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学法有效应用探析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效应用探析

摘要:蒙特梭利教学法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讲授环节转变为趣味性的知识探索和应用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文章简要分析了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并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有效策略,提出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设计课堂导入、合理提供教师指导、分层开展教育活动、组建多样校园社团、科学开发教学资源以及注重开展赏识教育等策略,合理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

关键词:蒙特梭利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结合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和工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鼓励儿童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将多元智能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目前,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现状,为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对蒙特梭利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特点,分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的教学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想要更好地将蒙特梭利教学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其基本特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蒙特梭利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①以学生为中心。蒙特梭利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合理运用教学空间、教材和教具为学生营造独立探究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知识,从而培养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②丰富教材与教具。通过引入多样的教材与教具,可以更好地营造探究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解决问题。③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蒙特梭利教学法强调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避免直白地传递知识或过度解答学生的困惑,而是使用语言巧妙引导,鼓励学生深度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④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有所差异,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究新知识,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⑤开展混龄教育。蒙特梭利教学法指出教师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同一空间参与学习活动,使年龄较大的学生帮助年龄较小的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而年龄较大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知识应用效果,还可以获得成就感,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⑥培养学生尊严感。学生学习期间难免会遇到无法快速解决的困难。通过培养学生的尊严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产生自轻自贱的想法,有助于使其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通过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保障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二、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应用蒙特梭利教学法时,为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教师可以科学设计课堂导入。科学的课堂导入环节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其求知欲,为其进行自主探究奠定基础。教师可以结合生动的音频和图片、趣味性的故事或游戏以及实物或实物模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课前互动提升课堂导入活动的效果。[1]以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为例,讲解新课知识前,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一日生活,并借助钟表优化导入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讲述:“每天早上6∶00,老师都要按时起床。起床后,及时洗漱,吃早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当时针和分针指在7∶00时,教师可以继续讲述自己的一日生活:“7∶00到了,老师要离开家里,出发来学校。”这样,随着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教师可以自然地将一日生活分享给学生。当教师讲到“现在已经到了晚上10∶00,一天就要结束了”,很多学生都会对钟表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老师是按照什么来判断时间,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的呢?”这样,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和教师的引导,意识到钟表是判断时间的重要途径。最后,教师可以再一次拨动时针,当钟表显示时间为7∶00时,教师可以提问:“这时候,大家在做什么呢?”此时,部分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老师,现在是几点?”并希望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学习辨认时间的方法。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新课课题,提出:“其实,认识钟表很简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可以通过钟表判断时间。”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借助钟表重点突出每一项活动开始的时间,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本课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充分激发其求知欲,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发挥蒙特梭利教学法对教学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

(二)科学开发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学习材料

通过科学开发教学资源,适当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或与教材图片相似的教具,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研读教材内容,探究新课知识的同时,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活动,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好地体现出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特点。教师可以寻求学校帮助,采购专业的学科教具,也可以通过打印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准备简单物品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以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到本课知识探究和应用的乐趣和价值,教师打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确保学生完成对人民币面额的认识,并完成换一换、将相同数额的纸币与硬币对应等练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提供饼干、纽扣、练习本、拼图等实物或实物模型,将其作为“商品”,并为每一个“商品”设计合理的价格,鼓励学生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采购,从而使其初步具备使用人民币购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后借助多媒体展示微课视频,简要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和面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学习重点,并能够主动运用教师提供的教具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微课的引导下,主动辨认手中的“人民币”,并分析“购买物品时需要准备多少钱”“如何付钱”等问题。在上述案例中,通过提供恰当的教具,学生能在教具的辅助下,保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也可以在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期间,发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保持求知欲,主动深入探究更多与采购物品相关的知识,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教师合理提供指导,辅助学生探究新知

在应用蒙特梭利教学法期间,为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都会鼓励学生通过独立解读教材或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思考,探究新课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辅助学生自主探究新课知识,既要让学生保持探究热情和信心,也要避免指导过度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引导性问题等方式完成教学指导工作。以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为例,在探究“进位加”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材中的例题。当出现个别小组无法理解竖式含义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其结合“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关计算技巧,理解教材中“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的含义,从而使其在分析通过列竖式解决“35+37=___”这一问题期间,意识到“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含义。同时,当个别小组快速掌握例题计算方法后,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其完成“做一做”板块中“56+37=___”“46+24=___”“29+5=___”三个算式。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可以快速列出正确竖式并得出准确答案,也有学生在计算“56+37=___”这一习题期间可能写下“563783+”从而得出错误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避免直白地指出问题,而是要鼓励学生与其他组员对比,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其他同学有所差异,并能够引导其及时进行检验,通过对比自己的作业本与组员的作业本,寻找其中的差异,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向十位进1”这一环节,并修改自己的竖式,通过“563793+”这一竖式得出正确计算结果。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自主探究“100以内进位加法”相关知识期间遇到了挫折和问题,但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够通过与组员交流解决问题。这种指导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还可以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在今后的练习和生活中,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四)分层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近年来,分层教学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2]通过将分层教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使其能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参与学习活动,使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为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指导方式以及习题难度进行分层。以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课设计为例,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效果不佳,习惯按照从左往右顺序计算的问题。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练习课上设计不同的练习试卷。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少量的计算题,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简单的应用题,使其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策略,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本课知识。针对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应用题的数量,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混合运算及计算规则的复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计算题分为“没有括号的算式”和“有括号的算式”两组,并提供相应例题,如在“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题中,教师可以写下“53-24+38=”“15÷3×5=”“7+4×3=”三个例题及相关计算顺序,从而使学生自然地回顾计算顺序。同时,在批阅学生练习卷及讲评试卷环节,教师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练习成果,如有学生依然无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后进行指导,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或到办公室向教师求助,也可以结合练习卷中的习题开发微课,引导其在家中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时间,从而突破学习困境。在上述案例中,通过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课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卷的内容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帮助,可以有效实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目标,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基础,帮助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强化实践应用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练习课有所收获,并挖掘自身潜能。

(五)组建多样校园社团,提供学生交流平台

近年来,很多小学都在积极组建校园社团,希望可以在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生活能力以及积极的价值观念等。在应用蒙特梭利教学法期间,很多小学教师都无法开展混龄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组建多样化的校园社团,从而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结合不同主题的社团活动,搭建混龄教育的平台。以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完成相关内容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神奇的图形”主题活动,并邀请高年级的学生参与本次活动。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和社团特点设计不同的讨论话题,如在帮助学生巩固“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好的手工社团学生设计“给桌布缝花边”“给照片贴花边”等活动,使其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为表演社团的学生设计“小老师”角色扮演活动,让三年级学生主动“备课”,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知识,并请高年级学生认真“听课”,适当提出自己的“困惑”,及时指出“小老师”讲课期间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为数学社团的学生设计竞赛活动,鼓励三年级学生快速完成竞赛卷,并让高年级学生充当“评委”或“指导教师”,从而使其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难题,分享学习经验。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多的活动机会,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社团活动,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社团内巩固数学知识。在上述案例中,通过结合社团特点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提升社团活动的丰富度,还可以自然地开展混龄教育,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够加深对数学学科内容的理解,并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突破学习困境,提升教学效果。

(六)注重开展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有助于自然地将蒙特梭利教学法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融合。需要注意的是,赏识教育并非是指教师使用“很好”“优秀”等简单评语对学生进行点评,而是要巧用语言的艺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方程的意义”相关知识时,可以对学生的解方程成果进行点评,自然地开展赏识教育。如学生在练习期间,可以快速完成习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不错,看看周边有没有同学需要你的帮助,帮同学们解决一下问题。”同时,也有学生在判断“x-4>72”“6(a+2)=42”“x+y=2”等算式是否是方程期间,存在无法快速得出准确答案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请其说出方程的定义,当学生读到“像100+2x=250,3x=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这一句子时,教师可以提问:“说得很对,那么,满足哪些条件的式子就是方程呢?”此时,学生可以回答:“含有未知数并且是等式。”此时,教师可以及时对其进行肯定:“很好,你说得比书里还要简洁。那么,看一看这些式子,哪些既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呢?”这样,学生可以快速作出判断,找出习题中的方程。而教师也要进一步对其进行鼓励:“看来,没有老师的指导,你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巧妙运用指导语言,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树立自信,并能够在学习后续方程有关知识时,保持学习信心。

三、结语

蒙特梭利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趣味性,提升其学习热情和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将蒙特梭利教学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探究这一教学法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并成长为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20,9(44):16-18,48.

[2]张玉芳.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教育观察,2020,9(48):129-131.

作者:曾庆琳 单位:福建省平和县第五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