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媒体要做好少儿新闻类节目

教育媒体要做好少儿新闻类节目

作者:钱红雨 张慧霞 单位:吉林市教育电视台 吉林市教育学院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成立以后,我国各地方省级、市级教育电视台也纷纷建立,随后,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小学校的校园电视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建,电视媒介已逐步走入教育领域。任何一家电视媒介在创办之初的处女栏目皆为新闻类节目,各级教育电视台也不例外,大都开办了教育新闻节目。但是目前,少儿新闻类节目还是很多家教育电视台的空缺。

一、教育电视台有必要创办一档少儿新闻类节目

1.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在全球积极推动儿童对媒介的参与。在英美日等国,为了保证儿童参与媒介表达、参与社会的权利,面对8岁至18岁的少年儿童建立了专门的新闻报道组织,即:CE组织(Children'sExpres)s。我国近几年来小记者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中国少年报》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小记者站。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的会场上,在近两千名中外记者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由6名小记者组成的少儿报道团,充分证明了我国的少儿新闻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小块领地。

2.电视是我国近四亿儿童最常见、最易于接受信息的媒介形态。由于受到知识文化水平和生活圈子的限制,少年儿童很难像成年人那样通过读书、读报、读新闻类杂志和人际交往等途径获取新闻信息,而电视新闻具有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相对比较大众化,它形象、可感的特点,使其成为少年儿童了解新闻、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和最有趣的方式。所以,制作优质的少儿新闻节目,满足他们获取新闻、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渴望是电视媒介的责任和义务。

3.在广播电视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创办少儿新闻类节目,最早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该类节目有上海有线电视台开播的《小小看新闻》。吉林市电视台青少部开办的少儿栏目《三色太阳》中,也曾开辟了一档少儿新闻类子栏目《雏鹰瞭望》。在教育界的各校园电视台中,少儿新闻节目尤为普及。用少年儿童的语言播报反映少儿自己学习生活的新闻事件,把自己的故事说给自己听,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教育新闻节目的思路。但是,综合电视台由于拍摄人员不可能长期深入校园生活等诸多原因,少儿新闻常成为学校活动和会议新闻,久而久之,其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而各校园电视台开办少儿新闻节目常常是因为缺少专业电视人员不得已而为之,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此类节目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社会效果,使其难以达到创办节目原本的初衷。作为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级教育电视台,既有专业的设施设备和从事电视制作的专业人员,又具有深入校园了解校园生活与少儿近距离接触的便利条件,所以,教育电视台开办一档以少年儿童为特定收视对象的新闻节目尤为必要。

二、以往少儿新闻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1.少儿只做了成年人的传声筒。纵观二十几年来我国少儿新闻类电视节目,形式上大都起用了小记者和小主持人。这种节目形式是好的,做给孩子们看的新闻,由孩子们自己播报,更易于让孩子们接受。但是,节目的编导、制作人员却都是从事与新闻或教育相关专业的成年人,节目的制作流程乃是由成人编导模仿少儿的语言采写好了稿件,交到小记者、小主持人的手中,由他们用儿童的腔调夹带上儿童的表情播报出去,即便是现场采访,也是由成人编导拟好了问题,再由小记者用他们的嘴来提成年人想要问的问题。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少儿的声音在电视上发出了,少儿的画面也在电视上呈现了,可惜的是,讲的都是“成人们要我们讲的自己的故事”。小记者和小主持人在少儿自己的节目中只做了成人电视编导的传声筒,少儿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表达出来,用儿童的视角看新闻事件的目的自然也没有达到,达到的只是单纯的发出了孩子们鹦鹉学舌的声音,无形中导致少儿新闻反而拉大了节目与少儿受众群的距离。

2.少儿节目制作空间狭窄。虽然少儿新闻题材选取的立足点应该是关注少儿生活,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少儿生活。以往诸多少儿新闻栏目,内容绝大多数围绕着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画面中无一不体现着少儿自身以及和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这些固然是少儿关注的焦点,但却不应是全部。事实上,在当今社会,孩子们接受信息的范围和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甚至国际事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对社会充满着好奇,相当数量的少儿具有参与社会的意识。所以,未来的少儿新闻节目应该拓宽报道领域,让孩子们参与到社会中去,同时也让成人观众倾听到来自童真世界的真实观点。党的十七大让小记者走入会场,带着他们的问题采访与会者,并在央视《新闻袋袋裤》中播出,就是我国少儿新闻拓宽报道领域的一个良好开端。

3.家长和孩子参与节目制作初衷所带来的问题。当孩子被选入到节目中做小记者或小主持人时,家长们极力支持的原因大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或表达能力,却忽视了这其实是孩子参与社会的机会,失去了儿童正当地行使自己参与新闻言论的权利。参与节目制作的初衷存在问题,必然导致小记者、小主持人们的工作存在问题,他们在节目中往往自处被动角色,观点沿袭大众的论调,说话模仿成人的语气,有些小记者居然一嘴的官方语言,什么“本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广泛的意见交流”等等,结果是本应该特色十足的少儿节目却恰恰缺乏了童真童趣、丢掉了来自少儿世界的“原汁原味”。

三、教育电视媒介要做一档纯粹的高品质的少儿新闻节目

1.节目形态要富有娱乐性。少儿新闻不能像普通的成人新闻一样,以“新闻联播”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应富有娱乐性,可以以说事聊天的方式,也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满足少年儿童好奇、追求乐趣的心理,从而达到吸引众多少儿眼球的收视目的。语言要平实,通俗易懂,尽量使用生活用语。制作场景不一定局限于演播室,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校园,甚至可以在某个家庭。

2.让少儿在屏幕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校园电视台中,老师要切记不要一味地规范小记者的选题内容,要让他们自己采集校园里、生活中的一些倍受少儿关注的时事和生活趣闻。电视专业性较强的教育电视台可以组建儿童小记者网络,定期指导他们撰写稿件,在不缺失新闻基本要素的前提下,让小记者以自己的视角来给新闻事件找角度和切入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视角报道社会,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事件。小主持人出镜时,成人编导要时刻提醒他们放低心态,用自己最平实的语言以聊天的方式和同学们做平等的交流。#p#分页标题#e#

3.少儿新闻节目的拍摄技巧。成人摄像在拍摄少儿新闻时,要注意找好角度,不要俯拍,要蹲下来以和孩子们平视的角度来拍摄,这样拍出的画面才能给人以真正走入儿童世界的自然感觉。同时要保证镜头形象直观,现场感强,画面内容信息量大,多运用特写镜头来满足少儿好奇和探索的心理。校园电视台还可以指导小记者自己拍摄DV,培养小记者尝试自拍自编自播的一条龙制作。

4.制作风格要少儿化。要想节目的风格少儿化,后期包装尤为重要。首先,要保证背景画面色彩要鲜亮,要富有动感,这样才能符合少儿的审美特点和视觉感观。其次,少儿新闻不能像普通新闻一样平铺直叙,要适当添加背景音乐和音效。恰当的音乐和充满童趣的音效可以烘托气氛,刺激观看,在感官上增添童真色彩,同时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收新闻信息,增长见识。第三,画面剪辑上要节奏明快。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如成年人,如果画面内容单一,会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剪辑的成品节目要保证画面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在没有真实场景的情况下,要考虑在后期添加动漫画面。自从电视诞生以来,新闻类节目就是电视媒介所固有的节目形态,而电视媒介走入教育领域的目的,就是要利用电视这一传媒工具,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所以,面向正处于求知受教育黄金时期的青少年,办好一档少儿新闻类节目,是教育电视媒介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