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预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机制探索

学籍预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机制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学籍不良异动现状,探讨了高校学籍管理中实施学籍预警机制的积极意义,着重探讨了学籍预警机制的特点和具体实施内容、实施效果,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以促进和谐教育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学籍预警、教学管理、机制

    案例一:某高校学生,大学二年级因期末考试三门课程未通过,被学校要求降级试读。

    案例二:某高校学生,大学三年级因期末考试四门课程未通过,被学校要求退学。

    案例三:某高校学生,大学三年级因在校期间累计未修够学分达到30分,被学校要求退学试读。

    ……

    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目前的高校里时有发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参差不齐,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尤其表现在学籍不良异动管理工作中。绝大多数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学籍管理条例,都制定并实行了适应本校校情的“学籍预警”制度,对被预警的学生从各方面进行警示和帮助,督促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并鼓励学生化压力为动力,促使他们朝好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也为高校顺利完成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籍预警的产生

    高校原有的学籍管理制度大都是传统的“事后处理型”,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如果学校未能在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违纪行为等表现了解不清或了解不及时,最终错过了最佳教育期,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给家庭或学生本人都会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学籍预警就是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对学生在学习中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警示学生学习过程将要走向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加强修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者若在学籍管理中树立必要的危机管理意识,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的异动现象启动相应级别的学籍预警,则会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一道必要的保护屏障。

    二、学籍预警的实施目的

    1、加强学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方协作,适时引导和及时干预,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完成学业。

    2、督促在校学生能按照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学习,加强素质修养,避免、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3、确保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缓解和减少社会、家庭的矛盾与冲突。

    三、学籍预警的重要性

    1、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当前大学生成长在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代,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西方的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在他们眼前,虽然他们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但很多人对其中错误的东西缺乏正确辨别的能力,容易迷失方向。若能建立预警教育机制,有利于对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到事先警示教育、事后跟踪管理。

    2、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的需要。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挫折与阶段性的反复。当前各高校均有不少同学由于其人生观、价值观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偏差,崇尚“享乐主义”,主要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从而导致有多门课程重修而受到退学处理。若建立预警机制,可以为学生提供“再生”的机会,引导学生良性发展。

    3、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需要。在大学阶段,家长认为培养小孩的任务已经完成,只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至于学业,已不作要求;另加上绝大部分同学都在异地求学,父母无法向中学时代那样随时获得学生的情况,而多数学生向家长报喜不报忧,甚至提供错误信息,导致家长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不了解,最终使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脱节。建立预警机制,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便于及时沟通,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适应当前大学生主体层次发生变化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如今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不再是扩招前“精英教育”时代的“天之骄子”。尽管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熟悉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学习技术,对新信息有较强的获取能力,但生源质量、生源层次明显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教育对象主体层次发生的这种变化,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辅以预警机制可以起到“扬鞭奋起”的警示与鞭策作用。

    四、现行学籍管理体制的状况与弊端

    综观现行高校学籍管理体制,其中不乏存在着一些弊端,具体表现为:

    1、忽视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如升、降、退、毕业分配,主要是依据学生学科成绩是否合格来运行的,导致了一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客观结果,使学生最终成为一种“考虫”。

    2、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发展个体原有的身心基础,并将外在的人类文化内化为身心素质,可见发展个性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人才个性的趋同化实际上是大学功能的一个削弱。目前我国的学籍管理在理念上还未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其一、强调共同性,无视差异性。其二、原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一章第三条指出“健全管理制度应同加强思想教育相结合,对学生以引导为主。”而学校在贯彻学籍管理中,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

    五、新形势下学籍预警机制的完善

    学籍预警机制作为组织的一种信息沟通机制,从信息理论上说,应是一个由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及决策、信息的贮存、信息反馈等环节构成的完整工作系统。因此,学籍预警机制的构建,应包括如下工作系统设计:#p#分页标题#e#

    1、建立学生学籍预警信息收集系统

    建立畅通的学生学业信息收集系统是学籍预警的基础性工作。学籍预警机制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时段的学生学业信息收集网,保证渠道广泛畅通无阻,以使经过分析处理的信息变成相应职能部门作出预警和采取措施的可靠依据。学校、各系(院)的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部门,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选课、考勤、成绩、学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2、建立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1)建立数据管理平台

    学生学籍预警系统必须依靠具体数据的充实才能发挥作用,但所用数据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必须建立依靠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数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由数据库和计算机模块组成,数据库的任务是完成数据的分类、录入、汇总、储存和更新。计算机模块则由学生的学籍、考勤、选课、成绩等模块组成。此数据管理平台可利用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来建立。

    (2)建立信息加工和分析系统

    学校对学生的学业管理规定比较多,且每项管理均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指标和明确的量化规定,学生学习行为或结果达到什么程度,就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有的学校规定平时欠交作业或实验报告累计达到该门课程总数的二分之一者,需重修。这就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尤其对于各级指标警限和随即出现的各种警情的判定更为重要。当录入的信息通过分析系统后,就能及时得到相应信息。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当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时,特别是达到预警的学生,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对信息进行反馈和沟通。学生本人、辅导员、家长等方面应能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信息反馈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反馈,一是面向需给予预警的个别学生的信息反馈。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面向需给予预警的个别学生的信息反馈。

    对出现需预警情形的学生,除通过警报信号输出系统让其自行获得反馈信息外,为真正实现预警机制的功能,还必须有能直接送达本人及其家长的书面告知材料。可采用“预警通知书”方式发出预警。各系(院)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所掌握的学生学业信息,确定需预警的学生名单及内容,确认事实后,制作预警通知书,然后将预警通知书送达学生及其家长,提醒其将要发生的严重后果。

    4、建立预警跟踪与档案保存系统

    预警不是目的,对受预警学生进行帮扶,促其完成学业才是根本目的。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受预警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行为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密切关注其变化,同时,注意记录受预警学生及对受预警学生进行帮扶的有关情况,并保存好有关记录材料,建立预警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