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善设备综合管理分析

企业改善设备综合管理分析

 

1987年《设备管理条例》颁布,至今已n周年。烧结厂在认真贯彻《设备管理条例》的过程中,密切联系本厂的实际情况,以增加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加强设备的综合管理,在设备现场监控、检修、技术改造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经验,。事实证明,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必要条件。   1建立设备监控体系加强设备基础管理   全员工的设备管理组织是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是梅山烧结厂设备管理的特色。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使设备的整个运行状况处在可控状态,获取设备运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设备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也是其他工作得以开展的主要依据。   1.1建立三级点检机制   80年代中后期,烧结厂积极引进宝钢的点检模式,结合烧结厂的实际情况,建立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监控体系,实行三级点检,即生产操作工的岗位点检、生产车间点检班的基础点检和机动科点检站的专业点检。岗位点检的主要职责是监控所管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设备,按照点检管理制度和点检标准参与设备点检;基础点检收集岗位点检信息,通过归纳分析,初步判断设备的状况,将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点检站;专业点检根据基础点检的信息,整理、分析、判断,对设备的现状作出评估,并规范现场点检,分析劣化趋势,确定处理对策。   1.2实施岗位点检制实现全员设备管理   岗位点检是三级点检的基础,烧结厂的点检管理制度对岗位工人参与点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关心、检查设备成为岗位规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生产车间全体员工在点检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设备管理能力,掌握设备的运行规律,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烧结车间一位皮带操作工对皮带胶接头的劣化倾向能够及时作出准确判断,多次避免了生产系统被迫停机的事故;原料车间一位行车工总结出一套抓斗行车的操作经验,同时在管好行车、修好行车上多想办法,减少了设备的维修量,提高了行车的作业率;抽风机是烧结机的心脏,操作工坚持每小时点检一次,1997年5月,发现2500kw电机轴瓦温度稍高且振动异常,报告点检站,点检站决定开瓦检查,发现巴氏合金轴瓦开裂,得到及时处理,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实施三级点检制,实际上是以点检为中心的全员设备管理体制,岗位日常点检占点检工作的比例最大,加上生产车间的基础点检人员的督促和检查,每天的设备检修项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   点检站注意信息的收集,建立设备信息台帐,同时根据现场的情况对点检班和岗位提出新的要求,及时予以指导,处理好点与面、检修和生产的关系。   2强化设备检修管理降低检修成本检修是恢复设备性能,确保其满足生产需要的主要手段。就梅山烧结厂现有体制,检修管理仍然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的摸索,在备品备件的供应、检修力量的平衡、检修质量的保证、检修工期的确定等采用集中管理的方针,形成了梅山烧结厂自己的特色。   2.1建立以点检站为中心的检修管理机制   直接对机动科科长和设备厂长负责的点检站是检修管理的核心。点检站通过对现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列出检修计划,然后落实备件,确定检修工期,平衡检修力量,根据生产情况下达检修任务。检修车间接到任务单后,尽力完成。点检站关注检修的全过程,对检修中碰到的困难,要及时处理,检修任务完成后,委托设备所在车间点检人员对检修质量验收认可,不合格者不予签字,并将信息反馈到点检站,点检站核实后,根据有关制度予以考核。   2.2推行状态检修降低维修费用   过去,梅山烧结厂同其他企业一样,采用的是计划维修制度,这种制度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预防性维修,虽然可以保证生产,使设备的故障和事故防患于未然,但其针对性不强,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可能因备件质量的波动、操作方式的改变、生产状况的不同等因素,导致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而使维修的经济性较差。如何用最少的维修费用取得最好的修理效果,既保证生产又节约资源是集约经营的要求。近几年来,烧结厂根据自身的特点,改革传统的维修制度,根据设备的状态灵活地制定维修制度,做到“适时维修,有的放矢”。坚持能够小修修好的不中修,能够中修修好的不大修,能换零件的不换部件,能换部件的不换整机。如过去烧结机大修风箱和尾部星轮是必换件,经过对拆下件和现场使用件的测定,发现只需局部修理,再使用一个周期没问题,单此一项,节约费用100万元以上;热筛的使用周期规定只有两年,如采用局部维修的办法,可使用到4年以上;混合机在大修时通常整体更换,1995年大修中,仅仅更换滚圈和齿圈,既节约费用,又缩短了检修时间;通过状态维修制度的推行,烧结机大修周期由过去的4年延长到5年半,并争取6一8年进行一次烧结机大修。   2.3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于已经走向市场的现代化企业来说,产品的成本是其生存能力的体现。在产品成本中,原料的价格是受市场制约的,设备的潜力也是有极限的,因此深化体制改革,尽量减少人工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烧结厂积极适应公司的改革步伐,通过对劳动力的优化,调整人工成本的投人产出比率,以求得最大效益。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做了两点。   (l)实行工时制,用以衡量检修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工作复杂程度。点检站下达工作任务时并下达工时,检修任务完成并认可后给予工时,月底按照工时发奖,基本做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从而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   (2)检修车间实施“大工种”,优化劳动力结构,合理使用劳动力。所谓“大工种”即将钳工、铆工、焊工、胶接工、管工合并成一个班组,成立综合班,使之在检修中互相穿插,形成一个配合默契的有机体,一改分工过细、忙闲不均、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弊端。实践证明,“大工种”思路的实施,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减少了扯皮现象,提高了劳动效率。#p#分页标题#e#   通过以上措施,烧结厂1996年在保证生产稳定、检修及时的前提下,分流检修人员40%,一年节约人工成本约250万元,同时维修费用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1995年减少42万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推进设备技术进步提高装备水平梅山烧结厂投产于60年代末期,设备比较陈旧,装备水平低。进人90年代,两座高炉分别由1勺60m3扩容到1250m3,烧结机的生产能力更加显得捉襟见肘,如何让高炉“吃饱”、“吃好”变得非常迫切。烧结厂设备系统开拓思路,结合梅山实际,吸收兄弟单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决定向科学技术要产量和质量,利用烧结机大修提供的机遇,做到逢修必改,积极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取得了成绩。   3.1对烧结机扩容提高产盆   围绕烧结机扩容,1989年及1992年在烧结机大修中分别对两台烧结机进行了系统的改造,主要有:扩大烧结机台车的宽度,烧结机尾部由摆架式改造成水平移动式,同时头尾星轮齿板和尾部弯道作相应的改造,改善了烧结机的运动性能;二次混合机圆筒由必3mXgm改造成必3mX12m,增大了设备的造球能力;抽风机同步电机由2000kw扩容到2500kw,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造飞烧结机在作业率、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3.2以工艺先进、生产稳定、操作便捷作为设备改造的中心   烧结厂在设备改造中,始终以工艺先进、生产稳定、操作便捷为原则,为烧结厂设备整体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例如,原料配料中生石灰系统的上马以及混合机圆筒中蒸气的添加,使烧结机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原料进行自动配料,计算机控制,保证了原料的稳定;生产主线采用PLC电气集中控制,使烧结厂在生产操作控制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3.3应用节能技术降低产品成本降低成本是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节能降耗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烧结厂在节能改造中积极引进新技术,开拓新思路,近十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南京化工学院合作,采用热管技术回收环形冷却机的烧结矿余热,每小时产汽4t左右,保证了二次混合机混合料预热需要和全厂的暖气供应;点火器由小套管式改造成幕帘式,吨矿节约煤气3.sm“(标况);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电耗,使烧结矿吨矿电耗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只有25kw•h/t左右。   4实行设备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综合效益   对设备实行从规划、方案论证、研究、设计、制造到选购、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的全过程管理。烧结厂重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规划、方案论证、研究、设计制造属于设备的前期管理。前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后期使用、维修、以及设备的经济性。烧结厂对设备的改造、更新一直持积极、慎重的态度,对新项目友复论证,多方考察,经数个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在设备的制造阶段,坚持质量跟踪,让制造厂家充分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工艺要求,注意设备制造中的每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例如,二次混合机是烧结机厂比较重要的设备,过去故障多,经常停机,影响生产。烧结厂就混合机的改造方案反复研究讨论,多次到兄弟厂家考察,确定方案后,认真设计,对每个细小的结构都不放过,制造过程中,多次同制造厂家讨论制造工艺,并在制造装配的每个环节进行局部验收,做到步步紧扣,1号烧结机二次混合机大修改造后,情况大有好转,使用两年来,故障基本为零。   4.2强化设备的档案管理   设备文字、图纸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是烧结厂历来非常重视的工作。从项目的规划、方案论证、研究、设计、制造、选购、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更新全过程的资料都属于归档范围。通过多年的努力,烧结厂的设备资料齐全,这样保证了设备管理的连续性、可检索性,特别是方便了设备的日常维修、大修、以及备品备件的供应,同时设备档案记录着设备一生的轨迹,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设备改造提供了依据。   4.3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   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每月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是烧结厂设备管理的优良传统。月初车间设备主任要将所管设备上月运行状况及检修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写出书面总结,交机动科。每月上旬,设备厂长主持召开分析会,从设备的维护、检修、运行、技术等方面着手,研究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通过这些活动,使检修、操作、点检和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更好地管好、用好、修好和改造好设备创造条件。   5结语   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昭示着要着眼于从内涵扩大生产能力来不断取得经济的增长,向设备管理要效益,必须加强综合管理,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得精细、科学,用最低的投人,最低的消耗来获取设备的最大效能,达到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梅山烧结厂一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设备管理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不断总结,不断进取,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