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中应用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中应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与法治素养和各项基本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地渗透生活化教学,从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法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加深对相应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效率。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

生活化教学法主要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所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理解与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内容,可以更好地转化抽象化的概念与定义。生活化教学既能为教师的授课提供相应的载体,又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解的载体。同时,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常见的生活现象,合理地渗透教材的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其特点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基本事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载体,更好地承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认知与理解,学生也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记忆更加深刻。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往往被当作一门益智、休闲的学科,学生与教师都未能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只是按照学生的喜好,简单地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宣读与复述,未能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标画与记笔记,许多学生还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看课外书或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不能通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艺术修养与道德品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教学,所拓展的教学内容过于复杂、烦琐,学生难以学习与理解。另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目标与内涵,未能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与优化。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没有形成较高的学习动力进行自主创新与探究,逐渐降低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想要顺利地开展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了有效地提高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效率,教师应该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做出表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可以参加一些与小学教学相关的教研活动,充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方法;还可以自学相关的书籍,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以更好地在小学教育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效率。

(二)结合生活,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小学生初步接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往往对其中的知识抱有极大的兴趣与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我们的节假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合理地借助互动式教学,努力活跃课堂氛围。如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运用互动式教学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引入。如借助PPT将学生假期的日常活动演示出来,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这一形式与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这样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然后结合生活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其他同学的假期安排,进行自我对比。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和意见,让学生更加顺畅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正确地运用赏识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把握生活化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场景,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学会交往”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对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做得很好!思路很清晰!”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暗示与激励。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一句简短的话语鼓励,都会使其受到极大的鼓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专题培训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开展讲座或者专题培训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渗透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促使学生通过听讲座或者专题培训学习知识。

(四)基于生活化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体验与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该格外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体验与运用,使学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完成新课改对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计划与目标。同时,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讲述相关知识点时,要适当结合生活实际,辅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体验与运用。如关于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辅助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宪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对每一位公民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官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贪污受贿,最终被绳之于法。再比如,社会上一些人进行抢劫与偷盗,最终也会被司法机关追究责任。”这样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要求,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来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供全新的方向,同时也极大地发挥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五)创新教学方式,渗透生活化教学法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育形式不断更新和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命令下达式的知识传输,而是应该与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伙伴,与学生一起钻研知识。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放下戒备心理,在课堂上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也能够和学生一同成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地渗透生活化教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将教学改革理念融入教学模式当中。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合理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讨论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和所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应该怎样和睦共处,以此来提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四、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基本知识和能力。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既能够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学习中,教师也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与优化,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作者:杨鸿武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川王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