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工作思路范例

车间工作思路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1

太原北站是全路主要编组站之一,是西山线、太兴线、上兰村支线的起点,也是石太线、北同蒲线的终点。驼峰日均编解42列,年货运量2600万吨,运输收入26亿元。全站设科室、部门11个,车间(站)、公司15个。截至2021年1月,全站现有职工1909人,其中,男职工1749人,女职工160人。全站现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8人,占总人数1.5%;大学本科学历280人,占总人数14.7%;大学专科学历491人,占总人数25.7%;高中及以下学历1110人,占总人数58.1%。

1.适应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当前,随着铁路公司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铁路车站内外部运输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编组站作为铁路枢纽的核心,在高质量发展中也面临众多不适应。太原北站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唯一的编组站,老编组站职工思想观念落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车人员老龄化严重、站属基础设施陈旧、班组文化建设推进迟缓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使得编组站在软文化创建上已经不能满足铁路车站高质量发展要求。

2.自上而下重视程度不高。铁路车站作为一线生产单位,从现实需求来看,领导和职工普遍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对企业文化内涵、功能不理解,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形式上制作标识、印刷画册、高喊口号、树立理念和编排节目等。有些单位也没有设置专门部门来承担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部分单位简单地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委书记的职责,但对如何系统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通常也没有系统部署、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落实对策;个别单位对企业文化理解不全面,只是重视企业安全文化,仅会在季度验收中提到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一些单位存在上热下冷,下属的车间、车站、公司都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3.全面综合规划思考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它是涉及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但实际上大多数车站缺乏这种认识,没有真正将企业文化与车站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访稳定和标准化建设全盘融合起来考虑;没有结合站属车间(站)、公司和部门的特色将车站企业文化建设的空间彻底延生;没有在车站企业文化建设上深刻探索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

4.实际推进落地较难。车站企业文化是通过挖掘、总结、提炼、升华形成的被车站全体干部职工广泛认同并信奉倡导的价值理念,而这些价值理念只有落实才能实现。车站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和规划上往往调研不充分,研讨不够深刻,集体决策不足,文件制定不精不细;在宣传发动、推广实施上效力不强;在深入推广抓落实上也未形成闭环管理。

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太原北站以提升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车站的软实力为目的,结合集团公司和车站重点工作安排,全面深入推进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先进文化体系和文化活动,确保车站企业文化落地,为建设“安全畅通、运输高效、服务优质、队伍和谐”的太原北站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1.总体思路(“1235”工作思路)。打造“1个品牌”,即以打造“枢纽畅通、管理精通、人心相通、内外融通”为核心的太原北站“通”文化品牌。推进“2项基础工作”,即在车站、车(间)站、班组分层推进先进文化理念提炼和创建;推进先进工作法、作业法创建,总结、表彰和应用一批先进工作法、作业法。健全“3种体系”,即健全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体系。开展“5项文化载体活动”,即开展学习型团队创建、思想知谈访建设、先进文化阵地打造、安全标准示范化建设和文化场所评选等五项活动。

2.行动方案及实现目标。围绕“1235”工作思路,力争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完成车站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达到文化先进、行为规范、作业标准、示范引领的工作目标。第一年为试点先行年,重点打造班组先进文化。通过班组申请、车间审核和科室评定,最终确定班组文化建设试点计划,完成班组先进文化理念提炼、文化场所建设和现场应用等工作,计划年内建成班组文化观摩室,建成2~3个班组先进文化标准示范班组。第二年为提高巩固年,重点打造车间(站)先进文化。在第一年班组先进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实现车间(站)先进文化建设,并创建车站的先进文化提炼、使命构建、目标确立等工作。车站计划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观摩学习交流活动,评选2~3个班组、车间(站)、科室级先进文化标准示范点。第三年为总结提高年,推动全站先进文化建设。结合前两年工作成果,持续在全站全面推进车站先进文化创建。通过系统梳理、充实完善和总结进一步提高班组、车间(站)、科室和车站企业文化业绩并完善成效机制,从而形成车站、科室、车间(站)、班组标准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1.塑造一个品牌,增强品牌引领力。打造“通”文化品牌。结合编组枢纽站特点和专业性质,围绕建设“打造管理强局和效益强局”目标,重点阐述“安全畅通、运输高效、服务优质、队伍和谐”太原北站形象特点,依此诠释“通”文化品牌内涵,展望车站高质量发展前景,构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炼车站文化的关键理念。通过全方位撰写太原北站站史文化、制作太原北站站歌、拍摄太原北站企业文化专题宣传片全面诠释“通”文化,创建“通”文化融媒体室和“通”文化微信公众号,在《北站之窗》、《太铁报》、《人民铁道》和《山西日报》等路内外多家媒体上多视角宣传车站为太原太钢不锈钢厂、山西焦煤厂、太原电厂等企业提供铁路货物运输服务,汾河站服务方便吕梁老区人民和太原北站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等方面的“通”文化的影响。依托融媒体矩阵,打响车站“通”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提升太原北站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2.推进两项基础工作,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1)推进先进文化理念提炼和创建。按照从下到上、逐步推进、持续优化的方式,以先进文化提炼、使命构建、目标确立等为核心,层层构建班组、车间(站)、科室和车站先进文化理念体系。其中,班组先进文化理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部分,即各班组形成班组愿景、工作目标、管理理念和安全理念;二是自选部分,即各班组结合实际选择团队理念、进取理念、执行理念、学习理念等。(2)推进先进工作法、作业法选树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劳动、职业技能竞赛,选树一批安全标兵、创效能手、服务明星,推广一批以先进典型职工名字命名的工作法、作业法,激励广大职工敬业爱岗、拼搏奉献。另外,重点做好先进工作法的申报、命名、表彰、推广等工作。各车间(站)要做好前期宣传发动、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估等工作,对具有广泛影响、鲜明特色,具备推广价值的工作法进行梳理、凝炼,形成经验推广材料报车站党群办公室。车站将每年推出1~2个工作法,向集团公司申报。

3.形成三种体系,搭建企业文化框架。总结提炼体现新时代特征、铁路行业特色和运输枢纽站特点的“太原北站精神”以及车间(站)、班组精神、岗位格言和安全、服务、经营等管理理念。(1)完善行为文化体系。根据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制定并《太原北站员工守则》《太原北站干部工作准则》和《太原北站岗位作业标准》,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学习,提升车站发展软实力。(2)完善形象文化体系。推进安全标准示范车站建设,打造车站安全文化品牌。完善推广客、货运服务文化品牌;完善推广敞顶箱、集装箱检修和国际多式联运等经营文化品牌;通过创作一批弘扬太原北站精神的文学作品,推出一批践行太原北站精神的微电影、抖音、短视频来讲好新时代太原北站精神故事;通过全面推进安全、服务和经营文化品牌建设和持续传播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持续深化开展“太原北站最美职工”,“太原北站工匠”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讲好太原北站人物故事。

4.开展五项载体活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1)开展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针对车站客、货运任务繁重,职工文化基础较差,接受文化教育条件相对有限等问题,继续推进“互联网+”党建创新,发挥融媒体工作室、“远程教育直播室”、“学习强国会议室”等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打造“政治理论学事例,安全警示讲案例”学习阵地,确保将政治和业务学习链接到车间、班组、干部职工,做到企业文化引领职工思想。各车间(站)应立足工作实际,抓好职工队伍文化基础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为干部职工提供交流学习、进取提高的平台。(2)开展“知谈访”活动。重点抓好班组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健全车站“知谈访”机制,积极开展职工家访等思想教育活动,掌握职工思想状况,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思想问题。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加强职工思想交流、上下互动方面的优势,继续依托北站之窗、车站党委网、“太原北站七一服务平台”、微信群、H5网页等宣传载体,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形势任务宣讲等工作,积极传播车站发展正能量。(3)开展特色场所打造活动。在巩固车站“八小工程”成果基础上,在有条件的车间(站)打造职工阅读室、文体活动室、安全文化走廊等文化场所。如太原北站机关打造的“劳模一条街”、玉门沟站“安全文化走廊”等。各车间(站)要结合实际、敢于创新、突出亮点,多利用“场、路、墙、角、栏、廊”等设施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建立达标班组、技师工作室、荣誉展览室、站车文化室等特色文化场所,鼓励广大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弘扬太原北站文化精神。(4)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在机关科室、车间、班组中层层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通过集体宣誓、承诺践诺、标兵选树等多种形式,强化车站企业文化的示范引领,着力引导车站职工从仪表着装、礼貌用语、标准化作业等基本的行为规范做起,遵守作业要求和制度规范,执行文化理念。要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新职人员签订师徒合同仪式、送荣誉到岗位、先进表彰活动、班前宣誓承诺等文化仪式,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车站定期开展标准化科室、班组、职工评选活动,做好日常督查与定期考核工作,使标准化建设成为常态化。(5)开展企业文化园地评比活动。各车间(站)要结合先进典型选树、文化作品征集、标准化创建等各类活动的开展,打造主题鲜明、贴近实际、内容丰富的文化园地。特别是要抓好廉政文化园地、安全文化园地和班组文化园地建设。通过开展亲情寄语、笑脸墙、廉政家书、廉政征文等活动,加强文化园地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建立“安全违章违纪”曝光台、开展岗位安全承诺、“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创建安全文化园地,不断提升职工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第一”意识。车站每年采取分阶段、分层次,逐级验收、现场验收和综合验收的方式,对文化园地评比活动实施评价考核验收,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文化园地予以表彰激励。

四、车站企业文化建设启示

1.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车站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车站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车站领导班子、各科室、车间(站)、公司、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系统观念,切实做到车站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两手齐抓、协调推进。要严格落实车站企业文化行动方案,细化分解责任,确保扎实推进。

2.需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氛围车站宣传部门应在全站职工中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方案,宣传车站“通”文化品牌、“最美职工”、“太原北站工匠”“先进工作方法”等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新成绩和成效,抓好企业文化创建先进示范培训,夯实车站企业文化建设。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2

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领导或某个部门的事,是上到公司领导,下到班组长和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所以要克服抓安全培训是上级领导和部门的事,与工人无关的错误认识,向职工树立安全教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思想,强调安全培训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管到底就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明确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安全培训制度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环环不脱节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新格局,确保把上级安全培训工作部署要求和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安全培训程序。首先,在制定全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明确培训工作思路,提出培训目标,并通过文件形式传达给每位员工。然后,结合安全生产形势,开展对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岗位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最后,建立一人一档一卷一证制度,每名职工除在新进厂时接受三级教育外每年还要按照规定的学时接受教育培训,实施“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明确规定考试合格核发安全上岗证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作业。

二、强化安全培训模式,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

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对培训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采取“师带徒”形式:把有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外聘专家组织起来,为职工讲解安全操作方法、流程提高职工技能操作水平。二是采取“安全警示教育”方式,针对近期企业发生的事故进行案例剖析、结合开展三违人员警示教育、三违人员家属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安全警觉意识。三是采取“从点到面”教育方式,加强一线班组长安全培训教育,先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技术水平,然后班组长再利用班前、班后会有意识地向班组职工灌输各种安全思想,潜移默化的实现班组安全教育经常化。

三、强化安全培训监督管理,确保安全教育扎实有效

客观、公正、有效的监督检查能确保企业安全培训的效果,公司要加强对公司内部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明确到人,把安全培训检查列入公司月度安全考核及季度评比工作计划中,同时检查要会同相关各个部门,形成联合检查督导组,适时对基层车间安全培训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安全培训监督检查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认真听取各车间(部室)相关责任人,对办单位安全培训情况汇报,审核培训工作制度、计划的可行性、查阅安全培训相关材料是否符合培训体系要求。

(2)突出重点,随机抽查。根据企业行业特点,针对基层单位利用生产淡季及间隙开展各种培训活动,采取过程检查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职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职工持证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确保人人持证上岗,并上标准岗。

(3)实地访谈,现场考核。通过与基层培训负责人座谈、提问的方式,听取该单位培训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取得实效等情况,考核岗位员工“岗位必知必会”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核定安全培训质量与效果。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3

一是以标准化为基础,以TnPM为工具,不断完善设备操作保养、点检润滑、维护维修标准,实施规范化的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维修模式,推行自主维护理念,积极开展设备改进与技术创新。二是建立以精细点检为核心,以预防维修为抓手的设备保障体系,实现设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效率最大化、参数最优化、成本最低化的可靠控制,为生产管理精益化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以细化管理、减少冗余、提高效率为目的,夯实、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形成具有特色的设备管理体系。

2精益设备管理的工作任务

2.1精确数据管理

一是依托ERP、MES等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完整的设备台账及设备维修、保养数据,初步建立设备基础管理数据库,为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二是按照设备档案管理办法要求,通过档案室查阅、厂家索取等方式,全面整理设备档案,建立一套完善、齐全的设备技术档案,形成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库。三是依托TnPM设备管理工具的应用完善设备故障管理标准体系,进一步夯实“六源”、OPL、OPS、故障统计信息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为设备预防维修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四是结合对标创优指标及一流工厂评价标准,强化设备管理目标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控制措施,促进设备管理绩效的改进提升。五是建立设备零配件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展开零配件生命周期管理基础数据的统计,最终形成常用零配件生命周期数据库,为控制成本和开展设备预防维修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2.2精准状态预测

一是建立完善设备技术标准,为精确设备状态预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及适合的操作方法。二是做实设备点检工作,通过细化设备点检、润滑、维修保养、轮保等设备基础管理要求,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落实设备点检的二级检查制度,加强对设备点检质量进行考核及追溯,确保设备点检工作到点、做实、达效,通过点检数据达到及时预测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三是细化设备点检问题反馈处理流程,形成“设备维修需求单”传递制度,确保设备点检发现的问题责任明确、分析到位、处理到位、预防控制措施到位、检查验证到位,充分发挥设备点检对提升设备运行状态的积极作用,实现设备故障闭环管理。四是引入设备点检、状态预测检测工具,提高设备故障预测能力。五是应用TnPM工具开展设备故障统计分析工作,为设备预防维修提供数据支撑。

2.3精心维护保养

一是完善设备轮保、检修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设备轮保、检修计划方案可行、内容具体、责任到位、过程可控、工作有效。二是探索建立设备生产准备班制度,为首班设备稳定运行奠定基础。三是通过对设备运行操作、维护、点检、润滑、检修等过程的执行进行现场验证,确保监督、检查形成闭环,提高故障质量。四是开展设备自主维护工作,明确设备自主维护管理的要求,优化完成自主维护基准书模板,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至各车间所有主要设备,最终促使各车间建立完善的主要设备自主维护管理手册。五是做好设备检修、故障处理的过程管控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最终效果。

2.4精实绩效管理

一是制定结合现有的设备管理三、四级文件,国家局、公司要求,工厂经济责任制相关考核要求以及目标指标数据库《设备管理评价考核细则》,为开展设备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执行奠定基础。二是做实设备绩效评价工作。设备绩效评价由过程评价及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过程评价主要通过生产调度进行日常过程停机统计、设备技术员进行数采系统数据分析结果两部分体现,结果评价主要通过设备技术员进行周检查、月度综合检查结果两部分体现。所有评价结果应确保有据可查、依据充分、实施清楚、评价规范,必要时应让责任部门签字确认或拍照留证。同时由设备技术员按要求对评价存在问题进行跟踪验证,持续提升设备绩效目标管控水平。

2.5精算成本控制

一是完善管理标准,对在用设备改造相关流程进行规范,杜绝零备件的浪费,同时建立修旧利废管理制度,通过奖惩激励机制,正确引导做好维修费用的管控。二是细化零配件管理,在确保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行库存限额管理,同时严格零配件计划审核,各部门报送总成件、改造件、大额件时必须提供相关说明或可行性分析。

2.6精干队伍建设

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培养通道,结合TnPM咨询服务的开展,组织员工学习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方法,进一步转变员工的思维模式,逐步提升一线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各部门设备主管学习设备精益管理理念、方法,转变我厂目前的设备管理模式,为开展精益设备管理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对基层操作维修人员管理知识、实操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四是每年度对部门优秀改善案例、OPS(单点课)进行统计、汇总,形成部门改善案例库,作为员工培训资料展开培训。五是建立平台,加强技术资料、先进经验技术的共享及传播。

3结语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4

 

本钢废钢加工厂是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转炉和电炉炼钢生产的废钢供应基地,为适应炼钢生产发展需要,不断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各项管理机制,促进了企业全面发展。通过制订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实施规划,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在细节、服务、规划、系统意识方面精细到各个环节,企业综合管理素质和专业管理水平不断攀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完成废钢调入量112.3万吨,同比增长36.6%,其中完成外购废钢65.2万吨,同比增长12.8%;完成内部回收废钢47.1万吨,同比增长92.9%。完成废钢供应量118.4万吨,同比增长39.4%.完成综合能耗2.53公斤标煤/吨废钢,比计划降低33.4%。同时,安全生产实现“六为零”,为本钢打造千万吨级精品板材基地,满足炼钢生产需要,实现优质保供目标提供了保证。   念.设备管理“零故障”、生产运行“零影响”的安全生产理念;“均衡、稳定高效、优质保供”的废钢加工生产管理理念;“精心、精细、精准”的设备管理理念;“精细各环节,节约每一分”的成本管理理念以及“以人为本,规范制度,责权到位,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理念等。通过观念的确定和落实,推进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前进步伐,促进了废钢加工生产均衡、稳定、高效运行,确保了优质保供目标的实现。实现了企业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全面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和道德修养,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企业发展建设   思维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我厂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认真研究现代废钢企业的发展特点,不断调整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不断适应炼钢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确定了管理工作“零缺陷”、日常工作“无漏洞”的管理工作理   二、用前瞻性的管理,保障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企业在谋划全年工作,布置具体措施时,要把经营工作放在第一位,把费用指标算细、算透。在此基础上,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合理安排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工作。   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这种转变的考核机制和管理体制。一是强力推动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和行动上向以经营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二是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上,把所有费用定量化纳入考核管理机制,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小核算单元。   能落实到车间的不留在厂部,能落实到班组、机台的不留在车间,能分解落实到个人的不留在班组或机台,切实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共担风险,合力攻坚。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把各工序、各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费用管理系统连带考核,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切实做到上下工序互创条件,从而保证系统效益最优。   三、用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思维,超前做好生产组织   随着本钢炼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冶炼品种钢产量的提高,企业对废钢配料供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生产上出现的“小耽误”都可能影响企业整个生产链条的衔接与运行,因此大力倡导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生产调度的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严格生产指令,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坚持高、严、实、细的生产方针,不断加强废钢现场管理,制定废钢现场管理考核细则,奖罚分明。做到生产信息反馈和深入废钢现场“两及时”,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双到位”。严格生产组织过程中各工序间的衔接,加大生产组织管理考核力度和执行力。   2、在生产组织上做细、做卖各项工作。实现生产均衡、高效、稳定运行。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管理,根据钢产量和冶炼不同钢种的需要,做到超前谋划,超前准备,科学合理地组织废钢配料供应工作。确保实现优质保供目标。   3、全力推行数字化企业建设,组建完成了全厂局域网,建立了ERP系统,使计算机网络覆盖全厂,把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科技手段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和决策之中,实现企业生产的系统优化,提高了不同品种废钢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确保了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4、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思维,超前的眼光,创新的管理,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各项技术改造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适应炼钢生产配料供应发展的需要,通过引进和消化先进的技术装备,今年上半年,相继建成了跨长分别为216米、228米,宽均为33米,并各有13个废钢储料池、6台废钢地面配料称及1个自动检斤控制系统的1#配料间和2#配料间,还建成一个跨长228米、宽”米的废钢机械加工间,现均已投入运行使用,为满足炼钢生产“一炉一斗”配料供应提供了保证。在吸收和消化新设备、新工艺过程中,提前对操作者进行了专业培训,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全方位掌握新设备、新工艺的技术性能,从而为新设备、新工艺投入生产,实现“优质保供”,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证。   四、强化标准成本管理,全员、全过程地控制成本消耗   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成本管理意识,转变传统观念,由“先干活后算账”向“先算账后干活”转变,由注重废钢加工产量向注重效益转变。先后制订了《成本费用管理考核办法》《车间成本费用分配明细》等制度,把指标层层落实到各基本单位,化小成本考核单位,定期实行成本网上核算机制,加大对降成本关键措施的落实考核力度,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全员、全过程地降成本氛围。为严格控制各项指标消耗,建立成本考核点评制度,实行每旬进行一次成本消耗通报,每月进行一次成本分析,随时掌握、跟踪考核成本,消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坚持先算账后组织生产,严防成本超支和花“探头钱”。#p#分页标题#e#   五、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在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坚持突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针对安全难点,强化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全厂开展以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为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落实;二是建立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标准化作业卡,加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考核力度和安全日常检查考核力度,实行日检查、周点评、月总结;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应急预案,结合废钢加工生产作业现场实际,开展防火演练和反事故演习活动;四是紧紧围绕安全工作,大力开展“安全在我心中”企业安全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成立业余安全宣讲团,开展安全宣讲100%进班组活动,推动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修订完善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实现了安全生产“六为零”,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核算;基础能源管理;综合能耗

某公司于2016年投资建设了一套10万t阴极铜项目,项目于2019年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富氧底吹熔炼工艺技术,属于国内先进的铜冶炼工艺。工艺过程为湿精矿加入氧气底吹熔炼炉自热熔炼产出72%的铜硫,电解车间采用的为不锈钢永久阴极电解工艺,主产品为A级铜,副产品为阳极泥。该工艺能够处理各种复杂原料、回收率高、能耗低;同时,现场环境烟气回收率较高、泄漏少、自动化水平高,达到了绿色冶炼、低碳冶炼、智能冶炼的目的。熔炼工艺主要设备有1台Φ4.8×20m氧气底吹炉,1台Φ4.4×20m底吹连续吹炼炉,2台Φ4.0×12.5m阳极精炼炉,1台双18模圆盘浇铸机等大型附属设备。该公司在前期试生产期间,由于生产经验不足,设备运转不正常,能源利用率不高,导致阴极铜产量低。根据表1和表2,计算可得该公司吨铜能源综合能耗为368.78kgce/t,高于行业准入指标(准入指标320kgce/t)。根据国家“十四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准确统计能源,核算能源,对标行业先进企业,从管理、工艺优化和装备提升等方面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跑冒滴漏,提高设备运转率,提高产量,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生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点任务。

1按照标准准确核算

吨铜综合能耗的计算,首要任务是参照标准《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8-2014)。该标准于2014年,标准中详细规定,铜冶炼综合能耗就是铜冶炼企业从处理铜精矿到产出合格阴极铜的生产过程的综合能耗与同期合格产品的比重,现将相关要点归纳如下:

(1)能源数据必须包括全部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柴油、汽油等);耗能工质(氧气、氮气、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所有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均应统计核算;不包括生活用能,如宿舍、学校等方面的用能。

(2)开路处理生产其它产品的,不计入统计范围,如:制酸车间、阳极泥车间、开路处理硫酸镍、选矿等。

(3)电、天然气、块煤、柴油按照各自的折标系数进行核算,其余耗能工质,虽然标准中有各自的折标系数,原则上为了核算的准确度,均应采用生产这种耗能工质所消耗的电、天然气等能源直接进行折标煤统计核算,否则综合能耗核算不准确。

(4)天然气、块煤等因区域等原因,发热量不同,按照实际的发热量进行折算更为合理。

2加强基础能源管理工作

(1)加强能源的三级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每年的生产经营任务,加强能源管理工作,建立公司、车间和班组三级能源管理。细化能源台帐的制定和统计分析、能耗指标的管理、节能计划、节能宣传、技改更新以及现场的日常能源管理等工作。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把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内容逐步分解、落实到公司、车间、班组,实现从下至上,小到一个重点耗能设备,大到公司指标,均有相应人员进行管控,为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严格制定能源定额并考核。根据公司下达的能耗指标,制定各工序能耗指标和重点耗能设备能耗指标,将节能压力分解到车间、工段、工序以及个人,每月进行能源指标分析,查找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奖优罚劣。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调动全体员工的节能意识,使节能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推动节能技改措施的执行。为了有效降低各车间的能源消耗,确保完成公司年度能源消耗指标,公司积极开展成本计划及分析会,梳理节能降耗的工作思路,要求各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全面分析并挖掘节能措施,制定本年度的技改更新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时间,设备能源部定期检查各车间节能措施的执行情况,积极推进低耗能、高效率的工艺、设备的落实。

(4)完善能源计量及统计工作。能源准确统计的前提是计量仪表的完善,因此,根据不同能源介质、安装位置、安装距离等因素条件,选择合适的计量仪表是关键。能源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是能源的准确计量。在公司项目的前期建设中,因为前期设计等原因,导致压缩空气、蒸汽等部分能源计量器具安装不及时,计量不全不准,不能真实地反映能源实际消耗数据,更不利于能源管控。试生产6个月后对所有能源计量仪表进行了排查、补漏、完善,目前计量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为能源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5)加强能源分析管理工作。根据每天、每周、每月实际统计的能源数据,及时分析公司、各车间、各工序、重点用能设备的耗能波动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分析原因,尽快调控,制定解决措施。

(6)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与本年度定额指标、同期指标、设计指标和行业标杆对标,一方面肯定成功的技改措施及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及不足,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通过能耗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技改更新工作,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降低各项能源消耗,使吨铜能源消耗低于行业指标。

(7)开展“无泄漏工厂”创建工作。定期开展各项现场检查及治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基础管理、现场点巡检工作、检修的及时性、完成率等。确保公司各项指标达到“无泄漏工厂”标准,实现安全生产。杜绝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使各项能源消耗指标较创建前有明显降低。节省能源消耗费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8)持续开展各项能源平衡工作。首先,全面梳理并绘制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图,汇总分析全厂能源消耗点;其次,绘制电、天然气、氧气和压缩空气等能源的能源平衡图,为能源调控提供基础依据;同时,根据每日的具体运行及生产情况,借助DCS控制系统、生产调度平台、能源管控系统和能源平衡图等,积极调控各项能源的产出及使用,减少能源放散,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尤其加强氧气、压缩空气等重点耗电设备的启停,降低电耗。

3工艺、装备提升等技改工作

(1)天然气烤包装置优化改造为电烤包装置。2019年根据熔炼车间天然气消耗高,能源浪费的现状,对于原来的天然气烤包装置优化改造为电烤包装置,改造后每天耗电920kWh,约368元;改造前每天消耗天然气450m3,约855元;改造后每天可节省487元,节省能耗441kgce,每年可节省费用16万元,节省能耗146tce。

(2)原活性脱硫系统改为双氧水湿法脱硫。针对原硫酸活性焦脱硫系统能耗高、烟气排放量不易控制的情况,2020年将原活性脱硫系统改为双氧水湿法脱硫,150000m3/h脱硫安全环保塔项目于2020年6月2日投入使用,改造后较改造前装机总功率降低约920kW,根据实际能源数据统计,每天较技改前节省电量约2万kWh;因工艺优化,每天节省蒸汽消耗约3t。并且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效果显著,脱硫率高达98%以上,保证了制酸尾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目前二氧化硫排放量10mg/m3以下,远低于100mg/m3的标准排放限值)。

(3)压缩空气水分降低及利用率提高。根据前期压缩空气水分较高,冬天为了防止管道冻裂等,需要长期进行放散排放,能源消耗较高。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将原空压站的冷冻式干燥机改造为微热再生干燥机,解决了压缩空气中水分高的问题,减少了冬季压缩空气的防冻排放,降低了能源消耗。

(4)蒸汽的治理及余热发电的挖潜。针对电解车间蒸汽需求量大的情况,要求电解车间对槽面进行全覆盖,每月可节省蒸汽消耗约1000t。2020年6月将工业锅炉房通往浴室的洗浴、办公区的蒸汽及暖气管网由地埋管网改为架空管网,并对浴室容积式换热器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每天减少蒸汽消耗约5t,每年可减少蒸汽消耗1650t。针对中压蒸汽疏水阀漏损较多的情况,通过考察,选用了质量较好的疏水阀,有效减少中压蒸汽的漏损。同时,检修后,主要设备运转率提高,余热蒸汽产量提升,硫酸余热锅炉较以前多产蒸汽2~3t,全年多产蒸汽20600t;年度大修完成后,平均每月较同期多发电23万kWh。目前,余热发电站每月可发电200万kWh,吨铜电单耗可降低200kWh/t。

4结论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6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出台了《工业技术改造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扩大技改投入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接,进一步拓宽企业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化,多家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与江西理工等高校院所合作,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并入驻工业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2.不断引进装备制造项目。今年新引进金石科技公司3D打印智能制造建设项目,项目已完成供地,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可投产。围绕我县鞋服产业链完善配套,建设兴扬机械公司制鞋成套设备生产线项目已投产;建设龙升体育公司鞋机生产项目正在进行厂房主体施工,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设备安装工作。

3.加快矿山机械制造产业优化升级。我县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由原来生产矿山机械设备的企业转型为专业生产铜米机、干式铜米机、湿式铜米机(水冲摇床)、废旧电线电缆回收处理设备、废旧电路板回收处理设备等一系列环保设备的企业。江西鲲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引进生产高效节能电器设备。华辉选矿、宏兴选矿由生产矿山机械设备转型生产矿山污水处理设备。

4.培育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结合《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我县今年多次组织专家到企业宣传政策,引导爱威亚、大由大、德都等企业加大自动智能设备及软件投入,按照智能工厂标准进行打造,争取获批市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5.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截止目前,以籍个人身份证上牌的新能源个人乘用车100余辆。2019年计划更换乡(镇)新能源交通车36辆,目前,已采购乡镇新能源交通车34辆。县城采购新能源交通车6辆。由县城投公司建设充电桩262根,其中公用充电桩和专用桩118根,目前已完成部分充电桩铺设工程。

二、存在问题

我县在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普遍面临“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人才引进困局,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与其他工业发达县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落地重大项目偏少。缺乏领头羊式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带动和支撑能力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突出鞋服首位产业首位招商。开展精准招商,围绕打造“百亿鞋服产业制造基地”目标,积极对接闽三角、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引进鞋机生产维修、制鞋模具生产、纺织设备生产等上游配套企业,完善鞋服产业链,打造现代鞋服产业制造基地。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标准化;车间;班组;创建;考评;质量

上海局集团公司把标准化车间、班组建设作为促进规范管理和按标作业的有效载体,已持续创建推进五年时间。通过建立创建目标,从安全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制定考评标准、定期对标考评、实施奖惩激励,对强化专业落实、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工作绩效起到良好效果。创建考评作为标准化车间、班组建设的关键环节,其运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性,高质量的考评运作能客观准确反映各基层站段车间、班组的管理状态,调动各级干部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

1影响考评运作质量的主要问题

1.1考评标准还需优化完善

考评标准是标准化创建考评的重要依据,是保证考评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具有工作梳理、规范和导向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考评标准过于笼统。个别站段照搬专业处颁布的创建内容和考评标准,没有结合自身管理实际,进行考评项目和扣分标准的细化完善。存在检查发现的问题无对应考评项点和扣分条款等情况,不便于量化考核。考评针对性不强。未根据车间、班组专业性质和作业特点进行考评标准分类制定,而是“一刀切”,以一个考评标准对应全部车间、班组。考评内容缺项。考评项目未能涵盖所有管理工作,未能体现考评标准应是车间、班组管理的标准集成,是检查考评的主要依据。

1.2考评工作机制还需健全规范

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创建考评的基本制度保障,部分站段考评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影响考评质量。一是考评组织不严谨。检查考评前不编制计划,不下发通知,不组织考评会,检查中人员分工不明确,检查内容不清晰,检查后对问题不认真总结分析,检查流于形式。二是考评周期不统一。个别站段对车间、班组全覆盖逐级检查考评的周期没有明确规定,或检查覆盖周期与专业管理要求的检查周期不符。三是考评形式不规范。有的车间内部未开展自上而下的,由车间主任、书记对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对标检查,自评问题全部是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有的车间对班组生产组织、作业执标、现场设备质量等方面缺少检查考评,仅是检查内业管理和环境卫生。

1.3问题管理还需提高质量

要实现规范管理和按标作业双促进的目标,必须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盯控闭环整改,但是从日常检查、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问题闭环整改不到位。相当一部分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问题闭环管理的意识不强,只注重问题的数量,缺乏盯控整改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加之工作责任心缺失和相应考核机制未跟上,造成突出问题反复发生。二是管理资源的认识未形成。部分站段还停留在问题的初步认识阶段,未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对上不能追溯论证制度设计、干部履职,对下不能研判车间、班组管理状态发展趋势,不能采取精准措施纠正补强。通过问题的查找、分析、解决来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效果没有很好地显现。

1.4考评结果还需综合运用

创建考评旨在通过车间、班组管理状态的综合评价,实施等级评定,通过奖惩激励,促进优等车间、班组的示范引领和排序靠后车间、班组的优化改进,最终实现整体均衡发展。目前,还存在考评结果未能实现综合运用,奖惩目标不精准,激励杠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收入分配挂钩力度不大。部分站段对车间、班组季度评定出的等级仅进行一次性专项奖惩,与月度安全绩效考核、百日安全等各类奖项未全部挂钩。奖惩力度不够,加法做的多,做减法少,对班组、职工的奖惩力度到位,对车间、管理人员没有真正拉开差距,无法传递压力、调动积极性。二是联责联考,上下贯通不够。在制度设计上,未将标准化车间、班组考评结果进行有机结合,班组、车间、科室三个层面的管理实绩未上下关联、联责联考。环环相扣的管理格局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创建的主动性未能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创建工作整体推进的质量和效果。三是与日常管理结合较少。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仅是与经济挂钩,未将其作为部门和个人评先评优、履职评价、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综合激励不够。

2提高考评运作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2.1优化考评标准,注重科学实用

一是突出专业主导性。结合专业系统、站段管理实际,突破既有标准化考评项目模式限制,避免大而全、考评条目过多过滥,以专业管理规定的检查考评标准为主体,适度增加综合管理、阶段重点工作落实等内容。在配分上,加大专业管理评价内容的权重,合理给定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处置等项目分值,把标准化建设工作导向安全生产和专业管理。针对不同作业性质、工作特点的车间、班组,分类细化制定创建考评标准,实现对车间、班组工作质量考评的“专业主体标准+综合补充标准”模式。二是体现标准科学性。站段组织科室依据相关文件梳理本部门各类管理项目,按照“谁主张、谁制定、谁检查、谁考核”的原则,将安全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指标纳入标准化创建内容和考评体系中。评分标准是对管理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的评价依据,对应考评项目制定评分标准,条款中除了直接引用对规对标、设备质量鉴定等结果性考核外,还应更多体现过程管理的控制,发挥考评标准的工作导向作用。三是注重创建关联性。在标准设计上,增加等级评定的限制条件、否决条件,注重各层级创建评定结果的相互关联。如,在标准化班组考评标准中,把职工岗位星级的比例作为班组等级评定的限制条件,高星级职工数达不到规定比例,班组不能评定为标杆,低星级职工数超过一定比例,班组给予降等级处理。同时,把管内班组等级情况与车间等级评定挂钩,出现不达标班组,车间不能评定为示范等级等。

2.2固化组织流程,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站段应成立标准化车间、班组检查考评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牵头部门等。车间则成立检查考评小组,由车间主任、书记负责组织对管内班组开展定期检查考评工作。按照要求,梳理考评工作内容、要求、流程等,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及分工,固化逐级考评覆盖周期。二是制定检查标准。应以标准化车间、班组考评标准为检查的主要依据,理清安全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近期工作要求,以及阶段性重点工作等,作为检查内容的补充和本次考评重点。同时,需对检查采取的方式、受检样本的选取规则、抽检比例等进行确定,统一检查标准。三是规范运作流程。考评过程应流程化、制度化。考评前,合理编制检查计划,考评通知,召开预备会,学习考评标准,明确检点、工作事项等。运作过程中,坚持对照考评标准逐项逐条检查写实;坚持每个车间、班组检查结束,问题当面讲、意见当面提;坚持固定检查考评人员,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考评后,问题应及时梳理、汇总录入到考评系统;对存在问题从专业管理、综合评定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编发考评通报;做好问题库的更新管理,整改落实,盯控闭环。

2.3完善考评方式,提高运作质量

一是用好自评抓手。自评是车间、班组自主进行管理诊断,“对标找差”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车间层面每季度由车间主任、书记牵头,全体管理人员参加,对照标准化车间考评标准,对车间管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并通过班组作业层面典型性、倾向性问题分析,追溯管理人员履职,实现对管理者的管理与考核。班组层面每月由班组长牵头,班组成员参加,通过班组成员间互检互评等方式,查找专业管理规定落实、作业质量、学标、执标以及6S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促进职工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二是提高复评质量。复评是自上而下的检查考评方式,站段每季度对车间、半年对班组,车间每月对管内班组开展全覆盖平推检查。实施中应把握五个“必须”原则:必须突出专业主导,以专业管理规定落实为主要检查内容,从内业管理、过程控制、设备质量等方面进行查看;必须对前期检查问题整改质量进行验证,可采取抽检方式,确定抽检比例,进行现场验证;必须对车间、班组自评问题逐条进行复验,对自纠不彻底的问题作为复评问题纳入;必须对照考评标准进行对标检查,不漏项目、不降标准,确保复评的严肃性、公正性、全面性;必须将日常管理发现的问题,以及专业管理、安全检查等结果综合运用,形成对车间、班组工作质量的科学评价。三是科学评定等级。依据考评分值和各等级比例划分,按不同专业、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工作性质的车间和班组,分组评定的原则,进行季度等级评定。评定过程严格对标、公平公正,评级结果客观反映车间、班组工作质量情况。对不达标车间、班组增加等级出现的频次,广泛传递“努力创建才能达标”的信号,发挥创建考评“指挥棒”的作用。

2.4注重问题管理,实现螺旋式上升

一是突出问题分析。分类、分层次建立问题清单,梳理典型性、倾向性问题,从制度优化、流程设计、部门履责、干部履职等方面分析管理原因,从作业执标、设备质量、6S管理等方面查找落实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的原因分析,为整改措施的制定和改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是盯控闭环整改。有效结合周交班会、月度工作会、季度考评会等会议和跟班写实、安全包保等现场盯控形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整改验收签名制度,遵循“谁验收、谁签名、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压实责任,有效提高问题整改质量。将问题整改结果纳入标准化考核和绩效考核,通过加强问题闭环管理,促进问题有效解决。三是加强问题运用。把检查考评发现的问题作为管理资源从“条块”两方面加强运用。在“块”上,对车间、班组近期的管理状态进行分析,找出其在具体管理项目上存在的差距,给与及时提醒,督促改进。也可对一个周期内,车间、班组问题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对其管理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为管理精准决策提供依据。在“条”上,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根据管理项目问题数量多少,质量高低,推断专业管理要求在车间、班组的落实情况,对专业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履责履职情况进行评判,倒逼其改进工作质量。

2.5强化结果运用,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一是加大与收入分配挂钩力度。依据评定等级结果,兑现标准化创建专项奖励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既有分配结构,综合运用考评结果,加大奖惩挂钩的力度。将安全绩效、百日安全、计件工资等各类奖项与标准化考评结果关联,通过评定等级对应不同奖金系数或将考评分值进行排序等形式,实现对车间、班组的差异化奖惩。二是与履责履职相挂钩。优化完善干部包保制度、安全预警制度等,将车间、班组创建考评的等级结果与专业管理工作质量、干部履职挂钩。对不达标车间、班组,纵向上追溯对口专业部门的责任,联责联考包保科室和包保干部,横向上问责车间管理人员,落实考核,进一步压实创建责任。同时,启动安全预警,将不达标车间、班组作为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短板开展帮促。三是加强结果的综合运用。把标准化创建考评结果与职工待遇、职业生涯发展密切挂钩,在晋职晋级、疗休养等方面优先考虑,在评先评优、履职评价上作为重要评价依据纳入。如,标杆班组的工班长参加车间技术员竞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管理人员和工班长年度考核,所在车间、班组创建等级折算分值,作为工作业绩进行纳入。考评结果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上下贯通、相互促进,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争先进位、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3结束语

车间工作思路范文8

1有特色

除了常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外,中职生心理素质教育应体现职教特色。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接受能力不强,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在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和心理障碍。凡事缺乏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更有不少中职生对学习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就成了“学困生”。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自卑心理严重,缺少成就感的现状,我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就是让学生扬长避短、以“技能”为突破点,变自卑为自信,变眼前灰暗为前途光明,让学生能走出来、站出来、高出来。职业学校的技能鉴定、校园吉尼斯、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为学生搭建了全员参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平台。学生们首先要在班级小组海选中胜出,才能代表本专业在学校里比赛,学校比赛再胜出,进而参加市级、省级以至部级比赛,就这样,学生们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激烈角逐中不断增长才干,也不断增强战胜对手的自信心。即使只能参加最初的比赛,每个学生也会充满斗志和乐趣,为了获得胜利,每个心理教师一个学期最少给学生做一次学习方法训练和考试、赛前心理辅导,尽可能地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借助体育课开展意志训练,借助心理课进行放松训练,借助班会课组织人际交往训练、实训操作的自信心训练,让学生在以技能为核心的竞争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调动学习和训练的热情和激情。比如在校园吉尼斯比赛中,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实验的快乐,享受动手的愉悦,成为操作“能手”和“标兵”。这种“以技促学”、“以比促练”的职教模式潜移默化地寓有形的心理训练于无形中,学生综合心理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2抓关键

2.1师资培训到位。中职学校除了专职心理老师外,都是班主任兼职心理老师,为提高专兼职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每学期我们都聘请省市心理教育专家、大学教授进行讲座,最近一次我们聘请了访美归来的王欣教授给全体教师做了《系统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心理学讲座,此外还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心理培训中心组织的学术会议和专业知识培训。

2.2科研整体推进。学校心理教研组定期开展培训、研讨活动,以培训促研讨,以研讨促提高。比如心理教研组以省科研课题为契机,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活动形式的策略》进行了立项研究。

2.3辅导、活动落实。心理教师定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重点地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或障碍。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集体活动,如社团活动、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校园歌曲比赛、书法绘画作业展等等活动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视野开阔、心胸更宽广,及时化解孤僻、郁闷、焦虑等心理困扰。

3见实效

3.1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学生技能比赛成绩是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最好证明。在实训车间里,“有想法”的学生多了,“不服气”的学生多了,喜欢动手、喜欢创新、喜欢参加活动的学生多了。事实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世上的路千条万条,一定有一条是适合自己的。

3.2师生关系更和谐。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取决于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观念在教师的心中扎下了根。“不制造师源性障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校园中,教师非常尊重、理解、信任、接纳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