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培训总结范例

主题培训总结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1

结合成人教育培训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分析主题式单元教学特征及其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建构了成人教育培训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以期满足成人教育培训的教学实践和现实要求。

关键词:

成人教育培训;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模式应用

1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模块化的功能设计以及内容上的整合性和拓展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注视。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主体性、探究性的特征,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1]。

1.1内涵

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全新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具体地说,主题式单元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生活化等特性。主题式单元教学赋于单元教学一个完整的连贯性、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以问题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

1.2特征

1.2.1大教学观

现代社会的知识结构提倡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主题式单元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能得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知识。

1.2.2突出活动主题、坚持探究性的教学原则

明确教学主题,教师要围绕目标、过程、评价标准等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构建开放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素质的综合提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学习进程,开展自我评价和组间互评,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1.2.3“以情景为中心”、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习情景化,尽量使学习情景生活化、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加强现实体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知识探究、迁移应用等多维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我思考、自我决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情景当中,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培养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提升。

2成人教育培训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

成人教育培训大部分是针对在职成人进行业务、技能等方面能力提升的短期培训模式,它往往集中学习时间短,学习目标明确。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型和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通过网络环境实现教师、学生以及学习伙伴三者之间的沟通、交互,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进而实现学习知识的建构[1]。而成人教育培训主题单元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移动互联网及其终端为依托,结合培训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学习课题的选择、分工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多元智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来达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本文结合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和成人学习的特点,成人教育培训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其中虚线框代表探究、交互学习的过程。

3成人教育培训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

3.1主题选择

培训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相关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培训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若干教学主题单元。培训主题的选择要来源于工作实际,但要在工作实际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主题升华,培训过程是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培训课程进行再开发的结果[3]。

3.2指导性讲座

在培训中开展主题式单元教学需要学生了解主题式单元教学的基本运行模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开展一些相关内容的讲座是必不可少一个教学模块,指导性讲座包括主题式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如何接入网络课堂、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撰写学习心得和学习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3.3学生分组

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意愿,我们将参加培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原则上每组3—5人,配组长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实施本组成员的学习计划,学习成果的汇报以及对小组学习过程的督促和管理。各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考教师提供的主题,根据本组的兴趣和问题需求,寻找相关的研究主题。

3.4分工合作、搜集资料

主题明确后,学生根据组内分工情况,开展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网络辅导,以便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源。

3.5资料整理、讨论交流

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提炼,各组成员要开展组内、组间讨论,从而初步形成对该问题的设想,并加以论证。

3.6形成结论与汇报成果

各小组进行集中,把形成的结论制作成汇报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研究报告等。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总结主题式学习的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完善各小组的研究结论。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问题的习惯。

3.7总结评价、动态服务

把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利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内自评。小组内各成员根据评价指标对本组成员在学习活动中的态度、参与程度、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组间互评。在听取汇报或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掌握,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在互动、探究、交流中学习和理解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3)教师评价。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或认识不全面,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出现一些偏差等情况,教师在学生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要适时的介入和引导,以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评价方法。(4)动态跟踪服务。学生学完课程并不代表培训的结束,学生培训结束就会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后续服务。通过和学生的进一步沟通,我们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以致用的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其他问题,以便可以及时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反馈回来的一些信息同样也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总之,成人教育培训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是一种动态式的教学模式,力求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化,实现知识、能力的良性转换,可以很好地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满足教育培训的教学需求和时展的要求。它既给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和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王永生 王剑钊 蔺鹏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映玲.以主题式学习整合学科教学的探索[J].中小学电教,2007(6).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2

一、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他也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他将微课程定义为“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并适合移动学习,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文字或音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展开,整合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验及教师教学反思等为一体的半结构化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支持反馈和改进,提供和呈现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在线微型视频内容,同时能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学习路径推送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等。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培训领域,可以说是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一个新形式。教师培训微课程应该在设计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微课程能够灵活运用于多种教师培训情境,如网络在线学习、面对面集中培训或混合学习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训中,微课程常常作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负责完成知识的直接高效传输,节省培训时间,并结合教学案例发挥作用。但无论采取哪种培训形式,为提升微课程资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精心地课程设计,并辅之以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如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课件、学习资料、评估反馈、培训师点评,以及培训对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2.微课程的特征

(1)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在5~15分钟;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且有相对完整的微主题;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形式生动活泼。(2)微课程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微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为教师做面对面培训的正式学习情境、教师线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都可运用微课程,微课程可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培训微课程可以是独立的资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课程构成系列化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结构。微课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培训课程和培训情境,有的微课程适用于传授独立知识单元的情境,对于传授复杂多元知识单元的情境则不适用。(3)微课程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以推广使用微课程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需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供学习者学习体验。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学习资源,远比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受欢迎。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体验。

二、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构建出“体验式学习圈”。他指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通过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培训强调“先行后知”,是一种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强调参训学员的主体性。体验式培训以培训对象为中心,将培训对象看作是具有独特阅历和丰富经验的个体,基于需求,以提升能力为目的,关注培训对象的感受和体验。培训中,学习者越具有主动性,培训效果越明显。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取向。体验式培训强调实效性与针对性,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着重于现实世界。培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培训对象工作实践,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三是关注培训情境的应用。体验式培训对环境的选择和课程的精心设计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师培训项目方案的系统设计”专题培训中,在讲到“目标”与“目的”的区别时,培训师精心设计了“一步之遥”的小游戏让学员亲身体验,现场互动交流,给参训对象留下深刻而又充满趣味的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是指将培训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来体现,将微课程视为开展教师培训的工具和方式。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将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培训气氛,灵活分配学习时间,如学员感觉现场培训不解渴,还可在培训后分享至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持续性交流学习。

三、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简介

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搭建的。对应ADDIE模型中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我们将该模型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培训评价五个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要素包括对象、目标、内容、环境等的分析。培训开始前,可以通过电话、问卷、访谈等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的起点和水平、学习动机等。进而,与培训需求方仔细沟通,确定培训目标,再依据目标确定科学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环境场地。体验式或任务驱动式教师培训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分享,因此需将教室布置成圆桌式摆设,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还需要良好的多媒体条件,需配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2.培训方案设计

在培训需求基础上,要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包括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培训评价等内容。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可以将培训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通过微课形式体现出来,运用微课程创设培训情境氛围,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积极开展交流研讨。

3.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基于培训方案,设计开发培训所需的课程资源,除了开发课程内容,培训环境创设和培训形式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由培训者组织、学员所体验的学习经验,重现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情景;教师与学员共同建构,关注学员间共建共享,呈现多样化形式。最终呈现出的培训课程应该是一条有逻辑的学习路径,能够使理论性课程“落地”,使专题培训课程“有营养且味道好”。

4.培训课程实施

基于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模型,我们对应将体验式教师培训实施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体验导入、反思生成、实践应用、总结概括、练习反馈。用微课程进行导入,创设情境,让参训学员获得亲身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生成自身观点和体会;学员分组讨论分享;对交流活动所得进行提炼总结,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教师培训实践中去;对课程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巩固新知;任务驱动式练习反馈,提升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如此循环,一次培训或许需要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往复活动。以“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课程的实施过程。(1)体验导入在课程开始时,培训者需调动学员积极性,引起兴趣,进入状态。以本课为例,让学员自主观看两个微课:一是文学作品欣赏《在路边鼓掌的人》(讲述了父母对女儿教育与发展的反思的故事);另一个是教育策略类《24点》(讲述的是通过玩24点,克服计算中的畏难情绪,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反思生成此环节主要帮助学员澄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内涵。根据之前观看过的微课,让学员思考对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认识。可以借鉴“世界咖啡”(“世界咖啡”类似头脑风暴法,将学员分成若干个组,每组4~6人,设组长一名、秘书一名,组长负责主持研讨,组员发散思维,对讨论主题发表各自见解;组间依次交流分享;最后回归本组,将学员在各组的所见所闻向组长汇报,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形成结论)的方法,将学员分组,讨论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是什么?微课与微课程的关系如何?教师培训微课程与教学微课程有何不同?分组展示交流学员讨论结果。依据讨论情况,教师进一步阐述、生成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内涵。(3)实践应用以本课为例,实践应用环节主要说明如何基于微课程,实施“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专题培训。包括以下三个子环节。“主题的选择与设计”环节。主题选择和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微课创作中,由于老师们受传统课程的影响或者对微课特殊话语体系的不熟悉,致使微课主题确定不当,要么选题过大,要么不聚焦。该环节可以呈现一门以“最近发展区”为题的微课作为反面例子,加深学员的印象。“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想在10分钟之内说明其概念、意义、应用策略、注意事项等庞杂内容,是十分困难的,难免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此处微课的运用,能够让学员加深对微课主题选择的认识,明确主题确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微课程内容的开发”环节。微课程的制作切忌过于关注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微课的内涵与实践运用。微课程除了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外,还可应用于推荐性学习、嵌入式教研和研训一体体制下的工作研究。尤其是后两者更应该是教师培训微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目的。因此,从教师培训微课的目标看,微课的内涵更为关键,微课内涵除了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外,课程要呈现的内容、顺序、逻辑和结构更为重要,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发挥微课功能与作用的重要载体。脚本的设计建构是微课程内容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讲授脚本的概念、结构、设计要求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穿插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会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呈现《最后的晚餐》微课,强调脚本设计要巧设悬念、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通过呈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N招》一课,强调微课程呈现内容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明确内在的逻辑顺序。对新教师来说,上网看十分钟甚至一两钟,就能找到一节课的切入点;通过呈现《从心术的医患关系看新型师生关系》一课,强调脚本内容要引发思考和共鸣,让学员通过《心术》中医患关系折射出当下的师生关系,暗含着热点的教育话题和深刻的教育道理,让学员自觉接受课程所传达的小事件、大道理。“微课程开发中易出现的问题”环节。微课程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不当、将微课等同于课堂实录、知识划分过细、知识密度过高、过分追求可视化和趣味性、片头片尾过长、制作技术欠佳等问题。培训者在讲授这一环节时,可配合典型微课,加深学员对微课程开发常见问题的认识。如《访谈法》一课,就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访谈法包括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其中包含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很多,放在一个课程容易讲不清,如果就说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可能这个问题就讲透彻了;再如《如何进行访谈》一课,就存在高密度知识呈现问题,忽视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通过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缺乏引发学习者思考的设计。(4)总结概括在前三个步骤完成基础之上,培训者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以本课为例,培训者需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微课程设计制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技能,获得哪些知识,提高哪些素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在方法选择中要考虑学习者边缘化、非连续性、非正式性学习的特点。二是分析教学内容。可从性质、时间、数量、重点、难点、顺序几方面进行。三是体现教师独特的语言风格。四是要有明确的线索。在微课程的短时间讲授过程中,必须只有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所罗列的论据在保证精而简的情况下要充分、准确,要巧妙启发,积极引导。(5)练习反馈以本课为例,练习与反馈环节,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培训方式进行。让参训学员结合自身正在研究或关注的问题,设计一门微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尝试填写微课程设计表;在内容部分按照脚本要求填写;试着制作此微课。

5.培训课程评价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3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学生会主席是学生会的核心管理员,学生会主席依据学生会的章程管理学生会各部部长,学生会各部部长对本部门的部员进行管理,具体的管理形式有例会和晨会。学生会主席每周召开部长例会并定期召开全体部员大会,学生会各部部长定期召开部门例会。在这样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学生会干部会对学生会成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馈,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管理和制止,使学生会各个部员的行为更加规范化。同时,他们也会对学生会的一些重要活动加以讨论和策划,并形成一定的活动方案。此外,在日常管理中,学生会各部门通过晨会时间来和部员进行简短的沟通,如笔者学校公关部早晨七点一刻晨会,生活部早晨七点二十晨会,学习部、体育部和宣传部七点四十晨会。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各部部长检查本部门成员的发型、指甲、服装,有意识地训练部门成员的站姿,并不时地叮嘱部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礼仪,注意工作时的态度、语言等。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干部的团队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二、在学生会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会干部的职业素质

中职学校的学生会都设定了一定的职能部门,如笔者学校的学生会下设生活部、公关部、学习部、宣传部和体育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工作职责。生活部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教室内外的卫生情况,并加以记录,每周将各班所得分数上报,计入各班六项评比分数;公关部的主要任务是设置各班的值周岗位,制定各个岗位职责,并在各班值周过程中加以巡视、检查、记录和评分。学习部的主要任务是每天早晨进入各班教室检查各班出勤情况以及各班早读的安排,并根据检查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分,分数计入各班六项评比的分数内;宣传部的主要任务是张贴横幅、设计板报,并适时地根据需要做相应的宣传工作;体育部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体育老师组织课间操,并安排同学在课间操时检查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做操的具体情况,也相应地做出评分,并将分数计入班级的六项评比之中。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各个职能部门为了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在各部成员自律的基础上,在与不同班级的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完成了各项数据统计任务,各部再将所得数据比较规范地记录在各项统计表上,加以总结和汇总,最后将各班得分计入六项评比,每周向全校师生公布,使各班老师和同学明确本班在哪些地方做得较好,在哪些地方尚需努力,从而比较有效地参与了学校对班级的管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精神(包括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职业能力(包括执行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三、在学生会的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会干部的职业素质

中职学校的学生会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每个学期基本都要搞一两项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在主题活动中,学生会干部首先要一起讨论活动的方案,将方案制定好以后,要和学生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以确定活动的时间、人员、活动场地等。然后按照方案的安排、发出活动的倡议,进行相应的宣传,组织特定的人员,在特定的场地,运用需要的器材等,具体实施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会干部再总结、回顾、反思整个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干部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比较全面的锻炼,职业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他们会认识到,要想完成一项主题活动,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为了使活动得以顺利推进,他们需要斟酌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求得支持和帮助等。每一次主题活动,都是对学生会团队内部各个学生会干部的能力素质的检验和集中展示,他们也在一次次主题活动中由青涩逐渐走向成熟。所有这些都将为他们求职的历程以及就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中提升学生会干部的职业素质

学生会干部的成长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会干部自己意识到自身的素质需要提高,有进入学生会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帮助他们成长,原因如下。目前进入中职学校的职高生,初中学习成绩大多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来学校消磨时间、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在历年的就业推荐中,部分“优秀”毕业生因为沟通能力低而屡屡失败,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因为不会处理团队关系而困惑重重。他们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观点的能力,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的能力,以及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等均有待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也比较欠缺,具体表现为语句不通顺,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较多,不会写计划、总结、通知、请示、活动方案、竞选稿等。他们的礼仪素养不容乐观,社会公德观念淡薄,不懂得礼仪规范。他们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个人卫生,衣服、袜子、鞋子、头发等不勤洗、不勤换;不讲究公共卫生,随便乱吃、乱吐、乱扔等;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基于这样的现实,新任学生会干部存在自身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而且他们很少有在班内及校内担任过干部的经历,他们不知道怎样担任班级干部,更不知道怎样担任校学生会干部。他们见到老师、学长不知道打招呼;在办公室内不懂得与老师沟通;在工作上能力不足,对所处的位置不了解,负责的部分不明确;不懂得如何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与配合。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个人素养等都很欠缺。进入职校,他们面对学生会这样一个团体有参与的热情,但能力不足,素质有待于培养和提高。为了使学生具备胜任学生会工作的基本素质,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笔者认为可对学生会干部进行如下培训。

1.学生会各部门面向全体成员的业务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会各个部门审视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加深对本部门工作任务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之间加强了解和沟通。

2.文书写作方面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使学生知道如何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通知、会议记录、活动方案、倡议书,竞选稿等,从而使自己的工作书面材料完整。

3.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使学生掌握完成学生会工作必备的计算机能力,如数字的录入和统计、文档的录入,建立博客、制作视频相册、截图等。

4.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对学生的站姿、坐姿、走姿等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内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文明语言,尊敬师长,注意公共道德,讲究公共卫生等,以提升学生会干部的个人形象,增强他们的文明礼仪素养。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4

 

为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提升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市委和办法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处实际,现就年度全处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即“小学教”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年度主题教育活动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建设美好新农村”为主题,组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省党代会提出的坚持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道路的时代要求,准确把握市党代会提出的实现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跨越崛起、富民强市目标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市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富民强市发展主调,深刻理解中央、省、市委“三化同步”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不断增强推动“三农”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强化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激发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努力发挥农村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为实现“率先小康、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具体安排   全处农村党员干部的主题教育活动自年12月中旬开始,至年2月中旬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年12月22日前)。12月22目前,街道、村要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主题教育活动。街道党员领导同志要到所联系的村进行动员辅导。   2、学习培训(年12月23日至31日)。要注重把学习培训作为“小学教”活动的基础和重要支撑贯穿活动始终,坚持以街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中心户为主阵地,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支部学习、典型示范、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组织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好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培训。要重点抓好集中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辅导材料等,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街道党工委要举办村“两委”其他成员和党员中心户培训班,时间不少于2天。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深刻领会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张宝顺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及全省群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第三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到联系点带头授课。要结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抓住流动党员春节返乡时机,组织他们参加集中学习;对没有返乡的党员,采取邮寄资料、网络教育、发送短信等形式使他们参加到活动中来,确保学习培训全覆盖,使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走访座谈(年1月1日至15日)。街道、村党组织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要按照市委“三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千名干部下基层”和组织部门“三走进三服务”活动要求,集中开展走访座谈活动,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干部要带头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村干部、选派干部、驻点干部、下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党员要深入农户,通过发放宣传提纲、张贴宣传材料、夜谈交流等形式,把各级党代会精神向群众宣传下去,并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带上来。街道党工委书记走访不少于20户,其他干部走访不少于15户。各级干部在走访调研期间,要安排一定时间驻村驻点,吃住在基层,真正静下心、沉下去了解民情,并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对走访工作中农村党员、干部收集的意见建议,街道、村党组织要认真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召开处、村干部、普通党员、村民代表、“双培双带”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座谈会,广泛征询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服务农民群众的“金点子”。街道党工委要及时总结大走访活动经验,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应用文建明工作法,在实践中把握结合点、找准着力点,着力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村党组织要全面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推进党务公开、“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两委”工作规则。   4、为民办事(年1月16日至2月20日)。街道、村党组织要把为民办事、服务群众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立说立行、边学边做,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推进工作上见实效。街道、村党组织要对创先争优及年度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对已经落实的进行销号,对正在落实的了解进展情况,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年春节前,要结合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双向述职”评议工作,集中一段时间对所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确保承诺事项兑现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结合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推行星级创评工作。在此基础上,围绕走访座谈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新一年度双向承诺活动,科学确定处和村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精神的主要措施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激发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积极性。要积极为民办事,以农民满意为目标,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着力点,切实化解有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认真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努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到联系点开展联系帮扶,重点到条件困难、问题较多的村和困难企业,努力解难题、办实事。要精心开展“两节”慰问活动,重点对基层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和扶贫济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街道、村党组织要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为民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学习贯彻各级党代会精神的过程,成为巩固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过程,进一步凝聚建设美好乡村的强大合力。#p#分页标题#e#   三、几点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街道党工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村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具体责任人职责。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要结合处村实际对活动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在12月22前全面启动主题教育活动。   2、加强督查指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创先争优活动处村联系点,指导联系点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把联系点建成主题教育活动的示范点。选派干部、驻点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承诺、带头实践,精心组织好选派村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主动性,积极协助村党组织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各阶段的工作。   3、注重氛围营造。要把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当前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宣传的重点。要积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活动的好做法和取得的新成效,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要在集镇中心、村庄入口、公路沿线等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把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的实效及时上报。   4、搞好统筹结合。要紧紧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力求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把主题教育活动与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整顿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与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共建双方紧紧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找准着力点,创新共建平台,丰富共建内容,增强共建效果;与推动市人大代表换届工作结合起来,促进换届工作风清气正,确保新班子有新作为新气象;与农村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主题,进一步深化双向承诺,强化领导点评,抓实群众评议,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健康深入开展。   活动结束后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要及时予以总结,并于年2月20日前将活动总结书面报送至市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效性;农村学校;教师比武;教师专业成长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作者作为一名学校师训管理者,现从一次“教师比武”说起,从比武主题、比武过程、比武跟进三方面梳理比武实例,总结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方法。

一、比武主题:基于教师立场

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然而,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时的最大障碍是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把握语用规律。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基本功大赛。之前,学校曾选派教师在市“向读学写”专题教研活动中,上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的观摩课,备课组齐心协力,设计、展现了一堂特点鲜明的经典课例。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导学单”的设计与使用,这份导学单帮助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把握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读写”迁移,扶持学生延续探究“好书推荐”这一特殊应用文体。基于这一校本基础,组织者将基本功比武主题确定为“‘向读学写’导学单设计大赛”。

二、比武过程:基于培育立场

本次基本功比武执行这样的流程:1)执教老师向全体语文教师分享市教研课心得“用好‘导学单’,促‘向读学写’”;2)以三、六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课作为课例,中、高年级组分别进行集体备课;3)公布比武主题,中、高年级组闭卷式现场设计课文导学单;4)备课组长、教师代表开展交互式评价;5)教师们投票选出优秀设计,评选出具体奖项,并在校园群分享。比武的目的是借助活动凝心聚力,依托竞赛促进教师发展。在本次比武活动中,市教研课中执教老师的主题发言为全体语文教师打开了一扇窗,让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结合;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打开了思路,得到了发展;备课组长和教师代表参与首轮遴选,起到了促进学习、思辨的作用;全体教师进行点赞和点评的二轮评选,起到了用榜样推动学习的作用……这不仅是一次比武,更是导学理念下“向读学写”的一次专题培训。

三、比武跟进:基于发展立场

比武结束后,行政组对获奖者代表、评委代表和普通教师进行访谈,大家普遍认为本次比赛收获非常大。同时,行政组指定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位备课组长分析借助导学单展开课堂教学的效果,然后对优秀设计进行完善后再分享、再提升。

四、分析反思:基于校本立场

(1)构建相对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认识水平。(2)准确把脉,明确目标,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一项培训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目标是否明确及其实现效果如何。培训者要在观察、调查、谈话等调研基础上分析教师的实际需求,把教师需求和时代需求、课程需求相结合,准确把脉,确定清晰的目标。培训目标具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培训才会高效。(3)精选内容,关注过程,创新培训模式。这种自我导向学习方式决定了培训必须满足教师共性和个性需求,并不断创新形式,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在具体培训中,要合理构建培训模式,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扩大教师参与面,引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主动参与,保障参与效率。比如,为帮助教师解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问题,培训者可选定以下内容:开展“何为语用,语用为何,如何发展语用”等理论学习,开展“各年级段‘向读学写’的实践研究转换‘认知视角’,开创作文教学新路径”等模块化课例研究。(4)加强管理,后续跟进,建立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重培训,轻管理”严重影响着培训实效,对此,培训者可实施过程性管理。后续跟进管理策略有:1)建立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对参培教师建立信息资源库,依靠文字、图片、声像、实物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竞赛、教学情况、学年度考核进行科学分析。这种动态管理,能及时反映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真正建立起灵敏、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网络,以确保教师培训管理信息渠道畅通,并为今后的跟踪培养创造条件。2)创建交流平台,共享学习成果。利用教师博客,通过建立联谊会、论坛等形式,加强培训后教师的横向交流,使教师的自修、反思、交流上升为理论,成为共享资源。3)及时反馈效果,加强跟进管理。培训结束后,可以采取面对面交流、座谈会、不记名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项培训方案提供依据。4)实时跟踪评价,推进教师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已培训教师的作用,让他们把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传递给其他教师,同时,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是一次极为有效的校本研修,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此次培训基于校本立场,从主题选定到竞赛过程到后续跟进,都扎根于校本实际,所以大大提高了师训实效。当然,提高培训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突出区域特色等,也有利于增强师训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浩.语文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教育培训;创新

指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各族干部与人才队伍,尤其是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是更快更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新时代以来,随着干部教育培训目标与任务的变化,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逐步将领导干部岗位胜任力作为一项重要培训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和新办法,以加强干部能力培训。其中,参与式教学方式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共识性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近些年来迅速被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主流干部培训机构采用。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相比,参与式教学因其在能力培养上更能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更能提升学员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而具有显著优势。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也适时地开展了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本文拟对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参与式教学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并尝试对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中参与式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对进一步完善教学提出建议。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及其创新驱动因素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其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认知观点,解释了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间的交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团体中,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整体成绩。由于合作型目标结构创设了成员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而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对成员的学习又产生了正面且意义深远的影响。借助于心理学的学习理念,我们认为,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参与式教学是针对传统单向封闭式教学模式而提出的一种以学员为主体、着力于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的现代教学模式。它以学员为中心,通过营造一种平等、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加强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并采用灵活多变、直观形象的程序化教学手段,使学员深刻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式教学侧重于增强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一种增量学习法。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当前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参与式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之中,其创新驱动力主要来自六个方面。1.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教育不仅具有前期网络教育所具有的网络化、多媒体化、跨时空等特点,还具有在线化、个性化、移动化、智能化、社会化、数据化等特点,教育内容更新快速,教育方式灵活多样,诸如翻转课堂、手机课堂、慕课、微课、弹幕教学、轻应用平台等都是“互联网+教育”的创新结果[1]。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领导干部的学习方式,当前移动终端硬件产品的功能的提升和丰富多样,使得学员能够以全新的、多元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实践和评估中。2.参训领导干部。当前领导干部学习有着更为广阔的知识源、信息源和更为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呈现新的特征。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感染性和效果持续性不强,导致很多学员消极应付,甚至抵触传统课堂教学活动[2],这种倾向已经受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关注。3.师资。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需要适应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新特征。这种使命最终要体现在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与知识结构构建上,教学能力水平上,以及和学员的协作、交互活动效果上。4.干训机构。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校和各级干部培训机构承载着提升干部能力水平的责任与使命。当前,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自我定位非常清晰,即努力提高干部培训质量,成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一个节点或子空间。相比过去,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内部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有了极大的改善,很多培训院校还在积极拓展外部的合作伙伴,寻求优势和互补性资源,努力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5.组织部门。中组部对干部培训工作有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各级政府组织部门根据干部培养需要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国家民委系统的干部培训工作则统一由国家民委组织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要求,培训对象主要是民族地区的干部、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以及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才是关键,育人质量是前提,民族干训部门和机构是组织部门委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关键的、核心的平台。6.送训单位。送训单位根据岗位需要选送干部参加培训,期望参训干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将组织部门的组织需求、送训单位对参训干部的期待、参训干部的个人需求与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关联、高度匹配,这才是多方共赢的有效培训。

二、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结构

相比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教学活动,只是这种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新颖、多样,更能突出干部学习的主体特点、学习规律和参与性,更能关注干部学习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以及为此做出的教学情境安排。参与性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活动的目标与价值、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价值实现(见图一)。

(一)教学活动的目标设定与价值描述

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怎样开展以及将取得何种效果,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目标则是依据培训班次的主题而设定的,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课程与活动要充分考虑参训学员的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行政级别、工作类型等,这也是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分级分类培训的核心要义。同时,参与式教学活动的价值体现是由活动背后的相关参与者的价值取向共同决定的,核心参与者是教师与学员,中间参与者是教学活动策划部门,外层参与者是干部培训机构相关部门。因此,整个教学活动都与一定的教学价值相对应,在多个参与者有差异的价值主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教学活动的整体价值[3]。教学活动的价值描述体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规格和意义,对活动设计和活动开展起到连接作用。

(二)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协作、交流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三个关键要素。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例如世界咖啡这种集体会谈的方式,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会谈场景,让学员在品味咖啡的同时,畅谈研讨主题,这是参与式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其次是协作,教学活动中既包括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协作。例如在结构化研讨的教学方式中,协作不仅包括催化师与学员之间协作,还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这种协作贯穿于整个研讨活动过程中;第三是交流,交流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交流对于促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协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的想法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同时团队共识性的思想也使每个学习参与者分享了集体的智慧。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布道式”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通过角色设计、任务设计、场景设计等建构意义场景,使得教学活动的目标更为清晰明确,也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挑战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故事性[4]。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开放性、多元性的角色设计类型,使学员有足够的参与空间。角色间的关系连接,则通过任务设计来明确不同角色所需完成的活动内容。场景设计则指完成活动的场面、情景以及角色所需要的工具。例如在危机事件处理的模拟演练活动中,参与演练的学员有明确的角色分工,通过模拟创建危机事件处理的场景,提高学员实际应对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活动的执行

参与式教学的执行是根据活动设计,在主导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按照教学活动的既定进程,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其中,教师承担的角色与学员承担的角色各不相同,角色任务也不相同。具体执行包括各个活动之间如何连接,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设置,需要搭建各种任务场景等[5],这对教师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活动执行过程中参训学员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设计不是每一个特定班次都能很好完成的,这与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任务的可操作性、任务的针对性等密切相关,因此,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与活动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特点

目前,在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具体采用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学员喜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根据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定,可以将教学活动分为主题研讨型、能力建设型、学习研讨型三大类。参与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有很多优势,它导向明确,流程清晰,互动性强,学员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地位,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成效明显。但是,参与式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一方面对于不同主题的班次,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相关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学员背景不同,对讨论主题的熟悉程度不一,讨论的时间长短要合理设置,时间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不利于将问题谈深谈透,时间太长又会挤占其他环节所需的时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员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否则影响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研讨环境,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很多发散性的观点,不利于学员获得系统性的知识,因此,教师最后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提炼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对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参与式教学的创新思考

干部教育培训的参与式教学强调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员在轻松民主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同时,按照预定程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此模式的理念非常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成人学习通常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经验为基础的,在互动交流中改变以往的认知图式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主体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就成为影响干部培训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教学设计要注重民主性、合作性

在民主化的氛围中,学员的主体积极性才能被充分释放,学员会更加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与任务分工,要认识到学员认知结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能够把控整个教学活动与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指导,让学员在教学活动中有体会有收获。参与式教学一般宜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利于学员之间实现有效沟通与合作,每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在合作交流中都能得以分享,大家在彼此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创造性

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为活动设计的主题现实性和形式新颖性。主题现实性是指教学活动研讨的主题要与参训干部的岗位要求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相匹配;而形式新颖性则是指以区别于传统的、大众化的方式来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以主题现实性为例,教学活动的研讨主题设计必须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过时的、脱离时代背景的活动设计,则不易展开有效的、环境社会学所需的环境与社会考察,不利于研讨交流的开展,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坚持主题现实性和形式新颖性的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参与度,全方位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现场教学设计的参与式教学活动框架为例:1.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安排及教学点进行讲解介绍;2.学员做课前准备,阅读教学点的相关材料并进行思考;3.教学点现场观摩,讲解员讲解介绍;4.现场座谈、讨论交流;5.教师精讲教学点,并进行综合点评提升。这种活动框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体会收获很多。因此,依据特定主题、特定内容,创造性地选择活动方式,并围绕该方式设计合适的活动角色、任务、场景,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流程设计要科学合理

流程设计是参与式教学的关键问题。参与式教学的主旨就是让学员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实际教学中发现,干部级别越高、年龄越大,行为模式越难改变,越难接受此类活动。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在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的基础上,保证每位学员都有发言机会,甚至是迫使每位学员有发言积极性,就成为教学活动流程设计的要点。以参与式教学世界咖啡为例,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首先是教师的课程导入,包括研讨活动是什么,为什么用这种形式开展活动,怎样开展活动以及研讨题目的作用与意义介绍。介绍导入一般都要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二是学员分若干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为5人左右,每小组设桌长一名,小组成员数一般要小于分组数。第一轮讨论为小组内讨论,第二轮讨论小组成员分散到其他小组并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桌长不动,留下来为从其他小组流动来的成员介绍第一轮讨论情况,并补充新成员的意见。三是分散到其他桌的小组成员回到原来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四是全班集中研讨。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派1名代表分别就讨论中最重要的几个问题简明扼要地向全班进行汇报。五是老师画出思维导图,并进行最后总结。这种活动流程的设计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到议题的讨论中。

(四)研讨主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研讨主题设计的针对性是指主题讨论活动的设计、实施应符合学员的认知特点、知识背景、工作性质以及心理因素等,同时,主题设计应能吸引全体学员参加,体现学员参与讨论的广度。一些专业性较强、范围相对狭窄的研讨主题会令学员难以有效参与。因此,参与式教学在研讨主题的选择上,宜选择社会较为关注的公共事件,中央和地方力推的工作,与干部任职部门相关的工作等,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区民族工作、特色村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治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这些议题参与的广泛性强,又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难点,教学活动中既能锻炼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咨政素材,可谓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郭纹廷.“互联网+”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7(01).

[2]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对干部培训中参与式教学的思考一一基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一校两院”的经验[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5):119-122.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159-161.

[4]剑许丹.试论现代成人培训管理四大理念[J].中国行政管理,2005(5):63-65.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人才培养政策;LDA主题模型;TF-IWF算法;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我国发展建设进程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大湾区的产业要想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业,缺不了人才培养的供给。纵观世界各大湾区的发展历程,都离不开湾区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供给。另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作为技术进口大国,在国际竞争中容易被技术出口国“卡脖子”。所以,中国更需要针对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打破技术垄断,突破困境。因此,本研究基于大湾区的背景,分析国家有关部门对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供给情况,加深对有关政策的理解,在理论上对大湾区人才培养政策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建议,在现实上预测大湾区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为创业者们在相关产业进行创业提供参考。

一、研究现状

(一)大湾区政策研究。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大湾区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国家政府部门政策的指引。因此,许多学者将研究目光聚焦在大湾区的政策研究上。在大湾区的政策研究方面,学者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贡献。曾凯华对欧盟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大湾区建设的建议。徐维军分析了大湾区内金融业现状,指出大湾区金融财税政策面临的不足,提出了若干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陈品宇基于政策话语分析方法,分析佛山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政策,提出相关建议,为其他城市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借鉴。方木欢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港澳青年创业政策进行分析,为港澳青年创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践做出理论贡献。林洁等研究大湾区中医药产业政策的现状,总结中医药产业当前发展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该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的完善提出建议。游玎怡从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和要求出发,探讨政策合理性与改进空间,并指出港深双方都必须建立生态系统“共生竞合”的思维。综上,通过对大湾区政策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学者们对大湾区的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金融财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和湾区建设等方面。而在人才政策研究方面,曾凯华和黄英两位学者主要从人才流动与税收政策的角度进行研究,缺少在人才培养政策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人才培养政策入手,对大湾区政策研究中人才培养政策方面研究提供一定补充。

(二)政策分析工具的应用。在对政策分析工具的运用上,陈青运用LDA主题模型和SVM分类算法等方法,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文本和媒体文本展开舆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张超运用NLP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政策之间的交互作用,量化政策的力度,识别核心政策。蔡小慎运用NLP技术挖掘文献关键词并进行主题聚类,通过发文时间、类型分布等计量分析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变迁总体脉络。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研究入手,基于手工收集的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文件内容,运用NLP技术对政策文件进行分词,通过LDA主题模型进行分阶段主题再现,分析不同阶段下的主题类型,理解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演化路线,并用TF-IWF算法分阶段提取专业领域相关词,分析人才培养政策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演化路径。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路线。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本研究按以下思路开展:首先,对有关文献进行研读;其次,收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政策文件;再次,运用NLP技术和LDA模型对词频、政策主题演化、专业领域演化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二)数据来源。本文收集了截至2020年7月以前与粤港澳有关的政策,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广东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文件。大湾区人才政策的,直接影响了粤港澳三地高尖端人才的输入,影响了粤港澳三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大湾区政策的检索来源主要为各大政府部门网站,最终收集大湾区政策文件718份,经过滤,剩余235份。

三、实验与结果

(一)政策文件词频统计。基于文本预处理操作,共分得7,506个不同的词,总词频数量为87,662,从图1中可以看出,排名前3的词分别为“人才”“培训”“发展”,表明所收集的政策文件与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图1)

(二)政策文本LDA主题分析。本文以2015~2016年、2017~2018年、2019~202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使用Python的sklearn资源库调用LDA模型进行主题再现,分析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演化路径,如表1所示。(表1)第一阶段:探索阶段。根据计算结果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航运和跨境电商专业的发展,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对航运和跨境电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第二类是金融行业的发展,推进大湾区金融制度改革,培养各类财富管理人才,支持区域金融人才的交流合作;第三类是培养高端物流人才,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培养各类物流高端人才。第二阶段:起步阶段。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数量激增,各类主题逐渐丰富。第一类是高层次人才创业,主要探索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与区域产业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此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创业能力;第二类是产教融合,健全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办学能力和行业指导科学设置新专业的机制;第三类主要是加强对高校教师项目的资金协助;第四类是高科技研究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方面,以促进各大高校、企业加大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第一类和第二类主题有所重合,说明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机会,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创业能力。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高速发展阶段,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支持下,大湾区各政府部门提高人才培养相关政策供给力度,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人才力量。根据分类结果,第三阶段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全面提升广东省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第二类是科技创新,以促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提高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第三类是与健康相关的主题;第四类是校企合作培训,以培训基地的方式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培训场所,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第五类是关于高校科研体系发展;第六类则是与医疗相关,在深化医院体制改革、提高医院医师职业水平和培养全科医生的同时,大湾区作为中医药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区域,有关政府部门也重点关注中医药的发展。第三类和第五类主题分布的重合说明国家有关部门在促进高校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关注民生健康,希望通过高校培养健康产业、体育产业等有关人才,以提升民生的健康水平。

(三)主题演化路径。通过对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进行分阶段的主题再现,可以看到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从探索阶段演化到起步阶段再演化到高速发展阶段的演化路径。探索阶段的主题主要包含航运和跨境电商专业发展、金融行业发展和培养高端物流人才三个方面,表明在探索阶段,大湾区的建设重在发展基础行业,用金融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资金上的支持,用航运、物流和跨境电商打通与世界贸易沟通的渠道,为大湾区的资金回笼提供桥梁。起步阶段可以看出,大湾区人才培养政策的主题逐渐向创新创业转移,说明探索阶段对基础行业的发展已经成功,接下来需要加强各行各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增加大湾区新兴企业的数量,为大湾区提供强力的生产力。高速发展阶段再一次说明大湾区正在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是保证大湾区生产活力的基础动力,高校科研体系的发展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新鲜血液。校企合作培训和职业技能培养能够帮助各行各业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而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医疗的发展说明大湾区逐渐注重民生健康。从整体的主题演化路径来看,大湾区人才培养政策的主题逐渐丰富,科技创新是不变的发展动力。而且从不同主题的转变来看,从注重基础行业的建设,再到注重创新创业、科技研究,又再到科技创新、职业培训、医疗健康,大湾区的建设逐渐向好,科技创新和职业技能培训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活力,但随着大湾区老龄化逐渐严重,全面小康逐渐形成,民生健康会成为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

(四)专业领域演化分析。通过LDA主题分析,可以了解大湾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演化路线,但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文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本研究采用基于TF-IDF算法而改进的TF-IWF算法对文件当中的关键词进行抽取,过滤与专业领域无关的字词,分析大湾区人才培养政策所涉及专业领域的演化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的专业领域范围逐渐扩大,政策文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数量逐渐增加。从整个发展路径来看:第一,大湾区逐渐增加对高新技术研究领域的政策供给,鼓励用5G、互联网等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集成电路、微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发展芯片产业;第二,第三阶段出现了绿色金融、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领域,说明大湾区也逐渐重视环境保护,用绿色金融的方式引导金融资本为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注入动力,也为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奠定政策基础;第三,相比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出现了大量与健康相关的专业领域词语,进一步说明民生健康会成为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领域也会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发展壮大。

主题培训总结范文8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宾,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明确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

开学初,召开新学期正副班主任会议,系统学习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岗位职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方案》等,让每一位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以《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为指导,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对现任班主任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导示范作用;通过班主任每月例会,及时反馈班级管理情况,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指导义庄协作区一等奖获得者费宝芬教师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争取好成绩。

3、关心新上岗班主任。

本学期,学校新进了四名新班主任,由于刚踏上工作岗位,没有教育经验,我们将组织互帮组帮助新班主任及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推荐她们参加岗位培训,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落实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培养。

1、为配合市“市文明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学校”开评,本学期,我们将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相关细则,各班主任对照要求,逐条抓好学生的常规训练,努力落实到位。

2、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坚持原有的每日一查的“三项常规管理”,下发评比细则,组织大队委员、服务队员每天坚持上午、下午两检查,确保常态下的校园面貌成为学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坚持各项常规抽查,晨会每月至少抽查二次;班队每月至少抽查一次;卫生每月安排一次大扫除,每月抽查1至2次,(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强化午餐管理要求,重申午餐管理细则,每周抽查一次,每班要通过餐桌小组之间的评比来切实提高就餐纪律与就餐情况。

重视安全教育,规定学生活动区域,重申“行走”规则,杜绝教学楼区的追逐、打闹、狂奔现象。

根据每月的检查、抽查情况评比每月的文明班集体,并及时反馈每月的评比情况,督促文明行动落到实处,

3、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办好“聚沙少年宫”,迎接苏州市现场检查。

(三)深化“孝爱”特色教育,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继续深化“孝爱”教育,结合相关的节日“教师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践行“孝爱”,培养学生的“孝爱”意识,根据学生的表现,每班评比班级的“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在此基础上,择优评比校“十佳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结合庆元旦活动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及表彰活动,邀请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前来观摩活动,从而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每个家庭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丰富少先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本学期,我们结合上级有关精神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将进一步深化体验教育,强化传统节日的教育。结合“建队日”,在一年级发展一批新的少先队员并作好相关队知识的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和经典诗文诵读赛”。

2、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健全和完善德育课程,增强德育的科学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每两周制作一期电视节目,及时反映学校德育活动的动态;以五、六年级同学为主力军,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每周以班为单位播出一期广播节目,期末进行评比。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富有教育意义。

3、各班更换“雏鹰争章”板面,各班主任要创造性地进行争章活动,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让争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倡导小班长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对值周班长的值日进行指导和总结。校大队部每月举行一次小干部交流活动,跟踪跟班小干部的工作情况,交流各班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使班级管理不断健全。

(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校省级子课题《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2、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师生沟通交流,把思想疏导工作及时做到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做好离异家庭、特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3、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六)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强。针对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召开一、四、五年级家长会,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邀请专家到校为家长作专题讲座。继续出好校刊《家教通讯》,鼓励广大辅导员老师用好网上家教平台(家校路路通),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2、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新一届家教委员会。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宣讲相关法制知识,加强与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校外德育基地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

1、制定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2、召开德育条线、正副班主任会议。

3、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九月:主题:新的学期新的目标

1、正常教育秩序,各班认真组织学习《梅小学生一日常规》

强化就餐、课间纪律教育,做到“静”。

2、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班级布置评比、黑板报评比。

3、召开班主任例会,布置德育导师制相关工作。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九月份先进班集体。

5、“百名教师走千家”集体家访活动

十月:主题:童心向党争当四好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孝爱活动:慰问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份礼物

3、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决赛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月份先进班集体。

十一月:主题:积极寻访努力学习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召开三、五年级家长会。

3、邀请交警叔叔来校作交通安全讲座。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一月份先进班集体。

6、各班推荐“孝爱之星”“孝爱家庭”

十二月:主题:我爱运动我会锻炼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庆元旦“孝爱”表彰活动。

3、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二月份先进班集体。

一月:主题:回顾总结迎接寒假

1、组织学生复习备考,上交(传)各种材料;

2、召开家教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