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内容和特点,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确立、课程思政要素挖掘、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内容涉及基本概念、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等。具体包括机电一体化概论、机械系统、测试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接口可靠性与抗干扰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机电一体化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掌握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和手段,要求学生自我锻炼和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思政育人是指在思政课以外的其他课程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法治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思政教育要素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这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教育方式[1]。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之后,教育部要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于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实际意义[2]。

一、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从教学目标、思政要素、思政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全方位进行教学实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凸显思政地位,重塑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把思政目标引入课程教学大纲,突出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协作、家国情怀、工程伦理等思政理念,挖掘思政要素,如表1所示。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建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确保育人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一)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思维能力等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敢于攻坚克难、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目标,积极进行项目式教学活动。结合章节教学内容设计课内单元学习项目,根据课程教学总目标设计课外综合性研究项目。单元与综合性项目任务内容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理论应用与研究实践并重。课内单元项目教学实施路线如图2所示,课外综合性项目教学实施路线如图3所示[3]。在综合性项目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经历团队研讨、提出问题、方案确定、技术实施、总结验收等环节,还要考虑安全规范、工艺成本、环境可持续等要求,从而得以接受全方位的工程训练和职业素养培育。

(二)第一、第二课堂联动育人。第二课堂是学校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各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实践育人活动,在新时代高等院校的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4]。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每年都会举办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竞赛,这些学科竞赛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影响力逐步增大,是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能以及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一些优秀作品和模块化的竞赛题目已经成为优良的教学资源[5-6]。结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装备智能化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活动,把参赛作品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研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形成第一、第二课堂联动育人的良好氛围与模式。

(三)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特定真实情境为背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的认知与掌握为目标的教学方法[7]。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案例如生猪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羊只饲喂机器人、牧草压捆机监控系统等引入教学,从成果研究背景、研究现状、技术实施、取得成效等方面构建学习专题,使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人类文明的影响,并关注工程伦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

三、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

构建融入思政理念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探索,激励教师思政育人,为教学过程实施效果、课程思政育人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基础理论考核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学习态度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结合,制定含有思政育人测评元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考核,采用以综合项目完成效果为主的综合成绩评定办法。对学生技能、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考量,既关注团队合作又突出个性特点,对作业、测验、出勤表现、单元项目、综合性项目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布置的作业任务中蕴含思政要素,如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概念原理分析”,将分析对象限定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产品实例上,使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时能够了解国情,激发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各类教学项目评判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体现于具体的工艺设计、程序编制、方案制定等方面,如怎么提高可靠性、保证工程伦理等,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考评。课程思政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落实于每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当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提高思政育人质量不仅仅依靠于课程本身的教学设计,还在于建设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此同时,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应不断学习多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思政育人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也为同类课程思政提供了借鉴,可以起到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会荣,李成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2(2):221-224.

[2]李海军.新工科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项目教学应用实践[J].高教学刊,2020(28):103-105,108.

[3]刘定芬.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究:评《大学生第二课堂指南》[J].中国教育学刊,2021(6):147.

[4]李带荣.探究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4):109-110,117.

[5]林华,徐宇宝,张晓东,等.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应用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9):6-7.

[6]周学荣,黄青青,郝若曦.加强案例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1(8):47-49.

[7]李海军,刘宇,葛丽娟.机电一体化技术示范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203-204.

作者:李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