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政府、主管单位的领导下,依法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查处违规违纪、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不仅影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成效。   一、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政府、主管单位的领导下,依法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查处违规违纪、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不仅影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成效。   (一)领导者内审观念淡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内审建立时间不长,加上宣传力度不够,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缺乏了解,对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组建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内部审计并不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党的内审机构不应是常设机构,但是根据国家法规的规定又不得不应付,所以在设立过程中领导只重视生产、销售、而不注意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牵制,更不用提对监督的重视,给予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利很小。认为内审机构可有可无,其工作无非是挑毛病,因此对内审工作采取不甚支持的态度,不赋予内审人员必要的责权。不给任务,有些甚至出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形同虚设,以至内审业务开展不规范,内审的作用根本发挥不出来,也可以说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内部审计仍停留在传统职能上,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内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是随着社会经济责任的扩展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演变和发展的。其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当前我国内审也主要行使此职能,即通过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督,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及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   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内审向经营管理领域延伸,加强内部控制,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评价,以满足控制、评价、服务等职能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国各内审部门开展的经营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营业绩审计等以及某些专项审计项目,几乎涵盖了本机构、单位的所有重要业务部门。在审计方式上,既包括同级监督也包括下查一级,既有全面审计也有专项审计,既有审计鉴证也有审计调查,可以说是形式多样,成绩显著。尽管审计内容很多,但归根结底,现阶段内审部门开展的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差错纠弊、堵塞漏洞的初级阶段上,对内控评审和风险控制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极少涉及,内审外延不足,内在服务性尚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内审运作还不够规范   90年代以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带有很大的强制性,而非企业基于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建立起来的。这就形成了“行政规定式”的内审机构。这种模式的内审机构没有真正被企业所接纳,而是将其视为找毛病、挑刺的机构,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很难正常开展工作,从而引发审计风险。90年代之后,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隶属领导层次上,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者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领导,从而增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机构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下,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受董事会或监事会之托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监督,造成经营者对内部审计的误解。我国内审运作还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审计计划没有体现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长远规划性,往往一年一变,容易产生临时性短期行为,难以形成整体规模效应。二是审计技术手段落后,还停留在手工账项式审计阶段,很少运用计算机抽样技术和分现场审计软件提取与分析数据,导致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可信性。三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内审人员职业培训制度,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审计技能参差不齐,靠吃老本和自我搜索难以胜任高科技核心业务的审计项目,导致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低。四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后续审计制度,对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不明,心中无底,影响了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五是没有形成内审质量保证体系,缺少对内审质量的考核和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队伍不稳定,任命与罢免随意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来源于财务部门,或是从一线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部门分流下来的,来源渠道单一,造成内审人员数量减少。而且这些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知识不全面,对审计业务不熟练,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培训。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因为领导的不重视使他们缺乏责任心,对内审质量掉以轻心。加之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没有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对该进行必要审计调查的事项没有进行调查,对需要进行审计取证的事项没有进行取证,对需要认证的事项没有进行认证。以至于事实调查不清,引用法律、法规不当,审计结论或审计意见定性不准确,处理错误,审计报告文字失误。  #p#分页标题#e#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直接由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迫使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有很大波动性,逐渐形成一种不良倾向。认为搞审计机构的不如搞财务的,因此导致审计人员不稳定,还未等一批内审人员将企业的具体情况摸透又换来新的一批,内审人员这种频繁更迭从本质上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在职能定位上要体现内向服务性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的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地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的内向性,它直接接受机构或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   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为此,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调整:   第一,应更多注重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内审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比较秘密的工作方式,强调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共同探讨问题,提出更好地解决方案,以实现总体管理目标服务。第二,内部审计要从过去重点关注财务和会计控制,转向更多关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为本单位提供有关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决策参考。第三,改变对内审人员业绩考核的标准。过去考核内审人员的业绩,主要看他发现问题的多少,现在应该考核他实施监控的价值。   (二)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在国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   从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讲,领导层次愈高,愈有保障。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所以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比较而言,董事会领导模式,由于它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三)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   首先要按规定数量、人才结构合理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设立相应级别的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的内审机构。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汇报,按时给内审机构部署工作任务。然后,授予内审人员或内审机构相应的权力。内审人员或内审机构有权要求企业内的有关部门及所属经济实体,按时报送有关资料;参加被审单位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及纠正违纪违规行为的建议和意见。   还应授予内审机构有一定的经济处罚权。最后,抓住转建制机遇,促进内审机构的建立。按照《审计法》和审计署内部审计管理的有关规定,要尽快促使现代企业、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内审机构。   (四)在审计运作上要体现规范性   第一,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运用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确定本机构、本单位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风险程度,制定出涵盖所有审计领域的长期审计计划,对高风险领域的业务应经常进行审计,以保证对主要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第二注重现代科技在内审领域的运用,要求内审工作的手段要紧跟需要,走出以往传统的“看听差、手工操作”模式,大力推动以微机应用和审计软件为主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第三,建立内审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形成规范的后续审计制度、审计项目质量考证制度、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重视对内审项目的年度综合分析报告,当好管理决策层的顾问和助手。   (五)加强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   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不仅是内审工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发挥内审作用,实现内审目标的有效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内审结果的运用:一是建立跟踪机制督促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制定相应的制度,落实责任制,进行后续审计检查整改措施到位情况及其整改效果。二是建立披露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示。三是建立信息库,实现审计结果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汇报制度,多方督促落实内审整改措施。五是建立审计分析机制,把各种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归纳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执行效果,提高建议的分量、价值及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寻找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制度。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多元化。   毫无疑问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仍将是内部审计的主体,但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组织的小规模企业中,将会有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在一些设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型企业中,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借助具有特殊技能的外部审计人员的力量;二是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人才,还应该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作用。#p#分页标题#e#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根本保证。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总结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严把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三是要抓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实行达标上岗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四是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这决定了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该更高、审计纪律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