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海外见习制度化研究

医学教育海外见习制度化研究

本文作者:李燕燕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外事办公室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现代交通、通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使人们不仅要面对基于全球的竞争,更要着眼于全球进行交流与合作。本文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下医学教育国际化给医学生培养带来的挑战与要求,借鉴国外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学生海外交流的理念与成功做法,结合国内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提出八年制医学培养建立一个制度化、常规化的海外交流机制的必要性与对策。

1医学教育国际化

随着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目标与理念的趋同,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更是要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列。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出现是医学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权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对国际化医学教育的标准与规范做了很多研究,如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提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认为医学教育的日益全球化使得界定一个“国际医师”所具备的基本国际化素质非常迫切,因此对全球医学毕业生设置了标准化要求,倡导医学院校结合本国本地实际将这些要求贯穿到医学生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合格医学人才。

2国外海外临床见习计划现状

在医疗服务与医学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形式下,国外医学院校意识到开展海外临床见习对于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性[3],认为海外临床见习能使医学生“面对一个相对陌生、复杂、资源有限的医学环境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智谋能力、文化沟通能力,增加对异国医疗服务系统的了解,并更深刻体会本国的医疗服务系统。这些技能与知识是培养高技能、国际化医学人才所必备的条件[4]。因此率先建立开展医学生海外交流的机制,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医学培养计划中。在与笔者所在医科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培养计划中,分别在一年级和四年级课程中留出一段时间为临床选修课程(Elective),让学生自由选择见习的医院、科室、学习内容等。一年级为4周,选择内容可以较为宽泛,四年级为8周,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做深入学习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另外一种医疗环境,加深对行医生涯的理解,锻炼自主学习技能,思考影响患者健康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5]。因此医学院鼓励学生申请至海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交流。为此,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合作关系,甚至在美国、文莱建立医学院分院,为学生的海外交流提供渠道,80%医学生都有海外临床见习的经历[6]。笔者近2年已负责接收该院13名医学生到所在医科大学交流、学习。

3国内八年制海外临床见习现状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建立符合国际教育标准的医学高等人才培养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和更新[7]。为迎接国际医学教育新形势的挑战与要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做出很多尝试与探索。八年制作为医学精英教育的一种尝试,是迎接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先锋。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和为高层次医疗机构培养医学精英人才的需要,我国批准部分高等医学院于2004年开始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突出表现精英教育的特征[8]。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几年前也开始不断派遣医学生赴海外交流、见习,包括笔者所在医科大学在内的开展八年制医学培养计划的高等医学院校基本上都开展了以临床见习为主的海外交流项目,取得良好的成效,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但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达到常态化交流状态。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没有建立系统的海外临床见习计划的制度,成为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开展海外临床见习最大的障碍。此外,学生申请海外临床见习的渠道还不够多,经费保障、学生语言能力等都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海外见习开展的质量与规模。医学生海外临床见习计划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对运作成熟,成为学生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制度化、常规化的运作,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与有益做法,值得我国医学院校借鉴。

4国内开展海外临床见习计划的对策

4.1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培养计划中

国内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医科院校都已经开展了学生海外临床见习项目,但是学生普遍反映他们经常要在国内学习与赴海外交流间作出选择,海外学习与国内学习进度方面产生冲突,而且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假期,因此也不能像国外学生那样利用假期申请海外临床见习。如果毕业班学生得到赴海外临床见习的机会又会与找工作、毕业等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课程大纲里并没有设置赴海外临床见习课目,更难认定学分。据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的做法,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到医学生培养计划中,在医学生课程学习计划中设置海外临床见习的课目,时间以4~8周为宜,让学生能够名正言顺地安心赴海外参加临床见习,并适当给予学分认定。

4.2多渠道获取海外临床见习机会

获得海外临床见习的机会是开展该项目的关键,需多头开发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海外临床见习。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海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海外临床见习基地,由学校(医学院)组织派遣学生赴海外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自行申请海外临床见习。美、英、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医学院都开展了接收海外临床见习生计划,学生可以按对方程序和要求申请临床见习。也可以通过一些为医学生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申请海外临床见习。随着海外临床见习逐渐形成规模,这样的机构提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也逐渐完善。这样的机构一般要支付一定的注册费,申请者也需要做一定的鉴别。

4.3经费来源多样化与管理制度化

多样化的经费资助与制度化的经费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赴海外参加临床见习的重要保障。

第一,与海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互免教学费用,这是目前国际上由学院官方组织的海外交流项目的主要方式。笔者所在医科大学在与海外医学院校(医院)签署学生交流协议时都对互免教学费用达成一致,为双方学生的交流免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给项目的运作与管理带来很多便利。

第二,学院设立专项基金或者奖学金项目,可以根据学生见习国家、学生自身条件等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海外交流资助经费制定了细则,对不同项目资助金额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9]。#p#分页标题#e#

第三,可以向第三方如政府等部门申请资助。教育、卫生部门可以设置专项基金资助医学院校学生赴海外交流。如上海市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提出的“教育国际化”重点建设工程,为本市高校学生提供多种国际文化背景下的海外学习机会,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1年11月11日颁发沪教委外[2011]130号文件——《上海市高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管理办法》,设立学生海外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高校学生赴海外知名大学、海外企业和国际组织学习、交流、见习或实习。

提倡采用政府资助、学校配套、学生本人承担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方式,发挥政府资助的引领作用,指导高校积极拓宽学生海外项目的派出渠道,扩大在校生赴海外学习的受益面[10]。将海外临床见习计划纳入到医学教育培养计划中,将其常态化、固定化,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界通用的一个做法,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能应对全球健康卫生问题的医学人才。我国八年制作为医学精英教育的尝试,首当其冲应该成为迎接医学教育与医疗服务国际化的排头兵,在培养计划中设置海外临床见习计划,使得学生真正置身于国际化的医学教育与医疗环境中,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提供优质的国际化医疗服务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