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档案管理范例

财会档案管理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

在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之下,财务会计核算方法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愈加广泛,得到了很多行业的重视,它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统计等操作,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也获得了现代化的发展,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核算的结合产生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取代了原来的手工记账、报账、信息处理等工作,使得财务工作变得更加简洁,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规范起来,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会计电算化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个就是它对数据信息处理方式进行了革新,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之下,财务核算实现了人机交互管理的新模式,具体的使用过程非常简单,只要将数据成功输入到核算机制之中,通过财务软件作用的发挥就可以直接对会计分录进行计算与处理了,最后在机制凭证审核完成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输出,这样会计报表就制作完成了。另外,原有的财务档案是由人工管理的,其具有可视性的特点,而电算化档案只能在相应的财务管理平台进行观看查阅,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那么财务信息就容易被别人随意入侵修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同时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也需要学习了解,这样才能确保财务档案的安全性,达到较好的档案管理效果。

二、基于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策略

1.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

基于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选择具有档案管理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确认其管理功能是否健全,同时还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维护,为电算化档案管理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运行环境[1]。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定期的杀毒处理,避免财务档案信息被随意篡改。在财务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上,也应该配备相关的先进设备,,比如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这样能够实现财务信息载体的质量的提高,对纸质档案进行存放,需要选择整洁,温度湿度都比较合适的地方,延长纸质档案的保存期限,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2.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属于人机交互的管理模式,人们能够对计算机的安全性进行自主的控制,因此,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职位要求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划分,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每一位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另外,就是需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将软件操作、网络财务安全等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的电算化核算水平,培养更多的复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促进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机制

基于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为了增强财务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就需要实现相关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不同管理环节的制度加强重视[3]。一方面,为了实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形成完善的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产生的财务报表等数据进行及时的打印,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去进行账簿的打印,处理结束后立卷,形成纸质的档案。另一方面,需要对电子财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确立,在对财务档案进行备份的时候,最好选择质量合格的磁盘进行信息的存储,对存储磁盘与备用内容进行分开存放,对电子档案的存储还需要注重后期的保养,要满足电子档案防光、防尘的要求。在存放之前还需要对电子财务档案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编号储存,将建档的详细日期以及档案的主要内容进行明确的标注,也可以制作成小卡片的形式,这样方便后期对档案的查找,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上的浪费。对财务档案的借用也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财务档案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是非常复杂广泛的,档案中记录的信息非常重要,不能随意的进行借用,否则容易造成信息的无故泄露[4]。所以,在进行财务档案的借阅的时候,需要根据一定的借阅步骤去规范的进行操作,企业内部人员如果需要借阅财务档案,则需要先去财务部门进行申请,经过审批允许之后再进行借阅。如果是企业外部人员需要借阅档案,则需要持有企业开具的介绍信或者相关的审批文件才能成功借阅,通过遵守这样的借阅制度,能够大大的提升财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的避免了信息泄露问题的发生。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对档案进行定期的备份,形成比较完善的档案备份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定期的备份,将所有的备份档案单独的储存在一个专门的数据库之中,对档案备份的主要内容、备份时间等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备份档案损坏的问题。

三、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不断的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行工作上的改革创新,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满足了财务档案管理创新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新时期,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性,积极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完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软硬件都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这样会计电算化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了。

参考文献:

[1]梁艳.浅析实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档案管理[J].群文天地,2012,12:117.

[2]张惠霞.探析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J].财会研究,2012,21:51-53.

[3]符玉萍.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财务档案管理探讨[J].城建档案,2015,8:61-62.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1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财务档案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财务档案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财务档案,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里的数据和信息,还有在光盘中的会计数据和信息,财务档案存储范围扩大了。传统的财务档案比较直观,一些是纸质文件和资料,但是存储在计算中和介质中的财务档案资料必须要在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中才能够进行提取和更改。传统财务档案主要是纸质材料,以纸张为载体,实现多种凭证、报表的综合管理,但会计电算化的档案资料主要存储在磁性硬盘或光盘中,这是主要的介质。由于电子档案和文件的存储特点,这类档案在复制、提取、篡改、破坏上一般不会留下显著痕迹,电子文件和资料容易被盗取,且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容易被黑客攻击和侵入,电子档案受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2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范围

财务档案管理要从细节处入手,做好日常财务业务凭证的及时归档,最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合同和协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收集,对项目文件和采购设备等资料做好记录,做好信息整合和收集,将数据和信息纳入数据库。财务管理中的电子资料包括多种内容,如背景、内容、元数据等,要做好电子文件资料的分类处理。电子文件资料的归档要做好物理归档和逻辑归档,物理归档指的是财务档案数据的下载和存储,逻辑归档指的是网络传输和统计,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要做好电子资料的备份。

2.2财务档案信息化的具体要求

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尤其是电子文档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首先就是真实、完整、准确,财务管理档案不同于一般档案,都是一些财务数据和账目凭证等,数据必须是真实的,反应企业经营效益和成果的,因此,档案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电子档案使用存储介质会实现长期保存,要保证介质是新的,要避免出现病毒。财务档案要保证其完整性,一些账目要配合图表进行阐释和说明,还有视频音像文件要附上文字。电子文件和资料在传输和共享中要保证其安全性,避免被盗用和篡改,要及时检查和备份。

2.3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管要求

首先,财务档案中的电子文件资料的管理可以纸质档案管理方法为参照,做好档案分类整理,根据同一类信息和资料的特征,将不同的电子文件资料存储于不同的介质,例如光盘中,同时要做好光盘的分类并附上说明,注明序号、密级、保管期限等。电子档案存储的介质要保证是一次性写入媒介,防止档案信息被更改,重要的档案资料要制成一式三份,一份存档,一份异地存档,一份备份。

3提升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3.1健全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相关法律

我国有关立法部门要结合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我国会计电算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我国十分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健全法律法规可以为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使财务档案管理拥有坚实的法律保障。考虑到电算化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可以使实行“双套制”或“双轨制”归档,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要结合财务部门与计算机管理部门的技术与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还有在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不法分子从网络入侵企业盗取财务机密材料等案件,怎样利用法律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要区分开规定和法律的区别,从政策入手,以法律做后盾,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3.2财务与档案部门团结协作

为避免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衔接不畅,财务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两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效率,进而共同致力于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共同探索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如何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崇尚对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从文件计划初始,文件生成、脱离现行期到文件归档,要保证办公自动化硬件及软件的使用,财务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割裂,要团结合作,进而促进财务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3.3优化财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环境

想要做好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就要从硬件上下功夫,进而保障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首先,要建立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安全日志制度、电子签章制度、电算化财务岗位责任制。对电子文件进行签入签出管理,做好分布管理,保证电子文件和资料不会丢失,不会被不法分子恶意篡改,且档案使用记录会自动生成。其次,要做好财务管理软件的升级,进而保证财务数据和信息存储的连续性。财务档案中多种文件要统一格式,便于便利和提取,但是报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一般报表都有固定的格式。利用软硬件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财务审计,例如上级审计机关不必到被审计单位,只需在网络上接收财务档案,进而提高审计效率。再次,要做好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设置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系统对病毒和黑客攻击的抵御能力,在硬件方面不能支持cookie,去掉光驱和USB接口,避免财务档案被人复制。要做好档案信息和资料的备份,保证在突然断电和出现意外情况时财务信息不丢失。设置用户口令,应用在开机、网络用户名和应用系统名,为保障财务数据和资料上了三保险,实行多级权限控制机制,用户查询档案要留存记录,具有可追溯性。

3.4加强财务电子档案的系统化管理

3.4.1制定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企事业单位要根据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归档的范围,确定财务档案归档的朱亚奥内容,包括各种财务凭证、账簿、报表、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设计说明书、源程序文件、用户操作手册、财务科目及代码表、报表取数公式、自动转账公式、检验公式等,要将其存储在计算机或光盘、U盘中。要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制度,要保证财务数据在未打印前,妥善保管留副本,记账凭证、现金日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打印输出并存储好。

3.4.2加强电算化财务档案的保管

要根据我国有关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结合档案局的规定,做好电算化财务档案的归档各保管。会计电算化方式生成的凭证、账目、报表要按照纸质档案方式进行保存,除此之外,还要保存在设备和介质中。对于存储的设备要做好防尘、防潮、防腐蚀等处理。每年要对磁性介质档案进行一次备份,如果纸质档案出现磨损和腐蚀要及时进行修补,要严格管理光盘和U盘,防止数据被篡改。

3.4.3做好电算化财务档案的借用管理

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意义重大,财务档案资料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包括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支出1情况,记录企业资金和资产的使用。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中档案借用和查阅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企业决策和工作中,查阅以往档案资料,进而调整企业决策等是十分常见,在电子文件和传递共享阶段,要做好其安全管理,档案借阅要做好记录,借阅要经过专门管理者审批后方可查阅,外单位需要检索财务档案时要经过本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同意后才可。

4结语

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财务档案管理,要重视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软硬件的管理,提升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保证网络平台的安全可靠,做好档案资料的备份,保证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廖建琴.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4(13):73.

[2]刘天龙,张影.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J].财会研究,2009(4).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共享;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已在运用一种新型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即财务共享。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和以往会计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将各个区域中的会计档案进行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并实行统一管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不仅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还能使会计档案进行在线传递与线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

一、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会计档案实施管理,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单位,收集与整理会计档案[1]。在这种档案管理模式下,会计人员手工完成档案整理,工作量很大,而且纸质档案存储形式已严重落后,纸质档案查阅利用也非常容易遗失与折损。2015年12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将凭证类档案的最低保管期限由原来的15年延长至30年,大量纸质凭证档案对档案室的储存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并且还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此外,尽管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财务共享模式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大部分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知识和经验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财务共享作用的发挥,进而降低了管理质量和水平。

二、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一)及时录入会计档案信息

首先,会计人员需要结合最新情况将信息录入到共享软件中,对会计档案内容进行扩充。相关负责人需要根据这些最新信息进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对纸质资料与电子原文件进行共享,以便于利用网络进行及时关注。在会计档案内容被扩充以后,可以立即显示出来[2]。需要注意的是,想要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便,且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事业单位需要组建一支对会计档案管理进行专门负责的队伍,并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提升这些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最后,事业单位要注重信息化建设,进而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云处理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在网络中对会计档案信息数据进行完整录入,还可以提升自动化程度,进而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工作的精准性,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给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创建统一的会计档案数字化和标准化处理平台

实际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化平台,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保证数字化与网络化,使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提供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促进档案数据信息的共享效率,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便捷性[3]。事业单位可以在保证寄送、沟通、存储成本平衡的基础上,创建数字化、标准化的统一处理平台,利用规模效应,对相关成本进行平衡。因此,创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对当下的会计档案管理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完善,进而形成符合信息化环境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其中涉及到电子会计档案的形成和归档、电子会计档案信息资源标识、存储、描述、交换、查询、网上传输、网上管理等内容。但是,这些管理工作需要以网络环境、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为基础。简单来讲,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硬件管理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建设水平对会计档案信息网络进行完善,进而使各项工作具备网络化的特点,以提升利用档案的效率。

(三)创建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第一,创建会计档案归档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在没有打印成为书面形式之前,要做到妥善保管,并保留好副本。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总分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都需要进行打印输出,并根据相关审计、税务部门的需求将相关账簿、报表等内容进行打印输出。第二,创建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储制度。对优势的磁盘介质进行挑选,对会计档案信息数据进行备份。备用盘和储存盘需要做到存放分离[4]。同时,需要做好防腐蚀、防光、防尘工作,根据分类和顺序,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并注明时间与文件内容,以及对档案管理文件卡片进行制作等。第三,创建借用手续制度。如果想要对会计档案进行查阅,需要通过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并根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第四,创建会计档案定期备份制度。定期将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备份,并创建备查登记簿对备份的细节信息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因为磁性介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关人员需定期检查和复制电子会计档案,避免出现损坏的情况。

(四)注重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和安全防范工作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以往的会计稽核岗位被取消了,随之各类会计档案是否真实、和影像资料是否一致受到严重的质疑。因此,事业单位不但需注重会计档案的质量,避免处理偏差,降低因为相关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而且,事业单位可以从审核环节稽核规则、表单填制规则等方面进行系统固化,进而有效提升流程运转质量和水平,强化风险控制质量[5]。此外,要注重安全风险控制会计档案,创建良好的基础环境,使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物理性质得到保证。定期复制会计档案的介质,以防电子会计档案出现损毁和丢失的情况。现阶段,会计系统基本上属于网络会计系统,经常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利用有效的手段保证会计网络的安全。相关人员要注重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并且要对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及时防护和检查计算机病毒,不允许安装非法的防病毒软件,或者是私自对要求安装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卸载。总而言之,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可以提升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探寻新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对财务共享进行充分利用,进而提升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孟金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档案管理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177-178.

[2]邓引明.探究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纳税,2018,12(34):89-90.

[3]翁月莹,苑婷,李长娟,等.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J].纳税,2018,12(32):127.

[4]辛士勇.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转型研究[J].中国商论,2018(16):140-141.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医院;财务档案管理

前言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对医院的整体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和规范。

一、医院财务档案管理的问题

1.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主要工作是救死扶伤,其主要的精力和投入都在与医疗相关的部门中,很多医院的领导层对财务部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对于财务部门并不重视。这就造成了领导层未给予财务部门应有的资源,因此财务部门中的管理制度往往也不健全,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规范,因此工作的效率低下,随意性大[1]。

2.财务档案管理模式不完善

医院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具备单独的档案室,且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都很难实现。第一,大多数医院的办公用房数量有限,财务档案管理部门往往需要跟其他部门使用同一个办公室。第二,医院中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缺少编制,没有具体的岗位和职责划分,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经常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一起进行工作,但是其他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财务档案管理的相关素质,导致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3.财务档案保存不规范

财务档案管理在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其对医院的经济状况有详细地记录,包括医院资金的来源、去向、储备等等,在保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防虫、防潮、防火、防盗,避免档案的损坏和丢失。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医院储存财务档案的地点都不符合要求,因此难免会出现档案的损坏和丢失现象。

4.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限

因为医院管理层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因此难以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是让财务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财务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无法有效的对财务档案进行整理和归类,综合素质有限,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会计信息化后的医院财务档案管理措施

1.整理、备份财务档案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医院的财务档案进行整理,并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备份,并在会计处打印凭证,且每一年都要打印一次全年的系列报表,将其与纸质档案一起保存。还要在网络上进行对档案进行备份,方便之后的管理人员查询和使用档案。

2.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系统

目前,医院中的财务档案管理大多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使管理工作很难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完善医院的财务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正规化、系统化。首先,医院的管理层人员应该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工作纳入到医院的建设中来。其次,应该对财务档案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制定相关的规定,使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最后,确定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的找到责任人,避免责任不明、浑水摸鱼的现象。

3.完善硬件与软件设施

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双重更新,因此,医院在对内部的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后,应该引入适合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财务系统,同时需要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规定和政策,防止出现私下篡改财务档案信息的情况。医院人员需要注意及时对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财务系统可以长时间的正常使用。这样可以起到对财务档案的规范化作用,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有序[2]。

4.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医院的管理层应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医院的财务部门需要对负责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适应目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会计信息化后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确保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5.加强财务档案信息化的安全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开始融入到各行各业中,这也就导致了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互联网谋取利益。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财务档案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和权限等级。每人持有一个账号,账号在系统中进行的操作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每个账号的权限有所不同,能够进行的操作范围不同;将医院内部的局域网与外部的互联网进行隔离,防止计算机中毒或被外部人员攻击,确保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的能够正常使用。

6.加大领导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

财务档案管理关系着医院的经营和发展,想要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首先需要确保医院整体的管理是规范的。其次,需要医院的管理层人员对财务档案管理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将财务档案管理的建设提上日程,安排独立的档案室,并分配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档案的管理。最后,医院的相关人员应该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进行监督,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医院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使财务档案的保存能够更加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萍.会计信息化后的医院财务档案管理分析[J].兰台内外,2019(12):68+65.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5

财务档案管理是现代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以财务档案信息为依据的各项分析与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健康性与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当前存在的财务档案信息失真问题予以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财务档案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并为各项关键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材料基础。然而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1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财务基础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识片面,将财务工作等同于账目记录和整理,忽略了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不到位,更不能及时对财会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新,导致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得不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1.2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对于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及专业素质未进行严格审核,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各项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财务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自我提升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存在财务信息造价和违规操作等问题,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1.3财务信息蓄意造假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相关税收,窃取国家资产,往往制造企业内部虚假的经营业绩,伪造真实账簿,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内部严重违反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改建的账目内容不建全,账目内容不按相应规定如实记载,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等。

1.4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与要求,但在一些单位内部,对财会工作却未进行有效监管,或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是监管部门虚设,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工作。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信息缺乏严格的审核,这无法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得不到解决。

2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财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选取典型正反面案例,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多角度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其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采取信用评定机制,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诚信有奖、失信必罚,强化法律与道德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双重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控制。

2.2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避免独断专行的决策情况,降低因部分管理者操纵而出现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现代财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其作用在于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财务档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3完善相关立法与法律,发挥法制监督作用

法治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法制监督也应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并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避免因部分单位或个人钻法律空子,导致财务信息蓄意造假和失真问题。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坚决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提高财会工作违法成本,遏制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此外,要确保法制监督与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执法,提高相应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以警示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财务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截断信息失真发生的源头。

2.4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信息失真问题

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大都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化与完善,来提高财务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权限管理,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强对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信息云数据库,在财会信息生成时自动在云端进行信息记录与存储,通过云端原始信息与内部财务信息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并采取核对与处理措施,保证财务档案的信息真实性。

3结语

本文首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的防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徐怀洲 单位: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会计档案;存在形式;纸质;电子

一、会计档案定义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以会计语言记录和反映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发生情况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属于单位的重要经济档案,是检查企事业单位过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包括纸质会计档案和电子会计档案,其中纸质会计档案是指将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记录于书面,并将其按照规定的方式有序整理,装订成册;电子会计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归档的会计核算数据库。

二、会计档案存在形式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连接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环节。而会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无疑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的一环。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升,会计档案存储数量激增,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成本效率以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而会计档案该以何种形式储存、归档,是否适合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又考验着财会从业者们。

(一)纸质会计档案。纸质会计档案是指将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记录于书面,并将其按照规定的方式有序整理,装订成册。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是以纸质会计档案存储为主,不同的是各企事业单位会依据自身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等特点,决定由谁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装订等工作。大的企业会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接收、分类、整理、装订、保管、移交、查询等工作;小一些的企业会由财务负责人指定由会计或出纳人员兼职整理、归档会计档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企业都必须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要求,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纸质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损毁、丢失和涉密。按照会计档案整理相关办法,会计机构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每月及时对纸质会计凭证进行归档、装订。面对由每一个经济事件形成的每一张票据,以及再由会计人员依据每一张票据进行职业判断填制的每一张记账凭证,整理人员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排列。首先,接收由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填制的不同类别的记账凭证,并整理检查记账凭证顺序号,如有颠倒要重新排列,发现缺号要查明原因。其次,检查附件有无漏缺,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补充。最后,在确认记账凭证上有关人员印章齐全后,按照凭证装订的相关要求进行装订,保证凭证厚度基本一致,装订牢固,外观整齐干净大方。年度终了,在确保各会计账簿结账的情况下,传统手工记账的企事业单位首先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各个账户是否相符、账页数是否齐全、序号排列是否连续;其次按会计账簿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该账簿按页数顺序排列的账页、会计账簿装订封底的顺序装订;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会及时从财务软件中将各明细账、总分类账及时打印、分类整理、立卷、装订归档。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银行余额调节表、盘点表、工资表等也应打印出来一起分户、立档、整理、装订、保管。

(二)电子会计档案。电子会计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归档的会计核算数据库,包括电子凭证、电子票据、电子账簿、电子报表以及其他电子会计核算资料。说起电子会计档案,就不得不提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主要标志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接着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二是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年)。此时,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普及与提高阶段(1987年至今)。这一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与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行业已逐步由传统手工记账的模式转变为会计电算化核算,于是各种财务软件慢慢地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凭证和各种手工账簿。同一财务软件中可以按年度设置不同单位的相互独立账套,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可以依权限同时对同一账套按照一定的账务逻辑对凭证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导出等操作。会计电算化记账快捷准确、查询方便,数据准确可靠性高,可谓省时省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失误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会计数据,包括电子记账凭证、电子账簿、电子报表以及其他电子会计资料。面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财会从业者们开始思考会计档案的存储形式,只是目前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选择对电子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备份、安全保存的同时,一并将电子记账凭证、账簿等资料打印出来进行分类整理、装订保存。

(三)两种介质档案管理的优缺点对比。囿于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会计档案全面发展的困境,会计档案还不能实现全电子化,尤其是各类外部票据以及自制的原始凭证。为了完整地保存会计档案,财务人员不得不一边面对着需要全人工操作、整理、归档的纸质会计档案,一边又要迎接电子会计档案数据化的到来,同时做好会计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的整理、分类、储存、归档工作。就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来看,两种介质的档案比较起来均有不同的优劣势。

1、纸质档案管理的优缺点。(1)整理归档过程费时、费力,不需要具备太多的会计知识,会计技术含量较低,年轻的财会人不愿意接受该项“苦差事”。(2)档案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纸质资源,且占据空间,企事业单位需要专门寻找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存放地点。随着档案资料的增加,配备合适的存储空间也会加大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3)由于保存年限较长,纸质档案的防潮、防火、防盗、防变质的工作增大了管理难度。(4)目前来看便于资料查阅,为应对各行政部门检查,配合各业务部门查找原始档案,会计人员只需要遵循从报表-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顺序,环环相扣,逻辑性强,能快速找到需要的原始纸质资料。(5)安全性较高,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的商业秘密,纸质档案由于其自身属于实体物质,肉眼可见,一般情况不会造成大量散失而泄密。

2、电子会计档案的优缺点。(1)省时省力省钱,相较纸质会计资料的归档,电子数据可以按照特定的流程进行收集、存储归档,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档案整理工作的效率;(2)易于保存,不需要占据大量的物理存放空间,只需要提供大容量的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即可;(3)加速了会计信息的流动,对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集团化运营企业,使分散的会计档案更加集中,档案的传输更加方便;(4)电子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如果不科学合理,存在漏洞,极有可能发生会计信息被恶意篡改的问题,加大了企事业单位电子数据丢失、重要商业信息泄密的风险;(5)会计信息的查询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由于电子数据的查看、使用需要电力和网络运行速度等的保障,二者之一受限的情况下,必将影响会计电子数据的查询和使用;(6)会计信息不唯一,由于电子数据的可复制性,在信息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电子会计档案的多样性,不容易区分,难以验证准确性;(7)财会人员的观念转变还不及时,大多数财会人适应了纸质会计档案,尤其是一些老会计对电子信息化知识了解的不够,畏惧电子数据的丢失,宁愿使用纸质的实物会计资料,从而在思想上抗拒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存储方式。

三、电子会计档案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交易平台兴起,加速了商务交易,一方面增加了会计信息数量,加大了纸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和成本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各经济主体间的交易必须准确快速的进行,这也需要高效的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以便迅速准确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查询、传输、接收、分析、保存。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国家于2015年重新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并对电子会计信息的有效获取、接收、管理、利用、保管、销毁、交接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完善。虽然政策上有了保障,但完全实现电子会计资料的电子化单轨制归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去尝试、探索。

(一)外部来源原始凭证方面,政策的全面铺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需要多部门的上下联动。首先需要全行业实现增值税发票电子化,财政票据、银行回单等票据电子化;其次还需要相关配套的法规来支持,包括电子签章法以及电子票据签发、使用、查验等规章制度。

(二)内部自制原始凭证方面,企事业单位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有条件的还可以实现业财融合,打造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财务共享平台,对接银行、税务等外部软件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全流程流转,直接生成格式化的电子内部凭证,设定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实现线上报销审批流程化、程序化,并由财务共享平台业务数据直接生成电子记账凭证,彻底实现内部自制票据无纸化。

(三)转变传统核算观念,财会人员需要主动融入会计信息化,并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知识、技能。会计信息化的科学运用,降低了企事业单位对核算型财会人员的需求,增加了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财会从业者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数据化思维,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整合、分析,并从中选取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四)优化数据存储环境。首先,要具备能高速处理、存储、调用、查询海量数据的服务器设备和大容量硬盘等存储设备。其次,在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方面要有保证,比如防水、防火、防震、防盗等,注意办公区域的锁禁和巡查等。再次,强化财务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网络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违规接入,防范外部攻击,并留存互联网访问日志。

(五)规范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及时备份,定期检查、维护数据,确保电子会计信息正确生成、可靠存储、查询验证、安全唯一。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比如电子签名、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防篡改、建立灾后恢复的应急方案等。结语会计档案是财会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以专业的视角对企事业单位各年度经济事项发生情况的总结,是对各项经营成果的客观记录和完整准确反映。档案管理工作在随着会计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升而发生变迁,从传统手工模式的纸质会计档案,到目前的纸质会计档案与电子会计档案并存管理。相信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发展,财会从业者们运用自身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探索、尝试、修正、优化、规范管理电子会计档案,终将抛开纸质会计档案,完全实现会计资料的电子化单轨制归档,最终实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蔡盈芳.互联网+会计档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7

关键词: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

0.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涉及的管理形式和工作内容也实现了改革创新。特别是我国于2015年提出的“双一流”方案:“总体规划、分级支持”“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多元投入、合力支持”,说明未来高校经费来源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将由“投入型”向“绩效型”的管理方向转变。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服务的效率化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档案正是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从当前来看,高校会计档案管理模式还在原地踏步,管理方式依然以整理、装订、归档等为主,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保证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还会与高校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

1.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会计档案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经济史料和证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必然会使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与服务得到创新发展,从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会计档案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是财务管理过程中最具有说服力的凭证,同志也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因此,做好会计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有利于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和效率的提升。随着“双一流”高校战略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战略向一流学科、一流高校迈进,建设中国特色高校。传统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动速度较慢,学校内部机构不完善等情况存在,由此,高校通过会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平衡好办学质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期能更好地顺应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改革内在需求,提升各部门之间办事的效率。

1.2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阻滞。目前会计档案多数是以纸质模式存储,纸质载体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会计档案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无法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分享;会计档案容易被破坏、丢失,转移、外借成本高等容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使用效率低,并且无法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若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会计档案管理中,就能对上述问题和弊端迎刃而解。

1.3有利于会计智能化发展的转变。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诞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实现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的财务工作均能实现数据信息化共享和数据共享,并且实现由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此外,在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下,还能发掘各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提取重要的数据信息,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1.4有利于提升校内财务的准确性。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相应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使传统的工作方式得到改变,减轻会计档案人员的工作负担,凭借信息技术的超高计算能力,还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工作错误、计算失误等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实效性,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

2.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现状分析

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广泛,业务种类繁多,服务对象涉及全校师生,面对财务工作任务复杂繁重,财务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学生缴费、日常经费报销、预算申报、执行情况统计分析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软件搭载银行电子支付功能得以实现。经过多年的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程度虽有提高,但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领导意识有待提高。就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领导的重视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实质性的建议和资金支持,将会获得良好建设效果。但是,从实际来看,多数高校领导对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置若罔闻,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仅靠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就能保证工作质量。殊不知,领导这种偏见的看法不仅会影响会计档案管理效果,还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2.2管理制度有待健全。目前执行的是2016年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对会计档案规范管理和电子元件数据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为会计档案电子化提供了依据。然而,就目前来看,制约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并不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也漏洞百出,难以满足实际所需。

2.3资源整合有待加强。据了解,高校会计档案囊括多项工作,如资产设备系统、科研系统、教务系统、学费系统等。这些工作虽然同属会计档案范畴,但彼此之间各自为政,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使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重重困境,难以达到相应的建设和管理目标。

2.4安全防护有待增强。会计档案包含诸多重要文件,如果发生损坏或丢失,将会对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人员除了要做好纸质版档案的存储工作外,还要重视信息化管理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只是增加了木马查杀和病毒隔离等功能,忽视了其他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从而为病毒或黑客提供可乘之机。

2.5人员素养有待提高。时下,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熟练的档案技能知识,但对财会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在数据备份上、技术问题解决中过分依赖外请人员,因此不利于会计档案信息化推进。信息化时代对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求相当高,不仅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财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如拥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更好,这样的管理人员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2.6技术设备有待完善。对于高校会计档案来说,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就要有先进的设备予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然而,从目前来看,一些高校虽然意识到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但硬件设备却与发展理念极不相符。也就是说,高校并未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网络安全保障防护体系,在日常办公中十分容易发生信息泄露,网络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另外,有些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由于技术不完善,导致管理进程停滞不前,管理水平也有所降低,进而造成数据传递缓慢,同时增加工作难度,无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

3.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3.1提高领导会计档案信息化意识。同志说,要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化技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把档案工作纳入电子政务建设中去。高校内部要把档案建设、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高校发展规划中,要按照要求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运用现代管理思维,走信息化道路。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同时对操作应用系统和储存系统进行完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对于高校会计档案工作来说,其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直接影响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因此,高校要针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创新,除了要继续严格遵守国家提出的关于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外,还要建立完整的会计档案规范体系。与此同时,对于会计档案管理涉及的各个部门,如教学教务、科学研究、人事职称、工资、后勤保障、基建等,要提出相关要求制约他们的工作行为,防止不必要的问题发生。此外,还需从制度上保障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建立会计档案信息化评价指标,如档案对接自动化程度、电子档案备份制度等。

3.3整合各资源系统数据。由会计档案涉及数据范围广,量浩大,高校应根据《会计法》、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整合校内财务有关各类资源信息平台,即实现高校内教务系统、科研系统、人事职称工资系统等整合优化,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协调统一的财务信息采集平台,加强其与高校档案管理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会计电子档案的功能,最终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提升。

3.4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为了避免或减少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需要管理人员予以充分重视,不仅要做好数据备份、资源储存管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定期进行病毒查杀,通过增设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方式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性,防止系统被外界恶意攻击或数据被篡改,提高高校会计档案安全性。

3.5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脚踏实地、严谨仔细、保密意识工作作风的,熟悉财经法规、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数字化知识、网络知识等信息技术的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定期组织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方法等,并将档案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和纳入年终考核中。此外,高校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当中,只有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才能促使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的提升。

3.6完善会计工作信息化技术设备。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与效果的提升,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更为完善的信息化流程。因此,在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员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进行管理。为了保证管理实效性的提升,管理人员还要完善网络信息化平台,并在日后的数据统计工作中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以满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在完善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和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保障下,高校可以将与会计数据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一来可以实现数据的系统化储存,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来能够促进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4.结束语

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适应时展趋势,提升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技术深入到会计档案事业的具体表现,在深入过程中,我们不仅会遇到机遇,还会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迎难而上,正视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正确的手段予以解决,从而提升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质量,实现高校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丰梅.关于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61-64

[2]常莹.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2):59-60

[3]赵军莉.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J].兰台纵横,2018(11):55

[4]冯国良.加快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J].区域治理,2020(1):204-206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8

关键词: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

0.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涉及的管理形式和工作内容也实现了改革创新。特别是我国于2015年提出的“双一流”方案:“总体规划、分级支持”“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多元投入、合力支持”,说明未来高校经费来源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将由“投入型”向“绩效型”的管理方向转变。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服务的效率化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档案正是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从当前来看,高校会计档案管理模式还在原地踏步,管理方式依然以整理、装订、归档等为主,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保证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还会与高校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

1.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会计档案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经济史料和证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必然会使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与服务得到创新发展,从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会计档案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是财务管理过程中最具有说服力的凭证,同志也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因此,做好会计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有利于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和效率的提升。随着“双一流”高校战略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战略向一流学科、一流高校迈进,建设中国特色高校。传统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动速度较慢,学校内部机构不完善等情况存在,由此,高校通过会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平衡好办学质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期能更好地顺应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改革内在需求,提升各部门之间办事的效率。

1.2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阻滞。目前会计档案多数是以纸质模式存储,纸质载体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会计档案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无法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分享;会计档案容易被破坏、丢失,转移、外借成本高等容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使用效率低,并且无法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若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会计档案管理中,就能对上述问题和弊端迎刃而解。

1.3有利于会计智能化发展的转变。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诞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实现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的财务工作均能实现数据信息化共享和数据共享,并且实现由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此外,在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下,还能发掘各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提取重要的数据信息,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1.4有利于提升校内财务的准确性。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相应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使传统的工作方式得到改变,减轻会计档案人员的工作负担,凭借信息技术的超高计算能力,还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工作错误、计算失误等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实效性,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

2.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现状分析

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广泛,业务种类繁多,服务对象涉及全校师生,面对财务工作任务复杂繁重,财务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学生缴费、日常经费报销、预算申报、执行情况统计分析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软件搭载银行电子支付功能得以实现。经过多年的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程度虽有提高,但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领导意识有待提高。就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领导的重视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实质性的建议和资金支持,将会获得良好建设效果。但是,从实际来看,多数高校领导对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置若罔闻,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仅靠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就能保证工作质量。殊不知,领导这种偏见的看法不仅会影响会计档案管理效果,还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2.2管理制度有待健全。目前执行的是2016年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对会计档案规范管理和电子元件数据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为会计档案电子化提供了依据。然而,就目前来看,制约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并不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也漏洞百出,难以满足实际所需。

2.3资源整合有待加强。据了解,高校会计档案囊括多项工作,如资产设备系统、科研系统、教务系统、学费系统等。这些工作虽然同属会计档案范畴,但彼此之间各自为政,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使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重重困境,难以达到相应的建设和管理目标。

2.4安全防护有待增强。会计档案包含诸多重要文件,如果发生损坏或丢失,将会对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人员除了要做好纸质版档案的存储工作外,还要重视信息化管理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只是增加了木马查杀和病毒隔离等功能,忽视了其他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从而为病毒或黑客提供可乘之机。

2.5人员素养有待提高。时下,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熟练的档案技能知识,但对财会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在数据备份上、技术问题解决中过分依赖外请人员,因此不利于会计档案信息化推进。信息化时代对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求相当高,不仅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财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如拥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更好,这样的管理人员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2.6技术设备有待完善。对于高校会计档案来说,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就要有先进的设备予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然而,从目前来看,一些高校虽然意识到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但硬件设备却与发展理念极不相符。也就是说,高校并未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网络安全保障防护体系,在日常办公中十分容易发生信息泄露,网络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另外,有些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由于技术不完善,导致管理进程停滞不前,管理水平也有所降低,进而造成数据传递缓慢,同时增加工作难度,无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

3.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3.1提高领导会计档案信息化意识。同志说,要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化技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把档案工作纳入电子政务建设中去。高校内部要把档案建设、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高校发展规划中,要按照要求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运用现代管理思维,走信息化道路。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同时对操作应用系统和储存系统进行完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对于高校会计档案工作来说,其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直接影响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因此,高校要针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创新,除了要继续严格遵守国家提出的关于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外,还要建立完整的会计档案规范体系。与此同时,对于会计档案管理涉及的各个部门,如教学教务、科学研究、人事职称、工资、后勤保障、基建等,要提出相关要求制约他们的工作行为,防止不必要的问题发生。此外,还需从制度上保障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建立会计档案信息化评价指标,如档案对接自动化程度、电子档案备份制度等。

3.3整合各资源系统数据。由会计档案涉及数据范围广,量浩大,高校应根据《会计法》、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整合校内财务有关各类资源信息平台,即实现高校内教务系统、科研系统、人事职称工资系统等整合优化,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协调统一的财务信息采集平台,加强其与高校档案管理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会计电子档案的功能,最终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提升。

3.4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为了避免或减少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需要管理人员予以充分重视,不仅要做好数据备份、资源储存管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定期进行病毒查杀,通过增设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方式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性,防止系统被外界恶意攻击或数据被篡改,提高高校会计档案安全性。

3.5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脚踏实地、严谨仔细、保密意识工作作风的,熟悉财经法规、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数字化知识、网络知识等信息技术的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定期组织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方法等,并将档案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和纳入年终考核中。此外,高校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当中,只有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才能促使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的提升。

3.6完善会计工作信息化技术设备。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与效果的提升,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更为完善的信息化流程。因此,在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员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进行管理。为了保证管理实效性的提升,管理人员还要完善网络信息化平台,并在日后的数据统计工作中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以满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在完善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和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保障下,高校可以将与会计数据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一来可以实现数据的系统化储存,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来能够促进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4.结束语

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适应时展趋势,提升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技术深入到会计档案事业的具体表现,在深入过程中,我们不仅会遇到机遇,还会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迎难而上,正视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正确的手段予以解决,从而提升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质量,实现高校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丰梅.关于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61-64

[2]常莹.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2):59-60

[3]赵军莉.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J].兰台纵横,2018(11):55

[4]冯国良.加快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J].区域治理,2020(1):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