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范例

大专毕业论文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1

1毕业论文答辩的常见问题分析

1.1对毕业论文答辩认识不够

在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不是很理解。有些同学认为论文写好了就应该完成任务了,答辩有些多余。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

1.2对毕业论文答辩准备不足

对芙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在毕业论文答辩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①论文简介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利,甚至较多语法错误等问题;②回答问题环节对论文内容不熟悉,抓不住问题要点,基本概念或理论的内涵理解模糊;③答辩PPT制作粗糙、结构不清晰,不仅没有起到辅助答辩作用,还可能会给整个答辩表现减分。

1.3对毕业论文答辩缺乏临场经验

对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答辩是首次经历,往往缺乏临场经验。由此,很多同学在答辩中出现以下情况:过度紧张、抓不住回答的要点、对不会回答的问题沉默以对、与答辩老师发生争执等。

2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2.1认识答辩的目的和意义

2.1.1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1)检验真伪。毕业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当中,难免有部分同学存在作假舞弊的情况。虽然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指导老师监督把关,但由于论文的工作量较大,而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又并不止一个,所以有时并不能明察秋毫。而通过提问与答辩,就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论文撰写的真实态度和状态。2)综合评价。学生所提交的论文能基本反映其撰写论文的能力和水平,但由于论文篇幅或其他原因所限,难以单从论文作出较全面的评价。而通过答辩的过程,能更加全面地探测学生对所写论文的知识理解深度和临场发挥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答辩的评价结果是答辩委员或答辩小组成员共同给出,并在答辩过程中也能直接听到学生的见解,因此论文评价的结果会更具有综合性、客观性。3)弥补不足。学生的毕业论文虽有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仍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除了对学生的论文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以外,更重要的是答辩老师指出论文中需要完善或修改的地方,并给出修改意见,以便学生在这次论文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类似的研究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踏实做研究的良好风气。

2.1.2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

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固然也是学生参加论文答辩的目的或意义。但只有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答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学生才会以积极地态度参与进来,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工作。1)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为了参加答辩,学生在答辩前就要做各项准备,需要构思论文简介、制作答辩PPT以及收集各种资料等为答辩做准备,这个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毕业论文答辩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们也是一次宝贵的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好机会。2)毕业论文答辩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参考。答辩小组成员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论文作者没有阐述周全、论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可能是论文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答辩老师的提问和指点,学生们能从中了解到自己论文的不足之处,并获得一些改进意见。3)毕业论文答辩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踏实做科研的学术精神。毕业论文答辩不仅有答还有辩,学生与老师的意见不一致时可以辩也应该辩,这是一种对知识的“真”的辩论。学生通过这样的场景,可以对科研的严谨、求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切身的体会。

2.2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也是如此。同学们在提交完论文之后,应积极投人到论文答辩的准备当中去,从多方面去准备答辩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准备。

2.2.1熟练掌握论文内容

论文的内容是答辩老师提问的依据,也是我们进行答辩的依据。因此,在答辩前,我们对自己的论文内容要做到了然于心。对论文内容的准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要熟悉论文的主要结构和观点,以及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确切含义;二是论文的数据或结论是如何得来的,是否客观真实。三是论文的前人的研究有哪些,自己的创新点在哪里,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现实意义。只有认真准备,才能在答辩过程中做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2.2.2认真拟好论文简介

论文答辩时,第一个环节就是对自己的论文进行简单介绍,也就是论文自述环节。学生需要在答辩之前将论文简介构思好。论文简介应包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因为论文自述环节有时间限制,因此好的论文简介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却又能高度概括和体现论文的主旨和思想。为确保论文简介的质量,在答辩之前,可与同学组织一个小型的模拟答辩,既可以锻炼自己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又能多方听取大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简介内容。

2.2.3精心制作答辩PPT

在论文自述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单用“说”这种枯燥的方法,不容易达到好的效果,如果利用PPT作为辅助解说,会有更直观的效果。因此,在答辩前制作一份精美的论文答辩PPT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更直观地向答辩老师呈现论文的框架结构和亮点内容,在论文答辩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4认真准备答辩问题

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紧扣论文内容或是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认真阅读和消化论文的内容,对论文涉及的相关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准备答辩时可能提出的各类问题。具体来说,准备的重点可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的理由何在?论文价值和意义何在?前人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篇论文有哪些创新?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有何想法?2)对论文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或理论能否说出其内涵或是有比较全面或深人的认识?3)研究方法是否得当?所得出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是否客观、真实?结论是否合情合理?4)论据是否充分?例证是否恰当?能否当场举出例子进行说明。5)能否用论文中的观点、原理去解释具体问题?

2.3答辩中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2.3.1答辩中的临场应对

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答辩人要仔细聆听答辩老师的题目,抓住问题主旨再作答,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例如,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从什么角度去作答最好?此外,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如果遇到了自己不会回答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告诉答辩老师,不要在台上一直沉默。另外,答辩老师可能会指出论文中的一些不完美或者错误的地方,也许答辩人之前从未意识到自己论文中的这种问题。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慌乱,更不要不屑,而是要虚心接受,做好笔记,答辩后与导师讨论并进行修改。总之,在答辩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谦逊的态度,积极面对困难,认真思考作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答辩。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可以诚恳地请答辩老师再重复一遍。

2.3.2注意事项

毕业生们往往都是第一次参加论文答辩,缺乏经验。因此,在答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心理调整。答辩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准备,但不必过于紧张。在答辩老师更面前要沉着冷静、自信大方。2)仪态讲究。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在着装上应显得正式大方,忌穿背心、短裤、拖鞋等参加答辩。另外,在答辩过程中,可适当运用体态语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不能过于呆板。同时,要面带微笑、有礼有节,与答辩老师的观点不一致时,也要有礼貌地辩驳。3)语速控制。由于紧张,学生在答辩时很容易语速加快,语速过快会让答辩老师听不清你要表达的意思。另外,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速过快也很容易导致发音不清晰,语法错误等。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语速。4)眼神交流。学生在答辩时应与答辩老师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是用目光与听众之间进行的心灵交流。5)时间控制。毕业论文答辩会有时间限制。因此,对答辩老师的提问应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地进行回答,不必回答得过于详细,答辩老师特别要求的除外。6)论文简介所以应尽量脱稿,避免照本宣科,同时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在这一环节可以使用PPT辅助介绍,视觉图像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7)对一时难以用概念法或定义法回答的问题,可以用具体例子说明想要表达的意思。8)边听边记。尤其是在答辩老师指出论文中要修改的地方时,要及时快速地做笔记,以便答辩后进行修改完善。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2

1.访谈法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1.1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1.2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学生的运动技能较差、专项能力不突出,失去了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优势。尤其是体操方面技能较差。中小学希望能恢复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传统,重视术科教学,并严格把好考核关。培养方案中的术科、学科比例有些失衡(3∶7),术科比例偏低,未能突出运动技能类课程。公共必修课及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偏高,选修课中学科类课程偏高。中小学希望增加术科比例,与学科调整为5∶5较为合适。

1.3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相脱节,对二期课改理念、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内容等了解较少。同时,对中小学的教材教法了解不多、分析不够。中小学要求加强教材教法及中考项目的教学,大学不仅要重视教的环节,还要创设学的环节,并希望多到中小学观摩、学习与交流。

1.4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两个方面。目前的分散实习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原来的集中实习值得借鉴。中小学希望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互结合,并加强高校教师、基层教师的指导及联系。此外,实习的时间要提前并要有反复,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论文基础比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科研方法掌握不足。中小学要求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存在着诸如职业认同感不强、主动学习意识较弱、男生阳刚之气不足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2.本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反馈

学校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三类,即课程总体、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课程总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选修课程总体上存在的问题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多、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缺,限定选修的主要问题是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的主要问题是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任意选修缺乏新兴项目。本专业2012届留沪毕业生对课程问题的看法如下。

2.1对课程总体的看法(表1)从表1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课程总体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8%的同学认为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4%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约46%~48%的同学认为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

2.2对必修课程的看法(表2)从表2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7%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约58%的同学认为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过半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弱,用处不大,例如体育概论与体育史2门课。

2.3对选修课程的看法(表3)从表3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近54%的同学认为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不全,近48%的同学认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偏多;近63%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仅108学时),近57%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这些都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学、训练的需要,尤其是目前上海的高中正在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要求大学实行项目的专业化教学,差距还很大,甚至连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约58%~60%的同学认为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缺乏新兴项目。相比山东师范大学及福建师范大学体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他们的专项课时多且有第二专项,任意选修课术科的门数亦远多于上师大本专业。

3.本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俗语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亦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所以,本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宜一蹴而就,可先在几个可做的点上有所突破,再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经过慎重考虑、多方讨论,拟先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3.1培养目标多能一专,秉承传统适时创新从以往经验看,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大特点在于“多能一专”,即在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专项。这也正是上师大与上海体院、华东师大体教专业抗衡甚或超出的特色所有、资本所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主导思想的失衡,渐渐模糊了体育的本质属性———技艺性,逐步迷失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多能一专,慢慢走向了文化主导、理论主导、学科主导的并不完全适合体教专业特色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使毕业生的特点也发生了不小的退变。正如大同中学的一位老校友所言,现在上师大的学生专业基础薄了、专项能力弱了、专业特色少了。多能一专———这正是本专业的传统优势与精髓所在,也是历届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之源,培养目标应该彰显这一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能一专的亦有了更多更新的含义。多能的“能”并不仅仅指运动技能,更多的是指体育教学技能,包括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两类,理论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案书写技能及看、评课技能,实践技能包括项目运动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每一种又包含更为具体的技能。一专的“专”亦不仅仅指专项,而是指在这些教学技能中要有自己最拿得出手、最具竞争力的一两项技能。多能还有更宽泛的意义,还指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科研能力等等多种当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培养目标在秉承传统、多能一专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适时创新。

3.2选修课增术科门类,专项课加学时学分目前,本专业培养方案的6门学科类限定选修课(音乐与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人体测量学、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医务监督与健身处方),每门2个学分,共占去12个学分,这意味着每门都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学生并没有选择余地。而专项技术类选修课只占8个学分,且大专项(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六选一)仅108学时6个学分,小专项(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四选一)仅36学时2学分,明显偏少。所以,应从学科类限定选修课中释放出一定的学分到专项技术类中,以增加大专项及小专项的学时学分,拟将大专项增至216学时、12学分(共3个学期、每学期72学时、4学分),小专项加至72学时、4学分(共2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2学分),不足的部分学分可从任意选修课(目前为16个学分)中略加释放。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目前的10门任意选修课(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课件制作、体育美学、体育英语Ⅰ、体育英语Ⅱ、体育市场营销学、常用运动负荷实验、营养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中,皆为理论性偏强的课程,而实践类、实用性、术科化的课程几乎没有,应该在这一环节增设实践类课程,鼓励广大术科教师开课。拟先增加教师形体训练、艺术体操、花样跳绳、棒垒球、高尔夫球、板球6门术科课程,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后根据基层中小学需要,再增新课。

3.3教学技能切实提高,实践环节不断加强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材教法》两门学科中加强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理论教学,更要在各门术科中加强这些要素的实践教学,如在各专项选修课中加强学生教案书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案要按照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的规范格式书写等。除教师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如做好术科课后回忆笔记、写好学科课外作业等。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多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比赛,如教案比赛、说课比赛、技能测试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在实践环节的教育实习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见习环节,为适应学院“4+0”模式下的办学需要,拟在奉贤校区建立6个实习基地,中学4个(奉贤中学、弘文学校、阳光外国语学校、柘林学校),小学2个(南桥小学、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让大二、大三甚或大一的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以了解基层所需、发现自己所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针对性。在毕业论文方面,主要强化论文选题、撰写、答辩三环节的监督控制,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配合两方面的制度建设等。

3.4俱乐部促课外锻炼,督导组保教学质量在目前术科课时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课外锻炼自觉性的良好举措。不过俱乐部要加强教师指导与政策引导,需要与院学生工作组一起做这项工作。退休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院的宝贵人力资源。以他(她)们为主体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以恢复体育学院教学督导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本专业教学质量的绝佳途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唯有高质量的教学才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唯有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最终检验。

3.5请进来专家上讲台,走出去师生下基层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与本市中、小学的联系,是解决大学与中小学体育教育脱节问题的良方。拟请基层一些高水平的专家(体育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走上大学讲台,为本专业学生教授中小学最鲜活的案例、最实用的方法、最需要的人才等;同时,教师、学生也需要经常走出去,看看市级、区级、校级的公开课。

3.6紧扣体育课标中考,渐进修订大纲内容应该有效利用各门术科的有限课时,教授中小学最需要的内容。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及体育中考的项目,应该是本专业各门术科的精教内容。具体有:(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体操(垫上运动、杠上运动等),篮球,武术,游泳,田径,体育舞蹈等;(2)体育中考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三选一,双杆、单杠、垫上、横箱四选一,男1000m(女800m)、200m游泳二选一,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1min跳绳、25m游泳、实心球、50m、立定跳远六选一。各门术科的专业必修课应以上述内容为基准,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内容。可先选几门术科作为试点,若效果颇佳再逐渐推开。

三、结论

(1)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地中小学的要求有: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

(2)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且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且缺乏新兴项目。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3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二、编写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期间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对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而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是对学生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标志,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直接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重要的评价指标。[1]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抄袭、内容不够真实、理论知识的阐述与现实的教学出现了脱节现象等。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高度重视,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为要求,对毕业设计进行多样化的改革。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

1.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需要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对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能够综合分析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学习情况,创新培养的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优势。以此为标准,在教育教学中明确了目标,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也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2.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考量,制订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能够在思想上正确指导,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改变以往只说不做的情况。[2]重点是毕业设计要具有依据性与科学性,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

3.对学生加强教材训练

学生撰写毕业设计,主要依据的还是教材,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挖掘与探究,能够明确教材的核心思想,符合幼儿的健康成长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后,在教材训练中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的难点,合理完善所制订的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完善整体的教学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对的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才有可能更加丰富。

4.课程教学的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对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进行详细的了解,能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紧密的联系。首先,学生在制订毕业设计的方案时,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与原则,能够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充分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内涵与特征,合理设计毕业设计的方案。[4]其次,能够对设计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理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思考,既能够满足幼儿园的持久发展,又确保了实施的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分析

1.教学活动的准备

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开展的幼儿年龄有所了解,根据幼儿的思维能力,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教具或物品,对教学物品的选择要来源于生活,能够让幼儿对教学活动不感到陌生;最后,需要在活动的开展前,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幼儿能够提前接触与了解一些知识及所用的教具。[5]例如:在开展科学活动中,以物体的沉浮现象为教学内容,提前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内容。

2.活动设计的目标

制订活动设计的目标,有效评估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满足实践的活动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教育与指导幼儿,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所教的幼儿年龄、特点等制订与合理分析教学目标。[5]要有实践的依据,确保活动设计具有可评价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的需求。对整体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而不只是为了能够毕业。

3.开展学科竞赛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科学性,就需要对学生的撰写能力、基本功、答辩的应对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提升。要以强化基础为理念,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教学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每年组织一次技能大赛,主要的内容可包括方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现场演讲等,并且针对各个内容都要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由专业的人员担任评委,重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为学生的毕业答辩奠定扎实的基础。

4.课外活动实践

课外活动的实践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一般是每年举行两次,具体的还是要依照学校自身的情况作出安排。[7]组织开展学术论文大赛、大学生创业活动、学术讲座等活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的活动,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学生具体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写作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前教育毕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要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要求与管理,确保毕业设计理论知识内容的合理性,使学生不是为了毕业而进行单纯的设计;要能够符合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规律,用理论知识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提升学生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与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小红,胡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1):56-62.

[2]马丽.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8,20(2):156-159.

[3]陈能新.关于学前教育大专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以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2):160-161+170.

[4]易凌云.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6):116-123.

[5]王志琼,金东海,彭怡,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30-34+84.

[6]黄玉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体验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391-392.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5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对法学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对法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培养目标以及评价体系等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这就造成了法学实践的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单一、质量控制缺失、教材建设落后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缺陷。例如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司法实习和毕业论文外,有很多学校还引进了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案例研讨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性课程,但是往往由于随意性强,缺乏统一、规范的安排,导致其在整个法学教学中的比重轻微,其作为法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评价比重更显微不足道。再次,法学实践教学的实施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教学的实施也不应放松。纵观国内各主要高等学校法学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和实施,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师生对法学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程度不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其二,学校和实践、实习单位对实践教学疏于监督与管理,效果不佳;其三,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健全,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严重欠缺,实践教学经费、设施和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一)域内外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等方面的不同,域外各国,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法学教育的目标上存在差异,因而在法律人才培养上的做法也不完全一致,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有其各自特点。

1.大陆法系国家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韩国乃至我国台湾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往往将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通识教育,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强调法学基本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教育的直接目标是造就大众化的法律人才。在这种通识教育目标指导下,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学术气息浓厚;虽然从事法律职业需要经历大学法学教育,但是法律职业教育并非本科法学教育的基本甚至主要目的,毕业生多数从事的是法律之外的职业。德国法学家茨威格特•克茨指出:“法律并不纯粹是一种专业训练的对象,而是人们可以从中学习清晰地思维、透彻地表达以及练习修辞技巧的一个领域”。④虽然大陆法系各国普遍重视法学实践教学,但在大学法学本科教育阶段并未将法学实践教学放在主要层面上,法学实践教学被当成法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部分,是理论教育的辅助性手段,法律实务训练更多地是在完成了本科学习后进行。例如,德国的大学法学院遵循的是“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培养出专业的几综合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保障了法律职业的整体素质。

2.英美法系国家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法系国家,特别是美国,法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为社会输送符合其需要的法律职业人才,尤其是律师。因此,美国等英美法学国家的法学教育以实用为首选,法学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正因如此,法学院对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结合,不仅着重于讲授法学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更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例如,美国的法学教育是本科后教育,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特别是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总之,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法律职业教育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实践教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⑤

(二)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比较分析世界各国法学教育的不同模式,不同的法学教育观往往具有不同的法学教育目的。⑥虽然目前我国学界对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仍有争论⑦,但是总体来讲,主流观点将法学教育归为通识教育,并非将培养律师等实务人才作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唯一选择。例如苏力教授认为,法学本科教育要完成培养“通用型、法律交叉学科型”人才,使本科法学教育成为入门教育;⑧霍宪丹认为,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应定位于法学学科教育,而非职业教育,法学本科教育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专业人才,而非培养法律职业人才。⑨就此而言,我国的法学教育目的与大陆法系国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培养高素质的法律通才。然而,同样是坚持“通识”的教育培养理念,但是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造成了前文所述的种种困境和问题。因此,选择何种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的聚讼之一:是全盘接受西方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还是在借鉴国外法学实践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特色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是借鉴大陆法系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还是全面移植英美法系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教学体系?受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同所决定,笔者认为不能全面移植英美法系国家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在充分重视法学实践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更新对法学实践教学的理念和认识,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有益经验,构建以“通识教育”为本体的法学实践教学新体系。⑩

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定位

一个国家的法学教育体系往往是适应该国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而组织构建的,可以明显体现一国法学教育的特点和定位。在我国,经过60多年特别是近30年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多轨制的办学特点,即法学教育涵盖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各个学历教育层次。因此,“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建立在区别对待基础上的分类型和层次型定位”。11在这种多层次、多轨制的法学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每个办学层次的定位有所差别:在中专、大专层次,职业教育为基本培养目标;在本科教育中,通才教育是目前获得认可的目标定位,即培养出法律及其他专业知识丰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需要的法律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中,精英教育成为必然要求。当然,在研究生教育中,精英培养目标也有所侧重,例如法律硕士偏重于职业精英群体的培育,而学术型硕士侧重于法学理论精英的培养。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法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法律通才”,即树立的是“通识教育”目标。在这种教育目标之下,作为法学本科教育内容的法学理论教学和法学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也就是说,法学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如何确定?分析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法学教育模式的变迁后,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法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和途径上有日益融合的趋势:在大陆法学国家的法学院,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纷纷加强了职业教育的分量,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在不断加强和革新;而在素以职业教育为目标的英美法系国家,也加强了理论法学的教育,讲授式教学也有所增加。可见,两大法系对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是日益相互接近,即同时兼顾学术教育和职业训练两方面,在形式上也日趋一致。在我国,随着近些年来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环境的改变,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法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意识到法学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法学院、系也开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法学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法学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但是,对于法学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定位,仍没有一个较为清醒的界定。#p#分页标题#e#

笔者认为,法学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法学教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二者在法学教育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首先,从性质上讲,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属于教学而非实践,因此,法学实践教学应当遵循法学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严格、系统的规划、设置,以满足教育目标的要求。其次,实践教学是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过程,学校的教学、教务部门应当像对理论教学一样对实践教学进行监督、监督,并及时给予教学效果的评价。再次,尽管我国传统的法学理论教学弊端较多,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理论教学为法学本科教育基本手段的基本定位,实践教学不能抛弃理论教学而孤立实现——理论教学注重学生法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技能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二)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

在坚守法学理论教学本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应当正视我国当前法学实践教学的种种不足和弊端,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应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运行、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和实践教学的保障等方面构建横向多元、纵向动态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

1.更新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目前,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多采用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要环节的“2+X”实践教学体系。其中“,2”指的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X”则指的是常见的见习、模拟审判,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诊所教育等多种方式。在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法学本科的必修环节,占有一定学分,其他各种实践方式均不受学分限制,因而各高等学校对这些实践方案随意性较强,缺乏体系性、规范性安排和评价。同时,即使是计算学分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往往被集中安排到大学本科临近毕业的一个学期进行,其实施效果不佳就不难理解了。为了弥补上述缺陷,笔者建议构建多元、动态、全程的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将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课程按照功能的不同,设置为三个模块:课内实践模块、课外实践模块和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内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案例讨论教学、审判观摩、法学实验、毕业论文等;课外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法律咨询和服务、假期实习等;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法律诊所、法律实践基地实习、专业实习等。其次,按照教学规律和就业情况,将上述三个模块的实践课程进行渐进地动态分配。即,在大学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法学理论学习为主,在实践教学中宜采取案例讨论教学、审判观摩等课内实践模块,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在大学本科二、三年级,逐渐增加课外实践模块的比重,将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和服务、假期实习、社会调查与实践等作为常态化课程设计;在大学本科三、四年级特别是四年级,应逐渐减少法学理论教学的比重,适当增加法律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采取法律诊所、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法律实践基地实习等实践方法。再次,法学实践教学的三个模块应当贯穿于法学本科阶段,并进行科学设计,做到课内外相结合、长期短期相结合。最后,为了保证实践效果和全员参与,对上述主要实践课程应做规范化和灵活化分类,比如一二年级的案例讨论教学计入各专业课程的成绩,社会调查应计入适当学分;二三年级的模拟法庭应常态化设置,杜绝表演性,将其设置为固定实践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三四年级在已有学分课程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应普遍引入法律诊所,强化职业意识。

2.构建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运行机制。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还必须有组织机制和运行保证。我国目前各高等学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流于形式,组织和运行机制的欠缺也是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各高等学校法学院系应结合自身条件完成以下工作:其一,建立一个专门的实践教学教研机构。和目前法学院系设立的各个专业教研室一样,法学实践教研机构由各个专业负责、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组成,全面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指导和宏观管理,同时还担负起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教学规划、督促检查、效果评估等责任。其二,建立完善若干不同类别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聘任实务部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作为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与学校实践教学教研机构沟通。其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实践和法律服务为目的的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和灵活性。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6

一、基于新时代视野下对大专专业人才

培养方法优化的重要性教育改革深化的推进下,高校大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较为迫切的变革局面。一方面,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高校应着眼于新时代视野,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此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素养、高效率的“三高”人才,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现代化、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下,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且为了迎合企业发展,诸多企业选择与高校共同打造人才。因此,针对传统常态化教育模式的优化,以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展,在坚持应用型、实用型以及高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推动教学模式、培养方法的全新改革,是现阶段高校面临的重要命题。

二、基于新时代视野下大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优化

(一)五共建。1.共建人才队伍。高校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家、人才与学校教师组建教师团队,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计划进行再优化。此外,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坚持研发全新紧扣专业定位的教材内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此实现新时代视野下大专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共建专业平台。以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无缝衔接为基础,在现有的课程计划上渗透实践课程。加强专业化课程建设,院校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现有的专业实训平台上进行优化,积极鼓励、呼吁企业与院校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平台。3.共建创新平台。制订产教学研计划,改善基地教学条件,深化校企合作融合,以此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切实建立科研创新平台,以此实践高校与企业的“双赢”。4.共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实训学习以及考试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社会实践性活动;强化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国际视野以及专业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实现了大学专业高效型人才的培养。5.共建师资队伍。高校聘请企业领导人员专业在校授课,或指派院校青干教师、骨干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指导、学习,构建“双向兼职、双重身份、双向保障”的教学团队。在双师素质得到提高以及构架优化的情况下,应注重专业教师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计划地强化教学团队在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实践技能以及教学能力方面的建设。

(二)四融合。1.学校与企业的高度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加强学校与企业实践,全面深度贯彻企业、学校对人才培养理念的融合。企业与学校融合的视域下,应与市场接轨,校企合作的质量如何,关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是否与专业标准相符,同时也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合作应共同建立有关规则制度,融合的过程中应从校企合作组织的有关规章制度、校企合作工作时间、校企合作工作的成效以及校企合作的特点等四个方面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进行融合。2.理论与实践融合。师资资源共享和互派的形式下,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双方资源的融合,企业安排有关专业人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并肩负有关专业知识实训课程的点评、评选,校方可根据企业委派人员的工作强度,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反之,企业根据教师在企工作,结算一定的薪酬。3.注重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通过教育信息网以及电子课堂的应用,实现了网络在线教学,校方应加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依托线下课程内容与网络资源的融合,构建多元化、立体化以及生动化的专业知识,打破传统常态化教育形式,构建新时代视野下大专专业人才培养平台。4.专业知识与双创战略的融合。学生专业视角教学过程中,校方应深度贯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企业知识以及专业创业知识的有关培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业、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把握专业领域发展态势,加强自我认知、自我反思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对新时代视野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三)三接轨。1.与行业接轨。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收集专业领域企业用人岗位的基本信息,依托对市场用人标准变化规律的把握,以此建立针对性、层次性的就业指导和推荐,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更好地推动了学生专业能力发展。2.与时代接轨。在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推进下,信息化技术为我国教育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便捷、高效以及时效的教学手段。新时代视域下,高校应全面加强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以媒介、专题网站、公众号等多元化平台为载体,共同打造现代化校企合作教育平台。3.与国际接轨。根据专业特色、专业发展,在校打造国内外一体化的文献搜索、资料查询、教学内容等资源教学活动室。如学校条件较为良好,可选择与国外有关专家进行视频教学,以此实现开阔人员视野、眼界。

三、结语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7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要进行新的改革与创新。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本课题从素质教育理念下,进一步分析与探讨高职体育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为质量控制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高职体育;质量控制

一、引言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是政府、社会以及市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教务管理工作关系着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对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直接影响,学院必须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以素质理念为出发点,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工作,才能保障学院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我国大专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它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为实现大众化教育注入了动力。大专院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学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决定了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关。蒋微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过程管理研究》提到了现代高职院校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事前、事中控制力的传统评价不能实现对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监控。随着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不再是“黑盒子”问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现代管理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但是价值的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而过程的管理几乎涵盖了组织的各种活动,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必须面向过程,只有立足于过程的管理,才能有效地追求卓越的绩效。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过关。目前,我国大专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很大问题,从管理人员的学历来看,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研究生学历,有本科生本科学历;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有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经验,临时应变能力较差;从培训角度来看,少数管理人员参与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有的则没有任何培训经历就直接上岗,处理事情的时候凭个人主观判断;从管理方式来看,大部分大专院校对教务管理人员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内部职务不明晰,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将相关工作串联起来;从创新角度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办事过于照搬文件指示,没有开拓创新品质。实中,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繁忙,需要他们处理的事情较多,很多时候要加班完成日常事务,这样休息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欣然完成所以工作事宜,不可以产生抱怨和厌恶的不良情绪。很多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奉献意识,对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存在不满,渐渐的失去了工作动力与热情,同事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仅有损同事关系,也不利于教务计划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个人觉悟,加强思想品德建设,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同事之间争做先锋模范。

2.高职院校自身对教学质量缺乏管理。目前,教学质量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口头上,过于追求教学规模和经济效益,这种粗狂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与真正的教学管理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对学生成绩评价方面,每个学校都是用较低评价标准来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获得毕业证书,方便学生就业,所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要求,无形中造成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又比如,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和高等教育规模不匹配,学校实习设备投入规模不足,学生实习地点不足,学生技能培训时间减少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3.相关部门对教学质量缺乏监督。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此投入较大的人力、物理和财力,做了很多规定,但在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如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于强调特色,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近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只注重汇报都表面工作,不重视检查监督和考核方式,即使有监督,也只是流于形式,甚至对教学质量暴露的问题不闻不问,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监管措施不够详细。

三、如何加强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

1.加强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普及,学校规模扩大,独立院校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和政府对独立学院对发展也十分关注,出台许多政策鼓励其发展,在此情形下,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会受到强烈冲击,必须大胆创新,才能找到出路。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具备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全面提升个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任何工作岗位来说,业务能力反映了个人的工作能力,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里探讨的业务能力包括科学知识、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职务涵盖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对教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决定了教务管理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与精湛的业务素养,熟悉个人业务范围,掌握技能特点,积极发现业务规律,这样才能够胜任该职位,高效完成教务管理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体魄是工作学习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上文介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涉及面较广,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保持良好心态,冷静处理问题,不自暴自弃,时刻充满信心,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把问题处理好。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体魄相互促进,教务管理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务工作,还应该良好的情感品质、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甚至影响群体在一种良好的气氛和心境中去工作,提高效率。

2.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念。以督教作为第一步,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纪律、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指导、过程管理的态度,监督、指导、信息反馈等具体的方法指导实践,在课堂讲授、教学文件检查、作业论文、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召开座谈会,与学生反馈,问卷调查等相关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些高校还把“发展教师教学能力”为监督的基本义务;其次要以监督教学管理作为出发点:主要是指围绕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即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资源分配工作,同时,课堂管理课程考试的合理安排,对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日常教学管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四、结语

大专院校是为社会培训实用型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学校必须严格控制体育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控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需要相关监督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全面了解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不断改革,全面发挥教学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安,熊仕涛.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增强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能力[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4.

[2]吴世军.市场营梢专业实践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一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商业经济,2012(9).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8

就中国而言,培养对象即入学人员条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大专或本科毕业,具有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力求成为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类则集中在大专或是本课选择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主要专业的人群。比如我现在的学生,他们高考时之所以选择该专业大部分是看中了工商管理专业每一类学科都会涉及,从而拥有广泛的就业面,这也算是为毕业之后做考虑。但是据我了解,这类学生虽然每一个科目都有涉猎,像会计、管理学、人力资源等等,但是他们并不是都精于每一科,相对每科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还是处于弱势竞争状态。所以对各科的专业学习技能还需要加强。在国外,例如一些英联邦国家,他们的工商管理专业基本是设置在大学本科或以上的教育水平。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选择工商管理专业,都是直接攻读的是工商管理硕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MBA学位。因为大部分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人都已经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相对于没有基础知识的普通学生,他们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很多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对课题的研究与数据收集分析中。所以他们能够更好的接纳和运用高级的管理学的知识。或者说,还有少部分人为的只是拿到一个MBA的学位,这样可以便于在以后职业道路上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作为一门涵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行为管理两大方面的学科门类,他的主体课程范围也就十分广泛,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等,其中经济学就被细分为微观、宏观、西方经济学三个方面。就国内的高校而言,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学到的只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类似一些欧盟国家,他们是以修学分的形式来完成整个学业。举个例子,研究生毕业要求修满36个学分,每科4个学分,那么需要学生自己选择12门课去学习。这个选择当然会有专业的老师根据你的能力、时间安排和学科的难易程度为你提供方向性的意见,但是起码这个学起来自由度相对较高,程度由易到难,还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做调整,这也就会比国内高校广开课、门门修的效果要好。一般来讲,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是作为主要科目,也就是必选科目,特别是项目管理,它按照难易程度可以被分为两个等级。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欧盟国家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选择的这种模式,首先,他会有一个难易程度的安排,可以先学到基础的东西再到深入的理解,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其次,以修学分的方式来学习更为灵活,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比较轻松的课程可以选在同一个学期修完,较难的一点的或者自己比较有兴趣的可以单独用一个学期来修完,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年限,一般是本科3年内、硕士2年内修满相应的学分。

三、教学模式

中西方教学模式的差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人口的原因,中国无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的大课堂的方式,40~50人一个班,人多就会有“浑水摸鱼”的现象,偌大的教室老师只能尽可能的使愿意听课的学生认真听课,如果用更多的时间去纠正小部分学生的纪律就会耽误正常的上课时间。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外国的课堂,一般皆为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这样老师可以认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及程度。所以,这就是硬性规定课程的大班教学的弊端之一。一直以来,中国学生理论知识一直强于实际动手能力,中国的课堂也缺乏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各高校中,因为管理的原因,假如要外出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批准同意,手续复杂繁琐不说,带队老师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五六十个学生外出的安全问题确实必须要引起重视。因此这一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则鲜少在国内高校中频繁开展。但是,在相当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西方国家当中,频繁展开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活动是很普遍的。具体而言,就是老师对一个要讲授的题目,是以指导性的提问去引导学生探讨这个专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老师除了要求你做好文字性的叙述之外,更看重的是来自真实数据与背景材料的支持与分析。作业和考试内容也不会是单纯的单选多选题,都是实际案例分析或是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描述。充分体现了“教育个体经验的累积、发展与改造”这句话。比如某“项目管理”的作业是关于某航空公司的项目计划,乍一看,连这个航空公司的名字都不认识,因为都是真实的案例,所以还需要自己去搜集有关这个航空公司关于这个项目的所有的数据,查找相应的资料,甚至是走访到这家公司做详细了解。最后相当于把整个航空公司和这个项目全部深入了解了一遍,最后一步才是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交作业。对条款的细致把握和复述可能中国的教学模式更能出成效,但是对于将条款运用在实践中去分析,这则是中国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弱项。到毕业论文的时候,中国学生更多的是文字性的精彩描述,但是在国外老师看来这些缺乏实际性。他们要求学生进入真正的公司去做实践,每周反馈、交流信息,在经过反复修改、数据统计之后得到毕业报告,当然,最后面对着校长及各科老师做现场演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就国内的学生而言,我更多看到的是对书本的背诵,校园内并不充裕的实训室、鲜少的实训机会。不过,国内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优势,则是毕业之时会有很多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供学生选择,这给学生们减少了求职的压力,另一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算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校外实践的机会,对提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就业前景

就就业前景来说,中外的工商管理毕业生可谓是大不相同。在中国,要求这种技能的职位通常都是普通文员或是教师,很少会运用到学到的各种团队管理技巧与职能。但是,在国外,更多的是将工商管理这些知识、技巧、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运用到公司的具体实业当中,将领导、管理职能发挥出来。从而更根本地贴合了工商管理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的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