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学习计划范例

车间学习计划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1

项目教学法师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景导入,任务明确;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查,拓展升华六个步骤。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侧重点放在了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而淡化了最终的项目结果,教师在这里不再是课堂的“司令员”,而变成了“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学生的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学习者和需求的指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对项目有了认同感,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好奇心和创造力。自我管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贯穿整个项目教学法,在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下从资料收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评价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从中协助项目朝好的方向发展,以求项目最后顺利完成。工作关联性。以往学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很大原因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上课内容是上课内容,工作是工作,毫无关联性。在面对将来要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来说,能在今后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他们最想学习到的。项目教学法面对就业的教学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产生的工作关联的意义。

二、汽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近十年来才在职业类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开设,教学历程较短,采用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听课累,教师讲课累的“双累”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教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实训主要以教师演练为主,这些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汽车市场本身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这就造成了汽车市场营销是一门要求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授课程的教师紧跟汽车市场的脉搏,同时又要对未来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预估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半只有理论教学经验,缺乏对企业的实践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只能采用书中的案例来讲解,而实时性的事件转换成书中的案例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的时间,书本与实际的脱节最终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双累”局面。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确定项目和设计情景。

从教学内容确定的选题通常来自现实工作的素材或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起来有助于今后学生的就业。

2.项目开展前准备。

根据课程的需要,为了方便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要配备相关的如汽车进、销、存管理件,以及汽车保险与理赔软件,模拟销售展厅等。并根据不同的项目教学前期准备的设备及场地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3.项目教学实例分析。

以展厅礼仪为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展开教学实验研究。(1)信息收集。查阅汽车4S店的销售服务资料,从中摘抄相关客户接待的内容。(2)确定计划。客户接待的运用项目任务主要包括,销售顾问的服饰礼仪任务、展厅接待礼仪任务、接电话礼仪任务。(3)实训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汽车销售服务人员个人的仪容和仪表,以及与客户交往的礼仪,熟悉和掌握汽车销售展厅接待的流程。(4)使用工具。实训车间(销售展厅)、洽谈桌。(5)分组要求。①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进行分组。②人数:每组人员5~6人,共6组,每组设立项目负责人1名。③学习方式:采用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对每一组进行巡回指导,并且不断鼓励他们,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6)实施计划。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学生开始实施计划,在此期间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全程跟踪参与项目,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并适当的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7)总结评价。项目结束之后,由每个组派2名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和客户展示整个客户接待过程,再让组里面的其他同学,讲解在完成客户接待整个项目中的感受,然后交由教师对他们的项目结果和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评价,总结项目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出修改的方案。

四、结论和反思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制图课程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学项目,再根据各项目的内容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学生直接参与整个项目过程。本文针对制图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做了论述,旨在帮助学生学好制图课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制图课程;教学应用

中职院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工作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中职院校制图课程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学好、学懂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应注意的问题

1.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制图课程教学亦然,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制图、识图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在新时期,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积极主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项目总结与交流

受各种因素影响,例如课时长短、学生理解能力等,学生不可能在短短一两节课上就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过往的教学经验,将这些经验制作成讲义并分发给学生。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所有学生,针对该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收获。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形体不断提升学生对制图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的步骤

1.分析教学目标

学习制图大多从最简单的形体草图入手,制作形体草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仔细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最终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分解项目

每个教师都有一些形体教具,教师可以将这些形体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形体的组合。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学生制图以及绘图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在实习车间内完成绘图,这将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很大便利。

3.针对项目制订学习计划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潜能,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项目学习计划。在实施项目前,教师要做好规划,还要收集整个实践过程中所需的材料以及用具,在使用过程中,还要知道为什么要用该种材料以及应当怎样使用该种材料。

4.实施项目计划

在制订项目计划后,必须实施该计划,不让计划流于形式。在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参照原有的教学经验,将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成项目课题,通过小组教学的方法,制定相关的任务书以及项目流程,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在绘制形体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和巡视。

5.项目评价

项目教学法包括诸多环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书面考试,项目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能力的提升以及各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只有实现理论评价与技能评价的统一,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项目成果展示

在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之后,各小组就可以将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择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结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项目教学法在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新形势下中职院校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工作,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作者:付艳斌 单位:唐山劳动技

参考文献: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专业技能

一、基于职业素养确定岗位目标任务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一般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六个要素。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和应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学生初次就业岗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工、产品质量检测与售后服务、机电自动化设备维修维护工、自动化设备操作运行工,二次晋升岗有自动设备产品的创新设计、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升级、自动设备高级维修维护、自动设备售后技术支持,未来发展岗有车间技术员、机电产品质检管理员和生产技术调度员等[1—2]。依据机械设备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选择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工主要完成:部门单位值勤规定的各项任务,及时、准确处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紧急事件,安装调试主设备装置及附带辅助装备,负责生产设备装置和公用器材的日常巡视工作,设备的机械故障诊断与排查维修工作,规划好设备装置的维护保养计划,协助部长、副部长完成各项督查、检查、评比、总结及考核工作,协助本部门其他班组完成设备的维修维护及其保养,总结维修维护及保养设备的问题与经验,完善维修维护及保养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标准规程。每步工作流程有对应任务要求,接收新项目任务或需改造升级的自动化设备报告;依据设备的工作状况、工艺流程及生产原理等原则,交流完成系统的初步功能;依据技术交流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选择硬件的选型;依据选择的选型,保障、衔接和协调好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沟通配合工作;项目开始后到达项目现场督查质量并询问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项目施工进度和设备安装调试进度在施工现场确认,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制定的整改方案双方要签字留档;确认其他人员远离设备,设备内部及周围没有异物,没有异常报警信息,静态设备参数正常,设备满足调试的所有条件;进一步检查设备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的通电情况,打点确认系统所有点位,检验没有异常就可单体送点,调试完单体正常运行后调试联机运行;若试车过程中没有成功,查找问题,解决后继续调试;安装联机调试运行维护完自动化设备;成功调试完设备后,收集好所有相关的程序、报告、图纸及记录等资料,联系使用单位验收设备并交付。对接的工作人员是岗位操作人员、现场电气作业员、自动化部长及主任、设计单位人员、施工单位人员、现场调试人员、自动化程序编写员、资料员和使用单位人员。需要完成的过程准备资料有自动化设备改造报告、技术交流记录、设备选型及设计方案、招投标合同书、设计变更通知单、自动设备PLC程序和图纸等[4]。

二、融合职业素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以学生能正确设计、安装、故障排查、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安装与调试PPI通信联机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为主线,项目完成过程中渗透自动化类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教师通过设计训练项目,现实案例引入学习任务,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5]。

1.职业专业能力目标

能按照自动生产流程现场的工艺线路,设计并规范作出生产工艺图;设计、安装与调整的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符合生产操作控制工艺流程;能根据标准阅读和设计气动回路,选择正确合理的电磁换向阀、流量阀、气缸、气管,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气路连接与调整;能根据生产任务和控制要求选择光电传感器、磁性开关、按钮、PLC控制器、指示灯、步进电机电气元件,能正确检测电气元件;能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回路,并能布局、安装、连接与调试;能利用万用表故障线路排查电气回路;能选择正确的编程思路方法和程序设计结构满足生产流程;选择的通讯协议和方式能使现场PLC之间通信;能熟练应用西门子编程语言和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设计的控制程序现场调试能满足生产工艺的流程;能根据工艺变化进行系统设计、安装与调整以及故障检测与排除;能利用多媒体和查阅资料解决设计、安装与调试时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能根据工艺过程需要查阅和使用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计算和图表绘制,整理记录和文件分类归档。

2.职业岗位知识目标

知道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提高是依靠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了解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过程,主要完成提供物料、装配封口、产品检测、物料分拣、黏贴标签、包装装载以及码垛运输等;了解自动化生产线传送单元、上料单元、分拣单元及联机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理解自动化生产线皮带传动,滚珠丝杠及直线导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掌握设计、绘制、连接和运行气压传动的控制回路;掌握气压传动的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及气源等辅助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脉冲信号驱动及位置定位控制步进电机;掌握检测元件的应用、选择规则、结构、特性和检测原理;理解PLC控制系统硬件组成与功能;掌握RS485和PPI通讯协议实现PLC间的通讯;掌握西门子编程语言的编译和编程软件的使用;掌握西门子PLC指令功能顺序控制继电器、置位复位、子程序调用等;掌握联机调试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系统;了解与工作相关的规程规范。

3.职业理念素养目标

遵守实训室安全操作规范,上课结束后要整理检查教学仪器、工具、打扫教室卫生。按时上下课,课堂内做好记录和笔记,遵守在教室学习时的规矩和纪律;使用的电气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连接到PLC侧接线端口的所有I/O信号线应套上自行确定编号的标号管。每位组员能自己制订工作学习计划和组织实施计划,遇到问题会思考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并同他人讨论,解决问题。轻拿轻放工具、元器件、设备和器材,爱惜工具、仪器、仪表,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保持工作区域干净、整洁。能服从组长任务安排,小组分工有各自任务,合作时相互补充,尊重他人建议和意见。项目完成后认真归纳总结,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撰写书面报告[6]。

三、促进职业素养养成,实施岗位职业训练项目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成果导向为原则,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把涉及的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变频器技术、PLC控制技术、电动机驱动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机械装配与传动技术等以自动化装备为载体,设计了自动化生产线单项训练项目设计安装与调试供料单元、设计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设计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和综合训练项目安装与调试PPI通信联机的自动线等4个项目。各个项目之间关系见图2。项目一学生主要完成供料单元机械气路设计,供料单元机械结构安装与调整,供料单元气路安装与调整,供料单元电气设计,供料单元电气线路安装、布置与调整,供料单元程序设计、编写与调试,供料单元调试、运行与维护等7个学习任务。项目二学生完成分拣单元机械气路设计,模拟信号控制电动机运行的电路设计与连接,分拣单元机械气路安装与调整,外部模拟信号控制电动机运行调试,分拣单元电气回路设计,分拣单元电气线路安装、布置与调试,分拣单元程序设计、编写与调试,分拣单元调试、运行与维护等8个学习任务。项目三学生需要完成输送单元机械气路设计,输送单元电气设计,输送单元机械气路安装与调整,输送单元电气安装与调整,输送单元程序设计与编写,输送单元调试与运行等6个学习任务。综合项目四安装与调试PPI通信联机自动化生产线,学生组建PPI通信网络,设计与调试联机自动线程序,调试与运行联机自动线等4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学生通过视频、自述、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制订学习计划并记录,教师审阅学习计划和指导答疑。学生设计、安装与调整机械结构、气动回路、电气回路并记录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实时关注引导安装、调试与记录过程。学生编写调试PLC程序并排查故障调试系统运行,教师和学生同时记录调试步骤及问题。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培养学生职业理念、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

四、强化职业素养评价,注重课程过程考核

职业素养的养成是在学习课程过程中不断培育和持续完善发展的,注重课程的过程考核是加强动态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学习常规占20%,以日常问答、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考勤和学习态度为准,分值以百分制计,按权重折合后赋分。三个单项训练项目共占45%,其中每个项目占15%,每个项目分值以百分制计,按权重折合后赋分。联机综合训练项目占20%,项目分值以百分制计,按权重折合后赋分。期末常规考试占15%,闭卷考试,分值以百分制计,按权重折合后赋分。最终成绩是20%学习常规+45%单项训练项目+20%联机综合训练项目+15%期末常规考试。职业教育是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项目任务为学习内容,学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整条自动化生产线,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念,在操作规范严谨有序环境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7]。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原慧军.基于工作过程的自动线调试与维护课程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3(1):61—63.

[3]王鹏茜.设备维护保养在核电调试阶段的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5(1):7—8.

[4]孙苏扬.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2017(35):33—34.

[5]韩京海.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电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154—157.

[6]孙璇.成果导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林区教学,2017(11):23—24.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4

1.远程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指导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应当掌握一定的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较为雄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之间建立实时联系,把教学活动中的主讲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目标。

2.远程教育环境下组织学生的能力

远程教育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但是要使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学习的组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学习,能够起到学生自我教育、感染教育的效果。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可以交流思想和学习方法、讨论课程内容、共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辅导教师要在分析学生所学专业、所在区域、年龄差异及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及现代通讯技术,使学生形成一定形式的学习组织。

二、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应承担的主要工作

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指导下,如何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学习组织能力,将高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每一位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导学工作

远程教育的学生的年龄、工作性质、学习目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辅导教师在接受课程辅导任务后,要根据每一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帮助学生制定出可行的个性化学习计划,这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首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难易程度等,向学生明确表明要学好课程所需要的总体时间。在保证正常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合理做好课程平时学习、学期复习、迎接考试的时间和进度安排。其次,辅导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素质、学习习惯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合理安排时间观看课件,研读教材,做作业及练习,总结复习等环节。

2.要进行学习资源与学生的分析,做好备学

首先,辅导教师要了解和熟练运用课程所应用的教学手段。学校对所辅导课程的多媒体试听课件、教材、阶段性辅导课件,以及文字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要充分的了解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以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熟练运用这些技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辅导教师要研读教学资源。现代远程教育的教材既包括传统的文字教材和学习指导材料,还包括录音、录像教材、IP课件等多种媒体资源。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要能记牢,能讲透,还要了解所辅导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所辅导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辅导教师要熟练掌握其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特点和媒体对课程知识讲解的侧重点,要将各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做到融会贯通,了如指掌,以便在课程辅导中有选择性地运用各种资源,达到教学的目的。再者,辅导教师要分析和了解学生。参加远程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不等。由于职业背景复杂,学习需求各异,辅导教师要在对学生总体情况进行概括了解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做到心中有数。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工作、职业特点。在所辅导的学生中,哪些学生在办公室工作,哪些学生长期工作于车间、现场,哪些学生经常出差或是长期在野外工作。这些学生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学习条件如何。不同的学生能适应什么样的辅导方式。二是要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自身情况加以了解,以便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导学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有所侧重的开展学习,使用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法,掌握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解决学习中的疑点,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另外,在对学生开展课程辅导之前,辅导教师要认真将高校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归纳、整合和提炼,在研读导学资料、观看视频课件的基础上,找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辅导资料,以给学生在学习中参考、借鉴。

3.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好督学

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在线学习、观看视频课件的时间长短、课程练习的完成情况、在线作业的成绩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学生对某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视频课件是高校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在远程教育中,视频课件相当于普通教育的面授过程。高校教师通过语言、板书、教具,系统地向学生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视频课件的时间长短,可以理解为面授教学中学生的出勤率。学生只有完整地观看,甚至是反复地观看视频课件,才能系统地、全面地理解课程,掌握课程的知识点,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因此,辅导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在线视频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教材、学习视频课件时没有理解和掌握的问题。课程练习、在线作业、离线作业是对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辅导教师应当随时通过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课程练习、在线与离线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完成质量,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通过QQ、MSN、飞信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学生加强联系沟通,随时解决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问题。

4.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著名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教授在《远程教育学》中指出:远程教学辅导是为远程教育学生提供诸多学习支持服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服务,并且是与课程的学科内容直接相关的一项教学服务。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感知、记忆、思维、推理、决策和反馈等认知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辅导教师要在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个性化问题,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有些学生可能在语言感知方面存在不足,辅导教师就应当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运用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些学生在涉及逻辑推理方面的课程学习上存在困难,辅导教师就应当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寻找规律,并通过多做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5.要总结共性问题,改进教学辅导方式

辅导教师在对课程进行一个阶段,或一个周期辅导的基础上,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以及自己指导学生制定的个性学习计划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甚至对整个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主讲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得出理性的认识。通过不断总结,并向学生、学习中心和举办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进行反馈,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为学生和学校提供借鉴,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辅导方式。

三、结语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5

PDCA循环是一套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为了建立新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大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场所,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我们将PDCA循环模式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通过该模式的实施,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减少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PDCA循环;电子技术;课堂教学

对于企业而言,众多小变革的叠加,可以实现整个企业的可持续的改善,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样,教学过程中如果增加了众多小的变革,每一步都有变化和改善,也会影响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对于电子电工的老师来说有些陌生,但是PDC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本论文将该工作法引入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控制。

一PDCA循环的简介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的特点:其一、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以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加以改进;其二、如同爬楼梯,螺旋式上升,第一个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其三,PDCA循环关键在A阶段,强调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由此可见,PDCA循环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尝试将其移植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其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正是对有效教学的准备、实施、检查反馈、教学反思四阶段的科学量化,是一种全面的、有计划的、向着预期教学目标前进的教学行为。另外,PDCA循环有四阶段和八步骤,它们是大环套小环周而复始的进行,也不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循环,在维持、改善中不断获取小进步的过程。这种永不满足现状的特点,发现问题并改善的特点,能促使在教育教学中能不断进步,以达到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可以使我们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清晰化,也能体现教师批判分析,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和理念。

二PDCA在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P—教学计划备课阶段

是否充分的备课对教学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学大纲,和所用教材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掌握学生们已有知识的储备情况、兴趣爱好等,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奠定好基础。教师首先要详细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存在因素,如学生学习认知的潜在状态,学习动机兴趣等,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如何将教学原理合理有目的的转化为教学实践。其次,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界定,分析学生心理认知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最后,教师依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出解决教学问题的行动步骤,做好教学计划工作。《电子技术基础》[2]这门课时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发现学生越来越学不进去,尽管教学计划难度一降再降,很多同学总觉得太难,枯燥乏味,致使该门课程的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基础课学不扎实,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因此教学计划就要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和重点,并且可以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进行,及时通过动手训练来巩固理论课的学习。

(二)D—实施教学阶段

授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策略,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课堂开始教师要讲清楚教学目的,内容的重要性,有何应用价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启动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设置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实物展示,或多媒体展示等。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基本知识点讲授后,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动手动脑参与其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思考和模拟练习。课堂结束前,教师带领同学们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再次强调重点难点,并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温故而知新。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会准备相关微课视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体了解。详细讲解知识点后,通过例题巩固,再配合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EWB等,让学生自己画电路图,熟悉电路结构,了解电路原理,最终能自行设计电路。个别重难点电路,通过购买电子元件,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并在实验箱或面包板上搭建电路,进一步巩固电路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三)C—检查教学

这一阶段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课堂提问练习,二是通过批阅学生作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得到教学反馈,三是通过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了解教学效果。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中,为了巩固效果,课堂多增加提问环节,例题讲解到位,让学生增加练习机会,请较为积极的同学上黑板演算,多次巡查学生的做题情况,整体掌握班级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情况,发现个别错误及时纠正。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收集讲评。期中考试成绩作为PDCA循环的依据,来调整后半学期上课的方法和重点提示,而期末考试成绩则纳入后一学年PDCA循环的依据。

(四)A—处理教学

不管准备的多么充分,教学过程一定会存在瑕疵,每次课后,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将好的教学方案再整理,使其标准化模式化。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瑕疵问题,也能充分认识到,并吸取教训,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讲此过程暴露的问题纳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能解决。PDCA循环中的Action阶段是关键环节,若没有此环节,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也得不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特别关注Action阶段,通过自我反省和教学反思,使得课堂教学水平更加提升。

三基于PDCA循环教学案例(以十进制计数器为例)

(一)制定学习计划

在学习计数器之前要做好触发器的复习工作,如基本的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边沿触发器,分别熟悉触发器的组成和动作特点。为学习十进制计数器奠定基础,并做好预习工作。教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内涵;充分研究学生,根据学生“量身定做”教案;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加入自己的创意,在教学平台上上传预习题、十进制计数器相关微课视频,让学生先有直观感受,提升学习热情。

(二)实施学习计划

创设情境,教师提出计数器使用实例,通过视频录制播放点钞机,交通灯等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并发散学生思维是否能想出计数器的其他实际应用。教师讲解用4个JK触发器构成的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并详细到位讲解电路工作原理,以及状态转移图。让学生能够在黑板上写出状态转移表并适当分析。接着教师详细介绍典型的芯片74LS90如何来实现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并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能实现任意进制计数器,教师加以总结,并予以讲解。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开设实验课程,让同学们使用EWB软件或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来实现十进制计数器电路,并观察实验现象。有实验条件允许,在实验箱或面包板上实现该电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所学。

(三)检验学习

对于学生的习题作业和实验仿真结果、实验报告,教师应认真检查和批阅,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得以解决,有些同学虽然熟悉电路,对于原理还尚未吃透,应加强原理分析讲解,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应多给予鼓励。采取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方式,并将实验电路结果在班级展示,评出仿真之星和接线之星,在实验中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处理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切入正题之前设计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认识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交流讨论,认真指导评价,帮助学生完成实践。同时教师也要找出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完善。

四结论

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包括4个阶段和8个步骤,每一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都一个新的水平,将此法引用到教学管理[3]中来,可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教师按计划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大限度激发了教师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也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设计该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专业理论差的特点,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参与课堂,增加实践环节和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葛金印组编,李晓男主编.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张存礼主编.电工与电子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方法研究

1工作制定科学的目标培训计划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要面对的是就业,在真正的专业环境中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职业学校不局限于教学效果,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最好的桥梁,学校应该承担起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社会责任。我们的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和材料设计不同,以就业作为规划职业体系的指导,相关的专业课程借鉴了行业标准和用人的要求,并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更新不断调整。立足现实,服务社会是专业教育的根本和不可改变的理念。学校与许多单位和其他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采用了基于企业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和中职高职“3+2”的定向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之间的问题。我校为天津市星海科技有限公司,三星电机等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了岗位培训,培训计划,企业联合撰写岗位技能课程大纲,培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培训。只有在完成课程学习计划后,学员才能通过理论和技能实践的考核,成为正式员工。

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2.1工作加强教学示范和验证实验

教育教学是为了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特殊性,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规律,有选择必要的学习,放弃学习不必要的。因此,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低相关性的理论和计算方面,增加实际操作和任务教学模式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根据生产技术实际课程内容

培训课程,生产应与当地企业相关,与实际生产过程挂钩,一些简单的产品或模型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作为一个实际的项目,以增加学生的经验。

2.3项目将生产引入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门更加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利用实训室、生产车间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的场所,让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能深入地参与产品制造、设备修理等内容。

2.4结合实践课和职业资格培训

设置实践课程,学校应结合职业资格培训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双重需要的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建立基于实际生产和学生技能的阶段项目教学方法

3.1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将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分为几个阶段

根据本校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培训目标,最终决定以分层、分阶段的方式组织教学。将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类教学目标分解为四个阶段,制定每个阶段的教学评价标准和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完成上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并通过下一阶段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完成课程。每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内容都围绕着以生产过程为主,注重实际操作,同时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

3.2建立渐进式渐进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实践环节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形成专业教育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教学质量是衡量电子专业教育能力和整体水平是否达到发展目标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要建立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要满足电子技术专业实用教学的教学模式。

3.3项目进步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德国的“双系统”,美国的“社区学院”和加拿大的CBE教学模式都与国家日和地方条件相结合。摘要以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重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建立了注重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以上例子对于我国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4积极拓展和规范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具备从教学转向以生产为导向的应用能力

以职业学校三年电子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例,前两年在学校的学习属常规教学,而在企业的一年实践则是顶岗实习。学校应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锻炼专业技术。我们一般将“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运用于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中。内容体系是根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提出的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学校应努力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并进行基地规范,以便为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和进行有效拓展创造条件,使学生有强烈的识别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感。能够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和创建专业队伍,将其打造的更强大、有用、有效的服务社会,进一步提高学校数控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充分反映专业教学成果。

5专业技能的识别,改进评价方法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他的目标是把一个具备普通高中水平的有读写能力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他能适应和胜任生产工作中的技术类、管理类和服务类的一线工作。这样,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获得了普通高校毕业证书,还获得了职业院校的“双证书”或“多重证书”,符合相应专业人才的标准。根据专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认证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学习如:在本专业中选修相应课程,或将国家认证的课程引入正常教学过程。上面就是我对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些初步研究,必须注意具体实际中理性、灵活性和科学性,注重全面应用和集成过程(相互补充,有机融合)。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深化和改进,这种趋势的发展要求教学方法必须摒弃单一、粗糙的陈旧模式,消除旧的落后的方式方法,改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合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势必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新挑战。我们每一个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者都应该认真思考未来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技能的走向,不断的进行创新性学习,使培养的职业学校专业电子技术型人才适应新时代的企业的需要,也使专业知识能够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实践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2]漆芳兰;摆玉龙;;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飞思卡尔智能车设计的项目教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7

1.1成立提前介入领导小组

结合宁局高铁建设总体部署及动车所建设实际情况,南宁车辆段成立动车所建设提前介入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项目及重点,规划工作流程。各科室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按时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介入工作。

1.2优化建设设计方案

针对即将检修动车组的计划,重点做好设计图纸审核、优化建设方案、施工质量卡控、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等动车所建设提前介入工作,确保动车所按期建成。一是组织技术人员到成都与设计部门中铁二院直接对接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各项优化设计方案,都得到了铁路局、设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采纳。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对动车所施工图纸进行认真仔细审查,共审查图纸86份,对施工做法提出多条科学合理的建议。三是根据动车组检修工艺对动车所房屋建设通风采光、生产配套及风、水、电设施提出优化方案及建议约200项左右,其中173条得到采纳。四是积极参与南宁枢纽建设指挥部组织的动车所工装设备选型,确保设备满足动车组检修需要。

1.3做好施工技术对接工作

针对动车所建设进度遇到的不能满足动车组检修的各类技术问题,南宁车辆段指派专人与设计、建设、施工部门对接各类技术问题,召开现场对接会议,全程参与论证、修改。对存在现场施工缺陷提出科学合理意见及建议,建设共提出160多条技术改进建议都得到采纳。

1.4做好建成投入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基建工程设施验收。南宁车辆段组织人员对动车所即将投入使用房建设施进行全数验收,重点验收了动车组检查库、临修库、轮对诊断棚、洗车线、存车场以及食堂等。二是配套设施安装调试。组织技术人员与相关主机厂对主要配套设备进行验收,如动车组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动车组地面电源,LU移动式轮辋轮辐探伤机等设备进行验收。三是工具材料配备到位。结合动车所配属动车组车型实际,指定专人提前计划、上报、追踪材料到位情况,确保动车组检修有序开展。四是细化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动车所当前承担动车组上线运用情况,进一步细化各岗位人员职责,做到“后勤有保障,检修保质量,运用保安全”,同时通过借鉴外局动车组运用管理经验不断完善符合动车所实际工作管理方法。

2有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1成立高铁人才选拔领导小组

南宁车辆段成立高铁人才选拔领导小组,组织专人负责在全段范围内进行动车组机械师培养人才进行选拔。通过进行自愿报名、笔试考试、实作考试、综合评定等4个环节进行选拔。选拔除具备相应技术业务要过硬以外,更多的注重个人在勤、德、能、绩方面评定,严把高铁人才选拔准入质量,为动车所开通运营注入过硬人才支撑。具体做法:一是广泛宣传营造学习氛围。通过简报、宣传栏、标语、横幅、播放专题片等手段,大力营造讲高铁、宣高铁、学高铁的浓厚氛围。二是推存选拔采取考察评定、个人报名、车间科室推存、段领导班子审核批准方式。三是组织委外培训,分层次、分批次组织人员到北京、广州、武汉、福州动车段进行委外培训。

2.2制定有效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南宁车辆段在职人员结构及培养计划,指定专门人员全程跟踪人才培养进度,采取措施有:

2.2.1自学与集中学和委外培训相结合

对个人要求自订学习计划、目标和标准,确保学习质量的同时,通过办夜校、网络授课、车间教学、班组学习等集中学和委外培训培养高铁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组织参加总公司机械师动车技术培训班,学习培训CRH2型动车组的微机模块、牵引传动模块、辅助电气模块、运用检修模块、供风及制动模块、高压模块等。

2.2.2做好“188”青年人才培养工程

“188”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即段团委利用3年时间在全段30岁以下青工中培育10名技师,80名党员,80名能够掌握动车组技术的“一岗多能知识型青工”。

2.3动车组机械师取证培训

南宁车辆段按照铁路局高铁发展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于2011年6月28日开启首批全脱产20名职工到西南交通大学进行机械师理论取证班学习。2012年初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的选送人员分别到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武汉、南昌铁路局等单位进行理论、实作跟班学习。截至2013年10月共送培18批次近200余人次学习机械师理论及实作学习。

3开展联调联试工作

3.1合理组织人员

2013年6月份开始,南宁车辆段开始承担管内高铁衡柳线联调联试随车工作。段组织首批获得随车机械师资格证的20名人员,分5个随车值乘小组担当随车机械师工作。采取值乘前集中学习+随车值乘+退乘集中学习等模式。

3.2做好异地检修管理

在2013年6月衡柳线开始联调联试,由于南宁动车所还不具备接入动车组检修条件,动车组的检修工作放到了长沙动车所。南宁动车所精心组织人员轮流驻守长沙动车所,对南宁铁路局管内高铁线路联调联试开行的CRH2-061C、CRH2-068C、CRH2-192A、CRH2-193A动车组进行一、二级检修。在检修管理上细分了地勤检修及随车乘务两方面。在地勤检修方面,由于在检修经验方面上不足,机械师虚心向主机厂师傅们请教,通常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细到对动车组每个配件名称、位数牢记于心。在随车工作方面,由于联调联试工作的安排灵活性较大,这对随车机械师值乘时间要求就不确定,在长沙、青茅、二塘及柳州西等车站都有交接班。因交接班地点离市区较远,南宁动车所组织人员精心编制随车机械师出、退乘交接方案,合理选择交接地点,保证随车机械师休息。

3.3开展学技比赛

利用驻地休息的时间指派专人组织机械师集中学习。一是对长沙驻守休班的机械师,南宁动车所在当地租借教室,采取视频学习、书本学习及现场学习等模式,组织集中学习动车组一、二级检修作业标准。并通过周期性考试,对考试前3名的人员给予奖励表扬,对考试不理想的人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改正。同时将技术好的人员与业务掌握不全的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了一带一的模式。二是将休班的机械师集中到现场,向主机厂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动车组检修及运行中的故障案例分析及应急处置方法等现场经验。

4动车所开通运营

2013年10月4日,南宁动车所检修库接入首趟CRH2-068C动车组进行一级检修,标志着南宁动车所正式开通使用。为了能够有序、合理地指挥现场作业流程衔接,南宁动车所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了《南宁动车所管理实施细则》,共包含了10个大项目,86个项目点,为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4.1合理设置动车所组织机构

根据总公司关于标准化动车所建设相关要求,结合动车组检修工艺、生产任务等特点设置动车所组织机构。根据各班组职责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职能。

4.2及时推进标准化动车所建设

为规范动车所管理,提高动车组检修标准、作业质量、人员技术业务及安全管理基础,从作业流程、现场管理、职责素质、检修质量、工装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来开展标准化动车所建设。

4.3科学推行动车组检修一体化管理

为能及时掌控动车组检修进度,南宁动车所每日根据生产任务量合理编制各动车组的作业节点,使在有效的时间内作业时间节点不空缺。生产节点编制主要包括一级修、二级修。一级修在时间节点上更注重检查进度的卡控,二级修则倾向于动车组各子系统项目的检查、维护进度。在审查、卡控环节上,动车所建立了值班所长审查制度,使动车组检查时间节点在可控范围内完成。一是动车组各作业单位均纳入动车所检修作业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动车所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各检修单位须准时参加动车所日生产交班会议,领取作业计划和作业要求。三是各检修单位须严格执行动车所制定的作业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签到,在规定时间到岗作业,严格卡控作业时间节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修作业。四是各检修单位须按职责范围、作业标准认真完成作业,保证检修质量。五是出现非正常情况作业时,各单位必须服从动车所统一指挥,积极配合与处理,确保动车组正点出库。

4.4周密安排动车组检修计划

精心编制每月生产工作计划,每月末规划下月生产任务量的编排,确定特殊时期(春运、鉴定、其它节假日等﹚外的生产任务量编排,细化各岗位人员的工作项目,明确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推进完成。编制合理、可行的月、周、日动车组一、二级(专项修)检修计划。保证动车组检修运用有序开展。

4.5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对作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汇总,找出规律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同时相应修订了动车组一、二级修作业流程、随车机械师一次出乘作业流程等规章制度;重点梳理了E27、E28统型动车组停放制动、实时轴温检测、旅客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检修要求。确定了五大部分作业项内容,148条作业项目。细化一、二级修作业指导书、一次出乘作业指导书作业项目,以图文并茂方式编写作业指导书,得到现场职工的积极反响与好评,促进了职工作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4.6强化安全监控流程

为了有效卡控安全,在安全监控方面,动车所利用动车组检修作业评价系统,采用人机相结合方式对所内作业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在远程监控上主要通过设置在调度室的监控系统界面,对检修库各个方位进行作业安全实时监控。人控方面,在检修库一、二列位端头设置3层平台登顶实名取卡、刷卡制度,并制定了接触网供断电作业指导书,规范供断电安全操作卡控。

4.7建立动车组质量保证机制

为提高动车组的运用、检修质量,以“五防一杜绝”为重点,采取“四必五字”作业法,通过写实、鉴定、对规等质量监督手段,构建关键部位“四级”卡控的质量保证机制,对动车组进行质量检查、作业监督、分析评估等质量监督,确保动车组检修质量受控。

4.8设立应急指挥机制

一是在南宁动车所调度室设置应急指挥台,成立动车组应急处置小组,组员由动车科技术人员、动车所干部、技术业务全面的检修小组长及随车骨干人员组成,由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技术员与机械师担任应急指挥。二是建设技术交流平台,动车所积极主动与动车组主机厂技术人员加强沟通联系,对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十大主要部件与主机厂建立一对一实时联系渠道,使动车组检修、运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解决,确保动车组正常运行。

4.9完善工具材料配送机制

为保证动车组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检修,杜绝作业过程中工具材料“错用、少用、漏拿”等现象的发生而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处理动车组故障时工具材料能供应及时,动车所规范工具材料配送机制,明确一、二级修工具材料配送回收流程,并规定了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4.10构建工装设备管用修体系

结合动车所检修实际,建立了工装设备管理体系,指定由专门人员分块负责、使用、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等,对一些主要工装设备,在使用前由保养维护人员与相关主机厂现场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做到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实时受控,保证设备技术状态良好,为动车组检修提供设备保障。

5结束语

车间学习计划范文8

1.1学历教育形式化,短期培训不完善

学历教育存在形式化,承办学历教育的大专院校不能按时面授、辅导,以考代培,最终均能拿到相应文凭,但达不到这些学历应具备的专业学识,存在“真文凭、假水平”的现象。短期培训中存在教学设备不完善的问题,比如在短期计算机培训中,由于考虑不周,出现了同期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过多,导致计算机教室不足;在培训过程中只讲理论、不上机操作。对于这样一门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而言,只讲理论、不上机实作的课程形式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且部分培训教材和模块过于老旧,不适于新型软件的应用,有时甚至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培训教材无法做到人手一册,只能完成学习计划,导致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1.2日常培训不到位,培训制度未落实

目前,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实行路局、站段、车间、班组培训教育网制度。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的班组日常培训是落实培训制度的关键一环,但因生产任务的变化,当任务与学习间存在矛盾时,常以任务为重,无法保证职工教育培训的学习时间,导致培训质量较低,日常职工业务培训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如何确保职工业务学习的时间和提高培训质量,当前还没有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方法,因此,职工日常培训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1.3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学习主动性较低

铁路工作劳动强度大、业务学习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奖惩力度较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认为,学再多工资也不会增长,不学习也不会降低工资,因此,职工缺乏学习动力,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有缺陷

目前,铁路企业职工的人员构成大致分为:部队复转退伍军人、其他单位调入的非本专业的职工、大专院校的学生。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培训过程中不分学历、年龄,从相同的起点开始学习,进而导致“听懂的烦,听不懂的玩”的现象存在,无法起到培训效果;没有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性培训,应对文化程度较高的职工采取实作技能操作的培训,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职工采取实作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培训,而现实中并没有采用多样化、灵活、适用的培训方式,只教条地按照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在每月初由办公室确定培训内容,没有分析现场存在的问题,导致培训内容与现场脱节,没有明晰职工所需,解决实际难题,将培训内容作为一种形式和任务来完成,应付上级检查,针对性和适用性较低。因此,这种培训内容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培训目的。

2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要想做好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引起管理者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和管理力度,避免在文件、讲话中出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职工素质为中心上”的提法。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谈着“中心”、干着“偏心”、繁忙时“离心”的尴尬局面。随着铁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入,这就要求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和管理力度,重视职工教育的资金支持,完善企业基础教学系统,投入现代化教学设施,增加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局域网络教学、模拟教学等的设备。在投入这些设备后,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此外,上述策略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要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2.1落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和适应性培训

企业要加强与承办大专院校的联系,使其合理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按规定对学员进行培训、授课辅导,严把学期、学年、毕业考试关。对于不负责任的承办院校,要及时向路局有关部门反映,与其终止办学合同,并加强学历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学历教育的质量,提高学历教育的真实水平,从而为生产一线提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而为铁路企业服务。为了使职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短期的适应性培训要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增强适应性培训的效果,避免无效培训。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作技能,提倡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定期评比,培养“讲台上能讲课,实际操作是能手”的教师;做到奖优罚劣,建立尾数淘汰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职工教育的教师大致分为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面对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要求,要派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积极参加路局举办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培训班,努力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授课技能。专职教师要深入现场开展调研,现场指导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操作能力,并与兼职教师定期开展专题适应性课研,了解生产一线职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他们是现场的第一教学者,抓好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是落实适应性培训的关键;对外聘教师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前进行适应性培训,及时了解职工的学习情况,对于不负责的外聘教师,要与生产厂家联系及时调换,确保职工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2.2加强骨干培养,提升整体实力

铁路总公司、路局、站段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营造学习新技术的氛围。尤其是对工班长的培训,应定期组织其参加路局工班长培训班的学习,提升骨干力量,这是因为他们是冲在第一线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只有将他们培养成思想先进、业务精通的骨干,才能在生产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才能带领整个班组良好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广大职工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深刻感受到不学习、不提高操作技能,就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职工的切身利益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将这种连锁反应深入贯彻到每个职工心中,在职工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使骨干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实现边干工作边学习的培训形式;解决工学矛盾,带领职工改变以往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树立“我要学”的正确思想。只有抓好每一名职工的业务学习,才能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因此,应不断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3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学习主动性

应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学习成绩突出的人员,做到奖优罚劣,从而增强职工“学业务、比技术”的意识;认真落实月抽考制度,加大对抽考成绩优秀的人员奖励力度,加大对抽考不合格人员的考核力度,并与管理者的效益挂钩,通过鼓励机制,使管理者和职工重视学习、爱学习、爱钻研业务理论,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营造“不学可耻,爱学光荣”的学习氛围。此外,还要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理论学习与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多讲事故案例,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例,做到“学得快、记得牢”,培养职工学习业务的兴趣,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质量。同时,还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横向联系,经常组织职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职工的学习主动性。

2.4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要想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就要对企业现有人员结构素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培训对象。对于文化程度不高、实作能力较强的职工,要加强实作技能的培训和训练,根据这些职工对实作技能掌握较快的特点,应在掌握实作技能后再进行理论教学;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但因实际工作时间较短、现场经验不足,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应重点培训实作技能操作,并对其进行持续的现场实作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本职工作。通过人员结构分析,对全体职工进行分层次、分对象、分工种的定向培训,做到因材施教、多点开花。只有这样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培训实效。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才能向教育要素质、要能力、要效益。

3注重人才培养,适应时展潮流

铁路企业要培养职工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牢固树立培养人才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铁路优质服务。因此,必须将企业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技术人才占比高的企业才是有希望的企业,才是有竞争能力的企业。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生产力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铁路、重载铁路不断投入运营,随之而来是新型的设备和技术,因此,在工作中必然产生了适应设备变化的高新技术工种。只有注重人才培养,才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弄潮儿,使铁路企业与时俱进。

3.1培养新时期技工,适应时展潮流

目前,铁路工人已经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工人,因此,要注重培养讲奉献、懂技术、有知识、有文化、能适应铁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铁路工人。大部分检修设备使用数控技术、电子技术,系统设备使用计算机模块控制和自动化远程控制技术,指挥系统使用无线传输和区域网络技术,列车采用CTCS控制系统,调车作业采用STP监控系统。这些新型技术的投入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设备卡控作用,但要熟练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岗位操作技能,必须及时转变观念,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新时期的技术工人,落实职工“两年十天”脱产培训的工作要求,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大力培养优秀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使其尽快适应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新工种的需要。

3.2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