2.隐形分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语音教学系统化;3.大量朗读练习与网络真实语音材料相结合;4.培养学生语音感知能力和辩音能力。

关键词:

商务英语;英语语音能力;民汉合班

一、研究背景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音学习至关重要。正确的语言发音和听辨能力能促进英语交流的正常进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通常针对大学新生进行系统的英语语音课程教学,用以改正大学新生的错误语音发音并促进大学新生能有效交际。在英语国际化与全球背景下,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生应具备能听懂不同口音的英语,并确保自己的语音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对不影响意义传递的形式错误应持宽容态度(文秋芳,2012)。语音指语言使用者对音位、重音、节奏和语调的感知听辨能力与朗读模仿能力,是语言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音能力更是在其交流中意义重大。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语言形式的调整有助于可理解输入,有助于语言习得”“有了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外语音频,以增加“可理解性输入”(张正菲,2013)。而建构主义则把知识看做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学会的。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现状展开调查较少,更缺乏针对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英语语音能力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较为全面、客观地调查新疆商务英语本科英语语音课教学现状、影响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的英语语音能力的因素及对教学的启示。

二、新疆商务英语本科英语语音课教学现状

新疆目前具备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招生资格的学校仅有昌吉学院一所高校。昌吉学院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美丽的昌吉市,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昌吉师范学校,1985年升格为昌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昌吉学院。商务英语是外语系新增专业,于2013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目前在校生3个年级,总人数为82人。商务英语教研室于2013年成立,经过三年多的发展,至今已有12位教师,其中10位专职教师,2名外籍教师,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2人,讲师6人,助教2人。商务英语专业语音课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26课时。目前采用由王桂珍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语音语调教材》第二版作为英语语音课程的教材。本课程旨在通过重点训练,使学生掌握英语话语节律和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听说水平。商务英语语音课由于没有平行班,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目前配备2名教师兼任英语与商务英语两个专业的语音课教学工作。笔者曾任教商务英语专业本科1503班的英语语音课,该班生源结构复杂。共32名学生,其中汉族学生17名、维吾尔族学生13名、回族学生2名、哈萨克族学生1名。少数民族学生几乎占了一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本专业生源有来自河南、山西等地高考分数较高但带口音的疆外学生,有来自北疆基础较扎实的各族学生,也有来自南疆英语基础较弱近似零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

三、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为昌吉学院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32名学生。该研究在学期末对32名学生进行了英语语音基础知识(包括单词听力、单词听写、重音、语调、连读)的笔试测试和一篇短文的口试测试。其中笔试和口试各占50%。用以检测学生对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音知识的应用能力。口语考试结束后研究者分别对每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学生对对教师语音教学的看法,语音学习效果如何以及对语音课的建议。从语音测试的结果分析:语音知识笔试得分最低的是20分,最高45分。20-30分13人;30-40分17人;40-50分的有2人,短文口试,得分最低15分,最高46分。10-20分20人;20-30分9人,30-40分3人。那么,为什么语音知识掌握很好的学生在短文朗读方面会失分呢?其原因是学生对语篇中的语音现象的判断能力以及语音知识的应用能力偏低,做不到学有所用。另外,从问题调查中发现,影响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英语语音能力的因素众多。

四、影响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英语语音能力的因素

1.教学环境影响。英语语音课受课时和教学方式的限制,通常是教师讲述语音规则后让学生练习发音。为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讲述语音规则占用时间较多,学生能用来练习的时间有限,且教材练习内容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练习主动性。此外,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备课和教学重点多放在教授语音理论,学生较少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情景。2.学生个体因素。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生源结构复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本专业生源有来自河南、山西等地高考分数较高但带口音的疆外学生,有来自北疆基础较扎实的各族学生,也有来自南疆英语基础较弱近似零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其中疆外汉族学生受方言影响,对英语语音存在读错情况,如混淆鼻辅音[n]和舌边音[l]。而疆内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则受母语影响,混淆[l]和[r],[e]、[i]和[y]。其次,性别因素对英语语音能力的影响也较明显,女生口齿伶俐,愿意接受朗读、跟读等练习模式;男生则较少张口练习,女生对元音的掌握和感知方面比男生略好。第三,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对学习者语音能力的影响也较明显。幼儿园、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习者语音能力强于初中、高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学习者。3.网络环境影响。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接触网络的程度不一,仅有个别学生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建立联系并提问寻求帮助并从网络渠道获取英语语音材料;大多数学生仅仅依赖课本学习英语语音知识,极少通过网络进行英语语音学习。

五、总结与启示

上述研究结果对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英语语音能力的提高有几点启示。首先,语音教学应系统化,用语音理论指导实际操练,有助于取得长期有效的语音能力。其次,语音教学应分层进行,关注不同学习者需求,灵活使用分组、课上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交流。第三,大量口头练习与网络真实语音材料听说相结合。教师应缩减语音理论的讲述时间,在课堂中穿插真实的英语音频进行听力训练,同时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者组成小组进行口头互助模仿音频材料,直至完全掌握其中的语音语调。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语音感知能力和辩音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各种认知工具,实现预定目标。

作者:高晓博 刘晓荣 单位:昌吉学院

参考文献:

[1]裴正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1):116-123.

[2]文秋芳.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2(1):77-81.

[3]于君.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4(10):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