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针对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出现的没有好的创意、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把TRIZ理论融入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教育中,结合专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肯吃苦,有技能,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TRIZ理论;课程思政

1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师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两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了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产业与学校之间的壁垒,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破壁效应’,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学习、校内外协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不仅针对校内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对校外人员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大力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技能水平强、实践创新能力棒的应用型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经过实践,探索出“一主线”“两协同、两融合”“三举措、三主体、三结合”“四过程、四阶段、四聚焦、四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1一主线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2.2两协同、两融合

“两协同”即:校内外协同,和校外的企业、高校合作,提高教科研水平和产品的实用性;智慧农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智慧农业专业发展和创新教育协同发展,服务“三农”。“两融合”即产教融合、学科融合:进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经济,促进成果转化;进行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跨专业组建教师团队,形成优势互补。

2.3三举措、三主体、三结合

2.3.1“三举措”:引进来走出去,开展创新活动,进行资源整合引进来走出去。开展校际交流,请创新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为师生作创新知识讲座,为师生搭建平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同时为本校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提供开讲座对外交流的机会。开展创新活动。定期组织活动,有目标、有内容、有提高。加强对师生指导,对表现突出的系部和个人进行表彰,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创意奖,鼓励师生参与创新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写的教师组织起来,组建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指导创新大赛,形成合力,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实现跨学科优势互补,结合生产实际开发产品并进行推广应用。2.3.2“三主体”:学校、处室、教师学校提供资源。学校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引导激励,树立典型。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导向很重要,榜样树立不好不如不树,引导不好不如不引导,营造出积极做事、积极进取的生态环境,人尽其才,让愿意做事能够做事的教师有收获有回报。处室搭建平台。处室组织开展讲座,培训指导,举办活动,定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并为创新创业大赛提供相应的保障。教师组建团队。组建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实现优势互补,勤学习多做事,甘为人梯,乐于分享,宽容互信,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共创团队,组建创新社团,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创新社团采取平时训练和赛前突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跨专业组建团队,勇于尝试,不断进取。创新创业教育与兄弟高校合作,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加作品的技术含量。2.3.3“三结合”:创新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后培训相结合,创新思维培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创新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在指导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有技能会创新思想觉悟高的复合型人才。课堂教学和课后培训相结合。教师把创新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好第二课堂和团日活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利用TRIZ理论指导学生创新实践。创新思维培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师生掌握综合技能,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创新实践是综合能力,既要有好的创意,又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比如温室监控系统的开发,既要能发现目前温室监控系统的不足,又要能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要具备物联网、智能控制、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4四过程、四阶段、四保障、四聚焦

2.4.1“四过程”“四过程”分别是兴趣、创意、创新、创业四个过程,即分为激发兴趣、产生创意、创新实践、进行创业四部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树立标兵,激发热情;采用头脑风暴(大家讨论,征集金点子,思维碰撞产生想法)和TRIZ理论相结合(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采用九屏幕法和STC算子法)产生创意;利用TRIZ理论中的矛盾矩阵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矛盾,利用时间分离和空间分离的方法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物理矛盾,指导创新实践,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在创新的基础上,申报专利,拥有知识产权,进行自主创业。2.4.2“四阶段”“四阶段”指师生由不愿意创新,到愿意创新但没有创意,到虽有创意但无法完成设计不会创新,最后到能够创新愿意创新主动创新四个阶段。激发兴趣,典型引领,榜样示范,校内创新创业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爱创新、人人愿创新、人人能创新的创新氛围。2.4.3“四保障”搞好创新需要四个保障,分别是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场地保障、技术保障。指导创新大赛的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其他工作量,集中精力指导创新实践;对整个过程中所需的费用给予全额报销,包括产品制作费、食宿费、交通费等;提供适合创新实践的场地以及必备的工具;组建高水平教师团队作为提供技术保障的重要力量。2.4.4“四聚焦”创新实践聚焦四个方面,分别是专利申报、项目研究、论文撰写、成果推广。创新实践过程中申报专利,申报科技局课题开展研究,撰写创新教育类论文参加比赛或者发表,成果推广应用。

3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团队教师采用头脑风暴和TRIZ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把TRIZ理论引入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经过探索实践,形成具体的案例,找到适合指导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方法,让学生热爱创新,主动创新;通过培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创新有想法、有点子、有思路;通过现场指导,使学生能够创新;经过培训和训练,学生慢慢形成想创新、爱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局面,做到创意有思路,创新有技能。

3.1创新指导方法

用TRIZ理论指导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实践,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采取讲座培训与现场指导、学生交流与教师点评、TRIZ理论与头脑风暴法、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小组讨论与分组指导相结合的五结合指导方法。

3.2创新实践步骤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方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96年就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Learningtoknow”“Learningtodo”“Learningtocooperate”“Learningtobe”。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LearningtoCreate”(学会创造)。经过创新实践,总结出指导创新实践的一套方案,可分为六个步骤:调研分析、开展培训、形成创意、团队指导、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3创新能力培养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学校经过创新实践使学生具备七大能力:认知能力、吃苦耐劳、专业技能、创新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4结语

学校的创新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科研水平和服务意识,打造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创新团队。创新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产生成就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上课认真听讲,参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张兆朋 彭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