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培训课堂范例

财务培训课堂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能力;混合式模式;课程教学

引言

目前,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注重理论知识传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良现象,教授方式多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吸收知识太过被动。这样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改革教学模式已是必然趋势。

一、财务管理课程中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兼具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性,属于应用型学科,有机结合了理论与实践,负责传授学生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且结合了企业经济业务案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主要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作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导致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该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也不利于教师有效发挥引导作用,使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率相对较差。基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全方位思考如何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与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同时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进一步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时代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培养的目标,因此,可将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进财务管理课程中。

二、财务管理课程中应用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学生规划课前预习

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可丰富学生预习课程知识的方式,既能基于课本内容浏览预习,又能引进MOOC、SPOC、微课等线上学习,观看网络视频讲解或浏览线上学习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所需预习的知识与内容,有助于其课前有效整理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知识点。

2.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财务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核心,灌输式地面向学生传输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太过被动,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沟通交互学习与启发式学习。而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切实改善这一问题,侧重于交互式学习与启发式思考,例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达到高阶层思维认知,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3.有助于生成教学效果反馈

在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投身于MOOC、SPOC、翻转课堂、财务教学实践平台等进行线上学习,通过线上课程复习、练习相关习题、演练财务管理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学习中的疑难点,还能给予教师教学反馈。此外,基于翻转课堂与SPOC等教学模式,能从线上、课堂交互、在线测试等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动态化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调节能力

协同混合式教学可突破传统课堂中学习时间、地点受限的问题,切实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构成良性的反馈式学习。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网络开展自我调节学习专题课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调节,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反复的知识认知与学习,以协同混合式教学的反馈学习优势为辅助,能快速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实现自我提升。5.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就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训练。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缺乏,而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与实践教学平台可弥补既有实践教学的缺陷。学生基于线上实践训练,能降低对于时间与地点的依赖程度,强化实践训练的灵活性与可靠性,快速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

三、财务管理课程中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设计

1.合理选择教学资源

教师在选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时,可由应用型人才培养层面着手,确定课堂教学材料,再用职业资格证书教材作辅助。因为财务管理课程实用性突出,财务人员需具备丰富且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就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科学合理利用,而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应用能力最直接的代表便是资格证书。现阶段,财务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根据未来不同行业和就业方向,设置了各式各样的职业资格认证,就财务管理课程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来讲,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便可开始学习会计职称系列的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考试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可基于课程课本,以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教材为辅助,把职业资格认证所明确要求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全面渗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2.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

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多种教学模式组合而成,有讲授方式、项目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方式、互评方式、演示分享方式等。在时间与空间层面,财务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预习工作;课堂上,教师采取提纲挈领的方式梳理、整合基础理论知识,以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课程知识框架;课后,学生可通过实践分析、汇总财务管理活动案例,充分理解并吸收理论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将课程划分成以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为主线的矩形教学方阵。在理论知识层面,将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为基本认知、价值理念、筹资、投资、经营、分配六个主要模块。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基于项目管理模式与小组讨论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活动,由学生演示并分享学习成果,最后以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整个教学活动与成效。例如:第一,教学初始环节。在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知识初步认知阶段,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以5-6人为一组,学生可自由选择分组,或者由教师根据学号指定分组,并选定小组长。第二,学习价值理念环节。各个小组选择一个上市企业财务管理案例进行财务管理相关分析,学生可以自主选取案例所属企业,或由教师明确指定。在这一过程中,可考虑同行业上市企业,以便于后续横向对比案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第三,根据教学计划渗入相关知识模块。学生应学习财务管理筹资、投资、经营、分配四大模块的相关理论知识,各小组还要根据既定模块,采集、分析并汇总案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在各模块中的相关资料。第四,评价。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基础后,各小组将案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分析成果撰写成汇总报告,并在班级演示分享,由学生互评,教师作最后的评价总结。

3.全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课程引进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学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从既有财务管理课程任职教师队伍中选择条件相符的教师,构成一支强有力的、完善的协同混合式教学队伍。该队伍须始终遵循交互共享、能力协作、自主探究等相关原则,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彼此多进行交流学习,以全面促进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顺利实施。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持续性过程,为确保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并储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学校应全方位培训财务管理课程教师的协同混合式教学能力,可采取“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内部培训”是指由已经参加过培训且具备协同混合式教学经验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对经验匮乏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如指出对方授课中的问题,以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整体层面促进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普遍应用;“外部培训”即院校派教师外出学习,或采取专题讲座与学术演讲等方式开展财务管理师资队伍培训。另外,教师也可自主参与其他院校或企业举办的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

4.教学成果分析及其反馈

通过反复尝试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财务专业学生的切身反馈较好。实践证明,学生若是能完成最基础的学习环节,便可获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具体表现为:学生能深入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知识,自主形成理论知识架构;能全面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的实践方法;有效提升了自我学习意识与能力,且自我控制意识得到强化,凸显了自我展示意愿,沟通交互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理念深入。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渗透着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大力提倡翻转课堂的初衷,即以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其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进行能力提升;教师仅是一个引导者,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愿,适当的时候对其给予帮助。部分学生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对匮乏,对此,教师需要全方位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并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各个环节,明确要求学生切实参与整个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活动,使其逐渐适应并能开展主动学习,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基于基础知识掌控教学进度,可以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的难度要求学生,并科学考核教学成果。在分析实际案例时,学生可自主选择,以主人翁的姿态设计项目管理思路,控制案例分析进度。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醒学生以理论基础教学进度作为关键节点,适度调整项目进度,从而保障其能够顺利完成案例分析。

四、结语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2

关键词:新文科;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新文科建设是指通过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同时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开展一系列跨学科的“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年3月,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精神,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1],《通知》落实了新文科建设工作的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深化新文科的建设,使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世界水平以及中国特色。会计专业是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如何满足国家对数字经济创新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会计人才,成为民办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2]。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

传统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提高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本专业学生基本会计实务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观念陈旧,重理论而轻实践[3];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缺乏实践操作;教师专业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存在落后等。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环境向多维方向转型,即向虚拟化、国际化、数字化、金融化和电子化转型,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会计及相关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会计教育应把跨界一体化理念作为根本指导,逐步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理论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新型会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相继出现[4],使经济宏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关注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更加注重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工作也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转变。基于新文科的“整合”理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提高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综合素质为目的。既要立足于新文科的“整合”理念[5],又要注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能力为本,设置兼容型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化教学平台,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利用融合实效评价体系,打造系统完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最终构建成“一个核心、两个对接、五种途径”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订,打破专业壁垒,注重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专业整合互补,着重突出能力培养,职能素养的培养,打造德才兼备的新型会计人才,使他们具有全局管理观、大数据能力、整体思维能力、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人。图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入教材、入课堂、入学生心”。进教材、进课堂是可视化的,“入学生心”是不可视的,但它是前两项的最终目的。“入教材”是指会计专业课程与国家的新形势、新政策、新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每门课程中均蕴含着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入学生心”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学生个人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二是课堂融入思政元素。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应用于会计专业所有课程教学之中。“入课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仅仅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局限于课堂中,与实际相脱离。课程思政进入课堂,就是要求利用好每一堂课均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三是利用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解决财经“道德”主要问题。课外有着多样化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素材,鲜活的课程思政素材更具代表性和说服性,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开展志愿活动、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优势,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育人全过程

(三)重塑专业课程体系

在新文科“整合”的新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全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下,重塑的课程体系既包含大量的会计实训、实战内容,也融入大量的课程思政教育、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等跨学科教育。完整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要贴近会计工作岗位现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全面、多维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全过程教学效果。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课程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全方位结合,人文课程与职业课程的结合,专业课程与数字技术课程的结合。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新文科背景下,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向着智能金融、共享融资和云金融方向发展,更加现代化,更适合企业现代转型升级需要。因此,高校必须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适应性改革,培养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复合型会计人才。在教学方法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更适合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财务分析、审计学、税务会计等课程更适合应用于案例教学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申报与会计等课程不仅涉及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涉及极其熟练的技术操作。实际上“边做边学”综合运用,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探究式的教学法(即发现法、研究法),则更适用于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践、会计信息培训、税务会计与报告培训等强化实践类的课程;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基础、会计信息化等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会计专业公共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更适用于兴趣小组教学法、云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会计基础实务、经济法基础等证书考试课程适用于在线学习,线上具有大量的考试资源。利用上面的教学方法,将目前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大数据、智能、人文教学资源统一结合,将信息化以及通识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去优化一些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际的应用。

(五)注重实践教学

高校会计专业是集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培养模式。

1.加强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

高校应重视构建多元化的会计专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构建系统的会计管理知识。建设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虚拟仿真培训室(VBSE)、分岗培训室、综合培训室等,以及通用沙盘和ERP培训室。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实验、综合专业实训、技能资格认证等模块。专业课程实验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核心课程,综合职业培训旨在提供管理技能、沟通协调技能、信息收集技能、专业判断等方面的培训。

2.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企业的职位技能训练目标是实现以实际操作岗位为参考的教学模式,为了有效利用实习资源,学校可以在大四上半学期,安排时间让学生去企业实习。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可以由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共同承担,双方联合制订培训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指导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适应岗位和社会的能力。

(六)重点提升师资力量

要重点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师资力量与教学软硬件设施是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再先进的软硬件教学设施,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

1.建立校内外实训“双师”团队

学校是一座象牙塔,教材中的案例都是理想化的教学素材,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迫切需要实践教育的熏陶和“实践工作者”的指导。目前,许多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无法保障实践教育的实用性、全面性。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完善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方案,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中实习,积累实操经验,以便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操训练,使专业会计师队伍更好地参与人才培养中。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以及信息化水平面临会计教育、大数据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能够及时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实操教学的能力,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转换成实战操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语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3

关键词:大智移云;财管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移动网络、信息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正迅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深入地改变了各行业业态,将为中国财务领域业态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逐步向智慧财税转变,而传统的以手工财务为主的财务会计工作也将趋于消失。而根据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目前我国从事财税的人员约有两千万人,但真正能适应智慧财税全新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员缺口将达到一百万人,并且还有约五百万人需要由传统财税转变为智慧财税。在“大智移云”的今天,中国传统财务会计人才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挑战,财务从业者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同样也必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按照中国传统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培养的财务工作者,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财管类专业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传统财管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以“学习会计、财务管理”为主线的教育目标,与大智能时代需求不匹配

传统财务管理课程以学习会计、财务处理、比率计算为主要教育目标,课程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围绕财务本身的技术处理。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围绕知识点不断做题,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了财务以外的知识,也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管理能力的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却只懂得这么做、不懂得为何要如此做。在这样教育目标导向下培养的财管学人才,“为准则而学,为规范而做”,不善于学习,也不能够变通,无法适应知识、技能迭代创新的大智移云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以传统行业编制会计分录为主导的内容,与新兴业态发展不相符合

传统的企业财务工作以制定会计分录为主要内容,教学案例一般侧重于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内容过时,又赶不上电商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变化,而实训活动资料内容也与企业现实经营业务的差距很大,学习和应用严重脱节。授课案例往往和学员以后的实际工作不匹配,内容没有和商务流程衔接,枯燥乏味无法掌握。高职财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急需针对会计准则变动、税收政策调整和经营业态、财务业态的变迁加以创新。

(三)以“黑板粉笔挂图”为主的教育手段,制约了学习者的生活情境感受

“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几张挂图”的中国传统教育手法,因过分抽象而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些年由于投影仪、电视机、电脑等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也逐渐成为直接的课堂元素,但信息化运用仍不多,由于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融合程度不深,对实际的经济工作情境并没有可视化展示,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情境感受,影响了学生对实际经济业务情况的感知与掌握。同时由于学生在校掌握的技术手段和实际工作使用的技术手段差异很大,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势必会形成很大的技术差距,从而延误了适应期。

(四)以线下教学课程为基础的课堂形式,限制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

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手段较简单,但教师多以授课内容为主。抽象的教学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无法完全理解,同时由于线下的课堂案例资料有限,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主要通过重复练习、机械做题等的疲劳战术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靠死记硬背把握的基础知识点,学习者通常无法灵活运用,即使一时熟悉的会计分录,如果实务上发生重大变动或需要重新分析判断,学习者也无法适应。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与途径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改革思路,即把握“大智移云”新时期会计业务发展,立足以财管专业教学为中心,以业务化、信息化的教育为基本点,着力构筑三维立体财务会计模式。具体来说:一维通过“教学职能岗位化”为引导,针对企业的真实业务管理流程与营销实际运作流程设计教学,建立职能岗位化课堂,以做到将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教学活动一体化;二维是以“财务会计业务化”为引导,结合流程、税收对财政的深远影响,产品设计财政与行业、税收相融合的教学流程,使教学与作业一体;三维是以“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现代化”为引导,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资源,实施基于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智能发展系统设计的智能课堂,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管理工作能力的培养整合。达到将高职的财务管理课程从会计算为会学财务、从财务处理转为业财融合、从技能运用转为科技赋能、从传统线下课堂转为混合式课堂的教育改革目标。

(一)教学目标:从学会转向会学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催生财务新行业,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逐步趋向智能化、移动化。财务机器人不但能够全程、自主、及时地获取经济业务信息,甚至能够按照会计记账规则自觉地把资本流信息系统沉淀到数据库系统中,还能够自主制作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传统机械繁重的劳作将为电脑、人工智能所代替,从而要求新财务人员需要通过职业判断辅助和干预人工智能,使其快捷精确地进行财务工作。正是这种变革导致了不擅长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老财务人”无法应对经济、科技的重大变革,将遭遇被淘汰的命运。所以,高职的财务教育目标不但要教会学生财务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更要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新软件的使用。具体来说,财务会计的总体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导学、研学、拓学”了解工作任务,体验管理流程,逐步了解公司经营业绩内涵,了解基本知识,逐步掌握对公司主要经营业绩的会计处理,逐渐形成预习、复习、运用所学工具的主动教学习惯;第二阶段,通过模拟性学习,感受现实环境下的财务实战与工作形式,逐步形成基本财务管理能力,并养成基本学习兴趣与毅力;第三阶段,通过学习观察、思维和沟通,逐步形成认真细心、恪守财务规范、求真务实等基本财务素质,成为“知业务、会财务、懂技术、会学习”的高素质复合型财务人才,为适应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在管理思维培养上,需要融合财务思维、业务思维与互联网思维。财务和业务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财务更注重规范,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中国税务规范等要求规范管理经营业务;而业务则更强调灵活性,以完成任务为追求,必须针对现实状况进行种种变通。财务思路趋向于刻板、短期,而经营思路则趋于灵活、长远。学校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经营思路,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熟悉公司的商务运营管理模式等。由于网络思维创造了商业模式,所以财务也要有网络思路,才能够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改革:由传统的财务管理走向业财税学融合

1.突出实践性

一是在课程的安排上,把理论和日常经济实务相互联系,丰富课堂案例,扩大工作实务环节的教学内容,逐步改变过去纯理论的教学内容。二是新课程中所采用的公司经营业务内容要根据实际经营活动情况和会计准则设计,改革现行课程中仅按共性设计,而没有现实经营内容、空泛的教学内容。三是按财政部最近修订颁布的最新收入标准调整收入核算内容,拓展适应现代公司运营特征的网上营销、线上支付等新财务知识,并改革脱离实践的陈旧内容。

2.业财税融合

内容的编制上,要对业务、财政、税收等进行整合。以在购买、制造、营销等各阶段的流程中所形成的票据信息资源为主要内容,把在销售业务中所产生和传输的单据信息与财务活动紧密联系,体现财务与数据间的联系,突出信息共享功能。把财务本身的财务管理能力扩展至对流程及资产运用过程的全面掌控,为财税智能一体化的掌握与运用打好基础。

3.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积极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获批更多证书试点项目。努力探索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将“X证书”培训内容纳入财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课程,创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技能培训,增加就业砝码。

(三)教学手段:从技术运用转向技术赋能

通过创新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做到了抽象知识点精细化、教学流程形象化、大数据信息科学计算可视化,促进学校建立了业务和财务高度结合的高效率课堂教学体系,使新信息技术为教师课堂赋能、为学校教学发展增能。

1.教师“教”的信息化手段

教师要将信息化课程作为重点授课手段,并积极运用网络、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例如,通过拍照和自制微视频展示公司的实际经营流程,使学员身临其境感受流程内容,并引发教学趣味。同时鼓励教师下企业实习或兼职,运用与企业连接等信息化手段把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带入课堂教学,并把实际的工作情景与工作过程搬进课堂,以体现会计课程的真实性、实务性,有助于学生掌握和了解。并利用微信、QQ、钉钉等相关网络平台,课外通过加强与教师交流、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翻转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也由学生的领导者转变为辅佐者、协助者,课堂教学也成为教师答疑、学生展示点评成果的平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形成了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会计思想。

2.学生“学”的信息化手段

计算机技术的发达给学生使用手机移动教学创造了可能性。近年来,在线教育资源不断兴起,微课程、财务云等的诞生,为教师带来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手机完成网络课程,完成网络作业,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财务云”查看分析报表,在蓝墨云班课App里进行讨论,头脑风暴,或者通过手机完成问卷星的网络答题。将智能教学设备运用于课堂上,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也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掌握财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智能教学设备的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

3.虚拟仿真实务教学平台

学校要注重理实合一教学场地的构建,将实际教学场地模拟成为与企业正常财务工作环境一样的模拟实践教育平台。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呈现公司正常运作的工作流程,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讲解财务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完全模拟公司财会实践教学的工作环境中,经过模拟练习,真实感体验公司各环节业务,并通过完整地处理整个财务实际感受账务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呈现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细分职位,通过组织学生轮岗模拟实习,变换角色,切实感受各个职位的工作内涵。利用模拟教育平台有效地搭建了高效课堂教学环境,颠覆了传统学校枯燥的、单调的财会课堂生态,使在校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公司财务实战的工作形式,从而缩短了工作适应期。通过分析学生课前自学状况,以及教师课堂上关注到的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尚未处理的问题,并确定工作小组讨论要点。由教师边巡视边引导,根据学生认识理解误区程度和问题处理的具体程序与方式进行及时点拨,并给予相应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4.实务训练

将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和案例内容引入课堂,当堂组织实践演练,在练习过程中将学生所熟悉的书本知识快速转换为实践应用能力,进而逐步转变为财管分析管理能力。同时利用仿真教育网络平台或云平台,开展团队练习。学生以小队为单元担任营业员、出纳、审计、财务主管等角色,分别完成在经营服务中发生问题时各岗位的职责任务,然后逐项进行评估,并查漏补缺。学生在“做”与“议”中通过体验服务、交流学习、活跃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信息反馈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从而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影响学生知识发展的实际信息,从而提高了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教材采用了专业系统的线下课堂,以协助学生整体掌握财务行业的实务,对学生的基本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对难点操作问题进行示范讲解,以落实教学重难点。

5.课后考试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4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作为会计的重要分支,管理会计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需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高校管理会计课程也应相应改革。

二、独立学院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管理会计是一门跨学科课程,结合了会计,财务管理,管理,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其他学科,结合了组织管理和相关技能。要掌握这门课程,我们需要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独立院校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的本科以上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人才。管理会计的教学对培养实践性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而言,管理会计课程在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学中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一)学科定位不清晰

作为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相似。从课程设置来看,与其他会计课程相比,管理会计显然不够重要,管理会计的内容在财务会计中所占比例较低。据统计,大多数独立学院更注重财务会计。不仅提供理论课程,还提供实用课程,包括人工会计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成本会计培训和审计培训,以提高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程度。但很少有独立院校将管理会计培训安排到实践课程中。此外,在学校的课程中,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往往有更多的课时,课程更丰富。而管理会计往往课时安排较少,教学时间不充裕。由于教学时间的不足,导致很难组织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只好从简教学,更谈不上管理会计理论的挖掘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这种现状误导了老师和学生,导致他们不能充分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要性,混乱的学科定位影响了管理会计课程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复杂

一方面,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跨学科的课程。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主要基于成本分析,定量分析,预测分析,业务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综合预算管理。由于内容和其他相关课程的重叠,教学资源被浪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目前,各大学选择使用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教材作为管理会计的基础教材。中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确保基础教学内容完成的前提下,高校教师教学内容并不丰富和深入。与此同时,中国许多教授的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缺乏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各大高校坚持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听为主,教师单向传播课堂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工具替代粉笔和黑板。老师根据教科书解释内容,主要侧重于课堂讲座和练习,实践教学更是几乎没有。这种单一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开放,自主的讨论和互动,导致学生只记忆理论知识。不可能深刻理解公式模型的内涵,更不用说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性或团队完成的机会,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非常困难。

(四)考核方法单一

教学评估和评估形式单一,封闭式标准化考试仍是当前管理会计课程的主要评估方法。学生根据课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公式模型进行客观问题和计算分析问题的答题。内容基于存储器内容,并且判断标准基于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对而言,这种从定量角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方法非常方便。然而,这种评估方法有其缺点,忽略了管理会计需要大量计算数据的需要,以及管理会计所依赖的学科的重要性。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则促进了教学在促进教学中的作用。单一形式的教学评估和评估未能发挥管理会计学科的组织规划,预测和控制评价的作用。只使用封闭式标准化测试,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能力无法合理评估。不可见,也加剧了学生的考试和考试压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独立学院《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建议

在这个阶段,独立学院的管理会计课程在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面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管理会计课程管理改革和管理会计人才应用的建议。

(一)丰富教学理念

独立院校的教学以应用为导向,设置课程的意义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如果管理会计的教学只教授基本原则、公式等,并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它就会失去本课程的原始含义。因此,独立学院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首先,要丰富教学观念,整合创新,转变培养目标,提升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逐步完善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第二,充分认识课程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督促教学改革的实施。只有结合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估和评估方法,结合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第三,课堂教学之外,多一些实践教学,建立管理会计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创新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之间存在重叠问题,这会浪费教学资源。建议将成本核算,成本描述,成本分析等课程从管理会计课程转变为成本会计课程。建议从管理会计课程转向财务管理课程,如货币时间价值,财务预算控制,资本需求预测,库存管理等课程。同时,根据内容的交叉程度,相应调整课程。管理会计数量减少后,教学形式可以丰富,课堂上节省的时间可以用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后,教师介绍了课程理论和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典型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科的适用性。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独立院校的教学以应用为导向,根据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定位,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教学方法迫在眉睫。一方面,有必要更多地结合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将商业和生活事件转化为与教学相关的案例,并将其纳入教学过程。同时,选择典型的,有针对性的实际案例,结合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利用主观能动性收集相关信息,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各独立机构应建立管理会计培训室,并引入管理会计培训软件。教师使用SPSS统计软件和其他教学工具进行实践培训,以弥补学生接受简单理论教学的不足。此外,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对缩短学生到管理会计岗位的距离有着更直接的影响。独立机构应有针对性地与一些企业签订合作伙伴关系。

(四)完善教学考核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线上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均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成为时代必然。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逐渐被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所取代。2020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加速了课堂“教”和“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讲授直接由线下全部转为线上。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老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线上教学的开展。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教材枯燥乏味,更新速度慢;教师学生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答疑机会少等一系列问题。在新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优化线上教学模式,保障线上教学效果,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的外延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论文以H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背景,优化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模式,来克服现有线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论文的研究,除了可以优化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外,还可以为其他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优化提供经验借鉴。

二、H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肺炎疫情,全国高校的教学活动均受影响,传统的线下教学被迫直接转为线上教学。H大学也要求全校老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开展云端教学。为了了解H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参考已有的文献,论文首先设计了相应的问卷,并以本学期选修《财务管理》课程的1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财务管理课程开展线上教学6周后,发放问卷。最终问卷收回174份,回收率为93%。

(一)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后发现,在本学期开课之前,有85.6%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线上教学,说明线上教学在H大学的应用范围不广,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经历线上教学。从学生对财务管理线上教学模式的评价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模式新颖、多样,也比较认可财务管理的线上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授课方式,线上教学的环境和角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环境的改变。由原来封闭空间转变为开放的空间,学生通过“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软件进入虚拟的空间课堂,不再有固定的桌椅。第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担当课堂的主角,不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也可以担当课堂的主角,讲解自己的观点,参与课堂讨论。第三,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于线上教学内容发散、涉及面广,且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课堂及其他有益的知识。

(二)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尽管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比较认可,但问卷也反映出现有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不够充分。调查结果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课前预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有22.5%的学生课前预习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只有11%的学生课前预习时间超过1小时。由于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使得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变低,且学生无法清晰地提炼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老师也无法进一步调整课中讲授的内容。第二,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较少。调查结果表明,有62%的学生均表示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较低。除了受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的影响外,老师教学设计的不合理也是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第三,学生课后复习环节薄弱。在现有的线上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还缺少对课堂讲授知识点的复习,使得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

三、“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化

财务管理是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如何确保课程的知识体系完整、系统,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当前的线上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均存在不足。为了克服现有线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论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利用不断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构建起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优化模式,以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来看,财务管理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部分:课前的学生自学和答疑、课中老师的教授和师生互动以及课后复习和答疑,具体可如下图所示。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老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从智慧树、大学慕课等平台上的慕课资源中来选择适合学生的资源,或者根据需求,自己录制视频,并将相应的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提前到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于学生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老师需要在平台中设置专门讨论区,进行答疑。同时,老师需要根据线上讨论的内容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使授课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为了保证课前预习的质量,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老师通过查看学生学习课程资源的完成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给出相应的分数。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够完成全部学习任务且完成作业的质量较高,则可以得到全部分数,否则会被扣掉相应的分数,从而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起到约束作用。

(二)课中授课阶段

课中授课阶段,是决定线上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凸显学生的参与感,课中授课阶段,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环节。第一环节,老师利用15-20分钟时间,通过教学平台和移动设备来点评课前的任务、讲解课后作业等内容,并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课前所学知识点。第二环节,老师利用20-30分钟时间,讲授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和本节的重难点问题。第三环节,老师利用20-30分钟时间,通过平台新的课堂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内容,课堂任务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进行,并以抢答、举手或者小组汇报等形式进行回答。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利用15分钟左右时间,将当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并与前后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当然,每个环节时间的具体安排,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三)课后学习阶段

课后学习阶段是巩固学习效果的关键。课后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复习、反馈课堂中没理解的内容以及完成课后作业等内容。在课后学习阶段,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继续反馈仍旧存在的问题外,还需要学生做好课程知识点的总结和思考。对于总结和思考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平台当中进行和共享,形成示范效应。

四、保障“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的措施

为了确保优化后的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可以得到顺利的执行,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据此,论文从多个维度来提出保障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顺利执行的措施。

(一)加强慕课资源的建设

高质量的慕课资源是线上教学的基础。目前,线上课程所利用的慕课资源包括自建和购买。虽然自建慕课资源投入的时间和资金较多,但是自建慕课已势在必行,因为购买慕课资源的成本较高,自己的老师也没有得到锻炼。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体现教学的一致性,授课教师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加强自身慕课资源建设,为线上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题库资源的建设和更新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难点问题,巩固教学效果,老师也需要加强财务管理题库资源的建设和更新。尤其是在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的背景下,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都需要大量运用到不同的财务管理试题,因此建设题库资源,并且更新题库,才能较好地保证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三)重点关注学习效果差的同学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较多计算,而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是有区别的,因此老师需要重点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否则,开展线上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将无法参与课堂设计的环节,产生失落感。线上教学模式则变成学生们“开小差”的工具,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四)定期开展师资培训

老师是线上教学的主导者,课程整体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保障线上教学的效果,学校需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使老师更好地掌握在线教学方法的技巧。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名师,为教师们讲授如何进行课堂设计,如何在学生讨论环节当好主持人,如何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具体设计问题;也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让授课教师在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上课经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映红.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48-55.

[2]周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究———以武汉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9(31):50-53.

[3]张咏梅,王悦.财务管理教学研究文献梳理及瓶颈突破[J].财会通讯,2018(10):35-37.

[4]夏庆利.《财务管理》翻转教学实践及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7(3):46-47.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6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在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探索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即1+X证书制度。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即《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正式实施。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为高素质强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保障。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融合,实施“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

二、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速度不断加快,必将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变革。我国当前正处于制造业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现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产业吻合度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瞻性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1+X证书制度实施可以有效弥补这个差距。“1+X”证书制度中,“1”是学历证书,其反映的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和专业相关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1”的补充强化。等级证书的开发更注重科技发展新趋势、行业企业发展新变化和就业市场新需求,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更加有利于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产业吻合度和具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瞻性。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职教改革

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人才培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亟需大量高技能人才。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刻领会“职教20条”精神,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加快“三教”改革步伐,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就是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域行业企业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水平。但是高职院校目前会计的课程体系还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也存在有关的实训课程,但是实训多是校内课程实践或者是仿真模拟操作,这种实践操作会与企业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存在差异、与产业需求不一致,从而导致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2.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改进

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各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也增加了“X”的相关内容的教学、培训,但是这种教学和培训多数都是应试化的填鸭式的,还是沿袭以前的应试考试上课模式:老师在讲台演示具体操作流程,学生在实训室机械式的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操作。对于这样操作的原理、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涉及到哪些知识点以及知识点和实际业务如何关联学生不知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无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违背了“1+X”证书制度实施的初衷。

3.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高职会计专业要求老师具备比较强的实战操作能力,但是目前院校很多老师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恰恰缺乏实践的历练。他们的理论水平也许可以胜任会计基础课和甚至核心课的教学,但是由于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导致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操作脱节,对实践课的教学也只能基于自己对理论的理解。而“1+X”职业技能证书反映的是典型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体现的是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而这些恰恰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年轻会计老师所缺乏的。

4.校企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也在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解决人才的培养能够跟得上产业发展对新技能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也仅仅是停留在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双师带徒、订单式培养、产业专班等等产业工人的培养的初级层面,在专业群的建设、专业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三教”改革等方面校企之间还未形成深度的融合。

四、“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1.重构课程体系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新构建全新有效的课程体系。按照“1+X”证书的要求进行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相关课堂教学课程与“1+X”证书要求的内容之间衔接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本文以会计专业财务共享服务“1+X”证书为例,采用DACUM方法进行课程体系的分析构建。DACUM方法是一种直接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对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职业分析,根据行业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财务共享服务“1+X”证书是DDZB教育集团基于对信息时代新型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并设置学习情境而开发的高职会计专业X证书。财务共享服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技能要求各不相同,其所要求的岗位素质和专业知识均有所差异。如图(1)所示:根据图(1)可以看到,财务共享服务初级主要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主要涉及《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财务共享服务中级是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和资金薪酬的核算,主要涉及《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财务共享服务高级阶段主要是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报表的管理,主要涉及《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重构过程中,可以将相应等级证书的等级标准、考核要求、培训内容、培训过程等作为一项重要知识点甚至作为一门课程嵌入到对应学历教育的教学和实训当中;如果“1”中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与“X”要求有差异,“X”证书要求较高或者侧重点更加符合职业特性时,需要对“1”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强化;如果“1”中的课程难以覆盖“X”证书标准部分要求,则需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如图(2)所示:

2.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积极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在“1+X”证书制度下,加强校企尤其是与职业技能评价组织的合作,共建共享共用教学资源。根据技术革命、产业升级的需要,开发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适应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混合教学,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及考核标准。

3.优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有助于“1+X”证书制度的高效推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加双师数量完善双师结构。首先有计划的进行教师企业挂职,依托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共育双师人才,鼓励老师根据本校实际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活动,参与相关培训活动考取会计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同时高职院校要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老师挂职学习的积极性,并将相关挂职学习情况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而提升学校师资水平与1+X证书实施的能力匹配度。其次,通过团队引进、个别转岗等方式积极引进企业富有经验的高层次高技能会计人才、领军人才进入学校,并加强与院校其他老师之间的互助学习,共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与教学能力,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4.深化校企合作

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校企更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让企业更深入的参与到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对本区域内经济产业进行调研,充分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各自目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及会计人才未来知识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开发实用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同时与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共同开发“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企业不同岗位对相应等级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会计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同时院校引进企业既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担任本学科的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校企共建结构化师资团队,共建、共享、共用实训基地,协同进行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改革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大数据技术的教育基础上创新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方式,对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让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财务理论和方法,掌握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熟悉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人才,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就能从事财务会计的实务工作。

1“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又具有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毋庸置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财务人才,必须积极搭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改变传统教学先学理论再实践的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独立实践教学同学期并行开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大功效,这对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可以保障理论知识得到及时转化,实践方法有可靠的支撑,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及时互动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满足不了应用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记忆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枯燥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记忆。但是,实践环节和实践环境的缺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这些理论性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弱势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阶段都有显现。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无法保障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作用

当前高等学校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整并且真实地感受财务会计的核算流程,从而提高学生财务岗位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在案例讨论课堂上,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实践能力薄弱,怯于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中,班级学生所使用的基础实训的数据资料都是一样的,处理经济业务数据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因此,最终形成的实训成果,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也是相同的。然而由于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类会计业务的处理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息息相关,而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2.3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际不相符合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都是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教师以教材为主体,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教师的教案没有根据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进行及时更新,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财务数据的能力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不清楚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而且以往的教学模式也常常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步骤、流程出现偏差。

3创新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3.1构建“模拟教学+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1.1依托财务会计实训平台,“教、学、做”合一,提升实践效果

运用校内实训室,依据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内容,依托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真实地再现企业真实工作情景,进行仿真情景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参与的平台,遵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逐步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范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在课堂内外创设各种情境和平台,将教学主题融入各类财务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课堂上的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掌握财务工作实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下带着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去思考,通过实训基地去体验,使学生充满了对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性思考,切身体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技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运用。

3.1.2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创新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给学生搭建充分参与实践和提升财务工作技能的平台,充分实现用人单位和学校双向指导的实践教学目标。一方面,充分发挥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的作用,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构建以会计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块,通过布置任务、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情境中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各类企事业单位联动,共同探索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共同致力于培养本土化财务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双方合力培养、共同评价,互通有无,在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财务技能等方面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

3.2搭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等学校要想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提高实践指导老师的实践水平,搭建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引进实践能力强的实务型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比如:邀请会计师,外聘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专家等。另一方面,对中青年教学骨干进行重点培育,鼓励教师每年外出参加业务培训、深入基层、学术深造等,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带一、导师制”,做好传、帮、带,支持年轻教师考各类职业资格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同时,可以举行实践指导教师的实务能力技能大赛,激励教师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3.3注重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在建立、推进校内外实践实训工作过程中,要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财会人才做铺垫。可以通过建立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又是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的工作机制,鼓励财务专业学生结合自身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选择实习工作领域,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第一手的毕业论文研究资料,并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实践内容,开展实践研究。此外,通过专业教师实践研究带动学生实践研究的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在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和开展实践服务项目过程中,应积极带领专业学生一起开展实践研究,如:专业教师在开展大地调研项目、乡村振兴课题、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项目等实践服务研究时,鼓励非应届在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其中,鼓励应届毕业生实习时选择部分项目参与,将实习与研究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3.4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

一方面,为满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需求,可以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为其提供相应指导。专业教师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捕捉到最新的业务知识和动态,反哺教学,提高财务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创办财务工作服务机构,专业学生可以在教师创立的财务工作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支撑。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是实践的学问和方法,没有专业实践而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理解财务工作,不能迅速胜任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如果没有财务岗位工作经验,学生的专业实践效果肯定不佳。因此,必须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反哺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财务工作实践技能。

3.5建立高校服务地方的互动机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是利用目前已经培育的校外实践基地,广泛调研地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协助解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二是根据地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对财会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需求,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个部门、单位开展调研、咨询、培训服务,帮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多一点技巧、少一点理论,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针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到本地企业、社会组织中去实习,服务当地的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提高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多方联动,学校、教师、学生一起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金属管道被腐蚀的不良后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向回收的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液体pH至6~8之间,同时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白色氢氧化钙,静置后上层清液即可排放,而下层的氢氧化钙可以回收利用[6]。如果提前让学生知道这个知识,并提醒他们将废液倒入专门的回收桶中,希望以后在倾倒废液前会思考: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否可以节约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养成废液处理的习惯和意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需要化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中恰当的情境,长期坚持,循循善诱,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实验就能养成的,由此达成学生形成高度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化学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5]。

5结语

所谓学习,并不是为了把知识塞进大脑中,而是一种提高认识的清晰度的行为。初中生经过一年化学课程的学习,食品包装袋背后的成分表里的物质名称大多不再是复杂难懂的术语,可以用理论知识帮助家里保养铁锅和菜刀,会通过调节燃气灶风门的大小,对燃料进行合理地利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这正是教师所期望的——在具备化学核心素养的情况下,学生们能不断清晰地认识世界,改变生活,善待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进前.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制订教学目标[J].化学教学,2018(07):8-12.

[2]纪娜,余新红.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2):61-62.

[3]俞桂娟.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28):123-124.

[4]杨伟琼.立足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0(20):152;154.

[5]王卫,张忠孝.基于核心素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必修2“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9(03):46-49.

财务培训课堂范文8

关键词:教育;问题;会计教育;对策;高等教育

会计是一个相对全面的职业,对素质教育比较忽视,许多问题越来越严重。创新意识不足,学校应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生活中得到学习和训练。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和报销,之后到风险控制、考核绩效、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目前,中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比较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财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致方略,对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处理现在会计教育中日益严重的问题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

1.会计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计教育的各个层次界限十分不清晰,大学会计培训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教学以及科研科研场所机构、企事业会计工作的中高端学生,然而,站在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情况的角度,许多学校的会计教育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没有深入研究具体培养什么人才。学校缺少具体的人才培训目标,无法对会计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理性的定位。

2.没有系统的实践性学校。现今,高校的会计专业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主要有两个具体表现:其中一种是手工做账,模拟以前企业在没有简历电子化账目的情况。另外一种是运用财务电脑软件,进行电子化实操。用电子账代替手工账。但是这些学习仅仅涉及皮毛,没有真正体验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就没法了解企业财务的运作模式。

3.培养的内容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中国的大学财会教学局限性十分明显,内容不广泛,大学只会打造形象工程,忽略实际,大学老师只管评上职称,轻课堂管理,重理论科研,忽略甚至不理实践上的教学,一心只想着科研立项,对课堂教育投入的精力较少等问题。造成大多数老师只顾着搞科研,课堂教育敷衍了事,老师们没有专研会计教育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绝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性质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之前是手工做账,现在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的初步工作、发挥的职能都改变了许多,社会对新型会计人才供不应求,适应现代新社会的财务人才缺口仍十分大。

上述的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此,社会要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问题的呢?

1.在结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会计教育的大方针:会计培训的出发点、终点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专业人才,目前,社会上并没有一致且公认的的认识。会计的教育应与会计现实需求紧密结合,紧密接轨,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会计教育方向。现阶段,我国会计团队的社会威望不高,并且参与研究会计教育的机会不多,没有权利评估会计教育的现实情况。教育界完全可以拍脑袋决策单方面制定的会计教育的目标,忽略实际情况。所以,为了更好解决上述问题,应及时鼓励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紧密联系,公司等用人单位向培训机构提供需要什么类型的会计人才,扩张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的联系方式手段,双方共同努力,制定符合社会现实的教育目标。

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我国会计教学一直重理论轻实践。西方国家的会计专业实操课多数是邀请会计职业界能手前来上课,用于职业好手授课更符合现实,他们可以讲述现实工作中所发生的种种棘手问题。相对纯理论课,实践课更加生动,可以缩短课堂理论教育与会计实际的距离。西方国家的“夹心饼式”课程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参考,现在大学积极倡导的社会实践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异曲同工,能让在校学生到生社会上的企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有机会向会计人员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技巧,渐渐实现从在校学生到职场好手的过度。

3.科学设置会计课程安排:会计教育有必要有基础入门课、专业技能课以及相关联系的学科课程,选修和必修都要设置的必要,设置课程过的时候有必要确定会计教育的方向,按照教育方向合理的确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在录取新生前制定好,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持续不断地修改,以达到课程可以和社会上的实际需要相匹配。同时注意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情况,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操守和道德。专业技能课方面,有必要结合会计实际情况的转变,制定面面俱到的课程。尽可能实现电子化信息化,适当设置有当地特色的选修课,并邀请会计界的职业好手来学校授课,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教育。目前,会计教育水平总体上没如人意,还有许多不足,在信息爆炸和知识信息化时代的现在,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刻不容缓,针对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设置合理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开展良好教育,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更好服务社会和企业。

参考文献:

[1]贺春桃.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224.

[2]樊竑.试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85-186.

[3]胡志华.ERP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思考[J].管理学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