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管改革措施

事业单位财管改革措施

 

事业单位是保障社会公益性福利发展的服务性机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领导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至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于内部控制的反馈,最有效的是进行内部审计。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但领导不重视,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工作重点往往是审计资产、资金的安全以及对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但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应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对单位整个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过去的审计内容达不到管理发展的要求,更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反馈职能。   1.2预算编制不全面、预算执行有差异   预算编制实际是一项各个部门互相配合的工作,可一些事业单位时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编制预算当成一项普通工作来完成,没有认真学习各级部门有关编制预算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没有组建预算编制领导机构,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没有认真安排各部门专业人员对单位上年实际支出情况和本年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汇总调查,只是财务人员进行“数字分割”,导致编制预算的指导性不强,预算安排不全面,造成预算中各项支出与实际支出有差距,从而导致预算的执行力不强。   1.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待改进   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如下:   1)账务、实物核销不同步   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赢利组织,其资产管理有规定的行政审批程序,这也就影响的资产处置的及时性,已经损坏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核销,造成有账无实。同时对资产的移交手续不全,责任不清,造成资产的利用状况、使用效率难以掌握,影响了资产实物和账务核销的同步性。   2)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不及时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账实相符,即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要相符。这就要求我们定期(半年或一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由于大部分单位未配置固定的资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分工不明确,造成对固定资产盘点间断和滞后,因此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有待改进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于购买时一次摊销。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重资金,轻实物”,“重购置,轻管理”。因此,固定资产在采购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却被慢慢的忽视了,比如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维护、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等等,忽略了资金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实物。   1.4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理财观念保守,学习主动性不强,知识更新和补充不及时,有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的财会知识培训,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管理能力和处理风险能力不强。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2.1加强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单位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严格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建立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实行监管分离;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要持证上岗,分工明确,实行严格的岗位回避制度;要以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   2.2引入权责发生制,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现行事业单位大致分为监督执法类和公益类、经营服务类。对于监督执法类事业单位,主要定位还是在于其政府职能的实现,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所以仍然适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对于经营服务类的事业单位而言,需要更加全面和相关的会计信息来支持其财务决策的做出,因此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体制,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性;公益性事业单位既要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又要兼顾社会资金的盈利性,单纯的用某种单一的会计核算体制都难以满足其财务要求。所以,对于其公益性的资金使用,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体制,而对于经营性资金使用,则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方法。   2.3加强预算管理,合理安排收支   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编制部门预算时要集思广益,收集各部门的资料,细化预算,科学合理的安排收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按项目、时间、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规范资金使用,确保年度收支平衡。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批。#p#分页标题#e#   2.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定期盘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专人保管,定期核销;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规范事业单位大宗物品管理,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采购,增加物品采购的透明度。   2)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采用比较简易的直线法进行摊销,这样能比较准确、动态地反映当期资产状况,盘活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使单位领导全面了解资产、净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2.5加强财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201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借此契机开展对《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全面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水平;重视财务人员后期教育,利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在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分析,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事前预测估计,事中监督、控制,为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财务支持。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各项工作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提供的信息,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加强财务管理,这对促进事业单位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迈进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