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3篇

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3篇

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篇1

从20世纪80年代末算起,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兴起和发展已经走过30个春秋。在推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与发展中,民族化元素和精神给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结合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加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可以强化其创作效果。

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

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民族化的创作方式是其主要取向,采用与中华民族元素有机融合的方式,提升民族元素在中国音乐领域中的应用地位。民族化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就是要让其内容具有本民族文化,在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吸收、借鉴、改造过程中,提升民族文化的应用效果,这样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民族化有关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元素,让本民族音乐和文化能够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生存下来,达到本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发展特征,这样也能更好满足民族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的需求,提升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水平。将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工作当成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一种形式,进而全面通过音乐创作作品,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与民族化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产生共鸣,突出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征。[1]另外,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形态上,运用民族化音乐素材和创作技法,也能达到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目标。比如,在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和文学意境应用在歌词中时,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和感觉,还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升民族意识和民族理想,促进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和文化发展工作的有机融合。

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意义

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民族元素有机融合中,可以丰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手法。在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无论是乐器作品还是声乐作品,都可以结合民族调式的创作手法,而且还能更好满足人们的民族习惯和审美情趣。比如,以经典流行音乐《菊花台》《青花瓷》的创作为例,作品中主要运用的是民族五声宫调式,通过结合民族音乐传统的五声音阶,能够丰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手法内容,让作品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民族情感和韵味,实现民族音乐伴奏与作品演奏之间的融合发展,更能提升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编曲的中国特色。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民族乐器都具有历史悠久、种类众多的特点,其中还包含着丰富多样的音色和表现力。结合民族乐器和民族元素进行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能够提升音乐创作的个性化,更好突出现代音乐的审美理念和创作价值。《菊花台》的创作中加入了古筝、二胡、琵琶等乐器,这样也能让作品具体内容与民族乐器之间有机融合,提升流行音乐创作的价值和水平。结合二胡和琵琶进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工作,也能达到一种现代时尚、古今结合、古典浓郁、旋律优美的意境,全新演绎和诠释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理念。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还会结合民族化的戏曲表达方式,优化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唱腔方式。比如,借鉴戏曲风格的元素,让戏曲元素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融合,还能通过让京剧唱腔与西方摇滚音乐完美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弘扬国粹的独特魅力。为更好地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呈现出去,还可以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运用古诗词,结合古诗词的表现形式丰富歌词的应用内容,而且将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主题与古诗词的内容结合,也能给予流行音乐另一个表现空间,强化流行音乐的表现功能,丰富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另外,结合古诗词进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品的改编,也能对流行音乐的表演产生很大影响,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呈现出去,让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更具独有的文化韵味,不断通过特殊的方式继承和传递民族古老的音乐文化。古诗词中能够更好地衬托音乐表达的意境,结合古诗词进行创作,也能丰富人的意境,突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主题,进而强化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地位,推动民族元素和文化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有效继承,更能满足人们对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价值。

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策略

(一)丰富民族化的创作内容

首先,在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可以充分对历史故事和传奇内容进行挖掘,并且在满足流行节奏和人们现代流行音乐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创作内容的优化,进而让人们更好地重温过去那些经典,达到民族元素更好渗透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发展目标。比如,以周杰伦的《乱舞春秋》为例,在创作中结合三国故事的相关题材内容,实现运用中国历史古典文化的创作目标,进而也能更好地引导现代人回顾与向往三国时期的特定历史时代。这样的民族化创作形式与现代流行音乐创作有着不同的审美风格,可以更好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彰显出去。在歌手刘德华《继续谈情》的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为表达出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向往和追求情感,采用在作品中融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旋律,以及二胡和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尽可能地展现当代流行音乐创作和表达中的民族情感。[2]通过与古代凄美动人、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结合,也能让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更具韵味,提升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审美水平和意境。所以,民族化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需要尽可能地丰富其创作内容,合理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题材和民族元素精神进行挖掘,还可以结合民族地区习俗和风俗等文化元素,推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文化发展。

(二)采用民族化的创作体裁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元素和风格,不仅体现在柔美抒情的音乐方面,还包含很多与民族化情景有关的内容。在结合民族化元素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需要采用民族化的创作体裁,积极结合民族化的体裁内容,提升民族化创作的效果。例如以台湾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为例,在创作中结合爱情题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抒情歌曲的编写,并且在音乐主题中还融入了著名的琵琶曲,通过琵琶曲的音调呈现出民族化的音乐创作特征。同时,在音乐创作中还融入了与京剧唱腔有关的表达方式,最大程度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突出追求真爱的执着。结合民族化的创作体裁进行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可以创新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不断让流行音乐的创作工作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方式。另外,以陈红的《常回家看看》为例,在作品创作中,结合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达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发展目的。而且通过融入东北二人转,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区域文化特色和区域民族文化特色,让更多人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流行音乐创作的时代特征。此外,民族化元素中,还包含大量的快板节奏、中国传统的锣鼓节奏、二胡独奏等,通过与这些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和乐器的融合,也能达到推动现代流行音乐创作有序发展的水平。音乐创作也可以结合武术内容的相关精神和文化元素,让中国流行歌曲更具武侠特征和京剧旋律,实现对多样化特色曲调的运用。

(三)完善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运用民族化元素,可以完善民族化元素的表现形式,结合中国古典元素进行创作,能够突出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可以在流行音乐创作中融入箫和笛子等民族乐器,达到一边演唱一边独奏的形式,从而更好将流行时尚和唯美的音乐形式巧妙结合,不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乐队演奏形式上可以采用民族乐器与音乐表现形式结合的方式,不断将更加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表演内容传递出去,还可以采用中国流行音乐表演与各项民族舞蹈元素有机融合的方式,达到边演唱边表演的表现形式,进而也能更好地传递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优秀民族舞蹈,这样也能打动业内外人士的心扉,让中国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更加民族化发展。在民族化元素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有机融合中,可以运用民族文化的元素丰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内容。还可以采用民族化的创作体裁与表现形式,提升创作效果。

作者:卓莉莉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篇2

上世纪70年代,流行音乐跨越重洋从遥远的欧美大陆悄然来到了中国,并以其新颖的歌唱方法、美妙的音乐旋律以及通俗易懂的内容迅速地吹开了广大中国民众的心扉,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新鲜的流行音乐热潮。离开了优雅的古典音乐基石和高贵的爵士血统,作为舶来品的流行音乐要在中国的“水土”上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就必然要在创作中与中国文化接壤融合,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民族化发展之路。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从进入中国伊始就开始了民族化的探索和发展历程,并在与民族文化的互相借鉴、不断促进与融合中提升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概念的界定

民族化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其在中国音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最关键因素。从文字意义上来看,“民族化”是由名词“民族”加上“化”的词根组合而成的一个动词。“民族”是指民族特征,“化”是使之具有的意思,那么“民族化”的字面含义就是使之具有民族特征。由此可以进一步延伸出“民族化”的结果是使一定的对象具备本民族的民族特征,而“民族化”的对象显然就应该是具有异文化属性的非本民族文化。故而我们可以得出“民族化”这一概念的内含是指“通过对非本民族文化的借鉴、吸收和改造而使之具备本民族文化的属性”。“民族化”这一过程必然是先要使非本民族的文化形式能够被本民族社会生活环境所接纳并得已生存下来,再通过与本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表现出一定的本民族特征,而这种特征必须符合民族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的需求。在厘清了“民族化”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界定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概念,是指“流行音乐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出能够表现中华民族特有思想情感并体现民族审美心理特征的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这些“民族化”了的音乐作品,在音乐形态上多使用中国传统音乐的素材与创作技法,在歌词中多运用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或者表现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并在创作观念上体现出自觉或不自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理想,从而能使欣赏者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审美共鸣。

二、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历程

流行音乐从传入中国至今已历经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在这期间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也历经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第一个阶段:生存和民族化初步发展。由于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的理论前提必须是要被中国社会环境所接纳而生存下来,因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一起进入上海的爵士音乐的出现以及影响的不断扩大标志着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开端。随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提出了“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的主张,并创作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音乐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自行组建歌舞团体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和演唱者,使流行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开始了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此后,流行音乐又经历了陈可辛的歌曲创作以及电影音乐创作,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成为唤醒民众民族危机感和鼓舞抗日士气的救亡之作,从而真正实现了其在中国的生存和民族化的初步发展。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群众性的流行歌曲成为民族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作品主要有《南泥湾》《白毛女》等。音乐的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在素材的选择上融入了更多的民间元素,而在表现形式上更偏重抒情性,如颂歌类的大型抒情音乐是这个时期民族化创作的主要特色。第三个阶段:80年代的“西北风”创作时期。上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内突然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西北风”创作热潮,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的民族化创作热潮。“西北风”一词起源于《黄土高坡》中“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的歌词,而“西北风”式的音乐创作主要是指从北方民间音乐中取材,并在旋律上多使用陕北民间音乐音调的流行音乐作品。尽管“西北风”盛行的时间非常短暂,却是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大胆尝试,为后期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个阶段:“中国风”创作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创作手法上更加强调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在作品的风格上呈现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风格,从而开启了在“西北风”之后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又一次巅峰。“中国风”音乐的创作更加注重取材的生活化和音乐的原创性,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中也融入了更多具有民族色彩的传统民族乐器,使音乐的风格更加符合国人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审美观念。

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

从二三十年代被中国社会所接纳并发端以来,中国流行音乐在民族化发展上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并跻身为中国音乐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我们便会发现,无论是在音乐的内容、体裁还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上都融入了诸多的民族元素,从而使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魅力。

1.对于传统音乐调式的运用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创作首先表现在旋律创作上对民族传统音乐调式的运用,即直接采用我国民间具有典型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曲调,再结合西方流行音乐的表现手法,配合现代音乐的和声、节奏创作而成的符合广大民众审美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的流行音乐作品。“西北风”时期流行音乐作品在民族化创作中的突出表现即是在在旋律中对北方民间音乐调式的运用,使歌曲在旋律表现出豪迈而粗犷的北方民族风情。又如,歌手周杰伦演唱的“中国风”歌曲《青花瓷》《发如雪》等,在音乐调式上采用了民族传统的“宫调式”,使音乐作品表达出富有民族风的特殊韵味。

2.对民族音乐唱腔的运用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从80年代的“西北风”到今天“中国风”的民族化发展,在创作的体裁上离不开对地方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借鉴和运用,表现出更多的民俗性特点,从而更加体现出了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性。如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在音乐调式上则吸收了藏族传统音乐的曲调特点。又如,王力宏演唱的的《花田错》即巧妙地融合了R&B与京剧的唱腔;信乐团的《北京一夜》也展现了民族传统“京剧唱腔”与西方摇滚音乐的完美结合。

3.配乐中民族乐器的广泛运用

在当代许多的流行音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配乐中对民族传统乐器的大量运用,使音乐的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表现出流行时尚与传统音乐形式的个性结合。如被人们广泛传唱的流行歌曲《我只在乎你》《甜蜜蜜》等的配乐中就用了二胡和古筝等民族乐器,增加了歌曲旋律的优美和民族韵味。又如,歌曲《桃花朵朵开》中民族打击乐器的运用,烘托出整个歌曲的欢乐和喜庆气氛。

4.歌词创作中古典诗词的运用

歌词中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入是当今“中国风”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古典诗词的运用更加表现出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含义,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民族古老音乐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整合。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创作便以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为蓝本,结合当代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诠释了美轮美奂的古典韵味和意境。综上所述,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是新时代背景下西方流行音乐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不仅使民族传统音乐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同时也使流行音乐的发展能更加显现出中国本土化气息。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音乐创作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开创和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风格,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者:宋世琼

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篇3

流行音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在进入中国之后就逐步开始了民族化进程,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活力,也不断丰富了流行音乐内容,打造出多元化风格,极大展现了民族魅力。在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提升创作质量并迎合时展的要求,让流行音乐艺术始终显现独特魅力,我们必须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民族化元素,紧跟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对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策略进行研究,从民族音乐当中吸收营养,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以便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肥沃土壤。

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概述

民族化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以及创作的重要趋势,当然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在中国的整个音乐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原因。从文字内涵角度分析民族化,其表面含义是使之具备民族特征。通过对表面含义进行延伸,我们可以发现民族化是使对象拥有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其中民族化对象是具备异文化属性的非本民族文化。总的来说,民族化是通过借鉴、吸收与改造非本民族文化,进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使其拥有本民族文化的独特属性[2]。民族化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首先要让非本民族文化被本民族环境所接受,并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顺利生存,然后通过与本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融,从而逐步具备本民族特性,迎合民族审美需要。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就是把流行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进而得到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情感思想,彰显民族审美特征与审美心理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及发展过程。促进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与民族化创作,可以使音乐欣赏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也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的表现

(一)演唱风格

民族化是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特征,也是让当代流行音乐在我国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必然选择。在民族化发展过程中,演唱风格的民族化是非常鲜明的特征,是通过将民族音乐当中的优秀演唱方式恰当融入流行音乐当中而得到的成果。其中比较具备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有《新康定情歌》《又唱浏阳河》等,这些作品均是基于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出来的。不少蒙古族和藏族歌手运用各自民族的独特风格来演唱各种各样的流行民族乐曲,使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演唱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腾格尔的演唱风格就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他的音乐包含了蒙古民歌当中的丰富基因,也是因为民族元素的注入,让流行音乐在表达方面显得更加生动真实。

(二)音乐风格

不同民族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戏曲剧种超过360种,比如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更是遍布许多地区,每个剧种都有其非常独特的艺术内涵。将戏曲艺术渗透进流行音乐创作环节,逐步成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者的创新手段,为音乐表达提供了民族化路径。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开始在乐曲当中渗透传统戏曲声乐唱段,或者对戏曲唱腔进行吸收融合,从而呈现出民族化音乐风格。比如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反串了中国京剧艺术当中的青衣唱腔;刘佳慧的《北京一夜》将花旦唱腔应用到演唱当中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极强的戏曲韵味。

(三)音乐伴奏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这些民族乐器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这些民族乐器也带有深厚的历史韵味,除了拥有独特音色之外,还有艺术表现力强的优势,比如古筝、编钟、琵琶、二胡、笛子等等。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与创作当中,民族化趋势使越来越多的民族乐器被应用到流行音乐伴奏当中,从而促进了音乐伴奏的民族化创新[3]。比如陶喆的《苏三说》就利用竹笛与琵琶来增强音乐的立体感,同时也将民族韵味融入其中;张国荣的《倩女幽魂》在音乐伴奏当中引入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比如古筝、二胡、琵琶等,通过民族乐器的有效合奏,带来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强烈震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流行歌手本身就是优秀的民族乐器演奏者,所以会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民族乐器完美融入流行音乐伴奏中,从而进一步扩展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空间。

(四)歌词创作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深远的意义,在各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融合渗透,当然也推动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很多中国流行歌曲将神话传说、古诗词等作为创作素材,并且也融入了很多传统意象,使民族文化元素和流行音乐歌词完美结合,明显提升了流行音乐作品的艺术与文化层次。比如《但愿人长久》《涛声依旧》《霸王别姬》等都在歌词创作当中体现出了民族化特征。其中,《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创作就引用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句,巧妙实现了当代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些优质的流行音乐作品表明古诗词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可以在音乐创作当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民族化音乐创作内容

在研究如何创作当代流行音乐作品以及坚定走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创作内容的优化上,只有把大量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入创作当中并不断丰富创作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要求。在创作流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中国历史故事等方面的内容展开深度挖掘,在迎合流行节奏与当代流行音乐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对创作内容的整体优化,带领人们重温以往的经典,使民族元素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从而确保创作活动的丰富性。比如周杰伦的《乱舞春秋》就把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为重要内容引入音乐创作中,带领大家回顾了古典文化,增强了作品的民族审美风格,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由刘德华演唱的《继续谈情》将梁祝的典故融入音乐旋律,同时还巧妙运用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体现了凄美动人的爱情内涵,有效提升了审美意境。广大创作者需要不断丰富创作内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使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二)运用民族化音乐创作体裁

通过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后,笔者发现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民族风格不单单体现在柔美抒情的音乐作品中上,还存在不少与民族化情境相关的内容。创作者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固有创作思维模式,运用民族化音乐创作体裁来提升创作效果,坚持走好民族化创作道路。比如《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作者就整合了爱情题材内容来编写歌曲,同时在音乐主题当中加入了非常有名的琵琶曲,依托琵琶曲的音调来表现民族音乐创作特征。另外在创作环节中还加入了和京剧唱腔相关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得人物内在情感表达更加有效,也体现出了对于追求真爱的执着。结合民族化创作体裁来创作流行音乐作品能够推动音乐创作手法的更新换代,使流行音乐创作具备更加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比如《常回家看看》这一作品就充分融合了评剧和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曲调,实现了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和民族音乐载体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特别是借助“二人转”曲调的融合可以使流行音乐作品本身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使听众可以真实地体会和感受到民族文化元素在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此外,在流行音乐创作融合民族化创作体裁的过程中,民族化元素还包括二胡独奏、锣鼓节奏、快板节奏等民族乐器文化,以及武术文化等一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内容,从而保证可以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融合,使所创作的当代流行音乐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优化民族化音乐表现形式

任何文化艺术本身都是在特定的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使得相应的民族文化本身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同样,民族音乐文化本身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只有切实意识到这一创作要素才能够使得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可以坚定不移地走民族化这一可持续创作道路。因为如果当代流行音乐作品本身失去了民族化特性,也就失去内在的精髓,从而无法保证内在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而音乐表现形式同样需要包含民族风格与特色,即要借助流行音乐作品创作来将某一民族的风土人情进行合理描述与认真表达,从而保证可以借助这种全新的情感表达方式来提升整体的音乐表现力,避免因为忽视了民族性格、情感特性等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音乐创作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在突出民族特性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新时代社会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不断融合新时代的新素材。对民族化元素进行运用是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重要措施,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完善民族化元素表现形式。根据中国古典元素开展创作更有助于凸显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使人在视觉和听觉层面上都受到强烈冲击。创作者可以将笛子、箫、琵琶、编钟等民族乐器巧妙融入其中,使流行时尚元素和古典音乐元素结合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各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和流行音乐表演结合起来,借助边唱边演的形式,充分展现民族和地方特色,使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朝着民族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当代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是新时期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产物,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民族化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把更多的中国本土气息注入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者需要提升使命感,积极开创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民族化音乐创作风格,从而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充分展现出民族化魅力。

参考文献:

[1]侯秀华.在扎根现实生活中展现戏剧性与民族化——2018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参演剧目〈火花〉的创作思考[J].艺术百家,2018,34(04):43-47.

[2]郭鹏.流行歌曲创作民族化的启示——电视剧主题歌〈凤凰于飞〉音乐分析及相关透视[J].音乐传播,2017,(2):27-31.

[3]马骁.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的一些思考[J].云梦学刊,2020,(01):52-53.

[4]刘嘉宁,王欣昕.域性、族性视角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读施咏〈中国风流行歌曲鉴赏指南〉[J].中国音乐,2019,(4):172-175.

作者:杜晨晨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