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范例

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1

伴随经济的日益发展,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也应运而生且不断增多。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就是众多相关专业中的两个。然而对于这两个专业的相似性,学术界也有过许多不同意见。面对众多的相似性,专业的发展势必受阻、面临困境。无论高考填报志愿还是考研都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关键词:

财务管理;发展困境;专业特色;互联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与经济、金融相关的专业日益呈现火爆的局面。然而,一系列服务于经济、金融专业出现的背后,也不乏各个专业交集过于紧密的现象。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1998年教育部正式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在2012年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财务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学科。同属于管理学门类,财务管理专业却有着会计学的深深烙印。

一、困境的原因所在

(一)会计学、财务管理傻傻分不清楚

高考结束,很多人关心的是志愿的填报,然而面对纷繁众多的专业将如何抉择则是一大难题。选择会计还是财务管理更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对财务管理的疑惑与不了解,总会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它与会计学有什么区别?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然而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不一、尚未达成共识。凌婕、徐文佳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太过相似,没有必要单独开设,应并入两者之中。陈四清则对此表示不同意:虽有相似,但也各有千秋。学术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存亡与否尚有争议,孰是孰非暂不清楚。有人说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区别不大,那么就有人质疑:既然区别不大何必开设两个专业,岂不是多此一举?也有人说这两个专业肯定有区别的,但具体有什么区别也是不清不楚的。只了解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会计学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财务管理更多是针对资金的融资及使用的管理以及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预测。必须承认二者侧重点是有所不同,可是仅凭着细微的差别就分成两个专业恐怕也是难以服众。最后,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对于两者之间共性的思考。两个专业之间不明晰的界限,依然存在,学术界的争论也依旧没有停止。

(二)本科教育两者专业定位、核心课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处理现实中的会计工作。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会计手工核算、资金筹集、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综上不难看出,不论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都需要掌握管理、经济、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明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能够分析当前市场经济运行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繁杂的财务问题。再者,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高级会计学》、《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等等,两个专业都有涉猎,交叉学科较多。在一些普通高等学校这两个专业压根就没有区别,人才培养模式几乎相差无几,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的。对比以上,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内容安排上,两个专业都有太多的重合;无论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是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这两个专业都有过多的交集,两个专业的本质特征尚未明确。

(三)本科招生火爆,考研面临困境

纵观近几年研究生报录的状况,会计学研究生与财务管理研究生招生的数量有着天壤之别。除去全国财经类院校招收会计学硕士外,还有许多的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也对会计学研究生有所青睐。相比之下,招收财务管理研究生的院校却寥寥无几,只有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少数院校目前招收财务管理研究生。而且,部分财务管理硕士点还是刚开设不久,正在一步步探索中前进,缺乏相匹配的经验及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本科阶段众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想继续深造却面临巨大难题。众多财务管理本科生考研选择受限,实属尴尬。无奈部分人只好跨专业考研,追寻继续深造的机会。全国会计学硕士点与财务管理硕士点数量相差岂止几倍!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点数量稀少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专业的专业特色与理论研究的匮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尚不完整。因此,才会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缺位与断档的现象。

二、几点拙见

(一)发掘专业特色,财务会计相分离

1.创造核心价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新的竞争力量的不断加入,使得依靠会计学得以发展的财务管理专业面临巨大冲击。新的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作用,突出在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优势。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创造新的核心价值也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围绕“创造核心价值”的主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贯彻“价值最大化”的思维理念,重视价值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中发掘特色、突出重点。

2.保持专业特色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创造核心价值,发展专业特色”这一思想,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不断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内部催生出新的分支,使得财务管理形成一套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中级到高级的理论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彻底剥离会计学的外衣,保持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发展网络财务

2015年7月4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此项举措增强各行各业的创新力量,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驱动力。财务管理也要抓住新的机遇,乘胜追击,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飞速发展。积极发展区别于传统财务软件的网络财务软件,大力发展网络财务,提高效率,实现资源互通共享。积极开创远程处理、信息共享、集中处理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增强企业快速反应和果断决策的应变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下,除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外,更加注重培养运用互联网、利用新媒介的能力。

(三)“引进来,走出去”

新的经济形态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将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运行规律、发展方向,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专业内生力量。将传统融资途径,融入新的时念,开创别样的筹资新渠道。时刻牢记我国的经济体制、会计制度、市场环境、有其特殊性,研究与教育要结合中国具体财务环境,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同时,坚决摒弃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想。

三、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亟待处理,但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日趋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保障,突出的专业特色为核心,相关部门的重视为牵引力,整个学术界同心同德,才能开创出财务管理的新方向。

作者:甘远勇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凌婕,徐文佳.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设置与定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专业的对比研究[C].第十三届中国财务学年会暨财务理论与实务国际论坛论文集,2007(10).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2

(一)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相脱钩

表现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尚不明晰。虽然大部分本科院校在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时,都能结合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位的实际需要,但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设置课程体系过程中,很多高校更加注重的是学校本身的专业特长和教学实力,而没有真正地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的角度去考虑,扎实有效地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虽然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认识实习、课程训练、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但缺乏顶层设计的实践教学计划,尚未构成一个前后贯穿关联、条理次序分明、全体环节均服务于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机体。所以从深层次上讲,虽然高校均以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实际上并未能充分围绕实际需求建立课程体系,已建立的课程体系不能有效与企事业所需岗位相衔接,这尤其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之中。

(二)师资团队人员结构单一

一般来说实践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丰富的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更要具备实践经验的丰厚功底。然而多数高校教师却是走出校门进校门,下了课桌上讲桌,书本理论功底尚可,实践技能匮乏短缺,组织教学只能按照教材书本墨守成规,实践环节无法深入。其次,高校中专职实验教师数量短缺,也是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实习环节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财经类专业院校虽然在学生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育形式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很多教学团队在高校中不断涌现,然而团队内的成员多由高校内部相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并未形成多专业、跨领域的复合团队,并且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尚显欠缺。有的团队虽然在名单上列出了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专家,但实质上校外人员都是很少或是基本没有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实践活动。

(三)实践环节薄弱流于形式

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的实质环节。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分为校内、校外两个层面。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已建立的会计实验室中,将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进行模拟仿真,让学生对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境况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体会,并在实际动手操作中领会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握基本技能。据不完全统计,高校中开设会计专业的院系绝大多数都具有相应的会计实验室,并将会计实验课列入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但是建立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和相关实验课的高校却很少。说明大多数高校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还是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另外,由于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使得原有的实验室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个别高校动员学生个人走向社会寻找自己的实习单位自行实习,而取消了学校内部的实验室实习环节,从而使有些学生的实践实习流于形式。在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安排了校外生产实习计划,这也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让他们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然而这种校外生产实习成效并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很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单位的会计机构是合二为一的,并不是独立的,所以学生想找到对口专业的实习单位并不容易。另外有些单位也是担心泄漏商业秘密,不愿接收外来实习的学生。这些实际情况,是我们短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高校的实践环节不能过于依赖校外实习,而应更多地采用模拟实践的方法。因此,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以实践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

业教学设计及构想我们选取“EXCEL在财务管理应用”课程为例阐述如何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课程从理念、内容、形式和方法几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一)教学课程设计与构想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渐进式教学模式。该课程应紧紧围绕完成财务管理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从而为高技能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二)课程内容选取

(1)确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财务管理岗位需求,分析确定的财务管理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有:筹资管理能力、项目投资管理能力、证券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利润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2)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包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能够进行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决策;能够运用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方法,进行财务规划与控制;能够正确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根据岗位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岗位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将筹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测管理、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而且为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打下了基础。

(三)课程教学形式

1.基础实践

该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认识熟悉财务管理软件的各类功能和基本操作,可以分项安排多个不同的实验项目。比如,财务管理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创建、常规EXCEL函数在财务管理当中的应用、绘制基本的财务管理分析图表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

采用案例的方法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财务管理实际案例的剖析,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EXCEL为工具解决具体案例提出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3.模拟实训

自主构建Excel模板进行财务决策。将在理论课中学过的各种数学模型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种工具转换成计算机模型,并自动进行财务决策。这种方式既大大提高了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也提高了学生利用Excel自主建模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后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课程组自行开发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系统,引入财务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实现财务管理决策的自动化和无纸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采用手工计算、创设Excel模板计算和利用财务计算器计算三种计算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四)课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虚拟理财情境,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的过程进行教学,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2.案例教学法

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或借鉴经典财务管理案例,每项工作任务都以典型案例引出,经过一个“引出案例—明确任务—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拓展任务”的整个程序,使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

3.情境式教学法

依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描述情境,安排制作出紧扣主题、鲜明生动的带有文字旁白的图片影像,并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再现教学内容的情境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境下进行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本课程创设高度仿真的10个学习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角色扮演教学法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3

关键词:旅游管理;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也开设相应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其中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一门必修课。随着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旅游经济的发展态势,高校致力于培养懂财技的旅游管理人才,越来越重视学生财务管理知识能力的提升。但是目前的教学情况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旅游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院和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会计类的课程,比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会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等核心类专业课程,最后再开设财务管理。学生很容易顺利过渡过来。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没有前期学习会计类基础课程的前提下,直接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或者仅仅是学些会计学实务的简单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往往很吃力,有为难情绪。

(二)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失当

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一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教学中也会采用多媒体技术,但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充分。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一言堂,缺少师生互动,学生被动听课,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高校旅游管理的学生都是文科生源,数学基础较薄弱,而财务管理涉及大量的模型计算和应用,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而教师在授课时内容又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太难,没有兴趣,因此有厌学情绪,主观上逃避学习。

(三)教材缺乏专业性

财经类专业适用的财务管理教材非常多,但是适用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书籍较少,而且有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类教材,只是书名或者文中所用的企业被赋予旅游企业的名称,而其实质还是适用于一般的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并不适用旅游企业,专业性不强,完全没有体现出旅游企业的自身特点。

(四)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财经类专业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一般会设置实践学时,或者是开设专门的实训课,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财务管理的实践性比较强,比如涉及筹资和投资决策等相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应用于实际,自己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最后选择最优方案。但是旅游类的财务管理教学基本不设实验学时,都是理论讲授,因而学生也只学到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性。

二、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目标是要适应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目标是培养有财会基本技能的人才,最起码可以看懂财务会计报告,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明确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投资、资本营运和利润分配。将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所学进行基本的经济决策。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一些实践性较差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删减。

(二)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

财经类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更多地采用情景式教学,模拟具体的财务环境,赋予学生具体的财务角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因此学生的主观参与感较强。或者是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具体的案例时,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验感。在具体的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讨论主题,分配任务,适当进行引导,最后要求学生提交讨论报告,并由组长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正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欠缺的,因此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只有更多的应用情景教学或是案例式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最终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完善考核标准,丰富考核方式

因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所以最终的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的,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是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得出的,而平时成绩是过程性考核,因此考核手段比较丰富,可以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包括可以采用平时的随堂小考的方式,因此平时成绩对于学生期末的总成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种考核机制最大的优点是防止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情况发生。因为平时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较高,因此对于学生最后的总成绩也就是学生的绩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自然主观上就比较重视。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让学生撰写财务管理论文或是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丰富考核方式,更多地体现形成性评价过程。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应有自己的专业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财务管理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最终培养出适合旅游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敏,刘淑华,任熙男.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06)

[2]王学宝.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3).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4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时代性都比较强,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进行金融理财方向教学开设的必要性,并从实际需要出发找到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课程开设,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

财务管理;金融理财;必要性;策略

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时代性以及综合性都非常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也应该全面考虑到社会时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避免学生将来就业时收到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的限制,给学生更好就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而在专业课程开设时,将金融理财添加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课程开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学科交融性给金融理财方向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就学科定位方面而言,很多国内学者都认为财务管理本身便是金融学的分支。还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学以及财务管理学二者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研究对象,比如投资组合、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项目管理。就这方面而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非常强。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要求学校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

现在我国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特点包含了下面两点。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时已经逐步的从以往的资金运营以及结算管理转变成为资金筹集、资金结算、资金运营、投资、风险等一些方面。其次,我国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有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比如收益分配、投资、筹资等。现在很多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还是进行资金管理,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转变。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包含企业自身因素,还和我国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还和市场经济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而言,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三)金融活动愈加活跃,金融理财方向开设能够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现在,我国金融行业已经逐步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给我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想要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首先企业应该进行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并采取措施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切实提高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其次,应该重视金融人才管理和资源开发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做好金融后备人才的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最后,进行金融人才服务平台的搭建,进行金融人才服务中心的设立,这样能够给金融人才的聚集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能够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更好的进行

现在我国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时,内容大致相同,特色专业欠缺,专业方向定位还存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结构合理性较差、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差、课程体系性和配套性存在一定缺陷和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较差等。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的调整规划,确保形成的课程体系真正符合时代需要。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思路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时,需要在保证基础课程和其它专科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科学的手段。首先应该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应该进行课程理论体系的整合,确保其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需要;再次,需要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最后,应该完善教学辅助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1、根据市场需求,确保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符合市场需要

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往往都是以往的财会专业,学校需要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创新建设力度的加大,而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本身便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开设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养较强的人才,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研究专业课程建设,确保课程理论体系能够凸显时代特征和实践联系紧密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合理的创新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可以选择金融理财规划、金融市场学等一些课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课程,比如金融服务与营销、金融形势与政策、证券以及金融英语等。

3、确保时间教学模块构建合理

对于财务管理金融方向的学生而言,不但需要具备理论素养和品德素质,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就是需要较为数量的掌握金融业务和现代财务的一些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根据需要合理的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含了两种,首先是课程内的实验,其次则是集中实践性教学,也就是进行专业实训。想要做好实践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实践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国际金融、保险理论与实务。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等;其次,在教学时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增加和实验有关的相关环节,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学校的时间教学体系;最后,学校还应该根据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校应该进行金融实习基地的建立,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想要培养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便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社会发展,我校金融学科的教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很难满足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本身的技能不足、实践经验也较差,这也给专业实践课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这便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将行业背景作为依托,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参与到实践中去,鼓励教师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中兼职;其次,可以鼓励教师考取金融从业资格;再次,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最后,重视校企合作,鼓励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来学校兼职讲课。

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其开设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在课程开设时,不能盲目,必须全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吴语涵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爱民.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06):44-46.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5

关键词: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合;财务管理

1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分析

1.1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不低于200万元或者生均1万元。(847页)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设施生均远远低于1万元。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20-2021年第二学期可供使用的智慧教室只有6间,而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有30个班,现有学生1137人,智慧教室数量远远不够。然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多是在智慧教室或者会计实验室完成,一方面智慧教室数量不够,另外一方面很多教师也不会使用,这使得学生不会学的现象甚嚣尘上。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少,有的会计实验室只能完成比较简单的实操模拟训练,而且实验室设备陈旧,电脑反应慢,财务软件运行不稳定等影响着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另外,根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6522.36元,这说明教学资源投入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面对智能财务、财务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课程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设施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于此,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

1.2课程内容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开设课程随意性较大,并没有针对社会岗位需求进行跟踪调研来开设课程。以部分高校为例,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入学教育、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税法、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Excel财务管理应用技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资产评估、公司治理、税收筹划、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与挖掘、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审计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但是却没有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智能财务、财务共享中心规划与实施等课程的开设,虽然这些课程已经写入了人培,但是还未真正去开设这些课程。在开设的课程上,课程内容没有与初级会计会计师考证相结合,初级会计师考核科目是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但是部分高校并未开设经济法基础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落后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强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优势,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会计类学生应该具备电算化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校外资源,引导学生参与校外基地岗位实践。

1.3专业竞赛流于形式,教师后备力量不足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提高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需要学生在真刀真枪中进行磨炼,只有通过技能竞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部级、省级、市级组织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竞赛外,学校也应该多方面组织竞赛,如手工账比赛、点钞比赛、网上纳税申报多元化竞赛,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拥有高级职称(含副教授)及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847页),虽然该项规定对院校师资学历水平作出了要求,但是并没有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师的任职能力和资格作出明确规定,这也导致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师任职能力和资格上面大打折扣。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企业认知实习经验,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历,这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也成为制约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短板问题。

1.4岗、课、赛、证联系不紧密

目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力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学生岗课脱节,从而影响就业。笔者所在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并未开设经济法基础课程,而该门课程作为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必考课程,对于有需求考证的学生来说,无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培训班上,课证脱节,容易导致破窗效应。同时,很多高校并不重视市级、省级、部级比赛,被动参加比赛,面对比赛,也只是突发性的训练,持续时间短,课赛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体上,财务管理专业现状是,岗位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岗课、课赛、课证脱节,岗、课、赛、证联系不紧密。

2基于岗课赛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部分高校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短板问题,笔者将“岗课赛证”这一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1课岗融合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岗位需要来开设专业课程,将课程与岗位紧密融合。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的是会计、财务、管理、资金监管、审计、专项资金、出纳、会计专业教师、财务评审、基金财务等岗位工作。通过对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确认其需要具备的技能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合院校专业特色,现将课程与岗位安排如表1。

2.2课证融合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应该将学生考取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与学生课程内容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尤其要突出资格证书考取的知识点,如初级会计师资格证证书,首先应该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强化证书考点知识,将课程教学与考取证书相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人才培养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须考取至少1张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相关证书1-3张,并将此作为毕业的硬性条件。

2.3课赛融合

促进赛课融合,可以通过班级—专业—专业群—学校层级的大赛选拔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保证全员参与、公平竞争。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竞赛有工匠杯、财务数智化大赛、商业案例大赛、管理会计案例大赛、中华会计网校杯、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比赛。这些比赛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了实现课赛融合,可以将竞赛技能细化,分成若干个竞赛内容,通过实训,实现教学与竞赛的融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专业技能,让教学促进竞赛、让竞赛推动教学。本文以会计技能大赛和工匠杯比赛为例,将竞赛项目和开设课程相结合,将课堂小竞赛融入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竞赛与专业课程对接如表2。

2.4岗、课、赛、证融合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6

[关键词]业财融合;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1业财融合定义

业财融合,简单来说就是把企业业务工作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财务人员根据企业运行状况,结合业务团队反馈市场行情,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并及时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及财务目标,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合理有效的服务于业务、服务于市场。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再是成本、预算、绩效老三样,业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已经从价值角度对前台业务事前预测,计算业务活动的绩效,并把这些重要的信息反馈到具体业务人员,从而为其行动提供参考,扮演了策略咨询专家的角色。业财融合指明新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财务要融入业务,要求传统的财务人员不能只总结“过去”还要把眼光放在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因此,新的经济业态下,怎样提升企业所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多维度适岗能力,是目前高校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研究的一项课题。

2业财融合的意义

2.1企业发展需求

经济在高速发展,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会经常面临各种形式的竞争,所以企业要在复杂的形式下生存、发展,就必须随着行业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及运营模式,改变传统的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分开的形式,让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这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2.2提升企业效益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常会出现市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发生冲突的现象。财务部门出于本部门性质所在,在产品定价、制定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市场开发费、促销费用等问题上,会有一定的保守,但业务部门认为财务制度不满足市场开发需求,限制了业务发展,若这种情况不及时解决,结果肯定影响企业发展。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要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与业务部门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套合理融合机制,让市场情况及时反馈到财务,财务才可能科学的制定财务制度,协助业务更合理开展工作,为公司创造更高效益。

2.3规避风险

市场业务工作必须由财务部门参与并管控,这能让财务部门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及业务数据,掌握企业的业务运行状况,方便制定下一步财务管理计划,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依据,也可以及时发现业务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同时,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融合,也可以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业财融合可以有效规避企业发展中一些风险问题。

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管理的内容、环境等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财务一体化中心和共享平台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带来很大冲击。企业运营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必须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5G的创新技术和思维来创新运营模式与经营途径,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所以,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积极面对挑战,适时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培育具有既懂业务又精专业,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强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目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如下:

3.1业财融合视角下,没有及时调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业财融合视角下,要求财务不再是停留于事后的算账和记账,而是着眼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理,与业务并行,还可能要走在业务的前面。不但要把财务核算本职工作做好,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营能力。现有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性指向比较强,教师和学生一直被圈在校园里,没有围绕本专业向其他学科进行拓展,只关注核算相关理论知识,忽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受会计工作的影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心仍停留于会计,开设的课程也趋向于会计专业,管理课程和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开设比例较小,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岗位能力没有区分,人才培养目标基本相同。财务管理专业偏向提升会计核算的能力,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3.2课程体系没有与时俱进进行优化

业财融合视角下,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能力。而当前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占总课时量的80%,过多关注专业知识的量,而忽视企业管理知识、应用数学、信息技术的有用性。同时课程以专业细分为唯一,导致跨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少。

3.3重理论,偏实践,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比较少

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按要求设置了实践教学学时。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性较强,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比较少,实践教学过程只停留在书本知识,没有“走出去”,教师的理论教学毋庸置疑,但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学校方面对于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培训及实践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实质上不能满足企业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4业财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4.1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明确业财融合视角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业财融合视角下,共享中心转型成数据中心将会是财务管理人员能力大范围或大层面转换跟升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简单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培养数据管理人才,这一类人才需要同时具备操作能力及对数据的洞察能力。把5G、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加大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性教学,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进行深度融合,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2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科学构建是培养人才的坚固基石。财务管理专业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大多数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以“理论+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模式,业财融合背景下更需要这样的课程体系,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行优化。从质的方面,面向区域经济和岗位需求,优化实验(实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进行跨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分组分岗,以提升学生岗位认知能力和胜任能力,使学生左脚迈出校门右脚即踏入企业;量的方面,保证跨专业课程的课时量,加强业财一体化教学软件的教学,提升学生新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适岗性提供有力支撑。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进行企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从而立足于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三个方面设置课程体系。战略财务侧重于管理层面,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熟悉业务规划流程,利用外部市场信息、会计和管理信息,参与讨论决策,并提供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业务财务复合型具有熟悉业务、懂管理工具,同时能够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等特征,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把握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主要以培养企业的“控制官”为主。共享财务,要求既懂财务又掌握新信息技术的人才,注重信息技术的挖掘,因而在课程构建过程中,考虑计算机技术、统计学等学科的课时比例,同时可以通过企业调研,在产学研过程中强化课程开发。

4.3积极推进校企业作,加强产学研合作育人

高校密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办学,将课堂搬到企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胜任能力衔接,搭建教学做一体化平台。同时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机制,邀请资深行业专家进行授课,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不但能将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现状与理论对接,而且可以成为校内教师获取实践经验的良好途径,提升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同时要加强对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校企合或开发横向课题研究将教师安排到企业实践,也可通过外出培训等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假期走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同企业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发,以此实现“懂业务、会技术、能决策”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5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设计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传统模式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新经济背景下,分析业财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方向,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进行专业改革探讨,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贺祖斌,孔苏.新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02):1-4+10.

[2]聂梅.业财融合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分析[J].财经界,2019(09):64.

[3]宿晓,代益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环境下创新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商业会计,2019(3):116-118.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7

【关键词】学科竞赛;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职责和使命。目前学科竞赛已逐渐成为培育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形式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比较深刻的感知。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近年来与之相关的学科竞赛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开展为其探索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学科竞赛视角出发,将学科竞赛与专业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有机融合,探索“教、赛、学”一体化的良性机制,实现学科竞赛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

一、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并且取得了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成效,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训实验、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加强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优化财务系统运作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但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涉及到企业财务状况、盈利水平、现金流量、投融资决策、税收等商业机密,出于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实际上只能简单了解企业财务部门运作流程和基本业务技能,很少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接触到企业核心业务,不能深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校内实践基地尤其实验室仿真教学一般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指导用书、实验教案、实验软件等教学资源,然而受限于数据更新、实验经费等缘故,实验所使用的案例较为陈旧,创新性不足,导致实践能力提升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竞赛游离于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实践教学课时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的比重逐年递增,以三明学院为例,财务管理专业四年本科课程中,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学、证券投资学、财务分析等课程均设置了实践课时,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从2014级29.65%上升到2019级32.12%,但学科竞赛只能作为第二课堂的构成项目计入人才培养方案,且第二课堂总分值仅为6学分。学科竞赛的专业性、针对性及实操性相对常规实践教学而言更强,其软件和题库等设计也更为贴近现实企业,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未实现有机融合,导致学科竞赛成为小众、精英学生的参与平台,未能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竞赛种类多,大致可以分为教育主管部门、各协会及企业组织的学科竞赛,其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又分为省级、部级等级别。表1列示了部分赛事信息。通常校级或企业、协会主办的学科竞赛学生参与面及受益面更广,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更佳,省级、部级别越高的学科竞赛学生参与面与受益面相对更窄,提高参赛学校影响力更强,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形下,高校更倾向于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高级别学科竞赛以便扩大影响力,然而,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覆盖面相对更广的校级甚至院系级别的学科竞赛,更加能够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二、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策略

鉴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在促进教学效果、学风建设及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平行化递进式模式,平行化如图1所示,即将学科竞赛视为桥梁,链接教师视角的专业教学环节与学生端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赛、教、学”平行化实质上是将学科竞赛转化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真正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让学科竞赛为专业学科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递进式如表2所示,即将实践能力内容分为基础、技能、综合三个层次,如表3所示,财务管理专业应结合具体的大学生各年级学习阶段特点,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合的学科竞赛,通过课程训练、项目训练、创新实践的教学环节,最终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基础课程训练:学科竞赛启蒙期

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刚接触到财务管理专业,这阶段以课程训练为主,意图唤醒全体学生潜在的竞赛意识,全覆盖地培养基础实践能力。一年级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有专业导论、经济法、管理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基础等。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提前感知学科竞赛,通过讲解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向学生们宣传学科竞赛,使学生们提前感知到现实中的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和动力。会计学基础等课程让学生强化认识,以课程某一个具体章节的专业知识点为单位,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会计等式的模型等知识点设计成若干竞赛题目,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确保全员参与校级或院系级别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竞赛、会计科目扑克大赛等学科竞赛,锻炼及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技能项目训练:学科竞赛储备期

大学二年级时,结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赛事信息并参加了相应的学科竞赛,此时需要在扩大竞赛影响力和受益面的基础之上,认真筛选出一批影响力强、质量高的学科竞赛,将主要精力投入优势、重点项目上。在专业教学中,项目训练指导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引入竞赛单元,引导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依据学科竞赛要求和任务,能够在课内完成竞赛所有的流程。项目完成后,根据学科竞赛要求和标准进行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查找不足和完善改进,项目训练使得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手段更扎实,动手能力增强。以“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为例,项目训练指导教师将竞赛内容引入企业沙盘模拟对抗课程的集中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在课内依据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自主进行市场调研、资金预测、财务运作策划等一系列企业经营的全部业务流程,成品要在教学课堂上进行路演并进行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项目训练强化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技能。

(三)综合创新实践:学科竞赛实战期

高年级学生已经沉淀较为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了深厚的专业功底,应用知识的能力水平也教强,这阶段需要鼓励和支持优势互补的跨学科学生组队报名参加省级、部级等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学科竞赛大多是以跨学科团队进行,学科竞赛的内容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竞赛要求参赛团队从市场环境分析、项目分析、财务预测等方面围绕新一轮工业革命重点领域的前沿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团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理念。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与毕业设计结合,提升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与岗位实习实践结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双导师”指导学生团队将岗位实习企业作为学科竞赛中涉及的案例企业进行分析,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企业在真实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

三、结语

构建平行化递进式基于学科竞赛的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中有效融入学科竞赛,形成基础实践竞赛、专业技能竞赛、跨专业的综合实践竞赛的循序渐进模式,让学生始终树立一种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创新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媛媛,宋承蕾.学科竞赛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30):149-150.

[2]祝振华.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新疆本科课程“教、赛、学”联动的学科竞赛体系研究:以《ERP沙盘模拟实践》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135-136.

[3]杨晓妹,王有兴.新经管背景下学科竞赛与专业实训“阶梯式”融合模式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5):106-110.

财务管理专业范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于促进学生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对财务管理专业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能够有效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实践教学相关内容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并出台系列文件来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主要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对于今后的教育而言,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作为改革的核心与难点,要坚持以实践课程改革为重,而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和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财务管理专业作为现今就业前景教学、报选较为热门的专业,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扩招的影响,造成财务人员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在实施的教育改革中,强调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要以应用型为导向,建立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现在由于人们对于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本质认识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建设也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原则,当前主要遵循配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持续规范原则,在实践教学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综合素质结合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对建立的评价体系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建立可持续性的评价体系。

二、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发展现状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财经类的专业,同其他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一样,具有操作性不高、模拟难以及虚拟性场景建立难的特点。随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招生人数的不断扩招,财务管理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应用型院校相较于其他类学校而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多是工作在一线的专业人才,这对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虽然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学时在课程总学时上的比例较高,由于假期时间、毕业生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占据相当大的学时,真正与实践教学联系紧密的学时所占比例较少。对于以上存在的情况,需要积极提升学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重,只有充足的实践教学学时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涵盖通识教育课、学科的相关基础课程、专业课等不同层次,同时不同的层次的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些课程内容可能包含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这就造成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进而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评价的效果,由于课程设置的间断性、对实践教学课程不够重视,当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存在不完整,需要完善。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重视理论教学质量的评价,从而忽视对其质量的评价。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大多是与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主,没有关注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以及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很少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当前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考核方式形式化,大多数的实践教学评价是以校内教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其他利益相关方面的评价,例如实习生主管部门的评价、相关实习企业的评价等。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方式,不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其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提高。

三、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面对多数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出现的流于形式的、缺乏科学性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严重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其实践教学的评价目标要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在今后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时,最为重要是要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由原来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向实践考核转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评价目标的制定,要坚持总体培养目标和具体课程目标相结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总体目标的引导作用,将实践教学评价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当中,以便进行科学的评价。实践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言,是一种较为综合、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个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教师、相关教学部门、学生、校外企业专家等主体。为进一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对以上主体进行考核。教师作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主体,对实践教学起着最为直接、全面的作用。同时,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校外企业、相关教学部门作为第三主体、宏观指导的职能部门,对于实践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这需要他们作为第三方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评价效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在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科学的评价指标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较为丰富,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校外实习等多个内容,实践课程在其占据多数学时,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设计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条件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于这一维度的考核重点参考该实践教学基地是否固定,是否符合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的实习场所,以及是否有专人负责学生实习等。实践教学过程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其考核评价要重点考察教学是否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效果的评价主要关注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又提高双方整体的综合素质。在这一项中,既包含学生自身的评价,又包含教师、相关教学部门、校外企业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洪浩.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基于战略地图的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2]靳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