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调查报告范例

专科调查报告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1

1.1实践教学没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简单照搬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远程开放教育在生源结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高等教育形式不同的许多特点。在生源结构上,传统高等教育的生源基本是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的未就业者,生源结构单一,学生学习基础在程度上也比较统一,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则基本上是已在各行业工作的在职求学人员,生源结构相对复杂,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在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方面,传统高等教育基本实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教学采用组班学习及面授辅导为主要形式,而远程开放教育则实行业余学习方式,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形式。由于生源结构与教学形式的不同,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在形式、内容与标准等方面均应反映和体现其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实践教学目标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毕业作业环节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

原有的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采取单一的“毕业(学术)论文”形式,严重脱离了专科层次学生实际,无法解决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淡化实践性。在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面,80%以上的学生选择纯理论性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严重地脱离实际。由于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学生自己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只能从报刊杂志或网上下载,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2)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开放教育专科层次学生是成人业余学习,底子薄、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撰写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以专科学生目前的学术素养和能力水平完成专业学术论文,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无法驾驭。在多年的毕业作业实践环节验收中发现,专科学生毕业论文抄袭、请人、论文拼凑现象严重。(3)论文的逻辑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不规范。不能按照序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来安排论文的逻辑结构,导致逻辑结构混乱;或用报告文学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代替论文的学术语言等等。有些论文连基本的要素如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都没有,而参考资料列法不规范是最普遍的现象。当然,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还有为师生比严重失衡,论文写作指导不力的因素。开放教育实行试点以来,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基本都是位列前茅,学生数量众多,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专业师资缺乏,从省校到各分校尤其是基层教学点,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很少,师生比例悬殊,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论文写作很多时候靠学生自行探索,而学生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随便应付了事,使得实践教学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探索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和学习者特点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

2.1调整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基层的应用性人才,其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如前所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尤其是专科层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理论素养较低,虽有一定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但多为低端的感性认识,他们既难以自主地在教学环节中将所学理论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同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有效结合,也难以自主地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毕业作业环节的行动。针对这一实际,电大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其实现途径应该是把实践教学与学生本人的工作实践与社会经验相结合,将其自身既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及社会实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的首要任务是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专业写作的基本能力。为此,我们重新调整了该专业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思路:突出实践主体即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与社会经验,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提升,由此实现加强其动手能力的目标。

2.2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形式

依照前述的实践教学目标和思路,我们积极探索开发利于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挥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虽然具有成人在职、自学为主的共同特点,但年龄、家庭情况、学习背景、职业特点、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等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满足其需求的路径和手段也应当不同。在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类型细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实现毕业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为此,我们在研究探索中,将原来毕业作业只是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改为适应不同学生情况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等多元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和自己的条件自定。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形式,突破了原有电大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使电大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适应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四种毕业作业形式中,除了学术论文是原有毕业作业形式的保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都是结合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特点开发设计的新形式。“工作研究”形式主要适用于在行政单位工作或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学生,目的是促使这类学生利用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自身优势,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自身工作性质,围绕本职工作和行政管理专业某一主题开展,研究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总结自己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与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收获、感想、心得体会及合理化建议,促进其运用理论知识总结归纳实际工作,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形式适用于所有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工作实际自行选定。对于学术论文形式,我们把它作为多元化形式之一进行保留,但是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在原有毕业作业环节中,学术论文的要求和指导基本参照普通高校的做法,给出选题,由学生自行选定。选题基本以行政管理领域理论研究为主,结合实际的很少,学生写论文基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很难通过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和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在课题的探讨中提出了论文选题必须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实际或社会热点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不提倡写纯理论性文章。通过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或者是对自己工作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一方面强调了学生探讨问题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3改革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总结新开发设计的毕业作业环节各实践形式的教学经验,2011~2012年,我们以调查报告这一毕业作业形式,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发设计了“南宁市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的专题调查项目,在总校直属班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该专题调查要求学生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以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素材撰写调查报告,完成毕业作业。从两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通过结合本地区社会实际开展的专题调查,对促进电大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1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从两年的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与之前硬性规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相比,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每一届学生参加毕业作业并顺利完成通过验收的比率由原来的50—70%提高到95%以上。从对参与学生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这项社会调查的总体效果很满意。

3.2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通过专题调查,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了解了本地区社会热点———市区交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调查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在收集材料、整理归纳消化素材中,培养了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在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该项目调查,是很好的一次系统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转化,同时锻炼了走访、座谈、记录、统计、写作等多种能力,掌握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2

为贯彻实施《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永州市委制定了《永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快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县以上卫生机构卫技人员70%以上有大学本科学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60%以上有专科学历。5年内为县级医院培训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和技术骨干,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30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实现每万居民拥有2-3名全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这对于永州的高职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鼓舞人心的,他们只要在学校认真学好专业,拿到相应的各种证书,就业的前景是很好的。最后了解职业情,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文件都强调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的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各地不断出现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甚至还危及生命。这就要求学生学好、学精专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以上“三情”可以看出:只有充分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国情、地方情和职业情,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有目标有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高职医疗专业就业前途是很乐观的,关键是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勿好高骛远。

二、开展多种有效的社会实践,帮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正确定位职业

1.开展医疗现状社会调查

辅导员在放寒暑假前做好调查报告的主题安排,发动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当地卫生院、社区了解医疗现状,写出调查报告并在开学后进行评比,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地医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及医疗卫生状况,为今后回乡工作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

2.组织医疗服务队下乡、下社区

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组成医疗服务队参与“三下乡”或下社区活动,既可以服务老百姓,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3.举行定点公益活动

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零陵特殊学校、永州老年公寓是我系长期关注和服务的单位,走近这些特殊人群,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不容易和自身的幸福,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帮助这些特殊的人群,享受服务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4.做好暑期医院顶岗实践

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医院,让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以实习的方式顶岗实践,可以是义工或有酬劳的工作,也可以跟老师见习多多学习,尽可能多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把理论用于实践,了解本行业的情况。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高等教育当中,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不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必经之路。本文对目前开放教育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亟需重视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大意义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教育形式,其“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教学特点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要。这种培养模式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培养要求是:一方面强化知识的应用,解决具体实践操作应用;另一方面要提升相应的实践运用能力。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人必须进行有思想理论指导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建立注重理论应用和实践培养的教育思想。[1]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包括课程理论教学实践和集中实践性教学两个环节,具体形式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由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有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一定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有一定理论知识但需要更新。因此,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要针对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实践教学性活动,操作性要强,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企业不仅看中学历,更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会计专业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等会计专门人才。

二、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开放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行免试入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行业背景和职业经历差异化明显。以学员具备丰富的实践基础为理由,受历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实践教学的实用性,从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来看,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这与远程开放教育“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并且,高等教育普及化后,普通全日制学校的生源来自于高中在校学生,而开放教育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在职的成人、普通的社会大众,很多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对各种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重视。这些人群普遍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能够顺利获取文凭是最终目的,习惯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技能的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重要性。

(二)校外会计实践形式化严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校外实习采用分散的方式,即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这些学生因为大多是社会在职人员,平时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没有太多时间和条件去实践,不可能真正到单位或企业调查和访问,甚至不参与校外实习。[1]此外,很多企事业单位从本单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公开性方面考虑,出于对本单位财务信息资源的保护,往往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到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数据,很多学生接触不到真实的财务资料,不能真正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尤其是专科阶段的社会调查,长期以来完成情况和最终效果并不好。许多分校教学点放宽这个实践环节的要求,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和方式,只要学生交来的社会调查报告有加盖被实习单位公章即可,有的甚至调查内容和单位性质严重不符。对于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核方式,许多学生是纸上谈兵,在书写调查报告的时候弄虚作假,存在相互抄袭、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心理,即使是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开放学生,由于没掌握好调查统计的根本方法,调查总结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与规范严格的社会调查报告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校外实习更具有表面形式化特点,较短的实践时间,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接触到企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数据资料,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

(三)校内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与会计实务脱节。在开放教育条件下,一些基层电大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或者由于缺少资金、场地等原因,没有专门的校内会计实训实验室,机房成为教学实践的主要途径。从已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和会计模拟实验均是采用在机房里运用软件教学的形式,整个业务场景过于固化和理想化,与实际企业的现实情况偏差比较大,缺乏灵活多样性,是另一种模式下的书本任务作业。并且这种实践教学是将企业账务处理作为重点,就拿会计模拟实验这门实践课程来说,开放教育的会计专科、本科学生,均以账务处理作为实践学习的重点,普遍是教师对模拟业务进行详细分析,介绍凭证账簿填制方法,学生动手模拟操作,仅停留于凭证账册之间的关系流转,强调学生对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着重点在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反应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际体会是被限定在了数字资料的核算工作中。会计学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企业行业对会计专业的用人标准也发生巨大变化。财政部印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然而,目前的开放教育会计实践环节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账务处理的练习,并且模拟练习的案例单一,无法全面分析企业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学生不能全面、系统掌握会计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国家有关会计相关法规、制度、核算方法变化较快,核算实验的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与实际会计业务活动严重失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亟需补充相关最新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而目前的校内会计实践课环节均无涉及。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和目前这种低层次会计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会计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影响,造成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并没有达到人才培养模式应有的效果。

三、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发展途径

(一)树立现代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理念。首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会计工作形式、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既关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关系着开放教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只有具备扎实理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才能受到欢迎。在专业教学中,要力求缩小和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差异,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树立正确的会计实践教学理念,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2]牢牢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开放教育办学原则。其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于不同行业,鼓励每位学生把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体现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实践教学方案,以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建合理的实训模拟环境。由于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化,创建会计实训实验室,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是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尝试。实训实验室设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训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在整合传统实训资源基础上,突出仿真性效果。建议在模拟训练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1.创新实习形式。用分阶段、分岗位相结合的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专业课的层次、进度分级展开模拟实习。[3]避免教学实践集中在最后一学期,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教育的会计学生,很大一部分面临会计知识入门问题,通过模拟实验环节直观真实接触会计,就会克服学生对会计的迷茫,对会计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后,可以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模拟实习,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等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行集中模拟实习,会计信息资料要丰富多彩,涉及行业要多,既包含企业会计,还要有政府会计内容,实习实行轮岗制度,让学生进行出纳、成本费用、审核、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的角色模拟,实习业务涵盖全面。2.创新实践内容。多数企业不愿接纳开放教育会计实习学生,学生看不到真实、原始的财务和会计资料,这些问题成为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大障碍。为此,学校可以进行实习内容上的创新,实践环节的内容覆盖面要宽,突出仿真性,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会计、税法、审计、计算机操作等多学科知识,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知识。为贴近真实的企业业务场景,学校可以在传统校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增添银行、税务等业务模块,[3]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日常的财务场景,体会真实会计岗位的氛围,了解到企业除了财务本职工作,还有和企业紧密相关的外部机构的业务往来,通过这些新增模块的功能体验,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完整的业务流程,以更快适应岗位需求,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需求。3.创新实习手段。目前的《会计操作实务》和《电算化会计》是相互独立的模拟实习课程。为了提高学生会计技能水平和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可让学生先采用手工模拟方式,以手工进行凭证和报表的核算编制。待手工完成后,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财务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线上操作,包括设置账套、初始化资料、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流程,将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结合在一起,熟悉使用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使学生同信息时代与时俱进,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因此,要建立一支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对于开放教育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管理制度,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时间和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聘请一线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实践指导老师,把新制度、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使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实效性和新颖性,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会计实践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提升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服务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保障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社会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和接受。

参考文献:

[1]郝济萍,王慧书.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之我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38.

[2]章振东.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创新探讨[J].财会研究,2019,(11):72.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室内设计;职业本科;必要性

一、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新形势

目前室内装饰行业很多设计工作者都是通过复制和堆砌完成,有的甚至抄袭他人设计,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专业型人才的紧缺,教育体系和资源落后,成为制约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室内设计需要大量掌握先进技术、具有丰富生活经验、富有高尚品位与审美的专门人才。[1]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开展专业教育升级改造工作,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发展,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全国及北京室内设计公司情况。全国的室内设计装饰企业有30万家,北京地区建筑装饰企业有11184家。室内设计从业人员达150万人,传统装饰企业有11175家,互联网装饰企业有9家。北京是互联网家装公司数量最多的,占据全国总数的3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预估数据显示,我国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缺口数量在40万以上。

(二)“大设计、大产业”带来的新兴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统领下,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贸易往来、多方合作、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有独特魅力的“中国设计”“中国装饰艺术”走向世界,立足国际市场。“室内设计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促进行业经营业态和服务方式的变革,成为激活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活力。

(三)岗位需求凸显教育缺陷。传统的室内设计岗位在市场细分和大数据背景下,衍生出专门在室内设计行业中从事室内陈设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和智能化家居设计等新岗位,从而带动市场需求向文化创意、设计创作能力、懂技术、懂管理、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的科技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变,因此肩负教育责任的高校要与行业紧密衔接,共同培养室内设计行业领域卓越技能型人才。

二、室内设计市场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室内装饰业与发展初期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进行由“重装修”向“重装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历史性演变。室内设计队伍的迅速成长和设计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国内外设计界所公认,成为全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一)主要从业岗位及相应从业要求。室内设计岗位,主要包括设计师助理、设计师、装饰材料专员、陈设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照明设计师和智能化家居设计师等。但在实践中发现,大专高职层次毕业生无法全部满足岗位需求,而本科毕业生虽然能够基本满足,却很难招到应届生。下表中,对目前市场上室内设计主要岗位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按照专科和本科教育层次对毕业生所能胜任的任务做了划分。

(二)行业现有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根据新浪家居联合艾佳生活共同发起的《2019年中国室内设计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在参与调查的21706个有效样本中,室内设计行业本科以下的占到40.78%,本科学历占到51.84%,硕士以上的群体占到7.38%。根据调查结果,教育上室内设计行业似乎并非“唯学历论”者,半数为本科教育,本科以下学历占了四成,而硕士以上的高学历者屈指可数。对于室内设计来说,眼界、思维、实践等或许比单纯的书面知识更为重要。在创意类的行业中,实践对于职业的发展占据主要位置,设计师的学习更多在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设计趋势的研究、新兴技术材料的研发以及消费者心态等方面的把握,设计行业是一个唯实践论者。因此,构建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本科是贴近于行业实际需求、拔高现有高职水平、区别于普通本科的重要之举。

(三)岗位与从业人员的匹配程度。根据《2019年中国室内设计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及相关知名企业的行业调研结果来看(见上图所示),市场对于室内设计行业本科的需求高于专科高职,而实际情况是,本科层次的学历者在求职中占比要小于需求,这说明市场对于本科毕业生还没有达到一个满足的状态,因此,室内设计职业本科的出现,更加贴合市场的需求。

(四)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室内设计行业对于当下人才需求是既要懂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管理及预算等工艺方面的课程,又要精通诸如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等艺术理论方面的课程,同时还需要掌握AutoCAD、Photoshop和3DMAX等相关软件,采用“主题+项目”教学法进行[3]。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一般都是从基础课开始,逐渐过渡到专业课,经常出现课程体系设计没有主线、课程结构较为零散的情况,造成各门课程之间彼此孤立,不能体现室内设计的工作流程,不利于学生整合专业知识,无法对室内设计形成整体观念和培养核心技能。室内设计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如室内设计、装饰材料、装饰构造、施工组织与管理、装饰照明等。这类课程需要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只有通过实操,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满足当前市场工作的需要。设立职业本科能够很好地弥补高职阶段的专业课时间不足,同时又能够配合高职阶段的教学对专业课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建立专业对口的工作室,从而培养符合当下行业需求实践能力很强的室内设计型职业本科人才。

三、当前行业人才供给情况及存在的短板

(一)“专科层次”无法达到完整的岗位要求。按照如上表所示,所有岗位(无论专科和本科),基本都由专科毕业生支撑,专科毕业生无法达到表中所示的“本科层次”要求。在岗位能力要求无法降低的情况下,同一岗位“本科层次”的要求,需要专科毕业生在毕业后从业至少2年以上,方可弥补所欠缺的岗位能力。

(二)“本科层次”的断层分析。在行业背景调研中,已经提到对于室内设计行业的紧缺现象,很多行业专家和企业经营者期待这种“本科层次”的缺口,能够由现有的本科毕业生进行弥补。现有本科毕业生所学专业能够弥补该缺口的,主要有两个专业:一个是环境艺术设计,另一个是建筑设计。但是调研中显示,本科院校这类型毕业生,能够进入北京室内设计市场的,不足一半人数,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大幅度下降中。一方面本科学生一半以上都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或者进入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工作;另一方面本科学生并不满足“设计师助理”或者大多数中小型公司的“××设计师”的岗位。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矛盾点在于,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中,多以研究型设计为主,对于技能型设计和实践性设计并不关注,所以综上各类因素造成上表中的“本科层次”出现了“断层。

(三)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适应性分析。目前全国各类本科院校中尚未有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是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各院校在这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共性,即以“研究”和“理论”学习为主[4]。此处以清华大学建筑学和环境设计两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为例,去除无关因素,进行说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分为设计基础类(如人居科学基础、建筑设计概论等)、建筑历史类(如中国古代建筑史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纲等)和建筑技术类(如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建筑声学环境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环境艺术概论、专业设计、材料与设计、人体工程学与行为与心理等。

(四)室内设计本科成熟的课程体系案例。此处列举国外一些知名的室内设计专业本科院校,罗列其专业必修课程,以此来说明“室内设计”本科教育对于弥补教育空白和岗位断层的重要意义。1.美国的室内设计课程侧重于蓝图式设计、房屋结构、装潢材料,不仅是室内,还包括一些室外的建筑结构布局、商务类住宅的设计等。密歇根州立大学该专业核心课程:纺织材料、生活设计、设计理论工作室、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合成、室内设计规范与工作室实践、室内设计展示与媒体、室内设计开放的办公系统、室内设计史、世界艺术观点等。阿拉巴马大学该专业核心课程:应用设计、纺织品设计、室内设计材料与资源、住宅设计与图形通讯、室内设计、室内照明、内饰与家具历史、施工程序、材料与系统等。2.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该专业核心课程: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技术、室内历史与理论、室内通信、建筑信息模型、品牌支柱、土木支撑等。3.英国是世界公认的设计教育圣地,专业分类更加详细,实用性也很高。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该专业本科阶段注重设计以及对空间形式概念的创新,课程为设计综合的建筑空间、多媒体装置或感官环境等。爱丁堡大学的艺术学院该专业本科阶段主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理论知识的积累,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伯明翰城市大学该专业本科阶段主要探索人类如何与其周围的建筑空间相关联,并把重点放在人的需要、情绪反应、气氛、大小、颜色、光度、质地、传声效果和材料等。

(五)需要设置职业教育本科的必要性。通过对清华大学和世界名校的案例分析,对比我国目前室内设计专科教育,可见设置职业教育本科室内设计专业的必要性如下:1.目前我国高校阶段专门的室内设计教育仅仅停留在专科层次,毕业生数量和质量均无法满足市场未来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源自我国的建筑和装饰过去三十年发展历史和国家过去几十年的粗放型经济状态。2.本科院校(见清华大学案例)中的培养成效以及对应的课程体系,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基础,以学生能够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为重要目标。从课程的设置中可以看出,研究类课程占有主要地位,课程中的理论部分明显不适应前表所示的岗位中“本科层次”的工作内容。并且能够发现,这种不适应不是简单的高低问题,也不是学生“屈尊”就能够解决的,而是从教育的培养方向就无法达成一致。3.从国外的教育经验分析,国外大学普遍设置室内设计本科专业,与国外室内设计行业成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而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我国未来5年甚至更往后,室内设计行业将会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现状,因此本科阶段设置室内设计专业也是势在必行的。另外,从国外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可以看出,课程主要偏于实践,重在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结合前表所调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课程中的材料课、设计课、工作室课程等,恰好完整地覆盖了“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所有必备内容,可以成为成熟的经验并将其借鉴到我们未来要开展的职业本科教育中。

四、总结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5

1基于工作岗位,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明确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   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接诊、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DSA检查、超声检查等。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对毕业生能力的考查,对毕业生关注度较高的依次为操作能力(93.43%)、理论知识(91.24%)、合作沟通能力(81.75%)和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81.75%),具体见表1。因此,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3种。基本能力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核心能力包括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及操作能力、常用影像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及其超声检查与诊断能力;综合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毕业生职业能力标准(见表2)。   2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工作和学习的真正融合   2010年,围绕岗位要求,着眼工作过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修订,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原教学计划调整为公共课(9门)、专业基础课(7门)和专业课(8门)3个课程模块,共设置课程24门,作为职业必需课程;同时开设了12门选修课作为素质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并制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修订完善了各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实践课教学大纲和实纲。同时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CR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等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9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先后建立影像解剖学和影像诊断技术两门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自主、开放的学习和实训环境。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按照能力分层递进规律,分别对应岗位能力要求(见表3),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见表4)。   3基于工作需求,开展实践教学评价,保证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考核内容方面,增加应用性知识,强调每门考试课试卷中应用性知识的比例不少于20%。同时,增加考查课对学生课堂表现、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的考核。考核方式方面,一是单列实训考核成绩,采用多阶段、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任务评价、项目评价、综合实训评价等多种形式,分别由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综合评价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二是在理论课考试中,根据课程特点以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2010年,我们与临床专家一起开展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通过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尽管目前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完善,但通过改革,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进一步完善。   我校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45所教学医院签订了实习教学协议,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其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挺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6

大型案例,即哈佛式的综合案例的教学方法,首先:在上课之前老师把案例分发给学生,学生仔细研读,将问题确定。其次: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比较不同的方案。根据案例中公司的目标,提出行动的建议。综合案例便于学生透彻理解战略管理工作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案例教学能否使学生获益,除了教师的引导外,更大程度是依赖于学生本身的素质。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案例。

对于MBA学员,在入学之前已经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教学的内容和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在继续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侧重采用大型案例教学。本科生没有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是肤浅的。因此教师应将主流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实践,形成正确的战略观,以及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可以侧重采用课堂引导案例和课堂讨论案例。

使学生透彻理解战略管理工作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巩固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逻辑联系,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引入两到三次大案例教学。对于专科生,根据他们的特点,教学目标更应适当降低,着重是基本概念、理论的掌握,而不是深入地理解及创造性运用。案例式教学侧重采用课堂引导案例和课堂讨论案例。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因素生动的表现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二、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企业的整体经营过程,让学员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决策、市场及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从而掌握制定决策的方法,远离决策陷阱和误区,达到提高学员决策能力的目的。因此,模拟教学方法能训练学生全面、灵活地运用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面对竞争对手,正确制定决策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可以根据教学条件,适时引进一些教学软件作为辅助教学。例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吸收了IBM公司的“企业竞争模拟”设计思想、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模拟软件。

三、实地参观与调研

因为模拟教学所使用的模拟软件有着非常严格的假设条件,与真实的市场环境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应该加强实践体验。第一,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或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学生在调查前,先明确调查问题,调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边访问调查、边写调查报告。回来后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实践成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增强学习热情。第二,把企业管理人员请进课堂,定期给学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给学生讲《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四、总结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7

高职教育发展之初,无论是从中职学校升格的、还是由成人高校转型的高职院校,其教师都特别注重教学的高等性,但又对高职教育的高等性缺乏全面深刻地理解,片面地认为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高深的理论知识就是高等性的体现。于是,很多教师将普通专科甚至普通本科的教学内容浓缩到高职课堂上。如大学语文教师往往会按自己的喜好,将这门公共基础课教成“压缩饼干式”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等课程。其教学中的主要表现为:在对象上,错将高职生当作中文专业的专科生、甚至本科生,于是感觉学生的文学基础太差,实在是不好教,导致教师常常为此而抱怨;在内容上,以文学史、文学鉴赏、训诂等为主,过于理论化和学术腔,结果学生是问而不知、启而不发,课堂气氛很沉闷,导致教师比较苦恼;在方法上,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满堂讲解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艺术成就、历史评价等,虽然讲得滔滔不绝,很投入,但学生却充耳不闻,使教师感到很无奈;在考核上,重考试、轻过程,一张期末试卷定终身,评价不全面。像这样重理论、轻实践的高职大学语文课堂较多,而其他高职公共基础课与之类似的教学情况也不在少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等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之一。因此,注重高于中职教育的理论知识的教与学不仅没有错,而且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的是,高职教育的高等性,首先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高等性,即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而职业性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因此,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就必须将高等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起来,在对人才培养 规格高定位的同时,针对其职业性的特点,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的实践性。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选用的多为统编教材,一个教师又要任教好几个专业,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将课上“实”,上“活”。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明确教学对象,制定切合实情的教学目标。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两者只有类型之别,没有高低之分。但就现阶段来看,高职教育还多为专科层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要低。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甚至连一般的通知都不能正确拟写。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起点要放低。此外,由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就业定位各异,所以课程教学必须与社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相结合。例如,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用文写作,除了要求学生会写通知、请示、函、计划、总结、启事等日常应用文体外,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营销策划书等这类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文写作,但无须像文秘专业的学生那样具有较高的应用写作理论水平,必须掌握通报、消息、欢迎词、答谢词等实用文体的写法。即便是高职的文秘专业,也切忌将教学目标定在熟练掌握机关公文写作上,因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不是机关事业单位,所以,教学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

2.要增删教材,调整内容,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因素,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应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贴近专业实际,避免过于理论化或学科化。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处理教材。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课,除了对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文学知识进行较系统地梳理和综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作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外,还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增删、整合,强化以下教学内容。一是结合先秦诸子经典的教学,选讲仁、义、礼、智、信、孝悌、中庸等传统文化精髓,教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为人处事之道,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敬业、诚信、仁爱的职业素养。二是结合《蒹葭》《山鬼》《山居秋暝》《将进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等古今诗歌教学,开展诵诗、吟诗、画诗、舞诗等活动,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朗诵、吟唱、绘画、舞蹈等专业素养;三是结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会感恩》《我为什么活着》等现代文教学,学习演讲词、辩论词的写作,举办主题演讲赛和辩论赛,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四是结合《空城计》《月光斩》《麦琪的礼物》《马》《窦娥冤》等中外小说、戏剧作品的学习,以寝室为单位举行故事会,模拟给幼儿讲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改编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其文本多元解读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日记、教育论文等的写作,使其掌握学前教师常用文体的写法。只有在体现高等性的同时强化职业性,突出实用性,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才会接地气,才会充满活力和生气。

3.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构建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应正确把握自己任教课程的定位,并根据专业的特点,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人才要求为导向,以实践实训为主要教学模式,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语文课程的本质是通过综合实践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母语的运用。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必须改变纸上谈兵式的、理论化的教师一言堂教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终身受用的语文应用能力。前述以诗歌为题材的朗诵、吟唱、绘画、舞蹈,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演讲、辩论,根据小说编讲的故事等,就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机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再如,结合应用文教学,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学校食堂、大学生消费、社团活动等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访谈,撰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递送有关部门;让文秘专业的学生模拟学校迎新活动组委会,正确拟写活动策划书、会场联系函、活动邀请函、请示、通知、总结等相关应用文书。这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校园、社会为学习背景,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容易使学生进入职业角色,运用有关的学科知识积极、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这对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成职业核心能力,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误区二:强调实用性、抛弃学术性

高职教育发展了十几年,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十几年,于是一部分教师从原先只注重教学内容高等性的误区中走了出来,但又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味强调实用性、抛弃学术性的新的误区,将高职课堂与中职课堂混同起来,致使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高职教学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公共基础课如何兼顾实用性与学术性,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中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职公共基础课要体现学术性,还是离不开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先说“教什么”。不管专家、学者对高校的功能和高校课堂的任务有怎样不同的描述,其灵魂一定都是创新精神。而要具有创新精神,首先就要学会思辨,敢于质疑。因此,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应在已有高中或中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加深和拓宽,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在指导课文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不仅仅满足于理解作者的见解,还要大胆寻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要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质疑、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听了一些高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后,笔者发现教师对课程中常识性、资料性的内容还是讲得很多。其实在今天网络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这些内容学生随时随地用手机上网就能查到,而且比教师讲的更详细、更全面,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学《贾宝玉人物形象鉴赏》,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写作背景等这类学生通过百度就能知道得很详细的东西,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自己查阅,课堂上教师少讲、甚至不讲,省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重在引导学生思辨与探究问题,诸如贾宝玉在他父母、亲友和外人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贾宝玉的性格与以往传统文学中的花花公子有何异同?形成贾宝玉“昵敬”、“爱博”这一性格特征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红楼梦》塑造的女性形象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有何本质区别?贾宝玉的“女尊男卑”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等等。同样,在诸葛亮、孙悟空等文学形象鉴赏中,启发学生思辨这样一些问题:诸葛亮巨大的人格魅力真的是源于他的智慧和忠义吗?孙悟空事业成功就是靠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的专业本领吗?如此,高职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也不再是机械地重复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那些人云亦云的内容,而是有思考、有疑惑、有争辩、有碰撞,于是教学便有了灵性,有了活力,有了实效,这样的高职课堂自然更受学生的欢迎。再说“怎么教”。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要做到“教有疑”,教师应先选“讲不清”的问题为教学切入口,再尝试将“讲不清”的问题给“讲清楚”,最后,再次有意“不讲清”,“留白”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生疑—释疑—再生疑—再释疑”的学习、探究过程,变原来教学的单向、单元传输为多向、多元传输,充分体现高校课堂较中职、中学课堂更加自由、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学术性。学生已经“讲得清”的,即已经理解的东西,即便你让他们背得滚瓜烂熟,那也不能称为“学习”。真正的学习是思考那些不懂的事情,是探索未知的世界。曹雪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为什么要塑造贾宝玉这个形象?对此,学术界尚且不能完全讲清楚,学生自然更是“讲不清”,以此为教学内容,就能很好地唤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贾宝玉性格、思想和典型意义的解读,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尝试解开谜团,力求把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讲清楚”。最后,就当学生自以为已经理解的时候,又以曹雪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结,有意“不讲清”,留下教学的“空白”给学生,激发学生课后再去思考、再去探究。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初期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对经典的亲切感,激励、鼓舞学生去阅读经典、解读经典、亲近经典,以求改变大学生远离经典、甚至抛弃经典的现状;最终目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当然,面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在体现学术性的时候要把握好度。同时,教师的点拨、讲解应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切忌教学语言学术腔太重、学究味太浓。总之,高职课堂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但千万不要有过重的学术腔。

三、误区三:突出人文性、轻视工具性

高职课程,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无可厚非。问题是,近年来,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背景下,出现了教学脱离课程本体、过度凸显人文性的现象。语文从古代的科举取士,到如今的应试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敲门砖”,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听说读写在大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向来被格外重视。就是当年国家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也只强调知识领域,于是直接误导语文教师只把课文当作语言文字的范例来讲,把主要的教学时间用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常的讲解。后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价值有了新的定位,明确要求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于是,很多语文教师从过去只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在思想性和人文性上大做文章。近些年出版的众多大学语文教材,几乎都是以主题思想为板块来选编课文的,课后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来设计思考与练习;高职语文课堂也多是围绕作品人文内涵的挖掘和理解来组织实施教学,甚至脱离课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大谈爱国爱民、自强不息、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等思想情感,把大学语文完全变成了人文修养课;一些高校学者也纷纷撰文,认为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审美性高于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应以人文性教育为本,强化人文性教育,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阵地作用。于是矫枉过正,大学语文又走入了突出人文性、轻视工具性的教学新误区。其实,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在学习语文知识、方法、技能,掌握这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并重,不能分割,不可偏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理应能够正确地使用母语,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水平。但真实状况是,来自高考录取最后批次的学生,尤其是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生,其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都大不如人意,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都很一般,不爱阅读、不会阅读、惧怕古文等现象也较为普遍。面对这样的实情,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以学生为语文学习的主体,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让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说话,自会读书、自会写作。同时,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受到文化、艺术、思想、情感的熏陶。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实情,在教学中轻视甚至抛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热衷于深挖作品的人文内涵,就必然会导致语文课堂或是教师越俎代庖式的人文说教,因曲高而和寡,或是热热闹闹徒有其表,好似空中楼阁,使大学语文失去了自身的本质特性,成为高、大、空的“假语文”。

四、结语

专科调查报告范文8

其实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都是一些经典名篇,从体裁来说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体类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小说,讲课时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既能体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使学生对之印象深刻,又能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之兴趣倍增。散文讲授时可以找些背景音乐来配合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去感受散文的优美;也可以选择配乐诵读让学生感受、欣赏。诗歌教学,可以选择配乐朗诵,这是学生非常愿意接受的;还可以教师亲自示范朗诵,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更可以组织学生以PK的形式参与朗诵,这是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有退居心理的一种方式,处理得当,课堂气氛和效果定会出人意料,总之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诵中体会诗歌的内涵。戏剧教学,可以走出教室,指导学生排练一场生动的课本剧等等。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能极大地适应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讲课内容的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集为一体,化静为动,使很多教学内容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一些课本上抒情性、形象性较强的作品,选择相应的音像资料;另一方面播放一些名著改编的影视精品或片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生经典作品阅读不足的缺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形成师生交流、探讨的良好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也有不足,比如教师的讲课内容受制于课件和屏幕演示,缺乏灵活性,缺少直接沟通的人际互动效果,画面和音响在提供给学生形象性的同时又限制了想象空间的扩展等等。本人多次谈过自己的观点,就是合理使用多媒体,使其与传统教学手段互补,扬长避短。有些老师认为理解性知识的掌握才是牢固的,大学生主要靠理解性知识的掌握,似乎不必考虑兴趣了,其实不然,道理很简单,在强烈的兴趣促动下学生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其效果会更好。其次,教学技巧要适应学生心理。

“对意志心理结构的培育塑造,主要还不在于去培养某种服从遵循外在规范的伦理态度或行为模式,而主要在于去培养自我立志去选择的能力。”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而心理未完全成熟的发育阶段,他们有比较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构建适宜探究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重视其心理发展需求。“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引发自觉参与研究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展现自我,促进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1902年,爱因斯坦成为大学生哈比希特和索洛文的私人教师,不久以后,他们的讲课就变成一种不分“贵贱”,不拘师生的共同“行动”的讨论会,这种形式深受两位学生热爱。在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多鼓励、肯定、赞赏学生的研究成果,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树立成功的信心,而且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立志去选择的能力。即使学生在探究过程出现偏差,也不要随意否定,应引导其分析矫正,增强学生抵抗挫折、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毅力和精神。其次,师生并驾齐驱,比翼双飞。这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学生的注意中心,使学生的思路能够和教师保持一致。这样上下互动,互相鼓励,教学相长,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始终明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由双方共同完成。

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不仅不能引发学生兴趣,也不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第三,课堂上既要给予学生相对的自由,又要给予学生相对的限制,我称之为“带着脚铐跳舞”。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表达、探究、合作、讨论等的自由,最大可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硬地强迫学生“必须做什么”,一般不要使用命令口吻让学生“不许做什么”等。因为现在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这种斥责往往会带来逆反心理,最后产生的后果可能是,学生虽表面上服从了,内心其实是抵触的,甚至会激化矛盾,产生更坏的后果。但同时因为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过分的自由”有可能偏离教学主题,所以这种“自由”一定是在教师可控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比较充分的教学智慧和技巧,科学把握教学节奏,辩证地处理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既要满足学生追求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需求,又要把握课堂节奏和教学内容的分寸,随机应变。再次,教学技巧要贴近学生实际。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法,还必须考虑贴近学生实际。只有贴近学生实际,他们才可能感兴趣,才存在接受的基础。这种贴近学生实际是指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或所讲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解读传统文学经典,激活学生的语文兴趣。应该说大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为学生所喜欢的可能性,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付出心血去挖掘、去设计。比如,将文学和历史上众多的文人逸事、创作经历等串联起来,以其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例如讲《寺人披见文公》时我先把晋文公出逃的曲折经历做了生动介绍,当讲到他终于历经波折入主晋国,学生正意犹未尽时戛然而止,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课文分说”,学生很感兴趣,立即进入了课文的阅读。《百家讲坛》节目中无论是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还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其“经典解读+励志故事+人生哲理”的模式,都为大众所熟知并接受,这应给我们大学语文教师以启示。其次课堂教学眼界要更加开阔,更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高学生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实现人生更丰富的意义。例如学习《论语》(节选)后结合学生加强个人修养,规范自己言行的实际,我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看过模特走台吗?大家热烈地回答“看过”,然后我总结:T台走步的模特,光芒四射、仪态万方,令人倾倒;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小姐,端庄大方,举止得体,叫人赞赏;外交接待中的仪仗队伍,整齐划一,庄重严肃,让人崇敬。三者身份不同,所处场合不同,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不同,但都让人觉得美。为什么?因为模特彰显的不仅是华服美饰之美,还有舞台行为之美;礼仪小姐显示的是文明、礼貌之美;仪仗队表现的则是崇高严肃之美。

这些事实启示我们:什么是美?怎样做才美。第三,作业及考核要注重学生实际,要考虑实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设疑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所设问题,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第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所创设的问题有针对性。第三,问题难易适当。所设问题过难,经过努力也无法解决,就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所设问题过易,学生就会失去探索的兴趣。”设疑是如此,其实作业和考核等也可遵循这样的原则。例如学习写调查报告时我给学生了两个示例,一个是关于保护环境的,一个是关于网络利弊的,这两个报告让学生学结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写一份“我校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对调查的项目内容等做了具体要求,例如调查人数及各年级分布,调查形式的采用,调查项目的具体内容等。对调查项目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在公共教室上课时你有没有把自己产生的废弃物顺便带走?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有没有随手关掉电灯?你在影剧院或其他公共场所参加活动时有没有随意打手机?在经过文科楼C区时你有没有为了捷径而穿过草坪?你有没有带食物进教室用餐?……这次作业学生积极性很高,完成的质量也不错,本人认为正是因为作业考虑了学生实际,所涉及的问题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同时又有新意,有针对性,难易适度,才有了实效。

作者:赵长慧 王进 王平 单位: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