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思政探讨

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思政探讨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明确了新的高校育人目标和路径,树立了自人才培养、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并且最终抵达立德树人最终目标的指向标,随后中办、国办以及教育部各类文件的密集出台全面打开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序幕,从行政主管部门到高校教师均开始思考和实践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此期间,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成为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任务,如何有效挖掘某一门的思政元素并与原有课程传授知识内容有效融合,对于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至关重要。

1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一系列思政教育的政策和经验不断出现,进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和面貌将逐步变化,其中核心的点是“育人”这个自古至今的主题,它的内涵已经拓展至“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换言之,高校的教育要多角度、全覆盖的完成知识传授和德行引领的任务。显然在这方面,理工科类的人才培养从各方面均相较于文科类专业“弱一些”,因此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具有更为重要且特殊意义。

2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痛点

车辆工程专业除了具备典型的理工科类专业特点之外,还体现了更为多元的学科交叉、应用与管理知识技能并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初构等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专职教师、实践教师大多出自工科、企业技术人员等技术型人才群体,因此难免在日常教学以及师生交流过程中,往往更多的关注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效果,从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课堂思政的政策和制度不断落实推进,车辆工程方向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者乃至普通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这部分的短板,但是鉴于对于课程思政本身认识程度普遍不高,课程思政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思政往往存在如下几类痛点问题。

2.1课程思政内涵理解和认识不深入

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很多车辆工程专业或者方向的教师仍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一部分教师仍然认为思政教育应当是思政课程的事情,是辅导员、班主任、学工口老师的责任,课堂教学仍然是辅助作用,实际上自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开始,历次有关中央高等教育的会议精神、制度以及发展路径均明确表示,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和任务,所有课堂都应该有育人功能。其次,即使是教师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往往仍然难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首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有明显区别和界限的,思政类课程是一类具体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内容及核心目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学科专业属性;课程思政可以认为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育人树人的深度融合。

2.2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欠缺

车辆工程专业或方向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更加侧重于知识技能传授,思政元素更多的体现的随意性、分散性强的特点,换言之教师往往会无意间想学生传授诸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新的课程思政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成体系、有关联且贯穿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始终,这就要求教师要先学习、先感受,然后挖掘课程“潜在的”、“有深度的”思政元素。显然,上述要求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需要一个持续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2.3思政元素内化入课堂教学不足

教师在完成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前提下,即需要将思政元素内化入课堂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思政元素往往与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度不够,有些关联紧跟时事的思政内容仅仅是罗列在课堂前或者课后,这样使得课堂知识内容与思政要素往往是“两张皮”,思政变成形式,思政教育在课堂教育中被割裂开来变成了“孤岛”。再者,教师未能先学习,或者即使先行进行了学习,但未能真看、真听、真感受,很难入心入神,当然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极容易形成“尴尬式”、“标签式”、“生硬化”的讲授形式,在此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在课堂思政的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这个“德”也在对应的这门课程过程中就立不住了。

3有效挖掘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

本文所涉及的有效挖掘思政要素是指在课程思政的目的下,重新梳理需要传授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前提下,提炼车辆工程方向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用知识体系教人,用价值体系育人,用创新体系做事、用历史文化艺术授课。车辆工程方向的课程思政元素可以按照下图的路径进行挖掘。

4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实践

4.1课程育人目标确定

本文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面向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为例,分析研究其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映射的课程知识能力目标关联。《汽车电器及电控技术》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之后,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其育人目标如下。首先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把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建立专业课程教学的知识传承与主流价值引领融合体系;其次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核心,培养工程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工程伦理意识;第三需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2挖掘重点措施及有效融入

首先是明确教学内容:车载电源、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及指示灯系统、汽车电器设备电路、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系统、电子防抱死及防滑转控制系统、其他电子控制系统。再者需要精心提炼思政教学元素:围绕培养主流价值意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突出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工程伦理素养。之后需要不断精制思政教学素材库:通过引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重要人物介绍,发现的中华科技先驱,运用央视的大国重器、科技工程、超级工程、美好生活产品创新的人物榜样,国学典籍、学术作品、专利著作权,教学团队砥砺奋进的思政及科研成果等。体系化以后的课程思政要素一般以团队服务社会的图片、视频、论文、专利、著作权、产品、科技成果、社会评价为素材,围绕课程内容,精心编制知识应用案例,将优秀教师行为、习惯、心理素质与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形成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教学正能量。最终需要以全周期教学环节为载体:其中包括理论讲授、课堂测评、雨课堂、大作业、作业、习题讲评、虚拟实验、实验课、课后辅导、问卷调查等。部分本课程的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的映射关系以及具体的融入点按照“课程基本内容+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教学预期成效”罗列如下。课程思政要素发掘1:汽车电源-铅酸蓄电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和今天的成就-吉利和比亚迪走出国门;典型人物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作为中国汽车轮胎力学的奠基人,放弃千万身家,投身一汽的建设与研发,伴随了中国汽车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当代祖国科研人才提供了一个永恒的标杆;关注电池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课后QQ群视频:汽车的动力电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多媒体PPT/短视频:《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60年》;实验:铅酸蓄电池的使用维护。课堂讨论:电动汽车节约能源的优势和动力废旧电池回收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增强科技自信,树立学习科技、创造一个新世界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理解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获得基本实验技能。课程思政要素发掘2:汽车电源-交流发电机/学生动手设计电子调压器电路,并进行模拟或实物调试,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多媒体PPT;CNTV短视频:中国大飞机研发历程与技术突破;我的故事:大学生创新项目汽车用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的设计和制作介绍;实验:交流发电机性能实验。/传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传播自强不息中国工匠精神。课程思政要素发掘3:启动系统/通过“一汽”建厂和红旗轿车的研发与制造,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辛、吃苦耐劳、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优良品质/多媒体PPT:讨论:起动机的启动控制电路是如何控制的?实验:起动机性能实验/“科学家研究的是这样一个现有的世界,而工程师则创造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世界。”传递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获得实验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的实验设计能力。课程思政要素发掘4: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三个阶段的对比,创新才能有进步、有市场;主流价值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多媒体PPT;2015央视315晚会曝光:4S店针对发动机点火系统小病大修成通病;实验:点火系主要部件性能参数测定。/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工程伦理意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实验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思政要素发掘5:汽车电气设备总线路/汽车电路识图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从哲学角度而言,化繁为简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它要求凡事找规律,在抓住事物本质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以最简洁、最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多媒体PPT;讨论:面对现代汽车电路越来越复杂,其识读技巧与要点是什么?实验:汽车全车电路故障诊断。/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课程思政要素发掘6:汽车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DCT、CVT)/介绍我国各汽车整机厂DCT的研发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勉励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土,善于把自己的奋斗放到时代的平台上去,融入时展的潮流之中。/多媒体PPT;我们的故事:国基金项目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预充油及扭矩脉谱自适应方法研究进展;DCT硬件在环系统开发。/工匠精神实践行动,挖掘学生创新方向;培养独立自主的开发设计能力,勉励同学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中。

4.3课程时间成效

通过对于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交通运输专业连续三个年级《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其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课堂案例教学生动真实,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二是教师明显感觉到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积极,低头族越来越少了,认真听讲成为了主流;第三就是学生普遍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对未来不再迷茫,有了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

5结语

课程思政对于每一位高校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任务、新课题、新领域,这条路没有终点,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树立自身垂范,做好终生学习和真看、真听、真感受、真传授的育人路径,挖掘出课程本身的有效的思政元素,并最终有机合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形成立德树人的第一级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4]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5]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作者:唐博 郝洪涛 单位: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