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户外运动的重点

谈幼儿园户外运动的重点

作者:何文 单位: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

保底与挑战目标的适度把握

幼儿户外运动最显著的特性是挑战性和野趣性。幼儿在运动中常常表现出喜欢挑战的运动项目与内容,因此幼儿户外运动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在保底基础上的适度挑战。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指出,要想促进幼儿的发展,其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当然幼儿运动也不例外,只有了解了幼儿运动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从运动能力、方法、心理品质等方面开展适宜的富有挑战的运动。如大班户外运动“拍皮球”,教师创设了难易不等的拍球情境:在一定的范围内原地拍球(划大小不等的圈);让幼儿边走(跑)边拍球(设置不同难易的路径)等。幼儿在此情景中自主拍球,其中既有大班幼儿拍球的保底运动环境,又有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尝试的挑战运动环境,使幼儿由易到难地不断挑战。又如,在练习幼儿跨跑动作时,教师创设了从保底到挑战的多层次障碍,既有高度的挑战,又有宽度的挑战。幼儿既在在保底的运动中获得成功感,又从挑战的运动中充分体验运动的野趣性。因此,在组织开展幼儿户外运动时,教师要依据幼儿身心特点、运动能力等,充分考虑幼儿运动发展目标、运动过程与方法的适度挑战,从而更能体现其运动性,让幼儿的身体更舒展,体能更强健,心理更自信。

季节与时段差异的合理调控

幼儿户外运动需要根据时节不同而合理安排。幼儿运动在春夏和秋冬不同时节,甚至在早上和下午不同时段,其运动强度和密度需要适度调节。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教师片面关注运动形式,而忽视了运动性的本质,不能根据季节变化适度控制运动量。在寒冷的冬季常会出现三十多位幼儿排着二、三行在等待着频率极低的接龙运动,很长时间是在等待,根本不能满足幼儿运动的需要,更不能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在寒风中幼儿反而越等越冷,而那些运动场地空置着,运动器具闲置着,不免令人可惜。在炎热的夏季,幼儿却玩得满头大汗,酣畅淋漓,满脸通红,幼儿的运动量明显超负荷。在户外运动中,教师要有强烈的保育意识,有科学运动、健康运动意识,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反应情况,适时调整运动量。在体育活动中,生理负荷曲线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相对平稳,然后逐步下降。因而要求教师能合理安排和调节,注意负荷节奏的高低快慢,要动静结合,防止大起大落,并通过察、摸、问等途径获取信息,随时对幼儿的活动量和密度进行调节。在冬季天冷时,适当增加运动量和提高运动密度,在天热时适当减弱运动强度,减少运动的密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气温情况和幼儿当时的运动状况,灵活、适当地调节运动,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达到健康运动的效果。

重点与整合发展的有机兼顾

幼儿在运动中的发展应该是整合、全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幼儿运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要综合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使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整合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幼儿运动课程也以其整合、开放为核心理念,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过去幼儿运动设计,教师比较注重某一运动技能的练习发展,如走、跑、跳、爬、跨等,整个活动围绕某一动作发展而开展,运动形式比较单一,把幼儿的动作发展都割裂开了。整合的运动课程明确了幼儿运动以某一动作为主的整合运动,让幼儿在得到基本动作训练的同时,要积累多方面的运动经验与技能。在开展运动中既要有重点动作发展的指向,又要有全面、整合的发展导向,为幼儿创设多元、开放的运动环境,进行丰富、充实的运动体验,这样幼儿才能在运动中获得整合发展。

如中班运动“玩雪”中的主体部分,教师利用废报纸,首先要让报纸变成“雪花”,引导幼儿用脚力踩碎报纸,再让手用力撕纸,这个撕纸的过程也变成了运动的一个环节。再玩“下雪”的游戏,教师变化着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用力往上跳起抛洒“雪花”,幼儿跳跃着,抛洒着,“雪花”漫天飞舞。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用报纸把地上的“雪花”全捡起包起来,用力捏紧,变成一个个结实的“雪球”,“打雪仗”的游戏激烈展开,幼儿蹦跑着,用力投掷着,把运动气氛推向高潮。纵观整个运动过程,手臂动作的练习占主要地位,但四肢运动的参与性很强,运动贯穿始末,连撕纸、包雪球、捡雪花都成为幼儿充分运动、快乐运动的过程。幼儿园户外运动本质属性是运动,而健康、快乐是它的灵魂。因此,教师采取的任何运动方式,都应以幼儿快乐参与体验为前提,以幼儿健康整合发展为落脚点。我们要让每一次幼儿户外运动充满情趣,充盈快乐,幼儿享有充分运动,获得充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