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月总结范例

大学生月总结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1

[关键词]航海类;暑期社会实践;实效性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变化,航海类院校的教学和实践存在脱节和不适应新时展等问题。如何提升航海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是做好航海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点。

一、现状

2015年教育部简报(2015)第42期专门对“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调研“一带一路倡议与邮轮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报道,该实践团队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16年航海学院以“航运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全国社会实践“最具影响力好项目”、“最具实践成效单项奖”和“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标兵”。2018年航海学院以“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航运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荣获“2018年全国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团队”。近几年来,虽然航海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学生活动参与面不广、社会实践保障机制不足、顶层设计有待提升和专业教师积极性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统一认识、统筹规划,逐一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二、提升航海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措施

(一)抓住一个主题

全国大中专院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有将近30多年。在3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如以支教、普法教育、党的理论宣传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主题和内容大多都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很强生命力,受到同学、老师和社会的欢迎。但从近几年团中央和团省委下发的社会实践活动通知中可以发现,团中央和团省委在组织和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时,紧紧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要求来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所以,作为基层团委,在原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要充实新的内容,创新形式,形成新的亮点,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努力使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实际。

(二)突出一个特色

每年团中央和团省委下发的暑期社会实践通知中,主要要求突出三个结合:一是与思想引领工作结合;二是与大学生专业特色相结合;三是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相结合。作为学院基层团委,很难做到三个结合全覆盖,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寻找适合学院特色的突破点,重点突出一个特色。从2014年开始,航海学院围绕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突出开展航海专业特色实践服务。把社会实践工作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重点突出航海专业社会实践特色,坚持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实践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三)培养一批干部

培养一批承担社会实践工作的学生干部,调动这批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社会实践工作的关键点。航海学院社会实践工作主要由三个层面的学生干部来承担。一是学院层面的学院团委实践部和“小海豚”新媒体中心。实践部负责实践主题的拟定、队员的招聘和实践过程的跟踪与反馈等;“小海豚”新媒体中心负责实践活动宣传发动与工作总结,特别是对接校团委、团省委和团中央学校部等部门对宣传和新媒体工作的各项要求的落实。二是学院根据三个专业的特色,分别成立的三个学术型社团。航海技术专业成立“航海俱乐部”,交通运输专业成立“海韵学术团”,物流管理专业成立“卓毅物流学会”,每年把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分专业分不同主题交给三个学术型社团来负责组织落实。同时,三个学术型社团都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指导教师对社团承担的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指导。三是成立各中队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学院半军事化管理的优势,学院的每个专业年级都配备2至3名中队长,要求指定一名中队长作为本中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负责人,每个班的团支书作为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牵头人。形成了学院、专业学术社团、中队小组全覆盖的社会实践学生干部队伍。借助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清晰地评估自身特长、知识水平及性格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与此同时,通过这三个层面汇总学院学生具体情况,从而使学院团委根据各中队具体情况,开展与学生专业特点及兴趣点契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争取一切支持

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涉及学生、专业教师、学校、学院、校友和实践单位等多方面因素,需要争取一切支持来做好社会实践工作。航海学院在争取专业教师、航海校友这两个方面获得支持的情况。一是专业教师。由于学院依托三个专业成立的三个学术型的社团,三个学术型的社团分别由三个专业教研室来负责指导,每年把实践任务布置到三个学术型社团时,三个专业教研室就会针对实践的主题,动员专业学科研究方向和实践主题相吻合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近3年,航海学院共有32名专业教师参与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其中3人获得了省级社会实践先进教育工作者。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有几位马上临近退休的教授,依然带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挤公交、坐地铁,乘坐往返12个多小时的动车,赴广州、泉州和福州等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航海校友。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沿海海事管理部门和航运公司都有集美大学航海校友的身影。近几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专业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航海校友的大力支持。例如,广州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引航站等航海校友,对航海学院社会实践工作都给与了充分的支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全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给予多方位全面的支持。例如,厦门引航站校友个人建立了微信群,把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都拉进这个群,在群里和同学进行互动,对学生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工作等方面都给予了指导与帮助,并与参与实践的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些航运单位的航海校友对实践队的学生的表现和综合素质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实践活动结束后,邀请学生毕业后如有意向的话,可以到其单位应聘工作。

(五)做好一个总结

一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如何,总结非常重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走好最后一公里路”。航海学院做好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主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召开一次会议”。每年9月份,航海学院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和分享会”,让参加社会实践的每个实践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和体会。同时,也邀请带队老师对每个实践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院对当年度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做好一本汇编”。每年的社会实践工作启动前,学院团委都要求实践部整理学院社会实践工作汇编。汇编包含前三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汇编会发给全院同学,给当年度计划组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的同学提供借鉴。三是“收集一批材料”。每年的社会实践工作结束后,学院团委会分组安排实践部干部对全国和省内高校优秀的实践团队和实践项目的材料进行收集汇总,总结他们好的做法,并和学院自己的实践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的差距,提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三、建议

(一)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

学校要健全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1]。一是学校要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校内相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二是为暑期社会实践提供经费保障[2]。目前只有获得校级以上立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能够获得学校或者举办单位的经费支持,大部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开展活动时,经费都必须自己个人承担,降低了大学生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学校或者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稳定的暑期社会实践经费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3]。

(二)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

一是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的主题和活动内容要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集合,突出航海专业特色,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坚持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实践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把社会实践工作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4]。二是要加强航海专业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力度,突出航海专业的特殊性。目前,大部分高校基本安排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工干部担任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其在指导学生做专业调研和专业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显得专业性不足。所以,要积极鼓励富有航海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理论优势,从立项、调研和总结等多方位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三)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内涵

航海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航运单位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航运人才。“一带一路”倡议为祖国航海事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丰富了航海类院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内涵。航海类院校要积极主动申报团中央和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中心开展“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青年学生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提升航海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谭卉.朱叶.刘峻峰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状理性分析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49-51.

[2]吕富媛.吕富彪增强大学生实践实效性的路劲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9-52.

[3]邵朋来.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2-64.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科竞赛;指导;大学生;思考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专业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多名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通过完成参赛项目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2-3]。近年来,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如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校每年都需要将本校学生当年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录入“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指标体系中,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次数及取得的成绩均成为评价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参加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其综合素质,而教师在系统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因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准备学科竞赛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笔者指导我院学生组成的2支队伍分别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2019年,笔者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支参赛队伍分别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实践证明,学科竞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现将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一些实践方法和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生命科学类部级学科竞赛活动现状

目前,生命科学类部级学科竞赛主要包括一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两项赛事。

1.1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

该项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参赛对象主要是各高校生物、食品及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每支参赛队伍由2~6人组成,指导教师1~2人。大赛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创新组主要接受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已发表或未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创业组需要参赛团队提交一份具有市场前景的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相关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创业计划书。此项赛事一般于每年的2月份开始下发通知,4月中旬开始网上申报,经过网络初审和复审,一般于7月末到8月初进行现场公开决赛。

1.2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该项竞赛由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共同举办,参赛对象主要是全国高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每支参赛队伍由1~2名指导教师和不超过5人的参赛学生组成。竞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形成作品,撰写论文。此项赛事从第四届竞赛开始,改为每年的7月初下发通知,9月末网络报名截止,10月到第二年4月上旬上传立项报告、实验记录及提交论文和实验心得,4月中旬进行网络评审,5月初全国各省份举行省赛决赛,选拔并推荐成绩优秀的队伍参加6月中旬举办的全国总决赛,角逐国家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2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实施的策略

2.1宣传动员,组建参赛团队

竞赛委员会一般在年初举办竞赛的通知,获悉竞赛通知后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其它方式尽快宣传比赛信息。学院还可以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了解竞赛主要流程和竞赛规则,争取尽早吸引认真踏实、有兴趣和意愿的学生参与进来。按照师生互选的原则组建团队,组员搭配要合理。

2.2解读竞赛规则,领会赛事精神

每一项赛事都有自己的要求和规则,参赛师生要仔细研读竞赛委员会的竞赛通知、竞赛规则、评分标准和注意事项,结合竞赛特点准备参赛事宜。比如,“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创新组要求参赛队伍以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包括已发表或未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参加比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在注重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的同时,十分注重对竞赛过程性材料的考查,要求参赛队伍按时上传立项报告(包括总数和实验设计)、实验记录、研究论文及心得体会。

2.3积极有效指导,关注备赛进程

指导教师要经常走进实验室,察看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耐心指导;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能力;关注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工作的进程,以便指导学生对竞赛的准备工作,并根据要求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动。提醒和督促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代表性过程和现象进行拍照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当天的操作细节和实验数据,并详细记录。

2.4梳理实验过程,总结研究成果,演练现场答辩

竞赛一般要求入围现场决赛的参赛队伍制作一份PPT以展示团队的研究成果,汇报结束后对评委专家的提问做出回答。这就要求在组建参赛队伍时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反复梳理实验细节,演练并熟练掌握PPT汇报和现场应答的技巧。在获悉入围决赛名单后,教师立即指导参赛队伍回顾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凝练实验结论,通过与相关文献横向比较,提出创新性认识和见解。同时,从模板选择、版面设计、动画播放等方面指导其制作PPT。多次邀请有经验、责任心强且具奉献精神的老师组成临时决赛评审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决赛现场,对决赛选手的PPT汇报及问题回答进行评价,不断提高参赛作品的水平。

3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体会

3.1鼓励并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工作

高校教师应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基础性工作开始,逐渐熟悉科研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发现身边的趣味现象,依托实验室科研工作和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探索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指导教师讨论并商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2结合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内容孵化学科竞赛项目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大力提倡实验室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成功申报了学校、省教育厅乃至教育部的开放实验室项目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而此类项目的结项一般以公开发表期刊论文为依据,很少人关注此类项目结项论文的质量。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实践活动的重要交流平台,如果将上述项目与学科竞赛结合,则能充分检验项目成果的质量,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PPT制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3.3合理设计竞赛实验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工作

由于赛事准备周期较长,部分参赛学生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经常会因为需要完成参赛项目的实验内容而跟任课教师请假,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学习,导致专业基础薄弱、理论知识体系残缺。这就需要竞赛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相关实验,在不影响正常课堂学业的前提下准备竞赛。

3.4注意学生年级选择,打造学龄梯队合理的研究团队

学科竞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所以在组建参赛团队的时候应优先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拔,这些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团队成员应注重梯队建设,有时间、精力和兴趣的高年级同学也可纳入研究团队,还可以通过已有成员带动或推荐部分优秀的一年级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以老带新,让其尽早接触和熟悉相关研究工作,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储备人选。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带动了学风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指导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锴栋,黎海利,魏伍川,等.地方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综合大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91-93.

[2]罗金花,刘琳琪,赵晨曦,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65-66.

[3]刘龙斌,彭科,江振宇,等.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竞争综合素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200-201.

[4]吴连军,杨光,高峥,等.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实践、改革与成效[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5):62-64.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3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组织育人;网络育人;传媒青年

一、研究背景

(一)新媒体平台组织化育人路径构建的时代诉求

1.互联网: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21年2月《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1]。这表明互联网以一个极其强势的姿态进入了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并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群体主要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获取信息,新媒体对于他们的影响最大。

2.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的新阵地。近年来中央不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微信公众平台顺应时展需求,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传媒青年”正是时代大浪潮的产物,于2015年4月11日正式上线运营。“传媒青年”是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后因学校2020年院系调整,平台于2021年7月更名为“NBT传媒与法学院”,本文主要聚焦该平台在创始老师于2015—2019年指导期间的实践经验展开分析。“传媒青年”指导老师曾于2016和2018年两度受邀作为宁波市唯一代表参加由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高校新媒体工作会议并进行交流发言。在顶峰时期,平台以一个二级学院团委公众号成为全校阅读量最高的公众号之一,一时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3.组织形式:新媒体时代的迫切需求。大学生群体大规模涌入互联网产生了许多挑战。手机成瘾的背后,是采取了“私人生活公共化”模式的大学生在“找组织,求温暖”[2],以应对大流动社会带来的高流动性与低组织化难题[3]。同时,互联网的两面性导致许多灰色地带进入大学生视野,极易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发生扭曲。此时推动建立一个有效动员教育学生的组织形式成为迫切需求,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传媒青年”以明确的价值观导向和内容生产,不忘初心,展现了一个有效动员教育学生的组织范例。

(二)网络育人和组织育人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组织育人和网络育人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网络育人模式的研究,一类是对组织育人模式的研究。对于网络育人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何通过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组织育人的研究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高校组织育人的政治属性研究;第二,关于高校组织育人工作路径的研究;第三,关于认同研究。综合来看,多数研究仍处于理论层面,存在实践路径上不成熟、创新形式不够等问题,研究方向较为单一,几乎没有研究者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探求规律,寻找一种可推广借鉴的混合模式。

(三)网络组织育人混合研究:有利于教育优化整合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网络育人与组织育人联合起来,发展出一套混合模式,有利于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使得高校可以开展更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平台组织化育人实践的实现机制

(一)整合人才和技术,建构有力组织

1.组织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在调和高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矛盾关系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4]。学生组织队伍建设十分重要,新媒体平台组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组织队伍建设。要建设一个优质的高校新媒体平台,就需要对新媒体工作队伍进行组织建设。首先是明确组织架构。“传媒青年”以新媒体中心为中枢,统筹协调团委宣传部等七个部门,各个部门轮流排班进行推送创作推广。其次是确定工作职责。“传媒青年”以指导老师(团委书记)为最终负责人,下有分管主席、正副部长和干事,共四级,各级职责不同。正副部长指导干事进行推送制作,主席二审,指导老师终审。最后是充实工作队伍。“传媒青年”建立之初就集合宣传口优质人才,建立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规模最大的百人新媒体宣传团队,为组织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主席团统领宣传部门,新媒体中心主任由副主席兼任,一般由大三同学负责,以便于协调指挥大二的部长。还有正副部长对接干事,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在保障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

2.组织运作管理。在拥有一支优良有力的媒体队伍后,必不可少的是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运作,这样才能进行优秀作品产出,推进新媒体平台组织化育人。“传媒青年”主要依靠会议制、轮班制、分级转发制等进行组织管理。(1)会议制。“传媒青年”通过三种会议进行运作。第一是每月一次副部长级以上的大会,对新媒体工作进行汇报部署。第二是每两周或一周新媒体中心联合其他宣传部干部的例会,对周期性工作进行分部门汇报总结,讨论推送效果、阅读量与下一步工作安排。第三是每周一次的部门例会。部长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并进行干事培训。(2)轮班制。新媒体工作的高度量化性,使得运营者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数量把控。“传媒青年”的运作由七个部门共同完成,采取轮班制,使得各部门力量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并保证每天都有推送更新,维系热度。(3)分级转发制。“朋友圈”基本上都是强联系的社会关系,言论必须经受圈内群体压力的影响,取代“大V”,以新的形态成为微信时代的意见领袖[5]。“传媒青年”由此形成了从上到下以身示范的分级转发制度,营造了“人人都是传媒青年”的氛围。2018—2019年,平均阅读量800~1000,粉丝转化率可达10%左右,这在新媒体平台中已经属于罕见的高位,一般转化率在2%左右的平台就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传媒青年”以“坚持社会主义信念,融合古今中西文化,关注劳动人民疾苦,突出学院专业特色”为宗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传媒青年”长期坚持以新媒体引领青年,让青年跟随主流价值观走。这种价值观选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彰显了积极作用。平台积极传播介绍国家治理体系,以“强胜快”[6]的特点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7],对于引导大学生有较好的效果。此外,通过平台大量宣介大学生的暑期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能够感知到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成绩[8-9],增强“四个自信”。

(三)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打造三结合

1.与当下青年文化需求相结合。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要想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就需要以大家喜欢的方式呈现。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自拍、摄影、看电影等娱乐消遣方式,“传媒青年”在表达形式上进行了许多创新设计,采取了手绘、视频、配音和街拍等形式。今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深入交流是非常困难的,这源于交流其实是需要特定情境的。比如乡村旅游之所以日益兴旺,并非人们都是到近郊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家庭建设的情境设置,“以离家实现回家”[10]。用受欢迎的方式讲述青年故事,让大学生在消遣时潜移默化接受知识。

2.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传媒青年”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在选题策划上将新媒体平台建设与日常生活高度结合。如军训中的风采、暖心故事、温馨提示,梅雨季晒被子和冬季雾霾等生活上的问题,以及期末注意事项、复习方法、时事感想,在推送上都有所呈现,从而产生了“运动会系列”“读书会系列”“迎新系列”等爆款系列。

3.与实现青年诉求相结合。当下青年学生有激情有才情有热情,但很多时候没有机会也没有平台展示,迫切需要认同。“传媒青年”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供展示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各展所长进行内容生产、技术运用,也可以借此平台展示自我。如“传媒青年”极其成功的“优秀学子”系列推送,一篇推送展示一个优秀学子,以一两个闪光点鼓舞打动人,既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又提高了青年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这个系列推送成功的背后,源于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仍然是以读大学实现自己的城镇化[11],希望能够在校园和城市中谋求美好生活。

(四)整合育人方式,推进新媒体平台组织化育人

新媒体平台组织化,即将网络育人与组织育人相结合,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工具的同时作为组织工具。“传媒青年”提倡正能量,在现今流量为王、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以优秀的推送内容正面引导青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依托组织管理(新媒体中心主任—部长—干事),整合人才和力量,依托全校最大的新媒体宣传团队。在制作转发推送过程中促进了组织建设,组织建设也促进了新媒体平台建设。

三、结语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化;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一支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队伍,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能力,与后天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成正相关,需要不断实践。而当前高校培育的对象主要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有着鲜明的代际特征:个性独立、思想开放、理性务实、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一方面追求自由平等,表现出需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团队集体意识差,社会责任感不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职责,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工作面广量大,常常被各种事务缠绕困身[1]。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隶属于文科学院,除具备全国高校大学生代际特征和学生工作性质的共性之外,大学生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喜欢新奇、乐于表现,成才愿望迫切,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作为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是一个小单位,辅导员编制少,以兼职为主,并且流动比较频繁。面对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当代大学生,在辅导员人手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研究育人工作思路与方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成才的各种需求,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全力以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整个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化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新理念,将其引入学生培养工作,对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并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

一、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内涵意义

项目化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已被众多企业应用于管理实践。项目化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最终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人力、物力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员合作。将项目化管理应用于学生工作,实施项目化运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抓手,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凡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活动,都可以作为项目化运作的对象。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就是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业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工作的具体活动视为项目,对其内容进行项目设计,通过申报指南、立项申报、立项批准、项目运作、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总结评比等程序,建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考核评估的完整体系,形成“项目—品牌—事业”的发展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青年人才[2]。在学生工作中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淡化组织行为,给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给予所有学生组织及个人施展才华的平等的舞台。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目标管理,培养项目小组成员在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独立、缜密、勤于思索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创新能力,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以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特点优势

第一,主动创造性。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行政倾向,辅导员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实施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为生硬。很多活动都是“旧瓶装新酒”,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实行项目化管理后,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实施者变为集组织者、实施者为一身的主体,主人翁角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活动创意来源于学生,更能贴近学生的需求,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就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从根本上广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者,改变了目前学生活动的“二八”现象。另外,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竞标过程,进一步开拓了思路,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活动的空间更大、创意更新、主动性更强,为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3]。第二,先进科学性。项目化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一是目标明确。项目申报有详细的项目运作计划,要事先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方案,而且项目小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机制,可以保证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改变了以往辅导员出智慧、学生具体完成的不足,从一开始学生就必须独立自主地调研思考。二是资源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项目化管理不是以组织为纽带,而是以项目为纽带,充分整合利用了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员的有效合作。第三,竞争激励性。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与管理理念是项目化管理的一大特色,尤其体现在立项申报、总结评比两个环节,充分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在主题性、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力、活动成效、经费预算、应急方案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才能从众多的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并获得立项。这就对项目小组成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策划主题明确、意义突出、创意新颖、可行性强的活动。而在总结评比环节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奖励优秀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激励学生在竞争机制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的过程。

三、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组织实施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程序,包括申报指南、立项申报、立项批准、项目运作、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总结评比等环节。成立了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担任组长,学院团委书记担任副组长,辅导员、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主席、素质拓展中心主席、学生代表等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院大学生项目化管理的规划、宣传动员、申报指南的、项目立项的批准、运作期间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中期指导培训、成果汇编和总结评比等一系列工作。具体做法是:年初,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结合学校与学院工作、社会环境和学院学生工作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方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项目化管理申报指南,面向学生组织及个人开展立项动员;学生成立项目小组,根据立项指南进行具体项目的策划,提交立项申请书;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对立项申请书进行评审,召开立项答辩会,确定立项结果;获得批准的学院预支部分经费,按照计划进行运作;9月份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以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高效有序地进行;项目结题后由项目化运作领导小组审核验收,对验收合格者下发剩余经费;年末,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全部项目的总结评比,总结经验与不足,对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将有特色、有长效的项目发展为精品项目、品牌项目。此外,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引入风险评估机制,在立项申请和中期检查两个阶段分别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项目小组须在立项申请书中注明项目运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急方案,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在进行中期检查时,如果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判定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应立刻中止该项目,以避免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总之,项目化管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新载体,开辟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项目化管理作为新的工作抓手,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进一步搞活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和实践者,使学生工作充满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继元.社会新常态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特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7):40-42.

[2]姚敏.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2-65.

[3]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7):25-29.

[4]林志东,王忠.以“项目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3):36-37.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5

1概述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从2004年办学至今,利用寒暑假及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但因活动繁多,个别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走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笔者通过教授《管理学》课程的一些思考,结合近几年亲自带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感受,一直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管理学》课程相互结合的有效方法。力求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让学生感知管理学理论知识的魅力所在,并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热情,激活他们勤于观察思考的内在潜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最终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于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培养,助推学院的转型发展。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是巩义籍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为造福桑梓、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于2004年捐资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以经济、管理、财会专业为主,兼顾文理工科各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目前各个学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有社会认知型实践、专业认知型实践和专业研究型实践三种。在暑假社会实践座谈会上的反馈、辅导员交流座谈会、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得知:我院大部分学生参加过社会认知型实践,少部分学生参加过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三本院校的学生很少参加专业研究性实践。社会实践工作大多也是院团委老师进行安排部署,专业课教师几乎很少参加。学生实践的内容大多是从团学工作的角度出发进行部署,几乎没有和学生在校所学课程进行结合。而《管理学》课程在我院管理学系、会计系、商学系均有开设,对于经管类高校来讲涉及面极广。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在课程上进行“一言堂”、“满堂灌”、“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师并没有教会学生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用管理学的理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我院掀起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热潮,课程教学改革也在助推转型发展。笔者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击开《管理学》课改新思路。

3将两者有效结合,提出课改新思路

通过近期担任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后,深刻体会到学生仅通过课堂教学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需要知识进行外延。结合以往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将社会实践和《管理学》教学工作两者很好地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带着问题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具体思路如下:

3.1社会实践活动要改革。

院团委号召各个系部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上能尽量贴合专业实际。各个系部有效的利用建立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最好由专业课教师担任。这样教师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将要到达的实践活动场所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为学生后续带着问题去参加社会实践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2014年7月初,笔者带领13级部分会计系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巩义市豫联集团参加社会实践。这个项目是系部2014年年初签订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之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就给学生安排好如下题目:豫联集团的企业概况是什么?多个企业为什么合并重组?背景是什么?豫联集团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豫联集团的标准化体现在哪里?豫联集团的人性化体现在哪里?豫联集团的利润率大概有多少?要想成为豫联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从豫联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看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管理素质?豫联集团的目标管理体现在哪方面?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紧紧围绕《管理学》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激活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

3.2教学方法要改革。

《管理学》课程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没有去豫联集团社会实践之前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豫联集团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将涉及到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豫联集团社会实践时寻找到的答案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从而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引向更深层次。另外,有些理论知识可以进行有效地串联,通过模拟教学法,运用合作小组形式,设计管理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原理、理论和方法,完成系列实训作业。

4结果反馈

通过近一年半的教学实践,将《管理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进行改革,效果显著,顺应了高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契合了学院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与《管理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欢迎和赞同。同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社会实践活动带队老师要尽量从教授《管理学》课程的教师中选择,所选实践地点要尽量结合《管理学》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两者相互结合的优势。第二,学生对于已经讲授过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没有学到的理论知识如果实践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教师要善于提醒学生要有印象,为后续课堂讲解铺垫好基础。通过学习、实践、体会思考、再实践、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发言、学生再巩固这样一个良性的学习机制,抽象难学的《管理学》课程自然就变得易学、易懂、易掌握。

作者:钟克明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研究

一、以学生满意为本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生为本原则。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回报社会,为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社会实践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需求为核心、以学生获益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彻底改变“走过场、玩玩打打”的不良现象。将被动变为主动、形式变为实质、体验变为收获,将社会实践评价作为评价自身进步与否、成熟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和方式,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练品质、增长才干。同时,评价的指标体系还要有利于促进实践者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发挥,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地强化主体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第二,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大学生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努力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选题时,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社会需求与锻炼提高相结合,将奉献青春与发挥作用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知行合一,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实践实干实用型人才。

第三,全面评价原则。

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要考查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考察其为人处世、情感态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关注于学生怎样做事,而忽视学生怎样为人。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要树立综合性、全面性思维。要通过社会实践的评价,引导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做事成人的平台,将个性与全面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综合评价,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全面性,保证客观、真实、准确。

2.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一,组织策划评价指标。

组织策划是活动开展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而言,组织策划阶段主要包括学校重视、组织动员、主题选择和方案设计等。从宏观层面看,高校首先要将社会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规划,规定学时和学分,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并保证专项工作经费到位。其次,高校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加大社会实践基地的投资与建设,与实践基地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长效的实践机制,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从微观层面看,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才干,实践活动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基础前提。方案设计应该包括实践目标、实践形式、实践培训、实践保障、实践成果等。方案确定后,还应围绕实践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包括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和教师指导等,进一步完善实践内容、备齐实践物资、做好实践准备等。组织策划阶段的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一级指标(组织策划),权重占20%。二级指标包括学院组织动员情况与实践基地(单位)联系情况,各占10%;实践方案策划情况、接受学校培训情况、实践经费落实情况,各占20%;实践队伍搭配情况占5%;指导教师参与情况占15%。

第二,实践过程评价指标。

实践过程是社会实践的核心,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身情感情绪的体验,直接影响实践者的体验成效和收获质量。因此,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实践者的态度和能力是实践评价的重要指标。实践者既要围绕实践目标和内容,认真记录访谈资料、拍摄实践影像、撰写实践日志、感悟实践体会等,保证积极的实践投入态度;同时,实践者还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应变挫折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展现出众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社会实践实施阶段,评价指标不仅仅停留在表层成果的产出上,即实践者的态度上,还应该有针对性地体现在实践者的能力上,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或实践地评价等方式,展现实践者的实践能力,保证实践评价的科学性。实践实施阶段的评价指标应至少包括:一级指标(实践过程),权重占50%。二级指标包括实践者团结合作的情况、实践者爱岗敬业的情况、实践者的积极主动性、实践者沟通的能力,各占10%;实践者应变挫折的能力、实践者资源利用的能力、实践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占20%。

第三,总结评比评价指标。

总结评比是对实践过程的系统回顾和认真梳理,是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优劣的核心指标。实践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实践成果,因此,总结评比阶段评价的指标可以围绕实践成果来设置,评价它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产生具有价值或影响的物化成果以及实践者答辩的表现情况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方面,可以用完成实践计划情况、宣传媒体报道情况、高校和实践地对实践者的评价等指标来进行评价。物化成果是实践者通过实践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提炼的文字、照片或视频等材料,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体会感悟类和总结报告类,体会感悟类可用真实性、生动性、实用性来进行评价,总结报告类可以用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来进行评价。实践答辩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实践者对实践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考察实践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等,可用表达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来进行评价。总之,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指标一定要引导学生到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上去,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有所受益。总结评比阶段评价的指标至少应包括:一级指标(总结评比),权重占30%。二级指标包括完成实践计划情况、媒体宣传报道情况、高校对实践者的评价情况、实践地对实践者的评价情况,各占10%;总结报告类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体会感悟类成果的真实性、生动性、实用性,实践者的答辩情况,各占20%。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效果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社会实践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社会实践评价工作以学生满意度为根本,是高校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对学校而言,学生对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服务工作的评价结果,进而影响到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对社会实践主管部门(一般指校团委或学工处)而言,其评价的结果直接反映出了主管部门的工作导向、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为实践者进行社会实践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和改进主管部门服务学生的工作水平。对实践者自身而言,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提升实践者为人处世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社会实践的评价一定要以学生满意、学生受益为宗旨,不断提高社会实践为学生服务的水平,创造成长平台,提供成长服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深入调研,满足学生对社会实践多样化的需求。

社会实践主管部门或组织者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要通过问卷调查、交心谈心、采访座谈等方式加强调研,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在主题选择上,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尽量多地提供实践的主题;在实践模式上,不要千篇一律地选择支教或者实习体验,适当鼓励就业单位挂职、志愿服务、感悟体验等模式,鼓励学生朝多样化趋势发展;在考核评比上,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实践模式的特点,淡化实践影响,注重实践过程,强化实践体验,凸显实践受益。

3.建立制度,保障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常态化。

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实践载体,有着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校的中心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之实践评价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导致了科学公平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难以形成。因此,要保障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常态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参与院系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之中。要建立以带队老师和参与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组织,建立以学生满意为导向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流程,确保实践评价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对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注重比较与分析,既要看它现有的物化成果,又要联系它过去的实践过程,还要看到它对今后的发展影响。因此,必须按照评价的要求与流程建立相关的制度规章,保障社会实践评价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肖述剑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第三篇:项目化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一、项目化社会实践的概念

项目化社会实践,是指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有机结合,并按照科研立项的管理形式给予科学规划指导的一种模式。将项目化管理模式有效运用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学生活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变化分析

人文学院是佳木斯大学最大的文科师范类学院,针对“当前学校课外科技活动大多以讲座、论坛、刊物等形式开展,缺乏有效载体,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效果不明显”的现状,自2013年6月开始探索实施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组分别选取2010级和2013级男女生数相同的200人作为样本,并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5年6月组织了问卷调查。经过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大学生创新意识愈加强烈,创新热情竞相迸发。

2013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申请教师参与大学生科研课题的指导,他们对于参加“创新活动”的内涵比较了解,对“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有特别大的兴趣,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个人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参加创新活动的人数、次数远高于2010级。所以说,通过两年的引导,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得以加强。

(二)大学生创新素养显著提高,创新思维逐步养成。

2010级中仅有8.2%的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现可以应用于创新活动的主题,而2013级恰恰相反,约有44.7%的同学能够时常发现创新活动主题,在回答“通过何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问题时,2010级学生认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参加学术报告和讲座、做学习报告和专题社会调研,而2013级学生则恰恰相反,认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题社会调研、参加学术报告和讲座、做学习报告,2010级学生中有21.7%参加过日常讲座及创新方面的选修课,有6.5%参加过创新为主题的竞赛,37.7%没有参加任何活动,没人参加过“挑战杯”辅导等专项讲座,而2013级学生中达到51.5%参加过日常讲座及创新方面的选修课,12.9%参加过以创新为主题的竞赛,22.4%参加过“挑战杯”等专项辅导讲座,仅有2.6%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很显然,经过两年项目化活动的开展,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学生的创新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创新思维更是得以逐步养成。

(三)大学生创新智慧充分涌流,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2012~2013学年度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公开仅4篇,学院未曾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没有院级立项,校级立项13个,省级立项4个,任何级别的奖励都没有。而2013~2014学年度学生5篇,开始实施项目化社会实践,院级项目52个,校级项目22个,省级项目8个,校级奖励6个,没有省级奖励。到了2014~2015学年度学生30篇,院级项目89个,校级项目34个,省级项目略有下降,但仍有4项,校级奖励13项,1项冲进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可以说,经过两年的实践,全院学生的创新智慧得以充分涌流,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第二课堂培养模式———项目化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构建

(一)健全组织架构。

健全的组织是夯实项目化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基本前提。为了保证项目化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有序,一是要建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亲任组长的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化社会实践工作宏观指导,主管副书记和教科研副院长主抓工作落实;二是应从院内外遴选出相关专业专家、学者组成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顾问委员会,负责指导制订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方案、课题指南、项目论证、项目评审等工作,进而有效提高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层次和质量,不断丰富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成果;三是应以学院团委为依托设立项目化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安排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日常工作;四是要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吸引有志于支持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书写立项申请书、开展社会实践、撰写调研报告、论文等;五是应该建立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服务中心或者在学生会建立科技部等学生组织,专门为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服务。

(二)完善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是项目化社会实践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为了保证项目化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执行,必须要逐步制订并完善相关制度。此外,还“可以制定大学生实践管理准则,明确大学生管理和培训、权利与义务、量化考核等相关内容”,需要构建物质和政策保障机制、激励机制、项目培育机制等。

(三)规范项目申报。

规范的社会实践项目申报程序是帮助学生提高科研素养、熟悉立项申报程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基本策略。每学期开学伊始,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就应该召开调研会、工作会和研讨会,按照、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大学团委关于学生暑期“三下乡”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实践的实际需要、学院区域特色文化研究方向和学生专业实践需求,科学论证、明确主题,加强对学生立项的宏观指导。而后,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顾问委员会按照相关精神,编制课题指南、制订本学期工作方案、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按照工作方案,学院团委应秉持“严格规范学院组队,大力支持学生自组团队,积极鼓励学生个人实践”的组队原则,注重学生团队在专业、性别和年级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引导学生打破系别、年级和专业的限制,自行组成项目化社会实践团队进行项目申报。学生自主申报后,顾问委员会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对自主申报的项目进行严格的评审和定级,严把质量关,最终将获准立项的项目确立为项目化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特色项目和一般项目,并对不同等级的立项团队给予不同金额的资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建设科学平台。

科学、协调成体系的科研平台构建,必将能够有力促进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成果快速转化。搭建科学、系统的科研平台,具体说,一个是项目拓展平台,一个是成果转化平台。此外,还要就大学生项目化社会实践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以及成果参赛的方向构建另一个平台,在引导大学生参与项目化社会实践,完成调研报告、发表科研论文、参与出版成果汇编的前提下,支持大学生携带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

作者:王久才 李宏伟 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应用

一、社会实践平台的种类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一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团中央发起,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深入到农村广大地区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一般学校里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形式以支教、调查为主。大学生通过三下乡活动丰富自己人生经历,提升了自身素质。

(二)义务支教

作为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一环,义务支教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战技能的直接考验,更是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查缺补漏的良好机会。由于我国农村以及城郊地区常年缺少正式教师,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到这些地区从事教学工作是对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可以说义务支教无论对大学生本身,还是义务支教所在地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双赢模式。

二、音乐专业学生在实践平台的活动方式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

1、理论普及宣讲。

重点在高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和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中招募组建实践团队,结合全国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与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

2、科技支农帮扶。

重点在涉农高校和综合院校的涉农院系中招募组建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到相关县域与当地农业部门或农广校合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

3、教育关爱服务。

重点在师范类院校或专业中组建实践团队,到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大学生团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

4、文化艺术服务。

重点依托高校各类学生艺术团(队)和文艺类学生社团组建实践团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

5、爱心医疗服务。

重点在医学类院校或院系中组建专业实践团队,重点到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基层,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协助建设乡(村)医疗站。

6、环境保护实践。

重点依托设有相关学科专业的高校及学生环保类社团,招募组建2支重点团队,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二)义务支教活动方式

以音乐专业学生为例,由学院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联系有需要的乡村学校,编排课表,整理教案,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提炼成教学内容,丰富被帮助学校的文艺课程,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排文艺节目,定期开展演出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实践平台对音乐专业思政工作的作用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信贷;网络消费

1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整体状况

1.1对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认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互联网经济亦步亦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经济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如微信支付、网上购物、在线买票、网上点餐等关于人们的一切似乎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不管人们是在线上消费或是线下购买,人们总有钱但不够花的时候。这时候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便诞生了。究竟什么才是个人消费信贷服务呢?个人消费信贷是由商业银行等机构,以消费者的个人信用为基准对消费者发行的,主要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并承担费用的信贷。个人消费信贷服务冲破了个人与商业银行间传统单向融通方式的束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信用与债务关系。消费信贷的建立,让很多人意识到,就算没钱,大学生们也能够贷款买自己最喜爱的商品。而人们可以在手机与银行间自由流转资金,使消费信贷越来越流行。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网络经济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可以说,在当今的消费经济中,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体[1]。许多大学生高度依赖网络信贷服务,对网络经济有着独特的信任。

1.2互联网消费信贷对消费者的影响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让各大商家看到了商机。大家也意识到,银行贷款大多是大额贷款,很少贷款几百元甚至几十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企业制定了若干营销战略。在购物平台上,对于信用良好的消费者,可以先使用后付款;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月薪是固定的,一次性支付几千元甚至几万元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分期付款确实减轻了一些负担。在没有利息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提前享受他们喜爱的商品,并且每月按时支付账单。除了上述营销策略之外,商家还推出了一些贷款政策,以使消费者有更好的购物体验。例如,现在所熟悉的借呗、花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网商贷等。消费者只需实名注册,就可以享受在本月消费次月偿还的待遇。对一些月光族来说,这项政策允许他们“自由地花钱”,即使他们有一个月的偿还期,逾期还要支付利息。

2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现状分析

2.1整体现状分析

互联网消费信贷是近五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它的产生,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浪潮。作为目前即将步入社会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大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不独立、有时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会选择贷款。大学生自尊心强,对于借钱这种事抛不开面子,所以他们不得不另寻他法。也因此许多大学生对各种贷款产品了如指掌。调查显示,69.4%的大学生知道消费信贷,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花呗和京东白条的使用率很高。还有2%以上的大学生知道其他大学生熟悉但又不敢使用的消费信贷工具,如校园贷、高利贷等。

2.2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问卷共有19个问题,17个问题都是围绕大学生的费用问题开展。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不高,大多在1000~2000元;42.8%的大学生仍然依靠父母生活,8%的大学生能够自食其力。不过,41.8%的大学生偶尔会购买奢侈品。奢侈品,也称为非必需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具有超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独特、稀缺和稀有特征的消费品”。也可以简单地理解,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商品被称为奢侈品。此外,问卷还分析了49%的大学生消费行为受他人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甚至有的学生生活费完全依赖父母,偶尔的一次奢侈品消费,再加上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仍然会造成生活费不足。虽然问卷调查分析显示47.4%的大学生生活费刚好够用,但中间的内隐因素创造了消费信贷工具。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了解互联网信贷,因此,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大学生的头脑中。大学生对信贷工具的接受程度很高,参与程度也很高。在大学生所熟悉和使用的消费信贷工具中,花呗居首位,其次是京东白条,最后是借呗和信用卡。不使用信贷工具(其他)的学生占总数的12.4%。消费信贷工具种类繁多,大学生尤其“钟爱”花呗和京东白条。因此,多数大学生对花呗和京东白条有着独特的信任感。这也是许多大学生盲从的心理导致他们无条件地相信这类信贷工具的原因。从这里还可以间接看到,天猫商城(包括淘宝)和京东商城是大学生使用的主要消费平台。消费者通过天猫购物,通常用花呗购买产品。据统计,2016年天猫超市交易额达1207亿元人民币,超过1000亿元大关,一天完成10.5亿元支付款,其中花呗占20%;其系统每天可处理2亿条实时信息,一天之内就支付了1亿多元。京东白条是京东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物时,可以申请高达15000元的个人贷款来购买商品。数据显示,京东商城的总订单在2016年超过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30%,成交量同比增长140%以上。“双十一”京东白条用户增加了600%,占京东商城交易量的500%左右,平均消费在800元以上,分期付款消费在1500元以上。调查数据和2016年的“双十一”交易量也表明,大学生的花呗使用率比京东白条还要多。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信贷使用额度不高,主要集中在0~500元。贷款额度反映出大学生的月消费不是很高,而问卷也没有反映出贷款的数量和是否及时还贷,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工具基本上是为了应对短期资金的紧张。对于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问题,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工具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坏处大于好处,如果有一个中立的选择,相信多数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它。

2.3现状总结

从网络消费信贷模式来看,轻质资产贷款模式已成为网络消费贷款巨头的主要模式。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指出的,中国正从高增长时期向高质量发展时期转变,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传统消费信贷的范围过于狭窄,无法向中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提供大规模和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消费信贷问题完美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和边远地区对消费信贷产品的需求,间接地实现了地方经济水平的增长。而大学生是消费信贷的主要受益者[2]。互联网消费信贷不仅是金融技术的产物,也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实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3]。

3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的影响

3.1当前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产品在互联网上处于不断丰富和多元化的时期。网络公司利用情境优势和与网络客户的联系,在消费信贷产品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努力和探索。新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模式完美地融合了中低收入群体,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互联网消费信贷无疑给大学生带来了弊大于利的后果。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走出了他们的舒适地带。大家来自世界各地,外面世界的诱惑很大,同龄人的比较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众心理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受周围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大学生有可能过度包装自己。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是边花边打算。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花钱没有计划,很难合理地花掉每一分钱。除了大学生本身的问题外,各大消费平台的优惠政策也是促使大学生使用信贷工具的原因之一。天猫商城:“使用花呗分期付款,享6期免息,可免×元,每期支付×元,每日×元”。京东商城:“开通京东白条立减80元”。“分期付款”“免息”“立减”等优惠政策使大学生眼前一亮,几千元的商品只需支付第一笔就能到手,剩下的钱只要不立即支付,就会觉得“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可以说,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大肆宣传也是导致大学生频繁使用消费信贷工具的另一个原因。

3.2以校园网贷为例阐述对大学生的影响

校园网贷的初衷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向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解决生活困难[4]。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盛行,网络与金融产业在校园内的耦合孕育出了一种新型的校园金融,即校园贷款[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稍不防范就容易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中的“囊中之物”。无数的案例给大学生敲响了警钟,让大学生们第一次认识到互联网信贷的弊端。尽管类似问题时有发生,大学生依旧抱着“我不会被骗”的心态继续接触互联网信贷。

3.3对大学生适度使用信贷工具的建议

3.3.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他们来说,进入社会的诱惑是不可避免的。首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可以制订一个计划,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其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同学和朋友喜欢的东西,可能并不适合自己。把握限度,不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大型购物节消费之前,可以先进行一次“断舍离”,考虑清楚用得上和一时兴趣的区别。从长远来看,只会欠得越多。所以除了约束自己的行为外,大学生还应该学会理财,或者养成理财的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理财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会理财会终身受益。3.3.2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需加强教育引导近年来,许多大学生因为校园贷款问题而受骗。受骗金额也从几千元增加到十多万元。虽然学校一再宣传大学生不要相信这些网络贷款,但仍有不少大学生陷入了非法分子编织的陷阱中,清醒后为时已晚。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网络信贷教育和指导工作。如开展班会、团会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其次,开展网络信贷的宣传活动。“拒绝网络信贷,从我做起”,让大学生签名留存。如果发生这样的行为,全校通报批评,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可以拓宽帮扶渠道,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帮扶。3.3.3父母更需加强教育引导孩子的消费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多行为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虽然多数大学生已经成年,在法律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首先,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应该适度适量,不应奢侈浪费。其次,父母应该掌握对孩子的消费尺度。对于大学生攀比的购物欲,父母不应轻易妥协。一次又一次的让步,最终害的都是孩子。最后,要更加重视和关爱孩子,在消费中给予更多的教育和引导。3.3.4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管控互联网信贷平台2021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发出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在互联网上向大学生发放消费信贷。通知还要求严格的贷款前资格、实质性审查和核实,以确定大学生的身份和贷款的真正目的。随着这一措施的实施,大学生消费信贷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中国经济网称,“对政府融资平台上的贷款进行切实控制,不仅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而且有利于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为国家支持的行业和部门提供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各级政府应与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合作,为互联网上的消费信贷创造一个安全和干净的平台。

4结语

一入信贷深似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也让人们认识到,信贷工具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021年花呗取消了大学生的信贷服务。除了没有还款的大学生外,其余学生都不能开通和使用花呗。这项措施只是遏制了大学生使用花呗。花呗虽然不能使用,但网上还有其他信贷产品。消费信贷工具可以使用,但必须量力而行,适度使用。有多少学生因为信贷问题而被迫退学?有多少学生拿着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去弥补消费信贷的窟窿?无论是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大学生需要自己权衡利弊。笔者认为,如果有必要,希望可以尽量远离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

参考文献:

[1]张业巍,刘坪.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探讨[J].财经界,2019(21):247.

[2]王晋之.互联网消费信贷:模式、风险与信贷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

[3]孙爱翔.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经济管理文摘,2021(1):8-9.

[4]孙梦,房启全.“互联网+”背景下杭州高校学生校园贷现状调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22-28.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7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及各项工作要求。[1]2016年5月30日,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由此可见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参考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华宇工学院为例,从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模式。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研究的现状

学界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上,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题进行检索,目前能收集到的学术期刊有4241部,学术论文149篇,报纸369期,图书5部。当前研究主要针对工作理念、工作模式,从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符合学生的“四三二一”的工作理念[2];结合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要求、内容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三融通”模式等[3],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应用。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外有关大学社会实践管理的研究较为丰富,而且各院校和专家都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培养的关键一环。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十分激烈,大学生社会实践则可以为学生就业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学生可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前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找准目标和方向,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探讨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模式对深化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山东华宇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现状

2020年,山东华宇工学院制定出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认定办法》,把社会实践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规定了2个必修学分,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并给予工作量补助,极大调动了学生和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校积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重点组织了2018级、2019级本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等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2017级学生自愿参与。其中组建团队22支,个人分散实践2720人,全校共计3075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率达到了77.61%,其中2019级参与率占56.38%,2018级占85.70%,2017级占83.69%,以17级、18级学生居多,最终形成社会实践报告共计2742篇。暑期共配备171名教师参与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该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师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过于局限

广大师生对文件理解不透,没有学懂、弄通、理解透,没有真正领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及重要性。《山东华宇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山东华宇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认定办法》两个文件对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任务要求、考核表彰、指导教师职责等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发现,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的相关责任人没有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学习文件不透彻,对师生的教育宣传、组织动员和业务培训不到位,导致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学生对实践内容、实践形式等理解上存在误区。

2.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过于呆板,内容陈旧,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社会调查、“红色之旅”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内容,大多通过简单的政策宣传、参观走访等传统方式,选材太过片面,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缺乏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没有发挥专业优势,加之提交的社会实践材料不规范,可操作性差,指导意义不大。

3.社会实践渠道趋于狭窄

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但目前该校社会实践基地少而且不固定,各个二级学院没有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的建立了1个社会实践基地但也没有充分利用,导致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开展,社会实践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很难真正发挥基地的作用。

4.社会实践总结不够到位

社会实践结束后学校层面召开了总结会,通过走访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但院级层面只是让学生提交了实践报告、证明等材料,对社会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典型经验做法等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个社会实践过程没有形成有效的闭环,导致最终的评优表彰效果不理想,未达到效果。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模式探索

本研究在全面掌握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四高十项一环两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

(一)“四高”

“四高”即社会实践的总体建设目标。第一,参与率高:确保每一个在校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第二,活动质量高:组织一批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构建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促进社会实践规范化、科学化开展;第三,基地建设标准高:建立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规范运行并有效利用;第四,活动水平高:打造一批社会实践特色项目,凸显社会实践工作亮点,将社会实践项目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紧密结合。

(二)“十项”

“十项”即社会实践活动的十项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研究和梳理,进一步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十项”主要内容,包括:

1.社会调查

深入城市、乡村、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技服务

深入城镇社区、中小微企业,结合所学专业,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参与科技成果推广、科技咨询与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3.志愿服务

立足校园,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力所能及的学生事务管理或服务;与企业、乡村、社区等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公益活动

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敬老助残帮困服务、义务家教、社区服务、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奉献、服务社会,弘扬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5.勤工助学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增强热爱生活、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

6.生产劳动

深入城镇、乡村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基层,接触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7.“红色之旅”学习参观

到红色纪念馆、历史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党、对中国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8.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通过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调查、道德观微视频展示等项目实施,采用视频、照片、散文、演讲、辩论稿等成果展示,将思政课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

9.创新创业活动

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课题等创新创业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折算为学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0.学科竞赛活动

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一环”

即从宣传发动、计划制定、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到总结考核、表彰奖励,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闭环,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社会实践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社会实践专题会等,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发动,积极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第二,完善社会实践过程管理。规范组建团队、配备指导教师、规范过程管理,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有序,扎实有效。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挖掘亮点,打造特色。第三,拓宽社会实践渠道建设。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基地作用的持续发挥。第四,做好社会实践的总结和表彰奖励。认真梳理和分析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成效等,认真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考核及评优表彰工作。通过完整的闭环,达到全范围宣传动员、全方位部署推进、全过程监督,不断扩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覆盖和教育实效。

(四)“两级”

“两级”即校、院两级管理。以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为指导思想,利用现有资源,广聚校院优势与资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通过学校、学院协同联动,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普遍化、全员化、日常化、规范化,让每个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发展。第一级是学校层面,统筹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过程管理、活动指导、监督检查、总结表彰等工作,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第二级是院级层面,具体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制定、宣传动员、队伍组建、指导教师配备等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好总结和考核、归档工作。

四、结语

大学生月总结范文8

关键词:大学生活方式;学习习惯与态度;消费心理

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存在差异

首先我们把角度聚焦在大学生的生活首要,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从高中生活过渡到大学,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和某些主观观念的萌生,以及学生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改变,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1.1有自己的明确目标,积极向上,不甘平庸与静止荒废的学习方式

在当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巨大发展的同时,青年人的人生价值也在发生着变化,青年人的人生价值往往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改变,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支配者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及行为选择。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青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下的阳光而成长,在当代,由于青年人心理和生理上都处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也正是这样,他们对待事物积极,但又面临着诸多矛盾。青年人群体渴望独立,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他们急切渴望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渴望着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而在这种情况下,在他们急切渴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有人迷失了方向。但那毕竟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当代青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早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清楚地知道所肩负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录取的结果与高考成绩具有直接附属的关系,这是作为每一个学子以及教育界所公认的,也就是说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就影响录取的结果。大学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优秀的人始终都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坚定着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所想要的,不会停下脚步。优秀的人并不是单纯地被成绩和最终结果定义,而是从平常的作为作为评判。[]每一个等级都有自己的典型案例,本身就具有优势的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也没有因为自己起点优越就就此满足于现状。学霸不仅仅只是学习优越,更是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自己的各种技能。各项技能全优,体育劳动素养更是趋近前茅,更有甚的是跨专业攻坚学术,研究致力于自己专业以外的学术研究,并且大有成就,也是成为校内的领跑人物,成为国家的重点培养人才。从普本再次出发,有些奋斗者更是不甘于平庸,高考成绩虽能决定你的起点,但起跑之后的速度和节奏,还得自己有心有力地去调节,去形成自己的节奏。与校内平庸者不同,他们的足迹或在操场,图书馆,自习室,在他们的主观意识里,学生的本能观念是学习,是有自己的追求,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既然起点可能落后,那就用自己的拼搏与努力去给自己提供一个跳跃至上的台阶。把同学用来睡懒觉,玩手机等等空闲零碎时间,充分利用,合理分配,严整规划,有的同学备战考研,有的同学为实习工作提升自己的专项技能,或许人生的选择不同,但过程中的付出是最美丽的,至少说是几十年之后,也不会郁郁寡欢。再从大专院校出发,每年专升本的大专院校的学生更是成为一种趋势,再者通过考研成功上岸的专升本的的学生,从专升本,再到考研成功上岸,努力与付出无法用言语形容。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文化知识、文化技能的学习,参加各式各样的职能培训,考取各种证书,做出这些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以后所要选择的专业领域能够更好,但随着社会的加快,市场经济随之也加快了步伐,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而当代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是能够充分了解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批人,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学习、去了解、去建设这一领域。而在这一环境下,大多数青年人不负众望以自己所能给市场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实行改革开放。由于受各别不良现象,风气的影响,在个别青年人的身上,居然出现了道德诚信的扭曲,而且这一现象正日益滋生,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有好有坏。

1.2无明确目标,迷茫徘徊,满足现状,放弃希望的学习方式

由于网络的发展,现在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出现了网络课程,可以把一些教学课程的相关音像资料方在网上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更加活泼、形象、生动,可以较快的方式获取了最新的信息,为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青睐。由于网络时间的开放性,导致出现了一些网络垃圾信息,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面对复杂纷乱的网络世界,很可能就会沉溺其中、迷失自我,因此加强网络立法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高校也要适应时展要求,规范健全高校网络管理制度,高校老师,尤其是辅导员要承担起网络下载把关工作,做好网络资源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环境的法制保障,用法制约束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把不良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到重点大学的学生,他们的起点优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只停留于起点,不迈开步子,也似乎毫无意义,只是在浪费那一份让人眼红的资源。考入名校的学生比比皆是,但因为学习中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被辞退的也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数满足于现状,没有更高的追求,完成四年学业也好,拿到学位证书也好,缺乏拼搏心,无法上进。再往下说,普通本科,受自己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主观观念的蛊惑,在意识到终于步入了大学校园,离开了父母与老师的监督与管教,自己给出定义“自由人”上课睡觉,玩手机,课后沉迷网游,熄灯后继续刷手机,学习时间游戏睡觉,空闲时间继续游戏睡觉,学校组织活动不参加,喜欢“永久性”地待在宿舍,也不喜欢运动,体育素养与各项技能为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继续征战网游。[]在临近考试,又抱有侥幸心理,期待希望自己能通过,以此类推,荒废四年,就此收场。当然,大专院校有些极为突出的严峻问题,某些在校生早已放弃希望,浑浑噩噩,学习时间几乎为零,也只是单纯地交了四年学费,仅此而已。起点固然重要,但屈服于现实,不迈开步子,不尝试,不改变,终究是虚度自己的青春。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存在差异

随着步入大学,离开父母,各大学生都会拥有自己所需的生活费。相比过去而言,绝大多数的家庭的经济情况都也不差,对于自己孩子的月生活费可能都相差不多。经过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在正常的生活模式下,1300-1500元左右的生活费已经足够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日常所需,一些花销较大的可能也在2000元左右。或许,在相差不多的月生活费之下,由于一些生活习惯,娱乐活动,以及自身的消费心理的偏差,可能在生活费的规划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若自身合规合矩,所需的实际月生活费与规划中一致,若不加节俭,大肆挥霍,可能所需的月生活费与实际相差较多,甚至更多。

2.1拥有正常的消费心理,完全是自己的生活实际所需,勤俭节约

一些大学生由于消费意识较强烈,对自己的月生活费规划也会严格紧扣。在平常的生活日常中,无论是从饮食花销,学习花销,还是其余的生活杂费,都会去严格控制与对待。再加上由于自己的家校的启蒙和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节约品德意识强烈,也不会海吃胡喝,更不会大肆挥霍。拥有正常的消费心理,明白父母的苦衷,知道自己的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他们会把自己投入到自己所真正需要的生活之中,而不是为了一些不必要的,奢贵的物质而去费心费力,也不会为了一些娱乐活动,灯红酒绿而去索取更多的财物,更不会在长辈面前唯诺可怜,言语欺骗,拿着沉甸的“良心”去寻讨“另一半”欢心,去找回在朋友面前凸显自己的实际与梦境不相符合的那些所谓的“面子”,来达到自己的利欲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知识的洗礼与自身素养的培养灌溉,是接受学校与社会的种种考验与磨难,激励和提升自己,在这些同学当中,不乏缺少那些通过自己的自身努力,得到喜悦的奖学金,这些同学已经完全脱离父母的收入供给,通过自己的汗水与泪水,已经完全自给自己的生活花销,他们也已经从而成为有足够准备的人,成为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人。

2.2不良的消费心理,远超自己实际的花销,求异攀比

在我国的高校中,生活花销巨大的在校大学生比比皆是,远超自己的消费规划,甚至消费所需更多。经过调查,有70%左右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下,也有19%的学生月生活费在2500元以上,更有少数大学生生活费更是达到一万元。就单纯地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可能大多数的花销会花在平常的饮食之中,若就只是满足自己的一日三餐,再加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小零食或者其他可供食用的物品,花销也不算太多。[]如果每天胡吃海喝,没有节制,那么这些所造成的的饮食花销算是巨大的。一些同学,热衷于各种聚会,就如聚会点餐而言,“大手笔”“随便吃”“钱不是问题”这些词已经成了一些同学在聚会中的口头禅,专门挑昂贵的的菜品,且数量花式多样,大肆地铺张浪费。一些同学沉迷于游戏充值,为寻求刺激与游戏贵族身份,充值额达到数万元。一些同学还酷爱泡夜市,喝酒,买名牌等一些花销特大的娱乐物质活动,久而久之,不仅身体状况问题百出,且无节制花销导致的生活压力巨大,连最基本的三餐都无法正常保证。最后到处借钱,或者以学习花销为借口欺骗父母,供给自己的生活费,钱一到手,又开始自己的“纸醉金迷”。

3对大学生在校生活的正确认识

在我看来,学生的基本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大学生离家求学,不仅仅拥有自己的梦想,还有长辈的期望,拿着父母挣到的血汗钱,就不应该辜负父母长辈的期望与良苦用心。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职场以后的竞争品,自己的路还得自己铺就,懂得感恩,不要活成自己都讨厌的样子。不忘初心,做真正的有用之才。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